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寬頻中國的發展戰略
「寬頻中國」戰略:
通知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頻進鄉入村,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50%,第三代移動通信及其長期演進技術(3G/LTE)用戶普及率達到32.5%,行政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頻接入;城市和農村家庭寬頻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發達城市達到100Mbps;寬頻應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動互聯網廣泛滲透;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寬頻網路全面覆蓋城鄉,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70%,3G/LTE用戶普及率達到85%,行政村通寬頻比例超過98%;城市和農村家庭寬頻接入能力分別達到50Mbps和12Mbps,發達城市部分家庭用戶可達1吉比特每秒(Gbps);寬頻應用深度融入生產生活,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技術創新和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較為健全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國務院近日印發「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 ,將「寬頻中國」計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方案起草組專家稱,這一戰略關乎國家如何通過創新爭取未來,最大限度實現決策的透明和民主等。這一方案實施後,改變的將不僅是網路。
「把『寬頻網路』定位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這是以往任何文件沒有提到過的。」方案起草組組長、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說,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作為最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寬頻支撐著物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把寬頻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提升發展「科技含量」,有助於我國在世界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此前,已有130多個國家有類似的戰略和行動計劃。
「寬頻網路是未來整個經濟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它改變的不僅是信息傳播的方式,對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也會帶來根本的變化。讓信息獲取更加便捷,讓政府決策更加透明公開。」北京郵電大學舒華英教授說。
信息化的加強,讓政府網站服務意識增強,信息公開力度加大。2012年各級政府網站的政府文件等欄目及時更新比例超過80%,部、省、市政府網站在5個工作日內答復公眾來信來電比率達73.8%。
「信息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也帶來了無限商機。」余曉暉說,此次戰略的出台,可看做是促進信息消費的配套政策,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政策措施,將成為帶動消費、拉動投資的利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工信部一位官員曾介紹,基於信息技術的投資和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達到18%。中國科學院院士鄔賀銓指出,金融危機後,不少發達國家出台了由國家主導的寬頻戰略。如美國建立了寬頻扶持基金,日本政府對寬頻運營商提供無息貸款,瑞典政府承擔農村寬頻網建設成本的1/2、地方政府承擔11%。而中國的寬頻設施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卻在拉大,與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更是不相匹配。
自2009年3G業務牌照發放以來,全國3G累計投資達到5846.9億元。基礎設施規模顯著擴大,有效拉動智能終端產業快速發展,2013年上半年3G手機出貨量達到2.05億部,同比增長86%。
2010年,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啟動「光網城市」行動,分別在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實施「光進銅退」,光纖入樓、入戶成為現實。此後兩年,工信部連續啟動寬頻提速工程。
2011年中國寬頻發展水平在全球排78位,作為全球經濟體量第二大的國家,還退後一位。「上網慢、上網貴」成為消費者對信息消費的最主要不滿。
2012年,新增光纖入戶4900萬。2013年計劃新增光纖入戶3500萬,前四個月就完成了目標。發布的「寬頻中國」戰略從中長期的戰略考量制定了寬頻發展目標。
2012年起,中國將會展開「寬頻中國」戰略。大意是用幾年大的時間對中國的網速進行「降價提速」。這項工程由工信部實施,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3G和光纖寬頻網路發展,擴大覆蓋范圍。爭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兆以上,農村家庭達到4兆以上,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家庭達到100兆。
2012年我國將以提速度、廣普及、惠民生、降價格為目標,實施寬頻上網提速工程。同時,繼續推動建立普遍服務資金,深入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鄉活動。繼續推進TD-LTE研發、產業化及擴大規模試驗。積極穩妥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演進,開展IPv6小規模商用試點,探索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
工信部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寬頻投資為3700億元,加上互聯網企業的投入,累計超過5000億元。 尚無權威數據顯示,「寬頻中國」戰略將會拉動多少投資,但工信部的一項數據顯示,2012年寬頻投資為3700億元。LTE、光通信相關股票的漲勢已經顯示資本市場對寬頻投資的青睞。
