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億大單!電信&聯通2.1GHz集采結果來了
8月1日,中國電行姿信和中國聯通2021年5G SA建設工程無線主設備(2.1G)聯合集中運帶芹采購項目公示中標候選人。
公告顯示,本項目共5名投標人參與投標,最終 華為 、 中興 、 大唐移動 、 愛立信 4家廠商入圍,而之前不少人看好的 諾基亞意外出局 ,再度無緣電信、聯通5G無線網路部署。
根據評審結果,中標候選人推薦如下:
1.第一中標候選人
(1)單位名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
(2)投標報價:20,527,088,466.28元人民幣
2.第二中標候選人
(1)單位名稱: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2)投標報價:19,505,520,732.70元人民幣
3.第三中標候選人
(1)單位名稱: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2)投標報價:19,093,018,656.63元人民幣
4.第四中標候選人
(1)單位名稱: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
(2)投標報價:17,883,763,009.38元人民幣
根據招標文件,本次集采規模約 24.2萬站 ,最高投標限價為 2053200萬元 (不含稅)。
對於 中標份額分配 方案,本次項目中標人數量原則上為4個,由綜合評分排名前4的中標候選人中旁畢標,中標份額佔比為 數量份額佔比 ,具體份額分配方案為:
盡管本次未公示各廠家的具體中標份額,但從中標份額分配方案和投標報價不難看出, 華為和中興 報價高、份額高,毫無疑問是 最大的贏家 。
由此,在華為和中興被全面排除出瑞典5G市場之後,愛立信卻仍然能夠全面中標中國運營商的5G采購項目,結果確實非常出人意料,但也證明了其 頑強的求生能力 。
而有業內人士分析愛立信在電聯的2.1GHz集采中 給出了比移廣700MHz還要低的價格 ,可以確定其採取的就是 罔顧設備成本 的低價策略。
或許也正是愛立信這種脫離成本考量的 低價策略 , 迎合了電信和聯通低成本建設 5G網路的初衷和訴求,最終導致電聯甘冒輿論風險做出了「錄用」愛立信的決策。
② 5G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5G發展現狀:除了普通人眼中的「網速快」,還有哪些發展前景?
原創2021-08-18 11:43·舒莫財訊
提到5G,大家對於5G的認知其實並不多,很多人只知道5G網速更快,比4G速度快接近一倍。但是,5G這個全球性的突破,用途可不止「網速快」這一點。
針對產業互聯網的5G應用之——智能製造
除了針對普通消費者的5G應用之外,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中,同樣也將利用到5G技術。就拿製造業而言,為了更好的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製造業需要對生產流程進行更加精細的控制。
近些年來,智能製造開始嘗試著融合5G、雲計算和AI技術,通過更加靈活高效的生產系統,來滿足消費者柔性製造的需求。
今年年初,由於疫情比較嚴峻,位於濟南的浪潮伺服器智能工廠,因為採用了物聯網、智能終端等新技術,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順利的復工了。如果是傳統的製造工廠,可想而知復工難度有多高。
無人駕駛
對於無人駕駛,概念其實早就被提出來了,但是至今一直沒有付諸行動。除了無人駕駛存在的安全隱患之外,對於技術的不成熟,同樣也是大家最擔心的一點。
無人駕駛的原理,是靠著信息化系統的智能駕駛來掌控車輛,在工業領域、特定園區,無人駕駛已經得到了應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無人駕駛並不普及。
望採納!
