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部队军官能不能用ipad
严格来说是不可以的,如果工作需要的话是可以的。但是可以的前提是在机关单位做好相关的登记,保密工作是关键!
❷ 军用计算机的场景应用有哪几种
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因为需要计算炮弹飞行轨迹才研发出来的。
1 计算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冷战柏林墙的坍塌和海湾战争的炮声一场波澜壮阔的新军事革命席卷寰宇这场军事革命以军事信息化为首要特征。 而军用计算机的应用无疑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同时军用计算机的生产和应用水平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和军事实力的重要尺度。 关键词军事信息化 军用计算机 国防 引言 军用计算机及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成为现代国防科技、各种军事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制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柱而且是现代战争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诸多决定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依靠和保证并业已或正在对传统的军事理论和军事观念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 军用计算机的特点 1、 抗恶劣环境。 各类战场上使用的计算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的环境及其恶劣仅以温度为例计算机应用的温差可达数十摄氏度。并且计算机要经受严寒、酷暑、高温、 2 雨林、湿热的考验以及霉菌、生物蛀虫的侵蚀带来的影响等。 2、高可靠性。导弹、战机、舰艇、战车以及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装备均是复杂、昂贵的大系统它的可靠性对军事、政治、经济等具有重大意义而作为这些系统的核心对计算机的高可靠性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3、强时效性。武器装备系统中的计算机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实时处理要求中断响应时间短、运算速度快并具备高速数据传输率等。以防空导弹指挥系统为实例整个防空导弹系统对其指挥系统的要求是反应时间短实现多个火力单元多种武器协同作战有效的大规模战场管理等。这就要求指挥系统的计算机有非常强的实时响应能力。 4、高安全性。长期以来计算机设计目标追求的是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对安全的问题重视不够将留下很多隐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及其应用病毒、黑客、电磁泄漏事件层出不穷。尤其在信息化作战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是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因此高安全性也是军用计算机必须具备的性能。 5、嵌入式。军用计算机是整个武器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硬件、软件和输入输出接口均有特殊要求。硬件除功能性能需满足要求外还必需在体积功耗重量形状等方面满足要求。 3 二、 军用计算机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1、对原有主战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20 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军的机械化建设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其武器装备的性能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为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美军走上了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道路抛弃旧的的过时而昂贵的军标产品 代之以先进的信息化的产品。 在2003年美英联军的对伊拉克作战中美国的优势并不在于个别的先进武器 他们在伊拉克赖以取胜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 20 年前的东西例如新华社记者登上的小鹰号航母以服役近半个世纪关键是这些装备都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使美军不同的武器装备形成了陆、海、空一体化将其他国家的军队远远的抛在身后。 2、武器装备的精导智能化。在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的弹药不足整个用量的 20% 但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带有精确制导的导弹已占 80%。美军的防空主战装备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换代。利用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使导弹的性能不断提升使它们能够区分外形尺寸相同但类型不同的敌我战机并通过电脑的精确制导将目标击落。 3、武器装备中计算硬软件的升级。