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先需要做的是設置無線網路節點。無線網路節點的作用是將絡的信號強度和傳輸速率。強烈建議選擇一個不容易被阻擋,並且信號能覆蓋屋內所有角落的位置。將寬頻接入的網線連接到無線網路節點上,也就你是無線路由的WAN口。
第二。你建立的是無線區域網,必須要一台無線路由器或帶有無線路由功能的設備也行。(我還是建議選用無線AP
D-Link的DWL-900AP+設備)
第四:如果電腦才用手動分配IP。就要把每個IP設置到一個網段。如:192.168.0.4---192.168.0.100,
子網掩碼:255.255.255.0
默認網關:根據你路由器的,網關而定。如(DWL-900AP+設備的默認網關是192.168.0.50)那你PC的默認網關。就是192.168.0.50.當然默認網關是可以更改的。
第五:一般我們買回來的傻瓜路由,上面都帶,DHCP功能。你要是啟用DHCP。那第四步,你也可以省去。但注意PC機,必須是自動獲取。在DHCP,地址池裡輸入。你所需幾個節點,所需要的多少個IP。如。你有20個節點,上網。那就是:192.168.0.53---192.168.0.73.
搭建無線的區域網。和有線差不多。大同小異。就是設備不同罷了,祝君好運~~!
㈡ 家裡拉了寬頻,怎麼搭建WIFI要啥設備
需要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將寬頻的進戶網線或者光貓與該無線路由器進行連接並進入無線路由器後台進行相關設置就可以搭建WIFI網路並使用無線上網了。以撥號上網方式(進戶網線)為例,具體的搭建方法如下:
1、准備一個無線路由器,將其LAN口與電腦進行連接並通電。
㈢ 高密度無線網路搭建問題如何解決
這么多的設備要連接進來用普通無線路由是不能勝任的,必須用商業AP加高性能路由組合使用,因為這么多連接數和轉發能力都是普通路由不能做到的。可考慮用軟路由。
㈣ 大型培訓教室,無線網路怎麼搭建設備多、人多、高密
銳捷給金牌櫥櫃做的培訓教師網路,300人大教室、兩台無線AP全覆蓋!每個大培訓室放置2台銳捷5系列AP,每個小培訓室使用1台5系列AP。在方案實施中,將設備升級到先鋒辦公版本,默認開啟無線「高密度三劍客」:Pre-ax、CorrectLink、Airreorder三項業界領先的Wi-Fi技術。
㈤ 求教,無線區域網的組建方法及步驟
1、筆記本電腦A(用乙太網卡接ADSL的那台電腦)
首先啟動的無線網卡,一般筆記本都是Fn+F5,然後進入網路連接,設置一下無線網路。在無線網路連接,右鍵,點屬性,然後進入Internet協議,右鍵再點屬性。如下圖
至此,兩台筆記本現在可以實現,文件共享,還有區域網游戲之類的活動
㈥ 如何組建無限區域網
輕松組建家庭無限區域網
比起上期《輕松組建家庭區域網》(編者註:見本刊2004年2月號應用實戰欄目)中介紹的家庭有線區域網的組建,家庭無線區域網的搭建可謂「更輕松」,原因在於無線區域網的搭建不需要你有像組建有線網路那樣自己親自從事布線、做網線接頭等「體力勞動」。無線區域網的設備安裝也比有線網路設備安裝簡單,基本上可以省去類似網卡那樣需
要打開機箱的安裝步驟。
相比較而言,唯一可能覺得不太輕松的就是你的錢包——因為無線區域網設備的價格相比有線區域網還是要貴一些,但近來隨著電腦配件價格的下降,這些設備投資也基本在普通家庭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一般不包括電腦本身,組建一個2~3台機器組成的小型家庭區域網的設備投資可以控制在2000元左右(當然前提是你不要選擇價格昂貴的名牌產品)。
家庭組建無限區域網,其目的應該和有線家庭區域網類似,除了便於多台電腦之間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實現多台電腦共享上網。它的組網模式和有線網路類似,也主要有兩種模式:對等網和星型網。家庭無線區域網可以簡單也可以復雜,最簡單的網路可以只要兩個裝有無線適配卡(wireless adapter card,俗稱無線網卡)的PC,放在有效距離內,這就是所謂的對等(peer-to-peer)網路,這類簡單網路無需經過特殊組合或專人管理,任何兩個PC之間不需中央伺服器(central server)就可以相互對通,它的組網模式與有線網路中兩台PC通過一條雙機對連的交叉網線連接而成的網路類似。這種無線區域網的優點是設備投入低廉,組網簡單。但是,其缺點是有效距離短,可擴充性差,在這里我們不推薦。
另外一種家庭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模式和有線網路的星型網一樣,如圖01所示,它需要一個接入中心(無線網關),有線網路(Cable Modem、ADSL、社區寬頻等)到戶後,連接到無線網關上,然後家庭各房間里的PC或筆記本電腦利用無線網卡與無線寬頻網關之間建立起無線連接,構建起整個家庭的內部區域網絡,實現共享信息和接入Internet。這個無線網關就相當於有線網路中的集線器或者路由器,它可以是一台無線AP(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也可以是功能更復雜些的無線路由器。
這里我們將主要教大家如何搭建這種類型的家庭無線區域網。
小知識
IEEE 802.11協議與無限區域網
作為全球公認的區域網權威,IEEE 802工作組建立的標准在區域網領域內獨領風騷。1997年,IEEE發布了802.11協議,這是在無線區域網領域第一個國際上被認可的協議。1999年9月,他們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協議,用來對802.11協議進行補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兩個新的網路吞吐速率。利用802.11b,移動用戶能夠獲得同有線的乙太網一樣的性能、網路吞吐率、可用性。802.11定義了兩種類型的設備,一種是無線站,通常是通過一台PC機加上一塊無線網路介面卡構成的,另一個稱為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AP),它的作用是提供無線和有線網路之間的橋接。一個無線接入點通常由一個無線輸出口和一個有線的網路介面(802.3介面)構成,橋接軟體符合802.1d橋接協議。接入點就像是無線網路的一個無線基站,將多個無線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線的網路上。無線的終端可以是02.11PCMCIA卡、PCI介面、ISA介面,或者是在非計算機終端上的嵌入式設備(例如802.11手機)。