隨著5G概念越來越普及,5G和無人駕駛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此前有企業就曾將5G應用於無人駕駛中,同樣也是全國首個最大載重公路無人駕駛車輛。
對於無人駕駛技術,很多業內專家認為,在特定區域內的無人駕駛也可以理解為智能物流,目前這塊的應用案例已經比較成熟了,如果再加上5G技術的輔助,未來將會應用的更加成熟。
5G技術是當下全球競爭的新一輪熱點,各個國家都已深刻地認識到5G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國際競爭中,擁有先進的5G技術將會十分的有優勢。當下各個國家都在出台5G相關策略,以支持本國的5G技術發展。
面對5G技術的火熱,中國也並未放慢腳步,與此同時,中國的5G技術也得到了多個國家的認可,建設基站、達成5G戰略合作等等,中國的5G技術已經成了另外一張面向全球的新名片。
③ 重磅:五大設備商集體中標380億5G 700M集采(附全份額圖)
7月18日,中國移動發布公告,華為、中興、中國信科(大唐移動)、愛立信、上海諾基亞貝爾五大設備商集體中標本次總額約為380億元的48萬站5G 700MHz無線網主設備集采。
本次招標份額為: 華為60%,中興通訊31%,上海諾基亞貝爾4%,中國信科(大唐移動)3%,愛立信2%。
據公告,此次集采共劃分了三個標包。
標包一為190061站5G 700M宏基站 。
第一中標候選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 投標報價為15171410021.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61.12%;
第二中標候選人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15131919569.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28.77%;
第三中標候選人為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133 0419 9846.56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10.11%;
標包二為190061站5G 700M宏基站。
第一中標候選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 投標報價為15171410021.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58.89%;
第二中標候選人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15131919569.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33.53%;
第三中標候選人為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14247860837.97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7.58%;
標包三為100275站5G 700M宏基站。
第一中標候選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 投標報價為8004518064.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59.98%;
第二中標候亂圓選人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7983731096.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30.44%;
第三中標候選人為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7420350000.0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為9.58%。
綜合來看,此次華為共中標28.8萬站為最大贏家,中標總份額為嘩磨塌60%;中興通訊次之,中標14.9萬站,中標總份額為31%;上海諾基亞貝爾、大唐移動、愛立信分列第三、四、五位,分別中標1.9萬站、1.4萬站和9606站,中標總份額分別為4%、3%、2%。
此次招標華為報價最高,為151.7億元;愛立信最低,為74.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五家設備商投標報價來看,此次700M 5G無線網主設備集采耗資總額平均約150億元,約合3萬元/站。相較以往5G主設備集采,此次單價下降較多。
此次集采招標受中國廣電委託,招標工作由中國移動代表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進行。
此前6月25日,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聯合發布了招標信息,在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統一發布了《5G 700M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多頻段(含700M)天線產品集中采購》兩份采購招標公告,明確此次5G 700M基站(共建共享)采購規模約為480397站,多頻段天線集采規模約174萬面。
