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規大學里的網路工程專業都學什麼樣內容呢
正規大學像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名牌大學的網路專業課程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由高等學校教學大綱決定。例如: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1培養目標
物聯網專業面向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培養從事物聯網領域的系統設計、系統分析與科技開發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學科專業培養的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結構合理、具備扎實的電子技術、現代感測器和無線網路技術、物聯網相關高頻和微波技術,有線和無線網路通信理論、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等基礎理論,掌握物聯網系統的感測層,傳輸層與應用層關鍵設計等專門知識和技能,並且具備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
1.2基本要求
物聯網方向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
(1)素質要求
1) 熱愛物聯網專業,對物聯網學科的性質和發展具有正確的認知和責任感,初步形成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和科研工程獻身精神。
2) 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職業精神,具有全心全意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3) 具有創新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有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態度。
4)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團隊精神。
(2)能力要求
1) 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准確傳遞物聯網知識等信息的能力。
2) 具有熟練地運用多學科知識和評估技能,制定系統計劃並對不同應用對象實施整體規劃維護的基本能力
3) 掌握基礎物聯網關鍵技術、了物聯網主要技術標准,高頻微波技術,嵌入式無線和有線系統設計技術、無線通信組網技術等,為用戶對象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服務。
4) 具有物聯網應用方案設計能力。
5) 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未來物聯網發展的需求。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獲取、評價和利用物物相連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物聯網科研的基本能力。
(3)知識結構要求
1) 掌握與物聯網科相關的理工知識和基本理論和方法。
2) 掌握物聯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聯網科技發展動態。
3) 熟悉國際國家關於物聯網標准。
4) 掌握必需的感測器、電子、通信、單片機,高頻微波,RFID技術等知識和專業技能。
5) 掌握基本物聯網節點,網關,網路協議棧制,主要無線有線網路技術原理,自組織組網措施和主要無線有線網路拓撲和網路安全技術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
6) 掌握信息採集、處理和融合、通訊傳輸等基本理論和方法。
7) 掌握物聯網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
1.3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1.4主要涉及學科
高頻微波,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檢測技術,有線和無線網路技術,單片機和嵌入式設計技術;
1.5 無線龍教學方案組成和優點
無線龍物聯網專業教學方案由教學大綱, 物聯網技術課程規劃,基礎理論教材和實驗實訓設備組成,構成一套完整的物聯網專業教學方案;這套教學方案具有如下特點:
1、囊括了當今世界物聯網主流技術和最新核心技術和理論,
2、相關知識支撐體系和教材支撐體系兼顧基礎,兼顧研究,方便實驗和實訓,涵蓋主流物聯網,感測網主要國際標准和產業標准;
3、平滑銜接原來的嵌入式,單片機,自動控制,計算機軟體等專業基礎課程;
4、容易升級和方便跟蹤物聯網/感測網最新技術進展和進行高級研究開發;
二、物聯網專業(4年制)教學大綱
無線龍物聯網專業教學大綱按照物聯網三層結構規劃了培養目標:
感測層:無線節點硬體和核心協議棧軟體設計,RFID無源有源標簽設計技術掌握,低功耗無線設計,基礎無線網路技術掌握,安全和加密原理和設計;
網路層:多種網路網關設計,HF,UHF -RFID讀卡器設計,掌握主流無線和無線網路標准,主要路由演算法掌握,網路監視和資料庫設計;
應用層:掌握應用系統設計技術關鍵,物聯網應用軟體開發;應用數據結構,數據流設計;能夠獨立設計不同需要的物聯網應用系統
目前物聯網技術發展很快,涉及到多種網路技術,不同網路各有特點,適用於不同的應用環境,所以,教學大綱要求掌握多種網路技術(3G、GPRS/藍牙,WI-FI,ZIGBEE, 專用網路等)和網路間路由和數據處理,無線有線網關設計等新技術;
無線龍物聯網專業教學大綱由7個主要的知識模塊組成:
1、單片機和嵌入式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從最基礎的8051單片機到ARM嵌入式技術,由淺入深,知識點包括:微機原理,介面技術,微控制器體系和原理,實時操作系統,C語言編程技術等等
2、 無線片上系統(SoC)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無線單片機通訊介面設計,無線有線收發器原理和結構,通訊原理和結構,嵌入式軟體基礎等;
3、無線通訊和無線網路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短距離無線數據通訊基礎和原理,無線自組網技術,基本無線網路拓撲,ZIGBEE無線技術和802.15,.4無線標准,高級的ZIGBEE技術。網路安全和加密技術,C語言和無線網路演算法高級技術原理;
4、高頻微波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高頻微波技術基礎,調制和解調技術,天線原理和設計,阻抗匹配和反射,高頻儀器使用,微波放大器設計,無線單片機高頻測試和調試方法和原理等;
5、RFID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電磁技術基礎,RFID標簽防沖突演算法,EPC和IS0-18000-6C通訊協議和原理;大功率RFID讀卡器原理和設計,RFID和物聯網資料庫結構和原理等;
6、物聯網傳輸層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物聯網網關原理和結構,GSM/GPRS技術原理,3G技術原理和結構,M2M 數據傳輸和遠程通訊,嵌入式和高級實時操作系統在物聯網網關設計技術等;
7、高級無線網路知識模塊
知識點包括:微功耗802.11標准WIFI感測器網路原理和結構,內置多ARM和WI-FI收發器的無線單片機,802.15.1 藍牙技術和低功耗藍牙無線技術原理;Wi-Fi/藍牙,ZIGBEE PRO 無線通訊協議棧原理和設計;
七個知識模塊,以無線SOC和無線單片機為中心進行串聯,結合400多學時的實驗和實訓,讓學生充分動手,接觸各種無線有線通訊技術和實際訓練,並且使用無線單片機設計微功耗無線網路節點,各種網路路由器,無線有線網關;最終達到能夠獨立使用無線單片機,構架設計各種物聯網應用系統;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是嵌入式軟體技術,教學大綱強調嵌入式軟體開發設計能力的重要性,。具有較強的軟體設計能力,對於掌握物聯網網路協議棧和實現物聯網通訊,非常重要;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5000-10000行無線單片機C語言軟體開發能力,並且能夠全面掌握嵌入式、單片機。無線單片機軟體和硬體技術;
具體的課程教學大綱和計劃,包括實驗和實訓規劃,無線龍通訊將陸續向購買無線龍物聯網教學實驗室的高校提供;並且在無線龍即將舉辦的物聯網專業骨幹教師培訓班上,採用該教學大綱,進行實驗課程演示和培訓;
三,物聯網專業(4年制)教學計劃
3.1主要課程
高校可以自己安排相關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I,線性代數I,大學物理,大學英語,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集成電路設計,計算機網路,電子技術基礎,數字信號處理,軟體技術基礎。
無線龍規劃的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達到1845個學時,讓學生全面掌握物聯網相關最新技術和進行高達 437學時的動手實踐和實驗,最後獨立完成自己的物聯網應用方案和產品設計;
3.2教學計劃
各類課程學分和學時:
總學分:220
課內教學和實驗實訓學分(學時):200學分(2445學時)
其中:
物聯網技術相關課程學分(學時): 84學分(1408學時)
其他學院安排課程學分(學時): 76學分(600學時)
網路相關實驗實訓課時: 40學分(437學時)
參加競賽和畢業設計:
實踐性環節學分(學時): 20學分 (20周)
物聯網技術相關課程教學計劃表
課程名稱 課堂/實驗學時 使用教材 實驗實訓設備 備注
物聯網技術導論 40/ 3 《物聯網:產業契機》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40萬字 無線龍物聯網應用演示系統;
無線龍物聯網技術實驗室;
單片機技術基礎 100/ 32 高校自選教材 C51RF-DIY/
PS入門級
教學平台
或者任何無線龍
實驗箱;
C語言程序設計 60/ 30 《C語言程序設計
(第二版)》,
譚浩強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C51RF-DIY/
PS入門級
教學平台
短距離無線通訊和
無線網路基礎 60/ 24 《短距離無線通訊
入門與實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出版社出版 C51RF-DIY/
PS入門級
教學平台
模擬/數字電路和
感測器設計基礎 100/ 40 高校自選教材
物聯網相關微波
射頻技術基礎 40/ 16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C51RF-DIY/
PS入門級
教學平台
C語言和無線
網路演算法設計 64/ 12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探索RF系列
實驗箱
8051內核
無線SoC入門 80/ 42 《CC1110/CC2510
無線單片機和
無線自組織網路
入門與實戰》
C51RF-DIY/
PS入門級
教學平台
無線SoC和ZIGBEE技術 68/ 32 《ZIGBEE無線
網路入門與實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出版社出版
C51RF-WSN
教學系統
高級ZIGBEE 技術 44/ 12 《ZigBee2006無線
網路與無線定位實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出版社出版 C51RF-2431
無線定位
教學系統
ARM微控制器
嵌入式設計
基礎 120/ 30 《ARM9微控制器與
嵌入式無線網路實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出版社出版 ARMRF-WSN
教學系統
ARM內核
無線SoC 80/ 40 《無線感測器
網路概論》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探索系列
MC13224
實驗箱
RFID基礎技術 60/12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WXL-HF RFID
實驗套裝
無線龍感知RF
實驗箱
UHF EPC RFID 高級技術 52/20 《EPC和RFID
技術概論》 WXL-EPC RFID
實驗套裝
無線龍感知RF
實驗箱
物聯網和蘭牙技術 40/ 10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無線龍感知RF
實驗箱
理想RF-E1.0
實驗箱
微功耗WI-FI技術
和感測器網路 140/ 30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無線龍感知RF
實驗箱
GS1010
開發系統
物聯網傳輸層技術
(3G/GPRS/GSM
乙太網) 40/ 10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物聯網/感測網
實驗與實踐》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無線龍感知RF
實驗箱
理想RF-E1.0
實驗箱
物聯網網關設計
技術 60/ 22 《物聯網/感測網
實驗與實踐》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理想,感知RF
實驗箱
物聯網高級
射頻技術 40/ 12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FLYRF系列
放大功能
長距離無線模塊
和評估系統
物聯網應用層
設計 40/10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無線龍應用實訓:
智慧醫院定位系統;
智慧物流系統;
路燈網路系統;
智能家居系統;
無線龍
物聯網技術
設計大賽 4周 《ZIGBEE技術概論》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無線龍系列
教研設備
基於ARM嵌入式
操作系統的
無線網關設計 50/20 無線龍多媒體
電子教材 無線龍感知RF
2440實驗箱
物聯網應用系統
設計方向的
畢 業設計 16周 兩人或單人一組 無線龍系列
教研設備
B. 計算機三級網路
借本09吧
我的書雖然是09的,可考試大綱卻是07的
變化也有點大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
內容介紹>>
◆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系統及應用的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工作原理。
3、了解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應用知識,了解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應用。
5、掌握組網,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等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礎知識。
6、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7、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 考試內容
一、基本知識
1、計算機系統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應用領域。
二、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
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分類。
2、數據通訊技術基礎。
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廣域網、區域網與 城域網的分類、特點與典型系統。
5、網路互連技術與互連設備。
三、區域網應用技術
1、區域網分類與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區域網。
3、區域網組網方法。
4、網路操作系統。
5、結構化布線技術。
四、網路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2、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3、了解當前流行的網路操作系統的概況。
五、Internet基礎
1、Internet的基本結構與主要服務。
2、Internet通訊協議 ——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書、超媒體與Web瀏覽器。
六、網路安全技術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網路安全策略。
4、加密與認證技術。
5、防火牆技術的基本概念。
七、網路應用:電子商務於電子政務
1、電子商務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2、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3、瀏覽器、電子郵件及Web伺服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點內容的策劃和應用。
5、使用Internet進行網上購物與訪問政府網站。
八、網路技術發展
1、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
2、寬頻網路技術。
3、網路新技術。
九、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 考試方法
一、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
二、上機考試:60分鍾,滿分100分。
09版教材目錄:
第1章 計算機基礎
第2章 網路技術基礎
第3章 區域網基礎
第4章 伺服器操作系統
第5章 Internet基礎
第6章 Internet基本服務
第7章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第8章 網路應用技術
09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無變化,但教材作了大幅修訂。變化如下:
刪除1.1.3計算機的種類
刪除1.1.4計算機的配置
刪除1.1.5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刪除1.3.2微機操作系統的發展簡史
刪除1.4.3超文本與超媒體的概念
刪除2.2.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結構及其特點
刪除2.7典型計算機網路
刪除2.8網路計算研究與應用的發展
刪除3.2.2IEEE 802.3標准與Ethernet
刪除3.2.3IEEE 802.4標准與Token Bus
刪除3.2.4IEEE 802.5標准與Token Ring
刪除5.1.1豐富的信息資源
刪除5.1.2快捷的通信服務
刪除5.1.3方便的電子商務
刪除7.1電子商務
刪除7.2電子政務
增加1.2.1計算機硬體的種類
增加1.2.2計算機的配置
增加1.2.3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增加1.3.2軟體的分類
增加1.4.2數據壓縮與解壓縮技術
增加1.4.3超媒體與流媒體的概念
增加1.4.4多媒體應用軟體
增加2.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增加2.3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
增加2.5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增加2.6無線網路的研究與應用
增加3.1.1決定區域網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
增加3.2乙太網
增加3.6區域網互聯與網橋的 工作原理
增加4.4.4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增加4.4.5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增加4.6.4IBM公司的AIX操作系統
增加5.2.2利用ADSL接入
增加5.2.3使用HFC接入
增加5.6差錯與控制報文
增加5.7路由器與路由選擇
增加5.8IPv6協議
增加6.1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增加6.2域名系統
增加7.1.3網路管理模型
增加7.3.2OSI安全框架
增加7.5.4常用的身份認證協議
增加7.6.2網路層安全--IPSec
增加修改7.7入侵檢測技術與防火牆
PS:我的書上沒有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
我也不知道
不過09年3月的考試沒有這部分!!
