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DMA網無線網路優化的方法有哪些簡要的說一下。謝謝了
概述
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某個用戶相對於其他用戶來說就是干擾,每個小區也會對其它小區構成干擾,尤其是同載頻的鄰區。同時,小區具有呼吸功能,網路負載越高,干擾越大,覆蓋范圍越小;反之網路負載越小,干擾越小,覆蓋范圍越廣,網路的覆蓋范圍與容量都是隨時變化的,每個扇區的容量是一種軟容量。因此基於CDMA技術的網規網優相比基於GSM技術的網規網優要復雜的多,不是增加幾個基站就可以提高系統性能。因此,功率控制在CDMA網路中顯得尤為重要,也是CDMA的核心,通過功控,有效地解決「遠近效應」。因此從另外一個概念來講,CDMA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功率控制的系統,鏈路性能和系統容量取決於干擾功率的控製程度。因此,干擾分析、功率配置和切換規劃等工作顯得非常必要。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相互制約,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軟切換,它雖然能夠降低用戶切換過程中的掉話率,但是當某個用戶在進行軟切換時,同時可以與激活集中的多個基站建立業務信道,這樣也就佔用了多個基站的資源,即浪費了網路容量。因此在網路規劃優化過程中,眾多特性需要綜合考慮。
無線網路優化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工程優化,即建網時的優化,主要是網路建設初期以及擴容後的初期的優化,它注重全網的整體性能;二是運維優化,是在網路運行的過程中的優化,即日常優化,通過整合OMC、現場測試、投訴等各方面的信息,綜合分析定位影響網路質量的各種問題和原因,著重於局部地區的故障排除和單站性能的提高。
1.工程優化
工程優化的目的是擴大的網路覆蓋區域,降低掉話率,減少起呼和被叫失敗率,提供穩定的切換,減少不必要的軟切換,提高系統資源的使用率,擴大系統容量,滿足RF測試性能要求等。
工程優化的主要過程如圖1所示:
下面是工程優化的主要方法
①射頻數據檢查。主要是核實基站位置、RF設計參數、採用的天線、覆蓋地圖等。驗證PN碼設定與設計參數是否一致、驗證系統的鄰區關系表以及驗證其它系統參數是否與設計一致。
②基站群劃分。定義基站群的目的是將大規模的網路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便於路測、資源的分配以及路測時間控制、網路的微觀研究,當然也是配合網路實施有先後的現狀。定義基站群的方法一般為:站址數量為20~30個,具體情況可加以調整。規模過大,即覆蓋區域過大,這樣會對數據採集及數據分析造成一定的不便。規模過小,則不能滿足覆蓋區域的相對獨立性,從而影響優化的准確性;覆蓋區域保持連續(一些站距遠,覆蓋區域相對獨立的鄉村站不應包含在其中),此外還要考慮行政地域的分割,如一般中等城市市區部分及鄰近郊區站可劃分為一個基站群。後續基站群的優化應考慮與先前優化完畢的基站群在邊界上的相互影響。
基站群的選擇可通過電子地圖、規劃軟體的結合來預測覆蓋,為基站群的劃分提供依據。
基站群的實際劃分與其原則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③路測線路選擇。路測線路的確定主要考慮市區、市郊的主要道路,同時經過道路呈網格狀,並包含所有基站的覆蓋范圍。郊區、農村的路測相對簡單,主要是在結果分析的時候剔除無覆蓋的區域。
路測線路的實際選擇與選擇原則也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④路測。通過路測工具,如Agilent等進行空口數據的採集。
⑤路測數據分析。通過後台處理軟體,如Actix等對路測數據進行分析,明確發生問題的原因。
⑥針對分析結果,進行參數的調整,如天線方位角、下傾角的調整,PN碼的重規劃,鄰區列表的重配置,搜索窗大小的調整等。
⑦調整後的結果是否滿足目標,如掉話率、接通率等,滿足則完成一輪優化,不滿足,則重新分區路測分析,直到滿足網路性能的指標。
2. 無線通信網路優化的作用是什麼
由於無線方式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對無線通信網路都有很大的影響,其性能的優劣是用戶通信質量好與差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當無線通信網路的無線電波傳播不穩定定、基站設備有變動、用戶對話務需求及服務質量要求增加等的情況下需要網路優化; 還有當無線通信網路的覆蓋不均勻、語音質量差、掉話、接入失敗、信道擁塞等故障時更需要網路優化。只有對無線通信網路進行了不斷的網路優化後,才能減少呼叫連通時間,減少通話掉線次數,提高通話質量,提高網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這不僅為用戶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也為通信事業帶來了顯著和長遠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