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規劃背景分析
擴展閱讀
200人公司網路搭建設置 2025-08-22 12:09:31
哪個網購網站比較好 2025-08-22 12:02:19

無線網路規劃背景分析

發布時間: 2022-10-09 13:48:29

無線網路優化工作前景分析,有經驗的來說說

網優實際上不像你說的那樣,測試只是經驗積累的一個階段,一般測試的也就2.5到3K,能做後台分析了工資會漲,現在TD優化有個3年工作經驗的就在10K左右,雖然待遇能高一點,但是也比較辛苦,不是說工作有多累,只是要出差,而且出差時間比較長,好多人就因為年紀大了不想出差而說網優不好,但客觀的講網優還算是個高薪行業,但就是要出差,再說了一個人同一個工作乾的時間長了,這個工作的缺點就會在自己身上被放大,比如30歲以上的人就沒有說自己的工作好的,你還比較年輕,如果不怕辛苦,這個行業還是能掙到錢的,至於怎麼覺得就看你自己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⑵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因其靈活性強、可擴展、可移動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可以說現階段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無法離開無線網路系統。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1

一、無線網路的分類

1.無線個域網

無線個人區域網(或無線個域網)。就是在個人工作地方把屬於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用無線技術連接起來,整個網路的范圍大約為10米。

2.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絡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路是指用戶在一定的城區多個場所之間建立無線連接,不必花費很高的費用鋪設光纜、電纜和對外租用線路。此外,在有線網路寬頻的租賃線路不能完好使用時,WMAN可以充當備用網路使用。WMAN 的使用是通過無線電波、紅外線光波傳送數據。盡管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不同技術,如多路多點分布式服務 (MMDS) 和本地多點分布式服務 (LMDS),但負責制定網路寬頻無線訪問標準的 IEEE 802.16 技術人員仍在開發規范以便實現這些技術的標准化。

4.無線廣域網路

無線廣域網路是指用戶通過遠程公用網路或者專用用戶網路建立的無線網路技術。其主要是通過使用由無線服務供應商負責維護的若干天線基站或者衛星系統,可以覆蓋廣大的地理區域。目前的無線網路技術被稱為第二代系統(我們俗稱為2G)。第二代系統(2G)包括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 和碼分多址 (CDMA)。目前正努力從 第二代(2G )網路向第三代 (3G) 技術過渡。

二、無線網路的特點分析

1.更具靈活性

無線網路可以更方便地照顧到有線網路不能顧及的地方,而且架設很方便。對經常需要變動網路布線結構和用戶需要更大范圍移動計算機的地方,使用無線區域網可以克服線纜限制引起的不便性,對於時間緊、需要迅速建立通訊而使用有線網架設不便、成本高或耗時長的情況也可使用無線區域網。

2.速度只有百兆,但使用更方便

千兆有線網雖然在骨幹網路中早已跨入應用主流,但在實際家庭或小型辦公應用中,百兆有線網路仍是絕對主流。所以從實際應用來看,目前的無線網路已能提供接近與有線網路的速度。雖然這種速度的保障對距離的要求更為苛刻,但便利性和性能間的矛盾對目前的整個網路技術來說,都是需要突破的。

3.安全性已能保障普通應用

現在的無線產品已能提供多重安全防護。支持64/128/152位WEP數據加密,同時支持WPA、IEEE 802.1X、TKIP、AES等加密與安全機制。支持SSID廣播控制,支持基於MAC地址的訪問控制,再配合強大的防火牆特性,可有效防止入侵,為無線通信提供強大的安全保護。

4.價格雖高於有線,但已可接受

對於普通的家庭用戶和小型辦公用戶來說,無線的主要比較對象就是百兆有線家庭網路。同樣以組建一個4台電腦的小型家庭無線網路為例,其投入可分為兩類。組建Ad-Hoc對等網路,不需要投入無線AP,只需要購買無線網卡。以已有筆記本電腦集成有兩塊無線網卡為例,還需要為其它電腦購買兩塊網卡。雖然一些11M的產品60-80元就能拿下,但54M產品仍需要100元以上。

如果組建Infrastructure中心式無線網路,那麼無線AP就是必需。由於市場中單純性SOHO級無線AP已被淘汰,所於集無線AP和寬頻路由器與一身的無線路由器成為必選。

三、無線網路主流技術及特點分析

1.無線寬頻

Wi-Fi俗稱為無線寬頻,就是IEEE 802.11b的別稱,它是一種短程的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幾百米的地理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一種無線電信號。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和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 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無線寬頻(即Wi-Fi)。從實際應用上來說,要使用無線寬頻(Wi-Fi),用戶先要有 與Wi-Fi 相互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2

1.前言

通信網路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從傳統的布線網路發展到了無線網路,作為無線網路之一的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滿足了人們實現移動辦公的夢想,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2.WLAN的概念

WLAN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WLAN的特點

WLAN開始是作為有線區域網絡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地採用了WLAN技術來構建其辦公網路。但隨著應用的進一步發展,WLAN正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為「公共無線區域網」,成為國際互聯網INTERNET寬頻接入手段。WLAN具有易安裝、易擴展、易管理、易維護、高移動性、保密性強、抗干擾等特點。

4.WLAN的標准

由於WLAN是基於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在計算機網路結構中,邏輯鏈路控制(LLC)層及其之上的應用層對不同的物理層的要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WLAN標准主要是針對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MAC),涉及到所使用的無線頻率范圍、空中介面通信協議等技術規范與技術標准。

4.1IEEE802.11X

(1)IEEE802.11

1990年IEEE802標准化委員會成立IEEE802.11WLAN標准工作組。IEEE802.11(別名:Wi-Fi(WirelessFidelity) 無線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區域網以及計算機專家審定通過的標准,該標準定義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MAC)規范。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徵和調制,定義了兩個RF傳輸方法和一個紅外線傳輸方法,RF傳輸標準是跳頻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工作在2.4000~2.4835GHz頻段。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用於解決辦公室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於數據訪問,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IEEE802.11標准被IEEE802.11b所取代了。

