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為什麼要對計算機網路進行分層
擴展閱讀
300以下大內存平板電腦 2025-05-23 16:41:27
本地網路連接電腦 2025-05-23 15:29:28

為什麼要對計算機網路進行分層

發布時間: 2022-05-08 22:59:24

計算機網路什麼要分層,從形而上到形而下視角的理解

1)各層之間相互獨立:高層是不需要知道底層的功能是採取硬體技術來實現的,它只需要知道通過與底層的介面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服務;

2)靈活性好:各層都可以採用最適當的技術來實現,例如某一層的實現技術發生了變化,用硬體代替了軟體,只要這一層的功能與介面保持不變,實現技術的變化都並不會對其他各層以及整個系統的工作產生影響;
3)易於實現和標准化:由於採取了規范的層次結構去組織網路功能與協議,因此可以將計算機網路復雜的通信過程,劃分為有序的連續動作與有序的交互過程,有利於將網路復雜的通信工作過程化解為一系列可以控制和實現的功能模塊,使得復雜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變得易於設計,實現和標准化

⑵ 簡述為什麼要對計算機網路分層以及分層的一般原則

計算機網路分層,是為了從概念上區分,從具體到抽象,是為了方便工業化生產,建立了OSI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一層比一層抽象。

⑶ 為什麼計算機網路協議都是分層的

計算機網路的理解上,人們往往進行分層處理,OSI、TCP/IP都是將這個網路體系工作的流程進行了層次化的劃分,進行層次劃分優點有以下幾點: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所提供的服務。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程度就下降了。也就是說上一層的工作如何進行並不影響下一層的工作,這樣我們在進行每一層的工作設計時只要保證介面不變可以隨意調整層內的工作方式。

(2)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當某一層出現技術革新或者某一層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不會連累到其他層的工作,排除問題時也只需要考慮這一層單獨的問題即可。

(3)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技術的發展往往是不對稱的,層次化的劃分有效避免了木桶效應,不會因為某一方面技術的不完善而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

(4)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的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進行調試和維護時,可以對每一層進行單獨的調試,避免了出現找不到問題、解決錯問題的情況。

(5 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標准化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意替換其中的某幾層,對於使用和科研來說十分方便。

⑷ 為什麼要對計算機網路分層

我個人理解,關於計算機內的數據傳輸是要佔帶寬的,網路分層就是更好的節約帶寬,在同個層面的計算機相互做數據傳輸不會影響到上層的網路或其他同層的網路。
除此之外,安全和便於管理也有一定的影響。

⑸ 計算機網路為什麼要分層

主要就將一個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分開管理,各個層實行相應的功能,便於管理,和標準的實行。因為有的只是做某一部分的介面等,相當於模塊化設計,便於添加和刪減,實際上是很復雜的不能很清楚的區分,只是書本的定義,對於理解有好處
分層的理由
·將網路的通信過程劃分為小一些、簡單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於各個部件的開發、設計和故障排除。
·通過網路組件的標准化,允許多個供應商進行開發。
·通過定義在模型的每一層實現什麼功能,鼓勵產業的標准化。
·允許各種類型的網路硬體和軟體相互通信。
·防止對某一層所做的改動影響到其他的層,這樣就有利於開發。
分層的原則
1.各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便於理解;
2.每個層實現特定的功能;
3.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准協議的制定;
4.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復。

⑹ 為什麼計算機網路要採用分層結構

2)靈活性好:各層都可以採用最適當的技術來實現,例如某一層的實現技術發生了變化,用硬體代替了軟體,只要這一層的功能與介面保持不變,實現技術的變化都並不會對其他各層以及整個系統的工作產生影響; 3)易於實現和標准化:由於採取了規范的層次結構去組織網路功能與協議,因此可以將計算機網路復雜的通信過程,劃分為有序的連續動作與有序的交互過程,有利於將網路復雜的通信工作過程化解為一系列可以控制和實現的功能模塊,使得復雜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變得易於設計,實現和標准化

⑺ 為什麼計算機網路要採用分層結構試簡述其原因

便於組建網路,分析網路故障
路由器是網路層設備,只要根據網路層標准製作出來的路由器都能夠被使用。
目前通用的計算機網路協議是tcp/ip協議,只要遵循tcp/ip協議規范的電腦都能夠相互連接,而之前沒有統一的網路標准使得全世界的電腦無法互聯在一起。
缺點這個要根據具體的計算機網路體系來分析,如tcp/ip和osi

⑻ 為什麼要採用分層網路計劃的方法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之所以使用分層,最主要的思想在於把整個復雜的問題分成若干個部分進行處理,主要優點在於:
①各層之間相互獨立,只需要完成本層要求的任務:某一層通過和下層的介面實現信息交流,下層也能提供相應服務給上層,並且計算機網路的復雜程度還表現在要使得不同的網路進行連接,分層的話,其他就不要考慮另外一層是怎麼進行網路連接和協商通信的(比如應用層可以搭載udp或tcp);
②使得接入網路設備容易製造,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交換機(二層)就根本不需要考慮網路層和以上的數據,所以在硬體(邏輯控制電路)的設計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計算機網路分層設計方法主要原則:
①層與層之間必須相對對立,不允許出現兩層對同一控制(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分片和組裝,復用分用,連接釋放控制)的重復;
②分層必須把握好層的數量和層與層的關系。分層時必須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層數太少會使得每一層任務太過復雜,在設計協議的時候,設計工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層數太多會使得網路的傳輸效率下降。

⑼ 網路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

原因:為把在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與在另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互聯起來,以實現更高一級的應用,使異種機之間的通信成為可能,便於網路結構標准化;

並且由於全球經濟的發展使得處在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用戶迫切要求能夠互相交換信息;

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該問題,並於1977年提出了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即著名的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是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層次,以及各層中的協議和層次之間介面的集合。

2、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和分布系統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間交換信息時所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

3、語法(syntax):包括數據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語義(semantics):包括用於協議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5、定時(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並且性質各不相同。所以,在ARPANET設計時,就提出了「分層」的思想,即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分為若干較小的易於處理的局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