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構成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網路硬體
網路硬體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物質基礎。要構成一個計算機網路系統,首先要將計算機及其附屬硬體設備與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實現物理連接。不同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硬體方面是有差別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硬體日趨多樣化,且功能更強,更復雜。常見的網路硬體有伺服器、工作站、網路介面卡、集中器、數據機、終端及傳輸介質等。
伺服器
在計算機網路中,分散在不同地點擔負一定數據處理任務和提供資源的計算機被稱為伺服器。伺服器是網路運行、管理和提供服務的中樞,它影響著網路的整體性能。一般在大型網路中採用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作為網路伺服器,可以保證網路的可靠性。對於網點不多、網路通信量不大、數據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網路,可以選用高檔微機作網路伺服器。
工作站
在計算機區域網中,網路工作站是通過網卡連接到網路上的一台個人計算機,它仍保持原有計算機的功能,作為獨立的個人計算機為用戶服務,同時它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一定許可權訪問伺服器。工作站之間可以進行通信,可以共享網路的其他資源。
網路介面卡
網路介面卡也稱為網卡或網板,是計算機與傳輸介質進行數據交互的中間部件,主要進行編碼轉換。在接收傳輸介質上傳送的信息時,網卡把傳來的信息按照網路上信號編碼要求和幀的格式接受並交給主機處理。在主機向網路發送信息時,網卡把發送的信息按照網路傳送的要求裝配成幀的格式,然後採用網路編碼信號向網路發送出去。
數據機
數據機(MODEM)是調制器和解調器的簡稱,是實現計算機通信的外部設備。數據機是一種進行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轉換的設備。計算機處理的是數字信號,而電話線傳輸的是模擬信號,在計算機和電話線之間需要一個連接設備,將計算機輸出的數字信號變換為適合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在接收端再將接收到的模擬信號變換為數字信號由計算機處理。因此,數據機成對使用。
終端
終端設備是用戶進行網路操作所使用的設備,它的種類很多,可以是具有鍵盤及顯示功能的一般終端,也可以是一台計算機。
傳輸介質
傳輸介質是傳送信號的載體,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使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微波及衛星通信等。它們可以支持不同的網路類型,具有不同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
網路軟體
在網路系統中,網路中的每個用戶都可享用系統中的各種資源,所以系統必須對用戶進行控制,否則就會造成系統混亂,造成信息數據的破壞和丟失。為了協調系統資源,系統需要通過軟體工具對網路資源進行全面的管理,進行合理的調度和分配,並採取一系列的保密安全措施,防止用戶不合理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訪問,防止數據和信息的破壞與丟失。
網路軟體是實現網路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軟環境。通常網路軟體包括網路協議軟體、網路通信軟體和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結構
在不同的網路系統中,網路結構及所選擇使用的網路軟體是有差別的。對於實用的網路系統來說,選擇什麼硬體和軟體是根據系統的規模、系統的結構決定的。比如Novell區域網,如果網路系統所涉及的地理范圍小,同時系統所擁有的數據量和通信數據量不大,那麼只要一台網路伺服器,並具備系統所規定的工作站數,選擇適當的通信介質和相匹配的網路介面卡、網路軟體、網路操作系統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網路系統。
在一個遠程網路系統中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更為復雜。在遠程通信網中,伺服器與工作站、伺服器通過集中器與工作站直接通信的部分是短程通信;而伺服器與各工作站通信需要經過數據機或前端處理機的通信部分屬於遠程通信。
計算機網路結構通常有星型結構、匯流排型結構、環型結構、樹型結構和網狀結構。
星型結構
星型結構是以一個節點為中心的處理系統,各種類型的入網機器均與該中心處理機有物理鏈路直接相連,與其他節點間不能直接通信,與其他節點通信時需要通過該中心處理機轉發,因此中心節點必須有較強的功能和較高的可靠性。
星型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建網容易、控制相對簡單。其缺點是屬集中控制,主機負載過重,可靠性低,通信線路利用率低。
匯流排結構
將所有的入網計算機均接入到一條通信傳輸線上,為防止信號反射,一般在匯流排兩端連有終結器匹配線路阻抗。匯流排結構的優點是信道利用率較高,結構簡單,價格相對便宜。缺點是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網路節點在相互通信,網路延伸距離有限,網路容納節點數有限。在匯流排上只要有一個節點連接出現問題,會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目前在區域網中多採用此種結構。
環型結構
環型結構將各個連網的計算機由通信線路連接成一個閉合的環。在環型結構的網路中,信息按固定方向流動,或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其傳輸控制機制較為簡單,實時性強,但可靠性較差,網路擴充復雜。
樹型結構
樹型結構實際上星型結構的一種變形,它將原來用單獨鏈路直接連接的節點通過多級處理主機進行分級連接。這種結構與星型結構相比降低了通信線路的成本,但增加了網路復雜性。網路中除最低層節點及其連線外,任一節點或連線的故障均影響其所在支路網路的正常工作。
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其優點是節點間路徑多,碰撞和阻塞可大大減少,局部的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工作,可靠性高;網路擴充和主機入網比較靈活、簡單。但這種網路關系復雜,建網不易,網路控制機制復雜。廣域網中一般用網狀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圖