(2)IEEE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傳輸距離控制在50-150英尺。該標準是對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採用補償編碼鍵控調制方式,採用點對點模式和基本模式兩運作模式,在數據傳輸速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間自動切換,它改變 了WLAN設計狀況,擴大了WLAN的應用領域。

IEEE802.11b已成為當前主流的WLAN標准,被多數廠商所採用,所推出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辦公室、家庭、賓館、車站、機場等眾多場合,但是由於許多WLAN的新標準的出現,IEEE802.11a和IEEE802.11g更是倍受業界關注。

(3)IEEE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標准制定完成,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5.15-8.82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ps/72Mbps(Turbo),傳輸距離控制在10-100米。該標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擴充了標準的物理層,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獨特擴頻技術,採用QFSK調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支持多種業務如話音、數據和圖像等,一個扇區可以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IEEE802.11a標準是IEEE802.11b的後續標准,其設計初衷是取代802.11b標准,然而,工作於2.4GHz頻帶是不需要執照的,該頻段屬於工業、教育、醫療等專用頻段,是公開的,工作於5.15-8.825GHz頻帶需要執照的。一些公司仍沒有表示對802.11a標準的`支持,一些公司更加看好最新混合標准――802.11g。

(4)IEEE802.11g

目前,IEEE推出最新版本IEEE802.11g認證標准,該標准提出擁有IEEE802.11a的傳輸速率,安全性較IEEE802.11b好,採用2種調制方式,含802.11a中採用的OFDM與IEEE802.11b中採用的CCK,做到與802.11a和802.11b兼容。

雖然802.11a較適用於企業,但WLAN運營商為了兼顧現有802.11b設備投資,選用802.11g的可能性極大。

(5)IEEE802.11i

IEEE802.11i標準是結合IEEE802.1x中的用戶埠身份驗證和設備驗證,對WLANMAC層進行修改與整合,定義了嚴格的加密格式和鑒權機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訂標准主要包括兩項內容:「Wi-Fi保護訪問」(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技術和「強健安全網路」(RSN)。Wi-Fi聯盟計劃採用 802.11i標准作為WPA的第二個版本,並於2004年初開始實行。

IEEE802.11i標准在WLAN網路建設中的是相當重要的,數據的安全性是WLAN設備製造商和WLAN網路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頭等工作。

(6)IEEE802.11e/f/h

IEEE802.11e標准對WLANMAC層協議提出改進,以支持多媒體傳輸,以支持所有WLAN無線廣播介面的服務質量保證QOS機制。

IEEE802.11f,定義訪問節點之間的通訊,支持IEEE802.11的接入點互操作協議(IAPP)。

IEEE802.11h用於802.11a的頻譜管理技術。

4.2HIPERLAN

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ETSI)的寬頻無線電接入網路(BRAN)小組著手制定Hiper(HighPerformanceRadio)接入泛歐標准,已推出HiperLAN1和HiperLAN2。HIPERLAN1推出時,數據速率較低,沒有被人們重視,在2000年,HIPERLAN2標准制定完成,HIPERLAN2標準的最高數據速率能達到54Mbit/s,HIPERLAN2標准詳細定義了WLAN的檢測功能和轉換信令,用以支持許多無線網路,支持動態頻率選擇、無線信元轉換、鏈路自適應、多束天線和功率控制等。該標准在WLAN性能、安全性、服務質量QOS等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定義。

HiperLAN1對應1EEE802.11b,HiperLAN2與1EEE08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層,他們可以採用相同的部件,並且,HiperLAN2強調與3G整合。HIPERLAN2標准也是目前較完善的WLAN協議。

4.3HomeRF

HomeRF工作組是由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領導於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務是為家庭用戶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話音和數據通信網,2001年8月推出HomeRF2.0版,集成了語音和數據傳送技術,工作頻段在10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Mbp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慮訪問控制和加密技術。

HomeRF是針對現有無線通信標準的綜合和改進:當進行數據通信時,採用IEEE802.11規范中的TCP/IP傳輸協議;進行語音通信時,則採用數字增強型無繩通信標准。

除了IEEE802.11委員會、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和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之外,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WirelessLAN Association)在WLAN的技術支持和實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WLANA是由無線區域網廠商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由3Com、Aironet、Cisco、Intersil、Lucent、Nokia、Symbol和中興通訊等廠商組成,其主要工作驗證不同廠商的同類產品的兼容性,並對WLAN產品的用戶進行培訓等。 4.4 中國WLAN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在制訂WLAN的行業配套標准,包括:《公眾無線區域網總體技術要求》和《公眾無線區域網設備測試規范》。該標准涉及的技術體制包括IEEE802.11X系列(IEEE802.11、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h、 IEEE802.11i)和HIPERLAN2。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承擔了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並聯合設備製造商和國內運營商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同時,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建成了WLAN的試驗平台,對WLAN系統設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兼容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測評。

此外,由信息產業部科技公司批准成立的「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www.chinabwips.org)」在移動無線IP接入、IP的移動性、移動IP的安全性、移動IP業務等方面進行標准化工作。2003年5月,國家首批頒布了由「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負責起草的WLAN兩項國家標准:《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 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2.4GHz頻段較高速物理層擴展規范》。這兩項國家標准所採用的依據是ISO/IEC8802.11和ISO/IEC8802.11b,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將規范WLAN產品在我國的應用。

5.WLAN網路結構

一般地,WLAN有兩種網路類型:對等網路和基礎結構網路。

對等網路:由一組有無線介面卡的計算機組成。這些計算機以相同的工作組名、ESSID和密碼等對等的方式相互直接連接,在WLAN的覆蓋范圍的之內,進行點對點與點對多點之間的通信通信。

基礎結構網路:在基礎結構網路中,具有無線介面卡的無線終端以無線接入點AP為中心,通過無線網橋AB、無線接入網關AG、無線接入控制器AC和無線接入伺服器AS等將無線區域網與有線網網路連接起來,可以組建多種復雜的無線區域網接入網路,實現無線移動辦公的接入。