武器系统无论是导弹、坦克、 飞机还是舰船 从设计、 研制到生产定型 至少要 5~10 4 年的时间而服役期更长至少要 10~20 年。而计算机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按摩尔定律CPU 每 18 个月就换一代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这是个非常突出的矛盾。等武器系统生产出来以后其核心部件计算机却以非常落后其部件甚至早已停产也没有备件即使有其价格非常昂贵。近年来武器系统制造商包括军用计算机制造商都在大力解决这个问题。而更新的成本主要在软件既能升级又要兼容。 2003 年 4 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美海军潜艇声纳系统的新型计算机应用成功用“致强”处理器替换了原有的奔腾处理器为软件升级提供更好的平台。该公司每 4 年更新和升级所有硬件并隔年进行软件升级。 4、单兵数字化装备。主要是提供一体化头盔分系统包括增强型视频放大装置、周围 听力装置、高分辨率头盔显示器、无线电头盔控制装置和电源等提供计算机分系统也称为单兵 C3I 分系统包括储存有文字、图像、数据、战场态势等信息的单兵计算机夜间枪具瞄准专用的视频强化图像增强器、平板显示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可在 500~2000m 距离内与战车、火炮、直升机等进行通信的电台等。 5、全球信息网格的建设。为满足网络中心的要求军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强调信息和优势和决策的优势的作用在原有电子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设全球信息网络以增强电子信息系统之间、 电子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能力 5 并将各种传感器、信息系统、指挥和控制能力、武器系统和弹药等资源网络化并推向网络化发展。 三、 军用计算机发展的特点 1、专用系统向开放式系统转变。开放式系统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现成的标准微处理器标准的实时操作系统、通信规程和总线接口。它的优点是是软件可移植性好系统研制周期短改进、升级较容易使用和维护方便。 2、向高性能、高可靠方向发展。比如为提高武器系统探测、预警、对抗的实时性和精确打击能力高端武器系统对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传输带宽、可靠性、抗干扰、信息融合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未来战争将会是网络化的战争任何武器、作战人员都可能是网络中节因此嵌入式计算机在未来战场上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外层空间还是天地一体化联网最终都是通过信息手段实现嵌入式计算机联网。分布式的嵌入计算机联网后将发挥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在战场侦察、环境监控、人员与装备定位、人员健康状况监控、战场人员访问信息及部队防护等综合能力都将比独立运行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有质的提高。 4、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安全性将大大加强信息安全是军用信息系统的关键。目前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作用已 6 经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军事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战进攻与防御装备与手段主要有计算机病毒武器、高能电磁脉冲武器、微米/纳米机器人、网络嗅探和信息攻击技术及信息战黑客组织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运行机理和破坏机理病毒渗入系统和网络的方法无线电发送病毒的方法等等。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军队中也已相应的增加了“网军”这个专门的部队军种。 四、 军用计算机对武器装备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体现 1、计算机在武器装备研发过程中的地位日趋显着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等已经成为武器装备研制和开发不可缺少重要工具。例如在美国 B-2 隐形轰炸机的研制、定型生产过程中90%以上的工作由计算机直接或间接辅助完成。 2、计算机可直接用于装备和作战指挥各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效能。同时它也是实施“网络中心站”的核心工具。美军 F-15 战斗机上装有 60 多台微处理器一架作战飞机一般装备约 20 套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能力九百万次/秒以上。 “M1A1”坦克上装备了 30 多台微处理器。一般航母装备 200 多套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不仅能嵌入武器装备中而且还能直接作为武器。 计算机网络战武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攻击武器由于其投 7 入相对较小但是其发挥的威力却非常大。美军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先人一步美国正在研制计算机穿透技术、通信干扰等手段和武器研发无线和有线远距离注入计算机病毒开发影响正确决策的 “攻心武器” 。 网络战武器还包括逻辑炸弹、蠕虫病毒、网络窃听器、信息渗透和欺骗设备等。
