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中廣泛採用的介質
擴展閱讀
喀麥隆mtn移動網路包月 2025-05-20 03:18:41

無線網路中廣泛採用的介質

發布時間: 2023-05-30 19:05:48

A. 常用的網路傳輸介質有哪些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
網路傳輸介質是網路中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它對網路的數據通信具有一定的影響。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
網路傳輸介質是指在網路中傳輸信息的載體,常用的傳輸介質分為有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兩大類。
⑴有線傳輸介質是指在兩個通信設備之間實現的物理連接部分,它能將信號從一方傳輸到另一方,有線傳輸介氏腔質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雙絞線和同軸電纜傳輸電信號,光纖傳輸光信號。
⑵無線傳輸介質指我們周圍的自由空間。我們利用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可以實現多種無線通信。在自由空間傳輸的電磁波根據頻譜可將其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激光等,信息被載入在電磁波上進行傳輸。
任何信息傳輸和共享都需要有傳輸介質,計算機網路也不例外。對於一般計算機網路戚核鎮用戶來說,可能沒有必要了解過多的細節,例如計算機之間依靠何高粗種介質、以怎樣的編碼來傳輸信息等。但是,對於網路設計人員或網路開發者來說.了解網路底層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則是必要的,因為他們必須掌握信息在不同介質中傳輸時的衰減速度和發生傳輸錯誤時如何去糾正這些錯誤。本節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中用到的各種通信介質及其有關的通信特性。
當需要決定使用哪一種傳輸介質時,必須將連網需求與介質特性進行匹配。這一節描述了與所有數據傳輸方式有關的特性。稍後,將學習如何選擇適合網路的介質。通常說來,選擇數據傳輸介質時必須考慮5種特性(根據重要性粗略地列舉):吞吐量和帶寬、成本、尺寸和可擴展性、連接器以及抗噪性。當然,每種連網情況都是不同的;對一個機構至關重要的特性對另一個機構來說可能是無關重要的,你需要判斷哪一方面對你的機構是最重要的。

B. 常用的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介質各有哪些

1、有線傳輸介質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

2、無線傳輸介質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激光等。

常用的傳輸介質分為有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兩大類。不同的傳輸介質,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們不同的特性對網路中數據通信質量和通信速度有較大影響。

(2)無線網路中廣泛採用的介質擴展閱讀:

不同的傳輸介質,其特性也各不相同。

1、物理特性。說明傳播介質的特徵。

2、傳輸特性。包括信號形式、調制技術、傳輸速度及頻帶寬度等內容。

3、連通性。採用點到點連接還是多點連接。

4、地域范圍。網上各點間的最大距離。

5、抗干擾性。防止雜訊、電磁干擾對數據傳輸影響的能力。

6、相對價格。以元件、安裝和維護的價格為基礎。

雙絞線一般用於星型網路的布線,每條雙絞線通過兩端安裝的RJ-45連接器(握碼喊俗稱水晶頭)將各種網路設備連接起來。雙絞線的標准接法不是隨便規定的,目的是保證線纜接頭布局的對稱性,這樣就可以使接頭內線纜之間的干擾相互抵消。

超五類線是網路布線最常用的網線,分屏蔽和非屏蔽兩種。如果是室外模橋使用,屏蔽線要好些,在室內一般用非屏蔽五類線就夠了,而由於不帶屏蔽層,線纜會相對柔軟些,但其連接方法都是一樣的。一般的超五類線里都有四對絞在一起的細線,並用不同的顏色標明。

C. 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採用的主要傳輸介質有哪些 各有何特點

總體上分為電磁波和聲波,聲波主要用於水下無線感測器通信,比如聲吶,雷達等,聲波的特點是容易受到干擾,遇到障礙物容易被反彈,穿透性差。

電磁波又可戲份為無線電波,可見光波,紅外線,微波,毫米波,以及射線等。其中紅外波主要用於短距離無線通訊,比如障礙識別,遙控器等,其特點是穿透性差,容易反射。

無線電波是最主要的無線通訊介質。其特點是具有一定的可穿透性,可遠距離傳輸也可近距離傳輸,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強。