6.WLAN應用

作為有線網路無線延伸,WLAN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社區、游樂園、旅館、機場車站等遊玩區域實現旅遊休閑上網;可以應用在政府辦公大樓、校園、企事業等單位實現移動辦公,方便開會及上課等;可以應用在醫療、金融證券等方面,實現醫生在路途中對病人在網上診斷,實現金融證券室外網上交易。

對於難於布線的環境,如老式建築、沙漠區域等,對於頻繁變化的環境,如各種展覽大樓;對於臨時需要的寬頻接入,流動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選擇。

6.1銷售行業應用

對於大型超市來講,商品的流通量非常大,接貨的日常工作包括定單處理、送貨單、入庫等需要在不同地點的現場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倉庫的入庫和出庫管理,物品的搬動較多,數據在變化,目前,很多的做法是手工做好記錄,然後再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這樣費時而且易錯,採用WLAN,即可輕松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在超市的各個角落,在接貨區、在發貨區、貨架、中倉庫中利用WLAN,可以現場處理各種單據。

6.2物流行業應用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各個港口、儲存區對物流業務的數字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物流公司一般都有一個網路處理中心,還有些辦公地點分布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對於那些運輸車輛、裝卸裝箱機組等的工作狀況,物品統計等等,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並傳輸到中心機房。部署WLAN是物流業的一項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6.3電力行業應用

如何對遙遠的變電站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這是擺在電力系統的一個老問題。WLAN能監測並記錄變電站的運行情況,給中心監控機房提供實時的監測數據,也能夠將中心機房的調控命令傳入到各個變電站。這是WLAN在電力系統遍布到千家萬戶,但又無法完全用有線網路來檢測與控制的一個潛在應用。

6.4服務行業應用

由於PC機的移動終端化、小型化,一個旅客在進入一個酒店的大廳要及時處理郵件,這時酒店大堂的InternetWLAN接入是必不可少的;客房Internet無線上網服務也是需要的,尤其是星級比較高的酒店,客人可能在床上躺著上網,客人希望無線上網無處不在,由於WLAN的移動性、便捷性等特點,更是受到了一些大中型酒店的青睞。

在機場和車站是旅客候機候車的一段等待時光,這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來上上網,何嘗不是高興的事兒,目前,在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機場和車站,都部署了WLAN,在我國,也在逐步實施和建設中。

6.5教育行業應用

WLAN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的時時互動。學生可以在教師、宿舍、圖書館利用移動終端機向老師問問題、提交作業;老師可以時時給學生上輔導課。學生可以利用WLAN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訪問校園網。WLAN可以成為一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

6.6證券行業應用

有了WLAN,股市有了菜市場般的普及和活躍。原來,很多炒股者利用股票機看行情,現在不用了,WLAN能夠讓您實現實時看行情,時時交易。股市大戶室也可以不去了,不用再為大戶室交納任何費用。

6.7展廳應用

一些大型展覽的展廳內,一般都布有WLAN,服務商、參展商、客戶走入大廳內可以隨時接入Internet。WLAN的可移動性、可重組性、靈活性為會議廳和展會中心等具有臨時租用性質的服務行業提供了盈利的無限空間。

6.8中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應用

WLAN可以讓人們在中小型辦公室或者在家裡任意的地方上網辦公,收發郵件,隨時隨地可以連接上Internet,上網資費與有線網路一樣,有了WLAN,我們的自由空間增大了。

6.9企業辦公樓之間辦公應用

對於一些中大型企業,有一個主辦公樓,還有其他附屬的辦公樓,樓與樓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通信,如果搭健有限網路,需要支付昂貴的月租費和維護費,而WLAN不需要,也不需要綜合布線,一樣能夠實現有限網路的功能。

7.WLAN安全

WLAN應用中,對於家庭用戶、公共場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戶,使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s)隔離、MAC地址過濾、服務區域認證ID(ESSID)、密碼訪問控制和無線靜態加密協議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可以滿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對於公共場景中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仍然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將有線網路中的一些安全機制引進到WLAN中,在無線接入點AP(Access Point)實現復雜的加密解密演算法,通過無線接入控制器AC,利用PPPoE或者DHCP+WEB認證方式對用戶進行第二次合法認證,對用戶的業務流實行實時監控。這方面的WLAN安全策略有待於實踐與進一步探討並完善。

;

⑶ 如何規劃無線網路環境 word

需要會畫平面布置圖,系統圖,設計方案。

一、商場網路現狀及需求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加快,無線網路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期,並將最終成為像有線網路一樣應用無處不在的組網形式。商場部署無線網路可使其成為提供高端互聯網接入服務、具有良好服務水平的商場管理公司。原有商場內網線錯綜復雜,將被漸漸淘汰,如何在商場內搭建更加使捷、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互聯網平台,使可運營、可管理、安全、方便的無線互聯網變成現實,並以此提高商戶及客戶的滿意度,成為越來越多商場不斷思考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路開始進入各種大型商場,給商場業戶帶來便利,但是有限網路由於受到線路的限制,還是給業戶需求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很多顧客在逛商場休息之餘也希望能連接到網路休息娛樂,有線網路無法滿足需求。
無線網路的崛起於迅速發展,給商場網路到來了新的接入模式,無線網路無需布線,安裝簡單,接入方便,業戶和顧客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入並使用網路。
二、具體方案設計

方案說明:如上圖所示,為無線網路的網路拓撲,需要增加的設備為無線網路AP、無線控制器和認證網關,這樣網路結構層次化,交換機通過埠隔離或者劃分VLAN技術來實現控制不同的網路用途。
根據商場樓層的實際布局,每層樓架設數量不等的無線AP,包括商場的購物區域,商場的辦公室以及商場倉庫區,通過室內覆蓋得方式來實現商場內的無盲區覆蓋,提供更好的覆蓋效果,同時解決單台AP並發數接入用戶數量有限制的問題,我們推薦采802.11N的海盛特電信級吸頂式IWN2000_SFS商場內進行綜合覆蓋,以高達300Mbps的帶寬速度和良好的兼容性實現無線覆蓋。