多看看增加的部分
祝3我們順利通過!
C.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我本3,請哥哥姐姐給點學習目標上的建議!!!
教學大綱:
電路分析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通信電子線路
信號與線性系統
資訊理論基礎
通信電子電路實驗
自動控制原理
通信原理
微機技術及應用
微機技術及應用實驗
光電技術
數字系統設計
數字系統設計實驗
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信號處理專業實驗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計算方法實驗
單片機應用實驗
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實驗
感測器技術
隨機信號分析
現代電子技術
專業外語
計算機網路工程
嵌入式系統
嵌入式系統實驗
數字圖像處理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上機實驗
課程設計
生產實習
應用電子技術實驗
DSP技術及應用
FPGA應用技術
電磁兼容技術
科學系列講座
生物醫學電子學
水下探測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計劃
學科門類 理學 專業代碼 071201 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從2006級本科生開始執行)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 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信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受到科學實驗和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良好的創新素質和本學科及跨學科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和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3.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 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和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
5. 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
6.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實踐環節
必修實踐環節
1. 大學物理實驗 102學時/3學分 6. 單片機應用實驗 17學時/0.5學分
2.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51學時/1.5學分 7.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驗 17學時/0.5學分
3.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51學時/1.5學分 8. 課程設計 34學時/1學分
4. 通信電子電路實驗 51學時/1.5學分 9. 生產實習 17學時/0.5學分
5. 微機技術及應用實驗 17學時/0.5學分 10.畢業設計 14周/10學分
選修實踐環節
1. 計算方法實驗 17學時/0.5學分 5. 數字圖像處理 17學時/0.5學分
2. 數據結構實驗 17學時/0.5學分 6. 數字系統設計實驗 34學時/1學分
3. 感測器技術 17學時/0.5學分 7. 數字信號處理專業實驗 34學時/1學分
4. 嵌入式系統實驗 34學時/1學分 8. 應用電子技術實驗 34學時/1學分
學生參加我校本科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等,可按規定獲得相應學分。
四、學分分配
項 目 准予畢業 本科通識
教育層面 學科基礎
教育層面 專業知識
教育層面 工作技能
教育層面
要求學分 160.5 77.5 42.5 23.5 17
五、課程設置
1、本科通識教育層面
最低要求學分:77.5 其中:必修66學分;限選11.5學分
修課
要求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英文名稱 學分 學時 先修課程 建議選
修學期
講授 實踐
必修 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Course of Law 3 51 1
008101101019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An Outline of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6 68 34 2,3
008101101025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Summa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History 2 34 2,3
00810110102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51 3,4
008101101013 形勢與政策Ⅰ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Ⅰ 0.5 17 3
008101101015 形勢與政策Ⅱ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Ⅱ 0.5 17 5
008301101031 大學英語預備級 Probationary College English 2 68 四年開課不斷線,修滿16學分即可
008301101033 大學英語Ⅰ College English Ⅰ 4 68
008301101035 大學英語Ⅱ College English Ⅱ 4 68
008301101037 大學英語Ⅲ College English Ⅲ 4 68
008301101039 大學英語Ⅳ College English Ⅳ 4 68
008301101041 大學英語Ⅴ College English Ⅴ 4 68
008301101043 大學英語Ⅵ College English Ⅵ 4 68
或另外一種外語的各個等級課程 Other Foreign Languages 16
008201103019 體育Ⅰ Physical Ecation Ⅰ 1 2 32 四年開課不斷線
008201103021 體育Ⅱ Physical Ecation Ⅱ 1 2 32
008201103023 體育Ⅲ Physical Ecation Ⅲ 1 2 32
008201103025 體育Ⅳ Physical Ecation Ⅳ 1 2 32
008201101027 軍事科學 概論 An Introction to Military Science 2 34
008201101029 軍事訓練 Military Affairs Training 1 2周 1
008401101073 高等微積分Ⅰ Advanced Calculus I
6 102 1
008401101075 高等微積分Ⅱ Advanced Calculus II
4 68 高等微積分Ⅰ 2
008401101059 線性代數 Linear Algebra 3 51 3
008401101051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 68 4
008401101061 數學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5 85 高等微積分 5
008501101075 C程序設計 Programming with C Language 3 34 34 2
008501101103 大學計算機基礎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3 34 34 1
限選 至少修滿11.5學分的本科通識教育限選課程
2、學科基礎教育層面
最低要求學分:42.5 其中:必修38.5學分;限選4學分
修課
要求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英文名稱 學分 學時 先修課程 建議選
修學期
講授 實踐
必修 008601101105 大學物理Ⅱ-1 College PhysicsⅡ-1 4 68 高等微積分 2
008601101109 大學物理Ⅱ-2 College PhysicsⅡ-2 4 68 高等微積分 3
008601102107 大學物理實驗Ⅱ-1 Experiments in College PhysicsⅡ-1 1.5 51 大學物理Ⅱ 2
008601102111 大學物理實驗Ⅱ-2 Experiments in College PhysicsⅡ-2 1.5 51 大學物理Ⅱ 3
071502101201 電路分析基礎 Foundation of Circuit Analysis 3 51 高等微積分大學物理Ⅱ 2
071502101203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Foundation of Analogical Electronics 4 68 電路分析基礎 3
071502102205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Experiment in Analogical Electronics 1.5 51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4
實踐周
071502101207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Foundation of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4 68 電路分析基礎 4
071502102209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Experiment in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5 51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5
071502101211 通信電子電路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4 68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5
071502101217 信號與線性系統 Signal & Linear System 4 68 電路分析基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5
071502101287 資訊理論基礎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4 68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5
071502102213 通信電子電路實驗 Experiment i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1.5 51 通信電子電路 6
限選 071502211223 自動控制原理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4 68 電路分析基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5
071502211219 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Theory 4 68 通訊電子電路、信號與線性系統 6
3、專業知識教育層面
最低要求學分:23.5 其中:必修13.5學分;限選10學分
修課
要求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英文名稱 學分 學時 先修課程 建議選
修學期
講授 實踐
必修 071503101289 微機技術及應用 Microcomputer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4 68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5
071503102291 微機技術及應用實驗 Experiment in Microcomputer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t 0.5 17 微機技術及應用 5
071503101305 光電技術 Photoelectron Technology 3 51 高等微積分、大學物理Ⅱ 6
071503101297 數字系統設計 Digital System Design 2 34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6
071503101231 數字信號處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4 68 信號與線性系統,數學物理方法 6
限選 071503211241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4 68 大學物理、數學物理方法 5
071503211273 計算方法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3 51 高等微積分 5
071503211293 單片機應用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Processor 2 34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6
071503212295 單片機應用實驗 Experiment in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Processor 0.5 17 單片機應用 6
071503212275 計算方法實驗 Experiment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0.5 17 計算方法 5
071503211277 數據結構 Data Structure 3 51 C程序設計 5
071503212279 數據結構實驗 Experiment in Data Structure 0.5 17 數據結構 5
071503211237 感測器技術 Sensory Technology 2.5 34 17 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6
07150301 隨機信號分析 Analysis of Stochastic Signals 2 34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信號與線性系統 6
071503211243 現代電子技術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2 34 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6
07150303 專業外語 Specialized English 2 34 6
071503211239 計算機網路工程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4 68 7
071503211281 嵌入式系統 Embedded System base on ARM 2 34 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應用 7
071503212307 嵌入式系統實驗 Experiment in Embedded System 1 34 嵌入式系統 7
07150309 數字圖像處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5 34 17 高等微積分、數字信號處理 7
4、工作技能教育層面
最低要求學分:17 其中:必修14學分;任選3學分
修課
要求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英文名稱 學分 學時 先修課程 建議選
修學期
講授 實踐
必修 07150410125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2 34 1
0715027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驗 Experiment in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0.5 17 1
071504103263 課程設計 System Design 1 34 6
實踐周
