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拉瑪。
她是一名演員,不是一名技術人員,但由於在大學期間讀的是通信工程,所以對通信領域還是有不少的了解,有一次海蒂在跟以為鋼琴師演奏的過程中,發現音樂中的轉調技巧很適合用來給通信進行加密。
1997年,美國電岩肆凱子前沿基金會決定給海蒂·拉瑪授予「電子前沿基金會」先鋒獎雹拆。Wi-Fi(WirelessFidelity)又稱「行動熱點」,是創建於IEEE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的技術,基於兩套系統的密切相關,有人把Wi-Fi當做IEEE802.11標準的同義術語。Wi-Fi由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Alliance)粗喚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B. 與中國電信業有關的無線通信或衛星通信前沿技術
一、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在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衛胡滑星通用移動通信系統(SUMTS)將為UMTS用戶提供全球性的覆蓋,使用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通信。要為將來的清州固定和移動通信提供全球性的覆蓋,衛星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衛星部分將在全球信息基礎結構(GII)中起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歐洲的COST252工作組正在制定相關的衛星個人通信標准。3G移動系統的數據速率為144kb/s到2Mb/s,衛星部分速率上限是144kb/s。在ACTS項目和Ka頻段的商用系統中,衛星部分的目標是為固定和移動終端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3G全球多衛星多波束系統採用碼分多址技術,如歐洲ESA的寬頻CDMA衛星系統(SW-CDMA),它是衛星寬頻/時分多址接入技術與CDMA技術的結合。
二、衛星系統結構
衛星系統有助於基於TCP/IP的Internet應用的增長,尤其是要求高帶寬和帶寬點播靈活性的多媒體業務。因此,ATM、TCP/IP和衛星技術將會是未來全球系統聯網的基礎。
衛星是網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它與地面骨幹網路的互操作性很重要,有助於提供QoS和兼容不同類型的業務。
1.系統情況
SUMTS----SUMTS網路與地面網路相接,以提供2Mb/s的數據速率。
SATM(衛星非同步轉移模式)----在衛星ATM的分層實現上,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不改變現有衛星的協議結構,只是將ATM協議放在非ATM的衛星協議平台上。另一種觀點是衛星網採用完全的ATM結構,其中衛星部分的ATM層是S-ATM(以區別地面固定網中的ATM層),支持傳統的ATM業務、TCP/IP應用和UDP/IP應用。前者的優點是衛星平台對不同用戶終端的協議標準是透明的;衛星訪問協議止於關口站,不會為外界網看到;不需要修改現行的衛星標准。缺點是很難為各種不同的協議提供最好的性能。具有這種分層結構的衛星ATM稱之為在非ATM上的ATM封裝。後者的優點是適用於一個高度集成的星地ATM環境,缺點是協議復雜,需要修改現有的各種衛星協議和網間介面協議。
SIP(衛星IP)----使用IP傳輸,可以直接連接到IP骨幹網,也便於採用Internet的新標准,如IPv6、RSVP、移動IP等。有衛星星際鏈路(ISL)的衛星系統能夠使用冗餘的路徑,可以避免網路的擁塞。在低軌道(LEO)衛星網路中,使用IP路由很有吸引力,它支持組播和與地面IP網路的連網,但是它不適合電路交換網路。不同的商用系統採用不同的方法:Celestri和SkyBridge將ATM並入到衛星交換;Teledesic使用專用的無連接自-適應路由協議,提供快速的分組交換。
2.系統要求
容量----SUMTS為單個用戶提供的數據速率可以達到144kb/s。使用Ka頻段的寬頻衛星系統為每個用戶提供的數據速率如下:Teledesic全球衛星系統的上行鏈路為16kb/s?2Mb/s,下行鏈路為16kb/s?64Mb/s;Spaceway的上行鏈路為16kb/s?6Mb/s,下行鏈路高達92Mb/s;Astrolink的上行鏈路最高可達20Mb/s,下行鏈路最高可達155Mb/s。
頻段----目前,UMTS的頻段為1885?2025MHz和2110?2200MHz,為衛星部分留出的只有30MHz。衛星移動通信(MSS)的上下行鏈路分別在L和S頻段運行,反饋鏈路在C頻段提供傳統的窄帶業務,要提供寬頻業務,就得使用Ka頻段(20?30GHz)和極高頻(EHF)頻段(40?50GHz)。
3.衛星星座
現在的多數衛星系統採用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系統。GEO的性能受傳輸時延的影響,時延為0.5秒,這是從衛星到地面的傳播時間。這對實時業務流來說,是很不利的。
新一代的寬頻系統要求很低的時延,這就要求在非地球靜止軌道(NGEO)星座有更多的低中軌道衛星。LEO衛星(高度為500?2000km)的時延為10-40ms,但是LEO衛星的覆蓋范圍比較小,傳輸時有很大的多普勒頻移。為了保持實時傳輸不被中斷,這需要頻繁的星際切換,這意味著波束之間的切換需要巨大的信答做蔽令開銷(一個波束相當於地面蜂窩系統中的一個小區)。
中軌道(MEO)衛星(高度為2000?20000km)處在GEO和LEO衛星之間。在用戶切換到下一個衛星之前可以持續一個小時。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衛星星座。例如,高橢圓軌道(HEO)衛星系統,它的遠地點和近地點相距很遠。商用Ellipso和Pentriad系統就是使用的HEO衛星,當衛星沿著遠地點緩慢地移動時,可以提供通信業務。但是,這些系統僅僅限於特定的業務。
移動性治理機制一一當在運營商之間進行呼叫切換時,由於在NGEO星座中衛星動態的移動,採用GSM中的方式進行移動性治理會導致很大的信令開銷,可以通過計算用戶呼叫時需要FES切換的概率來克服這一點。在這種移動性治理機制中,移動終端離開FES一定距離時,就進行位置更新。用戶的移動性由基於衛星的定位系統檢測。FES區域的終端可以進行位置更新,在一定范圍內可能不需要進行FES切換。業務提供商的QoS(包括FES切換概率,呼叫丟失率等)決定該FES服務區域的大小。
SATM----許多移動性問題都與無線ATM網路相關,比如虛擬連接樹,可以用於動態衛星FES網路,根據最初的虛擬連接樹演算法,移動終端可以在一個很大的區域內自由地漫遊。該區域由幾個無線接入點覆蓋,並且使用預定義的虛電路執行切換。在呼叫建立時,一個移動用戶接入到虛擬連接樹,在連接樹的中間交換點建立查詢表。
