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交換就是分組交換吧,IP網路應用的就是這種交換形式,兼具了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
具體來說
線路利用率更高
因為結點到結點的單個鏈路可以由很多分組共享。
數據率轉換
一個分組交換網路可以實行數據率的轉換:兩個不同數據率的站之間能夠交換分組,因為每一個站以它的自己的數據率連接到這個結點上。
排隊制
當電路交換網路上負載很大時,一些呼叫就被阻塞了。在分組交換網路上,分組仍然被接受,只是其交付時延會增加。
支持優先順序
在使用優先順序時,如果一個結點有大量的分組在排隊等待傳送,它可以先傳送高優先順序的分組。這些分組因此將比低優先順序的分組經歷更少的時延。
同時
分組交換也有一些缺點
第一就是交換節點時延,這在電路交換中是沒有的
第二就是延時抖動,因為每一個分組走的路徑不同,經歷不同的時延到達目的節點造成時延的變化
第三就是分組頭部佔用的數據流量,造成實際數據利用率的下降
分組交換還分為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形式,具體不多說了
可以點擊參考資料的鏈接
2. 計算機網路採用的主要數據交換方式的特性
電路交換:建立連接之後傳輸。
報文交換:把要發送的數據當成一個整體(報文)傳送出去。
分組交換:把要發送的數據分成組傳送出去。
在實際應用中報文交換主要用於傳輸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通信業務,如公用電報網。報文交換比分組交換出現的要早一些,分組交換是在報文交換的基礎上,將報文分割成分組進行傳輸,在傳輸時延和傳輸效率上進行了平衡,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2)計算機網路為什麼使用分組交換擴展閱讀:
電路交換方式的優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缺點是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閑時的信道容量被浪費;另外,如數據傳輸階段的持續時間不長,電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時間就得不償失。因此,它適用於遠程批處理信息傳輸或系統間實時性要求高的大量數據傳輸的情況。這種通信方式的計費方法一般按照預訂的帶寬、距離和時間來計算。
3. 目前計算機網路通信普遍採用的交換方式是
目前計算機網路通信普遍採用的交換方式是分組交換。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
(1)線路交換。在數據傳送之前需建立一條物理通路, 在線路被釋放之前,該通路將一直被一對用戶完全佔有。
(2)報文交換。報文從發送方傳送到接收方採用存儲轉發 的方式。在傳送報文時,只佔用一段通路;在交換節點中需要 緩沖存儲,報文需要排隊。因此,這種方式不滿足實時通信的 要求。
(3)分組交換。此方式與報文交換類似,但報文被分成組傳 送,並規定了分組的最長度,到達目的地後需重新將分組組裝成報文。這是網路中最廣泛採用的一種交換技術。
(3)計算機網路為什麼使用分組交換擴展閱讀:
分組交換技術就是針對數據通信業務的特點而提出的一種交換方式,它的基本特點是面向無連接而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將需要傳送的數據按照一定的長度分割成許多小段數據,並在數據之前增加相應的用於對數據進行選路和校驗等功能的頭部欄位,作為數據傳送的基本單元即分組。
電路交換技術 網路交換技術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電路交換技術、報文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和ATM技術。
4. 計算機網路採用什麼交換技術
計算機網路採用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四種技術。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隨著計算機及其互聯技術(也即通常所謂的「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乙太網成為了迄今為止普及率最高的短距離二層計算機網路。而乙太網的核心部件就是乙太網交換機。