071504103261 生產實習 Specialized Practice 0.5 17 6
實踐周
071504104999 畢業設計 Graation Design 10 14周 8
任選
071504302311 數字系統設計實驗 Experiment in Digital System Design 1 34 數字系統設計 6
071504302313 數字信號處理專業實驗 Specialized Experiments 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1 34 數字信號處理 6
071504302315 應用電子技術實驗 Experiment in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1 34 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6
071504301283 DSP技術及應用 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 34 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應用 7
071504301317 FPGA應用技術 FPGA Technology 2 34 數字系統設計 7
071504301319 電磁兼容技術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chnology 2 34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7
071504301269 科學系列講座 Series of Lectures of Sciences 1 17 7
071504301265 生物醫學電子學 Biomedical Electronics 2 34 7
071504301321 水下探測技術 Underwater Exploration Techniques 2 34 7
071504301267 移動通信技術 Techniques of Moving Communication 2 34 通信原理、通信電子電路 7
D. 計算機基礎知識大綱
這個隨便搜一下就知道啊:第一節計算機概述一、計算機發展概況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57-1964)
第三代中小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2)
第四代大規模、超大集成電路計算機(1972-現在)
二、計算機的應用
1.科學計算
2.數據處理
3.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工作
CAD
CAM
CAI
CAE
5.人工智慧
三、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
(1)能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各種數據加工任務。
(2)具有龐大的數據存儲容量和極快的數據存取速度。
(3)能提供方便的適用方式與豐富多樣的信息輸出形式。
(4)方便而迅速的計算機通信使信息共享很容易實現。
(5)高效率的計算機輔助開發手段。
模擬練習
【例1·單選題】第四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是()。
A.電子管
B.晶體管
C.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D.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正確答案』D【例2·單選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英文縮寫是()。
A.CAD
B.CAI
C.CAM
D.CAT『正確答案』A第二節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一、數據與信息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對數據所下的定義是:「數據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特殊表達形式,這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或者用自動化的裝置進行通信、翻譯轉換或者進行加工處理。」
信息是對人們有用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影響到人們行為決策。
二、二進制
(一) 二進制的相關概念
1.二進制,數字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計數法,在二進制計數法中只有兩個數碼:即0和1,其基數為二,即逢二向高位進一。
2.二進制數與十進制數的轉換
3.八進制與十六進制
有關二進制、十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可以利用「附件」中的計算器來進行。
(二) 二進制單位(補充內容)
位bit:用於表示一個二進制位、存儲信息的最小單位。
位元組Byte:存儲信息的基本單位。
1位元組=8位 1Byte=8bit
換算單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字長:計算機一次能處理的二進制位數。
常用:8位、16位、32位、64位
三、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形式表示,其表示方式有定點表示法和浮點表示法兩種。
四、西文字元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西文包括:英文字母、數字元號、標點符號、運算符號、控制符號
ASCII碼-美國標准信息交換碼(二進制)
基本ASCII用7位二進制數表示,佔用一個位元組,最高位為0。
例:英文字母『B』的7位ASCII碼為100 0010。
存儲時為0100 0010。
比較大小:數字<大寫字母<小寫字母
五、中文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漢字的輸入碼
漢字輸入方法:鍵盤輸入、語音輸入、掃描輸入、手寫輸入方法等。
鍵盤輸入法:
數字編碼(區位碼)
拼音編碼(全拼、雙拼)
字形編碼(五筆字型)
型音編碼(自然碼)
2.漢字的國際交換碼與機內碼
國標碼:
計算機與其他系統或設備之間交換漢字信息的標准編碼,又稱國際碼。1981年,我國頒布了國家標准《信息交換用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漢字國標碼字元集中共收錄了漢字和圖形符號7445個,其中一級漢字3755個,二級漢字3008個和圖形符號682個。一級漢字為使用頻度高的常用漢字,按漢語拼音安母順序排列;不常用的漢字為二級漢字按部首排列。
在漢字交換碼中,每個漢字用兩個位元組表示。
漢字機內碼(內碼):
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來存儲和處理中、西文信息的代碼。
漢字內碼:用兩個位元組表示。
內碼與國標碼的關系:
它們的區別在於國際碼兩個位元組的最高位都是「0」,而機內碼兩個位元組的最高位都是「1」。
3.漢字的字形碼
漢字輸出碼又叫做漢字字形碼或漢字字模。
漢字輸出碼的和用是輸出漢字,對漢字字形經過點陣的數字化後形成的一串二進制數稱為漢字輸出碼。
點陣字形由排成方陣(如16×16、24×24、48×48……)的一組二進制數字表示一個字元。16×16點陣字形常用於屏幕顯示,筆畫生硬,細節難以區分:列印輸出常用24×24、40×40、48×48,甚至96×96或更高,點陣的數字越大,說明筆鋒越完整,字跡越清晰美觀。
點陣字形的位元組計算:點陣數/8
4.常用漢字輸入法簡介
模擬練習
【例3·判斷題】『9』的ASCII碼小於『a』的ASCII碼。()『正確答案』對【例4·單選題】存儲信息的基本單位是()。
A.bit
B.byte
C.KB
D.MB『正確答案』B【例5·判斷題】漢字輸入碼是為了解決將漢字輸入計算機而編制的代碼。()『正確答案』對【例6·單選題】24×24點陣字型檔中的一個漢字需占()位元組的存儲空間。
A.16
B.72
C.48
D.64『正確答案』B【例7·單選題】不同的漢字輸入方法輸入漢字後,該漢字的內碼是()的。
A.相同的
B.完全不相同
C.大部分相同
D.部分相同『正確答案』A第三節計算機硬體一、計算機系統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由硬體、軟體及用戶等三部分組成的人機系統。
二、計算機的邏輯結構
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本思想:馮·諾依曼原理
1.輸入設備
2.輸出設備
3.存儲器
(1)主存儲器
主存儲器也叫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其特點是存取速度快、可靠性高,但容量有限。
(2)輔助存儲器
輔助存儲器也叫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外存常見的存儲介質有磁碟、磁帶、磁鼓和光碟等。
4.運算器
5.控制器
三、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了解)
四、微機的硬體系統
(一)中央處理器
1.中央處理器(CPU)
2.組成:
控制器:指揮系統,從RAM中取出指令執行
運算器:算術運算、邏輯運算
3.技術參數:
(1)型號:486、586、Pentium、PentiumI、PentiumII、PentiumIII、Pentium4
Core 2 o Core 2 quad
(2)主頻:CPU工作的時鍾頻率。主頻越高,速度越快。單位MHZ、GHZ。
PentiumIII800中的800即為主頻。
(3)字長:
字:在計算機中,作為一個整體被傳送和運算的一串二進制數被稱為字(WORD)。
字長:一個字所包含的二進制的位數。8位、16位、32位;目前:64位比較常見。
(4)CPU的速度主要由字長和主頻兩個指標決定。
4.CPU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
(二)內存儲器(內存、主存)
1.作用:在計算機內部,用於存放CPU待加工處理的數據、中間結果以及最後結果。
2.分類:
ROM(只讀存儲器):
系統信息、只讀不寫、關機(斷電)後,信息不消失。
RAM(隨機存儲器):
用戶信息、可讀可寫、關機(斷電)後,信息消失。
Cache(高速緩存):
Cache是位於CPU和內存之間的規模較小但速度很快的一種存儲器,目的是解決CPU和 RAM之間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增加Cache不會改變內存的容量
3.存儲容量:
目前微機內存(RAM)容量一般為512M,1G,2G
4.內存容量的大小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
5.CPU和內存構成了主機。
(三)外存儲器(外存、輔存)
1.作用:
用於永久地存放大量的程序和數據。運行時,從外存調入內存。
2.外存、內存、CPU之間的關系
3.磁碟存儲器:
(1)軟盤:
大小和容量:3.5英寸、1.44MB
讀寫設置:
讀寫方式:封住方孔、可讀可寫
只讀方式:露出方孔、只讀不寫
存儲容量計算:
軟盤存儲信息是按磁軌和扇區來組織存儲的。最外圈為0磁軌。
存儲容量=面數*磁軌數*扇區數*512B
特點:便於攜帶、容量小、讀寫速度慢
(2)硬碟:
容量:100GB 160GB 240GB 360GB
特點:固定於主機箱中、容量大、讀寫速度快
硬碟使用注意事項:盡量不要震動,以免對數據造成破壞。
4.光碟:
(1)分類:只讀光碟、一次寫入型光碟、可擦寫型光碟、數字通用光碟
(2)常用:
只讀光碟(CD-ROM):650MB
光碟機:
數據傳輸率是衡量光碟機的技術指標之一。
150Kb/S為一倍速。目前40倍速以上。
讀寫速度比較:
硬碟 >光碟>軟盤
5.移動存儲設備和移動硬碟:
(1)U盤:(基於USB介面)
128MB、256MB
體積小、即插即用、攜帶方便
(2)移動硬碟:(基於USB介面)
20GB、40GB、60GB
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
3)存儲卡:
使用於數碼產品(數碼相機和MP3)上的存儲設備。
(四)輸入設備:
1.常用:滑鼠、鍵盤、光筆、掃描儀
2.滑鼠:
串列介面滑鼠(微機常用)、匯流排介面滑鼠、USB介面滑鼠(筆記本常用)
機械式和光電式
兩鍵和三鍵
3.鍵盤:
微機必備的輸入設備之一。
常用鍵:
<Caps lock>:大小寫字母轉換鍵
<Shift>:轉換鍵
<Enter>:回車控制鍵
<Backspace>:退格鍵
<Space>:空格鍵
<Ctrl>/<Alt>:不能單獨使用,需與其他鍵配合使用。
(五)輸出設備:
1.常用: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
2.顯示器:監視器。
顯示系統由顯示器和顯卡構成。
顯示器:
CRT:微機常用
LCD:筆記本常用、輕、薄、耗電少、無輻射
顯卡:
3.列印機:
擊打式:針式
非擊打式:噴墨、激光
4.微機必備的輸入輸出設備是:鍵盤、滑鼠、顯示器
5.外存、輸入設備、輸出設備構成了微機的外部設備
模擬練習
【例8·單選題】中央處理器是由運算器和()構成。
A.控制器B.存儲器
C.輸入設備D.輸出設備『正確答案』A【例9·單選題】有一台電腦,CPU的技術指標是P4/2.1G,其中2.1G的含義是指()來說的。
A.型號B.主頻
C.內存D.字長『正確答案』B【例10·單選題】RAM的特點是()。
A.可讀可寫B.只讀不寫
C.只寫不讀D.不讀不寫『正確答案』A【例11·多選題】常見的輸入設備有()。
A.顯示器B.掃描儀
C.繪圖儀D.滑鼠『正確答案』BD第四節計算機軟體一、軟體的功能與分類
軟體是用戶與計算機硬體之間的橋梁,它的作用主要有:
(1)計算機硬體資源的管理與控制,提高計算機資源的實用效率,協調計算機各組成部分的工作;
(2)在硬體提供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擴大計算機的功能,通過軟體去實現和運行各種應用任務的能力;
(3)向用戶提供盡可能方便、靈活的計算機操作使用界面。
(4)為專業人員提供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工具和環境,提供對計算機本身的測試、維護和診斷所需要的工具;
(5)為用戶完成特定的信息處理任務。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兩大類。
二、系統軟體
1.操作系統
(1)MS-DOS操作系統。
(2)Windows操作系統。
常見:Windows2000/ WindowsXP/Vista/Windows7
(3)多用戶操作系統。
2.語言處理系統
計算機語言分類:
(1)機器語言
由機器指令(二進制)構成,直接執行。
(2)匯編語言
由匯編指令(助記符)構成,翻譯(匯編)之後方可執行。
(3)高級語言
由語句(接近自然語言和數學公式)構成,翻譯(解釋和編譯)之後方可執行。
常見:BASIC Visual BASIC C
因此,必須配備一種工具,把用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計算機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目標程序)。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高級語言程序的翻譯,即:解釋方式和編譯方式。
3.資料庫管理系統
關系型(最常用)、層次型、網狀型
小型:Visual Foxpro Access
大型:ORACLE SQL SERVER SYBASE
資料庫與會計軟體聯系緊密,會計軟體必須有資料庫支持。
4.實用程序和軟體工具
三、應用軟體
1.通用應用軟體
(1)文字處理軟體。
(2)電子表格軟體。
(3)圖形、圖像效果軟體。
(4)簡報軟體。
(5)網路通信軟體。
(6)統計軟體。
2.定製應用軟體
四、計算機病毒防範
1.什麼是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隱蔽性
(2)潛伏性
(3)傳染性
(4)破壞性
(5)寄生性
(6)可執行性
(7)可觸發性
(8)不可預見性
3.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從計算機病毒產生後果的大小程度來分,有良性病毒與惡性病毒。
從計算機病毒的隱蔽方式來分,有引導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
從病毒入侵對象來分,有單機型病毒和網路型病毒。
4.計算機病毒的防範
(1)定期檢查與消除計算機系統中的病毒
(2)計算機病毒的防範
①安裝多種防病毒軟體,注意經常進行病毒庫的升級。
②定期升級系統安全補丁。
③不要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
④對於來歷不明的軟體,應該先查毒,後使用。
⑤不要隨便下載和安裝互聯網上的一些小的軟體或者程序。
⑥經常備份重要的文件和數據,並且有可能的話,可備份到光碟、移動硬碟等介質上。
⑦及時關閉不必要的服務,比如說文件共享,message服務等。
⑧製作干凈的系統盤、急救盤。
⑨如果發現計算機感染了病毒,殺毒後應立即重新啟動計算機,並再次查毒。
⑩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對病毒炮製者的打擊力度。
