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長沙應急通信無線網路
擴展閱讀
設置無線網路網關 2025-09-18 18:46:29

長沙應急通信無線網路

發布時間: 2023-01-27 03:31:18

⑴ 應急通信車的無線覆蓋范圍是多少(_)

距離看環境,還有就是決定於你手機終端,回傳能力強還是弱?
一般的理想的傳輸距離為1km左右,但是環境復雜,障礙物比較多,100米就已經不錯了!

⑵ 中國的災難應急無線電頻道是多少

全國遇險緊急無線電呼救救援通用頻率:

CRSA (China)

7,030 +/- 5 kHz

14,100 +/- 10 kHz

21,200 +/- 10 kHz

28.20 MHz +/- 10 kHz

50.100 MHz +/- 10 kHz

144.100 MHz +/- 10 kHz

145.000 MHz +/- 10 kHz

433.000 MHz +/- 10 kHz

在災難應急通信時將會統一使用這個頻率。如果條件允許的話 最好是申請一個呼號 因為在頻率和功率上沒呼號會有很大的限制,如果沒呼號使用以上救援頻率就已經是違法了。

(2)長沙應急通信無線網路擴展閱讀

由國際無線電聯盟(ITU)分配給我國的應急通信直頻頻率:

CRSA(China)

V段:

144.100MHz +/-10KHz

145.000?MHz +/-10KHz

U段:

433.000?MHz +/-10KHz

433.500?MHz +/-10KHz

在突發重大災難應急救援時統一使用上述頻率HAM可以期守聽。

⑶ 建設政府應急通信平台,一般有哪些特點又是怎麼實現的

目前的應急通信平台的建設應該遵從結合多媒體、多網融合,與其他數據系統無縫對接等原則,並具有以下特點。

1.應急通信網路以現有的有線通信網路、移動通信網路和衛星通信網路為骨幹通信網路,並實現互聯互通,保證各級各類應急平台之間的通信暢通,滿足話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業務的實時傳輸。 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可實現的技術有捷思銳的多媒體調度系統,融合PSTN、IP網路、衛星、McWiLL、GSM、CDMA、微波、數字集群等有線和無線網路。

2.實現現場不同應急通信手段的整合和互聯互通,滿足現場與應急平台之間話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業務的實時傳輸。這方面主要靠可視化的多媒體技術來實現。

3.保障在特殊環境(如沙漠、海洋、邊遠地區)里常規通信無法覆蓋條件下的應急通信聯絡暢通。特殊環境的應急通信方面主要靠GPS衛星系統、海事衛星,或者有些應急通信車也可建成獨立的一定區域覆蓋的無線通信網路。

4.通信終端能夠提供不同的接入方式,保證在事發現場能夠接入至少一種通信網路。這主要從系統集成、對接和融合通信方面考慮。

5.應急通信系統能夠提供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通信模式,保證指揮人員指令快速下達。最好實現一鍵式的操作,因為畢竟有些領導年紀大了,還是越簡單越好。

6.公用通信網路在超飽和之時,保證應急人員的優先通話權。這涉及到調度指揮許可權的問題,應該能實現調度許可權的分級和控制,這個不難,像捷思銳的多媒體調度還有很多其他家的調度系統基本都能實現。

⑷ 應急通信系統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重要作用是有哪些 詳細的,謝謝啦!!

應急通信體系在城市運轉遭到突發災害或事故時,承擔著及時、准確、暢通地傳遞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鋒」角色,是決策者正確指揮搶險救災的中樞神經。應急通信只有在突發災害來臨時,真正及時、准確、暢通地傳遞搶險救災信息,而不是緊急情況時的啞巴和瞎子,才能把好城市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關。

