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線網路技術的內容簡介
《無線網路技術》力求以全新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向讀者介紹IEEE802.11無線區域網、IEEE802.11無線網狀網技術和IEEE802.16 WiMAX技術,包括網路規劃、網路建設、網路維護和管理以及無線網狀網的典型應用。
第1、2、3章對無線IEEE802.11技術進行了描述,第4章至第9章對無線網狀網的應用進行了描述,並詳細介紹了無線網狀網的設計與規劃、無線網狀網的測試方案和方法、無線網狀網的工程實施,包括現場場勘、設備配置和安裝方式等,第10章對無線IEEE802.16 WiMAX技術進行了描述。《無線網路技術》內容完整、新穎、實用,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與信息工程、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自學用書,也可作為以上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自學提高或工具用書,以及該領域技術培訓之用。
Ⅱ 無線網路技術有哪些
無線網路技術還有WiMAX-城域網;Mesh網-網狀網;UWB技術、無線USB技術;
具體參數,就需要再查了。
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Ⅳ 請各位幫我提供幾個ISAS的題目,我們要答辯了……最好要有小標題,謝謝!!!
明天給你一個文檔吧 5個小標題
科院吧 呵呵
演講得好 拿個第一沒問題 我們那組幾次都是第一
1. 藍牙技術預計將取代連接電子設備(比如行動電話、移動PC和其他攜帶型設備)的電纜。在這種背景下,討論下列方面:
1.1. 藍牙技術的起源
1.2. 藍牙技術的發展
1.3. 藍牙的組件
1.4. 藍牙技術的特點和面臨的核槐挑戰
1.5. 藍牙技術的應用
2. Jini網路技術為傳送網上服務和創建程序間的自發交互提供了簡單的基礎結構。簡要討論Jini的下列方面:
2.1. Jini組改旁友網技術概述
2.2. Jini系統的前景
2.3. Jini系統的組件
2.4. Jini的服務架構
2.5. Jini 技術的競爭對手
3. IP語音(VoIP)是指使用具有適當質量的服務和較高性價比的基於IP的數據網路打電話和發送傳真的能力。詳細說明VoIP的下列方面:
3.1. VoIP的概述
3.2. VoIP的應用
3.3. 在系統中實現VoIP
3.4. 軟體對VoIP的支持
3.5. 使用VoIP的好處
4. WLAN通過簡化過的配置將數據連接性與用戶靈活性結合了起來。在這種背景下,簡要討論下列方面:
4.1. 對WLAN的需求
4.2. WLAN工作方式
4.3. WLAN的應用
4.4. 使用WLAN的費用和安全性考慮
4.5. WLAN的優點
5. 個人數字助手(PDA)正在取代各種參考書和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放在口袋裡的粗糙耐用的索引卡。簡要討論PDA的下列方面:
5.1 PDA的簡述
5.2 PDA的使用
5.3 PDA的工作機制
5.4 PDA的組件
5.5 PDA發展的未來趨勢
6. Web開發包括設計、構建和維護網站。簡要討論下列Web開發工具:
6.1. FTP Voyager
6.2. Astra Site Manager
6.3. Jbuilder
6.4. Style Master
6.5. VisualInterdave
7. 伺服器端腳本語言實現Web伺服器和運行於該伺服器網路上的計算機中的其他程序之間的信息交換。簡要討論下列的伺服器端腳本語言:
8.1. MIVA
8.2. Tcl
8.3. PHP
8.4. ColdFusion
8.5. Java Servlets
8. VoiceXML (VoXML)是由VoiceXML論壇開發並管理的一項技術標準的名稱。討論VoXML的下列方面:
8.1. VoXML概述
8.2. 對VoXML的需求
8.3. 開發VoXML應用程序
8.4.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using VoXML 採用VoXML的潛在應用
8.5. The pros and cons of using VoXML 使用VoXML的優勢和不足
9. 計算機電話集成(CTI)是計算機通訊和電話通訊的綜合使用。討論下列方面:
9.1. CTI的概述
9.2. CTI的演化發展
9.3. CTI的支持技術
9.4. 使用CTI的好處
9.5. CTI的提供商
10. JavaOne技術是新近發行的Java新版本。在開發無線產品方面,它應該是革命性的技術。在這種背景下討論:
10.1. JavaOne概述
10.2. 使用JavaOne的無線和手持設備
10.3. JavaOne的Java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10.4. JavaOne的Java 2平台、企業版本
10.5. JavaOne的核心Java技術
11. 網啟態格是把整個網際網路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討論下列方面:
11.1 . 網格概述
11.2. 網格的現狀
11.3. 網格的發展
Ⅳ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參考」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無線網路技術也一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一起去閱讀一下無線網路技術論文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摘要: 就藍牙在無線接入方面的應用做一探討,並簡要介紹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單片藍牙產品BlueCoreTM01。
關鍵詞: 藍牙;無線通信;數據;PSTN
Abstract:on,andsimplyintrocesCSR′sbluetoothsingle-chip-BlueCoreTM01.
