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綜合布線系統有哪些主子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簡稱PDS)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在樓宇和園區范圍內,利用雙絞線或光纜來傳輸信息,可以連接電話、計算機、會議電視和監視電視等設備的結構化信息傳輸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使用標準的雙絞線和光纖,支持高速率的數據傳輸。這種系統使用物理分層星型拓撲結構,積木式、模塊化設計,遵循統一標准,使系統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能,也使每個信息點的故障、改動或增刪不影響其它的信息點,使安裝、維護、升級和擴展都非常方便,並節省了費用。
綜合布線系統可分為6個獨立的系統
1.工作區子系統----也叫服務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之間的設備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連接跳線和適配器組成。
2.水平區子系統-----也叫配線子系統
水平區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樓層分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水平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一般情況,水平電纜應採用4對雙絞線電纜。在水平子系統有高速率應用的場合,應採用光纜,即光纖到桌面。
水平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二級交接間、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接,以構成電話、數據、電視系統和監視系統,並方便地進行管理。
3.管理子系統-----也叫電信間
管理子系統設置在樓層分配線設備的房間內。管理間子系統應由交接間的配線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也可應用於設備間子系統中。管理子系統應採用單點管理雙交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於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體。在管理規模大、復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置雙點管理雙交接。在管理點,應根據應用環境用標記插入條來標出各個端接場。
4.垂直干線子系統-----也叫主幹子系統
通常是由主設備間(如計算機房、程式控制交換機房)提供建築中最重要的銅線或光纖線主幹線路,是整個大樓的信息交通樞紐。一般它提供位於不同樓層的設備間和布線框間的多條聯接路徑,也可連接單層樓的大片地區。
5.設備間子系統 ----也叫中心機房
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進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以及管理人員值班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應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保安配線設備等組成。
6.建築群子系統
建築群子系統將一棟建築的線纜延伸到建築群內的其它建築的通信設備和設施。它包括銅線、光纖、以及防止其它建築的電纜的浪涌電壓進入本建築的保護設備
。
7.進線間子系統
進線間子系統是GB50311近期才列入子系統中的。
② 網路綜合布線系統如何實施
網路工程實施方案 關鍵:系統設計方案 一.綜合布線設計方案: 1.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布線子系統由終端設備到信息插座的連線(或軟線)組成,它包括-連接器、連接跳線、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牆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種;標准有:RJ-45、RJ-11及單、雙、多口等結構。 2.水平布線子系統 水平布線子系統將電纜從樓層配線架連接到各用戶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上,通常處於同一樓層之上,可以採用3類、5類或超五類4對屏蔽/非屏蔽雙絞線;3類、5類及超五類雙絞線都是由4對24-AWG的對絞銅線組成;3類線在10MBPS應用時無誤碼傳輸距離為100米、16MBPS時為50米;5類線在155MBPS時可傳輸80米、在100MBPS時為100米;超五類在155Mhz時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00米,速率更高時可採用光纖。