上述招標公告明確該項目設置最高投標限價,投標人投標報價高於最高投標限價的,則該投標人高於最高投標限價的標包的投標將被否決。明確於7月16日09時00分在中游嫌國移動電子采購與招標投標系統進行開標。
為5G 700MHz網路建設,中國廣電也開展了清頻工作。7月5日,繼首次招標失敗後,中國廣電啟動了全國地面數字電視700MHz頻率遷移項目工程總承包(EPC)(第2次)招標。此次招標項目共涉及台站6026座,涉及頻道12350個,預算金額18億元。該次清頻招標擬於7月26日公布招標結果。
此前,在5月29日舉行的2021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路展覽會期間,中國廣電董事長宋起柱指出,中國廣電已經與中國移動簽署共建共享協議,制定了兩年內實現網路全覆蓋的建設計劃,完成了設備選型和技術測試,正在按計劃推進廣電5G 700MHz網路建設,同時對「邊建設、邊運營」方案進行細化完善,將有序實施192號段全國放號商用。
同期,中國廣電副總經理曾慶軍表示,中國廣電將在2021年計劃開通40萬座5G基站,2022年上半年開通48萬座,並全面支持5G NR廣播業務。
此次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5G 700MHz無線網主設備聯合集采開標,則正式拉開了中國5G 700MHz規模建設的大幕。
今年1月26日,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了5G 700MHz網路共建共享工作。
截至目前,除了5G試驗網建設時期,以及部分運營商未公開集採的5G無線主設備招標項目,中國四大運營商已經進行了三次5G無線網主設備規模集采:2020年3月27日開標的中國移動2020年5G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4月24日開標的2020年5G SA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電信聯通聯合集中采購,以及這一次移動廣電的5G 700MHz無線網主設備聯合集中采購。
綜合統計,在這三次規模集采中,華為總份額為59%,中興通訊總份額為30%,愛立信總份額為6%,中國信科(大唐移動)總份額為3%,上海諾基亞貝爾總份額為2%。
隨著中國5G網路的持續部署,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5G產業鏈市場,在5G主設備方面形成了五家設備商集體參與、中外合作、華為領銜、中興第二的基本格局。
據了解,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2021年5G SA建設工程無線主設備(2.1G)聯合集中采購正在路上,預計7月30日揭曉。(高超)
④ 方艙醫院無線ap設置范圍
無線AP經過簡單配置後即可自動上線。
高效穩定,在移動式方艙醫衫悉院中,移動醫療車、移動查房等設備需要在高效、穩定的無線網路中運行,才能讓醫療設備、醫護人員治療更便捷更穩定,網路及信息系統與醫院基建和醫療設備一樣,都是醫院運行或鄭乎所必需的基礎設施,接下來我們深入「方艙醫院叢侍」、隔離病區,剖析疫情下新型醫療機構的網路建設。
⑤ 5G網路發展的最終趨勢是什麼
5G建設意義——推動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的發展經過三個時代:桌面辦公互聯網為第一個時代的應用,第二個時代便是喬布斯用蘋果手機和App
Store應用商店重新定義的娛樂消費互聯網,如今我國即將迎來互聯網應用的第三個時代,即互聯網在實體經濟中的基礎應用,產業互聯網。
5G建設應用——個人消費與產業滲透並進
個人消費方面,結合5G具有傳輸快的優點,移動寬頻的增強將引起個人消費終端的更換。以手機為例,在4G出現以前人們日常用手機多以鍵盤機為主,屏幕普遍較小,多數不具有瀏覽圖片以及拍照功能,手機主要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搭建橋梁。而在4G出現以後,智能手機出現,手機鍵盤被更大的屏幕取代,功能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基本通話功能以外,攝像、視頻、基礎辦公、線上購物等功能紛紛上線,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5G的出現勢必也會引起手機新一輪的變革。
此外,5G的出現將萬物互聯的實現向前推進了一步,工業製造、供應鏈管理、
進銷存管理、信息整合等多方面的產業應用均可引入5G,實現企業一體化運作的規劃與監控。目前我國正逐漸完成5G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滲透。例如,在2020年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5G就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營商聯合華為、中興等設備供應商為包括火神山、雷神山在內的全國各地百餘家重點醫院提供5G網路覆蓋。基於5G的全天候「雲監工」、靈活調動醫療資源的「5G+遠程會診」和人群密集區域「5G+熱成像」等應用,有效支撐了疫情防控。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⑥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與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新型的感測器網路,其主要是由大量的感測器節點組成,利用無線網路組成一個自動配置的網路系統,並將感知和收集到的信息發給管理部門。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在軍事、生態環境、醫療和家居方面都有一定應用,未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一、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
