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tdd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課本
擴展閱讀
網路連接滿格游戲卡 2025-09-28 10:54:46
網路安全部門叫啥 2025-09-28 10:44:52
平板電腦網路和WIFI 2025-09-28 10:42:29

tdd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課本

發布時間: 2023-05-14 17:05:25

⑴ 求《LTEFDDEPC網路規劃設計與優化》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LTE FDD EPC網路規劃設計與優化》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rrvbRRuTMVkuq-4KkYsHA

?pwd=qf2n 提取碼:qf2n
簡介:《LTE FDD/EPC網路規劃設計與優化》全面系統地講解了LTE FDD/EPC核心網和無線網規劃設計與優化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工程實踐,重點論述了LTE/EPC網路規劃和工程設計,包括核心網架構特性、組網方案、網元設置、網元測算及規劃方法、無線網鏈路預算、容量估算、站址選擇、小區參數規劃、網路模擬和工程安裝設計等,並提供了室內分布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同時闡述了LTE FDD網路優化的新技術、方法及典型問題分析,探討了LTE混合組網的必要性和工程實現等方面的問題。

⑵ 我想考計算機四級網路工程師,請幫忙推薦些教材,具體點

有本教育部考試中心編的四級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教程,必看。在買本真題,就行了。

參考書目:《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網路工程師》(2010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網路工程師

作者:教育部考試中心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7年9月第1版

印次:2009年9月第8次印刷

定價:38.00元

ISBN:978-7-04-025168-5

內容簡介:本書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制訂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考試大綱(2007年版)》編寫而成。主要內容包括: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則,中小型網路系統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法,區域網組網技術,網路信息系者襲旅統的建立,網路安全與管理等。本書編寫的目標是使通過四級網路工程師的合格考生具有大型網路系統規劃與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調試,系統維護與管理的基本技術。本書在內容選擇上貫徹了"培養實際工作技能"的指導思想,在教材編寫上體現了"任務驅動"的風格。本書可供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的考生使用,也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網路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教程---網路工程師(2008版)

第一單元網路規劃與設計

第1章網路系統結構與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2章中小型網路系統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法

第3章IP地址規劃和設計方法

第4章路由設計基礎

第二單元區域網組網技術

第5章區域網技術

第6章交換機及其配置

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

第8章無線區域網技術

第三單元計算機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立

第9章計算機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安裝與配置

第四單元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第10章網路安全技術

第11章網路管理技術

2008年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網路工程師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網路系統規劃、管理方法;

2.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配置調試的基本技術;

4.掌禪或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網路系統現場維護與管理基本技術;

5.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考試內容

一、網路規劃與設計

1.網路需求分析。

2.網路規劃設計。

3.網路設備及選型。

4.網路綜合布線方案設計。

5.接人技術方案設計

6.IP地址規劃與路由設計。

7.網路系統安全設計

二、網路構建

1.區域網組網技術。

(1)網線製作方法、

(2)交換機配置與使用方法。

(3)交換機埠的基本配置。

(4)交換機VLAN配置。

(5)交換機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與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2)路由器介面配置

(3)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

(4)RIP動態路由配置。

(5)OSPF動態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級功能。

(1)設置路由器為DHCP伺服器。

(2)訪首凳問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協議。

(4)配置IPSec協議。

(5)配置MPLS協議。

4.無線網路設備安裝與調試。

三、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的安裝調試

1.網路環境配置。

2.WWW伺服器安裝調試)

3.E—mail伺服器安裝調試

4.FTP伺服器安裝調試。

5.DNS伺服器安裝調試。

四、網路安全技術與網路管理

1.網路安全。

(1)網路防病毒軟體與防火牆的安裝與使用。

(2)網站系統管理與維護。

(3)網路攻擊防護與漏洞查找。

(4)網路數據備份與恢復設備的安裝與使用。

(5)其他網路安全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2.網路管理。

(1)管理與維護網路用戶帳戶。

(2)利用工具軟體監控和管理網路系統。

(3)查找與排除網路設備故障。

(4)常用網路管理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五、上機操作

在模擬網路環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內容:

1、交換機配置與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

3、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4、網路管理與安全設備、軟體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考試方法