❸ 平板电脑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物理特性---体积小,方便携带,提高单兵或者是小组战斗和侦查作业
技术特性---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化提供高战场透明度,提高单兵或者小组作业的效率和战场认知度
深度特性---压缩战场通讯空间和流程,做到面与点的高度结合。一个单兵点所获得的战场信息与其他单位共享互通。达到信息扁平化。向知己知彼的最高境界又靠近了一步。
❹ 目前平板电脑的用途
1、主要方便携带,和笔记本一样,多了触摸屏的功能 。
2、可以上网,看电子书,浏览网页,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 。游戏主要看硬件配置,大型游戏不能玩。
3、有的平板,还有3G/4G的功能,加入SIM卡可以和手机一样打电话。
4、现在Android安卓软件市场的应用程式数目已经超过了30万款,各种功能应用如导航、天气预报、炒股、办公等五花八门数都数不过来。
(4)平板电脑在军事领域怎么用扩展阅读:
平板电脑也叫便携式电脑(英文:Tablet PersonalComputer,简称Tablet PC、Flat Pc、Tablet、Slates),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
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实现输入。
平板电脑由比尔·盖茨提出,应支持来自X86(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平板电脑分为ARM架构(代表产品为ipad和安卓平板电脑)与X86架构(代表产品为Surface Pro)后者X86架构平板电脑一般采用intel处理器及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完整的电脑及平板功能,支持exe程序。
平板电脑的发展伴随着通信技术大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DMA、CDMA2000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18%的无线市场。 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户已超过2.56亿,遍布70个国家的 156家运营商已经商用3G CDMA业务。
从微软提出的平板电脑概念产品上看,平板电脑就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小到放入女士手袋,但是却功能完整的PC。
平板电脑在外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就像一个单独的液晶显示屏,只是比一般的显示屏要厚一些,在上面配置了硬盘等必要的硬件设备。
便携移动,它像笔记本电脑一样体积小而轻,可以随时转移它的使用场所,比台式机具有移动灵活性。
平板电脑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墨水和手写识别输入功能,以及强大的笔输入识别、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能力,且具有移动性。
特有的Table PC 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不仅具有普通Windows XP 的功能,普通XP 兼容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运行,增加了手写输入,扩展了XP 的功能。
扩展使用PC 的方式,使用专用的“笔”,在电脑上操作,使其像纸和笔的使用一样简单。同时也支持键盘和鼠标,像普通电脑一样的操作。
❺ PDA是干什么用的
PDA,英文全称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一般是指掌上电脑。相对于传统电脑,PDA的优点是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同时又不失功能的强大,缺点是屏幕过小,且电池续航能力有限。PDA通常采用手写笔作为输入设备,而存储卡作为外部存储介质。在无线传输方面,大多数PDA具有红外和蓝牙接口,以保证无线传输的便利性。许多PDA还能够具备Wi-Fi连接以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便携性介于传统PC和PDA之间的个人电脑产品有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
第一款PDA是1992年由苹果电脑出品的Newton。但这一款产品在商业上很不成功。后来出现了专门为了手写输入的Graffiti输入法,一家利用此方法作为输入法的PDA公司推出了Palm这一个系列的产品,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世纪末,微软进入这一个领域,并首先推出了Windows CE 1.0操作系统,但该系统在各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后来微软推出的Windows Pocket Edition 2002一举奠定了PPC操作系统领先的地位。
目前最受欢迎的掌上电脑操作系统平台分别有Palm OS及微软Windows Mobile系列。
· [编辑本段]初识PDAPDA具备了一台电脑主机的基本结构,因此它也拥有电源开关、屏幕开关、硬启动和软启动按钮。由于PDA将很多资料保存在RAM中,因此它时时刻刻需要电力。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将电源开关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将只对RAM供电,对电能的消耗并不是很大。而当我们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屏幕开关是必须打开的。事实上,屏幕开关也具有系统激活功能。一旦打开它,我们的PDA就可以从待机状态回复到工作状态。
