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講機的壓擴功能有什麼作用
音頻壓擴(壓縮器和擴展器)設備可以用來顯著提高接收音頻信號的信噪比,在窄帶系統中作用尤為突出。
簡單說就是防止信道間干擾的一個設置~如果收信干擾太多時使用~
㈡ 壓擴試驗中buckling是什麼意思
壓擴是壓縮然後擴展的過程。利用壓擴系統,高振幅信號將在傳輸之間被壓縮(放大程度小於低振幅信號),然後在接收器中被擴展(放大程度大於低振幅信號)。
buckling
['bʌkliŋ]
n. [力] 屈曲;膨脹;扣住;褶皺;下垂;(鑄造中)粗糙度
㈢ 壓擴系統是什麼
它在近端把900M頻段信號壓縮至4M帶寬的230M頻段,在遠端把230M頻段解擴還原於900M頻段。能有效解決多丘陵、多山、森林、市區等地區的信號問題。 ECS移頻壓擴系統構成: 近端:下行頻帶壓縮、上行頻帶解擴。 遠端:下行頻帶解擴、上行頻帶壓縮。 中繼天線:面向近端(或遠端)的八木天線,接收和發射中頻信號。 服務天線:面向覆蓋區的天線,接收手機的上行信號,發射遠端的下行信號。 工程配件:基站耦合器、功分器、饋線等 ECS移頻壓擴系統原理及特點: 近端:近端接收基站的下行信號,經濾波、頻帶壓縮轉換、線性放大後由中繼天線發往遠端。近端接收遠端發射的上行中繼信號進行濾波、低雜訊處理、頻帶擴展還原後發往基站。 遠端:遠端接收近端發射的下行中繼信號進行濾波、低雜訊處理、頻帶擴展還原、高線性放大發往覆蓋區。服務天線接收移動台發射的上行信號,經濾波、低雜訊放大、頻帶壓縮轉換、線性放大後由中繼天線發往近端。
㈣ 對講機壓擴功能是要開還是關
要開。
對講機語音壓擴功能開啟後能有效的降低通話雜訊,提高通話清晰度,在遠距離通信時,效果更明顯,所以最好要開。
對講機,在不需要任何網路支持的情況下,就可以通話,沒有話費產生,適用於相對固定且頻繁通話的場合,由外殼、主機、電池、皮帶夾,座充、天線組成。
㈤ 什麼是壓擴處理
壓擴是PCM調制編碼中的概念,
在非線性量化中,采樣輸入信號幅度和量化輸出數據之間定義了兩種對應關系:一種稱為μ律壓擴演算法;一種成為A律壓擴演算法。
μ律壓擴
G.711標准建議的μ律壓擴主要用在北美和日本等地區的數字電話通信中,按下面的式子(歸一化)確定量化輸入和輸出的關系:
式中:x為輸入信號幅度,規格化成 -1≤< /SPAN> x≤ 1;
sgn(x)為x的極性,x<0時為-1,否則為1;
μ為確定壓縮量的參數,它反映最大量化間隔和最小量化間隔之比,取100≤μ≤ 500,現在多取μ=255。
由於μ律壓擴的輸入和輸出關系是對數關系,所以這種編碼又稱為對數PCM。具體計算時,用μ=255,可以把對數曲線變成8條折線以簡化計算過程。
A律壓擴
G.711標准建議的A律壓擴主要用在中國大陸和歐洲等地區的數字電話通信中,按下面的式子確定量化輸入和輸出的關系:
0 ≤ | x| ≤ 1/A
1/A < |x| ≤ 1
式中:x為輸入信號幅度,規格化成 -1 ≤< /SPAN > x ≤ 1;
sgn(x)為x的極性,x<0時為-1,否則為1;
A為確定壓縮量的參數,它反映最大量化間隔和最小量化間隔之比,通常取A=87.6。
A律壓擴的前一部分是線性的,其餘部分與μ律壓擴相同。A律壓擴具有與μ律壓擴相同的基本性能(在大信號區信噪比高於μ律量化器,但在小信號區不如μ律量化器)和實現方面的優點,尤其是還可以用直線段很好地近似,以便於直接壓擴或數字壓擴,並易於與線性編碼格式相互轉換。具體計算時,A=87.56,為簡化計算,同樣把對數曲線部分變成13條折線。
㈥ 什麼是數字通信系統中的壓擴特性
ask
——幅移鍵控調制
fsk
——頻移鍵控調制
psk——相移鍵控調制(bpsk、qpsk等)
gfsk——高斯頻移鍵控,在調制之前通過一個高斯低通
濾波器來限制信號的頻譜寬度
。
gmsk
——
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gsm系統所用調制技術。
qam——正交幅度調制。
dpsk——差分相移鍵控調制。
㈦ 壓擴移頻直放站覆蓋區打電話經常出現掉線的情況,但對基站沒有任何干擾。 請問怎麼處理呢
1.檢查移頻直放站的UL and DL有沒有輸出。
2.在檢查移頻直放站有沒有配置錯誤。
3.如果對基站沒有干擾,且UL增益即輸出即雜訊正常,基本可判定UL沒有問題,但是還有一種情況UL信號過大,直接導致直放站的UL阻塞。
4.很有可能DL有問題。強的帶內干擾會導致DL關閉無功率輸出,進而掉線。或者DL的設備增益不夠。
㈧ 關於網路通信原理的困惑,求網路達人賜教,萬分感謝!!!