在這里,針對不同的情況,我給大家推薦兩套家庭無線組網方案:
第一方案:如果家裡已經按照《輕松組建家庭區域網》中介紹的方法搭建了以集線器為中心的有線區域網,那麼不妨採用加裝無線AP的方式將區域網升級為具有無線接入功能的區域網,同時保留原來的有線區域網功能,這樣家中原有的台式機可以繼續用網線連接上網,而筆記本或者不便布線的台式機則用無線方式接入區域網,由於無線AP的價格比無線路由器便宜,所以這樣的升級方案花費較少,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有線網路設備投資價值。
第二方案:如果家中的區域網建設屬於從零起步,那麼建議直接購買無線路由器來組網。無線路由器本身內置無線AP的功能,它們通常還帶有10M/100M自適應網線介面,也可以兼做有線網關,這樣你也可以方便地構建一個「無線/有線雙模式家庭區域網」。而最重要的是,有了無線路由器,你無需再專門有一台機器作為連接Internet的網路共享伺服器——無線路由器本身就具有虛擬伺服器的功能,在連接了ADSL Modem後它可實現自動智能撥號,非常方便,也省去了安裝Sysgate或者Wingate這類軟體的麻煩,下邊我們將分別介紹。
設備采購篇【一級】
在上邊提到的兩套方案中,需要采購的外設中唯一不同的就是用作無線網關的設備,在方案一中需要一台無線AP,而在方案二中需要的是一台無線路由器。它們也是組建無線區域網時需要投資最大的網路外設了。
目前,市場上無線AP(無線接入器)的價格差異很大,其中像3Com這樣的名牌產品,售價高達2000元以上,而中檔的比如美國著名無線網路設備製造商AboveCable專門為家庭用戶和小型辦公環境設計的ACAP 1800-11 Smart AP售價1000元左右,LINKSYS的WAP11報價1050元(圖2),而更廉價的選擇則有華基-維思達公司的維思達AP44B,市場報價才680元。
同樣,無線路由器的價格,不同品牌間差異也比較大,3Com的就不必說了,AboveCable的Acrt2010-11市場報價為2000元(圖3),LINKSYS的BEF系列售價在700~1000元之間。
在這里順便提一句,在選購無線AP和無線路由器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它所支持的通訊協議,目前家庭用戶選用802.11b的已經足夠了,這類產品支持的數據傳輸率為11Mbps。如果考慮到將來的網路擴充性,則可選擇802.11g的產品,它能支持的數據傳輸率可達54Mbps,但是價格貴,而且需要各網路接入終端設備的無線網卡也支持802.11g才能達到理論上的最高傳輸速度,因此整體網路設備投資會更高。
除了無線接入網關設備外,在無線網接入終端方面,主要是家用PC和筆記本。如果你擁有時下最時髦的迅馳筆記本電腦,那麼你無需再為它增添任何設備即可使之接入家庭無線區域網。而普通筆記本和PC機,要想實現無線聯網,還需要加裝無線網卡。對於筆記本來說,最好選擇PC卡介面的無線網卡,一般電腦配件市場都可以買到,像聯想、Dlink、Tplink等品牌的售價一般在300元左右。而對於PC機來說,因為移動性差,可選擇PCI或者USB介面的無線網卡。筆者建議使用USB介面的(圖4),因為PCI介面的安裝需要像傳統的有線網卡一樣拆開機箱插到PCI插槽上,比較麻煩,有違無線區域網方便、易實現的特點,而且PCI無線網卡的價格與USB介面的比起來也沒有什麼優勢(市場上USB介面的無線網卡便宜的售價在300元左右)。
安裝與調試篇【一級】
在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把組建家庭無線區域網的設備都采購回來以後,就可以開始設備的安裝與調試了。這方面比較簡單,USB網卡的安裝基本沒什麼可介紹的——拆開包裝用所帶的連線接到電腦任意一個USB介面即可。和其他USB設備一樣,它也支持即插即用,安裝的時候不需要關閉機器。網卡接好以後,Windows會報告發現新設備,有的網卡在Win XP/2000下甚至能自動識別。對於系統不能直接驅動的網卡,則需要利用設備提供的驅動安裝盤安裝驅動程序。這里強烈建議大家只要條件允許,盡量讓需要無線上網的機器採用Win XP系統,這樣能使你在後邊的網路調試中省去很多麻煩!在驅動安裝完成以後,最好把網卡自帶的管理軟體也裝上,特別是在非Win XP系統中,網路調試中很多參數的設置藉助廠商提供的專用軟體往往更方便(圖5)。
至於無線路由器和無線AP的安裝,也不復雜,不過需要注意它們的安裝位置,為了獲得更大的信號覆蓋范圍,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AP和路由器盡量安置在家中比較高的位置。如果你擁有復式住宅,那麼最好把他們安置在樓上。有條件的甚至可以把不需要專門配合伺服器的無線路由器設置在天花板夾層內——當然這需要裝修的時候就預先考慮並將入戶有線寬頻網也引到天花板夾層中,比較麻煩。
其次,無線AP由於自身沒有路由功能,還需要通過網線連接到一台充當上網伺服器的電腦,注意不能把ADSL或者小區寬頻直接接到無線AP上,那樣是不能實現你預期的功能的。對於升級方案中提到的有線區域網用戶,只需要用一根普通網線把它接到你原有的集線器介面上即可(圖6)。
無線路由器的設備連接中注意它提供的網線介面有兩種:一種標為WAN的RJ-45網線介面是專門用來連接ADSL Modem或者Cable Modem等有線寬頻入戶接入線纜的,而其他的普通RJ-45網線介面才和有線集線器上的介面一樣是用來連接區域網網線的。特別要注意你的ADSL Modem與路由器的WAN介面之間不能使用普通網線,而要用那種平常雙機直接對連用的交叉線(Crossover Cable)!至此,家庭無線區域網的硬體設備就算安裝完畢了,接下來就是軟體的調試。
