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2010年自考電子商務技術考試大綱
自考《電子商務技術》考試大綱(2009-07-13)
課程名稱:電子商務技術
課程代號:7132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電子商務技術》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的專業課程之一,也是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習電子商務技術,其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和把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電子商務技術》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交叉性課程,《電子商務技術》就是要對電子商務學科中使用到的計算機技術做一總體把握。它主要研究和介紹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電子商務平台中的計算機及相關技術、電子數據交換、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支付及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開發。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考生應能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電子商務在信息時代的重要地位、應用范圍和發展前景、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在熟練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應能利用有關原理和方法,分析具體的電子商務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設計及實現電子商務系統。
三、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系
在本課程的助學或教學中應當盡可能採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並使用金融、商業和政府機構中的例子,以便學生能把這些方法應用於實際工作之中。重點是要學會利用已學的計算機技術設計開發電子商務平台。
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熟悉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技術、Internet及資料庫技術。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電子商務技術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首先應該了解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掌握電子商務的概念,並通過考查傳統商務與電子商務間的差異進一步了解電子商務。考生還應掌握電子商務的流程,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和標准,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趨勢,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力量,以及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對電子商務應用的影響。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電子商務的概念及流程(重點)
識記:電子商務的定義。
領會:電子商務分類;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電子商務交易的基本程序;電子商務的業務過程。
第二節 電子商務涉及的技術(重點)
識記:電子商務技術的定義。
領會:從電子商務流程的組成部分與電子商務的具體應用技術兩個方面劃分電子商務涉及的技術。
第三節 電子商務的技術標准(次重點)
識記:EDI標准、識別卡標准、通訊網路標准和其他相關的標准。
領會:我國電子商務技術標準的現狀。
第四節 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次重點)
識記:HTTP協議;HTML語言;JAVA語言及JAVA APPLET;CGI腳本程序執行原理;WWW API;ASP;PHP;JSP;ASPX.
領會:各種不同技術實現的原理以及各自的優缺點,能正確根據客戶需求選擇適合的技術。
第五節 電子商務的技術發展(重點)
識記:電子商務的應用方式。
領會:電子商務的技術發展趨勢。
實踐要求
查看實際的電子商務網站,了解銷售業務流程。
第二章 電子商務平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該掌握電子商務平台所包含的各種基礎技術,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數據通信基本概念、Internet基礎、WWW技術、Intranet基礎、Windows NT基礎以及網路資源的管理。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計算機網路基礎(重點)
識記:計算機網路定義;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計算機網路類型;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網路互聯的方法。
領會:計算機網路不同結構之間的優缺點比較。
第二節 數據通信技術(重點)
識記:數據和信號;信道;碼元;帶寬;數據傳輸方式。
領會:數據交換技術及每種交換技術優缺點。
第三節INTERNET概述(重點)
識記:Internet的起源和發展;IP地址;域名;。
領會:IP地址和域名的作用。
應用:IP地址和域名的識別;接入Internet的方法。
第四節WWW技術(重點)
識記:WWW含義;WWW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領會:WWW的工作原理; WWW客戶機/伺服器的職能;瀏覽器的功能;互動式WWW應用;WWW交互性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五節INTRANET簡介(次重點)
識記:Intranet定義。
領會:內部網、外部網的原理、用途、優勢和缺點;Intranet的組成。
應用:內部網的構建。
第六節WINDOWS NT網(一般)
識記:Windows NT及其特點、模型;DNS域名系統與WINS名稱服務。
領會:DHCP動態主機配置;IIS的配置與管理。
應用:WEB網站的發布。
第七節 網路資源管理(次重點)
識記:網路資源。
領會:管理各種不同的網路資源的方法;備份文件的重要性及方法。
實踐要求
1、上網查看HTML的標准和版本資料。
2、從網上了解外部網的實現方案。
3、從網上查找並比較各種互聯網的接入方案。
4、在區域網利用IIS發布一個ASP網站。
第三章 電子數據交換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首先應該了解電子數據交換的定義及EDI構成要素與EDI系統的組成;了解EDI數據格式的具體標准及EDI的工作原理;EDI在電子商務的作用;目前在EDI基礎上如何構建電子商務;了解不同的構建方法之間的差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EDI概述(重點)
識記:EDI定義、特點、作用;EDI應用企業分類。
領會:EDI應用的一般過程;EDI的工作原理。
第二節EDI構成要素與系統組成(重點)
識記:EDI的各種構成要素;每個要素所起的作用;EDI應用系統的組成部分。
領會:EDI系統的每個模塊的功能。
第三節EDI數據格式標准(次重點)
識記:EDI業務標準的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EDI標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領會:UN/EDIFACT標準的具體實現形式。
第四節EDI與電子商務(次重點)
識記:EDI的發展過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EDI類型。
領會:不同類型的EDI系統之間的區別。
第五節 EDI與XML(次重點)
識記:EDI的應用問題;XML的優勢。
領會:XML的定義;XML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形式;基於XML的電子商務標准(ebXML等)。
第四章 網頁製作——DreamWeaver MX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首先要了解網頁製作工具DreamWeaver MX(中文版)的基本特點,熟悉網頁製作的各個環節,並熟練掌握利用DreamWeaver MX設計各種類型的網頁;熟悉使用DreamWeaver MX進行表格製作、創建超鏈接、創建表單、使用框架、樣式表等,使考生對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開發可能遇到的種種網頁開發技術問題有全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DreamWeaver MX概述(一般)
領會:DreamWeaver MX的特點和功能。
第二節 創建站點(重點)
識記:FTP;本地站點。
領會:如何創建本地站點;站點結構和站點導航圖的管理。
第三節 設置文本格式(一般)
識記:文本格式。
應用:對網頁中文本的字體、字型、字型大小和顏色的設置;設置文本布局;建立列表;建立鏈接。
第四節 圖片的使用和處理(一般)
應用:如何插入圖片;設置圖片屬性;創建翻轉圖像;創建圖像地圖。
第五節 表格製作(重點)
識記:單元格;單元格填充、間距。
應用:插入表格;設置表格屬性、單元格屬性;行列操作;定製表格外觀;表格排序。
第六節 創建超鏈接(重點)
識記:超鏈接;錨點。
領會:超鏈接的類型。
應用:熟悉各種類型的超鏈接的創建。
第七節 創建表單(重點)
識記:表單。
領會:表單在互動式網頁設計中的作用。
應用:插入表單;設置表單屬性。
第八節 創建框架(次重點)
識記:框架。
應用:創建框架;設置框架屬性;創建框架超鏈接。
第九節 使用樣式表(次重點)
識記:樣式表;CSS.
