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優化課程思政

無線網路優化課程思政

發布時間: 2022-09-08 01:24:12

『壹』 通信方面的,網路優化主要做些什麼

網路優化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無線網路優化
無線部分具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它對無線網路的影響很大,其性能優劣常常成為決定移動通信網好壞的決定性因素。當然,無線網路規劃階段考慮不到的問題如無線電波傳播的不確定性(障礙物的阻礙等)、基礎設施(新商業區、街道、城區的重新安排)變化、取決於地點和時間的話務負荷(如運動場)、話務要求、用戶對服務質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網路優化工作。
無線網路優化的主要內容包含:
(1) 網路規劃
(2) 工程監督
(3) 設備排障
(4) 網路測試
(5) 統計數據分析
(6) 話務平衡
(7) 覆蓋優化
2.交換網路優化
GSM網路優化不只有是無線部分的優化,還有交換部分的網路優化,應該從全網進行.
交換優化的主要內容是對局數據和路由數據進行優化,調整網路負荷均衡,包括信令負荷均衡 、設備負荷均衡及鏈路負荷均衡等,使信令、話務路由暢通,優化路由.
總的來說網路優化分的工作很多,有的是做路測的,主要工作是坐車在各個街道用專業軟體測試信號質量,然後做分析。還有得做數據優化,也就是上網的信號優化,還有的是做頻率優化。反正是很多。

『貳』 論如何優化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的教學

本文從高校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優化該課程教學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課程 現狀分析 教學方法 一、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的教學現狀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正在給人類帶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信息已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資源。而信息的社會化、網路化、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都受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巨大影響,這對高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信息技術通信領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調查發現目前在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網路技術飛速發展與師資老化的矛盾日益嚴重,這將從根本上制約教育質量的發展。另外,一些學校的現行教材中教學內容滯後,以學科為體系的痕跡明顯,教學內容偏多偏深,實踐與能力培養不夠突出,教學要求與培養「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專業實習、實訓的設備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實驗教學往往不能按要求進行,從而對教學改革的進程起到消極影響。 二、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教學的優化 1.優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應當堅持應用能力「寬窄」結合的方針,使學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網路知識,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網路應用能力,同時適當兼顧計算機其它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後能適應多種職業崗位群的需要,按照網路集成、網路管理和網路軟體開發三個方向成組設課,強化這三個方面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選擇相應課程。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安排四大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時比例。技術基礎課以教會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所必須的科學原理、方法和使用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斷、解決生產第一線或工作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術技能課是以行業的職業技能為目標,將職業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崗位操作能力的訓練,這兩類科目的學時數可以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應滿足學生學習和應用職業崗位技能所必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課程的學時數比例可以適當加大;而選修課是以跨專業或高新技術等課程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專業技能綜合能力,門數盡可能多、范圍要廣些。 2.豐富教學內容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是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理論,比如有網路的拓撲結構、網路體系、網路設備以及網路應用等,重點是相關內容的理論闡述,網路設備中的網卡主要介紹網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分類情況以及性能指標等純理論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互相結合,可以結合網卡的性能指標以及分類情況介紹網卡的選型以及網卡的安裝等實用知識,將網卡相關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網路應用技術主要介紹電子郵件系統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協議等枯燥難懂的內容,教師則可以結合電子郵件的收發工具進行教學,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對實際應用的認識,又能結合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驗、實訓教學中,教學目的是驗證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這就更需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獨立分析、解決的能力,教師應該適當增加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比例,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培養,加強技能實驗和設計型實驗,擴充專業實訓科目,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要求學生獨立理解實驗、實訓任務,自選儀器材料,自行設計方案,獨立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優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則是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為學生聽、老師講的單方面交流,學生的認知主要表現為記憶的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這種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是一種靜態的教學方式,阻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激情和創造,而使授課平淡、乏味、呆板,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現在應採取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互動式的教學,採用項目設計製作、現場模擬、社會調查、案例分析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組建網路教室的組建、建設小型校園網的建設、改造小型辦公室網路改造等等實踐活動,從而豐富整個教學過程,發揮網路通信及網路資源共享的特徵,進行網上教育,包括電子教案、電子閱覽、電子作業,這將有效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加強教學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應該可以充分發揮考試的教學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導功能、檢測、鑒定與評價功能等,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相一致,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可以沿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完成社會調研報告、市場調研分析等。在考核內容上,要堅持以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的掌握為主,注重檢測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水平。確立考試是重要教學環節,充分發揮考試的多種功能,摒棄一次考試下定論的不科學做法,堅持平時考核與期末的總結性、鑒定性考試相結合。而且對於不同的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採用職業技能鑒定、完成課程項目、編寫項目計劃等形式代替課程的考核。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可以培養學生適應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經驗。比如程序設計課,可以要求學生既熟練掌握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本知識與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練使用一種中文平台及相應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工作的能力,採用平時考核(如作業與實習報告、階段測驗、課程設計等)和鑒定性考試並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識、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簡單的應用能力等。總之,要改變單一指標評價學習效果為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樹立高職高專實用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思想,樹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構建考核方式多樣化。參考文獻: [1]蔡開裕.計算機網路[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翟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概述[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周學毛,等.網站規劃建設與管理維護[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4]譚移民,錢景舫.論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課程研究[J].教育研究,2001,(2).