至于软启动(Reset)按钮,它主要用于对付死机现象。软启动并不会造成ROM以及RAM资料丢失,只不过未保存的应用程序可能会丢失信息,这与台式机中的Reset按钮是基本类似的。为了防止用户误碰Reset按钮,它往往被设计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而且需要细小的物体才能伸进去触及。相对而言,我们对于硬启动要更加慎重一些。使用硬启动之后,保存在RAM中的信息都将被无条件清空,只保留ROM中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不要经常使用该按钮。
PDA一般都不配备键盘,而用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PDA所使用操作系统主要有Palm OS,Windows CE和EPOC。PDA的发展可以追溯到Apple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Newton Message Pad。之后不久,就有产商推出类似产品。目前,PDA的价格还偏高,但专家们相信,它将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真正的“个人数字助理”。以上所说的是广义的PDA。
在第一次使用PDA之前,我们必须对输入笔进行调整,不然PDA屏幕可能会无法正确感应,造成操作失误。
跟随着调整向导,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做好这一步。需要明确的是,在PDA操作系统中,点击相当于鼠标左键,长时间点击不放相当于鼠标右键。
系统设置与软件安装
任何一款操作系统都不可能适合每个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PDA进行相应的调整。PDA的操作系统将各项设置功能集中在一起,无论是Palm还是Pocket PC都是如此。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PDA上的多个快捷键,以Pocket PC为例,在“设置”→“按键”这一位置,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按钮选定相对应的应用程序,这与大家所熟悉的多媒体键盘有些类似。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设定滚动条的速度。至于时钟设定、区域设定、电源节能设定、机主设定等,都与台式机十分类似,在此我们就不逐一说明了。
PDA为了保证运行速度而将所有的应用程序植入RAM,因此它不存在硬盘的概念。但是这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因为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内存与应用程序占用的内存是公用。如今主流PDA的RAM容量为16~64MB,很可能不够用。对此,需要我们自己权衡利弊,在“设置”→“内存”中进行调整。当然,我们也可以让操作系统自动调整,不过效果似乎不如手动调整好。
与台式机同步
由于软件架构上的巨大区别,PDA上的应用程序与传统台式机差异较大,即便是相同的Word文档,在PDA上的格式与台式机上的格式还是略有不同。显然,凭借PDA现今的硬件水准,它还无法做到完全独立工作,因此借助台式机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何要将PDA与台式机进行同步的原因。
做到PDA与台式机同步并不困难,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同步软件和传输线。以Windows CE阵营为例,微软推出的ActiveSync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最新的3.5中文版。
首先在不连接PDA数据线的情况下直接安装ActiveSync 3.5,随后我们可以看到桌面右下角的小图标。对于采用USB接口的PDA,我们可以直接将数据线连上台式机的USB端口,此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且ActiveSync 3.5也会自动激活,成为绿色图标。之所以要求大家先安装ActiveSync 3.5后连接数据线是因为ActiveSync 3.5包含了PDA的驱动,只有在安装后才能让Windows识别出PDA。如果我们采用串口或者红外线端口进行连接,那么必须在ActiveSync 3.5中手工启动,同时不要忘记打开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的红外线端口。
同步完成之后,我们可以用ActiveSync 3.5对IE收藏夹、Outlook文档等进行同步。如果有其它同步需求的话,也可以在此一一设定。还可以对其他公司的PIM产品如Lotus Organizer、Symantec ACT!、Sidekick、ECCO、Day-Timer Organizer Maximizer以及GoldMine等等进行信息同步。不过,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拷贝一些文件至PDA,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资源管理器,这样操作起来更为方便。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设备”,这就是我们的PDA啦。通过复制粘贴或者简单的拖曳,我们就能完成数据交换。智能化的ActiveSync 3.5会在复制文件时为我们自动转换格式,这点无需担心。
至于采用Palm OS的PDA,我们所选择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Palm Desktop。
与ActiveSync 3.5相比,Palm Desktop的功能要强大得多,它可以将Palm的许多功能扩展到计算机上。用USB数据线连接Palm与台式机后,Palm Desktop会自动识别并作出同步处理,在Palm上或Palm Desktop上所做的修改会同时出现在Palm和台式机上。Palm Desktop最大的特色是可以让用户在台式机上使用Palm应用程序,而且将日程表、通讯录、任务列表和便笺等应用程序同步。