在不同情況下,對應急通信有著不同的要求。
(1)由於各種原因發生突發話務高峰時,應急通信要避免網路擁塞或阻斷,保證用戶正常使用通信業務。通信網路可以通過增開中繼、應急通信車、交換機的過負荷控制等技術手段擴容或減輕網路負荷。並且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能保證指揮調度部門的正常的調度指揮等通信。
(2)當發生交通運輸事故、環境污染等事故災難或者傳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衛生事件時,通信網路首先要通過應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揮通信,實現上述自然災害發生時的應急目標,滿足上述需求。另外,由於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事件的傳染性,還需要對現場進行監測,及時向指揮中心通報監測結果。
(3)當發生恐怖襲擊、經濟安全等社會安全事件時,一方面要利用應急手段保證重要通信和指揮通信;另一方面,要防止恐怖分子或其他非法分子利用通信網路進行恐怖活動或其他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即通過通信網路跟蹤和定位破毀分子、抑制部分或全部通信,防止利用通信網路進行破壞。
(4)當發生水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時,通信網路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自然災害引發通信網路本身出現故障造成通信中斷,網路災後重建,通信網路通過應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揮通信。應急通信的目標即是利用各種管理和技術手段盡快恢復通信,保證用戶正常使用通信業務,實現如下目標,即應急指揮中心/聯動平台與現場之間的通信暢通;及時向用戶發布、調整或解除預警信息;保證國家應急平台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交互;疏通災害地區通信網話務,防止網路擁塞,保證用戶正常使用。

⑸ 長沙有450MHZ CDMA這個網路嗎

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就進一步加強450-470MHz頻段的管理,保障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合理開發,日前特下發通知,下面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

近日,部分省份無線電管理機構反映當地一些電信運營企業未經批准,擅自使用未經我局型號核準的450MHz頻段CDMA無線接入設備建設無線接入系統。

這一行為違反了無線電管理的有關規定。

目前,我國450-470MHz頻段既安排了農村模擬無線接入系統頻率,也安排了專用通信頻率,用於中央黨政機關、軍隊、鐵路、公安等部門專用通信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指揮調度系統,以及一些應急通信系統。鑒於該頻段業務類型較多、電磁環境相對復雜的情況,我局已在《關於加強450-470MHz頻段管理的通知》(信無函[2002]127號)中要求對450-470MHz頻段嚴格管理,暫停指配該頻段內的頻率,暫停審批新設台站;確需在450-470MHz進行研製、試驗的新技術、新業務,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審核後報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審批。

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要繼續貫徹我局信無函[2002]127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對450-470MHz頻段的管理,要求有關電信運營商將目前已建的CDMA無線接入系統台站立即停止使用和關閉,對於違反無線電管理規定的設台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依法進行處罰,保障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管理。

特此通知。

二〇〇五年三月七日

⑹ 電信的應急通信業務是什麼!

電信應急通信業務是專門執行應急通信任務的專業機構,一方面承擔全國黨政應急通信保障任務,以及搶險救災應對突發事件等應急通信任務。另一方面應急通信也面向社會,為社會文體活動、為通信網的改造延伸提供臨時替代、支撐和補充,為社會各界提供常規通信服務。

應急通信可以分成如下四個方面:

1、從所有個人/單位到政府主管部門]和/或單位。

2、在政府主管各部門之間。

3、從政府主管各部門到所有個人/單位。

4、在所有受到影響的個人和單位之間。


(6)長沙應急通信無線網路擴展閱讀:

電信的應急通信使用:

1、支持國家重大突發事件監視和預測的通信系統的使用要求:

(1)基本用途:支持預測和確認國家級重大突發事件。

(2)電信業務:主要是大量的數據業務。

(3)工作環境:覆蓋全國。

(4)設計目標:保證業務質量,盡可能提高網路資源利用效率,盡可能改善電信網路安全性,信息內容盡可能保密。

(5)使用配置:各個國家部門建設固定監視和預測中心。

2、支持地方多發突發事件的通信系統的使用要求:

