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中病毒的表現

無線網路中病毒的表現

發布時間: 2023-06-15 14:12:50

計算機網路病毒有哪些特點

計算機病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寄生性 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當執行這個程序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未啟動這個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覺的。(2)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具有傳染性,一旦病毒被復制或產生變種,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預防。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徵。在生物界,病毒通過傳染從一個生物體擴散到另一個生物體。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體表現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樣,計算機病毒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在某些情況下造成被感染的計算機工作失常甚至癱瘓。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計算機病毒是一段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這段程序代碼一旦進入計算機並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確定目標後再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計算機染毒,如不及時處理,那麼病毒會在這台機子上迅速擴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執行文件)會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傳染源,再與其他機器進行數據交換或通過網路接觸,病毒會繼續進行傳染。 正常的計算機程序一般是不會將自身的代碼強行連接到其他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卻能使自身的代碼強行傳染到一切符合其傳染條件的未受到傳染的程序之上。計算機病毒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計算機網路去傳染其他的計算機。當您在一台機器上發現了病毒時,往往曾在這台計算機上用過的軟盤已感染上了病毒,而與這台機器相聯網的其他計算機也許也被該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判別一個程序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最重要條件。 病毒程序通過修改磁碟扇區信息或文件內容並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達到病毒的傳染和擴散。被嵌入的程序叫做宿主程序。(3)潛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時炸彈一樣,讓它什麼時間發作是預先設計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預定時間一點都覺察不出來,等到條件具備的時候一下子就爆炸開來,對系統進行破壞。一個編制精巧的計算機病毒程序,進入系統之後一般不會馬上發作,可以在幾周或者幾個月內甚至幾年內隱藏在合法文件中,對其他系統進行傳染,而不被人發現,潛伏性愈好,其在系統中的存在時間就會愈長,病毒的傳染范圍就會愈大。 潛伏性的第一種表現是指,病毒程序不用專用檢測程序是檢查不出來的,因此病毒可以靜靜地躲在磁碟或磁帶里呆上幾天,甚至幾年,一旦時機成熟,得到運行機會,就又要四處繁殖、擴散,繼續為害。潛伏性的第二種表現是指,計算機病毒的內部往往有一種觸發機制,不滿足觸發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除了傳染外不做什麼破壞。觸發條件一旦得到滿足,有的在屏幕上顯示信息、圖形或特殊標識,有的則執行破壞系統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碟、刪除磁碟文件、對數據文件做加密、封鎖鍵盤以及使系統死鎖等。(4)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的可以通過病毒軟體檢查出來,有的根本就查不出來,有的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通常很困難。(5)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序無法運行,把計算機內的文件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6)可觸發性 病毒因某個事件或數值的出現,誘使病毒實施感染或進行攻擊的特性稱為可觸發性。為了隱蔽自己,病毒必須潛伏,少做動作。如果完全不動,一直潛伏的話,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進行破壞,便失去了殺傷力。病毒既要隱蔽又要維持殺傷力,它必須具有可觸發性。病毒的觸發機制就是用來控制感染和破壞動作的頻率的。病毒具有預定的觸發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時間、日期、文件類型或某些特定數據等。病毒運行時,觸發機制檢查預定條件是否滿足,如果滿足,啟動感染或破壞動作,使病毒進行感染或攻擊;如果不滿足,使病毒繼續潛伏。

