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線上網和無線上網各有什麼優缺點各自適用什麼場合請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結合你
1、有線上網優點:
有線上網設備最大優勢就是抗干擾性強,穩定性高,具備一定的保密性,傳輸速率快,帶寬能夠無限大。
2、有線上網缺點:
有線上網受環境影響較大,擴展性較弱,有衰減,施工難度大,移動性差,費用高。 有線通信設備:常用的有線通信設備有:電腦、 電視、PCM、光端機等。
3、無線上網優點:
無線上網設備最大優點就是環境,不需要受線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移動性,可以在移動狀態下通過無線連接進行通信,施工難度低,成本低。
4、無線上網缺點:
無線上網設備抗干擾較弱,傳輸速率較慢,帶寬有限,傳輸距離也有限制,費用低。
5、適用場合:
有線上網適用於室內場所,無線上網適用於戶外場所。
(1)有線通信與無線網路技術擴展閱讀
就技術觀點來看,有線電視寬頻上網的傳輸速度,下載每秒最快可達10Mbps,上傳可達1.5Mbps。在實際運作時,雖然大約有500~1,000名用戶會共享這個帶寬,但平均而言仍有200~500kbps的速度,大大超越了傳統電話撥接上網(56kbps)及ISDN專線(64~128kbps)。
而正因為有線電視寬頻上網能夠快速的傳遞大量影像、聲音、數據等等,因此除了一般的網站瀏覽之外,更可以使用雙向的互動式服務,如電子銀行、家庭保全、水電抄表、電子購物、互動式電玩、遠距教學、遠距醫療、隨選卡拉OK、隨選視訊等。隨著未來技術開發成熟,有線電視寬頻網路的應用層面將比今日所能想像的更加廣泛。
但是無線通信正在改變相應的技術讓傳輸速率更高(802,11n的速率能到達100Mbps不低於有線通信),更穩定方便,所以無線通信設備將是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設備:衛星、無線電台、無線電視(公交車或地鐵上)、無線區域網、GPRS上網等。
㈡ 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的區別
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有以下三方面的區別:
1、通信方面的區別
無線網路通信雙方因為是通過無線進行通信,所以通信之前需要建立連接;而有線網路就直接用線纜連接,不用這個過程了。通信雙方通信方式是半雙工的通信方式;而有線網路可以是全雙工。通信時無線網路在網路層以下出錯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幀的重傳概率很大;而有線網路出錯概率非常小。
2、性能方面的區別
有線網路提供卓越的性能。無線網路連接僅提供10Mbps帶寬,相反100Mbps有線網路雖然成本稍高,但很容易獲得。在未來幾年內,無線網路應該足以滿足家庭文件共享、游戲和高速互聯網訪問。
如果多台計算機同時大量訪問網路,使用集線器的有線網路可能會降低性能。使用無線網路交換機而不是集線器來避免這個問題。交換機比集線器貴一點。
3、安全方面的區別
理論上,無線網路不如有線網路安全。這是因為無線通信信號在空中傳播並且可以被攔截。為了證明他們的觀點,一些工程師推廣了戰爭駕駛的做法。Wardriving涉及使用Wi-Fi設備穿越住宅區並掃描無線電波以查找未得到適當保護的網路。
不過,總的來說,無線安全的弱點更多是理論上的,而不是實際的。無線網路通過加密標準保護數據,使無線通信與家庭中的有線通信一樣安全。
㈢ 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的區別
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的區別主要在於工作原理不同、特點不同、應用不同。
一、工作原理不同
1、無線通信:無線通信是指多個節點間不經由導體或纜線傳播進行的遠距離傳輸通訊,利用收音機、無線電等都可以進行無線通訊。
2、有線通信:有線通信是指利用金屬導線、光纖等有形媒質傳送信息的方式,調制方式為基帶傳輸、調制傳輸。
二、特點不同
1、無線通信:建設工程周期短,成本低,便於維護。
2、有線通信:一般受干擾較小,可靠性高,保密性強,但建設費用大。
三、應用不同
1、無線通信:行動電話是無線通訊最廣為人知的應用之一,基於Bluetooth技術的無線鍵盤、滑鼠,無線感測器等。
2、有線通信:電腦(台式)、電視、有線電話,有線鍵盤、滑鼠等。
㈣ 什麼是有線通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
有線通信技術
概念:有線通信是一種通信方式,狹義上現代的有線通信是指有線電信,即利用金屬導線、光纖等有形媒質傳送信息的方式。光或電信號可以代表聲音,文字,圖像
傳輸內彎旦容:有線電話,有線電報,有線傳真等。
無線線通信技術
概念: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臘者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
傳埋局擾輸內容:手機,對講機,藍牙等
㈤ 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的區別在哪各自的含義又是什麼