(一)節點數量多
在監測區通常都會安置許多感測器節點,並通過分布式處理信息,這樣就能夠提高監測的准確性,有效獲取更加精確的信息,並降低對節點感測器的精度要求。此外,由於節點數量多,因此存在許多冗餘節點,這樣就能使系統的容錯能力較強,並且節點數量多還能夠覆蓋到更廣闊的監測區域,有效減少監測盲區。
(二)動態拓撲
無線感測器網路屬於動態網路,其節點並非固定的。當某個節電出現故障或是耗盡電池後,將會退出網路,此外,還可能由於需要而被轉移添加到其他的網路當中。
(三)自組織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節點位置並不能進行精確預先設定。節點之間的相互位置也無法預知,例如通過使用飛機播散節點或隨意放置在無人或危險的區域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感測器節點自身能夠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能夠自動進行相關管理和配置。
(四)多跳路由
無線感測網路中,節點之間的距離通常都在幾十到幾百米,因此節點只能與其相鄰的節點進行直接通信。如果需要與范圍外的節點進行通信,就需要經過中間節點進行路由。無線感測網路中的多跳路由並不是專門的路由設備,所有傳輸工作都是由普通的節點完成的。
(五)以數據為中心
無線感測網路中的節點均利用編號標識。由於節點是隨機分布的,因此節點的編號和位置之間並沒有聯系。用戶在查詢事件時,只需要將事件報告給網路,並不需要告知節點編號。因此這是一種以數據為中心進行查詢、傳輸的方式。
(六)電源能力局限性
通常都是用電池對節點進行供電,而每個節點的能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一旦電池的能量消耗完,就是造成節點無法再進行正常工作。
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
(一)環境監測應用
無線感測器可以用於進行氣象研究、檢測洪水和火災等,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具有明顯優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國,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利用無線感測器進行對生產環境變化進行監測能夠為農業生產帶來許多好處,這對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醫療護理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過使用互聯網路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送到接受埠,例如一些病人身上會有一些用於監測心率、血壓等的感測器節點,這樣醫生就可以隨時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旦病人出現問題就能夠及時進行臨時處理和救治。在醫療領域內感測器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芬蘭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可以穿在身上的無線感測器系統,還有SSIM(Smart Sensors and Integrated Microsystems)等。
(三)智能家居建築應用
文物保護單位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對具有意義的古老建築實行保護措施。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節點對古老建築內的溫度是、濕度、關照等進行監測,這樣就能夠對建築物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對於一些珍貴文物的保存,對保護地的位置、溫度和濕度等提前進行檢測,可以提高展覽品或文物的保存品質。例如,英國一個博物館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設計了一個警報系統,利用放在溫度底部的節點檢測燈光、振動等信息,以此來保障文物的安全[5]。
目前我國基礎建設處在高速發展期,建設單位對各種建設工程的安全施工監測越來越關注。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使建築能夠檢測到自身狀況並將檢測數據發送給管理部門,這樣管理部門就能夠及時掌握建築狀況並根據優先等級來處理建築修復工作。
另外,在傢具或家電匯中設置無線感測器節點,利用無線網路與互聯網路,將家居環境打造成一個更加舒適方便的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生活環境。通過實時監測屋內溫度、濕度、光照等,對房間內的細微變化進行監測和感知,進而對空調、門窗等進行智能控制,這樣就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四)軍事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具有低能耗、小體積、高抗毀等特性,且其具有高隱蔽性和高度的自組織能力,這為軍事偵察提供有效手段。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軍事研究中應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在惡劣的戰場內能夠實時監控區域內敵軍的裝備,並對戰場上的狀況進行監控,對攻擊目標進行定位並能夠檢測生化武器。