為了滿足高速率數據傳輸,數據傳輸選用普天超5類四對UTP雙絞線, 由於所用的數據線均採用了超5類UTP雙絞線,因此對學院校園網而言,超5類UTP雙絞線布線時的帶寬和傳輸速率能滿足武威職業學院校園網樓宇內信息點要求的100M接入, 超5類布線與垂直干線一起使用,為帶寬應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線解決方案,適用於網路的擴展及升級,成本底維護費用少。 3.垂直干線子系統(RISER BACKONE SUBSYSTEM): 指各摟層配線架與主配線架間的干纜:可以為大對數雙絞線、光纜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將主配線架系統和各樓層配線架連接起來。 4.布線櫃子系統(RACK SUBSYSTEM): 由樓層配線架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將垂直干纜與各樓層水平子系統相連接,布線系統的優勢和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布線櫃子系統上,只要簡單的跳一下線就可完成任何一個結構化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以對任何一個智能系統的連接,極大的方便了線路重新布局和網路終端的重新調整;光纖連接時,要用光纖配線箱,箱內有多個ST或SC連接器安裝口;其線路彎曲設計符合62.5/125μM多模光纖的彎曲要求,光纖接頭採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膠、不銹鋼等材料製成,光纖藕合器可做為多模光纖與網路設備或接線裝置上的連接,配線架和光纖配線箱通常設在弱電井或設備間內,用來連接其他子系統,並對它們通過跳線進行管理。 5.設備間子系統(EQUIPMENT SUBSYSTEM): 設備間子系統由主配線架和各公共設備組成,它主要功能是將各種公共設備(如:計算機主機,PABX、各種控制系統、網路交換設備等)與主配線架連接起來,該子系統還包括雷電保護裝置。 6.管理子系統(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一個完整的布線系統工程應該包括:工程設計圖紙、施工記錄、測試報告、使用說明等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歸檔交由用戶保存以備系統的使用和維護。對於學院校園網而言在設計方案中,將各個樓層的信息點通過PVC管槽走牆邊通向各個樓層的配線機櫃,機櫃里放置普天超5類24口配線架,對各個信息點的接頭進行跳線配置,再通過配線架與交換機相連。採用普天超5類24口配線架(由安裝板和超5類RJ45插座模塊組合而成),可安裝在19"標准機架上,只佔用1U空間,佔用地方小,搬運遷移方便。插座正面是標準的RJ45插座,埠性能達到超五類性能的要求,屏蔽性能完全符合標准要求。數據主幹光纜的端接採用普天抽屜式12埠光纖分線盒。超5類系列跳線在設備間用於連接配線架到網路設備埠,在終端用於連接牆面插座到終端設備的計算機網路介面。 7.建築群布線子系統 建築群子系統將一棟建築的線纜延伸到建築群內的其它建築的通信設備和設施。它包括銅線、光纖、以及防止其它建築的電纜的浪涌電壓進入本建築的保護設。在學院校園網綜合布線設計方案中各樓間的距離都超過了100米,而當計算機數據傳輸距離超過100米時,用光纖作為數據主幹將是最佳選擇,並具有大對數電纜無法比擬的高帶寬和高保密性、抗干擾性。因此各樓間的連接採用普天6芯多模室內光纜,支持數據信息的傳輸。在校園網綜合布線設計方案中將使用光纖把各新綜合教學樓、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餐廳、學生宿舍樓互聯。並集中於校園網網路中心。其敷設方式室內採用金屬橋架,室外採用暗埋深溝填鋪的方式進行。在設計中進入主設備間的所有光纖、大對數電纜、電信電纜都採用金屬橋架或鋼管進行硬體保護,同時採用IDC線對保護器對銅纜予以電氣保護,避免人員和設備免遭外部電壓和電流的傷害。 二.網路設計方案 網路結構為分層星型結構,網路分為三級: 第一級是網路中心,為中心節點。網路中心選址在學校地域的中心建築(實驗大樓),布置了校園網的核心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WWW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撥號伺服器、域名伺服器等),並預留了將來與本部以外的幾個園區的通信介面。 第二級是建築群的主幹結點,為二級節點。校園網按地域設置了幾條干線光纜,從網路中心輻射到幾個主要建築群,並在二級主幹節點處端接。在主幹網節點上安裝的交換機位於網路的第二層,它向上與網路中心的主幹交換機相連,向下與各樓層的集線器相連。