商場統一採用網關的portal認證方式(portal頁自適應用戶終端,考慮到絕大部分在網點顧客用手機上網)或者簡訊認證的方式進行網路登錄。用戶無線筆記本在辦公大樓的每一個辦公角落都可以搜索到沒有加密的無線信號,並順利連接後將被以Web認證頁面的方式提示用戶必須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才可以獲取上網的許可權(如下圖所示)。

圖1 用戶認證登錄流程示意圖
Web認證功能可方便網路管理員對無線網路進行有序管理,同時可以通過後台數據分析之後,將期望展示給用戶的二級portal頁面呈現給用戶,不用的用戶如VIP客戶,普通商場用戶登錄成功後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展示不用的內容,可以進行廣告推動或者商場的最新優惠資訊發送到客戶端進行展示,充分利用拓展無線互動營銷通道;無線功能+Web認證功能的完美組合,將大幅提高無線網路的安全性,測底解決傳統無線網路加密被破解的問題,同時提升商場的無線網路營銷,充分和客戶進行互動,促進商場顧客消費。

在網路管理方面,如需要對內、外用戶進行認證管理以及附帶的一些功能則通過網路認證管理伺服器進行管理,如不需要則可通過加密等方式進行安全方面的認證。

通過安全網關來實現顧客登陸商場網路,同時具有ARP病毒防火功能,流量控制,不會出現某個客人獨占帶寬,導致其他客人無法正常訪問網路資源等諸多安全防護及行為管控;部署一套商場無線網路,來實現當前顧客需求,無時無處實現輕松便捷網上沖浪,來提升商場增值服務,提升知名度及先進度。

因本次項目工程主要是通過有線網路來延伸無線網路,從經濟適用,穩定靈活性及方便快捷等方面選擇了海盛特知名產品,來為商場打造一套完善的商場網路。

在該方案中,應包括如下設備:

無線接入AP——Access Point無線接入點設備,負責無線終端用戶的接入和網路傳輸。方案中採用的主要無線接入點產品是支持802.11/b/g/n 的AP,所有的AP通過乙太網網線連接到支持POE供電的乙太網交換機上,獲得電源供電和上級網路連接。為用戶提供最好的技術特性、最輕松的安裝維護和經濟的成本。

無線控制器——用於集中控制、管理所有的無線AP,無線控制器理論上可以部署在網路的任何位置,只要與AP之間可以進行通訊即可。但考慮到數據流的問題,保障數據流的低延遲、高可靠性,一般建議無線控制器旁掛在核心交換機上。相當於給核心交換機增加了一個無線控制器的功能。無線控制器與核心交換機配合完成對網路內AP的統一管理、控制等工作。

認證網關——HST_WEBSTD2000,是我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認證計費網關。配合高性能工程級硬體,支持龐大的用戶數接入,有線無線一網打盡,提供web認證頁面定製(品牌價值傳遞、廣告展示)、認證方式多樣化、靈活的賬號管理等多種定製功能。無縫對接第三方賬號管理系統(如酒店管理系統賬戶/CAS單點登錄系統等)、簡訊驗證碼認證;精準的計時計費、分時段計費功能;如酒店、賓館、車站、公園、商場、小區/出租屋網路運營商等等。

三、方案實現的需求

作為專業無線領域的海盛特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安全,穩定,管理方便,功能全面的商場安全無線接入解決方案,助理商場的信息化改革,來提高效益和效率。改解決方案是專門針對商場環境量身定製的,由海盛特無線接入點(AP),無線控制器(AC),無線認證網關組成的安全無線整體解決方案。

無線上網

隨著WIFI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大家越來越青睞無線網路信息的傳遞帶來的便捷,無論是商戶與自己的連鎖機構或者廠家進行日常的銷售信息互動及貨品信息查詢,或商場向會員顧客或者來逛商場的顧客提供無線上網服務,都極大的順應了工作與休閑的雙重需求,據網路論壇調查統計,顧客優選可提供免費上網的商場購物。

無線廣告

無線上網必須經過實名認證,認證必須要有PORTAL認證頁面,通過PORTAL認證頁面可實現推送廣告,任何用戶上網,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商場發布的各類廣告信息。

無線促銷

通過PORTAL門戶實現無線導購,不定期發布各類商場打折促銷信息,還可通過在PORTAL頁面上發布電子優惠券,實現一對一促銷。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使用無線網路,拉動顧客的購買力。

無線收銀

通過無線POS(在終端POS上增加無線網卡),擺脫了百貨業傳統收銀方式的束縛,可隨時隨地增加收銀終端。消費者不用再為收銀而排長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店慶、節假日客流高峰對商場的壓力。

無線辦公

商場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在商場內部任何地點實現無線辦公,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無線倉儲

貨物的管理,包括出入庫管理、盤點等作業,傳統採用的是手工作業流程,單據差錯率高,浪費時間,不利於管理人員及時准確地掌握庫存情況,及時制定經營策略。通過部署WLAN,通過無線終端(手持或機載),貨物信息實時計入後台資料庫,實現進出貨自動化管理、無線盤點,便於精確地掌握庫存情況,迅速決策營銷。不僅提高效率,更杜絕紕漏和舞弊。

無線監控

傳統的監控需要布放監控線纜才能實現遠程監控,但隨著商場內部結構調整,很多區域會產生盲點,通過無線監控攝像頭,可在商場內部任意地點快速部署監控,確保整個商場全方位安全。

無線監控

傳統的監控需要布放監控線纜才能實現遠程監控,但隨著商場內部結構調整,很多區域會產生盲點,通過無線監控攝像頭,可在商場內部任意地點快速部署監控,確保整個商場全方位安全。

四、方案設計特點及優勢

作為中國一大WLAN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盛特科技始終致力於全方位包括商場在內的各類零售企業的網路建設需求,幫助其降低其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有效提升零售企業的盈利水平。