區別:有線通信是指有線電信,即利用金屬導線、光纖等有形媒質傳送信息的方式.無線通信是指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含義:軍民通信安全等級,組建通信網路的環境受地理位置限制,通信傳輸的距離,社會發展以及滿足個人生活的需要,同時達到節能節源.
㈥ 無線網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相同。
其實這兩種差不多,以下做分別介紹:
(一)、無線網路技術
1、所謂的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2、採用無線傳輸媒體如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的網路。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
3、無線網路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通常用於無線網路的設備包括攜帶型計算機、台式計算機、手持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筆式計算機和尋呼機。無線技術用於多種實際用途。例如,手機用戶可以使用行動電話查看電子郵件。
4、使用攜帶型計算機的旅客可以通過安裝在機場、火車站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基站連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戶可以連接桌面設備來同步數據和發送文件目前主流應用的無線網路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上網和無線區域網兩種方式。
5、而GPRS手機上網方式,是一種藉助行動電話網路接入Internet的無線上網方式,因此只要所在城市開通了GPRS上網業務,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上網。
6、無線網路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是相對於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線網路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路組建方式。無線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路必須依賴的網線。
(二)、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
第一代 移動通信系統(1G)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於20世紀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於1981年投入運營。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是基於模擬傳輸的,其特點是業務量小、質量差、安全性差、沒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於蜂窩結構組網,直接使用模擬語音調制技術,傳輸速率約2.4kbit/s。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工作系統。
第二代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起源於90年代初期。歐洲電信標准協會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於擴展和改進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業務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戶化應用移動網路增強邏輯),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計費,GSM 900/1800雙頻段工作等內容,也包含了與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強型話音編解碼技術,使得話音質量得到了質的改進;半速率編解碼器可使GSM系統的容量提近一倍。在GSM Phase2+階段中,採用更密集的頻率復用、多復用、多重復用結構技術,引入智能天線技術、雙頻段等技術,有效地克服了隨著業務量劇增所引發的GSM系統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適應語音編碼(AMR)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系統通話質量;GPRs/EDGE技術的引入,使GSM與計算機通信/Internet有機相結合,數據傳送速率可達115/384kbit/s,從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斷增強,初步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業務的能力。盡管2G技術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完善,但隨著用戶規模和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頻率資源己接近枯竭,語音質量不能達到用戶滿意的標准,數據通信速率太低,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滿足移動多媒體業務的需求。