Keywords:bluetooth;wirelesscommunication;data;PSTN
1引言
藍牙技術是用微波無線通信技術取代數據電纜來完成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短距離通信的一種新型無線通信技術。利用藍牙,可以將需要數據和語音通信的各個設備之間聯成一個Piconet網(即微微網),或將幾個Piconet網進一步互連,組成一個更大的Scatternet網(即分布式網路)。藍牙的PSTN無線接入點使用現有的網路電話機為載體,做開發性預言。他使得手機用戶通過固定電話網路實現信號連接,既而讓廣大的手機用戶同時成為固定電話網的用戶。對手機用戶來說,在解決行動電話網信號問題的同時,又可以降低手機用戶的通信費用;對於固定電話運營商來說,則意味著巨大的話費收益。本方案的創新點有幾點:
(1)取代大量的短程連接所用的電纜,尤其是電纜無法到達的地方,藍牙具有更大的優勢。
(2)使得計算機可以通過藍牙的PSTN無線接入點無線上網,同時實現了網路資源的共享。
(3)實現了藍牙規范的`內部電話系統(IntercomProfile)應用協議棧,使得藍牙PSTN無線接入點能夠與網路中的各個藍牙手機進行內部電話通信。
(4)由於方案設計是按照藍牙技術標准設計,所以兼容符合藍牙標準的藍牙手機,適配器等相關藍牙產品。
2BC01晶元和開發工具Bluelab介紹
BC01(BlueCore01)是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設計的一款單片藍牙產品,他集無線設備、微處理器及基帶電路於一體,採用標準的0.35μm的CMOS工藝。通過外置的存有藍牙協議的FlashROM,可提供完全兼容的數據和語音通信。經過優化設計,所需的外部RF元件很少,允許主板的快速設計。因此能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短的產品面市時間。
其主要特點如下:
(1)符合BluetoothV1.1規范。
(2)帶有USB和UART主介面。
(3)可編程的PCM介面,支持13b8kss-1的雙向串列的同步語音傳輸。
(4)內含的數字轉換器,可進行線性PCM(脈沖編碼調制)、A律PCM、μ律PCM和CVSD(連續變化斜率增量調制)間的相互轉換,編解符合高至HCI層的藍牙控制協議。
(5)採用單電源3.15V供電,支持PART,SNIFF,HOLD多種節電模式。
(6)支持所有的包類型和多達7個從設備的Piconet。
(7)晶元內含鏈路控制、鏈路管理、HCI以及可選的L2CAP,RFCOMM,SDP多層軟體協議棧,可直接使用。
(8)提供VM(VirtualMachine)機制。內嵌16b的RISC微處理器,運行協議棧的同時還可以運行下載到FlashROM中的用戶程序,實現真正意義的單晶元。
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Bluelab是專門針對Bluecore的模擬開發系統,他在PC上模擬Bluecore01的環境,從而方便開發基於Bluecore01上運行的應用程序。他包括了compiler,emulator/debugger,documentation以及一些源代碼例子。Bluelab還提供了藍牙協議棧Bluestack,支持SDP,L2CAP和RFCOMM等高層協議。用戶可以通過UART/USB介面來調用Bluestack,也可以通過VM來訪問Bluestack。
3系統方案設計
整個系統分為前端數據處理和PC端數據管理2大部分。前端數據處理框圖如圖2所示。
藍牙ISDN接入點的空中無線介面為藍牙,有線介面有:RJ11,ISDN的S/T介面、USB數據介面。S口收發器能夠提供CCITT關於ISDNS/T參考點的I.430建議要求的功能,支持192kb/s的4線平衡傳輸方式的全雙工數據收發。由於BC01內部資源及引腳有限,單片機80C196主要完成控制和協調各模塊的工作,處理D信道信令和收發、B信道數據收發、外部中斷申請,並且通過各種介面與藍牙模塊進行通信。SLIC模塊主要提供語音信號的數模、模數轉換、A律/μ律壓縮PCM編解碼等功能,並具備產生和控制各種信號音的功能。藍牙模塊主要實現藍牙功能,並且提供了符合藍牙規范的空中介面。他集成了各種需要的藍牙協議(包括CTP應用協議棧、內部電話應用協議棧)以及管理程序。
為了形成藍牙Piconet網路化管理,將PC端的數據管理作為Piconet主設備,而前端的數據處理作為從設備。整體的系統結構如圖3所示。
連接PC的BC01作為MASTER,他會自動搜索查詢范圍內的藍牙設備,將其作為SLAVE加入Piconet網,因為每塊SLAVE都有惟一的BD_ADDR(BluetoothDeviceAddress),因此MASTER可以區別每一個SLAVE並對其進行控制。
4軟體結構
軟體設計是基於L2CAP層進行開發,SLAVE的功能是接受MASTER的查詢、連接請求,或查詢到已存在的Piconet後,將自己加入Piconet。SLAVE的功能簡單,全部程序代碼可以放在單片機80C196的FlashROM中運行。MASTER由於要負責管理整個Piconet,對各個SLAVE進行控制和管理,BC01提供的資源已不能滿足。因此將L2CAP協議層以上的軟體放在PC上運行,與PC採用HCI層介面。軟體結構如圖4所示。
5結語
在無線接入現場應用中,中心控制節點與各個無線接入的距離在100m以內。目前大功率的藍牙晶元已經可以達到100m的覆蓋范圍,完全滿足實際應用。此套方案的實驗室聯機調試已經完成,達到初步設計要求。下一步是將此套方案應用到實際的無線接入現場,進行現場調試,對系統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金純,許光辰,孫睿.藍牙技術[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2].1A.26July,1999.
[3]徐愛鈞.單片機高級語言C51Windows環境編程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4]KrulinskiDJ.ProgrammingMicrosoftVisualC++6.0技術內幕[M].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1999.