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全新的信息獲取品台,能夠實時監測和採集網路分布區域內各種監測對象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發送至網關節點,以實現范圍內目標檢測,追蹤等。特點是快速展開,抗毀強。

三個基本要素是:感測器,感知對象,觀察者。



D. 誰能告訴我 目前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無線介質有哪些 急用

還是我來回答你吧:網路傳輸介質是網路中傳輸數據、連接各網路站點的實體。網路信息還可以利用無線電系統、微波無線系統和紅外技術等傳輸。目前常見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E. 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有線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有哪些簡述它們的特點

有線傳輸介質及其特點:

1、雙絞線

雙絞線簡稱TP,將一對以上的雙絞線封裝在一個絕緣外套中,為了降低信號的干擾程度,電纜中的每一對雙絞線一般是由兩根絕緣銅導線相互扭繞而成,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

特點:

1)適合於短距離通信。

2)非屏蔽雙絞線價格便宜,傳輸速度偏低,抗干擾能力較差。屏蔽雙絞線抗干擾能力較好,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但價格相對較貴。

2、同軸電纜

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導體和一根位於中心軸線的內導線組成,內導線和圓柱導體及外界之間用絕緣材料隔開。按直徑的不同,可分為粗纜和細纜兩種。

特點:

1)抗干擾能力強,連接簡單。

2)信息傳輸速度可達每秒幾百兆位,是中、高檔區域網的首選傳輸介質。

3、光導纖維

由光導纖維纖芯、玻璃網層和能吸收光線的外殼組成,可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特點:

1)光纖的電磁絕緣性能好、信號衰小、頻帶寬、傳輸速度快、傳輸距離大。

2)主要用於要求傳輸距離較長、布線條件特殊的主幹網連接.

3)尺寸小、重量輕,數據可傳送幾百千米,但價格昂貴。

無線傳輸介質及其特點:

1、微波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的統稱。

特點:

1)微波的基本性質通常呈現為穿透、反射、吸收三個特性。

2)對於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幾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對於水和食物等就會吸收微波而使自身發熱。而對金屬類東西,則會反射微波。

2、紅外線

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之間。

3、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聲音或其他信號的技術。

(5)無線網路中廣泛採用的介質擴展閱讀

選擇數據傳輸介質時必須考慮的5種特性:

1、吞吐量和帶寬

吞吐量是在一給定時間段內介質能傳輸的數據量,它通常用每秒兆位(1000000位)或Mbps進行度量。帶寬是對一個介質能傳輸的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之間的差異進行度量;頻率通常用Hz表示,它的范圍直接與吞吐量相關。

2、成本

不同種類的傳輸介質牽涉的成本是難以准確描述的。它們不僅與環境中現存的硬體有關,而且還與你所處的場所有關。

3、尺寸和可擴展性

三種規格決定了網路介質的尺寸和可擴展性:每段的最大節點數、最大段長度、以及最大網路長度。

4、連接性

所使用的連接器的種類將影響網路安裝和維護的成本、網路增加段和節點的容易度,以及維護網路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

5、抗噪性

雜訊能使數據信號變形。雜訊影響一個信號的程度與傳輸介質有一定關系。

F. 無線網路是用什麼媒介傳播的

無線電,和光波一樣都是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相互疊加,簡單說就是電流的周圍可以形成磁場,之後所形成的磁場的中線再形成電流,這樣成周期性交替,將信號向空間中的某一方向傳播出去,這樣我們就應該知道電磁波傳播的媒介就應該是電場和磁場,而與空氣無關,即使在真空中電磁波也可以傳播.
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空氣中的含量卻可以影響電磁波的傳播,因為:
1.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相同的,那麼當空氣中含量不同(比如濕度等等)時,就會影響電磁波的傳播;
2.介質對電磁波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作用的強弱都和介質的成分有關,比如當兩地的空氣介質不均勻時,在其界面上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反射和折射,這也當然會影響電磁波的傳播;

G. 常用的無線介質有哪幾種什麼情況下應當使用無線傳輸介質

常用的無線介質有哪幾種?什麼情況下應當使用無線傳輸介質?