5.計算機病毒的清除
方法:
(1)殺毒軟體(KV3000,瑞星,金山毒霸)
局限性:
新病毒的出現無法檢測,定期升級
(2)最徹底的清除方法:格式化
模擬練習
【例12·判斷題】計算機軟體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正確答案』對【例13·判斷題】文字處理軟體(WORD)屬於系統軟體。()『正確答案』錯【例14·單選題】計算機病毒是可以造成計算機故障的一種()。
A.霉變B.病菌C.晶元D.程序『正確答案』D【例15·判斷題】
殺病毒軟體在使用上沒有局限性,可殺除所有的病毒。()『正確答案』錯第五節多媒體技術一、多媒體的概念
媒體是指承載信息的載體。根據國際電信聯盟下屬的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的定義,與計算機信息處理有關的媒體有五種。
(1)感覺媒體
(2)表示媒體
(3)存儲媒體
(4)表現媒體
(5)傳輸媒體
二、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系統的構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設計和實現的多媒體計算機,另一種是現有計算機(特別是PC機)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一些部件升級為多媒體計算機,目前多數為後一種形式。
與多媒體計算機配套的軟體大致有四大類:一是支持多媒體功能的操作系統;二是多媒體數據准備軟體;三是多媒體作品的寫作軟體,用來編制和生成各種多媒體應用軟體;四是各種多媒體應用軟體。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是指能夠互動式地綜合處理多種不同感覺媒體的信息處理技術。
多媒體技術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第一是信息媒體多樣化;第二是集成化;第三是交互性。
E. 學《計算機網路》需要掌握哪些定量的計算
20世紀以來,蓬勃發展的信息傳播新技術使世界呈現一片嶄新的景象,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路的迅速發展。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再也沒有哪種技術像計算機網路技術這樣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的希望(如信息高速公路)和如此普遍的恐慌了(如千年蟲)。以計算機互聯網路為代表的新型傳播技術日益成為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它的發展和應用正在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甚至社會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對社會成員提出新的角色期待,並向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提出挑戰。社會科學也由於新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而在發生變化。事實上,如今幾乎沒有哪個研究領域不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正確認識和使用信息技術已成為每個社會科學家面臨的新課題。
計算機在社會科學中的早期應用——一種得力的運算工具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使用的還是體積龐大、價格昂貴的大型計算機。80年代初,供個人使用的pc機問世,並迅速佔有了市場。此後,經過不斷改進更新,pc機的功能急劇增加,成本逐漸下降,並帶來了計算機軟體業的繁榮。計算機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社會各行各業,其中包括社會科學界。
長期以來,計算機曾主要被作為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工具,用於分析定量數據。計算機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日益普遍的應用來自幾方面的原因:首先,由於使用計算機,使得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些精確計算得以進行,而這是手工操作難以做到的。因此,計算機在社會科學中的早期應用主要表現在對數據的量化分析上。其次,計算機可以被用來儲存大量的數據——無論是數字的,還是文本的——並可以隨時檢索數據。它還幫助簡便而廉價地復制數據。對於依據數據分析的社會科學家來說,計算機提供的這些便利是不可忽視的。此後,隨著計算機功能逐步發展和擴大,它又通過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和比較等邏輯處理,逐漸被用於定性分析。而計算機的一些附帶功能,如圖像製作、參考文獻的排序處理、書目和索引的編制、起草報告、編輯加工等,則為研究人員節約了大量時間,使他們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所要研究的中心問題。正由於計算機的上述優點,使得它在社會科學眾多學科中受到研究者的青睞。
以經濟學為例。美國在大蕭條時期之後,計量經濟學建立了經濟理論的數學模型,將觀測、統計技術與對經濟理論的數學解釋結合起來研究經濟問題成為一種趨勢,並對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普遍的影響。此後,建立模型成為實證經濟學家們的一個重要研究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濟學的快速發展和規劃強調數據基礎和復雜的數據分析,以作出經濟預測、評估和決策。這些分析要求進行復雜的運算(如投入—產出分析),而這些運算用傳統的人工計算方法是絕對難以完成的。正是計算機使得這些運算成為可能,而計算機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也得到了經濟學家們的認可。
在心理學中,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這種研究就像對動物行為的研究一樣,可以按照非常嚴格的實驗條件進行。行為主義學派相信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而得出的結論。由於傳統的統計技術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些心理學家採用了新的統計技術,其中多數技術今天都可以被納入多變數分析。於是,量表技術、成群分析、因素分析和各種非參數統計方法均由於心理學中行為主義學派的興起而發展起來。這些方法的採用對計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進了計算機在心理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技術在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體質人類學採用了多種由計算機進行的數學和統計學方法。社會人類學中運用這些方法則要晚得多,但在量化運動的沖擊下,在跨文化研究中也逐漸採用了製作量表等定量研究方法。而計算機在處理大量田野調查資料方面帶來的便利使得它在這些學科中也有了立足之地。
政治學領域中的數學和統計學方法也在發展。它們在博弈論和團隊理論中已經得到應用,如用於對競選資料的分析,對得勢方和失勢方的研究以及社會計量方法在選舉研究中的應用等。這些研究涉及十分復雜的數學運算問題,因此需要使用高級的計算機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計量資料和計量分析手段被越來越多地運用於研究社會結構及其機制的歷史變遷,數量史學取得發展,統計學和數學方法被日益廣泛地用於史學研究,如使用模式搜索法分析歷史數據。計算機技術與對古老歷史的研究正日漸緊密地結合起來。
在地理學和地區研究中,最佳地點、路線安排和分配等問題是研究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藉助於計算機。例如在地區研究中劃分區域,或界定有類似特點的地區,以便為各個地區制定不同的政策;製作地區的投入、產出表和決定在某一地區內如何最合理地分配資源等,均需要計算機的幫助,靠手工是難以完成的。
上述事實表明,計算機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早期應用主要表現在對復雜數據的處理上。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工具,一旦在某個學科中被成功地使用,其姊妹學科也會紛紛嘗試使用它,盡管在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計算機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功能變化——從運算工具到公共傳播媒體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它不再被視為一種單純的運算工具,而成為處理多種信息的手段。對社會科學研究起著改造作用的技術指提供和處理信息的技術,特別是:(1)以計算機作為獲得、儲存和管理數據的更方便的工具:(2)將傳統的媒體形式——數字、文本、 聲像和圖畫——用一種媒體來表現;(3 )通過計算機系統促進與他人以及研究小組內部的交流,並可獲得廣為傳播的信息資源。這些技術包括計算機支持的數據收集、計算機對文本和錄像數據的分析、大型資料庫系統、統計分析的新發展、製作模型和模擬、人工智慧技術、大型計算機系統、數據檔案、超級文本、多媒體和可視化技術等。(註:raymond, lee m, 1995,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ocial scientist, london: ucl press limited,p.1.)計算機的功能不再僅限於進行定量分析,而擴展到定性分析等方面。正如一位英國社會學家指出的,「社會科學中的計算機革命將會破壞傳統的極性,如定量與定性研究、宏觀與微觀分析、理論與方法等」。 (註: raymond, lee m, 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ocial scientist,london:ucl press limited,p.10.)
如果說在20年前,計算機技術還只是作為一種得力的計算工具被社會科學接納,近20年來,由於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許多社會科學學科已經發現計算機系統是分享數據、組織專業討論、與同行保持聯系和散發文獻資料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20世紀90年代的社會科學家廣泛利用電子郵件、討論列表、萬維網等服務 ——這些服務與計算機系統聯網而成為網際網路。他們將網際網路視為專業交流的媒體。今天的社會科學家可以在網上進行學術討論、查找多方面的學術資料、通過電子郵件與多人(而不僅是自己熟悉的同行)發生符號互動作用。可以在網上公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復發表以前的研究成果,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資料。網際網路還使從事教學的社會科學家得以獲得更豐富的資料。以社會學為例,目前在網際網路上至少有數百種國外社會學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曾是屬於個人所有的文獻,教員們雖然願意與同行們分享他們的教學大綱,但很少能夠出版。那些希望開設新的課程、更新教材或追蹤教學中的最新發展的教員會發現這些大綱是很有幫助的,他們可以通過萬維網來了解不同的課程設置思想。其中有些人不僅在網上發表他們的教學大綱,還有詳細的講課筆記以及參考資料。網際網路還提供了機會,將課堂討論擴展到網上論壇。許多教員在網上組織專題討論。這類活動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使得身在不同地點的學生可以共同參與討論,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總之,網際網路已成為一種使社會科學家有可能進行多種促進嚴肅的研究和教學的公共傳播媒體,它將計算機、網上交往、社會聯系、知識分享與不斷變化的未來聯系在一起,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科學研究。
計算機網路系統——社會科學研究的新領域
20世紀末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驚人發展向人類社會中傳統的角色和價值觀提出了挑戰。在這一技術的巨變面前,人們作出了不同的反應。正如美國休斯頓大學的c. 懷特和t.沃爾克指出的,「親技術派對技術採取了毫無批判的觀點,認為技術為解決當前和未來的一切問題提供了答案,並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地盲目聯網。恐技術派則對技術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為技術是危險的, 因此所有重要的部門都應該避免聯網。 」(註:white, cameron and walker, trenia, technorealism: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technology in social studies, http: //www.cssjournal. com/journal/cwhite99.html. )懷特等人提出了所謂「技術現實主義」的立場,主張以一種折衷的態度來看待新技術及其帶來的變革,以避免親技術派和恐技術派的弊病。他們認為,「技術不是中立的。這條原則不僅針對技術,也針對整個工業時代。正由於技術是無生命的,因此難免帶有偏向性。伴隨著對它有意識的利用,會出現許多無意造成的後果。包括技術在內的每一種工具都會改變它的使用者。而隨著使用者個人的改變,他們所屬的群體乃至整個社會也會發生變化。技術變成了自己的推動力。我們不能設想有一個不發生快速技術變遷的世界,因為這樣的社會是不存在的。我們這一代人還無法斷定這些變遷是好是壞。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正如石器時代的人無法預知輪子的發明最後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一樣。技術現實主義者贊成探討這種偏向性,或者說是探討各種技術無意造成的後果。這應該成為將技術與社會研究一體化的首要原則」。(註: white, cameron and walker, trenia, technorealism: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technology in social studies, http://www.cssjournal. com/ journal/cwhite99.html.)他們認為,社會研究應該對技術進行有意義的調查或批判的分析。
懷特等人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社會科學家對信息技術的關注。事實上,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不僅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為社會科學家開拓了新的研究空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社會科學家就已經開始關注信息化帶來的種種新的社會現象,探討計算機技術對勞動生活的影響。到了90年代,由於計算機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一些社會科學家開始把網路世界作為一個社會空間,並著手研究現實社會中不斷變化的社會關系在這一虛擬世界中的反映。面對網路發展帶來的新問題,諸多社會科學學科開始從各自的角度研究這一新的社會現象。在發達國家,一些社會科學家注意到,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一種商業、休閑和多種公共交往的媒體,成為人們廣泛討論的重要話題。網際網路具有的這種突出的社會性使它理所當然地成為社會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並向社會科學家提出了新的挑戰。實際上,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學、傳播學、社會學、法學、哲學、倫理學、圖書館學和情報學、政治學、科學學等學科都先後開展了關於社會信息化的研究。到90年代後期,則出現了一個新的跨學科研究領域——社會信息學,即對計算機化(包括網際網路的形成和使用)進行社會研究,其中包括研究計算機系統使用者群體的結構和交往中的社會變化以及從事計算機系統工作的人員和組織結構。(註: kling, rob, what is social informatics and why does it matter, http://www.dlib.org: 80 /dlib/january99/kling/01kling.html.)