;Ⅵ 無線網路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據我們所知,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是採用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的網路。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主流應用的無線網路分為通過公眾移動通信網實現的無線網路(如4G,3G或GPRS)和無線區域網(WiFi)兩種方式。GPRS手機上網方式,是一種藉助行動電話網路接入Internet的無線上網方式,因此只要你所在城市開通了GPRS上網業務,你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上網。首先說,無線網路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它是相對於我們普遍使用的有線網路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路組建方式。無線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路必須依賴的網線。
這樣一來,你可以坐在家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抱著你的筆記本電腦,享受網路的樂趣,而不像從前那樣必須要遷就於網路介面的布線位置。這樣你的家裡也不會被一根根的網線弄得亂七八糟了。無線區域網名詞解析。網路按照區域分類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調制方式,11MbpsDSSS物理層採用補碼鍵控(CCK)調制模式。CCK與現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頻段上有三個互不幹擾的獨立信道,每個信道約佔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
Ⅶ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因其靈活性強、可擴展、可移動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可以說現階段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無法離開無線網路系統。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1
一、無線網路的分類
1.無線個域網
無線個人區域網(或無線個域網)。就是在個人工作地方把屬於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用無線技術連接起來,整個網路的范圍大約為10米。
2.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絡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路是指用戶在一定的城區多個場所之間建立無線連接,不必花費很高的費用鋪設光纜、電纜和對外租用線路。此外,在有線網路寬頻的租賃線路不能完好使用時,WMAN可以充當備用網路使用。WMAN 的使用是通過無線電波、紅外線光波傳送數據。盡管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不同技術,如多路多點分布式服務 (MMDS) 和本地多點分布式服務 (LMDS),但負責制定網路寬頻無線訪問標準的 IEEE 802.16 技術人員仍在開發規范以便實現這些技術的標准化。
4.無線廣域網路
無線廣域網路是指用戶通過遠程公用網路或者專用用戶網路建立的無線網路技術。其主要是通過使用由無線服務供應商負責維護的若干天線基站或者衛星系統,可以覆蓋廣大的地理區域。目前的無線網路技術被稱為第二代系統(我們俗稱為2G)。第二代系統(2G)包括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 和碼分多址 (CDMA)。目前正努力從 第二代(2G )網路向第三代 (3G) 技術過渡。
二、無線網路的特點分析
1.更具靈活性
無線網路可以更方便地照顧到有線網路不能顧及的地方,而且架設很方便。對經常需要變動網路布線結構和用戶需要更大范圍移動計算機的地方,使用無線區域網可以克服線纜限制引起的不便性,對於時間緊、需要迅速建立通訊而使用有線網架設不便、成本高或耗時長的情況也可使用無線區域網。
2.速度只有百兆,但使用更方便
千兆有線網雖然在骨幹網路中早已跨入應用主流,但在實際家庭或小型辦公應用中,百兆有線網路仍是絕對主流。所以從實際應用來看,目前的無線網路已能提供接近與有線網路的速度。雖然這種速度的保障對距離的要求更為苛刻,但便利性和性能間的矛盾對目前的整個網路技術來說,都是需要突破的。
3.安全性已能保障普通應用
現在的無線產品已能提供多重安全防護。支持64/128/152位WEP數據加密,同時支持WPA、IEEE 802.1X、TKIP、AES等加密與安全機制。支持SSID廣播控制,支持基於MAC地址的訪問控制,再配合強大的防火牆特性,可有效防止入侵,為無線通信提供強大的安全保護。
4.價格雖高於有線,但已可接受
對於普通的家庭用戶和小型辦公用戶來說,無線的主要比較對象就是百兆有線家庭網路。同樣以組建一個4台電腦的小型家庭無線網路為例,其投入可分為兩類。組建Ad-Hoc對等網路,不需要投入無線AP,只需要購買無線網卡。以已有筆記本電腦集成有兩塊無線網卡為例,還需要為其它電腦購買兩塊網卡。雖然一些11M的產品60-80元就能拿下,但54M產品仍需要100元以上。
如果組建Infrastructure中心式無線網路,那麼無線AP就是必需。由於市場中單純性SOHO級無線AP已被淘汰,所於集無線AP和寬頻路由器與一身的無線路由器成為必選。
三、無線網路主流技術及特點分析
1.無線寬頻
Wi-Fi俗稱為無線寬頻,就是IEEE 802.11b的別稱,它是一種短程的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幾百米的地理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一種無線電信號。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和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 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無線寬頻(即Wi-Fi)。從實際應用上來說,要使用無線寬頻(Wi-Fi),用戶先要有 與Wi-Fi 相互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篇2