在S-ATM網路中,連接樹的根可以是一個GTW站,或者是一個ATM交換機。葉子節點為輸入部分,即一個或者一組波束。虛擬樹將根據衛星地移動動態地建立和釋放。當一個移動用戶接入到一個衛星站時,發起一次呼叫後,它的位置就能夠准確地計算出來,它的下一個切換時間也能夠很准確地猜測。在呼叫建立階段,根據移動的多波束狀態可以猜測用戶切換的次數和方向。從這一點看,它比地面移動系統更有優勢,因為所訪問的波束列表可以預先定義。
8.協議
S-ATM----主要有兩種協議用於寬頻衛星網路:
ATM協議封裝和快速分組交換,在衛星部分使用,用於用戶建立和治理。根據衛星的介面和網關,衛星協議支持不同的協議標准。現有的協議無需修改,但是會使分組的開銷增大,導致協議的效率下降。
一個與ATM協議棧高度綜合的方案是,用S-ATM層取代標準的ATM層,只需對信元頭和功能進行相應的修改,MAC使用多頻時分多址(MF-TDMA)或者CDMA。
這兩種協議有很多相似性,都存在一個大小固定的信息單元,通過不同的網路介面,可以運載控制數據和用戶數據。在網路連通時,在不同的高層協議建立、保持、釋放和傳輸用戶數據。在未來的2?5年內,多數在Ka頻段的標准將採用新版的ATM協議層。S-ATM信元頭中包括必要的路由和控制信息,不同的技術如部分分組丟棄(PPD)技術,可以用來檢測衛星交換中的錯誤信元。
PRMA----典型的分組預約多址協議(PRMA)用於地面蜂窩系統。它基於時隙ALOHA接入技術和TDMA傳輸模式,與時隙預約機制的隨機接入相結合。通過利用通話中的平靜期,可以在一個信道上復用多個通話。因此,給終端分配的時隙並不固定,而是根據當前的活動終端動態地進行處理。PRMA在治理語音和數據流,容量改進方面都優於TDMA。
在語音業務中的實時可變比特率VBR業務和數據業務中的可用的比特率ABR業務中,可以使用一種改進的PRMA機制,PRMA-HS。當終端等待接收預約結果時,終端並不停止競爭。這種機制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它對LEO系統中的時延並不敏感。因此,對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來說,PRMA-HS可以作為一個統一的MAC協議解決方案。
9.空中介面
衛星中的傳播和衛星分集是兩個主要的問題,因為將來的移動和衛星業務可能採用NGEO衛星星座。對LEO、MEO、HEO和GEO系統在L頻段上的測試已經進行了。在EHF,一些相關的測試表明在直接路徑上傳播的信號有陰影效應,在郊區的道路上很少出現回聲。與L頻段相比,EHF頻段的回聲更少,衰減更高。在市區,信號的陰影效應更明顯。
在EHF頻段,Lntz提出了一個信道模型,它有兩種:好的信道服從Ricean分布,差的信道服從瑞利分布,分別對應於無陰影效應和有陰影效應兩種情況。考慮到上行鏈路上的功率限制,減少陰影效應的措施有:路徑分集,衛星分集。
使用主動天線陣列,可以通過配置衛星天線來覆蓋固定波束,或者外形和大小,動態地改變波束業務區。在這兩種情況下,最重要的要求是不斷的覆蓋業務區。
動態覆蓋答應系統的容量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很高的衛星分集概率(>90%),因此,這對未來系統的設計很有吸引力。
三、CDMA系統
3G中的SUMTS採用WCDMA,它適合可變速率業務,CDMA技術是S-UMTS的基礎。
1.TCH碼
TCH碼是一類二進制、非線性、非系統的循環分組碼,其長度n=2m,它在FEC和最大似然判決解碼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性能,在解碼器中使用DSP就可以實現。
TCH序列有很好的自相關和互相關特性,這一點很重要,因為CDMA系統不僅僅靠互相關特性來減少用戶之間的干擾,也靠自相關特性來進行同步處理,因此,TCH碼可以使用簡單的相關接收機來檢測CDMA中不同的用戶。
2.CDMA接收機
CDMA使用有時變結構的節點,用多用戶檢測來減少多徑衰落。由於多址干擾(MAI),傳統的CDMA通信系統中的單用戶接收機性能不是很好。
盡管最佳多用戶檢測演算法提供了很高的容量潛力和性能改善,但是它實施起來比較復雜。故提出了次優的方案,如去相關檢測或者多階段接收機。一個SW-CDMA中的多用戶消除檢測機制,接收機有一個分級結構,對所有干擾用戶,根據用戶需求,在進行最後的判決前,在一個選擇的基礎上(S-PIC)執行並行干擾消除多用戶檢測器(PIC)。接收機的基本假設是,將匹配濾波器的輸出分為兩個不同的組,根據接收信號的功率。可靠信號在整個接收的信號中直接檢測和取消。在判定不可靠的信號或者復制之前,不需要進一步的處理時延。
因此,並行干擾消除方法比RAKE接收機有更好的性能,並且復雜度也比較低。
不同的盲自適應多用戶檢測,在使用BPSK的DS-CDMA衛星通信系統中,需要對LEO、MEO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進行分析和性能估計。接收機在基站的上行衛星鏈路端點使用,在使用有多徑衰落的衛星信道用戶中,通信系統缺乏同步。這些機制基於盲自適應多用戶檢測,由Verli,Honig,Madhow提出,在前一種機制中,一個盲接收機包括不同的檢測器,後者垂直檢測整個接收信號。它在復雜度和性能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協調。與傳統的單用戶接收機相比,多用戶檢測系統對遠近效應有很好的效果,它不需要練習序列,僅僅需要必要的用戶信息(如活動的用戶數、處理增益等)。
四、結束語
為了給將來的移動和個人通信系統提供全球的覆蓋,衛星系統是必須的。本文描述COST252中的新一代衛星個人通信系統,COST252的工作包括:MF-TDMAMAC協議的程序實體;路由演算法(DT-DVTR)和LEO系統中的星際鏈路度量;資源治理,GEO和LEO星座中的DCA技術;使用PRMA的協議等。下一代移動和固定衛星業務都將使用IP技術,這是將來的一個研究方向。
C. 【求助】通信技術的前沿是什麼
1、量子通信, 這個實際是物理、通信、計算機、微電子的交叉學科。一旦有突破就是跡褲下一次工業革命。
2、無線:5G, 第五代無線通信技術,通俗的說就是姿山簡用智能天線,多尺度蜂窩組合組網。
3、固網: 軟體定義網路SDN,下一代互聯網
4、傳輸唯薯: 大容量光通信, OTN。 這個技術暫時沒什麼突破,基本是工程領域的問題。當然如果能降低成本就是極好的。
D. 誰能詳細介紹下無線視頻傳輸技術,越詳細越好
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增加,無線通信已獲得非常廣泛的應用。無線網路除了提供語音服務之外,還提供多媒體、高速數據和視頻圖像業務。無線通信環境(無線信道、移動終端等)以及移動多媒體應用業務的特點對視頻圖像的視頻圖像編碼與傳輸技術已成為當今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前沿課題。
1 無線視頻傳輸技術面臨的挑戰
數字視頻信號具有如下特點:
·數據量大
例如,移動可視電話一般採用QCIF解析度的圖像,它有176X144=25344像開綠燈。如果每個像素由24位來表示,一幀圖像的數據量依達594kbit。考慮到實時視頻圖像傳輸要求的幀頻(電視信號每秒25幀),數據傳輸速率將達到14.5Mbps!