無線沒有什麼介質可言,只有使用何種頻率,一般使用802.1a、b.....等協議群,頻率一般為24G、54g等等。裝置有無線AP,無線路由、無線網橋等。使用無線方式的原則是不方便實施布線的情況下或者臨時搭建網路環境.......

什麼時候應當使用無線傳輸介質?

1.不願意忍受有線的牽絆糾纏,
2.有線埠損壞或接觸不良,
3.資料線損壞,
4.使用有線連線布線麻煩或不美觀,
5.近距離內兩個終端無法使用有線連線,
6.隱蔽傳輸
以上情況都可以選擇無線傳輸.

無線傳輸介質的優點,有哪些無線傳輸介質?

無線傳輸介質
可以在自由空間利用電磁波傳送和接收訊號進行通訊就是無線傳輸。地球上的大氣層為大部分無線傳輸提供了物理通道,就是常說的無線傳輸介質。無線傳輸所使用的頻段很廣,人們現在已經利用了好幾個波段進行通訊。紫外線和更高的波段目前還不能用於通訊。無線通訊的方法有無線電波、微波、藍芽和紅外線。
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檔友聲音或其他訊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資訊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資訊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微波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統稱。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
紅外線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於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 之間
紅外線通訊有兩個最突出的優點:
1、不易被人發現和截獲,保密性強;
2、幾乎不會受到電氣、天電、人為干擾,抗干擾性強。此外,紅外線通訊機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但是它必須在直視距離內通訊,且傳播受天氣的影響。在不能架設有線線路,而使用無線電又怕暴露自己的情況下,使用紅外線通訊是比較好的。

1.無線傳輸介質的優點,有哪些無線傳輸介質?

優點是省去了布線的麻煩,傳輸分WIFI,微波,3G,非視距

常見的瞎蔽傳輸介質是如何分類的?有哪幾種?無線傳輸介質是否沒有傳輸介質?

1、視訊基帶傳輸:是最為傳統的電視監控傳輸方式,對0~6MHz視訊基帶訊號不作任何處理,通過同軸電纜(非平衡)直接傳輸模擬訊號。其優點是:短距離傳輸影象訊號損失小,造價低廉,系統穩定。缺點:傳輸距離短,300米以上高頻分量衰減較大,無法保證影象質量;一路視訊訊號需布一根電纜,傳輸控制訊號需另布電纜;其結構為星形結構,布線量大、維護困難、可擴充套件性差,適合小系統。
2、光纖傳輸:常見的有模擬光端機和數字光端機,是解決幾十甚至幾百公里電視監控傳輸的最佳解決方式,通過把視訊及控制訊號轉換為鐳射訊號行神槐在光纖中傳輸。其優點是:傳輸距離遠、衰減小,抗干擾性能最好,適合遠距離傳輸。其缺點是:對於幾公里內監控訊號傳輸不夠經濟;光熔接及維護需專業技術人員及裝置操作處理,維護技術要求高,不易升級擴容。
3、網路傳輸:是解決城域間遠距離、點位極其分散的監控傳輸方式,採用MPEG2/4、H.264音視訊壓縮格式傳輸監控訊號。其優點是:採用網路視訊伺服器作為監控訊號上傳裝置,有Inter網路安裝上遠端監控軟體就可監看和控制。其缺點是:受網路頻寬和速度的限制,只能傳輸小畫面、低畫質的影象;每秒只能傳輸幾到十幾幀影象,動畫效果十分明顯並有延時,無法做到實時監控。
4、微波傳輸:是解決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不易布線場所監控傳輸的解決方式之一。採用調頻調制或調幅調制的辦法,將影象搭載到高頻載波上,轉換為高頻電磁波在空中傳輸。其優點是:省去布線及線纜維護費用,可動態實時傳輸廣播級影象。其缺點是:由於採用微波傳輸,頻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傳輸環境是開放的空間很容易受外界電磁干擾;微波訊號為直線傳輸,中間不能有山體、建築物遮擋;Ku波段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雨雪天氣會有嚴重雨衰想像。
5、雙絞線傳輸(平衡傳輸):也是視訊基帶傳輸的一種,將75Ω的非平衡模式轉換為平衡模式來傳輸的。是解決監控影象1Km內傳輸,電磁環境復雜場合的解決方式之一,將監控影象訊號處理通過平衡對稱方式傳輸。其優點是:布線簡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憂效能強。其缺點是:只能解決1Km以內監控影象傳輸,而且一根雙絞線只能傳輸一路影象,不適合應用在大中型監控中;雙絞線質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適於野外傳輸;雙絞線傳輸高頻分量衰減較大,影象顏色會受到很大損失。
6、寬頻共纜傳輸:視訊採用調幅調制、伴音調頻搭載、FSK資料訊號調制等技術,將數十路監控影象、伴音、控制及報警訊號整合到「一根」同軸電纜中雙向傳輸。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同軸電纜的資源空間,四十路音視訊及控制訊號在同一根電纜中雙向傳輸、實現 「一線通」;施工簡單、維護方便,大量節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費用;頻分復用技術解決遠距傳輸點位分散,布線困難監控傳輸問題;射頻傳輸方式只衰減載波訊號,影象訊號衰減很小,亮度、色度傳輸同步巢狀,保證影象質量達到4.5級以上國家標准;採用75Ω同軸非平衡方式傳輸使其具有非常強抗干擾能力,電磁環境復雜場合仍能保證影象質量。其缺點是:採用弱訊號傳輸,系統除錯技術要求高,必須使用專業儀器。寬頻調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電源,但目前大多監控點都具備這個條件
無線也是有傳輸介質的,2g,3g,微波,WIFI,WIMAX,非視距等