一、無線網關設備的調試【二級】
各家設備製造商提供的管理軟體界面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選項都相近,這里我們就以AboveCable的ACAP 1800-11 Smart AP配合安裝Sygate網路共享軟體的上網伺服器為例介紹無線AP的軟體調試。
在通電之後,AP的WLAN指示燈亮表示無線AP已經被驅動,本機周圍已經覆蓋了微波,能提供無線連接了。此時可以在連接到同一集線器上的任意一台計算機中用隨機提供的光碟安裝設備配置管理軟體ACAP1800 Utility(最好就是我們平時用作共享上網伺服器的那台機器)。軟體安裝完畢,運行ACAP1800 Utility,打開管理工具界面。程序將自動掃描網路中的AP(圖7)。選擇搜索到的AP,輸入密碼,出廠默認值為default,按LOGIN登錄,即可進入配置主界面。主頁面只有INFO(信息)、SECURITY(安全)和ABOUT三個選項(圖8)。
在INFO下可以看到AP的當前配置信息,如AP』s Name、ESSID、Channel、Mode、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等。按下右下角的「SETUP」即可對這些參數進行設置(圖9)。
可能對於大家來說,像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這些概念與有線網路中的一樣,比較容易理解,而剩下的幾項信息,則有些陌生,這里簡單解釋一下。
SSID:SSID是AP唯一的ID碼,無線終端和AP的SSID必須相同方可通信。ESSID可以有32位字元,且區分大小寫。
Channel:信道,相當於電視機的頻道。一般無線網卡附帶的配置程序中會有一個功能就是掃描當前連接的AP哪個信道信號最好。對於一般家庭環境,選擇CH1就可以了。
AP name:當網路中有多個AP工作時,為了便於管理,每個AP都必須有自己的名字。可以根據需要任意填寫。由於一般家庭只有一個AP,因此這里它與SSID的識別作用一樣。
Mode:AP可以工作在三種模式下,AP指連接有線和無線網路,起到透明的橋的作用;Repeater指中繼模式,可延伸無線信號的覆蓋范圍,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分散的網路;AP+Repeater指允許AP同時工作在AP和Repeater模式下。顯然對於家庭用戶來說,肯定是選擇AP模式。
SNMP:這是網路設備管理和監控的一個標准協議,這一項選擇允許(Enable)即可。
DHCP Client:允許DHCP伺服器為AP動態指定IP地址。這里我們假設AP安裝在一個有Sygate軟體的有線區域網中,而Sygate是具有DHCP服務功能的,因此可以選擇允許(Enable),讓AP作為DHCP客戶端從DHCP伺服器處得到IP地址。如果你原有的區域網是各設備都需要指定IP地址,那麼這里就需要選擇關閉(Disable),然後在下邊為AP指定一個與區域網各機器同一網段而且沒有沖突的網址,而且Subnetmask(子網掩碼)和Default Gateway(默認網關)欄的值也必需指定與區域網其他機器一樣。
按Advanced Setting,可進入高級設置窗口。這里的「Transmit Power Control」可以調節AP的發射功率(分10、20、30、50、80、100mW六檔,圖10)。「Password」可以修改管理登錄密碼,通常除了個人密碼外無需修改默認值。
一般情況下,設置好以上這些值,AP就可以配合你原來的有線區域網很好的工作了。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最好還是進入SECURITY標簽頁進行一些安全加密方面的設置。因為無線區域網不同於有線網,對於家庭內部的有線區域網來說,除了Internet這一途徑外,外人不可能侵入內部網路。而對於無線區域網,假如你不進行任何安全加密設置,那麼你的鄰居甚至隨便一個路人只要他擁有一台迅馳筆記本或者安裝有無線網卡的PC機,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入你的家庭區域網,免費共享你的Internet連接還是小事,最可怕的是他還可以隨意進入你的區域網內部共享目錄!因此必須要在無線網關端對無線連接進行安全設置。
ACAP1800 Utility軟體有關網關安全的設置位於SECURITY頁簽下。點擊該頁簽右下角的「SETUP」即可進入設置界面(圖11)。在這里,一共提供了三種安全加密手段: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和隱藏無線AP。
數據加密:採用目前無線網路通用的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對在無線網上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激活WEP數據加密的方法為進入SECURITY項中的WEP頁,然後選擇Encryption中的WEP 64bit或WEP 128bit。這兩項的區別是前者為64位加密,後者是128位加密,加密強度更高。對於普通家庭用戶來說,64位加密已經足夠了,如果你有特別敏感的重要數據需要保護,那麼可以選擇128位加密,不過它的缺點是密鑰比較長,不好記憶,在我們後邊介紹的無線接入端的設置中會稍微麻煩一點。WEP加密的密鑰設置可以採用普通的字元方式也可以採用十六進制數字方式(系統會在這兩種方式間自動換算),其中WEP64位數據加密密鑰可以是5個字母或數字字元,范圍為「a-z」,「A-Z」,「0-9」,例如MyKey。或者為10個十六進制數,范圍為「A-F」,「a-f」,「0-9」,使用前綴「0x」,例如0x11AA22BB33。