領會:樣式表的作用;樣式表類型。
應用:新建、編輯和刪除樣式表。
實踐要求設計一個個人網站。
第五章 電子商務的安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首先要了解計算機有哪些安全問題及解決安全問題的策略,接下來詳細分析目前最主要的四種安全措施(即數據加密技術、防火牆、安全協議和認證中心)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實現方式,使考生對電子商務可能遇到的種種安全問題和應該採用的防範措施有全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概述(次重點)
識記:計算機安全的內涵、類型、安全策略。
領會:安全各種類型的含義。
應用:安全策略的制定。
第二節 數據加密技術(重點)
識記:數據加密;解密;密鑰;原文;密文;非對稱密鑰加密體制;數字摘要;數字簽名;數據信封;數字時間戳;數字證書。
領會: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對電子商務產生的威脅;數據加密標准DES原理;加密演算法;散列編碼、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工作原理和區別;非對稱密鑰加密體制主要特點;RSA演算法主要思想;數字簽名的原理及過程;數字證書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數字證書的類型;國內加密技術發展現狀。
應用:數據加密標准DES演算法如何處理加密數據。
第三節 防火牆(重點)
識記:防火牆;實現防火牆的主要技術;網關。
領會:防火牆的基本原理;各種防火牆技術的優缺點;防火牆的不同實現方式及其之間的區別。
應用:不同的防火牆實現技術的工作原理;並可對具體實例進行分析。
第四節 安全協議和認證中心(重點)
識記: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安全套接層協議SSL;安全交易技術協議;安全電子交易協議;公開密鑰體制;認證中心。
領會:SSL和S-HTTP的區別;安全電子交易(SET)協議的主要內容;公開密鑰體制(PKI)的主要內容組成部分;認證中心的職能;認證中心的安全問題及對策。
應用:能夠針對不同的安全威脅採用不同安全協議。
第五節 對版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一般)
識記:版權;知識產權。
領會:互聯網對知識產權的安全威脅;保護數字化的知識產權和傳統的知識產權的區別;如何保護數字化知識產權。
第六節 保護客戶機(重點)
識記:客戶機容易受到的安全威脅;信息隱蔽。
領會:活動內容如何帶來安全威脅;Java、Java小應用程序和JavaScript如何解決問題;Active X如何帶來安全威脅;電子郵件如何帶來安全問題;數字證書的用途;瀏覽器內部對客戶機端的保護;防病毒軟體的作用。
實踐要求
1、上網查看各種活動內容的技術特徵。
2、從網上了解各種安全措施的實現。
3、了解實際網站的安全措施的實現方案。
第六章 電子結算系統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首先應該了解電子結算系統的概念,推動電子結算系統發展的力量和電子結算系統優勢,電子代幣的概念和對它們的評價方法;了解電子現金的概念、優勢和特點,使用的方法、工作原理、安全保障;了解電子錢包的功能、特點和優勢以及電子錢包的兩種標准;了解信用卡結算的步驟、類型,SET的原理和特點;了解其他幾種結算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情況。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電子結算系統概述(次重點)
識記:電子結算的概念;傳統結算工具與電子結算工具的比較;電子代幣的概念;先付代幣和後付代幣的概念和應用。
領會:推動電子結算發展的力量;消費者的采購過程以及對電子結算提出的要求;電子商務中對小額結算的要求;先付代幣和後付代幣的區別。
應用:從哪些方面對電子代幣結算方法進行評價。
第二節 電子現金(重點)
識記:電子現金的概念和特點;電子現金與其他結算方式的比較。
領會:電子現金的持有辦法;電子現金的工作原理;如何用雙鎖技術和增加電子序列號來為電子現金提供安全保證;Checkfree、Clickshare、CyberCash、DigiCash、eCoin和MilliCent各自的特點。
應用:電子現金的優勢是如何體現的。
第三節 電子錢包(重點)
識記:電子錢包的功能。
領會:幾種電子錢包的特點;兩種電子錢包的建議標准;ECIG草案的框架,ECIG和ECML的比較。
應用:電子錢包的使用。
第四節 結算卡(次重點)
識記:信用卡的結算,基於信用卡結算的類型;安全套接層(SSL);安全電子交易(SET)。
領會:結算卡的安全機制;結算卡交易的步驟;封閉系統與開放系統的區別;使用結算卡的方法;結算處理服務;SET的目的、特徵和局限性。
第五節 其他新型金融工具(一般)
識記:智能卡、Mondex卡和電子支票的特點。
領會:智能卡、Mondex卡和電子支票的使用;電子支票的優勢。
實踐要求
1、根據實際網站所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具體要求選擇適合的結算工具。
2、從網上了解各種電子錢包的特點。
3、從網上了解並比較目前流行的結算工具。
第七章 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該首先了解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將後台系統整合的必要性、企業的應用的三個階段和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框架;客戶關系管理的概念、優勢和三個階段;了解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結構,客戶關系管理相關的業務流程,五方面的有效整合以及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導致的種種變革;了解客戶關系管理的新趨勢(呼叫中心和網站);了解建立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結構的方法;了解銷售鏈管理的概念和興起的市場背景;了解管理訂單獲取流程的過程和銷售鏈的結構組成;了解企業資源規劃的概念、推動因素、實施和未來;了解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跨企業的整合、供應鏈管理系統的組成、供應鏈應用的整合。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整合的電子商務應用框架(次重點)
識記: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後台系統的整合;企業應用的三個階段;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框架。
領會:後台系統整合的必要性;客戶關系管理、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銷售鏈管理、經營資源管理(ORM)和知識管理(KM)應用框架。
第二節 客戶關系管理概述(次重點)
識記: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戶關系管理的定義;客戶關系管理的三個階段。
領會:客戶關系管理給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客戶關系管理三個階段各自的職能。
第三節 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結構(次重點)
識記: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結構;客戶關系管理相關的業務流程;客戶關系管理要求五方面的有效整合。
領會:連帶銷售和高銷售、營銷與執行、客戶服務和支持、店鋪銷售與現場服務以及客戶維系管理等業務流程如何體現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與五方面的有效整合的關系;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導致的政治、文化和組織變革;呼叫中心和網站實現客戶關系的方法;建立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結構的方法。
應用:舉例設計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方案。
第四節 銷售鏈管理概述(一般)
識記:銷售鏈管理的定義、目的。
領會:銷售鏈管理業務戰略的目標;推動銷售鏈管理應用的業務因素和技術因素。
第五節 銷售鏈管理應用結構(一般)
識記:訂單獲取流程;銷售鏈管理應用整合的重要性;銷售鏈管理應用的組成。
領會:銷售鏈管理應用組成要素的職能。
應用:舉例設計企業的銷售鏈。
第六節 企業資源計劃概述(次重點)
識記:企業資源規劃的組成;實施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時管理人員要注意的問題。
領會:推動公司採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因素;自行開發還是購買現成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實施策略和實施階段;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未來的目標。
應用:根據不同企業的要求進行自行開發還是購買現成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決策。
第七節 供應鏈管理概述(一般)
識記: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供應鏈計劃系統的模塊、供應鏈執行系統的模塊;按庫存生產模式、連續補貨模式、按訂單生產模式。
領會:跨企業的供應鏈整合及其模式;供應鏈應用整合的四個階段、設計供應鏈要注意的問題。
應用:如何對供應鏈應用整合;按庫存生產模式、連續補貨模式、按訂單生產模式是如何適應企業的不同需求的。
實踐要求
1、從網上了解某個行業的客戶關系管理的優秀實踐。
2、從網上查找資料,比較知名的客戶關系管理軟體包的性能特點。
3.從網上了解實際網站的訂單獲取流程。
4.從網上了解某個行業的供應鏈管理的優秀實踐。
5.從網上查找資料,比較知名的供應鏈管理軟體包的性能特點。
第八章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開發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該掌握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確定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開發的步驟,及開發的每一步所要完成的任務;採用規范的項目管理技術來計劃和控制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實施以及為電子商務項目配備人員,能夠獨立完成實施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開發計劃。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次重點)