一、筆試:120分鍾。

⑶ 網路規劃設計師教程的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原理
1.1 計算機網路概論
1.1.1 計算機網路概念
1.1.2 計算機網路組成
1.1.3 計算機網路分類
1.1.4 網路體系結構
1.2 數據通信基礎
1.2.1 數據通信概念
1.2.2 數據通信系統
1.2.3 數據調制與編碼
1.2.4 多路復用技術
1.2.5 數據交換方式
1.2.6 傳輸介質
1.2.7 檢錯與糾錯
1.3 網路體系結構
1.3.1 應用層
1.3.2 傳輸層
1.3.3 網路孝鍵扮層
1.3.4 數據鏈路層
1.3.5 物理層
1.3.6 覆蓋網與對等網
1.4 網路設備與網路軟體
1.4.1 網卡
1.4.2 交換機
1.4.3 路由器
1.4.4 網關
1.4.5 無線接入點
1.4.6 數據機
1.4.7 網路軟體
1.5 區域網
1.5.1 區域網概述
1.5.2 訪問控制方式
1.5.3 區域網協議
1.5.4 高速區域網
1.5.5 無線區域網
1.5.6 虛擬區域網
1.6 廣域網與接入網
1.6.1 廣域網的概念
1.6.2 虛電路與數據報實現方法
1.6.3 擁塞控制
1.6.4 公用網
1.6.5 接入網
1.6.6 廣亮乎域網組網
1.7 網路互連
1.7.1 網路互連概念
1.7.2 網路互連方法
1.7.3 路由選擇演算法
1.8 Internet協議
1.8.1 網路層協議
1.8.2 傳輸層協議TCP與UDP
1.8.3 應用層協議
1.8.4 代理與NAT
1.8.5 搜索引擎
1.9 網路管理
1.9.1 網路管理基本概念
1.9.2 管理信息的組織與表示
1.9.3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1.9.4 網路管理工具
1.10 服巧灶務質量技術
1.10.1 基本概念與相關技術
1.10.2 IP網路QoS技術
1.10.3 MPLS QoS技術
1.10.4 移動網路QoS技術
第2章 計算機網路規劃與設計
2.1 設計基礎
2.1.1 網路基本元素
2.1.2 網路互聯設備
2.1.3 網路性能
2.1.4 網路設計文檔
2.2 網路分析與設計過程
2.2.1 網路規范
2.2.2 網路生命周期
2.2.3 網路開發過程
2.2.4 網路設計的約束因素
2.3 網路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2.3.2 收集需求分析的過程
2.3.3 編制需求說明書
2.4 通信規范
2.4.1 通信規范分析
2.4.2 通信模式
2.4.3 通信邊界
2.4.4 通信流量分布的簡單規則
2.4.5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驟
2.4.6 網路基準
2.4.7 編寫通信規范說明書
2.5 邏輯網路設計
2.5.1 邏輯設計過程概述
2.5.2 網路結構設計
2.5.3 物理層技術選擇
2.5.4 區域網技術選擇與應用
2.5.5 廣域網技術選擇與應用
2.5.6 地址設計和命名模型
2.5.7 路由選擇協議
2.5.8 網路管理
2.5.9 網路安全
2.5.10 編寫邏輯設計文檔
2.6 物理網路設計
2.6.1 結構化布線設計
2.6.2 機房設計
2.6.3 設備選型
2.6.4 物理網路設計文檔
2.7 網路測試運行和維護
2.7.1 網路測試概述
2.7.2 線路與設備測試
2.7.3 網路系統測試
2.7.4 網路應用測試
2.7.5 測試報告
2.8 網路故障分析與處理
2.8.1 網路故障排除思路
2.8.2 網路故障排除工具
2.8.3 網路故障分層診斷
2.8.4 網路故障排除案例分析
第3章 網路資源設備
3.1 網路伺服器
3.1.1 RISC架構伺服器
3.1.2 IA架構伺服器
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點
3.1.4 伺服器相關技術
3.2 網路存儲系統
3.2.1 SCSI介面卡與控制卡
3.2.2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
3.2.3 磁帶庫
3.2.4 光碟塔
3.2.5 DAS技術
3.2.6 NAS技術
3.2.7 SAN技術
3.2.8 備份系統及備份軟體
3.3 其他資源設備
3.3.1 網路傳真機
3.3.2 網路列印機
3.3.3 網路視頻會議系統
3.3.4 網路電話系統
第4章 網路安全
4.1 惡意代碼
4.1.1 惡意代碼的定義與分類
4.1.2 常見的惡意代碼命名規則
4.1.3 典型的惡意代碼
4.1.4 典型反病毒技術和常用反病毒軟體
4.2 黑客攻擊及其預防
4.2.1 黑客和黑客攻擊
4.2.2 拒絕服務攻擊與防禦
4.2.3 緩沖區溢出攻擊與防禦
4.2.4 程序漏洞攻擊與防禦
4.2.5 欺騙攻擊與防禦
4.2.6 埠掃描
4.2.7 強化TCP/IP堆棧以抵禦拒絕服務攻擊