無線介質有哪幾種

無線傳輸介質是指在兩個通訊裝置之間不使用任何物理連線,而是通過空間傳輸的一種技術。無線傳輸介質主要有微波、紅外線和鐳射等
光纖 用於500米以上的裝置間傳輸
同軸電纜 用於網內攝像機或投影機的傳輸
超五類、 六類 用於網內近距離的裝置傳輸聯通用的線。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手機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是什麼,筆記本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是什麼

大家都是用WIFI,其實都一樣。沒什麼不同,只可能電腦的傳輸比手機的快一點點吧。

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哪幾種?

1.雙絞線
1.1非遮蔽雙絞線(UTP)和遮蔽雙絞線(STP)
雙絞線是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介質。雙絞線最外層由絕緣材料包裹,為了降低訊號干擾,內部每兩根絕緣銅導線相互纏繞,名符其實。雙絞線又可分為非遮蔽雙絞線(UTP)和遮蔽雙絞線(STP)兩大類。
非遮蔽雙絞線只有線纜外皮作為遮蔽層,而遮蔽式雙絞線則具有一個金屬甲套(sheath),對電磁干擾EMI(Electromagic Interference)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目前廣泛使用的是非遮蔽雙絞線,因為價格便宜,容易安裝,價效比較高。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圖中的五類遮蔽雙絞線多了根導線,這是一條金屬銅導線,是接地用的,可以加強雙絞線的資料傳輸和抗干擾能力。
1.2非遮蔽雙絞線的標准
雙絞線既可用於傳輸模擬訊號,又可用於傳輸數字訊號。美國的電氣工業協會/電信工業協會(EIA/TIA)制定標准來評估非遮蔽雙絞線,分為多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傳輸速率和應用環境不同,標准如下:
第一類線:主要用於傳輸語音(一類標准主要用於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電話線纜),不用於資料傳輸。其資料傳輸速率可達4Mbps。
第二類線:傳輸頻率為1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4Mbps的資料傳輸,常見於使用4Mbps規范令牌傳遞協議的舊的令牌網。
第三類線: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標准中指定的電纜。該電纜的傳輸頻率為16MHz,用於語音傳輸及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於10base-T。
第四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20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16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於基於令牌的區域網和10base-T/100base-T。
第五類線:該類電纜增加了繞線密度,外套一種高質量的絕緣材料,傳輸頻率為100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為10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於100base-T和10base-T網路,這就是我們最常用的雙絞線。
超五類線:超5類具有衰減小,串擾少,並且具有更高的衰減與串擾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時延誤差,效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類線主要用於千兆位乙太網(1000Mbps)。
六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1MHz~250MHz,六類布線系統在200MHz時綜合衰減串擾比(PS-ACR)應該有較大的餘量,它提供2倍於超五類的頻寬,最大速度可達到1 000 Mbps,能滿足千兆位乙太網需求。