WEP128位數據加密的密鑰為13個字母或數字字元,例如MyKey12345678。或者26個十六進制數。其密鑰取值范圍與WEP一樣。筆者曾經見過有的無線網關設備聲稱支持更高的256位加密,但我覺得對於家庭用戶來說意義不大。選擇這兩種加密方式後都可以設置四個密鑰值(key1-key4)。不過只能選中其中一個WEP密鑰值為激活密鑰值,單擊Apply配置即可生效(圖12)。
二、訪問控制【二級】
訪問控制是比數據加密更為可口的安全選項。它允許你在網關設置只允許哪些電腦接入該無線網關。而識別這些指定電腦的特徵就是電腦上安裝的無線網卡的MAC地址。在啟動訪問控制的狀態下,只有擁有被允許傳輸數據的MAC地址的無線設備才可以訪問AP。
小知識
網卡MAC地址的概念及查找辦法
每塊網卡在生產出來後,除了基本的功能外,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標識自己。全世界所有的網卡都有自己的唯一標號,是不會重復的。這個MAC地址是由48位2進制數組成的,通常分成6段,用16進製表示就是類似00-D0-09-A1-D7-B7的一串字元。由於它的唯一性,因此可以用它來標識不同的網卡。在Windows系列中查找MAC地址是很簡單的,只要進入DOS命令行模式下輸入命令「ipconfig/all」,再返回的結果中,找到如圖13所示的特殊標注字元串,就是網卡的MAC地址。
由於家庭區域網中接入的電腦數量有線,因此可以啟用MAC訪問控制限制外來電腦隨意訪問家庭內部的無線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啟動了訪問控制但沒有加入任何MAC地址,那麼所有對此AP的無線通信將被禁止,這是一些新手容易犯的錯誤。在訪問控制下有Add(添加)、Modify(修改)、Remove(刪除)等針對MAC地址項的操作(圖14),設置完畢別忘了按Apply鍵使新的設置生效。
三、隱藏無線AP【二級】
Hide AP Access這個選項如果選中,那麼安裝有無線網卡的電腦即使位於無線AP的信號覆蓋范圍內,也無法掃描和發現這個AP了。只有確切知道AP的ESSID,才能正常連接和訪問AP。這種功能最大地保護了AP的安全並且屏蔽了非法用戶的訪問。
雖然你在組建自己的無線區域網時選用的未必就是這款無線AP,但是以上我們介紹的關於無線AP的基本設置、安全加密等方面的概念對於各種不同品牌的AP和無線路由器卻都是通用的,只是各自的設置軟體界面不同,但是選項卻大同小異。
對於支持虛擬伺服器的無線路由器來說,它的設置除了與無線AP相近的這些內容外,最主要的就是多出了有線寬頻入戶網的相關設置。一般這類產品的配置軟體都會有一個設置向導引導用戶進行這方面的參數設置。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選擇「連接廣域網」的類型,一般有「基於靜態IP地址的DSL/電纜連接路由器(靜態IP地址)」、「基於動態IP地址的DSL/電纜連接路由器(DHCP分配)」、「基於PPPoE連接的DSL/電纜連接路由器(PPP over Ethernet)」和「基於PPTP連接的DSL/電纜連接路由器(PPTP)」幾種模式。具體選擇哪種模式,需要咨詢你的ISP供應商,例如對於北京地區虛擬撥號方式上網的ADSL用戶,就要選擇「基於PPPoE連接的DSL/電纜連接路由器(PPP over Ethernet)」。其後填寫好你ADSL上網的帳號、密碼以及ISP提供的DNS伺服器地址即可。剩下的關於SSID等方面的配置與上面介紹的無線AP的設置相似,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另外,無論是無線AP還是無線路由器,在它連接到區域網後,它都會擁有一個IP地址(在設置時指定或者由伺服器的DHCP軟體動態分布),因此除了可以利用隨機配置軟體對其進行參數設置外,也都可以通過在IE瀏覽器中敲入其IP地址的方式對設備進行配置(尚未進行任何配置修改的無線網關設備都有一個出廠默認IP地址,可查閱使用手冊得知)。雖然界面不如專用的配置程序方便,但是功能選項都類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圖15)。
四、無線接入端的調試與配置【二級】
最後再簡單介紹一下無線接收端電腦上的配置。這里我們以Win XP系統為例。關於無線網卡的安裝和驅動前邊已做介紹,此處不再重復。
在系統中,如果裝好了無線網卡,在控制面板的「網路連接」中就會出現此網卡的連接選項,並在任務欄中以圖標形式顯示本機當前的網路連接狀況(如果任務欄中沒有此顯示,可在該網路連接的「屬性」中選中「連接後在通知區域顯示圖標」)。如果該網卡的網路連接不通,任務欄的網路連接圖標上會顯示一個叉子。而一旦無線網卡位於無線接入設備信號覆蓋范圍內,無線網卡掃描到本機所處位置有無線網路信號,該圖標上的叉子就會消失,滑鼠指針移動到圖標上還會顯示出其檢測到的無線信號發射端的SSID、連接速度和信號狀況(圖16)。注意,如果你在前邊的無線網關設置中選擇了隱藏無線網關,就不會看到SSID參數了。假如你在無線網關方面沒有進行任何加密安全方面的設置,你現在就可以正常使用無線連接上網了,包括訪問局網內部共享資源和共享上網(具體網路設置請參考《輕松組建家庭區域網》)。
但為了安全,一般我們都在網關上設置了加密,因此這時候你會發現雖然顯示無線連接已經接通,卻無法通過它訪問任何網路資源。這就需要在客戶端上也進行相應的密鑰設置才能使用無線網資源。具體操作方法是雙擊任務欄上的無線網路連接圖標,進入無限網路連接狀態設置(圖17),然後選擇「屬性」,在「無線網路配置」中取消「用Windows來配置我的無線網路配置」前的對鉤(圖18),然後選中「可用網路」中的相應網關設備名,選擇「配置」,在出現的菜單中首先檢查「服務設置標識(SSID)」是否與網關的設置一致(圖19),然後選中「數據加密(WEP啟用)」,並取消「自動為我提供密鑰」,就可以在「網路密鑰」、「密鑰格式」和「密鑰長度」中按照網關端的加密設置以此填寫相應內容了(圖20)。注意這里一定要和網關端的設置完全一致,如果網關端選擇的是64位WEP加密,其中「密鑰長度」中就要選擇「40位5個字元」。這些都設置好並確定以後,無線網路接受端的設置就算完成了,簡單吧?