第三代
3G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也稱IMT 2000,是正在全力開發的系統,其最基本的特徵是智能信號處理技術,智能信號處理單元將成為基本功能模塊,支持話音和多媒體數據通信,它可以提供前兩代產品不能提供的各種寬頻信息業務,例如高速數據、慢速圖像與電視圖像等。如WCDMA的傳輸速率在用戶靜止時最大為2Mbps,在用戶高速移動是最大支持144Kbps,說占頻帶寬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通信標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組成一個IMT 2000家庭,成員間存在相互兼容的問題,因此已有的移動通信系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頻譜利用率還比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寶貴的頻譜資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還不夠高,如單載波只支持最大2~fDps的業務,等等。這些不足點遠遠不能適應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需要,因此尋求一種既能解決現有問題,又能適應未來移動通信的需求的新技術(即新一代移動通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高速鐵路移動通信和3G技術
一般來說,在高速移動的物體上,當速度超過時速150千米時,2G/3G的快速功率控制效果不佳,此時就要看哪種通信制式的抗衰落手段多,且衰落儲備量大。TD-SCDMA對高速移動情況不太適應,主要是因為技術性能先進的只能天線沒有在高鐵上全面普及和覆蓋,且系統的增益又不高,再加上使用終端的功率不大,使得在高鐵上,對於覆蓋邊緣由於衰落儲備不足而掉話;到目前為止,GSM制式在高鐵系統中還沒有啟用功控裝置,不過GSM制式只提供語音通話,信道編碼糾錯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的作用顯著,在通信基站功率達到40W,終端功率達到2W,且基站距離較短的情況下,衰落儲備量發揮作用,高鐵的應用效果還可以。GSM系統中的EDGE制式在高鐵中的效果不好,主要是由於EDGE在高速數據時的編碼效率為1,沒有編碼冗餘度,對應的信道編碼增益相對較低,此外,高階的數據8PSK調制,會使得解調EDGE數據的信噪比較高,導致EDGE邊緣的覆蓋電壓需要更高,其衰落儲備要更大;但在實際的高鐵系統中,兩個基站覆蓋區之間的衰落儲備一般都不足,使得傳輸的數據率會迅速下降。所以,就要尋求新的技術體系來解決高鐵中的移動通信問題。 3G通信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是日新月異。2009年1月7日,我國同時發放了三張3G牌照,即:TD-SCDMA、WCDMA、CDMA200,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3G時代。3G網路運行的兩年多時間里,在拉動我國GDP增長的同時,還為國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技術角度來分析,3G移動通信網路相對於2G網路的優勢在於更大的系統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質量,且能夠實現全球范圍的無縫漫遊,為通信用戶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通信服務。 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國際電聯對3G網路有其最低的要求和標准,即:在高速移動的地面物體上,3G網路所能提供的數據業務為64~144kb/s,要能夠適應500km/h的移動環境。針對該標准,我國現行的3種3G網路中,WCDMA和CDMA2000主要採用「軟切換」技術,能夠實現移動終端在時速500km時的正常通信,即能夠實現在與另一個新基站通信時,首先不中斷跟原基站的聯系,而是在跟新的基站連接好後,再中斷跟原基站的連接,這也是3G網路優於2G網路的一個突出特點;WCDMA技術已經解決了高速運動物體的無縫覆蓋問題;此外,TD-SCDMA也對高鐵通信的覆蓋方案進行了研究。 因此,3G移動通信網路在技術層面上已經具有為高鐵提供通信保障的基本條件,為我國高鐵發展過程中移動通信問題的完滿解決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代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是集3G與WLAN於一體並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 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並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於無線服務的要求。