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工程師四級考試的過關技巧(比如哪些章節要牢記,哪些理解)
一 .准備充分
(1)四級考考試筆試部分知識量較大,考試難度較高。准備四級考試一定要有一個詳細且周密的復習計劃,筆試部分的集中復習時間以兩個月為宜,時間太長效果不一定好,主要是識記的東西可能發生遺忘。備考過程中我有一個原則是「以題為本,以綱為綱」。也就是說做練習一定要貼近考題,不要什麼題都做,復習要按考試大綱制定計劃,以達到大綱要求為准,不要做無用功。
(2)四級考試涉及的知識量很大(看看那厚厚的教材就知道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難點主要在離散數學和計算機英語 。對於離散數學,如果有機會旁聽一下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離散數學》會很有幫助,另外要作一定數量的習題,因為僅僅通過識記是無法提高水平的。計算機英語沒有有些人想像中的困難,常用的單詞只有幾百個,只要把近五、六年的試題中英語題過一遍就差不多了,手頭最好有一本專業詞典。筆試中比較靈活的是論述題,建議買一本歷年試題及參考答案(每年國家考試中心都出版),仔細研究一下,掌握答題方法。論述題通常有四道,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
(3)C語言上機考試,筆者的感覺難度並不比三級大。較復雜的部分,如文件讀寫、函數調用等,通常題目已給出,因而所考的依然是比較基本和典型的演算法。雖然難度並不大,但仍然要對C語言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尤其要留意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選擇法、冒泡法等)。一般來說,如果能獨立做出大部分課後題就可以了。平時自己多做一些小程序會有很大幫助的,另外編程時注意要盡量符合規范,否則很容易丟分。
二 . 三遍讀書法
(1)復習過程中要扣住教材,按筆者的親身經歷,看三遍書的復習效果比較好。第一遍要通讀教材,不要糾纏於艱難的部分,要注重於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結合以前的知識,建立知識網路,注意各種原理的理解,不必太注意細節。所用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到兩周時間好。
(2)第二遍是攻堅階段,要結合手中的輔導書進行,一本好的輔導書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幫助,由於四級考試已經舉行多年,各出版社出的輔導書內容都比較翔實。我強烈推薦大連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題典(四級)》,這本書貼近考試,解答詳盡。選好輔導書之後開始一章一章地作題,遇到不懂的部分就到教材相關的地方找答案,幫助自己理解和識記相關知識。復習過一章之後要整理一下本章的知識點。
(3)最後一遍復習以輔導書為主,將輔導書從頭到尾的看一遍,對輔導書中出現的知識作一下強化記憶,並開始每隔一兩天作一套模擬題或以前的考題,最好是近五年以內的試題。最後一周結合教材把第二遍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看一看,主要是為論述題做准備。最後一輪復習對考試成績影響最大,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對待。
三 . 臨場發揮
四級的筆試時間比較長,有三個小時,時間很充足,對論述題一定要深思熟慮。四級上機考試和三級一樣,只有一道編程題,注意別緊張,一定要存檔,否則沒有成績。當時跟我一個考場的同學就有人因為慌亂忘記存檔,造成下午的考試沒有通過。另外答案要寫得簡潔明了,盡量使用專業術語,一些最基本的用語一定要記住,對於自己把握不準的千萬不能胡編亂造,自創詞彙,弄巧成拙。
四 . 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
3.熟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和應用知識。
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
⑵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⑶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運算方法基礎與運算器:
⑴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⑵ 非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⑶ 數據校驗碼。
⑷ 基本的算術運算。
⑸ 基本的邏輯運算。
⑹ 運算器的組成。
3.指令系統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定址方式。
⑵ 指令類型。
⑶ 控制器的組成。
⑷ CPU的總體結構。
⑸ 中斷系統。
4.存儲系統
⑴ 存儲系統原理。
⑵ 半導體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
⑶ 主存儲器的組成與讀寫操作。
⑷ 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5.輸入/輸出設備與輸入/輸出系統:
⑴ 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⑵ 程序查詢方式。
⑶ 程序中斷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匯流排。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⑵ 演算法的定義、性質、描述與演算法分析。
2.線性表:
⑴ 線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循環鏈表、雙向鏈表。
3.數組:
⑴ 數組的基本概念(定義,基本操作)。
⑵ 數組的存儲方法。
⑶ 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4.堆棧與隊列:
⑴ 堆棧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⑵ 堆棧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堆棧的鏈式存儲結構。