本方案部署簡單——工業級升級,採用AP集中管理方案,AP間信號統一自動控制,通過多信道部署,減少AP間信號干擾,採用網線供電,無需改造強電。

高擴展性——在同一張網路上可以提供無線收銀、無線辦公、無線倉儲、客戶無線上網等應用。

1、個性的品牌展示頁面及安全認證

認證運營系統——在運營商IDC機房通過伺服器集群系統構建認證系統服務於各商場,實現網路運營。

安全認證——每個用戶獨立分配不同的上網賬號防止蹭網和非法人員上網,並可記錄每個用戶的上網行為審計功能。

品牌宣傳——專門定製的品牌展示頁面,可以實現廣告發布、優惠促銷,無線導購,對每個認證用戶充分展示企業營銷信息,提升企業形象和服務水平。

2、藉助Vlan,節約流量,節省成本

通過使用Vlan,將網路用戶分離開來,進行靈活的廣播流量管理,節約流量的同時,使得設備使用壽命延長,設備性能得到提高,從而節省投入成本。

3、支持多SSID,輕松分域,巧妙分類

海盛特無線AP可支持多個SSID,劃分多個廣播域對LAN進行管理,在滿足多類人群需求的基礎上,可通過加密實現高效管理,達到以一頂多的效果。

4、後台管理軟體功能強大

靈活的配置方式——使用管理軟體可自動尋找所有在線AP,並可針對每個AP進行管理配置,亦可對所有AP統一進行公共配置。

強大的配置功能——可配置AP的IP地址、加密方式、連接方式、信道、SSID、房間號等多重參數,深入、細致。

完善的管理功能——通過管理軟體可以查詢當前AP所連接客戶端等相關信息,方便管理員掌控商場所有AP的使用情況,並可遠程進行AP重啟操作。

實時的監控功能——通過管理軟體可以實時監控AP運行狀態,方便管理員進行網路維護,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詳盡的日誌記錄——記錄AP運行狀態、上電斷電時間等,方便管理員查看

⑷ 無線網路優化的目的

無線網路優化的目的是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GSM無線網路優化是通過對現有已運行的網路進行話務數據分析、現場測試數據採集、參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採用MRP的規劃辦法等),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4)無線網路規劃背景分析擴展閱讀

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在網路優化的初期,常通過對OMC-R數據的分析和路測的結果,制定網路調整的方案。在採用圖1的流程經過幾個循環後,網路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僅採用上述方法較難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時通常會結合用戶投訴和CQT測試辦法來發現問題,結合信令跟蹤分析法、話務統計分析法及路測分析法,分析查找問題的根源。在實際優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話務統計報告,並輔以七號信令儀表進行A介面或Abis介面跟蹤分析,作為網路優化最常用的手段。

⑸ 求一個公司無線網路建設方案

方案三:無線網路設計方案

一、前言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普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客戶/伺服器計算、分布式處理、國際互連網(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等技術被廣泛接受和應用,計算機的聯網需求迅速擴大,網路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目前盡管有線網路以其傳輸速度高,產品品牌及數量眾多和技術發展速度快等優點,在市場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環境和特定的行業里依然有許多令IT數據管理公司頭疼多年的LAN布線問題存在。

無線區域網在很多應用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可移動性,它提供了不受線纜限制的應用,用戶可以隨時上網;二是容易安裝、無須布線,大大節約了建網時間;三是組網靈活,即插即用,網路管理人員可以迅速將其加入到現有網路中,並在某種環境下運行;四是成本低,特別適合於變化頻繁的工作場合。此外,無線網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無線網路通信以空氣為介質,傳輸的信號可以跨越很寬的頻段,而且與自然背景噪音十分的相似,這樣一來,就使得竊聽者用普通的方式難以偷聽到數據。

實際上,無線區域網早在80年代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當時受到技術上的制約,通信速率只有860kb/s,工作在900MHz的頻段。能夠了解並享受它的好處的人少之又少。到了90年代初,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區域網的通信速率已經提高到1~2Mb/s,工作頻段為2.4GHz,並開始向醫療、教育等多媒體應用領域延伸。無線區域網的發展也引起國際標准化組織的關注,IEEE從1992年開始著手制訂802.11標准,以推動無線區域網的發展。1997年,該標准獲得通過,它大大促進了不同廠商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並推進了已經萌芽的產業的發展。802.11標准僅限於物理(PHY)層和媒介訪問控制(MAC)層。物理層對應於國際標准化組織的七層開放系統互連(OSI)模型的最低層,MAC層與OSI第二層的下層相對應,該層與邏輯鏈路控制(LLC)層構成了OSI的第二層。

標准實際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物理層結構,用戶可以從中選出一種,它們中的每一種都可以和相同的MAC層進行通信。802.11工作組的成員認為在物理層實現方面有多個選擇是必要的,因為這可以使系統設計人員和集成人員根據特定應用的價格、性能、操作等方面的因素來選擇一種更合適的技術。另外,企業區域網通常會使用有線乙太網和無線節點混合的方式,它們在使用上沒有區別。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的速率有了本質的提高,新的IEEE802.11b標准支持11Mb/s高速數據傳輸。這為寬頻無線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區域網作為一種通用的聯網手段,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其傳輸速率、網路性能不斷提高。不過,它基本採用的是有線傳輸媒介,在許多不適宜布線的場合,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無線數據傳輸技術近年來不斷獲得突破,標准化進展也極為迅速,這使得區域網環境下的數據傳輸完全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在此基礎上,無線區域網開始崛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隨著wireless技術的出現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諸多計算機聯網技術中,無線網以其無需布線、在一定區域漫遊、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在許多這些應用場合發揮著其他聯網技術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無線區域網應用逐漸增多,它將擴展有線區域網或在某些情況下取而代之。可以預期,在未來信息無所不在的時代,無線網將依靠其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可移動性和極強的可擴容性,使人們真正享受到簡單、方便、快捷的連接。