第一節 電子商務的法律和法規
識記:電子商務中的法律任務和特徵;電子商務法。
領會:電子商務立法的基本問題;我們電子商務立法的現狀。
第二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概述(重點)
識記:ISP;生命周期。
領會: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開發狀況;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及每個階段的具體任務。
第三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可行性分析(次重點)
識記: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可行性分析。
領會: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可行性分析的意義及目的;如何進行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規劃(次重點)
識記:價值鏈;供應鏈。
領會: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規劃的具體步驟及規劃的具體步驟及的具體實現過程。
第五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需求分析(次重點)
識記:功能需求;數據需求。
領會:營銷管理分析、後勤管理分析、製造管理分析、財務管理分析及人力資源管理分析的各主要內容。
第六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設計(重點)
領會: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設計中硬體的選擇方法;軟體的選擇方法;WEB站點的設計;了解一些開發工具。
第七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實現(重點)
識記:節點;域名;虛擬主機。
領會:如何選擇ISP;域名申請過程及申請域名的意義;如何選擇網站的接入方式;如何對待發布的WEB站點進行准確的測試。
第八節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運行管理(次重點)
識記:搜索引擎。
領會:有效的宣傳網站的方法及網站維護的主要工作。
實踐要求
1.根據某公司的業務特點,制定開展電子商務的業務計劃,內容包括具體目標及完成各目標的成本和效益,還要指出項目的哪些部分需要外包、需要什麼樣的主機託管服務以及需要聘用什麼人員。
2.根據某公司的業務特點,概括在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時會出現的硬體、軟體、安全、結算處理、廣告和法律方面的問題。
第九章 電子政務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首先要了解電子政務的概念,以及電子政務的基本構架;然後要熟悉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使考生對電子政務的應用有必要的准備。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第一節 電子政務的概念(次重點)
識記:電子政務的概念;電子政務的基本特點。
領會:電子政務的動因。
第二節 電子政務發展模式與階段(重點)
識記:電子政務發展模式。
領會:電子政務的實施步驟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我國電子政務及其發展(次重點)
識記: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礎。
領會: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目標與實施規劃。
實踐要求訪問國內典型的政府網站,了解當前國內電子政務建設的現狀。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核能力層次表述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後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並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電子商務技術》(2001年版) 歐陽峰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暫定)
2、推薦教材
《電子商務概論》(2002年版),李琪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於突出重點,並涵蓋整個內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後作業和適當的輔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揮,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助學學時:本課程共3學分,建議總課時54學時,上機10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次 內容 學時
1 電子商務技術概述 4
2 電子商務平台 4
3 電子數據交換 4
4 網頁製作——DreamWeaver MX 8
5 電子商務的安全 4
6 電子結算系統 4
7 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8
8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開發 4
9 電子政務基礎 4
9 上機 10
合 計 54
五、關於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部分約佔33%;領會部分約佔43%;應用部分約佔24%。
3、試題難易成都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佔比例約為:重點佔65%,次重點佔25%,一般佔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題型。
6、考試採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鍾,採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
1.可以使用戶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的協議是( )。
A.FTP B.TCP/IP
C.MIME D.Telnet
(二)填空題
1、電子商務是當代信息社會中網路技術、____和_____等在商貿領域中綜合運用的產物。
(三)名詞解釋
1.電子商務
(四)簡答題
1.簡述B2B電子商務的主要應用。
(五)論述題
1.電子商務站點的建立應注意哪些問題?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搜學網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准。
Ⅱ 計算機的特點,和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2004年秋學期普專《數據處理概論》教學大綱
第一部分 大綱說明
一、課程的作用與任務
《數據處理概論》會計與統計核算、經濟信息管理等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利用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進行信息的採集、加工和分析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和要求。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計算機的軟體系統,掌握DOS基本命令,熟悉文字處理系統運行的基本步驟及其各個功能模塊的使用;掌握有關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術,包括程序設計的基本演算法,順序、分支、循環等,為進一步建立特定的管理信息系統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
三、課程的教學要求層次
在教學中,本課程有關概念、原理、原則與方法,按「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要求。
第二部分 教材總體設計初步方案
一、學時分配
1 計算機及應用基礎知識 15 學時
2 Wndows98操作系統 12學時 其中上機6學時
3 Word97字處理軟體的使用 15學時 上機7學時
4 資料庫管理系統VisuallhaPro6.0 30學時 上機15學時
合計72學時
二、教材
本課程採用的文字教材是由魏晴宇主編的《數據處理概論》。
三、教學環節
1. 面授輔導
結合專業特點,本課程的面授輔導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所佔學時最多,面授教學應配合電視教學,依據教學大綱,運用講解、分析、答疑等方式,通過基本思路和方法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和解決數據處理有關問題的能力。
輔導教師應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認真備課,講解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2. 自學與作業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要注意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學生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後復習,並獨立完成作業。
3.考核
考試是教與學的全面驗收,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按照教學要求,本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卷面理論考核。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為主。考試試題由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統一命題。