⑷ 隊列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⑸ 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⑹ 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5.樹和二叉樹:
⑴ 樹的基本概念(定義,名詞術語)和存儲方法。
⑵ 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及性質。
⑶ 二叉樹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
⑷ 二叉樹的遍歷(前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按層次遍歷)。
⑸ 線索二叉樹。
⑹ 二叉排序樹(建立與查找)。
6.圖:
⑴ 圖的基本概念(定義,分類,名詞術語)。
⑵ 圖的存儲方法(鄰接矩陣存儲方法,鄰接表存儲方法)。
⑶ 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樹。
⑸ 最短路徑問題。
⑹ 拓撲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數據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順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內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義,功能,分類)。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選擇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爾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歸並排序方法。
三、離散數學
1.數理邏輯:
⑴ 命題、聯結詞及其命題符號化。
⑵ 命題公式及其分類。
⑶ 命題邏輯等值演算。
⑷ 析取範式與合取範式。
⑸ 命題邏輯推理理論。
⑹ 謂詞與量詞。
⑺ 謂詞公式與解釋。
⑻ 謂詞公式的分類。
⑼ 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
⑽ 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2.集合論:
⑴ 集合基本概念。
⑵ 集合的運算。
⑶ 基本的集合恆等式。
⑷ 有序對與卡氏積。
⑸ 二元關系。
⑹ 關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 關系的性質。
⑻ 關系的閉包。
⑼ 關系的復合。
⑽ 等價關系與劃分。
⑾ 偏序關系與哈斯圖。
⑿ 函數及其性質。
⒀ 復合函數與反函數。
⒁ 自然數與自然數集合。
⒂ 集合之間的等勢與優勢。
⒃ 集合的基數。
3.代數結構:
⑴ 代數運算及其性質。
⑵ 代數系統。
⑶ 代數系統的同態與同構。
⑷ 半群與群。
⑸ 子群與陪群。
⑹ 正規子群與商群。
⑺ 循環群與置換群。
⑻ 環與域。
⑼ 格與布爾代數。
4.圖論:
⑴ 無向圖與有向圖。
⑵ 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
⑶ 圖的矩陣表示。
⑷ 二部圖與完全二部圖。
⑸ 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⑹ 平面圖。
⑺ 無向樹及其性質。
⑻ 生成樹。
⑼ 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基本概念:
⑴ 操作系統的功能。
⑵ 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⑶ 操作系統的介面。
2.進程管理:
⑴ 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
⑵ 進程式控制制。
⑶ 進程調度。
⑷ 進程通信。
⑸ 死鎖。
3.作業管理:
⑴ 作業與作業管理。
⑵ 作業狀態與調度。
4.存儲管理:
⑴ 存儲與存儲管理。
⑵ 虛擬存儲原理。
⑶ 頁式存儲。
⑷ 段式存儲。
⑸ 段頁式存儲。
⑹ 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 文件與文件管理。
⑵ 文件的分類。
⑶ 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
⑷ 文件目錄結構。
⑸ 文件存儲管理。
⑹ 文件存取控制。
⑺ 文件的使用。
6.設備管理:
⑴ 設備與設備分類。
⑵ 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⑶ 通道技術。
⑷ 緩沖技術。
⑸ 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
⑹ 磁碟調度。
7.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⑴ UNIX的特點與使用。
⑵ Linux的特點與使用。
⑶ 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⑴ 軟體與軟體危機。
⑵ 軟體工程定義。
⑶ 軟體生命周期。
⑷ 軟體過程模型。
2.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⑴ 問題定義與可行性研究。
⑵ 軟體需求分析。
⑶ 數據流程圖與數據字典。
⑷ 軟體體系結構設計。
⑸ 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⑹ 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
⑺ 用戶界面設計。
3.原型化開發方法:
⑴ 原型化開發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開發模型。
⑶ 原型化開發過程。
⑷ 軟體復用。
4.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⑴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對象分析。
⑶ 面向對象設計。
⑷ 統一建模語言(UML)。
5.軟體測試:
⑴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測試方法。
⑶ 測試用例設計。
⑷ 軟體測試過程。
6.軟體維護:
⑴ 軟體維護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維護活動。
⑶ 軟體可維護性。
⑷ 軟體維護的負作用。