二、需求分析

2.1、基本應用情況

對於該辦公區的無線網路,主要提供給會議室、行政辦公室、銷售辦公室、

物流辦公室、常務副總辦公室和行政總監辦公室等6個區塊使用,這些部門及個人都使用計算機處理及傳遞各種信息(包括圖像、圖形、聲音、數據等),進行各自的辦公、會議和管理等工作。建立一個支持多種應用系統的統一、先進的、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有一定冗餘的網路平台,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運行網路是其基本的應用需求。下面將對其功能需求做一個具體詳細的分析。

2.2、功能需求分析

(1)技術中心辦公室

普通會議

視頻會議

多媒體會議

學術研討

(2)網路辦公功能

網上事務管理

Web通用查詢

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務功能

構建公司Intranet公司信息、服務系統,實現公司信息網上發布、整個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網上資源的信息共享,使管理人員和員工可以在公司內部網路交流。

2.3、環境需求分析

該建築是屬於大城市中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築物,按國家建築標准,無線信號的貫穿損耗中值為18dB,標准偏差7.7dB,但經現場測試,此建築的隔斷牆的無線傳輸損耗為5dB。本大樓主要分為辦公區和展覽區,在辦公區域接入點相對固定,而在大廳和展示廳的信號接入點則相對比較靈活,流動性比較大,需要做好無線信號的無縫漫遊、無信號盲區,使使用者能穩定地接收到信號。

2.4、安全需求分析

由於在該樓層中有物流、銷售、行政總監等辦公室,都擁有公司的機密文件和材料,而為了不讓外面的人在上外網的同時不能進入到本公司的內部網路,那就對我們的安全策略提出了要求,則必須使用穩定保險的加密技術來支持,比如WEP、WPA、RADIUS或無線交換機中使用的WLAN定位技術。

2.5、用戶需求

(1)無線覆蓋的場地,保證進入場地覆蓋區域的客戶能用自己的筆記本和無線網卡直接上網

(2)在保證客戶在場地及其它覆蓋區域無限制上網的同時,能使內部員工在辦

公樓內隨時訪問內部網路。

(3)要求在無線覆蓋區內95%的位置,99%的時間用戶可成功接入網路,通過無線訪問Internet。

(4)場地要求辦公區域無線覆蓋的信號接收強度達最低到15db,其它開放區域接收信號強度最大到底20db,需要做無線盲點覆蓋。

(5)單用戶情況數據傳輸速率最大4Mb/s,在多用戶接入時,不低於100kb/s

⑹ 為某辦公樓設計組建一個無線網路:進行可行性分析、用戶需求分析、子網劃分、設備選型、費用預算

分都沒有,誰給你這歪意。自己捉摸去吧~!

⑺ 無線校園網路的需求分析

3.1用戶需求:
第一,在網路接入層,網路設備可以依據用戶賬號、VLAN號、MAC地址、IP地址、交換機埠、交換機IP確定用戶身份,保證整個校園網的安全接入;同時,支持遠程telnet管理、mib-II及遠程開關交換機埠功能;此外還要求適應大量用戶並發認證及復雜的工作環境等。
第二,在網路核心層,網路設備基於交換機物理埠、MAC地址、IP地址、TCP/UDP埠號來區分同的業務流,將區分後的數據流進行不同的帶寬劃分。支持Qos技術,實現在整網中資源的智能分配。
第三,採用雙核心網路設計方案,核心設備支持802.1S和VRRP技術,實現鏈路冗餘備份和負載均衡,將整個校園網建設成為安全、易管理、高性能、完整冗餘和實現負載均衡的完整網路。
因此XX學院計算機網路建設,集合了校園有線,無線網路。涉及包括學生有線上網,教學樓,圖書館無線網路,辦公物業及相關部門有線,無線網路覆蓋.所以如何提供高效,穩定,不間斷網路接入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要根據各個部門的要求,合理的設置網路訪問許可權.由於校園安防及監控系統都需要使用校園內部區域網絡,那麼用戶對網路設備的可靠性,網路運行的穩定性都有極高的要求。
考慮怎樣高效、經濟、安全地構建XX學院計算機網路,選擇怎樣的設備與解決方案,在滿足各項應用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構建高性價比的校園網路環境.XX學院經過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萬兆三層交換產品及高性能108M無線網路覆蓋解決方案,搭建了一套靈活易用、經濟高效的博物館網路基礎架構。
3.2市場需求:
校園無線網路項目主要是為了幫助校方提高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滿足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中的移動應用需求,從而提高學校教研的水平和質量。
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先進的教學設施.校園有線計算機網路已經建成,所有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實現校內資源共享、校內實現網路辦公、多媒體與網路教學,並與網際網路連通實現寬頻上網。
然而網路線纜天生的限制,造成了許多使用者的不便,限制了校內網路的應用。同傳統的有線網路相比,無線區域網與生俱來的機動性、方便性、靈活性、低成本等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⑻ wlan無線網路規劃時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你需要考慮四個主要因素:
首先是WLAN性能,其中包括無線吞吐速度、容量、通過WLAN時一致的信號,以及在組件故障的情況下自修復的選項。
其次是安全選項,以確保最終設備和用戶正確驗證和訪問聯網資源。
第三是從物理和邏輯設計的角度考慮最滿足你企業特定需求的部署選項。
最後,評估不同內部部署的WLAN解決方案是否易於管理。

⑼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特點

2000年5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WARC會議上,正式確立了FDDWCDMA、cdma2000和TD-SCDMA為國際公認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3大主流標准,從而進入3G的高速發展階段。

目前,國內3G市場的啟動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由我國主導提出的3G標准——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更是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眼球。