而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4G與固定寬頻網路在價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計費方式更加靈活機動,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確定所需的服務。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線電視數據機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地區。 很明顯,4G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4G移動系統網路結構可分為三層:物理網路層、中間環境層、應用網路層。物理網路層提供接入和路由選擇功能,它們由無線和核心網的結合格式完成。中間環境層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變換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網路層與中間環境層及其應用環境之間的介面是開放的,它使發展和提供新的應用及服務變得更為容易,提供無縫高數據率的無線服務,並運行於多個頻帶。這一服務能自適應多個無線標准及多模終端能力,跨越多個運營者和服務,提供大范圍服務。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信道傳輸;抗干擾性強的高速接入技術、調制和信息傳輸技術;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適應陣列智能天線;大容量、低成本的無線介面和光介面;系統管理資源;軟體無線電、網路結構協議等。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正交頻分復用(OFDM)為技術核心。OFDM技術的特點是網路結構高度可擴展,具有良好的抗雜訊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擾能力,可以提供無線數據技術質量更高(速率高、時延小)的服務和更好的性能價格比,能為4G無線網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無線區域環路(WLL)、數字音訊廣播(DAB)等,預計都採用OFDM技術。4G移動通信對加速增長的廣帶無線連接的要求提供技術上的回應,對跨越公眾的和專用的、室內和室外的多種無線系統和網路保證提供無縫的服務。通過對最適合的可用網路提供用戶所需求的最佳服務,能應付基於網際網路通信所期望的增長,增添新的頻段,使頻譜資源大擴展,提供不同類型的通信介面,運用路由技術為主的網路架構,以傅利葉變換來發展硬體架構實現第四代網路架構。移動通信會向數據化,高速化、寬頻化、頻段更高化方向發展,移動數據、移動IP預計會成為未來移動網的主流業務。
㈦ WIFI和有線的區別
無線與有線網路
Wi-Fi帶來的高速無線上網將像今天人們打手機一樣平常。與普通有線網路技術一樣,無線網路技術也分為多種,它們之間關鍵技術差異主要在傳輸帶寬、傳輸距離、抗干擾能力、安全性,以及適用范圍上。
傳輸帶寬:
與有線網路相同,無線網路的數據傳輸也受到帶寬限制,而且由於無線電傳輸沒有外部屏蔽能力,因此帶寬實際受限程度要遠超有線網路,即使最先進的無線網路技術也只能達到54Mbps每秒,比起100Mbps區域網而言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傳輸距離:
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都有信號衰減,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技術由於在空氣中傳輸,隨著氣候條件的改變,衰減速率有高有低,往往實際有效距離達不到最大極限,尤其在電器設備使用頻繁的室內,使用距離更是大幅度縮短。
抗干擾能力:
有線網路是通過加屏蔽層等技術抗干擾,必要時以光纖技術提供千兆級別的傳輸質量,而無線網路沒有任何屏蔽能力,只能通過自身的無線信號發射強度以及頻率、頻跳等技術來增強抗干擾性能,也由此造成了成本、體積和使用上的區別。
安全性:
無線網路的信號沒有邊界,任何人都可能截獲,為了保證無線網路的安全性,一些無線技術提供了加密功能,從而獲得了優秀的安全性,但也因此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兼容性。
適用范圍:
無線技術不同的固有屬性決定了它們大致的使用范圍,即使某些時候試圖強行使用不合適的技術也將沒有合適的產品。一般來說,無線網路更適用於移動特徵較明顯的網路系統,而有線網路則更適用於固定的,對帶寬需求較高的網路系統。
健康特性:
無線網路固有的隱患在於綠色健康問題,手機已經被證明帶有相當的輻射而可能引起對腦電波的干擾,實際上,無線網卡、集線器等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發射著電波,這些電波對人體的影響雖然尚未明了,但也不能排除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