❷ 網路病毒的病毒特徵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根據多年對計算機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學的、系統的、嚴密的方法,計算機病毒可分類如下:病毒可以劃分為網路病毒,文件病毒,引導型病毒。網路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感染網路中的可執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計算機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導型病毒感染啟動扇區(Boot)和硬碟的系統引導扇區(MBR),還有這三種情況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導型)感染文件和引導扇區兩種目標,這樣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復雜的演算法,它們使用非常規的辦法侵入系統,同時使用了加密和變形演算法。
駐留型病毒感染計算機後,把自身的內存駐留部分放在內存(RAM)中,這一部分程序掛接系統調用並合並到操作系統中去,他處於激活狀態,一直到關機或重新啟動.非駐留型病毒在得到機會激活時並不感染計算機內存,一些病毒在內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並不通過這一部分進行傳染,這類病毒也被劃分為非駐留型病毒。
除了傳染時減少磁碟的可用空間外,對系統沒有其它影響。無危險型這類病毒僅僅是減少內存、顯示圖像、發出聲音及同類音響。危險型這類病毒在計算機系統操作中造成嚴重的錯誤。非常危險型這類病毒刪除程序、破壞數據、清除系統內存區和操作系統中重要的信息。這些病毒對系統造成的危害,並不是本身的演算法中存在危險的調用,而是當它們傳染時會引起無法預料的和災難性的破壞。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產生的錯誤也會破壞文件和扇區,這些病毒也按照他們引起的破壞能力劃分。一些無害型病毒也可能會對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統造成破壞。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個「Denzuk」病毒在360K磁碟上很好的工作,不會造成任何破壞,但是在後來的高密度軟盤上卻能引起大量的數據丟失。
這一類病毒並不改變文件本身,它們根據演算法產生EXE文件的伴隨體,具有同樣的名字和不同的擴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隨體是。病毒把自身寫入COM文件並不改變EXE文件,當DOS載入文件時,伴隨體優先被執行到,再由伴隨體載入執行原來的EXE文件。「蠕蟲」型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不改變文件和資料信息,利用網路從一台機器的內存傳播到其它機器的內存,計算網路地址,將自身的病毒通過網路發送。有時它們在系統存在,一般除了內存不佔用其它資源。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隨和「蠕蟲」型,其它病毒均可稱為寄生型病毒,它們依附在系統的引導扇區或文件中,通過系統的功能進行傳播,按其演算法不同可分為:練習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錯誤,不能進行很好的傳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調試階段。詭秘型病毒它們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斷和扇區數據,而是通過設備技術和文件緩沖區等DOS內部修改,不易看到資源,使用比較高級的技術。利用DOS空閑的數據區進行工作。變型病毒(又稱幽靈病毒)這一類病毒使用一個復雜的演算法,使自己每傳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長度。它們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無關指令的解碼演算法和被變化過的病毒體組成。 1. 按照計算機病毒攻擊的系統分類
(1)攻擊DOS系統的病毒。這類病毒出現最早、最多,變種也最多,目前我國出現的計算機病毒基本上都是這類病毒,此類病毒占病毒總數的99%。
(2)攻擊Windows系統的病毒。由於Windows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和多任務操作系統深受用戶的歡迎, Windows 正逐漸取代DOS,從而成為病毒攻擊的主要對象。發現的首例破壞計算機硬體的CIH病毒就是一個Windows95/98病毒。