『叄』 【核心論文觀點選登】關鍵詞:課程思政

\本期的關鍵詞是  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其本質為立德樹人。

本期分別從新聞傳播、政治、教育、體育、經濟等多個領域,遴選代表性選題若干篇。讓大家通過大家、名家的選題,對 「課程思政」 這一選題方向有明確的了解,供自己開展學術研究作參考。

1.外語

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方向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國高校和中小學思想政治教學融入學科工作不斷加強。同時,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手段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和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混合式教學在學科英語中得以推廣應用,其重要性及優越性越來越引起教育同仁們的重視,這種模式在全新教育背景下更適切新課改的需求。因此,在學科英語教學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混合式教學特點,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有效利用網路資源,重構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將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科素養,形成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

[1]刁亞軍.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南京師范大學[J].學科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思政育人實踐探索,外語學刊. 2021,(06):89-93

2.教育學方向

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 ——

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

摘要: 地理課程思政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十分重要,研究發現:中學地理教師的地理課程思政素養尚有相當的提升空間。當前,必須解決地理課程教學中政治地理概念內涵不夠明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構不夠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層次結構不夠系統、國情國力評價指標不夠齊全等問題。高師地理專業思政應對中學地理課程思政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此,應統籌建設高師地理專業思政的體制與機制,制定高師地理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和畢業要求,修訂地理專業課程大綱。

[2]彭俊芳.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J].地理課程思政任務要求與存在問題分析——兼論對高師地理專業思政建設的要求,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2,23(01):69-74

3.新聞傳播學方向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為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圍繞目標設定、元素挖掘、方法選擇、評價建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以期更好地推進新聞傳播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培養出一批政治堅定、思想過硬、作風優良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3]鄭卓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J].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探索.出版廣角. 2021,(20) :93-95

4.體育方向

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每門課程的育人理念。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武術套路為主的教學內容接受度不高,高校武術課程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縱深不夠,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不健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背景下,高校武術課程應當更新高校武術教學內容,提升高校武術課程的協同育人意識,健全高校課程思政的評價機制。

[4]耿寶軍、馬學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J].高校武術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41(33):57-60

5.經濟方向

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

——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

摘要: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要通過發揮課程作為意識形態教育主渠道作用來鞏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課程思政通過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相統一,推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研究從課程思政的緣起、內涵和意義出發,分析課程思政的提出背景、教學理念及其重要作用;然後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分析如何通過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最後對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進行了探討。

[5]毛靜、李瑞琴.中央財經大學[J].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07):78-84

