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時延計算題

計算機網路時延計算題

發布時間: 2022-05-04 00:05:07

A. 一個計算機網路計算題

假設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 分組交換時延:kd+(x/p)*((p+h)/b)+ (k-1)*((p+h)/b)
其中(k-1)*((p+h)/b)表示K段傳輸中,有(k-1)次的儲存轉發延遲,
總時延D表達式,分組交換時延為:D= kd+(x/p)*((p+h)/b)+ (k-1)*(p+h)/b
D對p求導後,令其值等於0,求得p=[(xh)/(k-1)]^0.5

B. 求解計算機網路原理的計算題

第二種解釋靠譜的,第一個解忽略了回復確認的32bit的幀,第一種解不知道你是從哪看到的。。

C. 計算機網路的題目 求解線路交換時延和分組交換時延為什麼這樣計算

(x/p)*(p/b)指的是從第一個bit到最後一個bit發送到線路所用時間。
(k-1)p/b是存儲轉發時延,前面的分組在轉發的同時,其後面的分組也在轉發,因此計算分組的重新轉發時延時只需計算最後的一個分組的存儲轉發時延。

D. 計算機網路原理中的 網路延時怎麼求 請給個公式。例題如下

那我來說說吧:
認真看啊
首先說說gm ,gm中的g是不是很眼熟呢?對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比如2g內存),現在在換算上經常當1000看而不是1024,1gm就是1000mm,也就是1000000m,也就是10的6次方(單位:米)了。

在說說傳播延時的公式:
傳播延時的=信道長度/電磁波的在該信道上的傳輸速率

所以傳播延時=55*10^6/3*10^8=0.18秒(保留兩位小數)

希望能幫到你啊 呵呵

E. 計算機網路時延計算

F. 計算機網路的題目 求解線路交換時延和分組交換時延為什麼這樣計算 完全不知道的請繞道

這個題目很直白啊,沒有任何彎彎繞繞,拿出來問說明要多看書羅。
線路交換時延:電路交換建立時延+從源點到終點的傳播時延+數據發送時延+電路拆除時延。
根據題目意思,電路交換時間(S)+從源點到終點的傳播時延(k*d)+數據發送時延(X/b)+電路拆除時延(0)。這樣,電路交換傳輸xbit共需要s+k*d+x/b+0
分組交換時間=發送延遲+傳輸延遲+節點處理延遲。由於xbit分成了(x/p個分組),源點的發送延遲是(x/p)*(p/b),以後每個節點的發送延遲是p/b,一共是k-1個節點,所以後面節點的發送延遲一共是(k-1)*(p/b),傳輸延遲是kd。節點處理延遲是0
這樣,這部分的值是:(x/p)*(p/b)+(k-1)*(p/b)+kd
要使分組交換時延小於電路交換時延,即:(x/p)*(p/b)+(k-1)*(p/b)+kd<s+k*d+x/b+0就是:
(k-1)*(p/b)<s

G. 計算機網路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怎麼算

總時延 = 排隊時延 + 處理時延 + 傳輸時延 + 傳播時延

1. 排隊時延

分組在路由器的輸入隊列和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的時間,取決於網路當前的通信量。

2. 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收到分組時進行處理所需要的時間,例如分析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

3. 傳輸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傳輸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

(7)計算機網路時延計算題擴展閱讀

網路延時高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本機到伺服器之間路由跳數過多。由於光/電的傳輸速度非常快,他們在物理介質中的傳播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處理時間是不可忽略的。當本機到伺服器鏈路中有太多路由轉發處理時,網路延時就會很明顯。

2. 網路帶寬不夠。排除其它因素,如果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直接通過一個路由器連接,但帶寬只有10Kbps,卻同時有多個應用需要傳輸遠超帶寬的數據量200Kbps,這時候會造成大量數據丟失,從而表現為響應延時。

3. 處理帶寬不夠。排除其它因素,如果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直接通過一個路由器連接,且帶寬足夠,但伺服器端處理能力不足,也會造成響應延時。

H. 麻煩大神詳細講解一下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和報文交換所需要的時間的計算題!

由於不需要考慮結點處理延遲(即確定報文的輸出鏈路以及差錯檢測等)、傳播延遲(在物理介質上的傳播時延),故只需要考慮排隊延遲以及傳輸延遲:
1)存儲階段,A發送的報文到達邊緣路由器需要的時間為0.2s,即在時間點t = 0.2s時報文發送完畢;B發送的報文到達邊緣路由器需要的時間為0.1s,即在時間點t = 0.2s + e報文發送完畢。由於輸出鏈路是唯一的,因此B發送的報文有一個排隊延遲,等於報文A的傳輸延遲0.1s,報文到達另外一端的邊緣路由器之後無需排隊,加上其傳輸延遲即是它的總時間。
ta = 0.2 + 0.1 + 0.2 = 0.5s
tb = 0.1 + 0.1 + 0.05 + 0.1 = 0.35s
2)沒有理解具體的通信過程,在第二個階段是統計多路復用;第一個階段A發送的報文分組獨佔中間數據鏈路的帶寬資源,但是由於其第一段鏈路的帶寬也只有1Mb/s,所以其實際上使用的帶寬也是1Mb/s,全過程直接按照公式進行計算。
ta = 0.2002s, tb = 0.1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