·實時性要求高
人眼對視頻信號的基本要求是,延遲小,實時性好。而普通的數據通信對實時性的要求依比較低,因此相對普通數據通信而言,視頻通信要求更好的實時性。
無線環境則具有如下特點:
·無線信道資源有限
由於無線信道環境惡劣,有效的帶寬資源十分有限。實現大數據量的視頻信號的傳輸,尤其在面向大眾的無線可視應用中,無線信道的資源尤其緊張。
·無線網路是一個時變的網路
無線信道的物理特點決定了無線網路是一個時變的網路。
·無線視頻的Qos保障
在移動通信中,用戶的移動造成無線視頻的Qos保障十分復雜。
由此可以看出,視頻信號對傳輸的需要和無線環境的特點存在尖銳的矛盾,因此無線視頻傳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般來說,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研究設計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和設計目標
性能指標 設計目標
視頻壓縮比
視頻傳輸實時性
視頻恢復質量
視頻傳輸魯棒性
支持Qos的視頻業務 用盡量少的比特描述視頻圖像
更短的傳輸時延,更快的編碼速度
獲得用戶更滿意的視頻恢復質量
更好適應傳輸信道的誤比特干擾
提供和用戶支持費用相當的服務
事實上,表1中許多性能指標是相互制約的。例如,視頻圖像壓縮比的提高會增加編碼演算法的復雜度,因此會影響演算法的實時實現,並且可能降低視頻的恢復質量。
2 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視頻信息的數據量十分驚人,要在帶寬有限的無線網路上傳送,必須經過壓縮編碼。目前國際上存在兩大標准化組織——ITU-T和MPEG——專門研究視頻編碼方法,負責制公平統一的標准,方便各種視頻產品間的互通性。這些協議集中了學術界最優秀的成果。
除各種基於國際標準的編碼技術外,還有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於協議的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國際電信聯盟(ITU-T)已經制定的視頻編碼標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5年)、H.263+(1998年),2000年11月份將通過H.263++的最終文本。H.26X系列標準是專門用於低比特率視頻通信的視頻編碼標准,具有較高的壓縮比,因此特別適合於無線視頻傳輸的需要。它們採用的基本技術包括:DCT變換、運動補償、量化、熵編碼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慮了較為惡劣的無線環境,設計了多種增強碼流魯棒性的方法,定義了分線編碼的語法規則。
MPEG制定的視頻編碼標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經定稿,使用的基本技術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點在於針對的應用主要是數字存儲媒體,碼率高,它們並不適於無線視頻傳輸。人們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應用。隨後,MPEG組織注意到了低比特率應用潛在的巨大市場,開始和ITU-T進行競爭。在MPEG-4的制定中,不僅考慮了高比特率應用,還特別包含了適於無線傳輸的低比特率應用。MPEG-4標準的最大特點是基於視頻對象的編碼方法。
無線通信終端是多種多樣的,其所處的網路結構、規模也是互異的。視頻碼流的精細可分級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適應了傳輸環境的多樣性。
編碼協議並不提供完全齊備的解決方案。一般來說,協議內容主要包括碼流的語法結構、技術路線、解碼方法等,而並未嚴格規定其中一些關鍵演算法,如運動估計演算法、碼率控制演算法等。運動估計演算法在第3部分有較為詳細的介紹。碼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2.2 其他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除上述基於協議的視頻標准之外,還有一些優秀的演算法由於商業的原因,暫時沒有被國際標准完全接納。典型的例子是DCT變換和小波變換之爭。雖然利用小波變換可以取得更好的圖像恢復質量,但是因為DCT變換使用較早,有很多商業產品的支持,因此小波變換很難在一夜之間取代DCT變換現有的地位。其他編碼方法如,分形編碼、基於模型的編碼方法、感興趣區優先編碼方法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更強的壓縮能力。但是演算法實現過於復雜,達到完全實用尚有一段距離。
在基於小波的低比特率圖像壓縮演算法的研究中,根據小波圖像系數的空間分布特性,以及小波多解析度的視頻特點,人們引入矢量量化以充分利用小波圖像系數的相關性。根據傳統的運動補償難以與小波變換相結合這一情況,人們還提出了將空間二維幀內小波變換與時間軸一維小波變換相結合的三維小波變換方法。
人類的視覺是一種積極的感受行為,不僅與生理因素有關,還取決於心理因素。人們觀察與理解圖像時常常會不自覺地對某引起區域產生興趣。整幅圖像的視覺質量往往取決於感興趣區(ROI:Region of Interest)的圖像質量。在保障ROI區部分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其他部分可以進行更高的壓縮。這樣在大大壓縮數據量的同時,仍有滿意的圖像恢復質量。這就是感興趣區優先編碼策略。
3 視頻編碼實時性研究
由於視頻數據的特殊性,視頻傳輸系統對實時性要求很高。這里重點介紹基於視頻編碼協議演算法的實時性問題。小波編碼等演算法雖然有許多優點,但是演算法復雜度太高,目前難於達到實時性要求。下面介紹基於協議編碼演算法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它們對提高視頻編碼系統實時性有重要作用。
3.1 運動估計
預測編碼可以有效去除時間域上的冗餘信息,運動估計則是預測編碼的重要環節。運動估計是要在參考幀中找到一個和當前幀圖像塊最相似的圖像塊,即最佳匹配塊。估計結果用運動向量來表示。研究運動估計演算法就是要研究匹配塊搜索演算法。
研究分析表示,原始運動估計演算法在編碼器運行中消耗了編碼器70%左右的執行時間。因此,為了提高編碼器執行速度必須首先提高運動估計演算法的效率。
窮盡搜索法是最原始的運動估計演算法,它能得到全局最優結果,但是由於運算量大,不宜在實現應用中使用。快速運動估計演算法通過減小搜索空間,加快了搜索過程。雖然快速運動估計演算法得到的運動向量沒有窮盡搜索法的結果那樣精確,但是由於它可以顯著減少運算時間,精度也能滿足很多應用的需要,因而它們的應用十分廣泛。典型的快速搜索演算法有:共軛方向搜索法(CDS)、二維對數法(TDL)、三步搜索法(TSS)、交叉搜索法(CSA)等。
3.2 演算法結構的並行化