第三部分 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一篇 計算機系統概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篇學習,了解數據和信息的概念及數據處理工作的意義;了解計算機的發展,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熟悉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及工作原理,了解電子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包括軟、硬體系統)。掌握各種進制之間的轉換,熟悉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方法與編碼。熟悉微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知識,了解計算機指令、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知識與防範措施,了解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基本概念。
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熟悉Windows98操作系統,掌握Windows98文件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的Windows操作,了解Windows98漢字環境及Windows98附件應用程序的使用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篇 計算機系統概論
第一章 數據、信息和計算機系統簡介
第一節 數據和信息
1.數據和信息的概念
2.數據處理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電子計算機的特點及其發展
1.計算機的特點
2.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3.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第三節 數據在計算機內的表示和存儲
1.數的進制
2.二進制的優越性
3.二進制的算術運算
4.二進制的邏輯運算
5.數制間的轉換
6.數據在計算機內的表示方法
第四節 微型計算機系統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2.微機的硬體系統
3.軟體系統
4.計算機程序語言
第五節 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第六節 計算機的安全使用知識
1.計算機的運行環境
2.病毒的防範
第七節 多媒體計算機基礎
1.多媒體計算機知識初步
2.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構成
3.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
第八節 計算機網路基礎
1.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和分類
2.網路的功能
3.Internet簡介
第二章 Windows98操作系統
第一節 Windows98概述
1.Windows98的特點和環境
2.Windows98界面組成
3.滑鼠的基本操作
4.Windows98下鍵盤的使用
5.Windows98的啟動與退出
第二節 Windows98系統設置
1.Windows98桌面概貌
2.控制面板
3.列印機的操作
4.輸入法的設置
第三節 資源管理器
1.資源管理器介紹
2.資源管理器窗口
3.資源管理器顯示方式的選擇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 返回
--------------------------------------------------------------------------------
1、引言
農業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國民經濟其它部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農業的基礎作用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所以,加快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的整體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農業作為一種弱質產業,要想根本改變農業的落後局面,使整體水平有一個質的提高,必須走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農戰略。
2、我國農業在現代化、信息化方面的現狀
農業是基礎產業,但就我國整體范圍看,農業的發展速度較緩慢,遠低於工業的發展速度,農業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盡管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初見成效,但整體水平不高,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科學管理的需要。
(2)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較低、不懂農業科技、信息意識不強。我國目前已有的信息設施尚未在農業上得到有效的應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農技人員及廣大農民不會使用計算機且信息意識差。
(3)廣大農村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農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做指導,不能做到產品適銷對路。高產出收到高效益。
(4)我國農業還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自給半自給農業向市場農業的轉型時期,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現代化水平不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慢,科技貢獻率低。就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角度來講,發達國家達到70%~80%,而我國僅有20%~30%,且轉化周期長。
造成我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整體水平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改變這種落後局面,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增加科技投入,走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信息時代的到來,給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的機遇,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真正做到使農業的發展逐步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
3、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科技的特點和在農業中的應用前景
人類社會發展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變革,而每次變革又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一步步邁向文明。特別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方式。計算機以其運行速度快、存儲量大、檢索方便、傳遞信息迅速等特點正在掀起一場新的革命。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經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農民也更加註重利用信息指導生產和銷售。我國農業應充分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資源的優勢,走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道路。
(1)充分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優勢,大力實施遠程教育
科教興農,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勞動者素質較低,信息意識不強,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農業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為11年,目前已達到12年以上。而我國到2010年才能達到初中畢業的水平,到2025年才能達到發達國家80年代末的水平。可以說,農業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不高,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現有教育不發達的情況下,我們應充分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媒體優勢,大力實施遠程教育,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強化農民信息意識,培養跨世紀的新型農民。改變傳統的農業模式,使農民依靠信息引導進入市場、組織生產,政府靠信息進行宏觀調整、制定農業政策。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之路。
(2)針對我國農業的特點,建立和開發綜合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是指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合理存放的,互相關聯的數據集合。翔實、豐富、共享的信息資源是農業信息技術的關鍵。美國農業信息技術的先進性之一在於信息資源的高質量、多數量與共享性。盡管我國已建成了一大批信息資源,但是數量與質量還不足以形成信息產業。事實上,我國農業技術及農業科研成果也不少,但大部分都很零散,缺乏必要的組織和管理,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廣和利用。據統計,我國的資料庫大約為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數量僅為全世界的百分之一,而資料庫的產值僅佔全世界的千分之一,農業資料庫的情況就更差了。面對當前的情況,我們應該大力挖掘信息資源,不斷擴大現有資料庫數量,提高資料庫的質量,使農業資料庫成為一個涵蓋農業及相關的各個領域、全方位、全社會的信息資源,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需要。同時,在資料庫的建設和維護過程中,應對資料庫進行動態的更新,以保證資料庫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3)研究開發農業專家系統和決策系統