從以下一些例子中我們即可看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何拓寬了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圍:
社會科學家將人們在計算機網路中的行為視作社會行為,而這正是人類學家研究的對象。一些人類學家利用計算機網路來搜集原始資料,如網上關於某個問題的討論的全部資料。網路為人類學家提供了從事廉價的「田野調查」的場所——盡管通過它獲得的資料僅限於文字說明而無法目睹參與者的自我表現。(註:kling, rob, the internet for sociologists, i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july 1997. )對於從事文化研究的人類學家來說,網路文化更是需要他們認真了解和探討的問題。
由於信息技術不單純是一種純粹的技術,還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因此在開發和採用這一技術時,必須考慮到它的道德方面,考慮到一旦信息技術被採用,所有受它影響的各方的權益和需要。也就是說,對於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不能採取單純「技術—經濟」的觀點,而應採取「技術—社會—經濟」的觀點,在推進社會信息化的同時要樹立倫理意識,充分考慮到它可能造成的社會代價。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鮑靈格林俄亥俄州立大學的w.曼納就提出建立「計算機倫理學」,主張將倫理學理論應用到「因計算機技術而產生、改變或突出了的倫理學問題」。此後,西方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在這一領域內進行了大量研究,並有一批著作問世,如哲學家d.約翰遜的《計算機、倫理學和社會價值觀》(註:johnson, deborah, 1994,1995,computer, ethics, and social values, prentice-hall, englewoodcliffs, new jersey.);美國聖奧拉夫學院的社會學家c.赫夫等根據大量實證研究撰寫的《計算機化中的社會問題:讓計算機化就位》(註:huff, c., 1994, social issues in computing: putting computing in its place, mcgraw-hill.);d.福勒和g.帕拉迪斯主編的論文集《信息系統中的倫理學問題》(註:fowler, d. and paradice, g., eds. 1991, eth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boston: boyd &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等,論證了信息技術的道德和社會困境。這些主要集中在哲學和社會學領域內的研究構成了第一代計算機倫理學,從概念上為這一新的學科打下了基礎。到90年代中期,第二代計算機倫理學(亦稱信息倫理學)開始形成。人們開始構建一個實際行動的框架,以減少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西方倫理學家認為,計算機革命不僅是一場技術或金融的革命,從根本上說,它是一場社會和道德的革命。因此,在開發和利用信息系統的同時,必須明確考慮到這些系統的發展帶來的倫理學問題,必須有一種新的倫理學來為即將到來的賽伯社會提供指導和決策工具。(註:rogerson,simon and bynum, terrell ward, information ethics:the second generation, http://www.cms.dmu.ac.uk/resources/general/discipline/ie_sec_ gen.html)他們指出,除了研究信息系統的社會和文化影響之外,在確立信息社會的道德標准方面還有大量需要研究的問題,涉及到全球化、地區和正在出現的市場、管理和規定、社會一體化、人際交往和技術的社會形成。這項研究必須將專業實踐、用戶和潛在的用戶所關心的問題、政策和戰略的制定和技術影響結合起來。這項研究將需要多個學科的共同努力,其中包括信息學、哲學、社會學、法學和計算機科學。
計算機網路在教學中日益普遍的應用也向教育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例如,通過學校聯網,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任務是否發生了變化?今天的學生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以如此快的速度接觸如此多的信息對學生有什麼影響?信息是不是知識?由於計算機不僅可以糾正文稿中的拼寫錯誤,還可以糾正語法錯誤,教師們究竟是在給學生評分,還是在給軟體製造者評分?遠程教育的發展將教育變成了一個高度贏利的產業,而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無疑將大大增加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並使得信息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成為國民經濟中日益重要的主導產業。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出的,電子商務的出現「創造了一種嶄新的經濟秩序,改變了人們作為公民、消費者、勞動者和企業家參與社會的方式」,「全球網路的出現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企業開展業務和政府向其公民提供服務的方式」。(註: ilpf announces self-regulation initiative: observations on the state of self-regulation of the internet, http: //www. ilpf. org/selfreg/whitepaper.htm)事實上,今天信息網路對經濟的影響已經不僅表現為電子商務,而且表現為全球性的internet經濟。這種新型的經濟對於不同類型的國家意味著什麼?它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是什麼?它對於全球貿易、對於就業機會和勞動市場、人們的工作方式、企業經營模式、生產成本和交易程序有什麼影響?發展中國家是否必須先走完工業社會才能進入信息社會?……這些都是迫切需要經濟學家們作出回答的問題。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例如,人們曾經希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能帶來更合理的資源分配,更公平的獲取信息的機會。但是,目前已有大量事實證明,問題並非這樣簡單。實際上,人們在接觸和掌握信息技術從而獲取信息方面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機會不平等。現實社會中存在的許多差異,包括階級差異、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甚至民族差異等,在這個虛擬社會中都可以看到。以往對人群的分類(包括性別、年齡、以及種族/民族的背景)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正在通過信息技術得以強化。事實證明,計算機網路化的潮水並沒有將每條船都托起得一樣高。近年來,許多社會學家已注意到新技術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並從各類社會群體學習新技術的機會、在新技術領域內所處的地位、新技術對其發展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決定平等競爭的社會因素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指出在21世紀內平等參與新技術領域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也向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社會科學家提出了新的課題。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無疑以它傳送信息的高效能增進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傳播新技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絕非一種單純的技術,而是文化的載體。它與飛機火箭等現代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影響不僅在於這一技術本身,還在於它所傳遞的內容。正由於網際網路的這一特點,它在為發展良好的國際關系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首先表現在它有可能加大世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提供、獲取和利用信息方面的差距,從而加大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差距。對於長期以來在物力財力和科技發展方面處於落後地位的不少發展中國家來說,加快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意味著要進行相當大的投資。這筆數目可觀的投資對於那些連國民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發展中國家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挑戰。此外,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資源豐富無比,但這些資源卻大都來自少數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所處的這種不利地位使它們無法與發達國家一樣平等地獲取和利用網上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在信息就是財富的今天,這一劣勢地位導致它們在諸多方面被擠到更加明顯的邊際地位。在網際網路構築的虛擬世界中,語言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目前英語在網際網路上占據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僅影響了發展中國家從網上獲取信息,也妨礙了它們向網上發布自己的信息,同時也引起發達國家中的非英語國家的關切和警惕。此外,某些國家利用在網路上的優勢,干預他國內政甚至顛覆別國政權,另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路竊取國家機密。國際關系中的這一新的復雜形勢也不能不引起社會科學家們的注意和警覺。
總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為社會科學研究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新領域。在這里,社會科學家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必須承認,與比較傳統的傳媒相比,我們目前對於計算機網路的重要性和影響還知之甚少。計算機網路系統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正確地認識、分析和研究這一將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是當代社會科學家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歷史賦予社會科學家的責任。
F. 求助 計算機網路編程
一度教育告訴你IT生存法則
這是一個用光速更新換代的行業,新的軟體、技術每天層出不窮,如果你只是每天坐在辦公室中進行復制粘貼的運動,而不思進取的話,那也怪不了別人永遠把你當「民工」來用。
湖南一度軟體教育長沙培訓學校是中國信息和工業化部聯合認證的湖南首家Java軟體工程師實訓基地。她依託多年職業教育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底蘊,由來自海內外著名IT企業的技術專家,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項目實訓」的全新教育體系,同時將職業素質和就業培訓貫穿其中,迅速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企業青睞、市場搶手的「實戰型」軟體人才。
長沙市一度教育電腦培訓中心主要是由從事多年java軟體開發的技術人員組成。他們曾任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中型企業架構師,系統分析師等,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使他們充分掌握國外軟體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具有較強的軟體開發管理和技術指導能力,是國內較早一批掌握Java技術的高端人才。
一度教育電腦培訓中心鄭重承諾,入訓即簽訂就業保障協議;通過科學合理的實訓圓學員高薪就業夢想,就業跟蹤服務期兩年(湖南唯一)。
G.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都是學什麼課啊
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簡介
一、培養目標及規格
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並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面 向基層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 遵紀守法,有良好的社會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
在業務知識和能力方面,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外語、計算機電路、計算機組成原 理、匯編與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等理論知識,熟練的微機 操作技能和OFFICE辦公軟體、圖象處理軟體、工具軟體的使用方法;並具備一定的自學及跟 蹤新技術發展的能力。
1. 計算機控制方向:
(1) 畢業後能夠從事計算機硬體系統應用與維護和小型控制系統的應用、開發與維 護工作。
(2)掌握本方向所必需的計算機電路、微機介面技術、單片機技術、計算機外部設備 、計算機控制技術及其實現等基礎知識;並且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控制系統的調試技 能。
2. 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
(1)畢業後能夠從事一般應用軟體與CAD、CAI軟體的開發、應用與維護工作。
(2)掌握本方向所必需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程序設計、軟體工程、應用軟體開發技 術等基礎知識;並且熟悉開發平台,掌握常用開發工具,了解軟體開發的基本方法。
3. 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
(1)畢業後能夠從事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開發與維護工作。
(2)掌握本方向所必需的管理學、軟體工程、資料庫原理及相關的管理學科 的基礎知識;並且掌握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的基本方法和維護技能 。
4. 計算機網路方向:
(1)畢業後能夠參加計算機網路建設、從事管理以及應用開發工作。
(2) 掌握本方向所必需的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路、組網和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IN TERNET和INTRANET應用以及JAVA語言程序設計等基礎知識;並且掌握計算機組網的基本方法 和技能;具備一定的網路信息建設和網路管理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
(—)統設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統設必修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其中統設必修課程由 中央電大統—開設,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評分標准。
(二) 教學計劃中所列選修課程供地方電大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時選用,亦可根據培養 目標及當地需要自開有針對性的選修課。地方自開課程的教材、教學管理及考試工作由各省 級電大負責。
(三) 學生可以從公共選修課大表中選修課程,也允許學生跨科類選修,如選修經濟、 文科的課程。但這部分課程的學分不得超過課程總學分的 10%。
(四) 有實驗、大作業的課程,必須按要求組織完成。凡未做實驗、大作業或實驗、大 作業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該門課程的學分。
(五)本計劃集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流行實用軟體使用,課程 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其中「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和「OFFICE辦公軟體」部 分由中央電大提供統設服務(即統一實驗大綱和實驗教材),地方電大應認真組織落實。而 集中實踐環節的其他部分,均全部由地方電大組織實施。此外,學生應完成規定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的內容應在本技術方向安排的大作業內容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課題設計。
(六)本計劃畢業設計安排10 周。重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選題要符合教學要求,並盡量選擇與現實任務相聯系的題目。
(七)本教學計劃中的專業技術培養方向由各地電大根據培養人才的實際需要選定。
三、修業年限與畢業
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注冊後8年內取得的學分均為有效。
中央電大按三年脫產學習安排教學計劃。
本專業最低畢業總學分為114學分。
學生修完課程,達到畢業總學分的要求,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准予畢業並頒發畢 業證書,國家承認其高等教育三年制專科學歷。
四、課程說明
統設必修課程:
1. 計算機數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代數、概率基礎、數理統計基礎等。
2. 計算機電路基礎 (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電路基本概念(電路與電路模 型、電路基本物理量、電路基本元件、基爾霍夫定律、簡單的電阻電路),半導體基本器件 ;開關理論基礎,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與時序邏輯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隨機讀寫存貯 器、只讀存貯器、可編程邏輯陣列、通用邏輯陣列、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系統(ISP)編 程技術),數字系統的組成。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3. 計算機電路基礎(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電路基本 概念,運算放大器的原理及應用,功率放大及穩壓電路;測試技術概述,機電系統運動參 數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應變及應力等)的測試,過程系統參數(壓力、溫 度、 流量等),測試數據處理。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微機介面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
4. C++語言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開設一學期。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算術、邏輯、 比較、位、條件、逗號、賦值、輸入、輸出等運算符和表達式,分支和循環控制結構,模塊 化程序設計(函數定義、函數調用、函數重載、庫函數、變數作用域和存貯類),數據類 型 (整型、實型、字元型、枚舉、數組、結構、指針、類等),動態存儲空間的分配與釋 放, C++操作環境、編譯預處理、文件鏈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類與對象的概念,操作符重 載與 函數模板,C++標准輸入輸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計算機組成原理 與匯編語言等。
5. 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計算機中數 據的表示,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指令系統,控制器,存貯器組織,輸入輸出系統;匯編語 言 ,匯編語言基本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舉例(輸入輸出程序設計、中斷程序設計、系統調 用及 程序設計)。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等。
6. 數據結構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其中實驗佔27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表、棧、隊列的定 義、順序存貯和鏈接存貯結構,進行插入和刪除等運算的演算法;樹、二叉樹、二叉排序樹 、 哈夫曼樹的定義、性質、存貯結構及建立過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和後序遍歷演算法, 二叉 排序樹的查找、插入和生成演算法,圖的定義,圖的鄰接矩陣、鄰接表和邊集數組存貯 結構, 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演算法,求圖的最小生成樹和最短路徑演算法,拓撲排序 演算法,數 據查找和排序的各種演算法,文件的概念和組織方法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7. 微機介面技術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27學時,大作業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微機介面技術 概述,模擬量輸出輸入通道(A/D、D/A變換及其介面電路),數字量輸出輸入通道,常用 可編程並、串列介面電路,工業控制計算機匯流排技術,人機界面介面技術。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等。