學校校園網主幹帶寬全部為100Mbps,並考慮到向ATM或千兆乙太網的升級。 第三級是建築物樓內的HUB,為三級節點。三級節點主要是指直接與伺服器和工作站連接的區域網設備,即乙太網或快速乙太網集線器 (3COM堆疊式集線器3COM SUPERSTACK)。設計樓內的綜合布線時根據需要可進行了一定取捨:如取消干線子系統;合並管理子系統與設備間子系統;將水平子系統的布線直接引入到設備間的主配線架上等等。 以交換式千兆乙太網作為校園網的主幹,按10M/100M交換式子網方式接入(如圖)。 校園網布線設計一般採用多級物理星型結構、點到點連接,任何一條線路故障均不影響其他線路的正常運行。網路採用分散式三層交換體系,二級交換機具有第三級交換能力,主幹線路壓力小,而且全部實現百兆交換入室。三級交換機可以堆疊,能將一個主幹和桌面交換機組成一個整體,提供足夠的交換口,可擴展性好。 1、主幹網選用千兆乙太網,其第三層乙太網路由器交換機大都滿足IEEE802.3Z標准,技術成熟,具有流量優先機制能有效保證多媒體傳輸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 千兆乙太網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在ATM技術成熟時,可平滑集成到ATM網路中,作為ATM網的邊緣子網。 工作組子網可選用100M交換模式。使用戶終端獨佔100M帶寬的數據交換。在核心交換機與工作組交換機之間,採用100Mbps傳輸帶寬,當使用全雙工時,傳輸帶寬為200Mbps。 技術特點: 採用模塊化星型拓撲結構,主幹段相互獨立,便於網路維護和擴充 。 光纖主幹採用單模光纜,有利於千兆網及今後更高速率的網路應用。而且通過跳線的不同跳接,組網方式也十分靈活。可以實現: (1)點對點:在兩台計算機之間建立起高速通道。傳輸速率為幾十個Mbps至幾百個Mbps,距離可達2km(多模)至5km(單模)。 (2)邏輯星型網路:通過光纖網路設備,建立起星型網路拓撲結構的快速乙太網或ATM網。 (3)環形網路:用信號再生器連接光纖,形成環路,組成FDDI主幹網。 樓內線纜全部採用六類非屏蔽雙絞線,性價比高,施工方便,且可以達到1000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並支持155/622Mbps ATM。 (4)交換是在第二層進行,真正支持即插即用工作,無需人工干預。 三.系統設計方案 1.系統設計的目標: 滿足日常工作的處理電子化、日常辦公自動化、領導決策科學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實現業務系統處理、日常辦公、領導決策計算機化、信息交流國際化的先進系統。即:以先進的計算機及通訊為手段建立內部網路,縱向向上與Internet互聯網相連,向下與各管理子網點相連接,橫向與其它單位相連接的計算機綜合網路系統。 2.系統需求: 1.建立一個基於校園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應用的網路系統,並提供相應的各種服務。 2.共享網路上各種軟、硬體資源,快速、穩定地傳輸各種信息,並提供有效的網路信息管理手段。 3.採用開放式、標准化的系統結構,以利於功能擴充和技術升級。 4.能夠與外界進行廣域網的連接,提供、享用各種信息服務(與各級教育信息中心相連、與國內外著名站點相連……)。 5.具有完善的網路安全機制。 6.能夠與原有的計算機區域網絡和應用系統平滑地連接,調用原有各種計算機系統的信息。 3.系統應用平台 沒有應用系統的網路只能是一個各類設備的集合,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路,這不是用戶所需要的。所以,在用戶沒有特別指定應用系統的情況下,我們的設計應該把傳統的網路應用考慮在內。 1.網上校務管理 1)學校基本文書管理: * 來往公函 * 會議通知,會議紀錄 * 教學熱點情況(教育手段現代化等) 2)學校制度管理: * 重要文件的文件頭,提要(要點,主題) * 學校管理制度,歷年的決定 * 學校規劃,設想 3)學校重要事件管理: * 校史紀錄、校友紀錄:面向全國,全市的重要事件。 * 大事紀錄: 校內各項重大活動的安排和紀錄。 * 外事接待:對國內、國外參觀人員的接待,安排及相關事宜的紀錄和管理。 2.網上學生管理 1.對學生基本信息的輸入,修改(主要依據學籍卡和各種符合市裡標準的表格) * 學生入學時的基本情況:包括入學時政治面貌、入學類型、入學成績、健康狀況等。 * 學生在校時的基本信息:包括學號、姓名、籍貫、家庭住址及照片等比較全面的個人信息。 * 學生離校時的基本情況:包括離校時政治面貌、離校去向、健康狀況等。 * 學生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員的關系、政治面貌、工作單位等。 學生學籍變更管理:由於轉班、跳級、休學、退學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籍變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變更原因都可紀錄以備以後查用。 