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國產無線感測器網路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公益專題講座 2025-07-05 09:50:25
團支書用蘋果電腦 2025-07-05 09:39:20

國產無線感測器網路

發布時間: 2022-12-22 18:53:02

①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線感測器網路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這十幾年研究中,主要以學術界為主,大多是私有的針對特定場景的協議,難以進行大規模應用推廣。這幾年無線感測器網路或者物聯網受到產業界的高度重視,為實現不同企業產品的互聯互通,標准化被提上日程。目前許多標准化組織參與到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標準的制定,如Zigbee、Z-WAVE、6Lowpan、ISA100.11a、IEEE802.15.4等,並且日益成熟,相關產品日益豐富,物聯網產業雛形基本成形。
基於標准化的協議進行研發成為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目前IETF制定的6Lowpan標准體系,是符合IPv6技術的專門為物聯網定製的無線自組網體系,包括802.15.4物理層和MAC層、6Lowpan適配層、IPv6、Roll RPL組網路由協議、CoAP應用層協議,該技術標准具有開放、免費、與互聯網無縫集成、海量地址空間等優勢,最可能成為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事實標准,是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為國內最早的研究書籍,對該領域的各個方面進行綜述和介紹,是很好的入門資料。然而近幾年,該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與相關書籍,形成新的研究趨勢,值得關注和進一步研究,相關研究如下:
IPSO 6Lowpan技術白皮書
類似相關書籍《6LoWPAN: The Wireless Embedded Internet 》
類似相關書籍《Interconnecting Smart Objects with IP》

② 有沒有人知道國內有哪幾家公司是研究無線感測器網路方面的。還有待遇怎麼樣呢

編號 單位名稱
001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002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
003 重慶郵電大學
004 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005 杭州家和物聯技術有限公司
006 山東省計算中心
007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008 安徽大學
009 上海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
010 清華大學
01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012 東南大學
013 中國科學院嘉興無線感測網工程中心
014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015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016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017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018 上海大學
019 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路通信有限公司
020 蘇州博聯科技有限公司
021 西北工業大學
022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023 北京郵電大學
024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025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026 北京交通大學
027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DSC)
028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
029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030 北京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031 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032 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
033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034 南京郵電大學
035 北京清遠華程科技有限公司
036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
037 中國海洋大學
038 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
039 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040 西安優勢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041 廣州市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
042 上海城基中控技術有限公司
043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044 浙江大學
045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046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047 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048 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049 富士通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050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051 上海華魏光纖感測技術有限公司
052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053 福建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
054 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055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056 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057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058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059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060 思科系統(中國)研發有限公司
061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062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063 山東中創軟體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
064 廣州國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65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066 四川久遠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067 鄭州輕工業學院
068 大連理工大學
069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
070 杭州物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071 愛思開電訊投資(中國)有限公司
072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073 華南理工大學
074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075 河南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076 金鵬電子信息機器有限公司
077 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
078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079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080 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081 重慶大學
082 中興軟體技術(南昌)有限公司
083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084 蘇州華天亞迅科技有限公司
085 崑山雙橋感測器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086 晨訊科技集團希姆通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087 成都倫力表具有限公司
088 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089 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090 電子科技大學
北京威訊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
常州視覺龍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學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艾默生過程管理
霍尼韋爾工業
西門子
邦納
ABB

③ 無線感測器網路方向國內哪些高校比較牛

中科院軟體所(孫利民等,那本中文的入門書《無線感測器網路》就是他寫的),香港科技大學(倪明選等,著名項目「綠野千傳」,看看INFOCOM 2011 上面他的文章數量就知道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www.wsn.cn),清華大學(任豐原,林闖),上海交通大學(前面提到的額香港科大的「倪明選」經常呆在該校)。
真要關注的話,國外的高校倒是得好好看看。喬治亞理工的http://www.ece.gatech.e/research/labs/bwn/,裡面有個超級大牛Ian F. Akyildiz,他2002年發的那篇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綜述,只要搞WSN的,無人不曉,引用率非常之恐怖,其它的通過鏈接可以找到。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④ 無線感測網路的發展

這個問題的范圍有點大。
簡而言之,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IOT)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智能家居、精準農業、林業監測、軍事、智能建築、智能交通等領域都在逐漸展開應用。能被感測器sensor感知的物理參量(溫度、濕度、震動、加速度、二氧化碳濃度...),包括video、image、audio等多媒體數據,通過wsn節點的自組網,遠程採集、傳輸至監控端。

目前制約wsn普及的因素主要有:能耗(通常wsn節點較小,2節電池供電)、傳輸范圍(射頻晶元cc2430,我們做實驗,在150m左右,信號已經很差),還有最重要的,硬體成本。

wsn特別適合:無人監守、不適合人去的地方(如山體滑坡監測等、煤礦瓦斯濃度監測...等)

以上文字原創。只是簡要回答你的問題,因為問題范圍有點大。

什麼是無線感測技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上世紀70年代,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頒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⑥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內容簡介