4.2.8 系統漏洞掃描
4.3 防火牆應用配置
4.3.1 防火牆技術概述
4.3.2 防火牆體系結構
4.3.3 分布式防火牆技術
4.3.4 防火牆應用規則
4.3.5 內部防火牆系統應用設計
4.3.6 外圍防火牆系統應用設計
4.3.7 防火牆與DoS/DDoS攻擊
4.3.8 防火牆應用實例
4.4 ISA Server應用配置
4.4.1 ISA Server的安裝
4.4.2 配置允許所有內部用戶訪問Internet的所有服務的訪問規則
4.4.3 使用邊緣防火牆模板建立訪問策略
4.4.4 配置啟用HTTP緩存
4.5 IDS與IPS
4.5.1 入侵檢測系統概述
4.5.2 入侵檢測系統實例
4.5.3 入侵防禦系統
4.6 訪問控制技術
4.6.1 訪問控制技術概述
4.6.2 傳統訪問控制技術
4.6.3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技術
4.6.4 基於任務的訪問控制模型
4.6.5 基於對象的訪問控制模型
4.7 VPN技術
4.7.1 IPsec
4.7.2 GRE
4.7.3 MPLS VPN
4.7.4 VPDN
4.8 企業網路安全隔離
4.8.1 網路隔離技術概述
4.8.2 劃分子網隔離
4.8.3 VLAN隔離
4.8.4 邏輯隔離
4.8.5 物理隔離
4.9 公鑰基礎結構
4.9.1 公鑰密碼
4.9.2 PKI組成
4.9.3 證書認證機構
4.9.4 PKI和數字證書的應用
4.9.5 PKI標准
4.10 文件加密和電子簽章
4.10.1 文件加密技術
4.10.2 EFS文件加密技術
4.10.3 電子印章的概念
4.10.4 數字簽名
4.10.5 電子印章的關鍵技術
4.10.6 數字水印技術
4.10.7 密鑰管理
4.11 網路安全應用協議
4.11.1 SSL協議
4.11.2 SET協議
4.11.3 HTTPS
4.12 桌面安全解決方案
4.12.1 終端智能登錄
4.12.2 虛擬加密磁碟
4.12.3 終端硬體埠控制
4.13 系統安全
4.13.1 DMZ
4.13.2 物理安全
4.13.3 主機系統安全
4.14 安全審計
4.14.1 安全審計的內容
4.14.2 審計工具
4.15 安全管理制度
4.15.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內容
4.15.2 安全風險管理
4.15.3 信息安全策略
4.15.4 信息安全教育
第5章 標准化和知識產權
5.1 標准化
5.1.1 標准化的基本概念
5.1.2 標准化的基本過程
5.1.3 標準的分類
5.1.4 標準的編號
5.1.5 國際標准及國外先進標准
5.1.6 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
5.1.7 標准化組織
5.1.8 信息技術標准化
5.1.9 ISO 9000:2000標准
5.1.10 能力成熟度模型
5.1.11 相關標准
5.2 知識產權
5.2.1 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點
5.2.2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主體與客體
5.2.3 計算機軟體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5.2.4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權利
5.2.5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使
5.2.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5.2.7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
5.2.8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的鑒別
5.2.9 不構成計算機軟體侵權的合理使用行為
5.2.10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的法律責任
5.2.11 計算機軟體的商業秘密權
第6章 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案例
6.1 網路規劃案例
6.1.1 案例1
6.1.2 案例2
6.2 網路優化案例
6.3 網路配置案例
6.3.1 案例1
6.3.2 案例2
6.4 網路故障分析與處理案例
第7章 網路規劃設計論文
7.1 大綱中的要求
7.2 論文考試難的原因及其對策
7.3 論文的格式與寫作技巧
7.3.1 格式要求
7.3.2 寫作進度把握
7.3.3 論文選題
7.3.4 論文提綱
7.3.5 正文寫作
7.3.6 復查論文
7.4 論文範文
縮寫詞
參考文獻