為了推動TD-SCDMA技術標准在即將到來的3G商業化高潮中的廣泛應用,急需建立一個能夠與其他2個3G技術標准抗衡的完整的TD-SCDMA產業鏈。TD-SCDMA產業鏈應該包括上、中、下游3個部分,上游的基本內容為技術標準的確立和基礎技術內容的研究,中游的基本內容為網路及終端設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製造,下游的基本內容為網路的建設和業務的運營。經過幾年的發展,TD-SCDMA在產業化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進展,從晶元、終端到網路設備等各方面均達到了商用化的要求。網路建設的各個環節已經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2005年由信產部相關研究院負責的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外場測試表明,3G網路設計規劃和優化將作為未來3G的第一挑戰,網路規劃、系統模擬和網路優化在3G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礎設施的成本非常巨大,尤其是無線接入網部分。3G網路規劃要以競爭優勢和效益為導向,其中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未來圍繞3G的競爭非常激烈,設法降低成本應該成為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目標。TD-SCDMA成為國際標準的時間還不長,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商用網,任何規劃技術仍然是紙上談兵,把它從基本的技術原理上升為可以支持實際應用的實用技術還有待實踐檢驗。從無線接入的特點來看,TD-SCDMA的組網和規劃技術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重要改變。

1 傳播模型

在無線網路規劃中,無線傳播損耗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參數,它決定著規劃結果的正確性。由於實際應用中的無線傳播環境是非常復雜的,需要通過理論研究與實際測試的方法歸納出無線傳播損耗與頻率、距離、天線高度等參量的數學關系式,稱之為傳播模型。常用的傳播模型可分為3類:經驗模型、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型、確定性模型。其中,經驗模型是根據大量的測量結果統計分析後歸納導出的公式;確定性模型則是對具體現場環境直接應用電磁理論計算的方法得到的公式;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型是基於把確定性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市區或室內環境中導出的公式。鑒於無線網路規劃的復雜性,目前,仍然只能使用經驗或半經驗模型。

然而,經驗模型和半經驗模型通常具有預測誤差大、適應性差的缺點。為了提高預測的准確性,通常採用分段傳播模型和進行傳播模型的校準的方法來減小預測的誤差。

1)分段傳播模型

對於不同的傳播距離,電磁波在空中傳播的特性也是不同的。企圖用單一的傳播模型進行大范圍的預測將會造成很大的誤差。為此,對不同的傳播距離應調整不同的模型系數或採用不同的模型,這對於WCDMA和cdma2000來說尤其重要。因為FDD模式的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網路的覆蓋、容量和服務質量主要受系統內的干擾限制。一個用戶受到的干擾可以來自距離幾百米到幾公里不等的基站。為了對干擾進行准確的預測,必須對8~10km以內的傳播損耗進行准確預測,因此必須採用分段模型。

對於TD-SCDMA系統來說,它的時分特性和智能天線帶來的空分特性,使得干擾源與有用信號在時間上或空間上錯開。干擾在TD-SCDMA系統中顯得並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對有用信號的預測。而有用信號通常來自距離很近的宿主基站,因此,在TD-SCDMA系統中,短距傳播模型對規劃結果的正確性影響將更為重要。

2)傳播模型的校準

傳播模型的校準是提高預測准確度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由於每個地方的傳播環境是不一樣的,需要對傳播模型進行本地校準,然後再進行無線傳播損耗的預測。然而,在實際工程中,每對一個地區進行規劃,就進行大量的CW測試是不可行的。這樣不僅使規劃成本提高了很多,而且耽誤了工程進度。為了減少校準的工作量,在工程中,常常在某些地方進行校準,得到1~2個傳播模型,然後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地區和基站。這樣的規劃模式仍然給規劃帶來了很大的誤差。

一般來說,模型的准確性和適用范圍是一對矛盾,模型越准確,其適用范圍就越小。可以選取若干典型區域進行校準,得到一系列適用於這些區域的傳播模型。這些傳播模型對於各自的典型區域來說,是比較准確的。但因為准確度提高了,其適用范圍就變小了。如果應用的傳播環境不匹配,就會帶來很大的誤差。因此,在實際使用時,應該以小區為單位,通過數字電子地圖,依據小區的傳播環境選擇相匹配的傳播模型,從而提高預測的准確度。

2 業務模型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是為話音業務設計的,而3G系統則是為多媒體通信而設計的,通過該系統提供的高質量圖像和視頻,使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TD-SCDMA所支持的最高傳輸速率為384kit/s,3GPP在R5引入了HSDPA技術,單載波的峰值速率可以達到2.8Mbit/s。這樣高的傳輸速率使得業務的接入能力大大增強了,支持更為廣泛的業務類型,包括各種視頻和音頻業務。因此,業務模型的預測將是3G網路規劃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眾所周知,TD-SCDMA系統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它的時分雙工模式。它的優點是可以為上下行時隙分配不同的比例,從而更好地支持不對稱業務。這個優點使得TD-SCDMA更適合承載非對稱的數據業務。然而,如果組網和規劃不合理,這一優點非但不能夠得到體現,相反還可能出現反作用。

首先,上下行時隙比例的規劃必須建立在一個准確的業務模型的基礎上。這在現階段仍然很困難。由於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的制約,用戶還不習慣於利用無線接入的方式上網,目前還沒有現成的無線數據網路可供統計分析,許多無線數據業務模型是參考互聯網的數據模型而建立的。這樣,很難得到准確的無線數據業務模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TD-SCDMA商用網的建立,用戶的行為習慣可能會發生改變。我們應該對無線數據業務始終進行跟蹤分析,及時修正時隙比例規劃。

其次,目前的時隙比例規劃大多依據上下行的業務流量來制定。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必須考慮業務的優先順序。如一個話音業務的流量為12.2kbit/s,一個視頻點播業務的流量為幾十或幾百kbit/s。話音業務是上下行對稱的,而視頻點播業務則是以下行業務為主的。如果完全按照流量進行規劃,則視頻點播業務的大流量會導致時隙比例規劃的不平衡,從而使許多話音業務沒有足夠的信道資源。由於話音業務的容量必須首先保證,建議在建網初期先採用對稱的時隙比例,同時跟蹤業務流量變化,逐步調整上下行時隙。