1.前言
通信網路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從傳統的布線網路發展到了無線網路,作為無線網路之一的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滿足了人們實現移動辦公的夢想,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2.WLAN的概念
WLAN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WLAN的特點
WLAN開始是作為有線區域網絡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地採用了WLAN技術來構建其辦公網路。但隨著應用的進一步發展,WLAN正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為「公共無線區域網」,成為國際互聯網INTERNET寬頻接入手段。WLAN具有易安裝、易擴展、易管理、易維護、高移動性、保密性強、抗干擾等特點。
4.WLAN的標准
由於WLAN是基於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在計算機網路結構中,邏輯鏈路控制(LLC)層及其之上的應用層對不同的物理層的要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WLAN標准主要是針對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MAC),涉及到所使用的無線頻率范圍、空中介面通信協議等技術規范與技術標准。
4.1IEEE802.11X
(1)IEEE802.11
1990年IEEE802標准化委員會成立IEEE802.11WLAN標准工作組。IEEE802.11(別名:Wi-Fi(WirelessFidelity) 無線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區域網以及計算機專家審定通過的標准,該標準定義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MAC)規范。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徵和調制,定義了兩個RF傳輸方法和一個紅外線傳輸方法,RF傳輸標準是跳頻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工作在2.4000~2.4835GHz頻段。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用於解決辦公室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於數據訪問,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IEEE802.11標准被IEEE802.11b所取代了。
(2)IEEE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傳輸距離控制在50-150英尺。該標準是對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採用補償編碼鍵控調制方式,採用點對點模式和基本模式兩運作模式,在數據傳輸速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間自動切換,它改變 了WLAN設計狀況,擴大了WLAN的應用領域。
IEEE802.11b已成為當前主流的WLAN標准,被多數廠商所採用,所推出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辦公室、家庭、賓館、車站、機場等眾多場合,但是由於許多WLAN的新標準的出現,IEEE802.11a和IEEE802.11g更是倍受業界關注。
(3)IEEE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標准制定完成,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5.15-8.82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ps/72Mbps(Turbo),傳輸距離控制在10-100米。該標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擴充了標準的物理層,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獨特擴頻技術,採用QFSK調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支持多種業務如話音、數據和圖像等,一個扇區可以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IEEE802.11a標準是IEEE802.11b的後續標准,其設計初衷是取代802.11b標准,然而,工作於2.4GHz頻帶是不需要執照的,該頻段屬於工業、教育、醫療等專用頻段,是公開的,工作於5.15-8.825GHz頻帶需要執照的。一些公司仍沒有表示對802.11a標準的`支持,一些公司更加看好最新混合標准――802.11g。
(4)IEEE802.11g
目前,IEEE推出最新版本IEEE802.11g認證標准,該標准提出擁有IEEE802.11a的傳輸速率,安全性較IEEE802.11b好,採用2種調制方式,含802.11a中採用的OFDM與IEEE802.11b中採用的CCK,做到與802.11a和802.11b兼容。
雖然802.11a較適用於企業,但WLAN運營商為了兼顧現有802.11b設備投資,選用802.11g的可能性極大。
(5)IEEE802.11i
IEEE802.11i標準是結合IEEE802.1x中的用戶埠身份驗證和設備驗證,對WLANMAC層進行修改與整合,定義了嚴格的加密格式和鑒權機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訂標准主要包括兩項內容:「Wi-Fi保護訪問」(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技術和「強健安全網路」(RSN)。Wi-Fi聯盟計劃採用 802.11i標准作為WPA的第二個版本,並於2004年初開始實行。