另外,由歐州提出的標准七類線,為ISO7類/F級標准中最新的一種雙絞線,它主要為了適應萬兆位乙太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但它不再是一種非遮蔽雙絞線了,而是一種遮蔽雙絞線,所以它的傳輸頻率至少可達500 MHz,是六類線和超六類線的2倍以上,傳輸速率可達10 Gbps。
2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2.1同軸電纜結構
同軸電纜以單根銅導線為內芯(電纜銅芯),外裹一層絕緣材料(絕緣層),外覆密集網狀導體(銅網),最外面是一層保護性塑料(外絕緣層)。金屬遮蔽層能將磁場反射回中心導體,同時也使中心導體免受外界干擾,故同軸電纜比雙絞線具有更高的頻寬和更好的雜訊抑制特性。
2.2基帶同軸電纜
廣泛使用的同軸電纜有兩種:一種為50Ω(指沿電纜導體各點的電磁電壓對電流之比) 同軸電纜,用於數字訊號的傳輸,即基帶同軸電纜;另一種為75Ω同軸電纜,用於寬頻模擬訊號的傳輸,即寬頻同軸電纜。而基帶同軸電纜的主要型別有粗纜(RG-8)和細纜(RG-58)。
2.3同軸電纜應用
現在計算機區域網中一般都使用細纜組網。細纜一般用於匯流排型網路布線連線。利用T型BNC介面聯結器連線BNC介面網路卡,同軸電纜的兩端需安裝50Ω終端電阻器。細纜網路每段干線長度最大為185米,每段干線最多可接入30個使用者。如要拓寬網路范圍,則需要使用中繼器,如採用4個中繼器連線5個網段,使網路最大距離達到925米。細纜安裝較容易,而且造價較低,但因受網路布線結構的限制,其日常維護不是很方便,一旦一個使用者出故障,便會影響其他使用者的正常工作
粗纜適用於較大區域網的網路干線,布線距離較長,可靠性較好。使用者通常採用外部收發器與網路干線連線。粗纜區域網中每段長度可達500米,採用4個中繼器連線5個網段後最大可達2500米。用粗纜組網如果直接與網路卡相連,網路卡必須帶有AUI介面(15針D型介面)。用粗纜組建的區域網雖然各項效能較高,具有較大的傳輸距離,但是網路安裝、維護等方面比較困難,且造價較高。
目前,同軸電纜大量被光纖取代,但仍廣泛應用於有線電視和某些區域網。
3光纖(Fiber)
3.1光纜結構
光纖一般都是使用石英玻璃製成,橫截面積非常小,利用內部全反射原理來傳導光束。光纖在使用前必須由幾層保護結構包覆,包覆後的纜線即被稱為「光纜」。光纜(optical fiber cable)由光導纖維纖芯(光纖核心)、玻璃網層(內部敷層)和堅強的外殼組成(外部保護層)。
3.2光纖分類
目前有兩種光纖: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模即Mode,這里指入射角)。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很小,約為8~10μm,在給定的工作波長上只能以單一模式傳輸,傳輸頻頻寬,傳輸容量大,距離遠,一般由鐳射作光源,多用於遠端通訊。多模光纖是在給定的工作波長上,能以多個模式同時傳輸的光纖,一般由二極體發光,多用於網路布線系統。與單模光纖相比,多模光纖的傳輸效能較差。
3.3光纖傳輸
光纖的資料傳輸:由光傳送機產生光束,將電訊號轉變為光訊號,再把光訊號匯入光纖,在光纖的另一端由光接收機接收光纖上傳輸來的光訊號,並將它轉變成電訊號,經解碼後再處理。光纖的傳輸距離遠、傳輸速度快,是區域網中傳輸介質的姣姣者。不過光纖的安裝和連線需由專業技術人員完成。
光纖中傳輸的是光束,由於光束不受外界電磁干擾與影響,而且本身也不向外輻射訊號,加上提供極寬的頻帶且功率損耗小,所以光纖具有傳輸距離長(多模光纖有2公里以上,單模光纖則有上百公里,如我們熟知的海底通訊光纜)、傳輸率高(可達數千Mbps)、保密性強(不會受到電子監聽)等優點,適用於高速區域網,遠距離的資訊傳輸以及主幹網連線。
雖然目前光纖費用昂貴,但是光纖到戶(FTTH:Fiber To The Home)作為寬頻接入的最終發展方向已是不可逆轉,據報導,2007第一季度日本寬頻使用者數達2644萬戶,其中光纖寬頻使用者880萬戶,市場佔有率挺進33%。香港特區 *** 有關部門2007年月11月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光纖到戶及光纖到樓加區域網的普及率已達到21.2%,超越韓國和日本,成為全球之冠。筆者跟大家一樣,期待著有一天可以用上光纖。