不論是人工交換還是程式控制交換,都是為了傳輸語音信號,是需要獨占線路的「電路交換」。而乙太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需要傳輸的是數據,因此採用的是「包交換」。但無論採取哪種交換方式,交換機為兩點間提供「獨享通路」的特性不會改變。就乙太網設備而言,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當A發信息給B時,如果通過集線器,則接入集線器的所有網路節點都會收到這條信息(也就是以廣播形式發送),只是網卡在硬體層面就會過濾掉不是發給本機的信息;而如果通過交換機,除非A通知交換機廣播,否則發給B的信息C絕不會收到(獲取交換機控制許可權從而監聽的情況除外。
5. 懂計算機的進,幫忙解釋一下分組交換原理。
將數據分割成為一定長度的數據塊,並賦於稱為標題的標識信息,構成"信息分組",以信息分組為單位進行數據傳輸的交換方式稱為分組交換。分組交換機將從發送終端傳送來的信息分組存入存儲器中,再按標題地址信息發送到接收端,這種交換稱為存儲交換方式。分組交換是以"統計式分時多路方式"為基本原理的。分組交換中,在所有終端都不同時互相傳送數據的前提下,為了減輕對中繼線路容量的抑制,當有可能發生通信量阻塞時,必須在通信節點之間進行流控制,分組交換是是1960年美國提出在1980年大會上承認了X.25建議,並制定了分組交換的標准框架。X.25的物理層使用X.21;數據鏈路層以LAPB(平衡型鏈路訪問規程)為基礎,所有的控制都是以幀的形式進行的。分組交換是一種廣域通訊技術,它將數據分成小組後在共享數據網路中傳輸,而不使用專用線路。分組交換與電路交換的區別在於它採用虛電路(數據報),即它是由從某一共享線路網路中按需分配的帶寬構成的。在分組交換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的兩方之間並無直接的物理連接。這種連接只是一種邏輯上的。在虛擬線路中,為每個呼叫建立一個專門路徑,該呼叫的所有分組均沿著這一路徑通過網路傳送。被傳輸的數據被分成短組,並通過網路分別傳輸。在目的地,分組被重新組裝成原始格式。抑制對數據的發送。此外,地址信息的正確交接是通信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對每一通信節點進行錯誤控制。分組交換的一些優點:線路效率高,因為長距離線路可由多個呼叫和用戶動態地共享;負載處理:網路提供緩沖能力來處理暫時的負載增加,不會造成阻塞;數據速率轉換:數據以不同的速率在用戶之間相互交換;成本較低,因為許多用戶可以共享網路資源。
6. 分組交換技術為什麼會提升網路的傳輸效率
有以下兩種原因:
1、 分組交換技術也稱包交換,是將用戶傳送的數據劃分成一定的長度,每個部分叫做一個分組,通過 傳輸分組的方式傳輸信息的一種技術。
2、從交換技術的發展歷史看,數據交換經歷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綜合業務數字交換的發展過程,分組交換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
7. arpnet分組交換為什麼重要
題主應該是想問「ARPANET」吧。
arpa,「阿帕網」,全球互聯網始祖。
回到正題:
三種數據交換方式: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整個報文的比特流連續地從源點直達終點,好像一個管道中進行傳送。
報文交換——整個報文先傳送到相鄰結點,全部存儲下來然後查找轉發表,轉發到下一個結點。
分組交換——單個分組(整個報文的一部分)傳送到相鄰結點,存儲下來查找轉發表,轉發到下一個節點。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比較可靠,但是網路龐大的數據僅僅靠這種方式來傳輸不現實,需要大量的電話線、交換機、中繼線,線路傳輸效率很低,以導致整個互聯網體系數據交換效率低,因此不予採用。
報文交換,其實是分組交換的祖先。也就是說分組交換是基於報文交換發展而來的。
因此就講一下分組交換吧。
分組交換有「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等特點。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就是將一個「報文」分成若干塊進行分組轉發。路由器暫存的是一個個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
8. 計算機數據通信業務主要採用分組交換方式,而不是電路交換來實現數據通信的原因。
數據通信的發展過程本來就是由電路交換發展到報文交換,最後發展到分組交換的,電路交換是早期數據通信的方式,起源於電話交換網,由語音交換發展而來,但隨著數據通信業務需求的增長,電路交換信道利用率低等缺點越來越突出,因此出現了報文交換,後來又發展到了更靈活、高效的分組交換。計算機數據通信作為數據通信的類型之一,且具有數據傳輸類型和規格復雜、多目標指向、網路拓撲結構復雜等特點,不適合用電路交換,如果用電路交換,則傳輸效率將非常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