對學生基本信息的查詢:可以將許多查詢條件任意組合的功能比較強大的查詢。 2.學生成績管理: * 可設置各年級班級的考試課程、時間。 * 可以按學年、學期輸入學生各門功課的成績。 * 可以選擇輸入方式(按原始分或按等級分輸入)。 * 可以管理必修課、選修課、中考的成績。 3.學生成績的統計:對輸入的成績進行各種統計,統計方法採用規范標准。 4.學生成績報表列印:可以列印各種類型的成績報表,如:學生期中成績單、期末成績品德評語單、各班級的成績統計信息、總分的年級排名單等報表以供各種場合使用。 5.對學生評語的輸入,修改,列印:可以對學生思想品德評語、操行等第、獎懲紀錄等信息進行管理,並可列印成報表。 3.課務管理: 主要完成對課程(必修課、選修課)的自動編排和學生Web選課管理。 1.對所有課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自動排課:要求有對場地、教師、時間等復雜條件的處理。 2.在預排的基礎上,可以對課程進行相應的手工調整,軟體自動處理各種限制條件。 4.輸出報表: 各班級課程表、教師課程表等。 5.選課控制管理: 1.是否允許學生選課,對各選修課的情況進行管理。 2.學生Web選課:學生通過瀏覽器在校內或在家中進行選課。 3.考務管理:主要完成對考場及監考教師的安排。 4.可要求對考試科目的前後順序進行安排。 5.可要求對考試科目的特定時間進行安排。 6.監考教師的時間、次數限制。 7.場地的限制。 6.教師信息管理: .對全校教師基本信息的管理。 7.Web通用查詢系統 校長、教師、學生、學生家長通過Web瀏覽器根據不同的授權對全校的管理信息(校務信息、教務信息等)進行查詢,包括: 1) 學校基本文書信息查詢 2) 學校制度信息查詢 3) 學校重要事件信息查詢 4) 學生學籍信息查詢 5) 學生成績信息查詢 6) 課程信息查詢 7) 考試信息查詢 8) 教師信息查詢 8.信息服務 1.構建全校Intranet校園信息服務系統,實現校園信息的網上發布、全校的電子郵件系統、網上資源的信息共享。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在校園網上進行交流。 多媒體閱覽室 2.可將大量學習資料、教學參考以多媒體光碟的形式放在校園網上,供全校師生享用。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閱覽室功能,將大大節省廣大師生的時間,使得師生在家裡也能閱覽到光碟中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 9.圖書館管理 1.資料輸入。 2.圖書借閱。 3.查詢、檢索。 4.圖書館工作內部管理。
③ 計算機網路布線系統中各類子系統的作用和位置
根據國際電子工業協會(EIA)和國際電信工業協會(TIA)
2002年制定的結構化布線系統標准(EIA/TIA568B),及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制定的標准《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結構化布線系統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干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六個子系統組成。
1.
建築群子系統
(CAMPUS
SUBSYSTEM)
2.
設備子系統
(EQUIPMENT
SUBSYSTEM)
3.
垂直干線子系統
(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4.
管理子系統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5.
水平布線子系統
(HORIZONTAL
SUBSYSTEM)
6.
工作區子系統
(WORK
AREA
SUBSYSTEM)
各子系統所實現的功能如下:
1.
工作區子系統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每個工作區根據用戶要求,設置一個電話機介面和1至2個計算機終端介面。
2.
配線(水平)子系統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每層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配線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
3.
干線(垂直)子系統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的連接電纜組成。
4.
設備間子系統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保安配線設備等組成。
5.
管理子系統設置在每層配線設備的房間內,是由交接間的
配線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
6.