專家系統實質上是一個計算機程序,它能夠以人類專家的水平完成特別的某一領域的任務。我國當前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信息缺乏,技術落後,農業生產多數尚未擺脫小農經濟的束縛。特別是在農業管理水平落後和農技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首先對傳統和經驗性的生產管理實行量化、規范集成和智能化,研究和開發農業專家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逐步實現以專家的水平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範例。像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的「小麥管理計算機專家決策系統」可使小麥增產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15%~30%;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的「農業專家系統」已在全國六七個省市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專家系統在決策的准確性和實用性方面與國際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應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研製和開發適合我國特定的自然環境、品種特點的作物及畜產品專家決策支持系統。
(4)加強農業信息技術的軟體開發研究
眾所周知,計算機生存離不開軟體環境,高質量的軟體是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水平較低,與軟體開發水平不高有很大的關系。總體上講,我國的軟體成活率較低,應用面太窄,不適應農業的發展。例如,我國現有的農業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模擬模型系統等重要的軟體,成功和失敗各佔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隻在某些方面應用。如何開發高質量的軟體,是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開發過程中要統籌規劃與合作,由於農業經營的特殊性,決定開發軟體應採取專家咨詢、統一設計、分工協作、重點突破的方針,提高軟體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對農業知識工程進行深入研究,把知識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與我國農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從中產生出適合我國實際的新技術、新方法。第三,技術集成和信息的綜合利用。現代農業對信息資源及信息技術的綜合開發利用日趨迫切,單項信息技術往往不能滿足需要,多種信息技術的結合與集成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例如專家系統與決策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集成。
(5)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網路
信息是一種資源,而計算機網路是信息傳遞的有效載體。所謂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並且有獨立能力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協議和軟體實現網路中的資源共享的系統。農產品是一種社會產品,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符合社會需要,才能被社會所認可,從而收到好的效益。而農產品由於季節性較強,如果不能做到產品適銷對路造成積壓,最終的損失將是巨大的。擁有信息,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在農業生產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計算機互聯網路的出現,使信息的傳遞變得更為便利、有效。當今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發展最快的領域,8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建立了一批部委及地方信息中心和信息網路,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例如,從1995年開始,農業部開辟的農情信息網路,將1000多個縣的農情包括農產品、化肥、農機的價格、農田耕種面積、土地墒情等信息,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傳輸,以便各級管理部門、各地農戶了解市場行情。在當今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離開網路就不能「生存」,加大農業信息網路建設是建立農村信息網的關鍵環節。在信息網的建設方面,結合農業的特點,應注重建立以下幾個子系統:①農業信息系統;②農業決策、支持系統;③農、科、工、教相結合的綜合系統。
4、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以計算機為支撐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興起,現代化信息技術正在迅速地向農業領域滲透,對農業的發展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21世紀的農業是信息農業,建立農業信息科學勢在必行,科技興農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過程中,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農業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並逐漸普及且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相信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科技在農業領域中也將有著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Ⅲ 誰有計算機網路基礎的知識
第一章 網路概述
一、 填空題
1、寫出你知道的網路拓撲結構:星型、匯流排、環型。
2、根據網路的地理覆蓋范圍進行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型:LAN、MAN 和 WAN。
3、現代通信正向著數字化、寬頻化、綜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二、單選題
1、城域網被列為單獨一類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網路規模在一個城市的范圍內
B. 與區域網相同的技術
C. 覆蓋技術從幾十公里到數百公里
D. 有獨立的可實施標准
2、下列網路拓撲建立之後,增加新站點較難的是( D )。
A. 星型網路 B. 匯流排型網路
C. 樹型網路 D. 環型網路
3、隨著電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上出現了所謂「三網融合」的趨勢,下列不屬於三網之一的是( D )。
A. 傳統電信網 B. 計算機網(主要指互聯網)
C. 有線電視網 D. 衛星通信網
4、最近許多提供免費電子郵件的公司紛紛推出一項新的服務:E-mail to Page ,這項服務能帶來的便利是( B )。 A. 利用尋呼機發電子郵件
B. 有電子郵件時通過尋呼機提醒用戶
C. 通過電話發郵件
D. 通過Internet打電話
5、對於網上購物,目前國外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 C )。
A. 現金 B. 郵局支付
C. 信用卡 D. 銀行電匯
三、判斷題
1、分布式操作系統與網路操作系統相比,內部管理都需要網路地址。(√)
2、廣播式網路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採用分組存儲轉發與路由選擇技術。(Ⅹ)
3、判斷:如果多台計算機之間存在明確的主/從關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計算機可以控制其它連接計算機的開
啟與關閉,那麼這樣的多台計算機系統就構成了一個計算機網路。(Ⅹ)
四、多選題
1、區域網的覆蓋范圍一般為(B),廣域網的覆蓋范圍一般為(D)。
A、幾公里 B、不超過10公里
C、10--100公里 D、數百公里以上
2、網路按服務方式分類,可分為(A、B、C)。
A、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B、瀏覽器/伺服器模式
C、對等式網路 D、數據傳輸網路
3、網路按使用目的分類,可分為(A、B、C)。
A、共享資源網 B、數據處理網
C、數據傳輸網 D、對等式網路
4、網路按通信方式分類,可分為(A、B)。
A、點對點傳輸網路 B、廣播式網路
C、數據傳輸網 C、對等式網路
5、下列(A、B、C、D)屬於網路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A、收發電子郵件 B、電子商務
C、遠程教育 D、電子政務
五、簡答題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由什麼組成?
參考答案:
答:為了方便用戶,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資源相連,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的共享。計算
機資源主要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數據是信息的載體。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包括網路通信、
資源管理、網路服務、網路管理和互動操作的能力。最基本功能是在傳輸的源計算機和目標計
算機之間,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傳輸。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子網+通信子網。
2、計算機多用戶操作系統和網路系統在共享資源方面有什麼異同點?
參考答案:
答:集中的單機多用戶系統與網路計算機系統的比較說明
單機多用戶 網路系統
CPU 共用一個或幾個 多個處理機
共享資源 共享主存 共享伺服器
終端工作 分時 網址通信鏈接
客戶端工作 不能獨立工作 客戶機能獨立工作
操作系統 集中管理 有自已的操作系統
3、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分別由那些主要部分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麼?