7.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⑴ 軟體開發工具。
⑵ 軟體工程環境。
8.軟體質量保證與軟體質量度量:
⑴ 軟體質量概念。
⑵ 軟體質量保證。
⑶ 軟體質量度量與評價。
⑷ 軟體技術的評審。
⑸ 軟體可靠性。
8.軟體管理:
⑴ 軟體管理職能。
⑵ 軟體項目組織與計劃。
⑶ 風險分析。
⑷ 項目進度與跟蹤。
⑸ 軟體配置管理。
⑹ 軟體過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軟體工程標准化與軟體文檔。
⑻ 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⑴ 信息處理與資料庫。
⑵ 數據模型。
⑶ 資料庫系統結構。
⑷ 資料庫系統組成。
2.關系資料庫:
⑴ 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⑵ 關系數據模型。
⑶ 關系的完整性。
⑷ 關系代數。
⑸ 元組關系演算
⑹ 域關系演算。
3.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
⑴ SQL語言的特點。
⑵ SQL語言的基本概念。
⑶ 數據定義。
⑷ 數據操縱。
⑸ 視圖。
⑹ 數據控制。
⑺ 嵌入式SQL。
4.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
⑴ 函數依賴。
⑵ 多值依賴。
⑶ 關系模式分解。
⑷ 關系模式的規范化。
5.資料庫保護:
⑴ 資料庫恢復。
⑵ 並發控制。
⑶ 完整性。
⑷ 安全性。
6.資料庫設計:
⑴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
⑵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⑶ 需求分析。
⑷ 概念設計。
⑸ 邏輯設計。
⑹ 物理設計。
⑺ 資料庫的實施與維護。
7.資料庫管理系統:
⑴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組成。
⑵ 資料庫系統的工作過程。
⑶ 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
8.資料庫新技術:
⑴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
⑵ 分布式資料庫。
⑶ 並行資料庫。
⑷ 多媒體資料庫。
⑸ 對象和對象-關系資料庫。
⑹ 資料庫倉庫。
⑺ 數據挖掘。
⑻ Web資料庫。
七、計算機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⑵ 體系結構的定義。
⑶ 體系結構的分類。
⑷ 體系結構發展的影響因素。
⑸ 體系的定量分析。
2.存儲體系:
⑴ 存儲層次。
⑵ Cache工作原理。
⑶ 虛存工作原理。
3.指令與時間並行性:
⑴ 指令優化策略。
⑵ 流水線技術。
⑶ RISC。
4.並行處理技術:
⑴ 並行性概念。
⑵ 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
⑶ 向量處理機。
⑷ 陣列處理機。
⑸ 多處理機。
⑹ 機群處理機。
5.系統性能評價:
⑴ 性能評價概念。
⑵ 基準測試程序。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1.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
⑴ 網路發展與網路用戶。
⑵ 網路硬體。
⑶ 網路軟體。
⑷ 參考模型。
⑸ 網路實例(Internet)。
2.應用層:
⑴ 應用層概述。
⑵ 萬維網:HTTP。
⑶ 文件傳輸:FTP。
⑷ 電子郵件。
⑸ 域名系統:DNS。
⑹ 網路安全。
3.傳輸層:
⑴ 傳輸層概述。
⑵ 傳輸協議的要素。
⑶ 無連接傳輸:UDP。
⑷ 面向連接傳輸:TCP。
⑸ 擁塞控制。
4.網路層與路由:
⑴ 網路層概述。
⑵ 路由原理。
⑶ Internet協議。
⑷ Internet路由。
⑸ 服務質量。
⑹ 網路互聯。
5.鏈路層與區域網:
⑴ 數據鏈路層概述。
⑵ 流量控制。
⑶ 差錯控制。
⑷ Internet鏈路層與HDLC。
⑸ 多路訪問協議與ETHERNET。
⑹ 數據鏈路層交換。
上機測試內容
1.計算機操作能力。
2.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3.項目開發能力。
4.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試方式
1.考試形式包括筆試(180分鍾)和上機測試(60分鍾)。
2.筆試的試題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兩種類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選擇題用英文書寫,其餘選擇題和論述題用中文書寫。
2. 計算機4級都考什麼
2005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
3.熟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和應用知識。
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 ⑵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⑶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運算方法基礎與運算器:
⑴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⑵ 非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⑶ 數據校驗碼。 ⑷ 基本的算術運算。 ⑸ 基本的邏輯運算。 ⑹ 運算器的組成。
3.指令系統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定址方式。 ⑵ 指令類型。 ⑶ 控制器的組成。 ⑷ CPU的總體結構。 ⑸ 中斷系統。
4.存儲系統
⑴ 存儲系統原理。 ⑵ 半導體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 ⑶ 主存儲器的組成與讀寫操作。 ⑷ 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5.輸入/輸出設備與輸入/輸出系統:
⑴ 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⑵ 程序查詢方式。 ⑶ 程序中斷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匯流排。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⑵ 演算法的定義、性質、描述與演算法分析。
2.線性表:
⑴ 線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循環鏈表、雙向鏈表。
3.數組:
⑴ 數組的基本概念(定義,基本操作)。 ⑵ 數組的存儲方法。 ⑶ 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4.堆棧與隊列:
⑴ 堆棧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⑵ 堆棧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堆棧的鏈式存儲結構。 ⑷ 隊列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⑸ 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⑹ 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5.樹和二叉樹:
⑴ 樹的基本概念(定義,名詞術語)和存儲方法。 ⑵ 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及性質。 ⑶ 二叉樹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 ⑷ 二叉樹的遍歷(前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按層次遍歷)。 ⑸ 線索二叉樹。 ⑹ 二叉排序樹(建立與查找)。
6.圖:
⑴ 圖的基本概念(定義,分類,名詞術語)。 ⑵ 圖的存儲方法(鄰接矩陣存儲方法,鄰接表存儲方法)。 ⑶ 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樹。 ⑸ 最短路徑問題。 ⑹ 拓撲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數據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順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內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義,功能,分類)。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選擇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爾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歸並排序方法。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⑴ 軟體與軟體危機。 ⑵ 軟體工程定義。 ⑶ 軟體生命周期。 ⑷ 軟體過程模型。
2.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⑴ 問題定義與可行性研究。 ⑵ 軟體需求分析。 ⑶ 數據流程圖與數據字典。 ⑷ 軟體體系結構設計。 ⑸ 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⑹ 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 ⑺ 用戶界面設計。
3.原型化開發方法:
⑴ 原型化開發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開發模型。 ⑶ 原型化開發過程。 ⑷ 軟體復用。
4.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⑴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對象分析。 ⑶ 面向對象設計。 ⑷ 統一建模語言(UML)。
5.軟體測試:
⑴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測試方法。 ⑶ 測試用例設計。 ⑷ 軟體測試過程。
6.軟體維護:
⑴ 軟體維護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維護活動。 ⑶ 軟體可維護性。 ⑷ 軟體維護的負作用。
7.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⑴ 軟體開發工具。 ⑵ 軟體工程環境。
8.軟體質量保證與軟體質量度量:
⑴ 軟體質量概念。 ⑵ 軟體質量保證。 ⑶ 軟體質量度量與評價。 ⑷ 軟體技術的評審。 ⑸ 軟體可靠性。
8.軟體管理:
⑴ 軟體管理職能。 ⑵ 軟體項目組織與計劃。 ⑶ 風險分析。 ⑷ 項目進度與跟蹤。 ⑸ 軟體配置管理。 ⑹ 軟體過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軟體工程標准化與軟體文檔。 ⑻ 軟體產權保護。
3. 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都有哪些題型
1.選擇題 1*40=40分
2.填空題 2*20=40分
3.分析題 一個大題20分
選擇題考的范圍比較廣
填空題考交換機或路由器配置和網路信息服務設置如DHCP,FTP等等
分析題一般是子網劃分,幾年沒變了
4. 計算機網路四級,題目,求解
JACKINZHUHAI 你好
如題:
1Byte=8bit
那麼(1518+8)Byte=(1518+8)*8 bit
那麼發送時間就為9.6us + ( 8 + 1518 ) * 8 / 10Mb/s = 1230.4us
就是說要注意到Mb/s這個單位 1MB/s=8Mb/s
祝好~!再見!~
5. 計算機網路工程師四級考試
1、B 2、C 3、D 4、A 5、D
6、D 7、C 8、B 9、A 10、C
11、C 12、B 13、C 14、D 15、A
16、D 17、B 18、D 19、D 20、B
21、C 22、D 23、C 24、D 25、A
26、B 27、C 28、A 29、A 30、C
31、B 32、C 33、A 34、B 35、C
36、C 37、B 38、B 39、A 40、D
1、B類
2、191.25.128.0
3、191.25.191.255
4、0.0.51.7
5、191.25.128.1
6、G2/2
7、mode trunk
8、dot1q
9、vlan 2-5
10、
11、202.102.1.30
12、202.102.1.26
13、0.0.0.0