8.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本課程6學分,108學時,開設一學期。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其它方向的選修課。 該課程的主要內容:資料庫系統的概念、組成和主要功能,資料庫保護和數據模型,關系 模 型和各種關系運算,利用SQL進行資料庫的定義、查詢、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關系規 范 化和函數依賴,第一、二、三範式和BCNF範式,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 和物 理結構設計,FoxPro資料庫的建立、顯示、修改、查詢、統計、復制、索引、排序、 更新、 關聯等,Foxpro應用程序設計和用戶界面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離散數學等。
9. 操作系統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系統資源實施管理,是所 有其他軟體與計算機硬體的唯一介面。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運作的,從 而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操作系統引論;進程管理;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系統;設備 管理;中斷和信號機構;死鎖;微內核體系結構;網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展望與中文操 作系統。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基礎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網路操作系統等。
10. 計算機控制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5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自動控制的基 本概念,計算機控制系統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計算機控制 系統的控制演算法,控制用計算機系統的配製,實時控制軟體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抗干 擾技術,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分散型控制系統及其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 與調試舉例。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單片機技術等。
11. 單片機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單片機概述, 單片機晶元結構,單片機指令系統,單片機程序設計,單片機系統擴展,單片機開發系統 及應用,單片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數據採集系統,智能數字電壓表,機械手控制系統 等) 。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12. 計算機網路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計算機網路 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硬體、計算機網路軟體、互連網路標准體系、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 模型、計算機網路的新進展及發展趨勢);計算機網路的層次模型,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 子網 (概述、數字通信基礎知識、局域計算機網路、城域計算機網路、廣域計算機網路、 網際互 連技術);計算機網路中的高層服務(概述、區域網絡服務/廣域網路服務、電子郵 政服務 、WWW多媒體信息發布服務、文件傳輸與終端模擬服務、其他網路高層應用);計算 機網路應用開發與相關技術,使用計算機網路的道德和法律法規。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網路操作系統、計 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等。
13. 多媒體技術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24學時,開設一學期。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本 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掌握多媒體軟硬體的配置及使用,為今後更 好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概論;視頻與音頻信息獲取與存儲技術;多媒體計算 機硬體結構;壓縮技術;超文本和超媒體;多媒體素材的採集和處理;動畫製作工具和創 作技術;編輯多媒體軟體。
本課程先修課程:Windows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
14. 軟體工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程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和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 課。本課程闡述了軟體開發、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軟體工程學的概念、原理以及典型的技術 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軟體工程的科學思想,能自覺按照軟體工程的方法學 進行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並掌握與此相應的方便的工具,形成良好的軟體開發習慣。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 測試;維護;原型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
15.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32學時,開設一學期。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VB這一集應用程序開發、設計、編輯、編譯和調試為一體 的集成化開發環境,掌握VB的基本語言和語法,培養學生使用VB進行程序設計的技能。
課程主要內容:VB集成化開發環境;VB 窗體;VB控制項;VB模塊;VB類;VB輸出;VB創 建並使用菜單和工具;VB使用數組、變數和常量;VB存儲和獲取數據;VB創建和使用幫助文 件;VB使用對話框;VB使用滑鼠;VB使用Dll和API;VB使用ActiveX;VB面向對象的編程方 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程序設計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
16. 軟體工具與環境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其中實驗34學時,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具與環境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在軟體 開發活動中,採用合適的軟體開發工具、平台和環境,可以大大提高軟體生產率,也是保 證軟體產品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用軟體開發人員掌握有關概念,熟悉常用軟體開發 工具、平台和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開發環境概論;人機界面;程序設計環境;系統集成環境;維護環 境;速成原型環境;程序自動生成環境。
本課程先修課程:軟體工程等。
17. 信息管理系統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信息管理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它綜合利用了先前學過的 知識,解決信息管理系統的實際問題。主要內容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與結構,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過程,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實例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資料庫基礎與 應用、管理學基礎等。
18. 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組網用的物理 信道,組網實踐,計算機網路互連(交換網路的概念、區域網絡互連、區域網與廣域網的 互連),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全面網路管理 ,計算機網路的測試與維護)。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19. 網路操作系統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操作系統 概論(網路操作系統概念、功能描述),網路操作系統比較(UNIX、Windows NT和Netware 網路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較),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預測,UNIX操作系統及使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及使用,Netware網路操作及使用。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
20. 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 Internet和 Intranet應用及互連網路應用概貌,域名服務(DNS),電子郵政服務(E-mail),文件 傳輸服務(FTP),遠程登錄服務(Telnet),Web服務,代理(Proxy)服務,其他互連網 絡服務,新的應用,ISP的實施例子。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1. 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信息的收 集與組織,網路信息製作工具介紹( Word、Front Page),網路信息的製作(預備知識: 色彩、構圖與網頁設計;利用Word製作簡單網頁,利用Front Page製作網頁;視覺與創意 ),網路信息的發布,網路信息的維護。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2. 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 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統設服務課程:
1. 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36學時(2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計算機系統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維護(鍵盤和滑鼠使用, 中英文輸入,外設與主機的連接、配置與使用,計算機常規維護),操作系統使用(Window s95以上),字處理軟體使用(Word 97以上),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Internet實用(瀏覽 器IE5.0、電子郵件Email使用)。
2. OFFICE辦公軟體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45學時(2.5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字處理軟體Word (97以上)深入使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97以上)使 用,電子演示軟體Power Point (97以上)使用,OFFICE辦公軟體綜合使用訓練。
H. 急!高分!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內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編輯本段]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
本科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
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字分析、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方法、離散數學、概率統計、線性代數以及演算法設計與分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硬體部件設計及調試、計算機基礎訓練、課程設計、計算機工程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修業年限:四年
專業代碼:08060500
授予學位:工學或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微電子學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學技術 軟體工程 影視藝術技術 網路工程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光電信息工程 廣播電視工程 電氣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電力工程與管理 智能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藝術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編輯本段]就業前景
畢業生就業現狀
1、網路工程方向就業前景良好,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內外大型電信服務商、大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工程領域的設計、維護、教育培訓等工作。
2、軟體工程方向 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內外眾多軟體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軟體工程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研究生和軟體工程碩士。
3、通信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信息產業、財政、金融、郵電、交通、國防、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通信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科研、教學和工程技術工作。
4、網路與信息安全方向寬口徑專業,主幹學科為信息安全和網路工程。學生畢業後可為政府、國防、軍隊、電信、電力、金融、鐵路等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信息安全領域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高級專業工程技術人才。並可繼續攻讀信息安全、通信、信息處理、計算機軟體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
截至2005年底,全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平均就業人數 322.8萬人,其中工人約佔6 0%,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較低,遠不能滿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需要。軟體業人才供需矛盾尤為突出。2002年,全國軟體產業從業人員59.2萬人,其中軟體研發人員為15.7萬人,佔26.52%。而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國家技術人員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人員總量稍顯不足。
信息人才的需求分析
1.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關統計,中國今後幾年內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 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國防科工委、交通部、衛生部目前聯合調查的專業領域人才需求狀況表明,隨著中國軟體業規模不斷擴大,軟體人才結構性矛盾日益顯得突出,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不僅缺乏高層次的系統分析員、項目總設計師,也缺少大量從事基礎性開發的人員。按照合理的人才結構比例進行測算,到2005年,中國需要軟體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人才28萬人、初級人才46萬人,再加上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領域,初步測算,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人左右。
2,數控人才需求增加 藍領層數控技術人才是指承擔數控機床具體操作的技術工人,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佔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數控技術工人;而承擔數控編程的工藝人員和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佔25%,其中數控編程技術工藝人員佔12.6%,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佔12.4%,隨著企業進口大量的設備,數控人才需求將明顯增加。
3.軟體人才看好 教育部門的統計資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會都傳出這樣的信息計算機、微電子、通訊等電子信息專業人才需求巨大,畢業生供不應求。從總體上看,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就業行情十分看好,10年內將持續走俏。網路人才逐漸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類人才:軟體工程師、游戲設計師、網路安全師。
4.電信業人才需求持續增長 電信企業對於通信技術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持續增長。隨著電信市場的競爭由國內競爭向國際競爭發展並日趨激烈,對人才層次的要求也不斷升級,即由本科、專科生向碩士生和博士生發展。 市場營銷人才也是電信業的需求亮點。隨著電信市場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變為現在的買方市場,電信企業開始大舉充實營銷隊伍,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的人才將會十分搶手。
本專業主要職業發展方向和可能的職業發展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線基本上有兩條路線:
第一類路線,純技術路線;信息產業是朝陽產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技術更新快,這就要求從業人員不斷補充新知識,同時對從業人員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類路線,由技術轉型為管理,這種轉型尤為常見於計算機行業,比方說編寫程序,是一項腦力勞動強度非常大的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從事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因而由技術人才轉型到管理類人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就業要求(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大學生應該儲備的知識)
1、網路工程方向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扎實的網終:工程專業基礎、較好的綜合素質;能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網終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能掌握各類網路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獲得計算機網路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獲得大型網路工程開發的初步訓練。
2、軟體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它已經涉足工業、農業、商業、金融、科教衛生、國防和百姓生活等各個領域。本專業方向就是學習如何採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進行軟體開發和軟體生產。
3、計算機軟體主流開發技術、軟體工程、軟體項目過程管理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先進的軟體開發工具、環境和軟體工程管理方法,培養學生系統的軟體設計與項目實施能力,勝任軟體開發、管理和維護等相關工作的專業性軟體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個以通信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及信號與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處理為學習和研究對象。要求學生系統的學習通信系統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受到嚴格的科學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有從事通信工程和電子工程的綜合設計、開發、集成應用及維護等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現代通信系統與程式控制交換、計算機網路與移動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新方法、數字圖像處理及壓縮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和通信領域新技術新業務的研發等。
5、信息工程網路與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術和網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安全和網路協議、網路產品的研究、開發、運行、管理和維護為學習和研究對象,掌握網路中實現信息安全的相關技術。要求學生系統的學習信息科學和通信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受到嚴格的科學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有從事信息安全和網路工程綜合設計、開發、維護及應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編輯本段]開設院校