⑷ 網路工程規劃與設計的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網路工程規劃設兆逗蠢計。首先系統介紹自頂向下的網路設計方法中需求分析、邏輯設計、物理設計、優化測試及文檔編寫,然後進一步介紹無線網路設計、IPv6網路設計、QoS設計、IP電話和基於內容的網路設計、網路建模、光纖網路設計、SAN存儲區域網路設計、網格設計,力求及時反映最新的網路工程技術。每章最後有若干習題和實驗設題目,幫助讀者進一步學習和實踐並配有完善的電子教案指蘆、實驗指導書及習題答案供教師教學參考。本書還有相關的網站提供適時更新的信息供讀者查詢。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對於幫助讀者全面掌握網路工程設計方法,提高網路工程應用能力頗具實用價值。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電子商務、網路通信類專業網路設計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培養企業網路信息化人才的實用教材。本書還能為相關專族陪業本科高年級畢業設計和低年級研究生網路設計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作為網路工程師、網路管理人員的實用參考書。

哪裡有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的論文

[信息與通信工程]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方法研究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04955217459.html

摘 要

在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和最大的移動用戶數,移動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4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快速增長。現有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無論是在頻譜資源,還是在所能提供的業務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移動通信用戶的需求。
本文所討論的TD-SCDMA是一項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究的3G技術,論文中將從TD-SCDMA的技術特點、無線網路規劃流程、覆蓋和容量規劃、組網方案和小區規劃、以及TD-SCDMA與其他移動通信系統間的干擾及協調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其中對於覆蓋和容量規劃將在理論方法上進行較為詳細地論述;而與其它系統間的干擾問題將通過與WCDMA網路間的干擾分析來進行。
在文章的最後,將通過對自己親身參與的部分規劃工作的敘述來對本論文做一個結束,這個也是本論文中對於自己在實踐中所學比較全面的總結。

關鍵詞:TD-SCDMA,覆蓋規劃,容量規劃,鏈路預算,干擾分析

ABSTRACT

Mobile subscriber's rate of rise goes far beyond the fixed telephone user's rate of rise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present already we had the global biggest mig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ggest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and mobile subscriber's quantity already approached four hundred million, moreover this number also is growing fast.The existing secon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s or in the service aspect which can provide,all already could not satisf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ed.
Here w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 the technology of TD-SCDMA which is completely and independently studied by our country,we will stud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D-SCDMA,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flow,cover and capacity planning,network plan and plot plan,disturb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For coverage and capacity planning 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exposition in more details.As for the issue of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systems,we will talk about it with the WCDMA network.
In the final article, through my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t in my comprehensive review.

KEY WORDS: TD-SCDMA, cover planning, capacity planning, link budgeting, disturbance analysis

目 錄
前 言 - 1 -
第1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1][5][6] - 2 -
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三大主流標准 - 2 -
1.2 TD-SCDMA標準的形成 - 3 -
第2章 TD-SCDMA技術概述[3][5] - 6 -
2.1 TD-SCDMA簡介 - 6 -
2.2 TD-SCDMA採用的主要技術 - 7 -
2.2.1 智能天線技術 - 7 -
2.2.2 綜合採用各種多址方式 - 9 -
2.2.3 同步CDMA - 10 -
2.2.4 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技術 - 11 -
2.2.5 接力切換(Baton Handoff) - 14 -
2.2.6 動態信道分配(DCA) - 15 -
第3章 TD-SCDMA無線通信系統網路規劃[4][8][10][11] - 18 -
3.1 無線網路初步規劃的流程 - 18 -
3.2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內容及流程 - 19 -
3.3 TD-SCDMA網路覆蓋規劃 - 21 -
3.3.1TD-SCDMA 覆蓋規劃理論准則 - 21 -
3.3.2 TD-SCDMA覆蓋規劃的鏈路預算方法 - 23 -
3.4 TD-SCDMA網路容量規劃 - 27 -
3.4.1 TD-SCDMA 的容量規劃流程 - 28 -
3.4.2 TD-SCDMA容量規劃預算的數學模型 - 30 -
第4章 TD-SCDMA的組網[2][7][9][12][13] - 33 -
4.1 TD-SCDMA獨立組網 - 33 -
4.1.1 TDD-TSM 向TDD-LCR的演進方案 - 33 -
4.1.2 覆蓋方式分析 - 34 -
4.1.3 終端移動速度分析 - 36 -
4.2 TD-SCDMA與WCDMA網路聯合組網 - 36 -
4.2.1 雙網切換 - 37 -
4.2.2 網間漫遊 - 38 -
4.2.3 網路版本 - 38 -
4.3 組網方案 - 39 -
4.4 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干擾分析 - 40 -
4.4.1 鄰頻干擾分析原理 - 41 -
4.4.2由ACIR計算WCDMA系統容量損失的方法 - 41 -
4.4.3 TD-SCDMA BS 對 WCDMA BS干擾分析 - 43 -
第5章 羅沙島的兩種建站方案 - 49 -
總 結 - 53 -
致 謝 - 55 -
參考文獻 - 56 -
附 錄A 中文翻譯 - 57 -
附 錄B 英文原文 - 63 -

