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哪一年任命了第一个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官
2009年5月,奥巴马就宣布在白宫设立网络安全办公室,并任命一名网络安全协调主管,负责制定今后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然而,直到2009年12月22日,白宫才在一长串外界推测的候选名单中公布了最终人选,这位前eBay和微软公司的高管,从此多了一个称呼—“网络沙皇”。
⑵ 2001年中美网络大战是怎么回事
2001年04月01日,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 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失踪。
4月1日,浙江湖州籍优秀飞行员王伟,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万里碧海蓝天,写下了当代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中美黑客之间发生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来,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不断袭击中国网站。对此,我国的网络安全人员积极防备美方黑客的攻击。中国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黑客反击战”!
自4月1日发生撞机事件以来,多个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站遭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一张贴在被黑网站首页上的帖子写着:“黑倒美国!为我们的飞行员王伟!为了我们的中国!”。
美国一家着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称自从撞机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网站上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要发生40—50起,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仅为1—2起。
其实中美黑客间大规模的攻击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以后,当时中国的红客们袭击了美国的一些政府网站,包括能源部、内政部在内,这些网站的首页上一度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有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还致使白宫的网站失灵三天。中国黑客攻击事件成了当时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同样在4月27日这天,中国ChinaByte网站专门刊文,提醒中国的网络管理员,近期屡屡得手的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和单枪匹马的Pr0phet,前者侧重攻击windows,后者主要攻击Lunix系统,虽然他们“闹翻天了也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视才对,因为自3月以来,PoizonBOx对以“.cn”结尾的部分网站进行了283次的攻击,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的两周进行的。
5月3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进入4月中旬以来,针对中国网络的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中国网络运营者要注意防范黑客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并提醒,如果发现网络攻击事件,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
撞机事件的谈判仍在继续,而网上的斗争却已然火热。一场规模更大、牵涉面更广的黑客战争,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网络上展开。
⑶ 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和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密切相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大数据战略课题组
最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各种政策举措,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从发展战略、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已实施四轮政策行动。第一轮是2012年3月,白宫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第二轮是2013年11月,白宫推出“数据-知识-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模式、促进前沿创新、提振经济增长的路径,这是美国向数字治国、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国防转型的重要举措。第三轮是2014年5月,美国总统办公室提交《大数据:把握机遇,维护价值》政策报告,强调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紧密合作,利用大数据最大限度促进增长,减少风险。第四轮是2016年 5月,白宫发布《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在已有基础上提出美国下一步的大数据发展战略。
欧盟及其成员国已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等。欧盟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用大数据改造传统治理模式,试图大幅降低公共部门成本,并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布“释放欧洲云计算服务潜力”战略,旨在把欧盟打造成推广云计算服务的领先经济体,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技术领域新增投资将为欧盟创造9570亿欧元产值,增加380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英国政府发布《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并建立世界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
日本把培育大数据和云计算派生出的新兴产业视为提振经济增长、优化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创建最尖端信息技术国家宣言》,这一以开放大数据为核心的IT国家战略,旨在把日本建成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