無線傳輸介質有哪幾種,每種傳輸方式主要用途是什麼

我來回答你!

所謂傳輸介質就是通訊網路中資料傳輸的物質基礎,傳輸介質的特性對網路資料通訊有決定性的影響。傳輸介質包括有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
常用的有線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
常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有微波、紅外線、無線電波。
微波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統稱。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
特點是:
只能進行可視范圍內的通訊;
大氣對微波訊號的吸收與散射影響較大;
微波通訊主要用於幾公里范圍內,不適合鋪設有線傳輸介質的情況,而且只能用於點到點的通訊,速率也不高,一般為幾百Kbps。
紅外線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於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 之間
紅外線通訊有兩個最突出的優點:
1、不易被人發現和截獲,保密性強;
2、幾乎不會受到電氣、天電、人為干擾,抗干擾性強。此外,紅外線通訊機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但是它必須在直視距離內通訊,且傳播受天氣的影響。在不能架設有線線路,而使用無線電又怕暴露自己的情況下,使用紅外線通訊是比較好的。
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聲音或其他訊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資訊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資訊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H. 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有線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有哪些簡述它們的特點

有線介質:早譽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無線傳輸介質陸帶段:微波、紅外線、激光或衛星。有線介質雙絞線價格低,傳輸速度較低;從抗干擾和價格上比較,同軸電纜介於雙絞線和光導纖維之間;光導纖維具有光信號衰減小、帶寬高和行臘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無線傳輸介質是通過大氣傳輸的電磁波。

I. 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哪幾種分別用於何種網路環境中

傳輸介質

網路傳輸介質是指在網路中傳輸信息的載體,常用的傳輸介質分為有線傳輸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等)和無線傳輸介質(無線電波、微波和紅外線等)兩大類。不同的傳輸介質,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們不同的特性對網路中數據通信質量和通信速度有較大影響。

【1】有線傳輸介質

1、雙絞線常用點到點連接,也可用於多點連接。

可以用於傳輸模擬或數字信號,與其他傳輸介質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度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價格較為低廉。常作短程傳輸介質。

2、同軸電纜可用於點到點連接或多點連接。

同軸電纜有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兩種基本類型。基帶同軸電纜用來傳輸數字信號,寬頻同軸電纜可以傳輸模擬或數字信號。用於500米以上的設備間傳輸。

3、光纖傳輸光信號

光信號中攜帶用戶數據。光纖具有光信號衰減小、帶寬高和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用於500米以上的設備間傳輸 。

【2】常用的無線介質

無線電波和微波

無線傳輸不需鋪設網路傳輸線,而且網路終端移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