⑹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研究|計算機網路 第7版 pdf

摘要:在這個網路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我國的信息化程度也日益完善,國民經濟總值也在日新月異的增長著,這種飛速發展的前景,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首要的功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巨大特點是結構比較復雜多變,並且規模相當大,翻新程度特別快,所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變得愈發的重要。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研究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與研究,讓我國的計算機領域在世界也逐漸贏得一席角落,慢慢的得到全球網路信息界的認可與好評。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的研究,體現了當代信息化社會的迅速與蓬勃發展,同時也襯託了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越發的完善,設計也有著質的突破和飛躍。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蘆凳規劃研究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6-100-02
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結構特點
1.1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分布形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是由分布式逐漸向集中式慢慢過度的發展過程,為了充分的適應我國國情,計算機網路逐漸有分布式慢慢的向更加具體化更加易於管理的集中式做詳細調整。由於網路分布式過於散亂,在整體規劃和布局過程中會出現麻煩或者偏差,所以更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資源浪費,以及成本的無謂提高。所以,趨向集中式管理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必然轉折過程。
這種形式的轉化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還可以在經濟水平等方面逐步完善節約的理念以及風險意識。統籌兼顧計算機網路的運營成本以及運營方式,讓計算機運營理念可以進步一得到快速更新交疊,向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漸轉換。
1.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基本特點以及功能
隨著計算機領域的革新和逐步調整,在邏輯上的網路轉換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效穩定的群集集中式的網路系統,這樣的系統在業務的具體需要上不斷的擴充並適當的延伸,各地區的區域網也可以通過路由器與集中式管理的控制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以及數據剖析和上傳。
資料庫的清點以及審核已經變成了客戶管用的模式,為了隨時更新方便客戶的操作,計算機網路系統必須擁有及時反饋並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特點,第一時間總匯所有的信息內容並且實現資源共享。由網路總部進行統一管理並且嚴格篩選,然後迅速傳送。
在網路每天的點擊率和信息傳播速度等方面可以清晰的觀察到集群網路的一些特點,供求環境在網路的大平台上進行綜合以及迅速迅嘩枝收集新信息並且重新擴散,迅速並准確,第一時間把所有的信息網重組而且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方式發布。
1.3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實際運行效果
由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進一步組建並且整個網路平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新的改善以及網路業務管理系統的初具規模,所以集中式分布網路系統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促使了很多企業和運用網路了解資源信息的領域都被帶動起來,所以,集中分布的網路系統與各項業務關系以及業績的提升都緊密相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作用不斷的被認可並且得到進一步的積極發展運用。
無論是商界,金融界,以及證券和交易市場,乃至於學校或者娛樂場所等都以及得到了越來越強大的市場經濟水平的佔有量。尤其是有關金融行業的發展更是史無前例的在曾經一貫的經濟競爭中如魚得水,運行效果極佳,口碑早已不再是一個完美的句子,而是變成了數以萬計甚至億萬計的龐大數字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研究具體原則
2.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總體原則
區域網的設計原則是根據越來越被人們認可的,現代科技速度以及前沿經濟能力建設發展方向畝敏還有理念所實施的。(1)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首要原則要遵循當代網路的實用性,統一性以及靈活時效性。(2)還有兼顧其開放性的具體運營手段和可擴充性及安全性的基本運營理念。設計原則要根據標准規范作為系統分析的研究策略要求掌握,還要同時開展各項可持續運營的網路利用新型行業,以高效節能並且迅速時效的最基本原則作為奠基理由,再通過網路渠道制定適合於計算機區域網可以展開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才能真正的服務社會,成為全球公用首要的利用渠道。