14、255.255.255.255
15、DHCP ack
16、ping mail.tj.e.cn
17、202.113.64.137
18、30
19、dns
20、211.81.20.208
應用題
1、152.19.63.192/30
2、152.19.63.196/30
3、152.19.63.0/29
4、152.19.63.8/29
5、152.19.0.0/22
6、152.19.56.0/22
2、router(config)#interface e1 router(config-if)#ip access-class group 130 in
3、255.255.255.240 152.19.58.129-142
255.255.255.240 152.19.58.145-158
255.255.255.224 152.19.58.161-190
我的答案不全
6. 計算機四級考試內容題目
計算機四級分別都要考:
一、資料庫工程師
考核資料庫應用系統分析及規劃、資料庫設計及實現、資料庫存儲技術、並發控制技術、資料庫管理與維護、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
獲得該證書表明考生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夠使用SQL語言實現資料庫的建立、維護和管理,具備利用工具軟體開發基本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能力,能夠勝任中小型資料庫的維護、管理和應用開發。
二、網路工程師
考核網路規劃與設計,區域網組網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立,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考生要了解大型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管理方法,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調試的基本技術。掌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計算機網路系統維護與管理的基本技術。
三、軟體測試工程師
考核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結構覆蓋測試、功能測試、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軟體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面向對象軟體測試、Web應用軟體測試以及兼容性測試、構件測試、極限測試和文檔測試。
考生要能結合軟體測試過程管理平台和軟體分析與測試工具增加軟體測試工程的實踐經驗,勝任軟體測試崗位的要求。
7. 歷年計算機四級網路工程師真題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考試大綱(最新版)及歷年真題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網路系統規劃、管理方法;
2.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配置調試的基本技術;
4.掌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網路系統現場維護與管理基本技術;
5.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考試內容
一、網路規劃與設計
1.網路需求分析。
2.網路規劃設計。
3.網路設備及選型。
4.網路綜合布線方案設計。
5.接人技術方案設計
6.IP地址規劃與路由設計。
7.網路系統安全設計
二、網路構建
1.區域網組網技術。
(1)網線製作方法、
(2)交換機配置與使用方法。
(3)交換機埠的基本配置。
(4)交換機VLAN配置。
(5)交換機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與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2)路由器介面配置
(3)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
(4)RIP動態路由配置。
(5)OSPF動態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級功能。
(1)設置路由器為DHCP伺服器。
(2)訪問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協議。
(4)配置IPSec協議。
(5)配置MPLS協議。
4.無線網路設備安裝與調試。
三、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的安裝調試
1.網路環境配置。
2. WWW伺服器安裝調試)
3.E—mail伺服器安裝調試
4. FTP伺服器安裝調試。
5. DNS伺服器安裝調試。
四、網路安全技術與網路管理
1.網路安全。
(1)網路防病毒軟體與防火牆的安裝與使用。
(2)網站系統管理與維護。
(3)網路攻擊防護與漏洞查找。
(4)網路數據備份與恢復設備的安裝與使用。
(5)其他網路安全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2.網路管理。
(1)管理與維護網路用戶帳戶。
(2)利用工具軟體監控和管理網路系統。
(3)查找與排除網路設備故障。
(4)常用網路管理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五、上機操作
在模擬網路環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內容:
1、交換機配置與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3、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4、網路管理與安全設備、軟體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考試方法
一、筆試:120分鍾。
二、上機考試:120分鍾。
註:上機考試暫不要求,上機操作考核在筆試中體現這是計算機四級——網路工程師的大綱,是2008年開始(全國統考,教育部)
歷年真題: http://www.examda.com/soft/zhenti/netpro/(軟考,職業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