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晶閘管阻容保護圖及說明怎麼接線法
一、在實際晶閘管電路中,常在其兩端並聯RC串聯網路,該網路常稱為RC阻容吸收電路。
我們知道,晶閘管有一個重要特性參數-斷態電壓臨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閘管在額定結溫和門極斷路條件下,使晶閘管從斷態轉入通態的最低電壓上升率。若電壓上升率過大,超過了晶閘管的電壓上升率的值,則會在無門極信號的情況下開通。即使此時加於晶閘管的正向電壓低於其陽極峰值電壓,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晶閘管可以看作是由三個PN結組成。
在晶閘管處於阻斷狀態下,因各層相距很近,其J2結結面相當於一個電容C0。當晶閘管陽極電壓變化時,便會有充電電流流過電容C0,並通過J3結,這個電流起了門極觸發電流作用。如果晶閘管在關斷時,陽極電壓上升速度太快,則C0的充電電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門極在沒有觸發信號的情況下,晶閘管誤導通現象,即常說的硬開通,這是不允許的。因此,對加到晶閘管上的陽極電壓上升率應有一定的限制。
為了限制電路電壓上升率過大,確保晶閘管安全運行,常在晶閘管兩端並聯RC阻容吸收網路,利用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來限制電壓上升率。因為電路總是存在電感的(變壓器漏感或負載電感),所以與電容C串聯電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電路在過渡過程中,因振盪在電容器兩端出現的過電壓損壞晶閘管。同時,避免電容器通過晶閘管放電電流過大,造成過電流而損壞晶閘管。
由於晶閘管過流過壓能力很差,如果不採取可靠的保護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網路就是常用的保護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閘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選擇
電容的選擇
C=(2.5-5)×10的負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電流值
如果整流側採用500A的晶閘管(可控硅)
可以計算C=(2.5-5)×10的負8次方×500=1.25-2.5mF
選用2.5mF,1kv 的電容器
電阻的選擇:
R=((2-4) ×535)If=2.14-8.56
選擇10歐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負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電壓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迴路在實際應用中,RC的時間常數一般情況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負載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歐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負載通常取10毫秒,R=10歐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選取:小功率選金屬膜或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大功率選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
C的選取:CBB系列相應耐壓的無極性電容器。
看保護對象來區分:接觸器線圈的阻尼吸收和小於10A電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范疇;接觸器觸點和大於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疇。
② 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的耦合電容、旁路電容越多,引入負反饋後,越容易產生低頻振盪
簡單講是因為你用的反饋器件並非理想器件,所以你認為加的是負反饋,可能在某些頻率下,由於放大器延時和器件移相導致了你加的信號並非是反相信號。這是個不穩定的負反饋狀態。一旦相移瞬間超過特定度數,比如說來個干擾脈沖,吧反饋信號頂偏了一點,就成正反饋了。電路就會從不穩定狀態進入到振盪狀態。
那為什麼說旁路電容加的越多越可能出這問題呢?因為你不在發射級電阻上加那個旁路電容時,那個電阻不僅對直流有負反饋,對交流也有負反饋,所以電路放大倍數雖然低,但是它工作穩定。如果你接了個質量不好的電容,導致它在特定頻率改變抗性,導致這個地方就會出現周期性的信號畸變,就會增加電路都不穩定性。現實中旁路電容通常是用電解,也有用滌綸的,金屬化紙的,這些器件都是鋁箔或銀箔捲成的器件,它本身是有感性的,這種事情就格外容易出。
正確做法是三條,一,減小交流阻抗,即用足夠容量的和優質的電容做耦合電容、旁路電容和濾波電容,高增益、寬頻、高可靠性的等特殊應用場合還要用無感電容來確保穩定性。通過減小交流通路的阻抗,讓器件即便在特定頻率上發生抗性變化了,也由於器件本身的交流抗性小而掀不起大浪。二,減少相移量,即盡量不使用級間耦合,減少反饋電路涉及到的器件。三,就是降低放大器的放大量,以期減小放大器對偶發雜訊的敏感性。
實際我體會著哈,現實中最容易引起自激的,不是耦合電容和旁路電容,因為電解電容往往是在大功率場合下容易壞,不壞的時候他頻響特性至少在低頻段還是平坦和可靠的,反而是濾波電容那個地方容易出現電解電容乾涸失效的情況,再就是有大環反饋(即級間反饋)設計的電路,這種電路也容易出現自激。我設計的電路里,極少用大環反饋,而且我在濾波電容上,要至少使用兩種電容器並聯,比如一個100uf電解並上一個0.01uf瓷片,靠兩者不同的頻響特性來拉平總的濾波電容的頻響特性。
③ 整流晶閘管阻容電路如何選擇
追加的分數是不是太少。算了,還是港告訴你吧!