如果你使用的操作系統不是Windows XP,那麼可能就需要安裝隨無線網卡提供的配置軟體,並在其中進行這些設置了,相比而言就麻煩一些。由於不同品牌的網卡配置軟體不同,具體配置方法就需要你參考各自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了。
㈦ 大型發布會現場的 Wi-Fi 應該如何搭建
大型發布會現場無線網一般都具有「高密度、高並發、高帶寬」的應用需求,會場的無線網,不僅需要具備健壯、穩定、高速、安全等特性,優勢還要支持眾多參會者使用微博、微信、APP現場互動、「搖一搖」互動、現場網紅直播,以及後排用戶通過Wi-Fi觀看視頻的要求。部署這樣一張可以做到不斷、不卡、不慢的無線網,對於經驗老道技術團隊來說也並非易事,更不能掉以輕心。
例如騰訊全球合作夥伴萬人大會,我們在現場勘測過程中就發現,大會會場的觀眾席非常密集,屬於超高密無線場景。而要滿足13000台終端的需求,相應的無線AP部署勢必會帶來AP之間同頻干擾的問題。為此,技術人員劃分了不同的AP組,根據不同區域的人數密集程度,進行優化策略調整,同時分組分許可權進行帶寬控制,以確保單終端帶寬高達4M。另外,在AP覆蓋區頻點配置時,為了實現AP的有效覆蓋,工程師將單個AP的功率根據現場布置情況按需調整,避免了AP系統信道間的相互干擾。
在這種超高密度場景下,硬體的能力相對固定,因此,優化技術將起到決定因素。使用現在非常流行的WIS無線網路智能服務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完成信道、功率、速率集等多項關鍵參數的調優。另外,傳統的測試工具也需要升級,確保AP關聯、測速、漫遊等多項測試結果准確無誤,這樣才能為深度網路優化提供了高效率的數據依據,確保在高密度場景下用戶無線上網的最佳體驗。
㈧ 無線網怎麼安裝圖解
無線網安裝方法:
1、首先如圖所示,將寬頻線連接到網路貓上。再用一根線將貓和無線路由器連接。
㈨ 高密ap怎樣安裝在球場
摘要 在無線網路覆蓋部署中有一類場景的解決方案一直比較棘手,那就是機場、車站、演唱會廳、會場、展覽展會廳等高密環境。這類環境的共同特點是:部署難度大、空間大,終端用戶過多,用戶流動性大,信道質量差,業務類型復雜。
㈩ 關於WiFi 6技術,這篇說得最詳細
12 個空間流與 256-QAM 調制。
2 2 個空間流與 256-QAM 調制。
3 3 個空間流與 64-QAM 調制。
Wi-Fi 已成為當今世界無處不在的技術,為數十億設備提供連接,也是越來越多的用戶上網接入的首選方式,並且有逐步取代有線接入的趨勢。為適應新的業務應用和減小與有線網路帶寬的差距,每一代 802.11 的標准都在大幅度的提升其速率。
1997 年 IEEE 制定出第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 802.11,數據傳輸速率僅有 2Mbps,但這個標準的誕生改變了用戶的接入方式,使人們從線纜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隨著人們對網路傳輸速率的要求不斷提升,在 1999 年 IEEE 發布了 802.11b 標准。802.11b 運行在 2.4 GHz 頻段,傳輸速率為 11Mbit/s,是原始標準的 5 倍。同年,IEEE 又補充發布了 802.11a 標准,採用了與原始標准相同的核心協議,工作頻率為 5GHz,最大原始數據傳輸率 54Mbit/s,達到了現實網路中等吞吐量(20Mbit/s)的要求,由於 2.4GHz 頻段已經被到處使用,採用 5GHz 頻段讓 802.11a 具有更少沖突的優點。
2003 年,作為 802.11a 標準的 OFDM 技術也被改編為在 2.4 GHz 頻段運行,從而產生了 802.11g,其載波的頻率為 2.4GHz(跟 802.11b 相同),原始傳送速度為 54Mbit/s, 凈傳輸速度約為 24.7Mbit/s(跟 802.11a 相同)。
對 Wi-Fi 影響比較重要的標準是 2009 年發布的 802.11n,這個標准對 Wi-Fi 的傳輸和接入進行了重大改進,引入了 MIMO、安全加密等新概念和基於 MIMO 的一些高級功能 (如波束成形,空間復用......),傳輸速度達到 600Mbit/s。 此外,802.11n 也是第一個同時工作在 2.4 GHz 和 5 GHz 頻段的Wi-Fi 技術。
然而,移動業務的快速發展和高密度接入對 Wi-Fi 網路的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 年發布的 802.11ac 標准引入了更寬的射頻帶寬(提升至 160MHz)和更高階的調制技術(256-QAM),傳輸速度高達 1.73Gbps,進一步提升 Wi-Fi 網路吞吐量。另外,在 2015 年發布了 802.11ac wave2 標准,將波束成形和 MU-MIMO 等功能推向主流,提升 了系統接入容量。但遺憾的是 802.11ac 僅支持 5GHz 頻段的終端,削弱了 2.4GHz 頻段下的用戶體驗。
然而,隨著視頻會議、無線互動 VR、移動教學等業務應用越來越豐富,Wi-Fi 接入終端越來越多,IoT 的發展更是帶來了更多的移動終端接入無線網路,甚至以前接入終端較少的家庭 Wi-Fi 網路也將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的接入而變得擁擠。因此 Wi-Fi 網路仍需要不斷提升速度,同時還需要考慮是否能接入更多的終端,適應不斷擴大的客戶端設備數量以及不同應用的用戶體驗需求。