另外,在依據業務模型制定時隙方案時,要同時考慮系統的干擾。數據業務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勻性容易使我們傾向於不同的小區採用不同的時隙方案。但是,相鄰小區的上下行時隙不一致會產生干擾,而如果所有小區都採用統一的時隙方案則會犧牲容量。相應的也有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犧牲某些邊緣小區的交叉時隙。這些方法有待在應用中驗證。

3 干擾分析

基於CDMA的系統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網路容量和服務質量由干擾水平決定。在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cdma20001x網路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某些區域的無線信號電平值比較高,掉話仍有可能發生;而某些地區的電平值比較低,通話質量卻很好。可見,碼分多址的無線網路的服務質量主要取決於干擾水平。無線網路規劃的重要任務就是預測網路的干擾,並盡可能控制干擾,使網路的性能得到充分發揮。

TD-SCDMA系統由於具有時分和空分的特點,在干擾方面與其他2種3G系統(WCDMA和cdma2000)並不完全相同。在TDD模式下,通過空分(智能天線的波束賦形)和時分(在不同的時隙分配信道)方式,可以使系統的自干擾非常輕,系統容量不再受限於干擾,而是主要受限於碼字。另外,對於FDD系統來說,當用戶數增加時,干擾加大,小區半徑收縮,小區邊緣的用戶可能處於覆蓋盲區或弱區,小區呼吸現象非常明顯。在TDD模式下,新增的用戶通過智能天線賦形和發射時隙的分隔,減輕對已激活用戶的干擾,小區呼吸作用不明顯。這樣,TD-SCDMA的小區覆蓋范圍比較穩定,切換區域不易受系統負荷影響。因此,在TD-SCDMA的網路規劃中,干擾比較容易估計,可以認為接近於0,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需要考慮。

4 擾碼規劃

依據協議規定,cdma2000的導頻相位共有512個,相鄰2個導頻相位相差64chip。WCDMA有8192個擾碼,分為512個集合,每個集合包含1個主擾碼和15個輔擾碼。可以看到,cdma2000和WCDMA的擾碼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另外,cdma2000和WCDMA的導頻/擾碼之間具有比較好的相關性,需要產生很大的位移才會發生混淆。而產生足夠大的位移需要信號在空中傳播很長的距離,這時,信號的電平通常已經弱到不足以產生混淆。因此,cdma2000和WCDMA的導頻/擾碼規劃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TD-SCDMA系統共有128個長16chip的基本擾碼序列,這128個基本擾碼按編號順序分為32個組,每組4個,每個基本擾碼用於下行UE區分不同的小區。TD-SCDMA的擾碼是PN碼,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是由於碼序列比較短,當碼經過位移後,碼之間的相關性會隨之不同。實驗可得,擾碼移位後,碼字之間的相關性會發生變化,並且不同的碼,其變化的程度也不同。

可以看到,TD-SCDMA系統中的擾碼具有擾碼資源少、碼長度短、經過位移後碼之間的互相關性變差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統擾碼分配的難度。在規劃時,應該考慮位移導致相關性能惡化的影響,在鄰近的小區中應該盡量選用相關性比較好的擾碼,並且應為新小區預留一定的擾碼。

5 規劃工具

目前,在規劃工具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公認的比較成熟的TD-SCDMA規劃工具。而對於TD-SCDMA這樣一個技術性很強的通信系統,沒有一個好的計算機軟體來輔助設計是無法做好的。與WCDMA和cdma2000相比,TD-SCDMA的規劃軟體工具的開發和選擇要更困難。

首先,規劃工具必須貫穿整個規劃設計過程的始終。在前期准備階段,規劃工具提供傳播模型校正、業務預測等功能;在預規劃階段,提供鏈路預算和容量估算等功能;在詳細規劃階段,提供模擬分析等功能。另外,TD-SCDMA規劃工具還要提供上下行時隙規劃和擾碼規劃等功能。

其次,規劃工具必須適應大計算量的要求。在現實的網路中,基站和模擬用戶的數目是非常大的,這使得模擬分析的計算量很大,同時,輸出高精度分析圖也使得規劃軟體必須面對海量計算的要求。另外,TD-SCDMA的智能天線賦形和分時隙規劃,也給規劃軟體的計算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龐大的計算量對TD-SCDMA規劃工具的開發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天線模型的建立也是TD-SCDMA規劃工具的一個難點。傳統的天線只需給出360°的水平增益和垂直增益,即可近似算出空間任意一點的增益。天線模型比較簡單,不同廠家的天線只要給出水平增益圖和垂直增益圖即可為其建立天線模型。而智能天線是一種自適應的天線,其空間的增益與用戶的具體位置、天線的自適應調整演算法等有關,是一個動態模型。不同廠家的實現方法可能會不一樣,規劃軟體應該建立一個智能天線的備品庫和演算法庫。當一種新的智能天線生產出來時,還必須能以某種手段錄入到規劃軟體中。

關於業務模型,根據QoS要求和數據流特徵,目前標准里建議分為4類,即會話類、瀏覽類、流類和後台類。TD-SCDMA的一個優勢在於對數據業務的支持非常靈活。隨著應用的深入,新興的業務會不斷涌現。規劃工具除了支持目前劃分的4類業務模型外,對業務建模還應提出如下要求:

a)良好的擴展性,使用戶在無需修改代碼的基礎上簡單快捷地加入新的業務模型;

b)靈活的配置性,提供方便的修改和定製新的業務模型的途徑;

c)准確地反映具體業務的特徵,要求對每個具體業務都能夠定義與實際情況符合的該業務的QoS和GoS需求及具體業務特徵。

另外,對規劃軟體的另一個重要要求是要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規劃軟體的使用貫穿整個規劃過程,使用者眾多,水平不等,友好的操作界面是規劃軟體得以推廣的重要條件。目前,開發規劃軟體的廠家比較多,不同規劃軟體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樣。規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規劃軟體的操作流程通常也比較復雜,沒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操作規范,很容易導致軟體操作不當,從而產生不正確的規劃結果。

⑽ 無線區域網技術分析與探討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