電阻:10歐姆,電容0.5微法
電阻功率:P=F*C*Um*10^(-6)
為什麼要在晶閘管兩端並聯阻容網路
一、在實際晶閘管電路中,常在其兩端並聯RC串聯網路,該網路常稱為RC阻容吸收電路。
我們知道,晶閘管有一個重要特性參數-斷態電壓臨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閘管在額定結溫和門極斷路條件下,使晶閘管從斷態轉入通態的最低電壓上升率。若電壓上升率過大,超過了晶閘管的電壓上升率的值,則會在無門極信號的情況下開通。即使此時加於晶閘管的正向電壓低於其陽極峰值電壓,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晶閘管可以看作是由三個PN結組成。
在晶閘管處於阻斷狀態下,因各層相距很近,其J2結結面相當於一個電容C0。當晶閘管陽極電壓變化時,便會有充電電流流過電容C0,並通過J3結,這個電流起了門極觸發電流作用。如果晶閘管在關斷時,陽極電壓上升速度太快,則C0的充電電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門極在沒有觸發信號的情況下,晶閘管誤導通現象,即常說的硬開通,這是不允許的。因此,對加到晶閘管上的陽極電壓上升率應有一定的限制。
為了限制電路電壓上升率過大,確保晶閘管安全運行,常在晶閘管兩端並聯RC阻容吸收網路,利用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來限制電壓上升率。因為電路總是存在電感的(變壓器漏感或負載電感),所以與電容C串聯電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電路在過渡過程中,因振盪在電容器兩端出現的過電壓損壞晶閘管。同時,避免電容器通過晶閘管放電電流過大,造成過電流而損壞晶閘管。
由於晶閘管過流過壓能力很差,如果不採取可靠的保護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網路就是常用的保護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閘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選擇
電容的選擇
C=(2.5-5)×10的負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電流值
如果整流側採用500A的晶閘管(可控硅)
可以計算C=(2.5-5)×10的負8次方×500=1.25-2.5mF
選用2.5mF,1kv 的電容器
電阻的選擇:
R=((2-4) ×535)If=2.14-8.56
選擇10歐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負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電壓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迴路在實際應用中,RC的時間常數一般情況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負載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歐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負載通常取10毫秒,R=10歐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選取:小功率選金屬膜或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大功率選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
C的選取:CBB系列相應耐壓的無極性電容器。
看保護對象來區分:接觸器線圈的阻尼吸收和小於10A電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范疇;接觸器觸點和大於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疇。
④ 為什麼二端網路一定是一埠網路,而四端網路不一定是二埠網路
首先要明白端與埠的區別,端是可以進也可以出,但埠一定是有進有出,也就是一個埠有兩個端,所以,兩個端組成一個埠,但四個端,如果其中一個端接地,那麼就是三端共地,形成三個埠,而不是兩埠網路了。
分類
二端網路中如含有電源,稱有源二端網路,否則稱無源二端網路。
如果網路是由純電感、電容元件組成的,稱為純電抗二端網路。
若含有電阻元件或考慮電感、電容元件的損耗在內的,則稱為有耗二端網路。
(4)已知阻容四端網路的信號擴展閱讀:
四端網路的輸入阻抗
四端網路輸出端接上任意負載阻抗時,輸入端的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稱為四端網路的輸入阻抗。
輸入阻抗值可以用測試的方法來確定,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求得。如果測得輸入端的電壓值和電流值,那麼就可以求輸入阻抗;如果網路結構和負載值都給定時,也可用阻抗串、並聯的方法求輸入阻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端網路
⑤ 1、一個兩級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的前級和後級的靜態工作點均偏低,當前級輸入信號幅度足夠大時...