參考答案:
答:通信子網由兩個不同的部件組成,即傳輸線和交換單元。傳輸介質也稱為電路、信
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中傳遞信息的通道,包含發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轉發信息的
設備。傳輸介質是指用於連接2個或多個網路結點的物理傳輸電路,例如,電話線、同軸
電纜、光纜等。通信信道應包括傳輸介質與通信設備,它是建立在傳輸介質之上的。采
用多路復用技術時,一條物理傳輸介質上可以建立多條通信信道。
通信子網負責整個網路的純粹通信部分,資源子網即是各種網路資源(主機上的打
印機、軟體資源等)的集合,提供信息與能力的共享。
第二章 網路體系結構
一、填空題
1、在Internet上一個B類地址的子網被劃分為16個網段,寫出它的子網掩碼:255.255.240.0。
2、防止高速的發送方的數據「淹沒」低速的接收方,屬於ISO/OSI RM 中 數據鏈路層 的功能。
3、解決數據格式的轉換,屬於ISO/OSI RM 中 表示 層的功能。
4、按照IPv4標准,IP地址 202.3.208.13 屬於 C 類地址。
5、UDP提供的是無連接、不可靠、無流控、不排序的服務。
二、判斷題
1、面向連接服務是一種類似電話通信系統的模式,無連接服務是一種類似郵政系統的模式。(√)
2、面向連接服務不能防止報文的丟失、重復或失序。 (Ⅹ)
3、ISO劃分網路層次的基本原則是:不同節點具有相同的層次,不同節點的相同層次有相同的功能。(√)
4、網路域名地址一般通俗易懂,大多採用英文名稱的縮寫來命名。(√)
5、域名地址 www.CEI.GOV.CN 中的GOV表示非贏利組織。(Ⅹ)
三、單選題
1、管理計算機通信的規則稱為( A )。
A. 協議 B. 介質
C. 服務 D. 網路操作系統
2、以下哪一個選項按順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個層次( B )。
A.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系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B.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C.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轉換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D. 表示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系統層,物理層和應用層
3、IEEE 802.3 與以下哪些網路體系結構相關(B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對
4、IEEE 802.5 與以下哪些網路體系結構相關( A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對
5、下列IP地址種屬於組播地址的是( C )。
A. 10000001,01010000,11001100,10100000
B. 00101111,00100000,10000000,11110000
C. 11100000,10100000,01100000,00010000
D. 11000000,00010001,10001000,10001110
6、主機 A 的IP地址為202.101.22.3,主機 B 的IP地址為203.10.21.4,兩機通過路由器 R 互連。
R 的兩個埠的IP地址分別為202.101.22.5和203.10.21.5.掩碼均為255.255.255.0。請指出
錯誤的說法( B )。
A. 主機A將數據發往R,數據包中的源IP地址為202.101.22.3,目標IP地址為203.10.21.4
B. 主機A首先發出ARPP廣播詢問IP地址為203.10.21.4的MAC地址是多少,路由器R對此廣
播包進行響應,並給出B的MAC地址
C. 路由器在網路203.10.21.0發出ARP廣播,以獲得IP地址203.10.21.4對應的MAC地址,
主機B對此廣播包進行響應,並給出B的MAC地址
D. 路由器R將數據發往B,數據包中的源IP地址為202.101.22.3,目標IP地址為203.10.21.4
7、一個路由器有兩個埠,分別接到兩個網路,兩個網路各有一個主機,IP地址分別為110.25.
53.1和110.24.53.6,子網掩碼均為255.255.255.0,請從中選出兩個IP地址分別分配給路由器
的兩個埠( B )
A. 110.25.52.1和110.24.52.6 B. 110.24.53.1和110.25.53.6
C. 110.25.53.1和111.24.53.6 D. 110.25.53.1和110.24.53.6
8、當網路段不超過185米時,使用10BASE-2的優點是( C )。
A. 連接相對簡單 B. 下載使用,容易進行故障診斷
C. 每個節點可直接連到電纜上 D. 最便宜的電纜選擇
9、IPv6將32位地址空間擴展到( B )。
A. 64位 B. 128位 C. 256位 D. 1024位
10、IPX地址的組成是( B )
A. 網路號,主機號 B. 網段號,網路節點號,套接字型大小
C. 網路號,子網號,主機號 D. 網段號,網路節點號,主機號
四、多選題
1、下面哪三種協議運行在網路層( A、B、D)。
A、NWLink B、IPX C、TCP D、IP
2、虛電路服務包括如下階段(A、B、D)。
A、建立連接B、 數據傳送 C、回答服務 D、 釋放連接
3、下列說法中屬於OSI七層協議中運輸層功能的是(A、B、C、D)。
A、從會話層接收數據,並分割成較小的單元傳輸。
B. 使會話層不受硬體技術變化的影響。
C. 跨網路連接的建立和拆除。
D. 擁塞控制
4、下列乙太網拓撲結構要求匯流排的每一端都必須終結的是(A、B)。
A、10BASE-2B、10BASE-5 C、10BASE-T C、10BASE-FX
5、按照網路的IP地址分類,屬於C類網的是( A、C )。
A、11000001,01000000,00000101,00000110
B、01111110,00000000,00000111,00001000
C、11001010,11001101,00010000,00100010
D、10111111,00101101,00001100,01011000
五、簡答題
1、什麼是網路體系結構? 為什麼要定義網路體系結構?
參考答案:
答:網路的體系結構定義:指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architecture)。或精確定義為這個
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綜合了OSI和TCP/IP的優點,本身
由5層組成: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2、什麼是網路協議?它在網路中的作用是什麼?