[北京]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機械工業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印刷學院
[天津]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學院、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商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中國民用航空學院
[河北] 防災科技學院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燕山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理工大學、河北工程大學、河北建築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廊坊師范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華北科技學院、河北北方學院、邢台學院
[山西] 中北大學、大同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山西財經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包頭鋼鐵學院
[遼寧] 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大連大學、沈陽大學、沈陽工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輕工業學院、沈陽化工學院、遼寧工學院、沈陽師范學院、鞍山師范學院、錦州師范學院、鞍山鋼鐵學院、大連民族學院、大連鐵道學院、沈陽建築工程學院、沈陽航空工業學院、沈陽工業學院、大連水產學院、撫順石油學院
[吉林]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長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職業師范學院、四平師范學院、東北電力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北華大學、吉林化工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牡丹江師范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大慶石油學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
[上海]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上海海運學院、上海電力學院
[江蘇] 江蘇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審計學院、江蘇石油化工學院、鹽城工學院南京經濟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學院、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常州師范學院、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 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溫州師范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浙江工程學院、杭州師范學院、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溫州大學
[安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安慶師范學院、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安徽機電學院、淮南工業學院、安徽財貿學院、合肥經濟技術學院、阜陽師范學院、銅陵學院、滁州學院
[福建]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集美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學院、三明學院
[江西] 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景德鎮陶瓷學院、贛南師范學院 南昌工程學院
[山東] 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煙台大學、山東工程學院、山東輕工業學院、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煙台師范學院、聊城師范學院、山東建築大學、山東工商學院、泰山醫學院、濱州學院
[河南] 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中醫學院、河南師范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平頂山學院、洛陽工學院、中原工學院、安陽工學院、鄭州工程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財經學院、焦作工學院、信陽師范學院、南陽理工學院、黃淮學院、鄭州科技學院、黃河科技學院
[湖北]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師范學院、湖北民族學院、武漢工業學院、湖北工學院、中南民族學院、武漢化工學院、湖北農學院、襄樊學院、江漢石油學院
[湖南]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理工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吉首大學、南華大學、湘潭工學院、湖南工業大學、長沙交通學院、長沙電力學院、湘潭師范學院、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廣東]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大學、五邑大學、廣州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韓山師范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廣西] 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工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工學院、廣西民族學院、廣西師范學院、玉林師范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海南]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海南大學、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重慶]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三峽學院、
[四川]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西南民族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工業學院、四川l理工學院、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師范大學
[貴州] 貴州大學、貴州工業大學、貴州師范大學
[雲南] 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財經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雲南民族學院、西南林學院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工業學院、西安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學院、安康學院、陝西理工學院、漢中師范學院、西安財經學院
[甘肅] 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甘肅工業大學、蘭州商學院、蘭州鐵道學院、西北民族學院
[青海] 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
[寧夏] 寧夏大學、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新疆] 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石油學院、新疆工學院
I. 大數據教學大綱,求大神賜教
第一階段
CORE JAVA (標黑的需重點熟練掌握,其他掌握)
Java基礎
數據類型
運算符、循環
演算法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程序結構
數組及多維數組
面向對象
構造方法、控制符、封裝
繼承
多態
抽象類、介面
常用類
集合Collection、list
HashSet、TreeSet、Collection
集合類Map
異常
File
文件/流
數據流和對象流
線程(理解即可)
網路通信(理解即可)
第二階段
數據結構
關系型資料庫
Linux系統操作
Linux操作系統概述
安裝Linux操作系統
圖形界面操作基礎
Linux字元界面基礎
字元界面操作進階
用戶、組群和許可權管理
磁碟分區管理
文件系統管理
軟體包管理與系統備份
Linux網路配置
(主要掌握Linux操作系統的理論基礎和伺服器配置實踐知識,同時通過大量實驗,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了解Linux操作系統在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廣泛的使用范圍。在學習Linux的基礎上,加深對伺服器操作系統的認識和實踐配置能力。加深對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的理解,並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掌握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命令行操作、用戶管理、磁碟管理、文件系統管理、軟體包管理、進程管理、系統監測和系統故障排除。掌握Linux操作系統的網路配置、DNS、DHCP、HTTP、FTP、SMTP和POP3服務的配置與管理。為更深一步學習其它網路操作系統和軟體系統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重點掌握:
常見演算法
資料庫表設計
SQL語句
Linux常見命令
第三階段
Hadoop階段
離線分析階段
實時計算階段
重點掌握:
Hadoop基礎
HDFS
MapRece
分布式集群
Hive
Hbase
Sqoop
Pig
Storm實時數據處理平台
Spark平台
若之前沒有項目經驗或JAVA基礎,掌握了第一階段進入企業,不足以立即上手做項目,企業需再花時間與成本培養;
第二階段掌握扎實以後,進入企業就可以跟著做項目了,跟著一大幫人做項目倒也不用太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的來,當然薪資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前兩個階段都服務於第三階段的學習,除了重點掌握這些知識以外,重點需要找些相應的項目去做,不管項目大小做過與沒有相差很多的哦!掌握扎實後可直接面對企業就業,薪資待遇較高!
J. 電子通信工程的課程設置
工程設計導論
Introction to Engineering Design
本課程先討論工程師的角色和職責,然後以一個小日常用品的創新設計過程為載體讓學生學習使用一些會議、組織、計劃、決策方面的工具,並作一些書面和口頭報告的練習,為今後學習和工作打基礎。
程序設計基礎
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
是工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初步程序設計能力。本課程採用工學較為普遍使用的C語言為編程工具,主要講授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方法及演算法結構,使學生在了解C語言的成分和程序構成的基礎上,掌握結構化程序的編程技巧,學會使用函數、數組、指針、結構體、文件等知識編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也注意提高理論修養,使學生在掌握C語言之後有能力自學其他高級語言。
工程師職業道德與責任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of Engineers
本課程介紹工程師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工程師的社會責任、職業道德以及工程師對於公眾健康、安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並討論工程師與環境、環境保護、領導才能、社會平等、工程法律基礎、專業注冊機構和工程職業法令等方面的問題。
創新設計項目
Innovative Design
本課程為跨學科的團隊合作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全國、省「挑戰杯」競賽、全國電子設計競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競賽、廣東省高校軟體杯比賽、廣東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各種競賽,以科研立項為基礎,以創新學分為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項目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與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電磁兼容
Electromagnetism Compatibleness
本課程是電子通信類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主要介紹電磁兼容基本原理和概念、電磁兼容預測和分析方法、電磁干擾控制技術、電磁兼容測量與實驗技術、電磁兼容標准。
選修課程:數字電路
計算機控制技術
Computer Control Technique
本課程介紹了計算機控制系統及其組成、分類、發展概況及趨勢。分別討論了輸入輸出介面與過程通道的硬體和軟體設計、數字程序控制技術、常規及復雜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程序設計與實現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原則、步驟及工程實現等。通過該課程使學生學習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掌握與運用自動控制理論的基本方法,培養在理論上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能力,培養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應用能力,增強解決工程實際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
選修課程:自動控制原理
專用集成電路技術
Techniqu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本課程是針對集成電路製造和晶元級設計,分析集成電路中的元器件的結構、版圖、特性;分析存在的寄生效應及其解決方案;介紹數字和模擬電路的各種基本單元的物理設計等基本知識。為今後從事微電子技術工作打下基礎。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
Modern Power Electronic Technique
本課程主要以介紹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主要參數、應用特點,以及器件應用中的驅動、保護等基本問題,分別介紹在硬PWM開關和軟PWM開關條件下的各類變換電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各種電力電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種變換電路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獲得電力電子技術必要的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基本技能,為從事與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相關的工程技術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
生物感測器
Biosensor
生物感測器是在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之間發展起來的一個交叉學科。生物感測器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食品、制葯、化學工業中的過程檢測、環境檢測、臨床醫學檢測、生命科學研究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生物感測器的定義、分類。了解現代主要生物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如酶感測器器、微生物感測器、免疫感測器、半導體生物感測器、光學生物感測器、熱學生物感測器、聲學生物感測器等。
選修課程: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現代信號處理導論
Introction of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本課程講授現代智能信號處理的主要方法。對當前信號處理領域有關神經網路、模糊技術、遺傳演算法、進化計算以及信息融合等內容進行介紹與研討。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能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知識,掌握基本方法。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統計信號處理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選修課,主要介紹統計信號處理的內容和方法,包括隨機過程、統計信號檢測、統計信號估值、統計信號濾波、模擬信號最佳解調、數字信號最佳解調等。課程側重於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介紹,旨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對統計信號處理的原理及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建立統計信號處理的概念。同時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的同時,能夠在思維上得到鍛煉,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得到培養和提高。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生物醫學信號處理在生命科學研究、醫學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生物醫學信號處理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發展趨勢,使學生具備以下兩項技能:
(1)提取原始生物醫學信息,獲取和處理生物醫學信號的技能;
(2)解釋所獲實驗結果的物理性質的技能。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智能儀器
Intellectualized Instrument
本課程的任務是在學習電子技術基礎,感測器原理及微機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了解智能儀器的概念及其設計,學會利用單片機設計智能儀器的各種功能模塊,了解每個環節上的抗干擾措施,以便今後能從事智能儀器的設計、研發工作。學習主要內容有:智能儀器的功能特點、構成形式及發展;智能儀器中模擬量、數字量的輸入與輸出;智能儀器中的通訊技術;智能儀器中的抗干擾技術;智能儀器系統的設計以及相關的智能技術。
選修課程:微處理器與微計算機系統
語音信號處理技術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peech Signal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音信號處理的理論基礎,各種方法和某些主要應用。主要內容有:語音信號的基本性質和數字模型,短時時域處理技術,短時傅里葉分析,語音波形數字編碼,同步語音處理和倒譜分析,線性預測編碼,矢量量化,隱馬爾可夫模型,語音壓縮,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和語音增強等典型應用。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及應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選修課,以目前最常使用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為目標機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拓寬專業知識面為目的,全面介紹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原理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控制器的系統配置與指令系統,特殊功能模塊,典型程序設計,PLC的系統聯網等。
選修課程:微處理器與微計算機系統
電子通信工程導論項目
Electricity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本課程向即將開始專業學習的學生介紹基於CDIO理念的教學大綱內容,使學生了解未來學習的專業課程及各種實踐活動,灌輸CDIO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與協同能力,尤其是項目組織、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的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並通過一個電子通信產品實例(如超聲儀器,GPS等),由教師及工程師介紹產品的構成與設計,綠色產品理念與所學課程的關系。使學生一開始就以一個工程師的角度去面對即將開始的專業課學習,並提前了解即將所學課程與實際產品的關系。
基本電路理論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電類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具備必要的實踐技能,為學習後續課及今後的工作打好基礎。本課程在培養學生認真嚴肅的科學作風和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模擬電子技術