软件安装与卸载
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几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是无法满足我们需求的,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才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第三方应用程序会被安装在RAM内存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硬启动之后,这些第三方应用程序都将会被删除。
Palm与Pocket PC应用程序的安装方法略有区别。Palm应用程序要通过Palm Desktop来安装,先将所要安装的应用程序拷贝到Palm Desktop目录下的“Add-on”子目录中,运行Palm Desktop之后,单击安装按钮,打开Palm安装工具对话框,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安装的内容,然后就是大家所熟悉的Next。相对而言,PocketPC应用程序的安装更为简单一些,在保证同步连接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台式机硬盘上的任一目录直接执行安装程序,此时该程序会自动安装到PDA中。
当某个应用程序己不再需要时,我们可以从系统中删除它。不过能够被删除的应用程序只能是你添加在RAM的应用程序,那些存放在ROM中的应用程序是不能被删除的。在Palm OS以及Pocket PC中,删除程序也要通过Palm Desktop或者ActiveSync来实现。 [编辑本段]架起Internet的桥梁尽管屏幕尺寸较小,使用PDA上网还是别有一番乐趣。如果为PDA配备普通56K Modem,那么拨号上网并不难,基本方法与台式机完全一致。但是这种上网方式无论是成本还是速度都难以令人满意,我们需要更加出色的连接方案。
·通过USB接口共享上网
这种方法几乎不需要额外花费任何投资,而且速度也有保障,唯一的不足便是需要连接台式机。事实上,共享上网就是将台式机视为Proxy服务器,因此我们需要在台式机中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我们推荐小巧而且免费的AnalogX Proxy。在台式机上安装好AnalogX Proxy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台式机的IP地址。然后在PDA的浏览器中设定代理服务器,其中代理服务器地址就是台式机的IP地址,端口为6588。完成设定之后,PDA就可以通过台式机的Proxy上网了。
·使用蓝牙对等网
尽管共享成本很低,但是毕竟使用起来有束缚感。如果你的PDA已经具备了蓝牙网卡的话,我们还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无线上网。而此时所要添加的仅仅是用于台式机的蓝牙适配器,它的价格在300元左右。
首先进行PDA连接单元中的网卡属性设置。为了通过对等网蓝牙连接,我们必须为当前网卡设定IP地址,一般设定为192.168.0.2,子网掩码设定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保持空白。不要设置PDA上网卡对应的DNS域名解析,不然会导致对等网失效。随后,将台式机的蓝牙适配器IP地址设定为192.168.0.3,保证两者在同一网段。
PPC操作系统上IE默认的连接方式是使用Modem,因此我们还得对连接设备进行更改,直接进入连接设置将Modem选择为Bluetooth即可。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在IE中设置代理服务器,其地址就是台式机上蓝牙网卡的IP地址,端口一般设定为80。
·IEEE802.11b无线上网
事实上,无线网络技术中,IEEE802.11b也相当不错,速度以及有效传输范围都胜过蓝牙。当我们添加一块CF接口的IEEE802.11b网卡之后,就可以在IEEE802.11b无线路由器的帮助下上网了。令人高兴的是,由于IEEE802.11采用自动配置,因此我们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设定,对于不在乎成本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GPRS无线上网
运用GPRS无线互联,可以随时与人沟通、及时获取信息,延伸我们的“手”和“眼”。在GPRS手机的帮助下,我们的PDA也可以做到无线上网。利用GPRS手机上网时,我们要通过红外线进行连接。
在PDA中配置红外线十分简单,使用大家较为熟悉的拨号向导即可。首先建立一个Internet连接,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设备时选择“红外线Modem”,这一点在后来是否能够实现顺利上网是关键的一步。下一步就要输入上网的拨号号码,对于国内的GPRS 业务来说,拨“*99#”就可以实现上网,至于区号就不用填了。在接下来弹出的Timeout设定以及额外拨号对话框也可以完全忽视,不用填任何东西,最后给这个拨号取个名字,一个连接就建好了。当然,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手机开通了GPRS服务,同时打开手机的红外线端口,并且注意摆放角度。
更方便的是使用PDA专用的GPRS背夹。正确安装厂商特别提供的GPRS无线网卡驱动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系统属性中看见相关的设备。只有在保证这一点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置。打开GPRS连接向导之后,我们可以输入用户名、密码、DNS等信息,由于大多数GPRS无线网卡都有十分出色的连接向导,因此设置还是较为直观方便的。 [编辑本段]PDA功能扩展与升级如今PDA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在价格战的趋势下,很多产品也不断简化功能,让用户自行后期扩充。为此,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都会碰到升级、扩展等问题。