學習無線感測器網路,建議從幾個方面入手:
1、找相關專業書籍來深入學習,如無線感測器網路簡明教程,無線感測器網路基礎知識等
2、找相關企業去請教交流,最好能夠針對某個實例進行探究。比如深圳信立,從事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長達10年,在這方面應該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和成功的合作案例。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⑦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優缺點

一、優點

(1) 數據機密性

數據機密性是重要的網路安全需求,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都要保證其機密性,不得向任何非授權用戶泄露信息的內容。

(2)數據完整性

有了機密性保證,攻擊者可能無法獲取信息的真實內容,但接收者並不能保證其收到的數據是正確的,因為惡意的中間節點可以截獲、篡改和干擾信息的傳輸過程。通過數據完整性鑒別,可以確保數據傳輸過程中沒有任何改變。

(3) 數據新鮮性

數據新鮮性問題是強調每次接收的數據都是發送方最新發送的數據,以此杜絕接收重復的信息。保證數據新鮮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放(Replay)攻擊。

二、缺點

根據網路層次的不同,無線感測器網路容易受到的威脅:

(1)物理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擁塞攻擊和物理破壞。

(2)鏈路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碰撞攻擊、耗盡攻擊和非公平競爭。

(3)網路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丟棄和貪婪破壞、方向誤導攻擊、黑洞攻擊和匯聚節點攻擊。

(4)傳輸層:主要的攻擊方法為泛洪攻擊和同步破壞攻擊。

(7)國產無線感測器網路擴展閱讀:

一、相關特點

(1)組建方式自由。

無線網路感測器的組建不受任何外界條件的限制,組建者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快速地組建起一個功能完善的無線網路感測器網路,組建成功之後的維護管理工作也完全在網路內部進行。

(2)網路拓撲結構的不確定性。

從網路層次的方向來看,無線感測器的網路拓撲結構是變化不定的,例如構成網路拓撲結構的感測器節點可以隨時增加或者減少,網路拓撲結構圖可以隨時被分開或者合並。

(3)控制方式不集中。

雖然無線感測器網路把基站和感測器的節點集中控制了起來,但是各個感測器節點之間的控制方式還是分散式的,路由和主機的功能由網路的終端實現各個主機獨立運行,互不幹涉,因此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強度很高,很難被破壞。

(4)安全性不高。

無線感測器網路採用無線方式傳遞信息,因此感測器節點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入侵,從而導致信息的泄露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損壞,大部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節點都是暴露在外的,這大大降低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性。

二、組成結構

無線感測器網路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節點、感測網路和用戶這3部分。其中,節點一般是通過一定方式將節點覆蓋在一定的范圍,整個范圍按照一定要求能夠滿足監測的范圍。

感測網路是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將所有的節點信息通過固定的渠道進行收集,然後對這些節點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計算,將分析後的結果匯總到一個基站,最後通過衛星通信傳輸到指定的用戶端,從而實現無線感測的要求。

⑧ 目前組建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首選技術之一

Zigbee。根據查詢目前組建無線感測器網路得出,目前組建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首選技術之一是Zigbee。無線感測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

⑨ 無線感測器的發展趨勢

未來:無線感測器的國產化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興起,各種3G、WIFI等方式的興起,可以說給無線感測器的發展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機。無線感測器應該憑借著機會,加快自身發展的國產化、網路化。
一是提高民企企業和合資企業的市場份額。首先,依靠自身傳統的技術和裝備手段保證自身的份額,同時利用中小企業的聯動性,整合發展。提速學習核心技術,爭取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打破國外廠商在無線感測器上的壟斷地位。
二是抓住物聯網等新型產業的興起,爭取自身在無線物聯網發展中獲得一個較高的地位。目前,我國在無線感測器上的發展已經在日益增長,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發展模式。雖然在整體上的檔次還不如國外技術,但我國企業能依託外資企業在過發展的契機,結合各種高端科技,將發展滯後的無線物聯網技術順利推進,加大自身的市場份額,提升無線物聯網的國產化。同時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三是提高國產感測器的發展技術和製造工藝,使得國有企業能佔有穩定的份額,減少價格劣勢,發揮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使得技術總體上跟不上國外發展的前提下,仍然不會被巨大的價格打入冷宮,使得大多數無線感測器企業可以購買到全新的設備,在新技術和新工藝上也能慢慢追趕上外資企業的步伐。

⑩ 無線網路感測器的歷史發展

無線網路感測器 其巨大的商業軍事應用價值,吸引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注。Intel、微軟等IT業巨頭開始了無線網路感測器方面的研究工作。日本、德國、英國、義大利等科技發達國家也對無線網路感測器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展開了該領域的研究工作。我國在感測器網路方面的研究工作還很少,目前,國內一些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已積極開展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有清華大學、中科院軟體所、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中國人民大學等。目前國內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穿戴式計算、上下文感知環境、智能教室等領域,在支持普適計算的操作系統或軟體架構系統的研究尚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