並行化處理的體系結構十分有利於提高系統處理能力,加之視頻編碼演算法有很強的並行處理潛力,因此,人們研究了編碼演算法的並行運算能力,進一步保障了編碼演算法的實時實現。
例如,如果有兩個並行處理器,依可以同時進行兩個圖像塊的運行估計或者DCT變換,這樣依把運動估計和DCT變換環節的運算時間縮短了一倍。
3.3 高速DSP晶元和專用DSP設計
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也使近年來DSP晶元有了很大的進步。每秒幾十或上百BOPS次的運算速度(1個BOPS為每秒10億次)DSP晶元已經出現,這為系統實時處理提高了硬體保證。
通用高速DSP晶元在視頻編碼演算法的研究開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DSP生產廠商甚至提供實現某種編碼協議的專用晶元。
4 碼率控制研究
編碼策略是編碼器中重要環節。碼率控制技術是視頻通信應用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負責編碼器各個環節與傳輸信道和解碼器之間的協調,在編碼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為碼率控制策略需要由具體應用場合決定,所以象H.263+、MPEG-4等視頻編碼協議,都沒有規定具體碼率控制方法。
由於視頻碼流結構具有分層的特點,因而碼率控制方案的研究一般分成了兩個層交人,圖像層碼率控制、宏塊層碼率控制。圖像層碼率控制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系統對編碼器輸出碼率的期望、系統傳輸延遲的限制、傳送緩沖區的滿溢程度等同,在一幀圖像編碼前,確定該幀圖像的輸出期望比特數。宏塊層碼率控制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圖像層碼率控制確定的該幀圖像的輸出期望比特數,給圖像各部分選擇合適的量化步長。宏塊層碼率控制的主要依據是率失真(Rate-Distortion)模型。
TMN8碼率控制方案,是迄今為止一套優秀的碼率控制方案。它被H.263+的TMN8模型的MPEG-4(Version 1)的VM8模型所採納。該方案的精化部分在於宏塊層碼率控制部分,它採用了一種十分有效的率失真模型,是宏塊層碼率控制的誤差很小;在圖像層碼率控制方面,該方案的前提較為簡單,主要考慮了編碼時延、緩沖區滿溢程度等因素,並且要求編碼器的工作幀頻恆定。
在很多情況下,視頻編碼的幀頻不可能保持恆定,或者不「應該」恆定。考慮到視頻編碼器工作點的變化,以及現有率失真模型可能存在的誤差,人們將現代控制理論引入到圖碼率控制中,設計了更穩定的碼率控制方案。
由於宏塊層碼率控制環節直接決定圖像各宏塊使用的量化步長,因此利用宏塊層友率控制方法,可以輕易實現圖像感興趣區優先編碼策略。使用感興趣區優先編碼策略時,雖然對整幅圖像而言仍屬低碼率編碼范疇,但對於感興趣區域而言卻存在局部高碼率編碼。現有低碼率控制演算法,包括TMN8方案,都沒有考慮到這一現象。它們將整幅圖像所有部分都作為低碼率編碼對象,並以此建立碼率控制模型。因此這些碼率控制方案直接與感興趣區優先編碼策略相結合時,會導致不應有的碼率控制誤差。為此,人們又提出了一套用不動聲色低碼率應用的碼率控制框架,它適應了感興趣區優先編碼策略的需要。
5 魯棒性研究
無線信道干擾因素多,誤碼率高,因此無線視頻的魯棒傳輸研究對於無線視頻傳輸的實用化十分重要。
5.1 魯棒的壓縮編碼
視頻壓縮編碼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熵編碼。熵編碼的特點決定了視頻碼流對誤比特高度敏感。於是,人們設計了多種技術用於在視頻編碼環節進行差錯復原,提高碼流魯棒性。MPEG-4中定義的主要差錯控制技術有:重同步(Resynchronization)、數據分割(Data Partition)、可逆變長編碼(RVLC)。H.263+中用於差錯復原的技術主要包括前向糾錯編碼(FEC)、條帶模式(Slice Mode)、獨立分段解碼(Independent Segment Decoding)和參考圖像選擇(Reference Picture Selection)等。H.263++則又增加了數據分割的條帶模式,並對參考圖像選擇模式進行了修改。
此外,在信源解碼端,人們又設計了數據恢復(Data Recovery)和差錯掩蓋(Error Concealment)等技術,以便盡量減少碼流中錯誤比特的負面影響。
5.2 魯棒的復用環節
多媒體通信中,復用是緊隨編碼環節的一個環節。以ITU定義的H.324標准為例,該標准由若干協議組成,包括音頻編碼協議G.723、視頻編碼協議H.26X、控制協議H.245和復用協議H.223。H.223是一個面向連接的復用器,負責把多媒體終端的多個數據源(音頻、視頻、數據等)復合為一個碼流。Villasenor等已經注意到復用器出現的差錯對視頻可能產生的影響,但沒有特點深入的研究成果。
5.3 魯棒的信道編碼環節
信道編碼也稱差錯控制編碼。與信源編碼的目的不同,信源編碼是盡量壓縮數據,用盡量少的比特描述原始視頻圖像;信道編碼是利用附加比特來保障原始比特能正確無誤地到達目的地。信道傳輸中的糾錯方法包括:前向誤碼糾錯(FEC)、自動重發(ARQ)和混合糾錯(HEC)。
Shannon從理論上給出了信道傳輸能力的上限。信道編碼方法的研究設計目標有二,一是盡量利用信道容量,二是抗干擾性能更強。
Turbo碼是近年來紀錯編碼領域的活躍分支,由法國學者C.Berrou等人在1993年看出的,其模擬性能紀錯能力。但是Turbo碼的解碼演算法十分復雜,關於Turbo碼解碼的實時實現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5.4 信源信道組合編碼
不同的信道編碼策略對信元的保護能力也不同。根據信元的重要程度,合理地予以差錯控制編碼,將有效地提高傳輸系統的效率。這是不平等的保護策略(Unequal Error Protection)。信元的重要程度,可以有多種劃分方法,如按照信元對解碼所起作用,或者按照信元對人眼感知所起作用,等等。
還有許多學者研究了信道模型在信源信道組合編碼中的應用。三種典型無線信道模型是二進制對稱雜訊通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s)、加性白高斯雜訊通道(Additie White Gaussian Channels)、G-E突發雜訊通道(Gilbert-Elliott Bursty Channels)。Chang Wen Chen等在研究這些信道模型的基礎上,研究了新的率失真模型,該模型不僅描述了量化引入的誤差,而且將信道雜訊考慮在內。在一定的信道傳輸速率要求下,利用這樣的率失真模型,不僅可以在子信源之間合理分配比特,而且可以更好地平衡信源編碼精度與信道編碼保護兩者對碼率的需要。
6 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優化與管理