2.2 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的具體實施
其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性的發展原則提前是符合國際化標准網路平台的各項統一規則,同時區域網通過網路之間的互通原則實現開放的總體理念。以規范化作為先決條件才能真正的把開放性原則實施到位,並且在運用中表現的更加合理井井有條。
可擴充性原則在計算機網路系統實施中的體現同樣十分明顯,使之變得更具良好的網路服務平台,基礎優秀並且符合現代的前沿服務信息化的標准理念。同時更需要注意的是時刻遵循可靠性原則,這是整個計算機信息網路規劃研究設計的基礎,只有具備這一項實質性原則,並且落實的翔實有效才是不中斷用戶正常使用的條件,所以把容錯率降低到最小,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本職任務。
同時,計算機網路系統對於可管理性原則也必須無條件遵循。只有在一定的管理強度下,計算機網路才能真正意義上為大家更好的服務,才能便於隨時維護並且監管運行狀態和運行速率。
3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案
3.1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方案
如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運用已然十分廣泛,其廣域網接入方式也不再單一,主要接入方式有三種:(1)電話線數據機接入法,這種方法比較傳統,接入方式簡單。(2)電纜數據機,這種方法也越來越普遍。(3)無線微波接入法,這種接入方法比較適於大家方便快捷的應用,方便大家在出行或者會議等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使用,這種方式特別受到廣大計算機研究愛好者的贊譽。
目前,計算機在校園或者在室內應用的廣域網在結構或者安全方便具備極高的性能,網路結構完好,可以基本上保證連接過程中無斷點,無故障。可以自覺的均衡網路伺服器使用流量,大大減少甚至杜絕了網路杜塞的現象,可以使網路變得更加暢通更加快捷、方便,以便於在使用過程中減少數據的丟失現象。
3.2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存在的安全問題
為了可以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合理的通過路由器進行微控制,有效的充當外部防火牆,阻止或者直接屏蔽了很多外部的不良信息侵擾,還可以通過加密的形式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管理設計規劃進行內部保護,防止更多的惡性信息滋擾計算機的正常工作。
還要考慮到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布線設計可靠強度,這種布線設計避免了電磁波的干擾,同時在布線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來自於各種方面想干擾情況,除此之外,電源和消防報警系統也需要同步進行完善。為了從根本上消除計算機網路遭到外界入侵的干擾現象,正確的報警信號以及傳輸至消防中心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研究課題。
在正確修正報警以及放侵擾的設計同時,對於病毒的防範意識需要同步加強,這一點對於網路安全性不可小覷。因為網路病毒也同樣會受到網路使用的限制,所以,DOS病毒是比較需要用戶注意的一種常見網路病毒現象,是病毒入侵的主要防範對象。當然,我們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同時,也要逐步完善計算機網路的更新,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計算機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使我們對計算機的應用更加行之有效,更加的安全、方便、快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所以對於計算機是使用也適當的越來越重要,人們的目光多數都自然而然的慢慢聚焦在了對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上面。所以在事態萬千的年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更是要必須配合當代人發展的眼光,來為各項服務系統提供日益擴張的需求以及平台。

參考文獻:
[1]黃海水,黃貞益,王大龍.環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11).
[2]周興東,普鋼.數據管理和網路備份設計[J].雲南電力技術,2000(03).
[3]吳迪,陳貴生,王學珍,等.數字圖書館資源遠程訪問模式與共享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03).
[4]閆曉弟,耶健.基於VPN的電子資源遠程訪問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情報雜志,2009(08).

⑺ 無線網路技術的內容簡介

《無線網路技術》力求以全新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向讀者介紹IEEE802.11無線區域網、IEEE802.11無線網狀網技術和IEEE802.16 WiMAX技術,包括網路規劃、網路建設、網路維護和管理以及無線網狀網的典型應用。
第1、2、3章對無線IEEE802.11技術進行了描述,第4章至第9章對無線網狀網的應用進行了描述,並詳細介紹了無線網狀網的設計與規劃、無線網狀網的測試方案和方法、無線網狀網的工程實施,包括現場場勘、設備配置和安裝方式等,第10章對無線IEEE802.16 WiMAX技術進行了描述。《無線網路技術》內容完整、新穎、實用,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與信息工程、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自學用書,也可作為以上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自學提高或工具用書,以及該領域技術培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