建築群子系統由二個及以上建築物的電話、數據、電視系統組成一
個建築群子系統,它是室外設備與室內網路設備的介面,它終結進入建
築物的銅纜和/
或光纜,提供避雷及電源超荷保護等。
④ 寫出綜合布線的六個子系統,並分別寫出每個子系統的特點
七大子系統分別為:
1工作區: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TE)的區域宜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應由配線子系統的信息插座模塊(TO)延伸到終端設備處的連接纜線及適配器組成。
2配線子系統: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模塊、信息插座模塊至電信間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和光纜、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等組成。
3干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至電信間的干線電纜和光纜,安裝在設備間的建築物配線設備(B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4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多個建築物之間的主幹電纜和光纜、建築群配線設備(C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5設備間:設備間是在每幢建築物的適當地點進行網路管理和信息交換的場地。對於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設備間主要安裝建築物配線設備。電話交換機、計算機主機設備及入口設施也可與配線設備安裝在-起。
6進線間:進線間是建築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線的入口部位,並可作為入口設施和建築群配線設備的安裝場地。
7管理:管理應對工作區、電信間、設備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模塊等設施按-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
⑤ 西元網路綜合布線配線架
綜合布線是一門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要求特強的課程,此專業的學生要會樓宇建設中七大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間子系統,垂直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出入口子系統,建築物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的設計和布線,還要會網路跳線(長度小於30米的網線叫跳線大於30米的叫網線)的製作、端接和測試,確保每根跳線都暢通無阻,難度確實有點大。
學生也沒有實訓的機會,跳線如何製作?製作好的跳線可不可以在工程中使用-如何測試?網路機櫃是什麼樣子,內部構造是什麼樣子?如何布線?如何走線?如何讓確保每個信息點的暢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請問各大高校你們准備好了嗎?
這些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如何去具體的操作,具體的實施呢?
大家也知道現在的教育重在理論知識的學習,考試個個合格,動手個個傻眼,什麼原因?光學了理論知識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可是學校就說了,綜合布線這門課動手動力要求是很高,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怎麼去實踐,總不能去工地吧?施工隊是不會答應的,不光影響施工進度,還要照顧學生的安全,怎麼會同意?
那怎麼辦?呵呵,辦法總是會有的,如今社會上有很多企業都在打造網路綜合布線實訓室,這個實訓室是什麼樣的呢?主要由網路配線實訓裝置和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組成,可是什麼是網路配線實訓裝置?說白了就是一台網路機櫃,不過他是模擬網路機櫃的機器,呵呵,很好的模擬了網路機櫃的原理和構造,學生在實訓的時候可以拆除和組裝,這樣就完全了解了網路機櫃的構造和原理。
實訓功能如下:
實訓功能一:標准網路機櫃和設備安裝實訓。經過此實訓學生能夠掌握標准網路機櫃和設備的安裝;認識常用網路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器材和設備;掌握常用網路綜合布線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二:網路模塊原理端接實訓。掌握網線的色譜、剝線方法、預留長度和壓接順序;掌握通信配線架模塊和端接原理和方法,常見端接故障的排除;掌握常用網路綜合布線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三:RJ45網路配線架端接實訓(RJ45網路配線架+壓接線實驗儀)。熟練掌握RJ45網路配線架模塊端接方法;熟練掌握通信跳線架模塊端接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網路綜合布線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四:110型通信跳線架端接實訓(110型通信跳線架+RJ45網路配線架+西元壓接線實驗儀)。熟練掌握110型通信跳線架模塊端接方法;熟練掌握網路配線架模塊端接方法;掌握常用網路綜合布線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五:RJ45水晶頭端接和跳線製作及測試實訓。