在前面幾部分的研究中,主要目標是解決無線視頻傳輸的基礎問題:視頻數據的壓縮問題、編碼的實時實現、視頻碼流的魯棒傳輸。事實上,除了上述問題,還有許多與無線視頻傳輸密切相關的領域,它們對無線視頻傳輸的實現、推廣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6.1 通信協議的研究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是一個基於IP協議的通信網,它的通信協議是基於TCP/IP的。當然,IP協議和TCP協議僅是核心協議。為保證實時視頻通信業務能很好地運行,需要使用實時傳送協議(RTP)和實時傳送控制協議(RTCP)。為了給實時業務或其它特定業務的傳送留有足夠寬的通道,還必須使用資源預留協議(RSVP)。上述五個通信協議是IP網的主要通信協議。
Ipv6作Internet Protocol的新版本,將繼承和取代傳統IP(Ipv4)。從Ipv4到Ipv6的改變將為下一代網際網路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如,Ipv6力求使網路管理變得更加簡單,考慮到不同用戶對服務質量的不同需要,其中若干技術十分有利於實時多媒體業務的實理。
6.2 接入控制(Admissior Control)
類似有線網路,無線網路要決定是否允許新連接接入;此外無線網路還要決定是否允許切換連接,並要在二者之間謀求最優解決方案。
Naghshineh在1996年提出虛擬連接樹的新概念,設計了基於虛擬連接樹的高速移動ATM網路體系,並研究了在該體系結構下的接入控制方案。簡單說,作者用一個虛擬樹來描述位於一定距離內小區的移動用戶。一旦移動用戶的呼叫被允許,他依可以在虛擬樹內的所有小區間自由切換,而無須重新請求。
在高速無線多媒體網路中,Oliveira等則提出了基於帶寬預留的接入控制方案,即在建立呼叫小區附近入的小區中,進行帶寬預留,以保障服務質量。當用戶進入一個新的小區,被預留的帶寬將被利用。
6.3 資源預留(Resource Reservation)
對於視頻、話音等實時業務,為保證可接受的服務質量,應該保留一定的連接帶寬。此外,與新呼叫相比,切換呼叫應有更高的優先權。
6.4 Qos業務模型(Qos Service Model)
無線多媒體Qos支持的基本目標是,在帶寬有限情況下,提供和用戶支付費用相當的服務質量。建立合適的業務模型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謂業務模型,就是要根據各種具體應用的特點,將其劃分成不同類型。例如,在支持Qos和ATM中定義了幾種業務模型:恆定比特率(CBR)業務、實時可變比特率(rt-VBR)業務、非實時可變比特率(nrt-VBR)業務、可用比特率(ABR)業務和不定比特率(UBR)業務。恆定比特率業務對帶寬的要求最為嚴格,其他類型對帶寬的要求依次放鬆。
現有的大理多媒體業務是在基於IP的網路上開展的,而rc設計IP協議的初衷是傳輸數據的,是一種「盡力而為」的網路,並不支持Qos。為此,其上的實時業務模型被分為兩類:有保障業務(Guaranteed Service)和無保障業務(Predictive Service)。
總之,在無線多媒體環境下,建立起合理的業務模型對保障Qos至關重要。在這一領域,人們始終在做出努力。如,較早時候,Oliverira等只用實時業務與非實時業務加以區分;1999年,Talukder等提出三類業務模型;2000年,Lei Huang等不僅考慮帶寬和延遲需要,還考慮了移動用戶的運動特性,提出多達七類業務模型。
6.5 圖像質量評價准則
恰當的圖像質量評價方法是無線多媒體通信的基本需要。由於無線環境帶寬有限,不可能為所有用戶都提供相同質量的服務,所以只能提供和用戶支付費用相當的服務質量。因此必須有一套能准確反映用戶接受服務的客觀質量標准。
除了些特殊場合,純粹額觀評價(如基於均方誤差的評價方法)已經被普遍認為不是真正「客觀」的圖像質量評價,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人眼視覺系統(HVS)的特性應該考慮在內。
Westen等人在1995年提出了基於多通道的HVS模型,用來評價圖像的感受質量。宋堅信等人最近又提出一種壓縮視頻感覺質量的計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視覺掩蔽特性, 分析與壓縮視頻質量有關的視覺特性及視頻圖像內容特性,提出視覺掩蔽計算結構及用模糊學方法進行視覺閾值提升的計算方法。
總之,面向惡劣無線環境的數字視頻傳輸技術尚未成熟;面向大眾應用的無線視頻傳輸技術元未成熟。因此,現在加強在該領域的研究力度,是增強我國科技實力的一次機遇,對於我國在未來通信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將起重要作用。
E. 計算機技術前沿是什麼
「前沿技術」是指「高技術領域中芹歲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配梁的綜合體現。多內核cpu,藍光dvd,大容量高速度磁碟,無線網路技術,三維顯示技術,可折疊顯示屏技術,乃至於光子計算機都屬於前沿計算機技培首運術。
F. Aruba精心打造清華大學FIT樓無線區域網
學校概況
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Future Internet Technology(FIT)大樓是清華大學校園內的一個重要研究機構,是一座現代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大廈,為國家的信息領域的各項前沿研究項目提供環境和條件。同時也是國內最早應用IPv6技術的智能大廈之一。
客戶需求
•良好的安全性
•AP間無縫漫遊
•通過captive portal頁面對用戶進行認證
•支持多個SSID
•同時支持數據和語音業務
•集中的設備管理和認證
•可以和清華大學的radius伺服器結合進行用戶的認證
•對接入用戶進行訪問控制,採用白名單的方式開放有限的免費Internet訪問資源
•可以實現無線終端的定位以及Rogue AP的監測和防護
•支持乙太網供電
解決方案
•Aruba 2400 Wi-Fi交換機系統
•30 多個Aruba AP 60/61(802.11a/ b/g AP)
•Aruba AirOS VPN, RF管理和無線IDS 應用
優點
•覆蓋FIT樓的 Wi-Fi 系統
•集中的RF管理
•數據語音同傳
•靈活的認證方式
•基於狀態防火牆的訪問控制
•無線的安全防護
清華大學FIT樓藉助Aruba無線系統實現語音數據的應用和無線的安全保護
清華大學「無線校園」實驗網選用Aruba無線系統對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FIT)大樓這個重要建築進行無線覆蓋,由北京國都興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計並實施。清華大學主要看重了Aruba最新的無線「移動邊緣」網路架構解決方案的可擴充性,安全保障和中央控管,以及可以滿足清華大學語音和數據業務同傳及無縫漫遊的需求。