2011年,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数据中心战略”以及“构建英特尔综合数据库”。2012年,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大数据未来发展环境发布重要战略规划。2013年,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提出“培育1000家大数据、云计算系统相关企业”的国家级大数据发展计划,以及出台《第五次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2013-2017)》等多项大数据发展战略。
注重数据开放共享和隐私保护
目前,全球有75个国家明确承诺要建设开放政府、推行政府数据公开,并以政府白皮书、宣言和最高首长指令等形式启动开放政府数据战略。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加强了数据隐私保护。目前全球已有近9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欧盟从1995年通过《数据保护指令》以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从2002年的《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到2009年的《欧洲信息缓存指令》,都是保护个人隐私的监管规定。
2016年4月,欧洲议会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欧盟法规形式确定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原则和监管方式,将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家也纷纷出台要求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进行数据留存的法规。2016年10月2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一项消费者隐私保护规则,要求宽带服务提供商在使用消费者的网络搜索、软件使用、位置信息和其他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之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另外,2016年8月1日,美国和欧盟签署的“隐私盾”协议正式生效,替代以前的“安全港”协议,提高了个人数据保护水平。
重视大数据重大项目研究与应用,占领大数据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发达国家以点带面引导大数据发展,通过资助重大项目研究,破解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和社会推动大数据发展。2012年3月,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时宣布投资2亿美元,联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共同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并形成合力。2013年1月,英国财政部明确将投入1.89亿英镑用于大数据和节能计算技术研发,旨在提升地球观测和医学等领域的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2013年4月,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又宣布新增6400万英镑用于大数据研发,其中3400万英镑用来建立“行政数据研究网络”,汇聚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收集的行政数据,促进发挥政府数据对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作用。2014年,英国政府投入7300万英镑进行大数据技术开发,包括在55个政府数据分析项目中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2013年,法国政府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促进大数据研发。
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和强化部门间协作
各国战略规划都指定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其共同特点是凌驾于传统政府机构之上,突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了决策与执行的效率。美国由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牵头建立大数据高级监督组,通过协调和扩大政府对大数据的投资、提供合作机遇、促进核心技术研发和劳动力发展等实现大数据战略目标。日本政府内阁和总务省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战略委员会作为日本大数据战略制定和执行部门,肩负制定面向2020年日本新ICT战略的任务。澳大利亚设立跨部门大数据工作组负责战略落地,同时配备专门的支撑机构,从技术、研究等角度提供支撑。英国大数据战略分别针对提高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推进合作、数据开放与共享,指定具体机构负责,同时由信息经济委员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政府营造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
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和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密切相关。谷歌、易安信、惠普、IBM、微软、甲骨文、亚马逊、Facebook等企业很早就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等方式布局大数据,成为大数据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并快速推出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大数据提供工具和解决方案。除了传统信息技术企业,在大数据分析、应用及安全等领域还涌现出一批像盛庞卡(Splunk)、天睿(Teradata)等创新能力较强的创业公司,在风投资本支持下快速成长,并引导新的市场发展,为各界应用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
强化开源社区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从大数据技术发展历程看,大数据核心技术如分布式存储、云端分布式及网格计算均依赖开源模式,吸引全球开发者开发、维护和完善代码,从而汇集全球智慧推动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哈杜普(hadoop)、映射归约(MapRece)和星火(Spark)等均基于开源环境的创新发展。阿帕奇软件基金会(ASF)是推动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全球顶级开源社区,集结了全球最主要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公司。同时,大数据领先企业也围绕自身生态打造技术开源社区,这种开源项目方式吸引了全球顶尖技术人才共同开发,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
多措并举,坚守大数据安全底线