常用的網路拓撲結構圖如下,在組建區域網時常採用星型、環型、匯流排型和樹型結構。樹型和網狀結構在廣域網中比較常見。但是在一個實際的網路中,可能是上述幾種網路構型的混合。
星型結構圖 匯流排型結構圖
環型結構圖 樹型結構圖
網狀結構圖
http://210.41.4.20/course/53/53/whjc/computer/information/DOC/1-3-2.HTM#
『貳』 什麼是SDH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根據ITU-T的建議定義,是不同速率的數字信號的傳輸提供相應等級的信息結構,包括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關的同步方法組成的一個技術體制。
由於SDH多種網路拓撲結構,所組成的網路非常靈活,能增強網監,運行管理和自動配置功能,優化了網路性能,同時也使網路運行靈活、安全、可靠,使網路的功能非常齊全和多樣化。
(2)數字信號網路結構圖擴展閱讀
SDH技術的產生背景
1、隨著通信的發展,要求傳送的信息不僅是話音,還有文字、數據、圖像和視頻等。加之數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70至80年代,陸續出現了T1(DS1)/E1載波系統(1.544/2.048Mbps)、X.25幀中繼和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等多種網路技術。
2、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希望現代信息傳輸網路能快速、經濟、有效地提供各種電路和業務,而上述網路技術由於其業務的單調性,擴展的復雜性,帶寬的局限性。
SDH傳輸業務信號時各種業務信號要進入SDH的幀都要經過映射、定位和復用三個步驟
『叄』 OSI七層型的層次結構是什麼
OSI七層型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應用層:網路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介面。
2、表示層: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
3、會話層: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
4、傳輸層: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協議有:TCP、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路傳輸層。
5、網路層:進行邏輯地址定址,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路徑選擇。
協議有:ICMP、IGMP、IP(IPV4、IPV6)。
6、數據鏈路層: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校驗等功能。將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7、物理層: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
TCP/IP 層級模型結構,應用層之間的協議通過逐級調用傳輸層、網路層和物理數據鏈路層而可以實現應用層的應用程序通信互聯。
『肆』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4)數字信號網路結構圖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伍』 SDH和PDH的區別
1、SDH是同步數字體系。
根據ITU-T的建議定義,是不同速度的數位信號的傳輸提供相應等級的信息結構,包括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關的同步方法組成的一個技術體制。
2、PDH是准同步數字系列。
是在數字通信網的每個節點上都分別設置高精度的時鍾,這些時鍾的信號都具有統一的標准速率。
(5)數字信號網路結構圖擴展閱讀:
SDH與PDH的特點:
1、PDH在復接前必須調整各支路碼速(對各支路信號頻率和相位進行調整),使之成為同步信號,在進行復接。在接收端先進行同步分離,再進行各支路快速恢復,還原為各支路信號。
2、SDH 規范了數字信號的幀結構、復用方式、傳輸速率等級、介面碼型等特性,提供了一個在國際上得到支持的框架,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發展並建成一種靈活、可靠、便於管理的世界電信傳輸網。可以現分層管理。
『陸』 lte是什麼網路模式
LTE是指(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是電信中用於手機及數據終端的高速無線通訊標准,為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DPA)過渡到4G的版本。
LTE是無線數據通信技術標准。LTE的當前目標是藉助新技術和調制方法提升無線網路的數據傳輸能力和數據傳輸速度,如新的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這些技術大多於千禧年前後提出。
LTE的遠期目標是簡化和重新設計網路體系結構,使其成為IP化網路,這有助於減少3G轉換中的潛在不良因素。因為LTE的介面與2G和3G網路互不兼容,所以LTE需同原有網路分頻段運營。
雖然長期演進技術被電信公司誇大宣傳為「4G LTE」,實際上它不是真正的4G,因為它沒有匹配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要求的4G標准(也就是國際移動電信升級版);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才匹配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要求的4G標准。
(6)數字信號網路結構圖擴展閱讀:
LTE網路的性能:
LTE網路有能力提供300Mbit/s的下載速率和75 Mbit/s的上傳速率。在E-UTRA環境下可藉助QOS技術實現低於5ms的延遲。LTE可提供高速移動中的通信需求,支持多播和廣播流。LTE頻段擴展度好,支持1.4MHz至20MHz的頻雙分工和時雙分工頻段。
全IP基礎網路結構,也被稱作核心分組網演進,將替代原先的GPRS核心分組網,可向原先較舊的網路如GSM、UMTS和CDMA2000提供語音數據的無縫切換。簡化的基礎網路結構可為運營商節約網路運營開支。舉例來說,E-UTRA可以提供四倍於HSPA的網路容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L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