2013年8月17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近年來,我國寬頻網路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傳輸和接入能力不斷增強,寬頻技術創新取得顯著進展,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應用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電子商務、軟體外包、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強,但我國寬頻網路仍然存在公共基礎設施定位不明確、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應用服務不夠豐富、技術原創能力不足、發展環境不完善等問題,亟需得到解決。國務院2013年8月17日發布寬頻中國戰略實施方案,要求到2013年底,城市重要公共區域實現無線網路覆蓋。
寬頻中國上升至國家戰略 為信息消費補短板
中國國務院2014年3月17日發布了「寬頻中國」戰略實施方案,部署未來8年寬頻發展目標及路徑,意味著「寬頻戰略」從部門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寬頻首次成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 14日,國務院發布促進信息消費的若干意見。
官方預計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城市寬頻接入速率達到20M,農村達到4M。到2020年,城市寬頻接入速率達到50M,農村達到12M。方案還對寬頻網路的覆蓋提出要求,到2015年,行政村通寬頻比率達到95%,2020年達到98%,通過基礎設施的均衡化縮小「信息鴻溝」。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也需要多種技術手段。在城市,主要實施「光纖入戶」,但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村、海島等,固定網路接入、3G/4G無線接入、同軸電纜、微波、衛星等多種方式都有可能被採用。
根據方案,「寬頻中國」建設資金來源為多管齊下,既有基礎電信企業的投資,也有專項資金、地方政府的投資,更有可能使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製得以運行。但專家表示,「寬頻中國」的諸多細節仍有待於相關配套措施的出台。
2. 什麼時候普及的無線網
那是因為: 1.中國的互聯網起步較晚,基礎設施以及通信技術還待完善 2.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要普及無線網路需要一個較大的工程基建,以及後期維護等都需要跟的上才行。而目前依據我國實情,還不具備大規模鋪設普及無線網路 3.各大運營商仍是以盈利為目的,回報、使用率較低的地區均不願 去架設基礎設備 4.政府公益政策實施有難度,直接導致大部分地區不能夠享受公益無線網路。
3. 5G網路全面普及將會怎樣
5G網路的全面普及會意味著能錢的手機帶陸,網路設備都將退出市場,你的網費會越來越貴,但是你看視頻的速度也會裂配越來越快。蠢源頃
4. 無線城市有什麼好處
無線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緩慢的過程,中間牽涉很多技術和應用,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准說什麼時候建好,只能說是一個不斷進化的建設過程。上海的無線城市建設其實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上海移動更是把無線城市的理念延伸到了智慧城市的高度,與大量的生活應用聯系在了一起。以下是一些初步資料,供參考:
無線城市是指利用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為整個城市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無線網路接入。業內人士則認為,無線城市,首先是一張多層次、全覆蓋、具有寬頻、泛在、融合特性的信息網路,使得用戶根據應用和場景自由切換,隨時接入最佳網路,為市民構建一個能夠便捷、安全、迅速接入信息世界的通道,它是所有數字化、智慧化信息應用的基礎;同時無線城市也是一張融合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信息應用平台,通過聚合大量信息內容和應用,能夠為市民的購物、出行、學習、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能為為企業的開張、銷售、宣傳、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能夠為政府的政務公開、監督、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幫助。
權威人士認為:作為繼水、電、氣、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項公共基礎設施,無線城市就是現代服務業的基礎平台,是政府服務職能的重要窗口,有利於產業發展,更與人們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在上海,很多上海市民已經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到一些上海移動提供的無線城市的服務,如「寶寶在線」幼兒園視頻監控服務,「社信通」社區信息服務,「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服務,「數字城管」,「警務通」,「CMCC wifi」及「CMCC e」等覆蓋全市的無線接入服務等等。尤其是在去年世博期間,無線網路在上海的全面覆蓋為數以千萬計的參觀者帶來了便利。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李躍在上海世博會閉幕高峰論壇的「信息產業與數字城市」分論壇上表示,上海世博會的實踐顯示,建設無線城市已成為全球信息通信領域的大趨勢,對發展經濟、推動民生意義深遠。在後世博時代,中國移動將全面推動國內無線城市建設。
5. 中國5g網路什麼時候能普及_
隨著中國5G商用牌照的發放,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自己的5G網路建設。按照目前的計劃,在2019年三大運營商大概會建設約15萬的5G基站。
不過5G基站的建設,也遇到了5G基站價格貴,耗電高,選址難的問題。相比4G基站建設,5G基站由於無線頻譜更高,邊緣速率要求更高,則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
目前來看,5G基站選址難,入場難,部分業主、物業索要高額的入場費,建站協調費的問題,依然是未來5G建設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而且,5G由於對傳輸資源要求更高,則需要運營商對現在的城域網、骨幹網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工程,這在需要運營商投入大量的資金的同時,也加大了5G組網的工程難度。
5G基站由於性能更高,目前的耗電是要遠高於4G基站的,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5G基站的用電問題也將是運營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這個或許需要政府給出相對5G更優惠的電價,如果按照現在的電價來說,運營商建設的起5G,也很難維護的起5G基站。
5G還需要引入更多的小基站來完成熱點區域、室內區域的覆蓋,這將使得運營商必須面對更多的選址問題,這部分的難度其實是更大的。
其實就現在聯通和電信提出的全面建設5G無線接入網,也正是由於5G建設和維護需要的資金太多,建設難度太大。總而言之,目前預計是2020年5G可以有地市級以上的城區覆蓋,而5G的全國覆蓋,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6. 5g網路什麼時候能普及