FIT大樓共計六層,是一個「凹」字型的樓體結構。需要在樓內和樓外做無線信號的覆蓋,實現語音和數據業務,以及無縫漫遊。系統能夠進行統一的中央控管,能夠支持多種安全策略和認證方式,還要能夠方便地進行擴容。同時要派段迅求實現Aruba RF控管,定位以及Rogue AP的監測和防護。並能夠和清華大學已有的Radius系統互聯,實現無線用戶的認證。
使用Aruba無線系統在FIT大樓內部實現覆蓋,同時在室外的適當位置架設了3個AP和外置天線,實現了FIT大樓的室外覆蓋,並可實現無縫的語音和數據漫遊。
除了在FIT樓做無線覆蓋以外,在二層著重安裝了一些無線監控AP,專門用於無線射頻的控管,以及Rogue AP的監測和防護。
Aruba系統的核心部分,是一台Aruba 2400,整個無線網路的配置和安全參數都由它來進行統一管理。FIT樓安裝了30多個802.11a/b/g標準的Aruba AP60/61(瘦AP),對於清華大學來說,瘦AP的模式更安塵此全和易於擴展。Aruba的瘦AP拋掉了所有配置信息,全部的加解密工作都在本地的Aruba WLAN交換機內進行,第二個好處是,清華大學可以方便地對所有AP進行安裝和集中管理。
Aruba交換機是專門設計來和802.11a/b/g AP進行自動聯接的,而且,不需要燃兄任何其他物理或邏輯配置,只要通過一個GRE隧道即可。所以Aruba系統可以配置為第二層系統,和任何有線網路重疊,這些只需要在現有的架構上進行簡單安裝。
清華大學FIT樓使用兩個SSID分別提供語音和數據業務。
數據業務用戶通過數據專用SSID接入無線網,首先通過清華大學的DHCP伺服器獲得地址,然後訪問網頁時Aruba交換機會推送一個根據清華大學定製的Captive Portal頁面,讓用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Aruba交換機將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交給清華大學的Radius伺服器進行認證,清華大學的Radius伺服器會將Oracle資料庫中保存的帳戶提取做對比,如果一致,將返回給Aruba交換機認證通過的信息,用戶將能夠獲得許可權訪問無線網路。
成功驗證後,作為高級用戶也可以選擇下載Aruba VPN 撥號器。撥號器會自動地對用戶機進行全部的VPN設置,同時提供給用戶強大的3層IPsec解碼功能。這樣的認證和加密完美的結合,並且不需要客戶端附加的配置。
Wi-Fi手機用戶使用的是MAC地址的認證方法。在Aruba交換機中將允許的Wi-Fi手機的MAC地址輸入,並給予一定許可權,同時將Wi-Fi手機使用的SIP協議設置成高優先順序,以保證語音的實時性。Wi-Fi手機用戶使用語音專用SSID接入無線網路,獲得地址,Aruba交換機對於合法的Wi-Fi手機的MAC地址已經識別,會給予相應許可權。Wi-Fi手機根據手機內部的配置,會到清華大學的SIP伺服器注冊。注冊成功後可以撥打其他Wi-Fi手機和國內任何電話,包括手機和座機。
除了語音和數據業務的應用,同時還使用了視頻業務。Skyview的基於IP網路的視頻監視系統也在Aruba無線網路台上順暢運行。在Aruba無線覆蓋的范圍內架設了使用無線網卡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將拍攝的信息數字化後,使用無線網卡通過Aruba無線網路平台傳送到連接骨乾的Skyview視頻伺服器上。用戶可以使用瀏覽器瀏覽到所有攝像頭的圖像,同時還可調控攝像頭的焦距和方向。
Aruba 的操作系統軟體AirOS使網管人員能夠動態地對個人或群體用戶創建獨有的安全規則,並按照用戶身份和他們所處的無線領域來發放許可,讓他們使用系統,協議或目標文件。整個無線系統在一個埠進行集中管理,並具有自動調頻(RF)校準(包括頻道分配設置和AP許可權調整)以及用戶移動跟蹤等好處。這個特性尤其適用於在移動中使用無線 VoIP電話的場合。
G. 英特爾將在2024年推出WiFi7,該產品會有哪些技術亮點
據相關消息稱,英特爾可能會在2024年推出wifi7產品。我覺得wifi7的技術亮點首先是網速比wifi6快,其次WiFi7可以同時支持2.4 GHz,5 GHz,6 GHz。它可以自動搜索最穩定的頻段在三個頻段之間來回切換。這樣就可以利用自己多通道的優勢並發傳輸數據。
wifi7設備帶寬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wifi7設備的帶寬最高提升至320MHz,更高的帶寬使得傳輸時延更低,系統整體性能將進一步提升;引入先進的4K QAM調制解調技術,可以在有限的帶寬內獲得更高的吞吐量,進一步提高終端傳輸能力。在320MHz帶寬、4K QAM、增強型MU-MIMO等技術的支持下,Wi-Fi 7的最高理論速率可以達到Wi-Fi 6的3倍以上。
H. 華碩WIFI6路由助力2019ROGDay粉絲嘉年華即將開幕
有什麼活動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相信非信仰集結大會ROGDAY莫屬,它是華碩ROG品牌年度盛會和粉絲嘉線下交流會,自2015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四屆。2019ROGDAY將於12月14日下午在重慶天地19畫廊拉開帷幕,堪稱是一場藝術與科技的碰撞。這場電競圈備受矚目的盛會不僅是年度的游戲和裝備的饕餮盛宴,更是ROG玩家國度粉絲超級嘉年華,而ROG信仰就是這場盛會的集結號。
重慶,是一座長江邊上的網紅打卡城市,令人回味無窮的特色火鍋,讓人們的熱情也如辣椒一般。和北京798一樣,天地19畫廊也是重慶藝術發燒友和文藝青年的嚮往地,它存於喧囂世俗之外,卻又活於靜謐優雅之中。
本次ROGDAY將盡顯潮流文化,不僅為ROG粉絲們准備了ROG盲盒、海娜紋身和球鞋文化等活動,更有特色的品牌拍照背景牆,將ROG主題與諸多年輕潮流元素混搭,強烈的視覺沖擊詮釋了本次ROGDAY的主題「以度制燥:有態度/有速度/無尺度」。
速度來源於性能,本次ROGDay嘉年華體驗區將為粉絲們帶來各類MOD作品、主滲者板、顯卡和顯示器一系列高性能裝備,並有投籃機、賽車、VR和街機等游戲娛樂裝置,得益於華碩主機和顯示器強大的性能,為你帶來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
蘋果iPhone11和三星S10系列手機的發售,正式宣布Wi-Fi6時代的到來。因此主打高性能、高傳輸速率的華碩Wi-Fi6路由器和電競路由也將參展,粉絲們可以現場零距離體驗諸如「帝王蟹」RT-AX89X、「八爪魚」ROGGT-AX11000等旗艦產品。
作為華碩的忠實合作夥伴,NVIDIA將聯合ROG共同打造《我的世界》主題展區,不僅有主題拼裝積木讓玩家們現場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模型,更有美麗的showgril充當NPC,為現場粉絲們提互動和任務指引,游戲迷們不可錯過。
除此之外,現場還將為大家帶來多場關於游戲和潮流的巡場互動趣味話題,更有美女主持人的與粉絲現場互動以及激情樂隊的精彩表演。最後,會場的設置的四個區域均有精彩的活動,參與即可獲得印章一枚,集齊後更能參與「集印章抽大獎」,驚喜禮品等你來贏。
既然是年終福利,當然會有大獎。只要你有信仰,絕不會讓你空手而歸,先拿出幾件看看?