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在全球許多國家的軍事、研究、工業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受到美國國防部和軍事部門的重視,美國基於C4ISR又提出了C4KISR的計劃,對戰場情報的感知和信息綜合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並開設了如NSOF系統等的一系列軍事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
總之,隨著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展,人們對無線感測器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然而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存儲能力、傳輸能力、覆蓋率等。盡管無線感測器網路還有許多技術問題待解決使得現在無法廣泛推廣和運用,但相信其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⑦ 網路進步下的產物——邊緣雲計算
隨著虛擬人等應用不斷發展成熟,對於計算的容量和實時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趨勢下,我們認為,邊緣雲計算有望成為元宇宙的重要支撐。作為雲計算的延伸,邊緣雲計算被視為新一輪 科技 革命中必不可少的驅動因素。我們認為,元宇宙對網路傳輸提出了更大帶寬、更低時延、更廣覆蓋的要求,需要藉助邊緣計算技術,以保障所有用戶獲得同樣流暢的體驗。
1.全球數據增長迅速,集中式雲計算已無法全面應對,邊緣剛需場景涌現,目前中國物聯網連接量將從2019年的55億個增長至2023年的148億個,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1%。物聯網感知數據量激增,數據類型愈發復雜多樣,IDC預測到2025年中國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將增長48.6ZB。
2.晶元:FPGA同時滿足邊緣側對性能、能耗及延遲的要求與集中式雲計算不同,邊緣雲計算所處的物理環境復雜多樣,很多時候空間、溫度、電源系統都不是最佳的狀態。但同時,邊緣側又要求極高的實時性和計算性能,傳統CPU架構難以勝任邊緣雲的需求。英特爾、賽靈思等國際晶元巨頭持續加碼FPGA晶元,並推出支持CPU+FPGA異構計算的硬體平台,底層晶元產業的繁榮將支撐邊緣雲計算在各領域的應用,並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
3.5G技術的升級加碼,Wi-Fi在室內場景形成互補,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已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的覆蓋。預計邊緣雲計算也會隨著5G行業應用的普及分階段落地。此外,Wi-Fi技術也在向著更高的吞吐量、更大的覆蓋面積和更低的時延發展,Wi-Fi在室內場景中的優勢使其成為5G的重要補充,兩者將共同助力邊緣雲應用。
4.雲計算:企業上雲常態化,雲原生下沉實現雲邊端一體化,近年來雲原生的熱度持續高漲,包括容器、微服務、DevOps等在內的雲原生技術和理念強調松耦合的架構和簡單便捷的擴展能力,旨在通過統一標准實現不同基礎設施上一致的雲計算體驗。相比於虛擬主機,雲原生更適合邊緣雲計算的場景,可以為雲邊端提供一體化的應用分發與協同管理,解決邊緣側大規模應用交付、運維、管控的問題。
5.「新基建」加碼,工業互聯網等標桿應用引領產業融閉舉合,「新基建」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方向,通過優化算力資源結構,將高頻調用、低時延業務需求分配至邊緣數據中心,推動5G承載網路的邊緣組網建設,為將算力和網路下沉到邊緣創造條件。同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遠程醫療等產業政策明確提及邊緣計算,推動關鍵技術研究、標准體系建設及軟硬體產品研發,促進轎虛碧邊緣雲在典型產業的融合應用。
應用場景
1.視頻加速及 AR/VR 渲染
基於移動邊緣計算的智能視頻加速可以改善移動內容分發效率低下的情況:於無線接入網移動邊緣計算伺服器部署無線分析應用(Radio Analyticsapplication),為視頻伺服器提供無線下行介面的實時吞吐量指標,以助力視頻伺服器做出更為科學的 TCP(傳輸控制協議)擁塞控制決策,並確保應用層編碼能與無線下行鏈路的預估容量相匹配。另外,由於 AR/VR 信息(用戶位置及攝像頭視角)是高度本地化的,對這些信息的實時處理最好是在本地(移動邊緣計算伺服器)進行而不是在雲端集中進行,以最大程度地減小 AR 延遲/時延、提高數據處理的精度。
2.車聯網(智能交通)