(3)攻擊UNIX系統的病毒。當前,UNIX系統應用非常廣泛,並且許多大型的操作系統均採用 UNIX作為其主要的操 作系統,所以UNIX病毒的出現,對人類的信息處理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4)攻擊OS/2系統的病毒。世界上已經發現第一個攻擊OS/2系統的病毒,它雖然簡單,但也是一個不祥之兆。
2.按照病毒的攻擊機型分類
(1)攻擊微型計算機的病毒。這是世界上傳染最為廣泛的一種病毒。
(2)攻擊小型機的計算機病毒。小型機的應用范圍是極為廣泛的,它既可以作為網路的一個節點機, 也可以作為小的計算機網路的主機。起初,人們認為計算機病毒只有在微型計算機上才能發生而小型機則不會受到病毒的侵擾,但自1988年11月份Internet網路受到worm程序的攻擊後,使得人們認識到小型機也同樣不能免遭計算機病毒的攻擊。
(3)攻擊工作站的計算機病毒。近幾年,計算機工作站有了較大的進展,並且應用范圍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所以我們不難想像,攻擊計算機工作站的病毒的出現也是對信息系統的一大威脅。
3.按照計算機病毒的鏈結方式分類
由於計算機病毒本身必須有一個攻擊對象以實現對計算機系統的攻擊,計算機病毒所攻擊的對象是計算機系統可執 行的部分。
(1)源碼型病毒 該病毒攻擊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該病毒在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編譯前插入到原程序中,經編譯成為合法程序的 一部分。
(2)嵌入型病毒 這種病毒是將自身嵌入到現有程序中,把計算機病毒的主體程序與其攻擊的對象以插入的方式鏈接。這種計算機病 毒是難以編寫的)一旦侵入程序體後也較難消除。如果同時採用多態性病毒技術、超級病毒技術和隱蔽性病毒技術,將 給當前的反病毒技術帶來嚴峻的挑戰。
(3)外殼型病毒 外殼型病毒將其自身包圍在主程序的四周,對原來的程序不作修改。這種病毒最為常見,易於編寫,也易於發現, 一般測試文件的大小即可知。
(4)操作系統型病毒 這種病毒用它自己的程序意圖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統進行工作,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 圓點病毒和大麻病毒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統型病毒。這種病毒在運行時,用自己的邏輯部分取代操作系統的合法程序模塊,根據病毒自身的特點和被替代的操作系統中合法程序模塊在操作系統中運行的地位與作用以及病毒取代操作系統的取代方式等,對操作系統進行破壞。
4。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情況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情況可分兩類:
(1)良性計算機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不包含有立即對計算機系統產生直接破壞作用的代碼。這類病毒為了表現其存在,只是不停地進行擴散,從一台計算機傳染到另一台,並不破壞計算機內的數據。有些人對這類計算機病毒的傳染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惡作劇,沒什麼關系。其實良性、惡性都是相對而言的。良性病毒取得系統控制權後,會導致整個系統運行效率降低, 系統可用內存總數減少,使某些應用程序不能運行。它還與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爭搶CPU的控制權, 時時導致整個系統死鎖,給正常操作帶來麻煩。有時系統內還會出現幾種病毒交叉感染的現象,一個文件不停地反復被幾種病毒所感染。 例如原來只有10KB的文件變成約90KB,就是被幾種病毒反復感染了數十次。這不僅消耗掉大量寶貴的磁碟存儲空間,而且整個計算機系統也由於多種病毒寄生於其中而無法正常工作。因此也不能輕視所謂良性病毒對計算機系統造成的損害。
(2)惡性計算機病毒 惡性病毒就是指在其代碼中包含有損傷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在其傳染或發作時會對系統產生直接的破壞作用。 這類病毒是很多的,如米開朗基羅病毒。當米氏病毒發作時,硬碟的前17個扇區將被徹底破壞,使整個硬碟上的數據無法被恢復,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有的病毒還會對硬碟做格式化等破壞。這些操作代碼都是刻意編寫進病毒的,這是其本性之一。因此這類惡性病毒是很危險的,應當注意防範。所幸防病毒系統可以通過監控系統內的這類異常動作識 別出計算機病毒的存在與否,或至少發出警報提醒用戶注意。