●ROG-STRIX-RTX2060S
●VG279Q
●RT-AX89X雙萬兆疾速路由
網速BUFF:華碩Wi-Fi6路由器
順應百兆
採用高通四核2.2G高速專業處理器,雙頻並發蠢圓速率高達6000M,支持8x8MU-MIMO+OFDMA,高頻響高帶寬的電競吞吐能力,帶來淋漓盡致的沉浸式游戲體驗;RT-AX89X具備8個千兆LAN並配有1個萬兆網口+1個萬兆光纖埠,為網路玩家構建更為高效穩定的網路傳輸平台!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身居大戶型已精屢見不鮮。鑒於國內建築多為鋼混結構
AiMesh採用單一SSID,智能切換支持無縫漫遊,當你在手游時,即使需要轉移陣地,也不會影響您暢快的游戲體驗。
作為全球無線網路領域先行者,高端、電競、游戲路由領導者,華碩網路在率先發布三頻萬兆Wi-Fi6電競路由GT-AX11000,首款Wi-Fi6手游路由RT-AX88U。本次2019ROG嘉年華由這兩款路由組建AiMesh分布式網路,為現場提供網路支持。
這是一場潮玩大叢檔薯秀,也是一場讓你玩個夠,趕快掃碼參與吧!注冊ROG會員報名獲得專享福利
作為專業的電競品牌,華碩ROG擁有最前沿的技術和堅若磐石的品質,結合潮流的游戲文化,產品性能更強、品種更齊全、外觀更炫酷,為玩家帶來從視覺到感官的全新體驗,釋放你的電競靈感和體驗。2019ROGDAY,我們在等你!
I. 網際網路有哪些新技術
有發展前景的十餘種網路新技術:IPv6、寬頻移動互聯網、寬頻接入新技術、10吉比特乙太網、寬頻智能網、網格計算、網路存儲、虛擬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智能代理、移動代理、全光網路、智能光網路、自動交換光網路、主動網路及其安全管理、下一代網路與軟交換等。
網路技術是一個新老更替、優勝劣汰的發展過程,必然被新的、更加先進的技術所取代。以Internet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網路觀念和體系結構。IPv6的出現使網路擺脫了地址和空間的限制,成為三網(電話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融合的粘接劑;統一的IP協議的普遍採用,使得各種以IP為基礎的業務都能在不同的網路上實現互通。寬頻移動互聯網實現移動網和固定網路的融合,為固網運營商快速進入寬頻移動數據市場提供機會。網格計算是互聯網發展的前沿領域,其本質是全球萬維網升級到全球大網格。智能代理是另外一種利用互聯網信息的機制,使用自動獲得的領域模型、用戶模型等知識進行信息收集、索引、過濾,並自動地將用戶感興趣的、有用的信息提交給用戶,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一種新的計算模式。計算機與無線通信的融合發展,將實現個人移動計算譽譽李,可隨時、隨地、隨意通過各類信息終端產品與互聯網相連,實現無所不在的計算時代。高速寬頻的骨幹網固然重要,然而,寬頻接入到千家萬戶才是網路建設的真正目的,同時也將創造一個龐大的寬頻接入市場。光網路作為一株亮麗的奇葩,憑借其接近無限的帶寬潛力和卓越的傳送性能而備受關注;智能光網路的出現是光傳送網路從靜態連接的電路向動態連接的電路轉化,導致網路管理向自動化、智能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已有30多年歷史的乙太網,由於不斷更新技術,至今已發展到10吉比特乙太網、移動和光乙太網,從而為網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乙太網時至今日仍然煥發勃勃生機,令人刮目相看。網路存儲的出現為備份系統從單機備份發展到集中備份和虛消網路備份,打破了信息孤島現象,使無盤伺服器成為可能,並能為更多的用戶服務。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把感測器、嵌入式計算、分布式信息處理、無線通信技術和通信路徑自組織能力融合在一起,使感知信息傳輸給用戶。作為全新網路計算模型的主動網路將可編程性、計算性、開放性、靈活性、動態配置等發揮得淋漓盡致,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網路平台和用戶參與網路保護的可能性,大大加快了網路基礎結構的更新步伐。未來理想的網路模式是下一代網路,這慶遲是全球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實現,是一種多業務的高效融合網,通過軟交換結合媒體網關和信令網關,可統一提供管理和加快擴展部署業務。..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離不開網路環境的改善和全體公民網路素質的全面提高。要想發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新技術和新產品,就要不斷了解網路系統中有關基礎設施方面的新知識,了解網路發展的新趨勢,深入理解其體系結構和運行機制,掌握相關理論、演算法、組網技術和軟硬體設計方法。
信息網路安全相關的有:信息安全基礎,企業伺服器的假設和管理,黑客攻防,網路滲透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加密解密,信息安全認證體系,信息安全編程,信息安全方案設計等等.