IEEE802.11i標准在WLAN網路建設中的是相當重要的,數據的安全性是WLAN設備製造商和WLAN網路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頭等工作。
(6)IEEE802.11e/f/h
IEEE802.11e標准對WLANMAC層協議提出改進,以支持多媒體傳輸,以支持所有WLAN無線廣播介面的服務質量保證QOS機制。
IEEE802.11f,定義訪問節點之間的通訊,支持IEEE802.11的接入點互操作協議(IAPP)。
IEEE802.11h用於802.11a的頻譜管理技術。
4.2HIPERLAN
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ETSI)的寬頻無線電接入網路(BRAN)小組著手制定Hiper(HighPerformanceRadio)接入泛歐標准,已推出HiperLAN1和HiperLAN2。HIPERLAN1推出時,數據速率較低,沒有被人們重視,在2000年,HIPERLAN2標准制定完成,HIPERLAN2標準的最高數據速率能達到54Mbit/s,HIPERLAN2標准詳細定義了WLAN的檢測功能和轉換信令,用以支持許多無線網路,支持動態頻率選擇、無線信元轉換、鏈路自適應、多束天線和功率控制等。該標准在WLAN性能、安全性、服務質量QOS等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定義。
HiperLAN1對應1EEE802.11b,HiperLAN2與1EEE08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層,他們可以採用相同的部件,並且,HiperLAN2強調與3G整合。HIPERLAN2標准也是目前較完善的WLAN協議。
4.3HomeRF
HomeRF工作組是由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領導於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務是為家庭用戶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話音和數據通信網,2001年8月推出HomeRF2.0版,集成了語音和數據傳送技術,工作頻段在10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Mbp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慮訪問控制和加密技術。
HomeRF是針對現有無線通信標準的綜合和改進:當進行數據通信時,採用IEEE802.11規范中的TCP/IP傳輸協議;進行語音通信時,則採用數字增強型無繩通信標准。
除了IEEE802.11委員會、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和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之外,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WirelessLAN Association)在WLAN的技術支持和實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WLANA是由無線區域網廠商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由3Com、Aironet、Cisco、Intersil、Lucent、Nokia、Symbol和中興通訊等廠商組成,其主要工作驗證不同廠商的同類產品的兼容性,並對WLAN產品的用戶進行培訓等。 4.4 中國WLAN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在制訂WLAN的行業配套標准,包括:《公眾無線區域網總體技術要求》和《公眾無線區域網設備測試規范》。該標准涉及的技術體制包括IEEE802.11X系列(IEEE802.11、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h、 IEEE802.11i)和HIPERLAN2。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承擔了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並聯合設備製造商和國內運營商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同時,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建成了WLAN的試驗平台,對WLAN系統設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兼容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測評。
此外,由信息產業部科技公司批准成立的「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www.chinabwips.org)」在移動無線IP接入、IP的移動性、移動IP的安全性、移動IP業務等方面進行標准化工作。2003年5月,國家首批頒布了由「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負責起草的WLAN兩項國家標准:《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 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2.4GHz頻段較高速物理層擴展規范》。這兩項國家標准所採用的依據是ISO/IEC8802.11和ISO/IEC8802.11b,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將規范WLAN產品在我國的應用。
5.WLAN網路結構
一般地,WLAN有兩種網路類型:對等網路和基礎結構網路。
對等網路:由一組有無線介面卡的計算機組成。這些計算機以相同的工作組名、ESSID和密碼等對等的方式相互直接連接,在WLAN的覆蓋范圍的之內,進行點對點與點對多點之間的通信通信。
基礎結構網路:在基礎結構網路中,具有無線介面卡的無線終端以無線接入點AP為中心,通過無線網橋AB、無線接入網關AG、無線接入控制器AC和無線接入伺服器AS等將無線區域網與有線網網路連接起來,可以組建多種復雜的無線區域網接入網路,實現無線移動辦公的接入。