㈧ 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分別採用什麼技術提高通信利用率
採用頻道再用技術。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採用頻道再用物悶技術。無線用戶與有肢拿線用戶之間的通信,罩飢彎採用頻道再用技術來提高系統的頻率利用率。用多路復用技術,以提高傳輸線路的利用率。
㈨ 無線網路和有線網路有什麼區別
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升讓似,最大的區別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網路技術可以取代有線網路,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無線網路是採用無線通信技吵世局術實現的網路。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
有線網路是采有線網是用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纖來連接的計算機返返網路。同軸電纜網是常見的一種連網方式。它比較經濟,安裝較為便利,傳輸率和抗干擾能力一般,傳輸距離較短。雙絞線網是目前最常見的連網方式。
㈩ 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的優缺點
一、有線傳輸
優點:一般受干擾較小,可靠性,保密性強。
缺點:建設費用大。沿途需要檢查有線通信鏈路的維護情況,故障發生時通常很難找到故障點。用戶設置通信網路後,由於系統的需求,通常會添加新設備,使用有線傳輸可能需要重新布線。
二、無線傳輸
優點:
1、 綜合成本低,性能更穩定。只需一次性投資,無須挖溝埋管,特別適合室外距離較遠及已裝修好的場合。在許多情況下,用戶往往由於受到地理環境和工作內容的限制。
例如山地、港口和開闊地等特殊地理環境,對有線網路、有線傳輸的布線工程帶來極大的不便,採用有線的施工周期將很長,甚至根本無法實現。
這時,採用無線監控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有安裝周期短、維護方便、擴容能力強,迅速收回成本的優點。
2、組網靈活,可擴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員可以迅速將新的無線監控點加入到現有網路中,不需要為新建傳輸鋪設網路、增加設備,輕而易舉地實現遠程無線監控。
3、 維護費用低。無線監控維護由網路提供商維護,前端設備是即插即用、免維護系統。
4、無線監控系統是監控和無線傳輸技術的結合,它可以將不同地點的現場信息實時通過無線通訊手段傳送到無線監控中心,並且自動形成視頻資料庫便於日後的檢索。
5、 在無線監控系統中,無線監控中心實時得到被監控點的視頻信息,並且該視頻信息是連續、清晰的。
在無線監控點,通常使用攝像頭對現場情況進行實時採集,攝像頭通過無線視頻傳輸設備相連,並通過由無線電波將數據信號發送到監控中心。
缺點:
由於採用微波傳輸,頻段在1GHz以上,傳輸環境是開放的空間,如果在大城市使用,無線電波比較復雜,相對容易受外界電磁干擾。
微波信號為直線傳輸,中間不能有山體、建築物遮擋;如果有障礙物,需要加中繼加以解決,Ku波段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雨雪天氣會有比較嚴重的雨衰現象。
(10)有線通信與無線網路技術擴展閱讀:
無線傳輸分為:模擬微波傳輸和數字微波傳輸。
一、模擬微波傳輸
模擬微波傳輸就是把視頻信號直接調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發射機,HD-630)。
通過天線(HD-1300LXB)發射出去,監控中心通過天線接收微波信號,然後再通過微波接收機(Microsat 600AM)解調出原來的視頻信號。
如果需要控制雲台鏡頭,就在監控中心加相應的指令控制發射機(HD-2050),監控前端配置相應的指令接收機(HD-2060)。
這種監控方式圖像非常清晰,沒有延時,沒有壓縮損耗,造價便宜,施工安裝調試簡單,適合一般監控點不是很多,需要中繼也不多的情況下使用。
其弱點是:抗干擾能力較差,易受天氣、周圍環境的影響,傳輸距離有限,已逐步被數字微波、COFDM、3G、CDMA等取代。
二、數字微波傳輸
數字微波傳輸就是先把視頻編碼壓縮,然後通過數字微波信道調制,再通過天線發射出去,接收端則相反,天線接收信號,微波解擴,視頻解壓縮,最後還原模擬的視頻信號。
也可微波解擴後通過電腦安裝相應的解碼軟體,用電腦軟解壓視頻,而且電腦還支持錄像,回放,管理,雲鏡控制,報警控制等功能;
存儲伺服器,配合磁碟陣列存儲;這種監控方式圖像有720*576、352*288或更高的的解析度選擇,通過解碼的存儲方式,視頻有0.2-0.8秒左右的延時。
數字視頻監控價根據實際情況差別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擬微波不可比的優點,如監控點比較多,環境比較復雜,需要加中繼的情況多,監控點比較集中它可集中傳輸多路視頻。
抗干擾能力比模擬的要好一點,等等優點,適合監控點比較多,需要中繼也多的情況下使用,客觀地講,前期投資較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