Electronic Circuits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是研究各種半導體器件的性能、電路及其應用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是闡述電子電路的組成原理,主要功能及性能指標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常用的基本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方法,並有初步的實驗技能。
數字電路
Digital Circuits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有:邏輯代數基礎,集成邏輯電路,組合邏輯電路分析和設計,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分析和設計,脈沖波形的產生和整形,大規模集成電路,A/D、D/A轉換器。
信號與系統
Signals and Systems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研究生入學考試課。主要討論信號分析、系統分析的一些基本線性方法以及信號通過LTI系統的一些重要結論,包括:信號的時域沖激分解,LTI系統的時域表徵、求解,卷積演算法,信號的頻域分解,信號的頻譜分析,傅氏變換,時頻對應關系,LTI系統的頻域表徵、求解,傳輸與濾波,抽樣定理,Laplace變換,z變換,系統函數,零極點圖,傅氏變換的幾何估值,LTI系統的實現方框圖,因果系統的復頻域求解等。
選修課程:基本電路原理
微處理器與微計算機系統
Microprocessor and Micro-computer System
本課程計算機原理部分著重闡明以8086/8088為CPU的微型計算機的原理及應用。硬體方面主要介紹微處理器的功能和應用;軟體方面主要介紹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一些技巧。課程介面部分著重闡明微型計算機介面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課程硬軟結合,以硬為主,著重應用。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路。
高頻電子線路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本課程是一門主要技術專業課,它的任務是研究高頻電子線路的基本原理與基本分析方法,以單元電路的分析與設計為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無線電信號的發送、接收與傳輸原理,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
電子測量與儀器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Apparatus
本課程是電子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電子測量的基本概念和各類儀器的工作原理,培養他們成為具有一定分析處理和動手能力的技術人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電子測量和電子測量儀器的基礎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各類儀器進行各種參數的測量,著重掌握測量誤差,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
微機控制與檢測項目
Microcomputer Control and Detection Project
該課程是繼「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課之後開出的二級項目。其目的是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設計綜合性的微機介面系統。要求系統地提出設計思想、選定設計方案並進行整體設計,包括硬體電路原理分析和軟體框圖及說明,並解決安裝與調試中遇到的問題。
綜合電子模擬與設計項目
Synthesis Analog and Digital Circuit Project
本課程以軟體模擬為輔,硬體設計為重點,指導學生設計模擬電路和數字邏輯電路相結合的電子系統。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適合通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選修。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Transcer and Measurement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測試系統的基本概念,感測器的一般特性與分析方法,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感測器在機電系統中的應用等四部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測試系統的設計和分析方法,能夠根據工程需要選用合適的感測器,並能夠對測試系統的性能進行分析及對測得的數據進行處理。
選修課程: 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路。
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嵌入式系統是針對特定用途而定製的,強調硬體與軟體的協同設計。因此,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同時掌握硬體與軟體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在硬體方面,要求學生了解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原理及相關微處理器,存儲器,外圍設備,介面的基本知識。在軟體方面,要求學生熟悉嵌入式操作系統,了解嵌入式系統開發的一般過程,掌握實時操作系統(RTOS)的基本功能和設計方法,了解和熟悉一些常用的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工具和開發方法,熟悉嵌入式系統的典型應用及產品設計開發的步驟等。
選修課程: 微處理器與微機算計系統
電磁場理論
Electromagnetic Theory
本課程是一門理工科電子信息類專業理論性較強的必選專業基礎課,是涉足無線電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矢量分析,靜態場分析與計算,靜態場邊值問題的解法,時變電磁場基礎,平面電磁波基礎,波導與諧振腔,天線基礎等。
自動控制原理
The Theory of Automatic Control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選修課。本課程的學習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控制理論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具備對簡單系統進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動態模擬的能力,為專業課學習和參加控制工程實踐打下必要的基礎。
選修課程:信號與系統
數字信號處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本課程是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骨幹課。主要討論數字信號處理的一些基本演算法以及實現方法,包括: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處理過程,信號的數字譜分析,DFT、FFT演算法,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典型DSP應用系統分析等。
選修課程:EEG9204信號與系統
EDA技術及應用
ED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本課程以VHDL的基本語言和實用技術為重點,介紹了基於EDA技術的VHDL理論和實踐方面知識。本課程適合電子工程、通信、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學科領域和專業的高年紀學生選修。學生將學習和使用VHDL進行電子設計,從而提高學生在電子設計和電子工程實踐能力。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
DSP技術及應用
DSP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DSP是電子信息通訊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器件之一。它既有通用的微處理器和通用的單片機特點,又具有獨特的優點和功能。該課程涉及各個學科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理論,信號處理等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它是數字信號處理理論應用實踐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為學生今後使用DSP技術進行通訊、控制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隨機信號分析
Stochastic Signal Analysis
本課程是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是進行科學研究和現代電子信息系統分析設計應該學習掌握的一門專業課,有志讀研的同學應選修此課。主要討論隨機信號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以及隨機信號通過LTI系統的一些重要結論,包括:隨機信號的均值、方差、相關函數、相干函數、功率譜密度,維納-辛欽定理,Yule-Walker方程,雙重卷積,窄帶隨機信號分析,白雜訊、高斯隨機過程等常見的典型隨機信號。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圖像處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本課程介紹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本課程適合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物理等專業的學生選修。內容包括,數字圖像基礎、空間域和頻域的圖像增強,然後討論了圖像復原、彩色圖像處理、小波變換及多解析度處理和圖像壓縮,最後講述了形態學圖像處理、圖像分割、描述和識別。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
Embedded System Design
本課程是在學完嵌入式系統及單片機原理課程之後的綜合設計,它的目的和任務是綜合利用所學嵌入式知識完成一個應用系統設計,從而加深對嵌入式軟硬知識的理解,獲得初步的應用經驗,為走出校門從事嵌入式應用的相關工作打下基礎。通過該綜合設計使學生了解現有開發裝置上的相關硬體,正確地掌握在計算機上編寫應用程序、調試、下載、配合外部電路進行系統功能測試。
智能感測技術綜合設計
Intelligent Sensor Technology Project
該課程利用一個多感測器實驗平台,通過完成信號的採集,處理的全過程實踐,通過全面綜合的訓練,使學生了解整個信號的處理過程。
數字信號處理綜合設計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oject
本課程是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旨在加深對所學信號處理演算法的理解及綜合應用。主要利用軟體和DSP器件模擬。
生產實習
Proction Practice
本課程是電子工程系本科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本次實習是一次綜合實習,是三年級學生的生產實習,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又一重要環節。學生通過實習和參加生產勞動,增強勞動觀點,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結合實習和專業勞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並能在實習中擴展實踐性教學內容。
衛星導航技術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本課程主要介紹衛星導航的基本原理,同時包括了衛星通信的一些新技術和典型的實際系統。主要內容有:1.衛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有技術;2.衛星通信的最新發展,如衛星移動通信、衛星通信中的互聯網技術和寬頻多媒體技術等;3. 結合衛星系統組成,介紹主要設備和達到的水平,介紹當前或即將服務的典型衛星通信系統。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信息理論與編碼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e
本課程以資訊理論與編碼為重點,主要介紹資訊理論以及編碼理論和實現原理,在介紹有關信息度量的基礎上重點講授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密碼學中的理論知識及其實現原理。本課程聯系當前實際通信技術來講述,力求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後能夠有目標 地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本課程適合電子、通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選擇。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計算機通信網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計算機通信網是電子通信類專業的一門選修課。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通信網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並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課程主要講述計算機通信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網路技術。其主要內容有:數據和網路通信概述,開放系統網路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協議,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綜合業務和路由協議以及Internet和TCP/IP。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通信協議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本課程系統地介紹了當前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結構和分類。其中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論、數據通信基礎、網路協議和服務、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物理層協議、數據鏈路層協議、網路層協議、運輸層協議、高層協議、簡單管理協議等內容。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本課程包括網路信息安全基礎理論、網路安全技術與標准、網路安全管理實踐及網路信息安全實驗等四大部分。課程針對各種網路安全技術的特點,詳細分析了各技術的原理,並給出了典型的應用。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通信信號處理
Signal Process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本課程系統地介紹現代無線通信系統中所涉及的具有代表性的通信信號處理理論與方法以及主要應用。主要的內容有:信道辯識與均衡,自適應均衡器,通信系統中的自適應陣列處理,多用戶檢測,空時二維信號處理等內容。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Sensor and Detecting Technology
本門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選修課程之一,培養學生進行系統設計,注重感測器工作原理及其應用設計的全過程。本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在進行系統設計時如何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予以設計實現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選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
數字圖像處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數字圖像處理是論述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檢測中應用的學科,本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數字圖像的基本概念、圖像處理的特點與發展、色度學基礎知識;圖像編程的方法與步驟;圖像平滑與增強、圖像分割與邊緣檢測、圖像幾何變換、頻域處理、數學形態學及其應用、圖像特徵與理解、圖像編碼及圖像復原等內容。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編程技術,為從事數字圖像系統設計、智能化檢測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選修課程:數字信號處理
雷達原理
Radar Principle
本課程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本課程包括雷達分機、雷達測量方法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雷達發射機、雷達接收機、終端顯示的組成、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質量指標;後者包括雷達的測距、測角和測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種實現方法,並相應地討論了各種雷達體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連續波、三坐標、相控陣、圓錐掃描、單脈沖和雙基地等雷達。此外,還較全面地討論了雷達方程和動目標檢測(MTD)雷達。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電子對抗
Electronic Antagonizing
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並掌握電子對抗技術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本課程在傳統的通信對抗理論,常規的通信偵察、測向、定位和干擾技術的基礎上,主要討論通信反干擾、反偵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重點是通信反干擾),也討論了若乾熱點問題。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現代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本課程以通信原理為重點,主要介紹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教學內容上兼顧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但主要還是側重於數字通信。本課程適合電子、通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選擇。學生將學習和掌握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分析方法。
選修課程: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
移動通信
Mobile Communication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當前廣泛應用的典型移動通信系統,較充分地反映了當代數字移動通信發展的新技術。包括移動信道中的電波傳播與分集接收、雜訊與干擾、組網技術、無線尋呼系統、無繩電話系統、頻分多址(FDMA)移動通信系統、時分多址(TDMA)移動通信系統、碼分多址(CDMA)移動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的展望——個人通信等。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光纖通信技術及應用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本課程系統介紹光纖的傳輸理論和光纖通信系統原理與技術。本課程適合通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選修。學生將學習光纖的傳輸理論,激光器工作原理、性質、光源的直接調劑和間接調劑。光發送機和光接收機的原理,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和設計方法。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
微波技術與天線
Microwave Technique
本課程主要討論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分析方法。學生將學習傳輸線的基本理論和應用,一般波導理論和特性,微波網路概要和散射參量,基本微波無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設計如微波諧振器、耦合器、混合器、微波濾波器及常用鐵氧體器件等,微波有源電路以及微波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
選修課程:電磁場理論
通信綜合設計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ject
本課程是綜合性的通信實驗課,主要內容包括:光纖通信,GSM通信系統,無線尋呼系統,無繩電話系統,GPS定位接收系統,射頻通信系統,微波技術基礎實驗,數字程式控制交換系統實驗,主要通信測量儀器的原理與使用等。
通信信號處理課程項目
Modern Communication Project
本課程介紹和指導學生進行現代通信原理實驗,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把課堂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本課程適合通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選修。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及應用
Programming Digital Switching
本課程以數字交換網路和通信網為重點,介紹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系統原理和現代通信網。本課程適合通信、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工程專業學生選修。學生將學習數字交換系統的硬、軟體基本原理和技術以及各種現代通信網,包括電信網、信令網、同步網、HDH、ISDN、接入網等。
選修課程:現代通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