6.WLAN應用
作為有線網路無線延伸,WLAN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社區、游樂園、旅館、機場車站等遊玩區域實現旅遊休閑上網;可以應用在政府辦公大樓、校園、企事業等單位實現移動辦公,方便開會及上課等;可以應用在醫療、金融證券等方面,實現醫生在路途中對病人在網上診斷,實現金融證券室外網上交易。
對於難於布線的環境,如老式建築、沙漠區域等,對於頻繁變化的環境,如各種展覽大樓;對於臨時需要的寬頻接入,流動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選擇。
6.1銷售行業應用
對於大型超市來講,商品的流通量非常大,接貨的日常工作包括定單處理、送貨單、入庫等需要在不同地點的現場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倉庫的入庫和出庫管理,物品的搬動較多,數據在變化,目前,很多的做法是手工做好記錄,然後再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這樣費時而且易錯,採用WLAN,即可輕松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在超市的各個角落,在接貨區、在發貨區、貨架、中倉庫中利用WLAN,可以現場處理各種單據。
6.2物流行業應用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各個港口、儲存區對物流業務的數字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物流公司一般都有一個網路處理中心,還有些辦公地點分布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對於那些運輸車輛、裝卸裝箱機組等的工作狀況,物品統計等等,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並傳輸到中心機房。部署WLAN是物流業的一項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6.3電力行業應用
如何對遙遠的變電站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這是擺在電力系統的一個老問題。WLAN能監測並記錄變電站的運行情況,給中心監控機房提供實時的監測數據,也能夠將中心機房的調控命令傳入到各個變電站。這是WLAN在電力系統遍布到千家萬戶,但又無法完全用有線網路來檢測與控制的一個潛在應用。
6.4服務行業應用
由於PC機的移動終端化、小型化,一個旅客在進入一個酒店的大廳要及時處理郵件,這時酒店大堂的InternetWLAN接入是必不可少的;客房Internet無線上網服務也是需要的,尤其是星級比較高的酒店,客人可能在床上躺著上網,客人希望無線上網無處不在,由於WLAN的移動性、便捷性等特點,更是受到了一些大中型酒店的青睞。
在機場和車站是旅客候機候車的一段等待時光,這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來上上網,何嘗不是高興的事兒,目前,在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機場和車站,都部署了WLAN,在我國,也在逐步實施和建設中。
6.5教育行業應用
WLAN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的時時互動。學生可以在教師、宿舍、圖書館利用移動終端機向老師問問題、提交作業;老師可以時時給學生上輔導課。學生可以利用WLAN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訪問校園網。WLAN可以成為一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
6.6證券行業應用
有了WLAN,股市有了菜市場般的普及和活躍。原來,很多炒股者利用股票機看行情,現在不用了,WLAN能夠讓您實現實時看行情,時時交易。股市大戶室也可以不去了,不用再為大戶室交納任何費用。
6.7展廳應用
一些大型展覽的展廳內,一般都布有WLAN,服務商、參展商、客戶走入大廳內可以隨時接入Internet。WLAN的可移動性、可重組性、靈活性為會議廳和展會中心等具有臨時租用性質的服務行業提供了盈利的無限空間。
6.8中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應用
WLAN可以讓人們在中小型辦公室或者在家裡任意的地方上網辦公,收發郵件,隨時隨地可以連接上Internet,上網資費與有線網路一樣,有了WLAN,我們的自由空間增大了。
6.9企業辦公樓之間辦公應用
對於一些中大型企業,有一個主辦公樓,還有其他附屬的辦公樓,樓與樓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通信,如果搭健有限網路,需要支付昂貴的月租費和維護費,而WLAN不需要,也不需要綜合布線,一樣能夠實現有限網路的功能。
7.WLAN安全
WLAN應用中,對於家庭用戶、公共場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戶,使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s)隔離、MAC地址過濾、服務區域認證ID(ESSID)、密碼訪問控制和無線靜態加密協議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可以滿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對於公共場景中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仍然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將有線網路中的一些安全機制引進到WLAN中,在無線接入點AP(Access Point)實現復雜的加密解密演算法,通過無線接入控制器AC,利用PPPoE或者DHCP+WEB認證方式對用戶進行第二次合法認證,對用戶的業務流實行實時監控。這方面的WLAN安全策略有待於實踐與進一步探討並完善。
;Ⅷ 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