參考答案:
答: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
規定交換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稱為網路協議。
3、試說明I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區別。為什麼要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地址。
參考答案:
答: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於確定網際網路上的每台主機,它是每台主機唯一性的
標識。聯網設備用物理地址標識自己,例如網卡地址。TCP/IP用IP地址來標識源地址和目標地址,
但源和目標主機卻位於某個網路中,故源地址和目標地址都由網路號和主機號組成,但這種標號
只是一種邏輯編號,而不是路由器和計算機網卡的物理地址。對於一台計算機而言,IP地址是可
變的,而物理地址是固定的。
4、單位分配到一個B類IP地址,其net-id為129.250.0.0.該單位有4000台機器,分布在16個不同在地點。
請分析:①如選用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是否合適;②如果合適試給每一個地點分配一個子網號碼,
並算出每個主機號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參考答案:
答:B類地址前2個比特規定為10,網路號佔14比特,後16比特用於確定主機號,即最多允許16384台主機。
B類地址范圍為128.0.0.0至 191.255.255.255。因此,129.250.0.0是B類IP地址中的一個。題中選用
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說明在後16比特中用前8比特劃分子網,最後8比特確定主機,則每個子網
最多有28-2=254台主機。題中說明該單位有4000台機器,分布在16個不同的地點。但沒有說明這16個不
同的地點各擁有多少台機器。如果是「平均」分配在16個子網中,即16個子網中任何一個地點不超過254
台主機數,則選用這個子網掩碼是可以的,如果某個子網中的機器數超過了254台,則選擇這樣的子網
掩碼是不合適的。如果機器總數超過4064台,選擇這樣的子網掩碼也是不合適的。
從以上所選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可知16個子網的主機共16×254=4064台主機。設計在主機號前網路
地址域和子網中「借用」4個比特作為16個子網地址。這16個地點分配子網號碼可以選用129.250.nnn.0
至129.250.nnn .255,其中nnn可以是0~15,16~31,32~47,48~63,64~79,80~95,96~111,
112~127,128~143,144~159,160~175,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
可以按這些成組設計子網中的一組或分別選用其中的16個。而每個子網中主機號碼為1至254。
5、簡述下列協議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參考答案:
答:IP:IP分組傳送,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ARP:將IP地址映射為物理地址,也稱正向地址解釋;
RARP:將物理地址映射為IP地址,也稱反向地址解釋;
ICMP:IP傳輸中的差錯控制。
6、IP地址為 192.72.20.11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44,求該網段的廣播地址。
參考答案:
答:子網掩碼的第四位元組為 244,寫成二進制為 11100000。即高位3個1是子網掩碼,23=8 說明共劃分
出八個子網;低位5個0是每個子網的IP地址數,25=32 說明每個子網共有32個IP(可分配給主機的
為 32-2=30)。
各子網的IP范圍是:子網1:0---31;子網2:32--63;子網3:64--95;子網4:96--127;
子網5:128--159;子網6:160--191;子網7:192--223;子網8:224--255。
給定IP 192.72.20.111 的主機地址是 111,在子網4 的范圍內,因此該網段的網路地址是 192.72.20.96,
廣播地址是 192.72.20.127。
第三章 通信子網
一、 填空題
1、目前,雙絞線分為兩類:STP 和 UTP 。
2、10Base-2傳輸距離限制為 185米 。
3、脈沖編碼調制的工作原理包括 采樣、量化、編碼 。
4、衡量數據通信的主要參數有 通信速率、誤碼率 。
5、基帶傳輸中數字數據信號的編碼方式主要有 非歸零編碼、曼徹斯特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
6、交換機具有智能性和快速性的性能特點。
7、水晶頭包括 線芯和水晶頭塑料殼
二、 判斷題
1、對於非同步通信方式,在每傳送一個字元時,都要增加起始位和停止位,表示字元的開始和結束。(√)
2、Switch技術工作在第二層上,當網路站點很多時,容易形成網路上的廣播風暴,導致網路性能下降
以至癱瘓。 (√)
3、路由器是屬於網路層的互連設備。(√)
4、電路交換需要在通信的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臨時的專用通道,報文交換不需要建立通道。(√)
5、NRZ編碼在收發的雙方不需要同步。(Ⅹ)
6、
三、單選題
1、網橋是( A )設備。
A. 數據鏈路層 B. 物理層 C. 網路層 D. 傳輸層
2、路由器是( C )設備。
A. 數據鏈路層 B. 物理層 C. 網路層 D. 傳輸層
3、下列傳輸介質中,帶寬最大的是(C )。
A. 雙較線 B. 同軸電纜 C. 光纜 D. 無線
4、數據機的參數為波特率,英文表示為( B )。
A. bbs B. bps C. pbs D. pps
5、在數據包轉發過程中,當TTL值減少到0時,這個數據包必須( B )。
A. 要求重發 B. 丟棄 C. 不考慮 D. 接受
四、多選題
1、計算機網路完成的基本功能是( A、B)。
A、數據處理 B、數據傳輸 C、報文發送 D、報文存儲
2、電路交換的3個階段是(A、B、C)。
A、電路建立 B、數據傳輸 C、電路拆除 D、報文存儲
3、信道復用技術包含如下(A、B、C)方式。
A、頻分復用 B、碼分復用 C、時分復用 D、空分復用
五、簡答題
1、試比較模擬通信方式域數字通信方式的優缺點?
參考答案:
答:信道按傳輸信號的類型分類,可以分為模擬信道與數字信道:
(1)模擬信道
能傳輸模擬信號的信道稱為模擬信道。模擬信號的電平隨時間連續變化,語音信號是典型的
模擬信號。如果利用模擬信道傳送數字信號,必須經過數字與模擬信號之間的變換(A/D變換器),
例如,調制解調過程。
(2)數字信道
能傳輸離散的數字信號的信道稱為數字信道。離散的數字信號在計算機中指由「0」、 「1」
二進制代碼組成的數字序列。當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字信號時不需要進行變換。數字信道適宜於
數字信號的傳輸,只需解決數字信道與計算機之間的介面問題。
2、簡述網橋如何被用於減少網路交通問題?
參考答案:
答:網橋是一種連接多個網段的網路設備。網橋可以將一個大的網路沖突域劃分為多個小的沖突域
(網段),達到分隔網段之間的通信量,減少網路的傳輸沖突的機會,從而減少網路因沖突造成
的網路擁塞交通問題。
3、簡述在何種情況下用路由器替代已有網橋。
參考答案:
答:(1)當互連同種網路時,隨網路規模的擴大,需避免網路廣播風暴,改善網路性能時;
(2)實現區域網與廣域網得互連;
4、簡述路由表中存儲什麼信息。
參考答案:
答:路由表資料庫包含其他路由器地址及每個端節點的地址和網路狀態信息。
5、
這是我千辛萬苦找到的,呵呵,希望採納!!!