❸ 什麼是網路病毒

網路病毒即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計算機軟體和硬體所固有的脆弱性編制的一組指令集或程序,能影響計算機使用,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據。

它能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的存儲介質(或程序)里,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通過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將自己的精確是拷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從而感染其他程序,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

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劃分:

1、網路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感染網路中的可執行文件。

2、文件病毒:感染計算機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

3、引導型病毒:感染啟動扇區(Boot)和硬碟的系統引導扇區(MBR)。

4、混合型病毒:以上三種情況復合病毒類型,這樣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復雜的演算法,它們使用非常規的辦法侵入系統,同時使用了加密和變形演算法。

(3)無線網路中病毒的表現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式

1、不要隨便下載文件,如必要,下載後應立即進行病毒檢測。

2、安裝殺毒軟體和防火牆,並注意及時升級病毒庫,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查毒殺毒,每次使用外來磁碟前也應對磁碟進行查殺毒。

3、定期進行Windows更新,Windows Update是 Windows 的聯機擴展,使計算機保持最新,得到最新的更新和補丁程序,來保護計算機並使它平穩運行。

❹ 怎樣檢測路由器中中了病毒

路由器是否中病毒主要看路由是否能連上網路。

防止蠕蟲的入侵措施:
1.使用強健而安全的口令
要知道,路由器蠕蟲依賴於強力字典攻擊(不斷地努力猜測口令),所以我們應當使用不易被猜測的口令。不要使用什麼「admin」、「router」、「12345」等作為路由器的口令,而要使用一種混合性的組合,如rDF4m9Es0yQ3ha等。其中至少要包括大小寫字母,並利用數字和字母。雖然這種口令不易記憶,但我們可以將其存放於可以某個文件(如文本文件)中,再用TrueCrypt、Cryptainer LE等軟體為各種保存密碼的文件加密。
2.保障遠程連接的加密
例如,盡量不要使用HTTP方式傳送,因為它使用的是明文傳送,而可考慮使用HTTPS來傳送基於Web的訪問。可以打開路由器配置程序的遠程訪問設置,選擇「https」選項。如果需要命令行才能訪問路由器,可使用SSH。因為SSH是一個加密的協議。使用加密的連接並不是防止路由器蠕蟲的必須措施,但它可以加強路由器的總體安全性。如下圖2所示:

3.改變默認埠
蠕蟲僵屍可通過這些遠程連接的默認埠侵入,如通過HTTP Web 訪問的80或8080埠、加密Web訪問的443埠、SSH的22號埠等。因此,一台在非默認埠上接收連接的路由器更為安全。很多路由器在緊挨著遠程連接設置功能的位置有一個埠(Port)欄位,在此輸入想要使用的埠號碼。例如,鍵入路由器所在位置的面向互聯網的IP地址,加上一個冒號,然後是埠號。如果是通過SSH進行連接,你需要在SSH客戶端程序的連接設置中指定埠號。

4.使用入站過濾器
其實我們可以對有些路由器進行配置,使其過濾哪些IP地址或范圍准許使用進入的連接,如此便可以阻止不在列表中的任何IP地址的蠕蟲。為此,首先,可以看一下是否可以在路由器的遠程管理設置中定義IP地址或IP地址范圍。然後,檢查路由器是否可以設置入站的連接設置。

5.保障路由器的固件最新
路由器固件所所使用的軟體也使路由器易於受到蠕蟲攻擊,因此保持路由器總是載入最新的固件版本可有助於防止這種漏洞。路由器的製造商們和固件替換項目會定期發布這些固件的更新,用以修補已知的安全漏洞。
要更新路由器的固件,應從廠商的網站下載新的鏡像。然後登錄進入路由器的配置程序,打開「Admin」/「Misc」或「System」部分,選擇最新的固件,並載入它即可。

6.清除蠕蟲:還路由器的清潔之軀
前面所討論的預防性措施可防止路由器受到蠕蟲的攻擊和危害。記住,如果不需要遠程訪問就不要啟用它。如果有必要採用此功能,我建議你把用戶名和口令復雜一些,多用一些大小寫、數字等混合的口令,並要通過SSH或HTTPS傳輸,還要考慮使用非默認埠,並盡量採用任何的入站過濾器。
如果路由器已經受到感染,肯定會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據報告,Psyb0t會阻止22號埠、23號埠、80號埠的通信。
要清除蠕蟲,最徹底的解決方法是將路由器恢復到出廠默認值,這樣做可以保證清除蠕蟲。按下路由器背面的復位按鈕,並且過上幾秒鍾(不同的廠商要求不一樣,如筆者的路由器要求按下30秒鍾以上才可以),就可以恢復到出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