將移動邊緣計算技術應用於車聯網之後,可以把車聯網譽殲雲下沉至高度分布式部署的移動通信基站。移動邊緣計算應用直接從車載應用(APP)及道路感測器實時接收本地化的數據,然後進行分析,並將結論(危害報警信息)以極低延遲傳送給臨近區域內的其他聯網車輛,整個過程可在毫秒級別時間內完成,使駕駛員可以及時做出決策。
3.工業互聯網
邊緣計算一直與工業控制系統有密切的關系,具備工業互聯網介面的工業控制系統本質上就是一種邊緣計算設備,解決工業控制高實時性要求與互聯網服務質量的不確定性的矛盾。在基礎設施層,通過工業無線和有線網路將現場設備以扁平互聯的方式聯接到工業數據平台中;在數據平台中,根據產線的工藝和工序模型,通過服務組合對現場設備進行動態管理和組合,並與 MES等系統對接。工業 CPS系統能夠支撐生產計劃靈活適應產線資源的變化,舊的製造設備快速替換與新設備上線。
4.IoT(物聯網)網關服務
採取邊緣計算技術,邊緣計算匯聚節點將被部署於接近物聯網終端設備的位置,提供感測數據分析及低延遲響應。其中邊緣計算伺服器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可為以下5個方面提供服務:業務的匯聚及分發;設備消息的分析;基於上述分析結果的決策邏輯;資料庫登錄;對於終端設備的遠程式控制制和接入控制。
市場規模
預計2025年規模將超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3%,信通院2020年5月調研數據顯示,中國企業中僅有不足5%使用了邊緣計算,但計劃使用的比例高達44.2%。可以見得,雖然邊緣雲計算尚處在發展的萌芽期,但未來成長空間非常廣闊。根據艾瑞咨詢測算,2020年中國邊緣雲計算市場規模為91億元,其中區域、現場、IoT三類邊緣雲市場規模分別達到37億元、38億元及16億元。預計到2025年整體邊緣雲規模將以44.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550億元,其中區域邊緣雲將憑借互動直播、vCDN、車聯網等率先成熟的場景實現增速領跑。2030年,中國邊緣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達到接近2500億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相比前五年有所下降,現場邊緣雲中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慧物流等場景將在這一期間快速走向成熟。
相關上市公司
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面向運營商提供全場景MEC解決方案,打破傳統封閉的電信網路架構,將移動接入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在網路邊緣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中興通訊Common Edge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包括MEP能力開放平台、輕量化邊緣雲及面向邊緣的全系列伺服器和邊緣加速硬體,提供通用硬體、專用集成硬體等多種硬體選擇,深度融合OpenStack與Kubernetes,為上層MEC應用提供統一的邊緣雲管理系統,方便運營商因地制宜部署MEC。
網宿 科技
公司的邊緣計算平台以雲主機、容器、函數計算和網路四大平台作為技術底座,在邊緣計算節點上部署邊緣雲主機、邊緣雲容器、邊緣雲函數、SD-WAN、邊緣雲安全等基礎服務,以及內外部的各類應用模塊,結合客戶的業務場景及需求,嘗試進行解決方案的整合和輸出。
初靈信息
公司在 5G、AI 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持續構建以固移智能連接(5G+Fixed)+數據處理(DPI)+AI 為代表的三大邊緣計算核心能力。公司多年深耕企業(行業)智能連接網路、垂直行業邊緣應用型 DPI(安全、物聯網類)、視頻及其他行業(企業)的智能應用等技術,初步構成「雲邊端」協同的邊緣計算生態。在市場端,公司除聚焦傳統運營商市場外,積極拓展政企行業和大中企業市場,中標多個項目。公司三季度顯示,公司與中國聯通就邊緣計算展開合作,開展了CUNOS在5G環境下的承載能力測試。
引用內容
1. 研報《中國邊緣雲計算行業展望報告》
2. 研報《邊緣計算:算力網路重要環節,產業方興未艾》
風險提示
1.底層相關技術發展緩慢,邊緣計算需求不及預期。
2.5G 進度不達預期。
⑧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
1.無線區域網在醫院中的應用對於醫療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醫生在查房時,需要隨時查看患者的病例,然後會看患者當時的病情在下醫囑。在使用無線網路以後,醫生查房時可以攜帶能夠連接無線網路的平板電腦,隨時查看患者的病例,並記錄患者當時...
2.利用無線網路的定位服務在醫院的應用也非常有幫助,醫生能夠及時定位到患者的位置。當患者出現緊急狀況時能夠得到及時搶治療。另外,利用無線定位還可以隨時知道葯品的具體位置,相關人員在管理葯品的庫存時更加精確和方便。
⑨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⑩ 醫院無線網路
一陸皮般醫院的工程都沒有採用統一的認證系統,而是簡單的使用WPA2本地加密的形式,只要你知道檔神對應的密鑰就可以連接上,因為都是AP,所有密碼是一樣的,如果找到應該就可以連上了。
醫院的工程很多是和移動合作的,如果醫院內有商用的CMCC網路的話,可以連接上購買使用,如果是內部使用的話,你得獲取到密碼才能早蠢差訪問。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