J. 從藍牙傳輸到NFC,和你聊聊關於無線傳輸那些事兒:常見有三種
從數據線傳輸到藍牙傳輸,從藍牙傳輸再到無線網路傳輸,這些年,不管是筆電產品還是智能手機之類的終端設備在數據傳輸上變得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高效。但對於智能手機用戶尤其是像筆者這樣的用戶而言,大文件的傳輸還得依賴數據線、否則效率還是跟不上!不過,近日的一項技術被爆料將會裝進手機里--它將擁有比WiFi技術更快的傳輸速度,理論上比後者快數百倍!
這項技術被命名為LiFi技術,它是一種比WiFi無線傳輸更高效的技術,這次被被曝光是因為OPPO近期的一款新品將會搭載這項技術,這樣,OPPO這款手機將可以有更高效的數據傳輸能力、更穩定/更出色的信號接收能力。
從相關渠道曝光的這款OPPO的新品外觀設計來看,它將會採用與OPPO Find X2一樣的雙曲面屏設計,且正面似乎不是挖孔屏、也不是劉海屏/水滴屏的設計,正面的頂部看不到任何前置攝像頭的設計,估摸著可能還是會使用自動升降攝像頭的設計保證它的正面全是屏的效果;而背面部分,目測既不是OPPO Reno/Ace系列的風格,亦不是OPPO Find X2的設計風格,更像是沿用了OPPO Reno一代的中置豎向攝像頭模塊設計,雖然不見得多麼的美觀大方,但游陪設計風格還是有別於當下絕大多數的主流旗艦產品的。
根據相關的信息顯示,LiFi技術也被稱作是「可見光無線通信技術」。據悉,這項技術不需要WiFi的信號,直接點亮一盞LED燈即可上網,它是一種利用屋內可見光傳輸網路信號的前沿同學技術,據悉它的最高效率可達3.25G、平均上網速率可達150M,被戲稱為世界最快的「燈光上網」,按照現在5G的上網速率來計算,它比5G還強!
不過,正因為它是必須藉由光線來傳輸數據,如果沒有光線的情況下,它的信號是無法傳輸或派野者傳輸能力變差的;另外一個問題則是,LiFi的傳輸距離只有10米左右,而藍牙傳輸或者是WiFi技術傳輸全都比它傳輸的范圍要更廣一些,WiFi的傳輸技術甚至可以達到32米!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萬物互聯的需求,我們常見的三種無線傳輸方式有哪些不同?它們的優缺點又是什麼呢?今天筆者就藉此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1、藍牙傳輸
隨著智能家居進入千萬百姓家,人們用到藍牙的地方確實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連接藍牙音箱、連接手環/智能手錶乃至不同終端之間進行通信,如果為了省事兒,藍牙也是非常常用的傳傳輸手段。在我們常用的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上,藍牙傳輸的場景比比皆是。
作為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藍牙傳輸在不同設備終端之間的個人域網進行短距離傳輸非常的方便。目前,藍牙技術標准最高是5.0,它相比前代4.2LE只是在低功耗設備速度有相應的提升和優化,其有效工作距離可達300米,是之前的4倍左右;低功耗模式傳輸速度上限為2Mbps,是此前4.2LE版本的2倍。
正因如此,藍牙技術的應用在大文件、大數據傳輸方面並不高效,但簡單的數據傳輸卻剛剛好夠用。包括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等等,都是這種技術的日常使用狀態。
2、WiFi技術
如果你是個啥都不懂的人,你會認為近年來千家萬戶已經開始熟悉的WiFi意指某一個設備終端?甚至有些同學買了無線路由器之後、搜索到信號了就以為一定能夠上網了。殊不知,它是一項無線通信技術、通過它與Wlan組成的無線區域網進行數據傳送,從而讓用戶可以連入這區域網,繼而連接到萬維網。
從從屬或者包含關繫上來說,WiFi是Wlan的一個標准,它被包含在Wlan這個區域網裡面,屬於Wlan協議中的一項技術而已。WiFi的覆蓋范圍可以達到90米左右,而Wlan最大可以到5KM,我們的數據連接其實就是一種無線傳輸,它的范圍更大一些。無線區域網早已經從原本的商務區、大學、機場乃至其他的公共區域進入千家萬戶的普通家庭裡面,成為打造以家庭為個體的聯網樞紐。
現如今,WiFi技術標准已經是WiFi6為主,傳統廠家或者是跨界品牌也都在追逐這點,得益於上行MU-MIMO、1024QAM調制方式、160MHz信道帶寬、8*8MIMO等技術的引入,WiFi 6的最高速率可達9.6Gbps,也就是說理論傳輸速度達到了1.2GB/s的傳輸速度。另一個,WiFi 6借用了蜂窩網路采塵磨喊用的OFDMA技術,多個終端可同時並行傳輸,不必排隊等待、相互競爭,從而提升效率和降低時延。
也正因為這樣,正規的支持WiFi6協議的高端路由器才能夠適應當下智能家庭的打造--傳統的路由可承載不了更多終端的並行傳輸,就算支持也會發生數據擁堵的問題,體驗大大的不爽!
3、NFC
作為近場通訊的其中一種,NFC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無線傳輸方式,我們日常支付、公交卡、門禁系統等等都有它的參與,雖然它和上面的藍牙、無線區域網傳輸有所區別,不能進行廣義意義上的數據傳輸,但卻因為更常態、更方便成為行業的熱點。這么說吧,你的手機支持NFC的話,很多出行、日常生活都會方便很多!
NFC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它在13.56MHz頻率運行於10厘米距離內。其傳輸速度有106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種。目前,NFC主要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它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傳輸速度與距離都比藍牙差,但受到干擾的機會更小。以兩台NFC設備相互連接識別的過程為例,它創建連接的速度幾乎是「秒」為單位計算的。
此外,NFC短距離通訊優勢還表現其耗電低、保密性與安全性高等方面,也正因此,我們不能說NFC會替代誰,它們更像是一種互補的方式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總結:
此外,還有Zigbee紫峰協議、紅外傳輸等等,紅外傳輸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就是遙控器之類的產品,現在有些智能手機也支持紅外遙控;而Zigbee紫峰協議則是一種建立在IEEE802.15.4基礎上的短距離、低功耗無線通信協議,有點像早期的藍牙技術,但它比藍牙傳輸更好、支持更多節點的組網,只是應用不多罷了!
時代在變, 科技 進步、創新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以華為自己的生態為例,其打造的「多屏協同」的跨終端玩法也是無線通信/傳輸的一種,且一樣好用而高效;而無線充電技術也慢慢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包括手機的無線充電、掃地機器人的無線充電等等。
到那時候起,我們就真正可以告別被束縛的有線時代、進入真正的無線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