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
導語:一定條件下,在工業自動化方面,其要求對數據進行精確的定位。在測量方面,特別是在底下探測方面,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論文範文,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筆者概述了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方法及特徵,並探討了UWB無線通信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運用效果及發展的新趨勢,對指導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具有一定的參與價值。
【關鍵詞】工業自動化,領域,無線技術
一、前言
幾年來,我國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改進,筆者對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對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無線技術創新策略進行研究,對加快工業自動化推進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Z igbee技術特徵
Z igbee是一項近距離、低復雜度、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 在一定情況下,主要適用於自動控制與遠程式控制制領域, 是為滿足小型廉價設備的無線聯網與控制而制定的。Z igbee是 IEEE 802.15. 4技術的商業名子。與此同時,這項技術的核心協議由 2005年 12月成立的 IEEE 802. 15. 4工作組研究制定的, 但是,高層應用、互聯互通測試與市場推廣由 Zigbee聯盟負責。接著研究的問題是Z igbee聯盟成立時間是 2001年 9月, 現在包括英國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電氣公司、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等在內的百餘家知名企業。在一定程度上,Z igbee的協議主要是由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安全層、應用框架及高層應用規范組成。其中IEEE 802. 15. 4負責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標准; 據此開始研究Zig-bee聯盟負責網路層與應用層的研發。 Z igbee協議棧如圖 1所示。
Z igbee技術的主要特徵如下:一是功耗低。在低耗電待機條件下, 兩節普通5號干電池才可使用 6 個月以上, 這是 Zigbee支持者所特定的優勢。二是數據傳輸過程中速率低。只有 10~ 250 kb/s,專注於低傳輸應用。三是成本比較低。 Z igbee 數據傳輸速率比較低, 而且協議簡單,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為此,預算今年年底一個 Zigbee晶元價格可能降到 3美元。四是網路容量比較大。統計顯示,網路可容納 65536個節點。五是有效范圍比較小。有效覆蓋范圍在10~ 75 m之間, 在一定情況下,要具體根據實際發射功率大小與各種不同的.應用模式確定。六是工作頻段很靈活。在一定程度上,應用的頻段分別為2. 4GH z(全球)、868MH z( 歐洲 ) 與 915 MH z(美國 ) , 都是免執照頻段。七是安全適用。 Z igBee提供了數據完整性檢查與鑒權功能, 採取 AES- 128加密演算法。八是誠信可靠。採用了碰撞預防辦法, 並且,為需要固定帶寬的通信業務預留了專用時隙, 防止發送數據的競爭和沖突。九是時延短。 Z igbee 通信時延與從休眠狀態激活的時延都很短, 設備搜索時間典型值為 30 ms,設備激活時間典型值是 15 m s, 活動設備接入時間是 15ms。在此基礎之上,Z igbee主要應用於數據傳輸速率不高的諸多電子設備之間, 比如:醫療護理 與工控等。其中最典型的應用是自動抄表系統。為此,當前 GPRS/CDMA無線抄表系統成本相對較高, 並且還要向電信運營商支付一定額度的費用, 另一種電力線聯網 ( PLC)技術運行則不夠穩定。據此,比較而言, 運用Z igbee網路的抄表系統由電力局自行建網, 在一定程度下,不需要交納額外的費用, 另外,Z igbee網路超大的容量一般可以滿足覆蓋的需求,因此 Z igbee在無線自動抄表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在井下無線監控、工業環境的溫濕度監測、污水監測、氣體監測上 Zigbee也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特殊條件下,由於感測器與通信技術的發展, 無線感測器網路 (W 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Zigbee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運用上有著無法比喻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無線感測器網路也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構成、經過無線通信方式,並且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路系統, 為此,具有監測高精度、高容錯性、大覆蓋區域、可遠程監控等諸多優點。WSN 可應用於工業自動化系統、設備故障診斷、惡劣環境下生產過程監控等。同時,無線感測器網路設計的首要目標是能源的高效利用, 也就是說, 在保證正常的監測功能的條件下, 盡可能較少的消耗節點的能量, 同時,延長網路的生命周期。基於這一點, 它和 Z ig-bee的設計目標相符。其次。感測器網路嚴格要求每個節點的成本要盡可能達到最低,並且要求很嚴格。只有這樣, 一個網路才可以擁有較多的節點, 在個別節點無效的條件下,可以迅速的重新規劃確定路由, 從而,不致於使網路癱瘓。第三,Z igbee網路可以同時容納 6.5萬多個節點, 足能保證多源數據的採集。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感測器網路通常包涵感測器節點、匯聚節點與管理節點。同時,感測器節點一般由感測器模塊、處理器模塊、無線通信模塊與能量供應模塊四部分組成, 是一個微型的嵌入式系統, 它兼顧傳統網路節點的終端與路由器雙重功能。感測器網路的體系結構見圖 2。
