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和Infor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兩個的側重點不一樣
前者側重通信的交互,例如0和1怎麼編碼(信道編碼),還有MIMO等,以及通信網路架構,信道模型等等,側重點在於交互,通信,而不在乎這信號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只負責將0~1准確的交付,所以往往還涉及調制,解碼,交織,糾錯等等。大致方向是通信原理的延伸。
後者是著重在信號的處理,在這個方向裡面是不在乎信號時怎麼交互,獲取的,而是得到這個信號之後,該做些什麼處理,例如圖像信號有增強,濾噪,識別,壓縮,編解碼等等,聲音信號也對應的方面,與醫學結合的更加緊密,例如圖像信號,醫學中通過X片拍攝的圖像什麼的往往都需要做一些處理。,根據不同的信號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還有一些變換的研究。使用領域比較廣了,看這個信號是什麼就涉及什麼領域了。大致方向是離散時間信號處理的延伸
所以,打個比方就是這樣的,例如現在的電話網路,前者注重中間的交互(運營商,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而後者重在兩端的處理(終端生產廠中的信源編碼,濾波,均衡)。
呵呵多讀一些IEEE中Communication
Society
和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的文章就知道側重點了。
大概就這些吧,前者是通信的交互,後者是著重在處理上。
前者不管信息代表什麼,只需要准確的交付,只在乎0~1,還要考慮吞吐量,冗餘量等系統層次的東西。
後者需要根據這些信息代表什麼含義,然後通過一定的演算法處理,增強,或者識別或者分類等等。著重在處理,因為有著東西不處理根本沒發看或者聽或者知道其內容。
當然,根據現在的LTE中OFDM,如果使用通信的方式,不同的數字使用不同的頻率,那是沒辦法弄的,但可以使用信號處理的方式進行調制,利用正交性可以節省很多帶寬,呵呵說白點就是一個DFT了。
不過國內很多大學兩者都差不多,學的都差不多,不過有些細微差別吧。
信源編碼處理是放在信息與信號處理,一般在這個大的方向下面會根據處理的信號不同劃分,例如多媒體的兩個:圖像和聲音信號,還有一些生物醫學與圖像的結合。地震信號,弱信號等等。另外一種分類是純信號的研究,而不是區分信號種類,例如檢測,估計,識別等。呵呵當年好像IEEE的SPS總結近十年發展最快的不是移動通信,是深空通信啊,這裡面主要涉及弱信號的檢測了,由於空間距離非常遠,如何檢測是一門大學問。
信道編碼則是通信與信息系統,即調制解調(如何將0~1有效變成合適的信號進行發送以及接收),吞吐量,星座圖,糾錯,帶寬。反正就是更加系統的層次了。
另外一個Society是Shannon的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研究熵的,從熵的角度也可以推導出來很多類似的解決方案。
在通信與信號處理這個大方向上還有一個方向是電磁場與微波信號,這個就是負責天線,射頻的事情了。但老外沒有這個專業,因為人家認為麥克斯韋的五個方程一列,電磁場所有問題就Over了。
不過從國內就業上來說,由於目前運營商比較輕松,收入也比較高,所以很大一部分願意去,從而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就業會好些。
但對於需要信號處理的地方來說,後者更好,例如圖像圖形大公司(國外很發達的)。國內暫時沒有。
關鍵還是要看興趣吧,如果喜歡通信就是交互,如果喜歡處理,則是後者。
或者說如果
通信原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試成績好),選前者。
如果
離散時間信號處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試成績好),選後者。比如一張
芙蓉姐姐的照片可以經過若干步處理,最後變成美女
② 網路通信與信號處理具體做什麼的畢業後從事什麼類型的工作
1.就業方向:可到電子信息管理、電子設備、計算機、通訊等企業和公司從事開發、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光通信、光電子學、應用光學、光信息科學等領域從事設計、開發、科研及技術管理等部門工作;或在工業網路技術或其它相關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工程技術、技術改造與生產管理等工作。還可從事光通信、光電信息轉換、信息處理、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等現代高新技術領域中有關研究、開發、檢測、控制、管理等工作。
2.在校期間學習課程一般有:隨機數字信號、圖像處理、圖像編碼、嵌入式、DSP、現代電路(F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