2019年10月31日5g網路商用正式啟動。
2019年10月31日,在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啟動。同一天,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公布了5G商用套餐,套餐於11月1日正式上線。
此次三大運營商公布的5G套餐資費標准差異不大。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5G個人套餐起步價為129元,最高為599元;中國移動起步價為128元,最高為598元。這樣看來,5G個人套餐最低價格為128元,該套餐包含30GB流量和200分鍾通話。
(6)全市全面普及無線網路擴展閱讀:
5G商用的價值:
5G商用不僅是給普通用戶提供了一份消費指南,也正式吹響了我國5G產業鏈全力沖刺的號角。也將為國內眾多產業鏈相關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5G商用的技術特點還註定將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開拓全新的產業機遇,尤其是在遠程醫療、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製造、無人駕駛等細分領域,更是已經出現了不少較為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它們都將在5G商用大幕開啟後,實現真正的商業化運作——當這些技術創新實實在在落地之後,我們才會真真正正體會到5G時代的美好。
7. wifi信號的優勢及國內普及情況
概述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的優勢 無須布線 WiFi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目前它已經從傳統的醫療保健、庫存控制和管理服務等特殊行業向更多行業拓展開去,甚至開始進入家庭以及教育機構等領域。 健康安全 IEEE802.11規定的發射功率不可超過100毫瓦,實際發射功率約60~70毫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手機的發射功率約200毫瓦至1瓦間,手持式對講機高達5瓦,而且無線網路使用方式並非像手機直接接觸人體,應該是絕對安全的。 簡單的組建方法 一般架設無線網路的基本配備就是無線網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無線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路資源,架設費用和復雜程序遠遠低於傳統的有線網路。如果只是幾台電腦的對等網,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電腦配備無線網卡。AP為AccessPoint簡稱,一般翻譯為「無線訪問節點」,或「橋接器」。它主要在媒體存取控制層MAC中扮演無線工作站及有線區域網絡的橋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線網路的Hub一般,無線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輕易地與網路相連。特別是對於寬頻的使用,WiFi更顯優勢,有線寬頻網路(ADSL、小區LAN等)到戶後,連接到一個AP,然後在電腦中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個AP已經足夠,甚至用戶的鄰里得到授權後,則無需增加埠,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網。 長距離工作 別看無線WIFI的工作距離不大,在網路建設完備的情況下,802.11b的真實工作距離可以達到100米以上,而且解決了高速移動時數據的糾錯問題、誤碼問題,WIFI設備與設備、設備與基站之間的切換和安全認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這兩年內,無線AP的數量呈迅猛的增長,無線網路的方便與高效使其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國外已經有先例以無線標准來建設城域網,因此,WiFi的無線地位將會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無線接入的主流標准,但是,WiFi會走多遠呢?在Intel的強力支持下,WiFi已經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現有WiFi的WiMAX,對比於WiFi的802.11X標准,WiMAX就是802.16x。與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遠的傳輸距離、更寬的頻段選擇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預計會在未來幾年間成為無線網路的一個主流標准,Intel計劃將來採用該標准來建設無線廣域網路。這相比於現時的無線區域網或城域網,是質的變革,而且現有設備仍能得到支持,保護人們的每一分錢投資。 總而言之,家庭和小型辦公網路用戶對移動連接的需求是無線區域網市場增長的動力,雖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戶最多的地區,但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辦公的進一步普及,廉價的WiFi,必將成為那些隨時需要進行網路連接用戶的必然之選。 最近,業界紛紛傳出WIFI已出現生存危機的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很多企業仍然在WIFI這方面投入巨資,但從中贏利的企業幾乎沒有。據悉很多企業因WIFI而破產,前不久R Wireless公司也放棄了該項業務。那麼WIFI的盈利情況是否真的出現危機了? 不可否認,WIFI技術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許多困難。一方面是受制於WIFI技術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遊性、安全性和如何計費等都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WIFI的贏利模式不明確,如果將WIFI作為單一網路來經營,商業用戶的不足會使網路建設的投資收益比較低,因此也影響了電信運營商的積極性。 但從WIFI技術定位看,我認為,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WIFI技術的定位主要是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將來逐漸也會成為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 雖然WIFI技術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難,但這種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可以說只有各種接入手段相互補充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內發揮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WIFI技術與3G技術相結合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