熟練掌握RJ45水晶頭和網路跳線的製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網路跳線的色譜、剝線方法、預留長度和壓接順序;掌握各種RJ45水晶頭和網路跳線的測試方法;掌握網路壓接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六:基本永久鏈路實訓(RJ45網路配線架+西元跳線測試儀)。掌握網路永久鏈路;掌握網路跳線製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網路配線架的端接方法;熟練掌握網路端接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實訓功能七:復雜永久鏈路實訓(110型通信跳線架+RJ45配線架+跳線測試儀)。設計復雜永久鏈路圖;熟練掌握110通信跳線架和RJ45網路配線架端接方法;掌握永久鏈路測試技術。
網路配線實訓裝置的實訓功能相信大家都了解了,那他的結構也可以再和大家分享下,長600mm,寬530mm,高1800mm,從上到下由西元網路跳線測試儀 7U,網路跳線測試儀開關,RJ45 24口網路配線架 1U,理線環 1U,100回110型通信跳線架 1U,西元網路壓接線實驗儀 7U,網路壓接線實驗儀電源開關,RJ45 24口網路配線架 1U,100回110型通信跳線架 1U,零件/工具盒 1.5U,設備電源插座,地彈網路插座,地彈電源插座組成。模擬的是一台網路機櫃的構造。
以上對網路綜合布線實訓室的網路配線實訓裝置從功能和構造上做了分析和說明,哪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設備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就從功能和材質上說說吧。
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材質,採用全鋼結構。此實訓裝置體積龐大,美觀,而且全部模塊化設計,適合各種教室靈活安裝,全鋼結構的牆體預設各種網路設備安裝螺孔(此螺孔採用飛機和汽車製造工藝),高科技技術含量非常高,能夠進行萬種布線路徑設計並進行實訓操作,多年的實驗數據證實可以達到10000次以上的實訓次數。
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的功能和特點用12模塊的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來說(KYSYZ-12-12,長7.92m,寬2.64m,高2.6m,重1320公斤),可以同時滿足48人實訓,總共24個課時(其中工作區子系統4,設備間子系統4,管理間子系統6,水平子系統4,垂直子系統2,建築物子系統2,出入口子系統2),可以同時或者交叉進行綜合布線各個子系統的實訓操作。永久鏈路/信道鏈路測試和實訓功能。能夠打建和模擬萬種網路鏈路或路徑形式,進行展示和測試並且能夠擴展為智能化管理系統,監控報警系統實訓平台,其功能的強大顯而易見,完全符合現代高校高科技實訓室建設標准。
如今市面上有三類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也是就多功能模擬牆,一是磚塊牆,一是木板牆,第三種就是"西元"全鋼結構多功能模擬牆。
他們有哪些區別呢?
磚塊砌牆應該屬於第一代實訓室模擬牆,想像一下學生們頭戴」大鋼盔」手拿」沖鋒鑽」的場景,在這樣的實訓室里,環境和安全問題就很難保證,而且一面牆幾批學生做完後就千瘡百孔必須拆除重新在砌,成本很高。
由此就出現了第二代的木質模擬牆,見不到頭戴」大鋼盔」手拿」沖鋒鑽」的場面了,環境和安全問題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解決,可是和一代一樣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重復利用性,幾次實訓下來木質牆體基本就廢了,而且木質牆又出現一個新問題承重能力不夠,怎麼辦?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代實訓室模擬牆應運而生-西安開元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的"西元"網路綜合布線實訓裝置(多功能實訓室模擬牆),完全解決了老師和學生的所有困擾和憂慮。
對於第三代模擬牆上面已做過介紹就不再說了。
相信看到這里你對網路綜合布線實訓室的作用應該明白很多了吧。綜合布線學生只有通過不停地實訓操作,實際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與技術水平,才能在以後的就業中為自己增加砝碼。願廣大的綜合布線學生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X 登錄 · · · · · ·
⑥ 綜合布線七大子系統在布線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中國國家標准《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規范》(GB50311-2007)中所闡述的7大組成部分,這7大組成部分與以前普遍了解的6大子系統有些區別,其中包括:工作區、配線區子系統、干線子系統、進線間、設備間、管理。 區別以前常說的6大子系統,可以這樣歸納便於記憶: 1.三個傳輸新到:配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建築群干線子系統 2.三個場地:工作區、進線間、設備間 3.管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o(∩_∩)o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