·升级操作系统的方法
PDA的操作系统安装于ROM中,一般不可以修改。然而,有时我们的PDA需要更换或者升级操作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刷新ROM来实现。一般而言,更新ROM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官方的升级包,另一种便是通过专用的ROM更新程序进行升级。
一般而言,有些厂商会推出一些官方的操作系统升级安装包,譬如Compaq iPAQ3630,由于刚刚上市时仅仅采用PPC2000,因此Compaq现在开始提供PPC2002升级。从Compaq官方网站下载升级包之后,连接好数据线,直接执行升级程序。整个升级过程非常轻松,无非是一路Next,只要保证在刷新过程中不死机即可,因此强烈建议大家在刷新时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
至于通过专用的ROM更新程序进行升级,这可能会牵涉到一些版权问题,但是用户互相之间的非商业交流还是允许的。以Compaq iPAQ3630为例,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升级。下载到升级ROM之后,首先在关闭ActiveSync的情况下按住POWER和ACTION键不放,同时按下Reset,随后执行HOST11.EXE,ROM刷新就会开始执行。当然,不同的PDA有不同的刷新程序,如联想的XP系列采用Home+Reset键唤出Bootloader程序,因此大家还是要查阅产品的说明书。
为了尽可能的使刷新过程安全,建议大家在刷新之前先将ROM资料备份到RAM中,不过一般PDA并不会提供这一功能,因此需要我们借助BootBlaster软件,BootBlaster的使用极为简单,进入“FLASH”菜单,选“Save Wince .gz Format”,随后它会将ROM信息保存到My Documents目录下。事实上,备份出的.gz文件可以用Winzip解压。当我们需要恢复ROM时,只要将其改名为nk.nb0,然后执行HOST11.EXE刷新工具即可(HOST11.EXE可以在各种ROM升级包中找到)。其实,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两台同型号的PDA复制ROM,只是大家要注意版权问题。
相对而言,Palm OS的升级要困难得多,大多数采用Palm OS4.1的产品想升级到Palm OS5.0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新版本的Palm OS不再支持龙珠处理器。此外,近几年Palm的硬件架构变化较大,这也给操作系统升级带来了不便。
·扩展PDA功能
由于便携性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不少PDA在功能上都有所欠缺,有时候只有通过设备扩充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设备扩充中,闪存卡自然是首当其冲的。
目前可以用于PDA的闪存规范有CF、SONY记忆棒、SD/MMC以及SmartMedia。相对而言,CF与Smartmedia的成本较低,不过由于SmartMedia不具备控制器,因此采用CF接口的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直接集成CF接口设备的PDA,我们只要选购CF闪存卡即可,目前CF闪存卡的价格十分诱人,256MB的也才600元左右。(在2006年以后,很多PDA支持SD卡扩充容量,当前2GB的SD卡仅售40多元,所以能够以SD为扩展模式的PDA不建议使用昂贵的CF卡)
其实,我们无需对PDA支持的CF最大容量担心,因为CF的控制器集成于闪存卡本身,而不是CF读写器,这点与SmartMedia有显着区别。然而遗憾的是,价格便宜的CF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过大的功耗。在CF卡的消耗下,PDA主机电池工作时间会大大缩短,而且加载CF读写器会造成PDA体积增大,影响便携性。因此,如今更多的产品直接集成SD接口。SD不仅在速度上胜过CF而且功耗较,唯一不足的是较高的价格。至于SONY记忆棒,它只能在SONY的产品上使用,应用范围相对狭窄。
在如今的PDA中,背夹概念正逐渐形成。通过各种背夹,我的PDA可以十分方便地扩展PCMCIA插槽、CF插槽、GPRS网卡、蓝牙网卡等。当我们不需要这些设备时就可以将背夹卸下,这样也提高了便携性。对于一款PDA而言,能够使用PCMCIA背夹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几乎所有种类的产品都有采用PCMCIA接口的型号,而且价格也比采用特殊接口的产品便宜不少。相对而言,CF与SD的应用面要狭窄一些,特别是后者。尽管东芝已经推出了SDIO标准,可以使用SD接口的网卡设备,但是SD产品还是奇货可居,价格更是高得惊人。此外,并非所有的SD接口都能支持SDIO,这是大家在扩充设备时需要注意的。
相对而言,不少用户更关注PDA的电池问题。如今的电池技术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锂离子电池也会缩短使用时间。为此,采用各种带有电池的背夹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的容量在900~1600mAh之间,对于那些需要使用CF卡或者无线网卡的用户,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多花几百元买一款同时带有电池的背夹,毕竟CF卡以及无线网卡都是电老虎。
除了功能扩充,PDA的输入设备也值得关注。部分用户几乎一直在用PDA的手写笔输入文字,这确实太累了,可以考虑购买专为PDA设计的折叠式键盘。Pocketop、Stowaway、BenQ、罗技等公司都推出了不少型号的PDA键盘,我们的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