匯聚節點連接感測器網路與外部網路, 達到兩種協議棧之間的通信協議轉換, 在此基礎上,發布管理節點的監測任務, 還要把收集到的數據轉發到外部網路上。為此,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實施配置與管理, 發布監測指令以及收集監測數據。同時,針對感測器網路的組成結構, 可以應用 Zigbee節點作整個網路的感測器節點, 並且,在整個監測區域內,組成一個 Zigbee網路, 每個感測器節點內嵌 Zigbee協議棧, 實現基本的 Zigbee網路功能,與此同時,把採集到的數據傳輸給匯聚節點, 還要接受匯聚節點對其下達的任務與命令。在一定程度下,利用一個微處理器 + GPRS模塊作為匯聚節點, 據此,用來連接感測器網路和 GPRS網路, 實現 TCP/UD P等協議, 把數據打包封裝成幀,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 GPRS網路傳遞給主控制室, 並把主控端的命令解封裝, 然後,傳達給感測器節點。在用戶端接一個 GPRS模塊與 PC機伺服器做硬體平台, 軟體包含資料庫等,在這一過程中,對收到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 同時對整個網路進行管理。在特定情況下,Z igbee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只能應用在短距低速的條件下, 在工業監測中, 必須注意工作流程,有很多時間需要的是實時的圖像, 這就必須有高速的數據傳輸率, 因而, 在這一點上, Zigbee有著致命的缺點。UWB技術的出現使這種運用需求成為了可能。
三、UWB無線通信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運用效果
1. UWB無線通信技術分析。
在特定條件下,UWB無線通信技術是一項採取時間間隔極短的脈,而不用載波的通信方法。同時,具備以下優勢:一是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這主要是這一技術的自身特徵,在一定情況下,此技術的所有頻段和當前我國通信系統,所採取頻段之間各自安好且互不幹擾。在特定情況下,一旦發射信號,它發射的無線電脈沖信號不但很微弱,並且所輸出的功率也相對比較低;二是具有傳輸速率高、能耗低的特徵,和Zigbee相比較,一定情況下,它的傳輸速率比Zigbee要高得多,最高時可能高達幾百兆位元組每秒,並且能耗很低,這主要是由於其發射時不能採用載波,同時,只在脈沖發射時消耗很低的能量;三是具有較高的安全功能,就有線技術相對比而言,不論是安全性或者是穩定性都大於有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程度下,基於此技術中融入了跳時擴頻技術方法,因而信息數據接收設備,只有在知道發送端擴頻碼的前提條件下,對發射的數據進行接收,同時,發射功率譜密度較低,通常的信數據接收設備是不會接收的,為此,顯現其安全功能;四是定位優點比較,這主要是由於這樣系統本身具備的良好定位優點,一定條件下,穿透性能很強。因此其具備比較精確的定位性能,精準度能高達10米左右,為此,這也是別的通信技術無法可比的優勢。五是具有較強的多徑分辨功能,和一般無線通信技術比較,一定程度下,它的多徑傳播效應的通信質量與數據的傳輸速度很大程度的增強。
2. UWB無線通信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運用。
從UWB無線通信技術用途的起源進行分析,剛開始時主要用在軍事方面的雷達領域,一定條件下,用來開發軍事雷達科技。從2005年3月開始,UWB技術被美國批准可以在非軍事領域運用,從此UWB技術才得到了新的突破,通過科學發明,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從UWB技術進行分析,一定條件下,它說具有的傳輸速率很高,為此,在工業自動化方面具有明顯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定條件下,在工業自動化方面,其要求對數據進行精確的定位。在測量方面,特別是在底下探測方面,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技術能夠實現實時圖像與聲音的傳輸,這么高精度的數據量傳輸,在當前現有的無線技術中是難以實現的。為此,在這一通信技術的實際運用過程中,要在攝像頭端安裝微型處理器,一定程度下,經過簡單壓縮並處理實時傳輸的圖像數據,就能使數據傳輸速率降到幾十兆位元組每秒,從而,最後利用UWB無線通信技術,將圖像數據傳送到數米開外的中心控制室。
四、結束語
通過對新時期下,通過對Z igbee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進一步明確了Z igbee技術與UWB技術是時下無線通信市場的最流行的技術之一, 是無線網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無線網路管理系統的優化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無線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發展前景。其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Z igbee Spec ifica tion[ OL ]. http: / /www. z igbee. org. 2010.12
[2]周怡頲 凌志浩 吳勤勤 Z igbee無線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探討 自動化儀表2011.05
[3]顧瑞紅 張宏科 基於 Z igbee 的無線網路技術及其應用 電子技術應用 2012.09
[4]李麗娟 國內聚氨酯密封膠研究進展 中國膠粘劑 2012.07
[5]夏春蕾 姜志國 高剪切強度聚氨酯密封膠用底塗劑 化工新材料 201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