 

6.文學方向

人文通識類課程的育人本色

摘要: 立足於"人文"建立的任何一門通識課程,都具有育人本色,肩負著育人使命。尤其是以大學語文為基礎的廣義文化概念下的通識課程,無論語言、文學、美學還是其他,均具有鑄造精神、培養人格、提升道德的固有屬性。

[6]楊曉靄.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J].人文通識類課程的育人本色,中國大學教學. 2021,(06):48-50+62

7.政治方向

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研究

摘要: 為了解決信息過載問題,演算法推薦技術應運而生,它在推動信息生產模式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秩序風險。在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演算法推動了教育教學精準化;另一方面,又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成強有力的沖擊。面對演算法的沖擊,應當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同時,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通過開展跨學科合作,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摒棄演算法目的至上的工具理性;以高校圖書館為基地,開展批判性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開設演算法課程,提升大學生的演算法素養;拓展演算法社交,通過加強協作來提高對演算法的認識,共同抵禦演算法負面效應的侵襲。

[7]向勇.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J].演算法推薦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研究,社會科學. 2021,(12):70-80

8.圖書館情報學

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與模式探索——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為例

摘要: [目的/意義]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為例,探討課程思政與信息素養教育融合的路徑與模式。[方法/過程]在釐清課程思政、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特點等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掌握國內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路徑和模式,反思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以及教學質量評價等問題。[結果/結論]從嵌入式、支撐式和協同式3個方面探索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歸納總結3種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模式:模式一,新媒體技術應用法;模式二:案例教學法;模式三:項目教學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基礎是教材建設,動力是教學評價。

[8]黃常青.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J].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思政的路徑與模式探索——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為例,圖書情報工作. 2021,65(16):65-72

『肆』 如何讓思政課程與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

要讓思政課程與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需要:
一、教學設備信息化,購置包括多媒體、計算機等信息化教學設備;
二、教學資源信息化,使用包括微課、精品在線課程以及動畫影視片段等在線資源;
三、教學過程信息化,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授課方式,充分利用相關網路平台和APP進行網上授課,還可以通過錄制微課和課堂錄像等進行輔助教學。

『伍』 無線網路該怎麼優化

無線網路優化是通過對現已運行的網路進行話務數據分析、現場測試數據採集、參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採用MRP的規劃辦法等),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在網路優化的初期,常通過對OMC-R數據的分析和路測的結果,制定網路調整的方案。在採用圖1的流程經過幾個循環後,網路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僅採用上述方法較難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時通常會結合用戶投訴和CQT測試辦法來發現問題,結合信令跟蹤分析法、話務統計分析法及路測分析法,分析查找問題的根源。在實際優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話務統計報告,並輔以七號信令儀表進行A介面或Abis介面跟蹤分析,作為網路優化最常用的手段。

『陸』 無線通信網路優化的作用是什麼

由於無線方式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對無線通信網路都有很大的影響,其性能的優劣是用戶通信質量好與差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當無線通信網路的無線電波傳播不穩定定、基站設備有變動、用戶對話務需求及服務質量要求增加等的情況下需要網路優化; 還有當無線通信網路的覆蓋不均勻、語音質量差、掉話、接入失敗、信道擁塞等故障時更需要網路優化。只有對無線通信網路進行了不斷的網路優化後,才能減少呼叫連通時間,減少通話掉線次數,提高通話質量,提高網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這不僅為用戶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也為通信事業帶來了顯著和長遠的經濟效益。

『柒』 無線網路信號優化是指什麼

無線網路信號優化是指對WIFI信號覆蓋不全的地方進行調測,解決WIFI信號弱的問題,使無線網路設備能夠正常上網。
例如:您家使用WIFI上網時,有的房間上網流暢,但有的房間或區域上網不穩定,有卡斷情況,這種情況就需要工程師對路由器進行調測,使您家的WIFI信號在所有區域上網都穩定流暢。