Ⅳ 計算機網路基礎
第一章:計算機網路概論(2學時)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3、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概念5、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第二章:數據通信基礎(2學時)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數據交換技術3、差錯控制方法第三章:區域網與城域網(2學時)1、區域網概述2、區域網標准和工作原理3、常見區域網技術4、區域網組網基礎(傳輸介質、設備、布線)第四章:網路操作系統基礎(4學時)1、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2、典型網路操作系統3、Windows 2000 Server的基本應用第五章:網路互連技術(2學時)1、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2、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3、網路互連設備第六章:Internet技術基礎(4學時)1、Internet的概述2、TCP/IP協議基礎3、Internet的域名機制4、Internet的基本服務5、Internet的接入方法第七章: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6學時)
Ⅳ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2.第一代Web是以HTML為核心的二維瀏覽技術,第二代Web是以VRML為核心的三維瀏覽技術。
Ⅵ 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第一章概述的知識點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第一章概述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作用,第二節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第三節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主要性能指標,第四節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Ⅶ 計算機網路基礎重要知識點
計算機網路基礎重要知識點,第一章概述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作用,第二節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第三節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主要性能指標,第四節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參考模型的七層結構很重要,要理解如下:
從最底層到最高層:物理層,內數據鏈路容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物理層:在通信系統間建立物理鏈接,實現原始位流的傳輸。工作在該層的設備有 中繼器 集線器 網卡 數據的傳輸單位 是 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實現物理網路中的系統標識,具有組幀功能,在共賞傳輸介質的網路中,還提供訪問控制功能,提供數據的無錯傳輸。 工作在層的設備有 交換機
網橋。 傳輸單位 是幀。
網路層:對整個互聯網路中的系統進行統一的標識,具有分段和重組功能還具有定址的功能,實現擁塞控制功能。
傳輸層: 實現主機間進程到進程的數據通信。 數據傳輸的單位是 段。
會話層:組織和同步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間的通信。
表示層:為應用進程間傳送的數據提供表示的方法即確定數據在計算機中編碼方式。
應用層: 是(唯一)直接給網路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Ⅷ 德令哈郵政今日往民樂村派送人員是誰
這快遞員是可以換的,他們也可以交換那個派單,然後誰送這一塊時速那一塊,你訂的這個單的話,那個會給你郵遞員的電話的,如果她說不是她的話。那你可以找客服的。
《郵政物品配送員》以國家職業標准為依據,緊密結合郵政物品配送的工作實際,全面介紹了現代物流及配送的基本知識和配送業務受理、分揀封發、運輸與交換、裝卸搬運、投送處理等作業流程,闡述了分揀封發、交接、投送處理作業中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法。
《郵政物品配送員》內容詳盡,條理清楚,文字通俗易懂,實用性較強,是郵政物品配送員技能鑒定考試輔導的指定教材,也可作為物品配送人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教材。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第一章郵政通信概述(四級)1
第一節郵政通信的性質、特點和任務1
第二節郵件的生產傳遞過程3
第三節郵政職業道德與職業守則4
思考題6
第二章法規知識7
第一節郵政法基本知識概述(四級)7
第二節郵政企業常用法律知識(三級)12
思考題14
第三章郵政通信規章制度(四級)15
第一節郵政專用品管理使用規定15
第二節三項基本制度19
第三節郵件安全保密規定21
思考題22
第四章郵政通信地理與郵政編碼23
第一節我國的地理概況(四級)23
第二節我國的交通運輸25
第三節郵政通信網(四級)29
第四節世界地理概況(四級)32
第五節郵政編碼(四級)33
思考題36
第五章郵政業務基礎知識(四級)37
第一節國內郵件業務基本知識37
第二節其他業務40
思考題45
第六章計算機基礎知識(四級)46
第一節計算機基礎知識46
第二節計算機網路基礎47
第三節計算機病毒知識49
第四節計算機的日常維護50
思考題53
第二部分
專業知識
第七章配送概述54
第一節物流概述(四級)54
第二節配送概述(四級)59
第三節配送技術裝備63
思考題78
第八章安全生產事項(四級)80
第一節人員安全注意事項80
第二節物品及設備安全82
第三節安全生產一般措施84
思考題85
第九章配送信息處理86
第一節物品配送信息概述(四級)86
第二節配送信息反饋處理規定(四級)87
第三節郵政配送管理信息系統88
思考題92
第十章業務受理93
第一節業務受理的基礎知識(四級)93
第二節業務受理流程97
思考題99
第十一章分揀封發100
第一節封發處理基礎知識(四級)100
第二節分揀封發處理作業101
思考題105
第十二章運輸與交接106
第一節運輸與交接的基礎知識(四級)106
第二節運輸作業(四級)107
第三節交接作業108
第四節裝卸搬運(四級)110
思考題111
第十三章投送處理112
第一節物品投送處理的基礎知識(四級)112
第二節投送作業114
思考題116
第十四章配送中心(三級)117
第一節配送中心117
第二節配送中心作業120
思考題125
第十五章配送服務質量與禮儀126
第一節配送質量概述(三級)126
第二節服務質量規范(四級)127
思考題130
第十六章配送英語(三級)131
思考題132
附錄1國家干線公路首都放射線133
附錄2國家干線公路南北縱線134
附錄3國家干線公路東西橫線135
附錄4國家干線公路「五縱」(在建中)136
附錄5國家干線公路「七橫」(在建中)137
附錄6國內主要航空港的名稱和地點138
附錄7全國各級郵區中心局名單140
附錄8全國郵區中心局示意圖142
附錄9世界各國(地區)及其首都(首府)、主要城市名稱(中英文對照)143
附錄10我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郵政編碼150
附錄11國內郵件重量、尺寸限度表154
附錄12國內特快專遞郵件重量、尺寸限度表155
附錄13各類郵件的封裝規格156
附錄14國內郵件資費表158
附錄15國內快遞包裹資費表159
附錄16國內特快專遞資費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