(1)基本用途:支持發現和處理本地多發突發事件。

(2)電信業務:報警業務和處警業務。

(3)工作環境:溝通整個城市或管轄區域。

(4)設計目標:保證業務質量,盡可能提高網路資源利用效率。

(5)使用配置:各個城市或者各個管轄區域獨立管理。

⑺ 應急通信的應急通信的使用要求歸納

(1)基本用途:支持預測和確認國家級重大突發事件。
(2)電信業務:主要是大量的數據業務。
(3)工作環境:覆蓋全國。
(4)設計目標:保證業務質量,盡可能提高網路資源利用效率,盡可能改善電信網路安全性,信息內容盡可能保密。
(5)使用配置:各個國家部門建設固定監視和預測中心。 (1)基本用途:支持發現和處理本地多發突發事件。
(2)電信業務:報警業務和處警業務。
(3)工作環境:溝通整個城市或管轄區域。
(4)設計目標:保證業務質量,盡可能提高網路資源利用效率。
(5)使用配置:各個城市或者各個管轄區域獨立管理。 (1)基本用途:支持災區最高指揮員實施現場指揮。
(2)電信業務:固定電話、固定會議電話、電視、圖像等業務。
(3)工作環境:覆蓋整個災區。
(4)設計目標:保證業務質量,保證信息內容安全,盡可能改善電信網路安全性,盡可能提高網路資源利用效率。
(5)使用配置:設置一個現場搶救最高指揮所,配置一個支持最高指揮的應急通信網路。 (1)基本用途:支持現場搶救指揮員實施指揮。
(2)電信業務:行動電話業務。
(3)工作環境:實施搶救的有限區域,搶救人員隨身攜帶。
(4)設計目標:保證電話質量,設備盡可能輕便。
(5)使用配置:每一個搶救群體配置一套系統。 (1)基本用途:支持轉播現場狀況。
(2)電信業務:現場電視業務。
(3)工作環境:災區現場狀況錄像轉播。
(4)設計目標:保證電視質量,設備盡可能輕便。
(5)使用配置:一個災區配置幾套錄像轉播系統。 (1)基本用途:支持異頻和異制電台之間互通和入網。
(2)電信業務:現存的各種軍用或民用列裝電台的業務。
(3)工作環境:災區現場。
(4)設計目標:保證互通功能,設備盡可能輕便。
(5)使用配置:根據需要,一個災區配置幾套機動技術支持車輛。 (1)基本用途:支持災區群眾自救和呼救。
(2)電信業務:電話和各種可能的呼救信號
(3)工作環境:災區現場。
(4)設計目標:發送盡可能的呼救信號。
(5)使用配置:利用所有可能使用的設施。 (1)基本用途:為災區群眾提供普通通信。
(2)電信業務:電話和簡訊業務。
(3)工作環境:災區現場。
(4)設計目標:不作特別要求。
(5)使用配置:盡可能擴充通信容量。

⑻ 應急通信系統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重要作用是有哪些 詳細的,謝謝啦!!

應急通信系統具有以下幾個重要功能作用:
1、快速開通,快速部署,在應急現場臨時架設快速開通無線通信網路。
2、通過該系統連接指揮調度平台與前方人員、車輛、布控點,建立雙向音視頻無線通信網路;實現前方節點與指揮中心的雙向高清、高清視頻、音頻和網路數據的傳輸。
3、多條鏈路進行音視頻的同時傳輸,實現視頻與數據的多媒體傳輸。
4、多個節點覆蓋市區,實現移動節點的隨時接入。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可靠的應急通信系統能夠使指揮人員快速了解現場情況,為決策提供及時真實的信息,便於快速展開應急救援。因此,應急通信技術對於減少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⑼ 應急通信保障方式是什麼

衛星通信:衛星通信技術具有覆蓋面大、頻帶寬、機動靈活、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等特點。集群通信:數字集群通信系統,是用於指揮調度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是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波通信:短波通信是無線電通信的一種,發射電波可經電離層的反射到達接收設備,因此通信距離較遠,是應急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1、衛星通信:衛星通信技術具有覆蓋面大、頻帶寬、機動靈活、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等特點。衛星通信是一種特殊的微波通信,利用人造地球衛星做中繼站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

2、集群通信:數字集群通信系統,是用於指揮調度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是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3、短波通信:短波通信是無線電通信的一種,發射電波可經電離層的反射到達接收設備,因此通信距離較遠,是應急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並且由於短波是唯一不受地面網路樞紐和有源中繼體制約的遠程通信手段,具有極高的抗毀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

4、寬頻無線通信:隨著IP應用的逐步普及,基於寬頻無線網路技術的應急通信裝備已經部署到各保障隊伍。

5、公網移動通信:公眾移動通信是包括應急指揮在內所有現場人員最易用和熟悉的通信方式,如果道路條件許可,利用目前應急通信保障隊伍所配備擁有衛星傳輸通道的移動2G/3G基站車,能夠解決應急現場一定范圍內的公眾移動通信需求,還可以針對不同等級用戶實行現場的優先順序差別接入。

6、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一種無線通信方式,依靠電磁波(無線電波)在空間的傳播來傳遞消息。

⑽ 應急通信車的無線覆蓋范圍是多少

捷思銳科技應急通信車的無線廣域覆蓋:工作於1800MHz頻段的McWiLL基站最大覆蓋半徑可達20km,城區單基站典型覆蓋半徑可達1~3km,郊區環境典型覆蓋半徑可達8~13km。工作於400MHz頻段的McWiLL基站覆蓋半徑最大可以達到30~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