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網路信號解析及封裝
擴展閱讀
手機軟體白名單怎樣解除 2025-07-02 04:33:31
蘋果電腦word的換行鍵 2025-07-02 04:30:17
無線隨身wifi網路認證 2025-07-02 04:29:03

網路信號解析及封裝

發布時間: 2023-01-01 04:23:06

⑴ 解釋計算機網路封裝和解封裝的含義

當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要進行通信時,數據由發送端的應用層向下,逐層傳送,而且每一層都為原始數據添加報頭(有的層除增加報頭外,還需要添加報尾),這也稱為數據封裝的過程。當封裝好的數據到達物理層後,就會根據連接兩台設備所使用的物理介質類型,將數據幀的各個比特轉換為電壓、光源、無線電波等物理層信號,通過中間網路設備,發送端的數據會被送達接收端的物理層。在接收端,數據的還原需要進行一個封裝的反過程,從物理層向上直到應用層,隨著數據逐層向上傳遞,協議數據單元的報頭及報尾被一層層剝離。最終實現了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傳遞。

什麼是數據封裝和解封裝

數據封裝(Data Encapsulation),籠統地講,就是把業務數據映射到某個封裝協議的凈荷中,然後填充對應協議的包頭,形成封裝協議的數據包,並完成速率適配。

解封裝,就是封裝的逆過程,拆解協議包,處理包頭中的信息,取出凈荷中的業務信息數據封裝和解封裝是一對逆過程。

數據封裝是指將協議數據單元(PDU)封裝在一組協議頭和尾中的過程。在OSI7層參考模型中,每層主要負責與其它機器上的對等層進行通信。該過程是在「協議數據單元」(PDU)中實現的,其中每層的 PDU 一般由本層的協議頭、協議尾和數據封裝構成。


(2)網路信號解析及封裝擴展閱讀:

數據包利用網路在不同設備之間傳輸時,為了可靠和准確地發送到目的地,並且高效地利用傳輸資源(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事先要對數據包進行拆分和打包,在所發送的數據包上附加上目標地址,本地地址,以及一些用於糾錯的位元組,安全性和可靠性較高時,還要進行加密處理等等。這些操作就叫數據封裝。而對數據包進行處理時通信雙方所遵循和協商好的規則就是協議。與郵寄物品相比,數據包本身就如同物品,而封裝就如同填寫各種郵寄信息,協議就是如何填寫信息的規定。

⑶ OSI模型的封裝,怎樣更好的理解

形象的說,兩台主機進行連接通訊時,一端主機從上層到下層一層一層封裝數據,並在數據之前加上自己的報頭,就如同一封信上套7個信封,每個信封分別註明應用層、表示層等等,然後通過郵局發送到接收主機,再一層一層把信封打開,直到看到內容。
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網路分析基礎之OSI參考模型,比較通俗易懂:
http://www.csna.cn/viewthread.php?tid=10212

⑷ 網路機頂盒什麼原理

1、網路機頂盒原理:具有開放結構的ITV機頂盒是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設備。它由一個廉價的微處理器控制特製的VLSI晶元,提供上述功能,並完成查詢、響應路由選擇、解碼、解壓縮以及處理事物和控制等各項工作。它主要由微處理器、數字調制器、ATM處理單元(ADSL介面) 、圖像解壓縮器、音頻解壓縮器、NTSC/PAL/SECAM解碼器、RGB編碼器、遠程式控制制介面、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RAM)和擴展介面等組成。
2、網路機頂盒(Network Set-Top Box)簡稱STB技術是目前信息家電中至關重要的技術設備。到目前為止機頂盒的功能已從一個多頻率的調諧器和解碼器躍升為大量電影、多媒體事件、新聞等 聯機資料庫的一個控制終端。因此,如何擴展機頂盒的功能,提高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產品結構,對發展即將出現的互動式電視網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⑸ 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什麼它們之間的封裝關系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中,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傳輸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分組、幀

協議數據單元,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傳輸層的 PDU是數據段,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報文。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對等層次之間傳遞的數據單位。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 Unit )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bit),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frame)。

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packet),傳輸層的PDU是數據段(segment),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數據(data)。



(5)網路信號解析及封裝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屬於計算機網路的低層。數據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由兩種類型:

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

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從整個互聯網范圍來看的話,互聯網仍然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范圍。

1.數據鏈路層的點對點信道和廣播信道的特點,以及這兩種信道所使用的協議(PPP,以及CSMA、CD協議)特點。

2.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作用: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3.乙太網MAC層的硬體地址。

4.適配器、轉發器、集線器、網橋、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場合。

⑹ 計算機網路中什麼是信號

應用層處理信號,也就是打包,向下層傳遞,下一層依次封裝對應的協議。最後到物理層,在物理層傳輸,中間遇到路由,解包,讀取,打包,轉發。然後到達目的主機,依次有底層解包向上層傳遞。到應用層顯示。。

⑺ 寫出OSI七層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型把網路分為七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主要傳輸原始的比特流,集線器(Hub)是本層的典型設備;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本層的典型設備是交換機(Switch);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主要完成的工作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節點,網路層將數據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包頭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網路地址),典型設備是路由器(Router);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為兩個端系統(即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回話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這一層傳輸的信息以報文為單位.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及以上層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

會話層管理進程之間的會話過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通過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負責對上層數據進行轉換,以保證一個主機的應用層的數據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層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對數據的加密,解密,壓縮,解壓和格式轉換.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實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