1、一個兩級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的前級和後級的靜態工作點均偏低,當前級輸入信號幅度足夠大
時,後級輸出電壓波形將被限幅,呈削波現像。
2、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和效率,三極體應工作在乙類狀態,而要避免
交越失真,則應工作在甲類狀態。
3、交越失真是推挽放大器特有的一種非線性失真。
4、偏置在放大區的PNP管三個電極電壓VC、VB、VE的關系為VC〈 VB〈 VE。
⑥ 阻容網路是什麼
阻容網路就是阻容振盪電路,由於這里要求的電容比較精密,一但有偏差振盪頻率就可能會偏離,電路就有可能不工作,
瓷片電容性能不穩定,質量比較差,不能用於這種精密電路中。最好用滌綸電容、雲母電容或鉭電容,效果就會比較好。
⑦ 求教網線的電阻與信號強度的問題
不建議,本來非標的四芯網線遠距離傳輸都不穩定,你再並線的話,只會加重數據線之間的串擾,影響網路質量,網路信號不同於電流信號,並不是說線徑越粗信號越好的,網路信號注重信號防干擾與傳輸線採用的材質的內阻,一般來說,單個材質的內阻越小,傳輸的信號更穩定,最理想的是光纖,除了兩頭局端設備外,傳輸線本身對干擾可以說是免疫的,除非你在同一條光纖里投放另外不同的光源,現在的網線材質有鐵線《鋁線《銅線,而銅線又分純度,好吧,這是我個人知識層面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什麼是無源性四端網路
4端網路:在網路分析中,當只需要研究一個網路的輸入輸出特性時,可將該網路用一個方框和一組對應於網路的輸入和輸出的端鈕來表示.在許多情況下,網路的這些端鈕是成對出現的,每一對端鈕形成一個埠,N個埠的網路稱為N埠網路
無源光網路(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主要由網路側中心機房(Central Office)局端系統的光線路終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饋線光纖、無源光分路器(Passive Optical Splitter---POS)、用戶線光纖、用戶側終端光網路單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組成。其中由饋線光纖、無源光分路器(POS)和用戶線光纖組成光分配網路(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對於下行傳輸,採用基於時分復用的廣播方式,由無源光分離器把由饋線光纖輸入的光信號按功率平均分配到若干輸出用戶線光纖上,一般有1分16、1分32或1分64三種分配方案。對於上行傳輸,採用時分多址接入方式,由無源光分路器把由用戶線光纖上傳光信號耦合到饋線光纖並傳輸至光線路終端。整個系統可以同時傳送話音/電話、數據和視頻信號。
在局端系統的OLT中用兩級波分復用WDM技術實現有線電視廣播信號(1550nm)、下行數據信號(1490nm)和上行數據/話音信號(1310nm)的復用和解復用。同樣在用戶端系統的ONU中,也用兩級波分復用WDM技術實現有線電視廣播信號(1550nm)、下行數據信號(1490nm)和上行數據/話音信號(1310nm)的復用和解復用。
無源性四端網路 就是上2種結合起來。。
⑨ 阻容降壓的原理是什麼,怎麼計算輸出電壓的謝謝
阻容降壓的原理很簡單,以單相整流橋為例,可以理解為RC和一個等效負載相連,所以按照串聯電流計算就可以了。等效負載可以用輸出額定電壓和輸出額定電流相除可以近似獲得
⑩ 阻容耦合電路中的,耦合電容能防止偏置電流被信號源旁路是什麼意思,工作原理是什麼
拿C1來說吧,如果沒有C1,在直流通路中,Ui視為短路,三極體基極就接地了,沒有基極電流,處於截止狀態。"耦合電容能防止偏置電流被信號源旁路"就是這個意思,有的書上不一定這樣說,但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