『捌』 如何評估以及優化無線網路

網路優化評估,大概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網路性能
1)無線信號覆蓋(包括,信號強度,RSSI鏈路狀態,SNR信噪比)
2)AP的接入端負載均衡
3)吞吐量性能測試
4)QoS,質量與服務保障測試
5)無線網路按群性能測試
6)等。。。不同客戶和不同廠商的需求不同。。

『玖』 無線網路優化的目的

無線網路優化的目的是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GSM無線網路優化是通過對現有已運行的網路進行話務數據分析、現場測試數據採集、參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採用MRP的規劃辦法等),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9)無線網路優化課程思政擴展閱讀

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在網路優化的初期,常通過對OMC-R數據的分析和路測的結果,制定網路調整的方案。在採用圖1的流程經過幾個循環後,網路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僅採用上述方法較難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時通常會結合用戶投訴和CQT測試辦法來發現問題,結合信令跟蹤分析法、話務統計分析法及路測分析法,分析查找問題的根源。在實際優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話務統計報告,並輔以七號信令儀表進行A介面或Abis介面跟蹤分析,作為網路優化最常用的手段。

『拾』 什麼是網路優化

移動通信網路優化的概念
移動通信網路優化與傳統的互聯網網路優化是有本質區別的!移動通信網路優化又稱為無線通信網路優化,我們通常簡稱為無線網優或網優。主要是對大家所熟悉的移動、聯通、電信等提供的移動業務進行維護和性能改善,包含核心網、傳輸網、無線網三部分的優化,但由於核心網、傳輸網網元相對較少,性能相對穩定,一般需求量和人員較少;相反的無線網網元數目繁多,無線環境復雜多變,加上用戶的移動性,維護人員需求和性能提升壓力較大,因此一般意義上的移動通信網路優化主要是指無線網路部分的優化,又簡稱為無線網路優化,從事該工作的工程師通常稱為無線網優工程師。

無線網路優化主要是指改善空中介面的信號性能變化,比如我們用手機打電話碰到的通話中斷(掉話)、聽不清對方聲音(雜音干擾)、迴音、接不通、單通、雙不通等網路故障就屬於無線網路優化人員要從事的改善范疇。空中介面專業稱為UM介面或UU介面,其中UM為2G網路叫法,UU為3G網路叫法,簡單可以認為是手機和基站之間的介面。因此可以說,無線網路優化就是手機和基站之間的信號性能改善或提升。

無線網路優化的分類
目前無線網路優化可以分為2G無線網路優化和3G無線網路優化,2G主要包括GSM和CDMA兩種制式,3G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種制式。目前中國移動運營GSM和TD-SCDMA;中國聯通運營GSM和WCDMA;中國電信運營CDMA和CDMA2000。2G和3G的區別主要在於無線網部分,傳輸和核心網可以通過升級等手段完成,因此嚴格意義上只有無線網可以說是「3G網路」。

前面說過,無線網路優化實質上是對手機和基站之間的空中信號的性能改善,換言之就是通過數據採集、性能評估、優化方案制定和優化方案實施幾個步驟來完成的。其中數據採集包括路測和撥打測試(DT和CQT)以及話務統計(NMO)等,路測和撥打測試是最基礎的工作(剛剛入行網優的新人首先要從事的),主要是坐在小轎車裡面打開筆記本電腦和相關測試軟體,連接上路測設備和GPS、掃頻儀等進行道路類測試或者在大樓等高檔商務區測試採集數據。

完成測試數據採集後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找出影響網路問題的區域和原因,通過分析定位故障並提出解決方案,最後進行實施和調整效果驗證。另外話務統計分析屬於中高級無線網優工程師的工作范疇,但路測和路測數據分析必須結合話務統計分析。

網路優化的目的就是對投入運行的無線網路進行參數採集、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或參數調整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的方法,使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同時了解、研判網路的發展趨勢,為進一步的發展擴容等提供技術依據和計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