首先說明一下,OSI七層模型是一種思想、思路,是各廠商開發軟體時遵循的通用標准。它詮釋了數據通信的過程。它是個抽象的概念。
回答1:既不是操作系統的TCP/IP協議也不是是網路設備。因為這兩個只是完成7層中的某個功能。tcp(a和b兩台電腦的虛通道建立)工作在傳輸層,ip(路由轉發)工作在網路層。而網路設備。比如路由器(三層交換機也有這個功能,只是和路由器的側重點不一樣)只把數據解析到第三層,在第三層封裝後的數據叫做包。而二層交換機只把數據解析到第二層,在第二層封裝後的數據包叫做幀。
回答2:物理層也就是第一層,處理的數據是比特流。而「本地連接」是工作在應用層也就是第7層。一塊乙太網網卡包括OSI(開方系統互聯)模型的兩個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送與接收所需要的電與光信號、線路狀態、時鍾基準、數據編碼和電路等,並向數據鏈路層設備提供標准介面。數據鏈路層則提供定址機構、數據幀的構建、數據差錯檢查、傳送控制、向網路層提供標準的數據介面等功能。
回答3:其實數據鏈路層是把網路層的數據加上頭和尾形成幀再交付給物理層。這就是封裝。
之所以要加上頭和尾是因為物理層只管電信號,必須要有一個特殊的電信號告訴物理層這是一個幀的開始和結尾。
一般頭和尾的電信號是連續的10101010這樣的形式,當物理層接收到信號後,知道這是一個幀來了,經過模數轉換後交付給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剝離頭和尾把數據交付給上面的網路層,這就是解封裝的過程。
其實網路的七層結構基本上都是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上層數據下來的時候就給他加特定的頭,相當於裝了個信封,就這樣一層層的裝下來。下層的數據送到上層就一層層的剝離頭(信封),直到最後沒有信封得到最終的數據為止。
數據封裝的原理:
數據封裝是指將協議數據單元(PDU)封裝在一組協議頭和尾中的過程。在OSI7層參考模型中,每層主要負責與其它機器上的對等層進行通信。該過程是在「協議數據單元」(PDU)中實現的,其中每層的PDU一般由本層的協議頭、協議尾和數據封裝構成。
每層可以添加協議頭和尾到其對應的PDU中。協議頭包括層到層之間的通信相關信息。協議頭、協議尾和數據是三個相對的概念,這主要取決於進行信息單元分析的各個層。例如,傳輸頭(TH)包含只有傳輸層可以看到的信息,而位於傳輸層以下的其它所有層將傳輸頭作為各層的數據部分進行傳送。在網路層,一個信息單元由層3協議頭(NH)和數據構成;而數據鏈路層中,由網路層(層3協議頭和數據)傳送下去的所有信息均被視為數據。換句話說,特定OSI層中信息單元的數據部分可能包含由上層傳送下來的協議頭、協議尾和數據。
例如,如果計算機A要將應用程序中的某數據發送至計算機B應用層。計算機A的應用層聯系任何計算機B的應用層所必需的控制信息,都是通過預先在數據上添加協議頭。結果信息單元,其包含協議頭、數據、可能包含協議尾,被發送至表示層,表示層再添加為計算機B的表示層所理解的控制信息的協議頭。信息單元的大小隨著每一層協議頭和協議尾的添加而增加,這些協議頭和協議尾包含了計算機B的對應層要使用的控制信息。在物理層,整個信息單元通過網路介質傳輸。
計算機B中的物理層接收信息單元並將其傳送至數據鏈路層;然後B中的數據鏈路層讀取包含在計算機A的數據鏈路層預先添加在協議頭中的控制信息;其次去除協議頭和協議尾,剩餘部分被傳送至網路層。每一層執行相同的動作:從對應層讀取協議頭和協議尾,並去除,再將剩餘信息發送至高一層。應用層執行完後,數據就被傳送至計算機B中的應用程序接收端,最後收到的正是從計算機A應用程所發送的數據。
網路分層和數據封裝過程看上去比較繁雜,但又是相當重要的體系結構,它使得網路通信實現模塊化並易於管理。
解封裝正好是封裝的反向操作,把封裝的數據包還原成數據.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困惑,建議你看一下網路工程師教程。
㈨ 對講機聲音壓擴是什麼意思
對講機聲音壓擴是為了增加對講狀態時的語音動態范圍而設計的。
在發射時聲音經過話筒選頻放大後進行壓縮(同參考電平比較小信號放大大信號縮小)在接收時進行擴張(同參考電平比較,小信號縮小,大信號放大)。從而更能真實的還原發射方的周圍的語音清晰度及語音動態范圍,但又不影響到頻率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