下一代Wi-Fi 需要解決更多終端的接入導致整個Wi-Fi 網路效率降低的問題,早在2014 年 IEEE 802.11 工作組就已經開始著手應對這一挑戰, 預計在 2019 年正式推出的802.11ax(下個章節介紹為什麼叫 Wi-Fi 6)標准將引入上行 MU-MIMO、OFDMA 頻分復用、1024-QAM 高階編碼等技術,將從頻譜資源利用、多用戶接入等方面解決網路容量和傳輸效率問題。目標是在密集用戶環境中將用戶的平均吞吐量相比如今的 Wi-Fi 5 提高至少4 倍,並發用戶數提升 3 倍以上,因此,Wi-Fi 6(802.11ax)也被稱為高效無線(HEW)。
Wi-Fi 6 是下一代 802.11ax 標準的簡稱。隨著 Wi-Fi 標準的演進,WFA 為了便於 Wi- Fi 用戶和設備廠商輕鬆了解其設備連接或支持的 Wi-Fi 型號,選擇使用數字序號來對 Wi- Fi 重新命名。另一方面,選擇新一代命名方法也是為了更好地突出 Wi-Fi 技術的重大進步, 它提供了大量新功能,包括增加的吞吐量和更快的速度、支持更多的並發連接等。根據 WFA 的公告,現在的 Wi-Fi 命名分別對應如下 802.11 技術標准:
和以往每次發布新的 802.11 標准一樣,802.11ax 也將兼容之前的 802.11ac/n/g/a/b 標准,老的終端一樣可以無縫接入 802.11ax 網路。
4G 是移動網路高速率的代名詞,同樣,Wi-Fi 6 是無線區域網高速率的代名詞,但這個高速率是怎麼來的,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空間流數量 空間流其實就是 AP 的天線,天線數越多,整機吞吐量也越大,就像高速公路的車道一樣,8 車道一定會比 4 車道運輸量更大。
表 2 不同 802.11 標准對應的空間流數量 2.Symbol 與 GI Symbol 就是時域上的傳輸信號,相鄰的兩個Symbol 之間需要有一定的空隙(GI),以避免 Symbol 之間的干擾。就像中國的高鐵一樣,每列車相當於一個 Symbol, 同一個車站發出的兩列車之間一定要有一個時間間隙,否則兩列車就可能會發生碰撞。不同 Wi-Fi 標准下的間隙也有不同,一般來說傳輸速度較快時 GI 需要適當增大,就像同一車道上兩列 350KM/h 時速的高鐵發車時間間隙要比時速 250KM/h 時速的高鐵發車間隙要大一些。
表 3 802.11 標准對應的 Symbol 與GI 數據
3.編碼方式 編碼方式就是調制技術,即 1 個 Symbol 裡面能承載的 bit 數量。從 Wi-Fi 1 到 Wi-Fi 6,每次調制技術的提升,都能至少給每條空間流速率帶來 20%以上的提升。
表 4 802.11 標准對應的 QAM 4.碼率 理論上應該是按照編碼方式無損傳輸,但現實沒有這么美好。傳輸時需要加入一些用於糾錯的信息碼,用冗餘換取高可靠度。碼率就是排除糾錯碼之後實際真實傳輸的數據碼占理論值的比例。
表 5 802.11 標准對應的碼率 5.有效子載波數量 載波類似於頻域上的 Symbol,一個子載波承載一個 Symbol,不同調制方式及不同頻寬下的子載波數量不一樣。
表6.802.11 標准對應的子載波數量
至此,我們可以計算一下 802.11ac 與 802.11ax 在 HT80 頻寬下的單條空間流最大速率:
Wi-Fi 6(802.11ax)繼承了Wi-Fi 5(802.11ac)的所有先進 MIMO 特性,並新增了許多針對高密部署場景的新特性。以下是Wi-Fi 6 的核心新特性:
下面詳細描述這些核心新特性。
圖 2-1 OFDM 工作模式 802.11ax 中引入了一種更高效的數據傳輸模式,叫 OFDMA(因為 802.11ax 支持上下行多用戶模式,因此也可稱為 MU-OFDMA),它通過將子載波分配給不同用戶並在OFDM 系統中添加多址的方法來實現多用戶復用信道資源。迄今為止,它已被許多無線技術採用,例如 3GPP LTE。此外,802.11ax 標准也仿效 LTE,將最小的子信道稱為「資源單位(Resource Unit,簡稱 RU)」,每個 RU 當中至少包含 26 個子載波,用戶是根據時頻資源塊 RU 區分出來的。我們首先將整個信道的資源分成一個個小的固定大小的時頻資源塊 RU。在該模式下,用戶的數據是承載在每一個 RU 上的,故從總的時頻資源上來看,每一個時間片上,有可能有多個用戶同時發送(如下圖)。
圖 2-2 OFDMA 工作模式 OFDMA 相比 OFDM 一般有三點好處:
圖 2-3 不同子載波頻域上的信道質量
因為 802.11ac 及之前的標准都是占據整個信道傳輸數據的,如果有一個 QOS 數據包需要發送,其一定要等之前的發送者釋放完整個信道才行,所以會存在較長的時延。在OFDMA 模式下,由於一個發送者只佔據整個信道的部分資源,一次可以發送多個用戶的數據,所以能夠減少 QOS 節點接入的時延。
表 7不同頻寬下的 RU 數量
圖 2-4RU 在 20MHz 中的位置示意圖 RU 數量越多,發送小包報文時多用戶處理效率越高,吞吐量也越高,下圖是模擬收益:
圖 2-5 OFDMA 與 OFDM 模式下多用戶吞吐量模擬
圖 2-6 SU-MIMO 與 MU-MIMO 吞吐量差異
圖 2-7 8x8 MU-MIMO AP 下行多用戶模式調度順序
圖 2-8 多用戶模式上行調度順序 雖然 802.11ax 標准允許OFDMA 與 MU-MIMO 同時使用,但不要 OFDMA 與 MU- MIMO 混淆。OFDMA 支持多用戶通過細分信道(子信道)來提高並發效率,MU-MIMO 支持多用戶通過使用不同的空間流來提高吞吐量。下表是 OFDMA 與 MU-MIMO 的對比:
表 8 OFDMA 與 MU-MIMO 對比
圖 2-9 256-QAM 與 1024-QAM 的星座圖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 802.11ax 中成功使用 1024-QAM 調製取決於信道條件,更密的星座點距離需要更強大的 EVM(誤差矢量幅度,用於量化無線電接收器或發射器在調制精度方面的性能)和接受靈敏度功能,並且信道質量要求高於其他調制類型。
圖 2-10 802.11 默認 CCA 門限
例如圖 12,AP1 上的 STA1 正在傳輸數據,此時,AP2 也想向 STA2 發送數據,根據Wi-Fi 射頻傳輸原理,需要先偵聽信道是否空閑,CCA 門限值默認-82dBm,發現信道已被STA1 佔用,那麼 AP2 由於無法並行傳輸而推遲發送。實際上,所有的與 AP2 相關聯的同信道客戶端都將推遲發送。引入動態 CCA 門限調整機制,當 AP2 偵聽到同頻信道被佔用時,可根據干擾強度調整 CCA 門限偵聽范圍(比如說從-82dBm 提升到-72dBm),規避干擾帶來的影響,即可實現同頻並發傳輸。
圖 2-11 動態 CCA 門限調整 由於 Wi-Fi 客戶端設備的移動性,Wi-Fi 網路中偵聽到的同頻干擾不是靜態的,它會隨著客戶端設備的移動而改變,因此引入動態 CCA 機制是很有效的。802.11ax 中引入了一種新的同頻傳輸識別機制,叫 BSS Coloring 著色機制,在 PHY 報文頭中添加 BSS color 欄位對來自不同BSS 的數據進行「染色」,為每個通道分配一種顏色,該顏色標識一組不應干擾的基本服務集(BSS),接收端可以及早識別同頻傳輸干擾信號並停止接收,避免浪費收發機時間。如果顏色相同,則認為是同一 BSS 內的干擾信號, 發送將推遲;如果顏色不同,則認為兩者之間無干擾,兩個 Wi-Fi 設備可同信道同頻並行傳輸。以這種方式設計的網路,那些具有相同顏色的信道彼此相距很遠,此時我們再利用動態CCA 機制將這種信號設置為不敏感,事實上它們之間也不太可能會相互干擾。
圖 2-12 無BSS Color 機制與有BSS Color 機制對比
圖 2-13 Long OFDM symbol 與窄帶傳輸帶來覆蓋距離提升
前面的幾大核心技術已經足夠證明 802.11ax 帶來的高效傳輸和高密容量,但802.11ax 也不是 Wi-Fi 的最終標准,這只是高效無線網路的開始,新標準的 802.11ax 依然需要兼容老標準的設備,並考慮面向未來物聯網路、綠色節能等方向的發展趨勢。以下是 802.11ax 標準的其他新特性:
下面詳細描述這些新特性。
我們都知道 2.4GHz 頻寬窄,且僅有 3 個 20MHz 的互不幹擾信道(1,6 和 11),在 802.11ac 標准中已經被拋棄,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 2.4GHz 仍然是一個可用的 Wi-Fi 頻段,在很多場景下依然被廣泛使用,因此,802.11ax 標准中選擇繼續支持 2.4GHz,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這一頻段特有的優勢。
無線通信系統中,頻率較高的信號比頻率較低的信號更容易穿透障礙物,而頻率越低, 波長越長,繞射能力越強,穿透能力越差,信號損失衰減越小,傳輸距離越遠。雖然 5GHz 頻段可帶來更高的傳播速度,但信號衰減也越大,所以傳輸距離比 2.4GHz 要短。因此,我們在部署高密無線網路時,2.4GHz 頻段除了用於兼容老舊設備,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邊緣區域覆蓋補盲。
現階段仍有數以億計的 2.4GHz 設備在線使用,就算如今成為潮流的 IoT 網路設備也使用的 2.4GHz 頻段,對有些流量不大的業務場景(如電子圍欄、資產管理等),終端設備非常多,使用成本更低的僅支持 2.4GHz 的終端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圖 2-14 廣播目標喚醒時間操作
為什麼要 Wi-Fi 6(802.11ax)
802.11ax 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適用於高密度無線接入和高容量無線業務,比如室外大型公共場所、高密場館、室內高密無線辦公、電子教室等場景。
圖 3-1 高密高帶寬應用場景 在這些場景中,接入Wi-Fi 網路的客戶端設備將呈現巨大增長,另外,還在不斷增加的語音及視頻流量也對 Wi-Fi 網路帶來調整,根據預測,到 2020 年全球移動視頻流量將占移動數據流量的 50%以上,其中有 80%以上的移動流量將會通過 Wi-Fi 承載。我們都知道 4K 視頻流(帶寬要求 30Mbps/人)、語音流(時延小於 30ms)、VR 流(帶寬要求 50Mbps/人,時延 10~20ms)對帶寬和時延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網路擁塞或重傳導致傳輸延時,將對用戶體驗帶來較大影響。而現有的Wi-Fi 5(802.11ac)網路雖然也能提供大帶寬能力,但是隨著接入密度的不斷上升,吞吐量性能遇到瓶頸。而Wi-Fi 6 (802.11ax)網路通過 OFDMA、UL MU-MIMO、1024-QAM 等技術使這些服務比以前更可靠,不但支持接入更多的客戶端,同時還能均衡每用戶帶寬。比如說電子教室,以前如果是 100 多位學生的大課授課形式,傳輸視頻或是上下行的交互挑戰都比較大,而802.11ax 網路將輕松應對該場景。
5G 與 Wi-Fi 6(802.11ax)的共存關系
這不是一個新穎的話題,在 1999 年~2000 年間,就有人提出 2G 將替代 Wi-Fi 的觀點;2008 年~2009 年也出現了 4G 將代替 Wi-Fi 的猜測;現在又有人開始討論 5G 代替 Wi- Fi 的話題了。可是,5G 與 Wi-Fi 的應用場景模式是不相同的。Wi-Fi 主要用於室內環境, 而 5G 則是一種廣域網技術,它在室外的應用場景更多。所以我們相信 Wi-Fi 和 5G 將長期共存下去。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進一步分析:
假設 5G 技術取代 Wi-Fi,那麼就必須推出無限流量的套餐,否則費用會遠遠大於寬頻的使用的費用,更何況目前寬頻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誰也不會去選擇更貴的 5G。在目前的 4G 時代無限流量的套餐就是個噱頭,三大運營商都紛紛推出過無限流量的套餐,當時流量超出套餐的流量之後,網路會自動將為 2G 模式,最高速度只有 128Kbps,這個速度看視頻不如看漫畫,因此所謂的無限流量只是個無稽之談。
5G 網路技術採用的是超高頻頻譜(5G 網路頻段: 24GHz~52GHz;4G 網路頻段:1.8GHz~2.6GHz,不包括 2.4GHz),前面已經提到,頻率越高衍射現象越弱,穿越障礙的 能力也就越弱,所以 5G 信號是很容易衰弱的。如果保持 5G 信號的覆蓋需要比 4G 建設更多的基站。而且由於信號的衰減,如果在大樓的內部,隔著幾道牆,信號衰減就更加嚴重了。 再有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地下室,Wi-Fi 網路可以將路由器通過有線連接放入地下室產生信號, 但是 5G 網路是不可能覆蓋到所有大樓的地下室的,單就這一個弊端,5G 也無法取代 Wi- Fi。另外,現在幾乎所有智能設備都有 Wi-Fi 模塊,大多數物聯網設備也配備了 Wi-Fi 模塊, 出口只用一個公網 IP 地址,區域網內部佔用大量地址也沒關系,用戶在自己的 Wi-Fi 網路下管理這些設備都很方便,而用 5G 勢必會佔用更多公網的 IP 地址。
帶寬 x 頻譜效率 x 終端數量 = 總容量。
5G 的優點在於它的載波聚合技術,提升了頻譜利用率,大大提升了網路容量。在 3G/4G 時代,當用戶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地鐵、車站等地方使用手機上網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上網延遲變大,網速變慢。而在 5G 時代,隨著網路容量大幅提升上述現象帶來的影響明顯降低。也正是這樣的特性,讓人們覺得 5G 網路下可以無限量接入,但很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入網設備的數量也在大幅提升,如果真的所有的上網設備都直連區域內的基站,這條 5G 高速路再寬也得堵死啊!而要想降低基站塔的負擔,就必須依靠Wi-Fi 來做分流。
移動設備廠商宣傳的 5G 最重要的 3 個特徵是高速度、大容量、低時延,其實最新一代的 Wi-Fi 速率比 5G 還要快,最新的 802.11ax(Wi-Fi 6)單流峰值速率 1.2Gbps(5G 網路峰值速率 1Gbps),平均來看,Wi-Fi 每升級一代所用的時間大約只是移動網路的一半左右,所以從最新的Wi-Fi 6 開始,速率會持續領先於移動網路。
辦公、物流、商業、智能家居等各行各業都在走向無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設備、人員、終端等全部聯網使用。假設 5G 替代了 Wi-Fi 的存在,那麼未來的所有聯網終端都需要配備一張類似手機 SIM 卡的東西才可以上網。這一個理由也註定了目前在室內場景 5G 是不可能取代Wi-Fi 的。類似的設備還有 VR、游戲機、電子閱讀器、機頂盒等等……
大家都知道手機、pad 等移動終端都是用的電池,大家通常都認為電池的耐用性與安裝的業務,和使用頻率有關,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終端的各種移動信號接入質量好與差也 與電池耗電量有關。當信號變差時,移動終端為了確保給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體驗,會自動增加發射功率來提升信號質量,這就導致電池耗電量增加。由於 Wi-Fi 的信號源基本是在室內范圍,而 5G 信號在室外幾十公里外的基站,這樣就導致移動終端上傳數據時,Wi-Fi 的傳送距離遠遠小於 5G 信號。通常情況下 5G 的通信距離是 Wi-Fi 的幾千倍以上,這樣就需要手機的信號發射強度大大增加,這就增加了耗電量。曾經有人做過實驗,以 4G 為例,使用網路數據半小時,Wi-Fi 會比移動網路節省 5%的電量。另外,最新一代的 Wi-Fi 6 (802.11ax)支持 TWT 功能,可以在業務需要時自動喚醒,在業務不適用時自動休眠,進一步節省了電量。
因此,目前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使得 5G 還無法徹底取代 Wi-Fi,更多的是與 Wi-Fi 進行深度融合,因此使用 Wi-Fi 的企業和用戶並不用過於慌張。今天的 Wi-Fi 已不再是一個提供無線網路的設備,更多的應該被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備設施或中央樞紐。例如目前絕大部分的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辦公等解決方案的中央樞紐就是 Wi-Fi 網路。
參考:
關於WiFi 6技術,這篇說得最詳細
不同的 Wi-Fi 協議和數據速率
HZ (物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