一是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的安全机制。以美国为代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整合大数据资源,协调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机制,推动重点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消除和控制高级可持续攻击的危害。
二是组建网络部队,增强威慑能力。2005年4月,美军正式组建专门负责网络作战的“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日本2005年底决定组建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2013年初,俄罗斯国防部下令要求俄总参谋部确定建立陆军网络司令部的计划。目前,世界上已有46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很多国家仍在不断加大网络空间安全投入。
三是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主动防御。美国政府要求各联邦机构对所制定的安全计划,至少每隔三年执行一次独立的安全检查或审计。
四是注重“撒手锏”的战略性技术。发达国家紧紧抓住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撒手锏”的战略性技术研究。
五是依托国家外交战略,促进国际合作。美国利用网络安全话题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为美国信息产业谋求更大市场份额。德国推动建立和保持欧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合作、联邦政府内部的合作、联邦政府信息技术特派员负责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六是推进军民融合,确保制信息权。美国有关机构对大数据投入巨资,目的是应对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大数据挑战,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的能力。美国不断加强大数据资源开采,联合有关盟友组建“五眼联盟”,进行全球监控。
⑷ 美国白宫安全防御到底有多高
美国白宫安全防御是很高的,白宫安保有外圈、内圈和核心三层防御圈,外圈是首都华盛顿整体安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部分由联邦调查局、华盛顿特区警署和华盛顿陆军军区司令部共同负责。平时,联邦调查局和华盛顿警方负责巡防白宫外围地区。
军方则在战时或遭遇恐怖袭击时担任地面防卫。空中部分则由驻扎在华盛顿东南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部队负责,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13联队第121战斗机中队专门执行华盛顿上空的巡逻任务,拦截闯入首都禁飞区的任何飞行物。
安保情况
为保卫面积约5100平方米的白宫,仅地面就需出动上万人的警力。白宫内圈和核心圈的日常防护均由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属的特勤局统管,目前共有3200余人,但驻白宫的人数一直被列为绝密。考虑到它还担负其他安保任务,外界猜测被派到白宫的工作人员不会超过300人。
其中,既有负责官邸内外安全的警卫、巡逻哨、狙击手等,也有保护总统及其家人的便衣。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特勤局人员武器装备精良,囊括世界主要名枪,有奥地利“格洛克17”、德制“SIG P229”手枪、德制MP5冲锋枪、比利时“FN P90”冲锋枪等。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美国用三层防御圈力保白宫 上万警力严密布防
⑸ 美军网络司令部升至最高级别是真的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8月18日宣布,将美军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地位与美国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战司令部持平。这意味着,网络空间正式与海洋、陆地、天空和太空并列成为美军的第五战场,令人担忧网络空间军事化趋势正进一步加剧。
“全世界每一场冲突现在都有网络维度上的冲突,”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迈克尔·罗杰斯在今年5月的一个国会听证会上说,“网络战不是未来概念或电影场面,而是真实存在。”
在涉及网络安全的几乎每一个场合,都能听到美军官员的郑重警告:美国面临数字“珍珠港”或数字“9·11”的威胁。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从2011年以来先后颁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和《国防部网络空间战略》,以“先发制人”为策略积极在网络空间扩军备战。
2015年的《国防部网络空间战略》更是以直白的文字提出:“一旦接到(美国总统)指示,国防部理应有能力发起网络战行动,瘫痪敌对方的指挥及控制网络、与军事关联且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武器性能。”
美军网络司令部成立之初,时任司令基思·亚历山大曾断言,这不会促使网络空间军事化。但自那以来,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宣布组建网络部队。如今美军网络司令部升级,极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跟进,进一步加剧网络军备竞赛。
⑹ 奥巴马关于互联网安全说过的话
《华尔街日报》指出,白宫为网络安全问题密集造势,目的是推出一个应对种种网络攻击威胁的全方位战略。这个战略涉及立法、企业、社会、教育、资金等多个层面。
第一,推动出台《消费者隐私权益法案》。该法案可以更好地保护民众权益和个人隐私。奥巴马12日指出:“互联网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却也给国家﹑经济、家庭及个人带来了安全漏洞。”根据白宫草拟的这部新法案,一旦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出现漏洞,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必须在30天内通知消费者;现有法律漏洞将被补上,以利于依法惩处那些躲在境外从事窃取和销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保护儿童和学生在使用短信、网络时的隐私等。
第二,促使企业与政府共享网络安全信息。根据奥巴马13日提出的新立法建议,美国将鼓励大银行、信用卡公司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配合,使消费者可以免费查询本人信用评分。全国通信与网络安全控制联合协调中心是国土安全部的网络安全中枢部门,该中心将与其他联邦机构实现近乎实时的信息共享,以使提供信息的公司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保护。
第三,举办网络安全与消费者保护专题峰会。根据计划,白宫将于2月13日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网络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峰会。据此间媒体透露,此次峰会将邀请金融﹑科技﹑通信以及计算机安全软件公司等各界代表参加,讨论如何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针对消费者和商界的网络攻击。
最后,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网络安全教育培训。14日,奥巴马在考察爱荷华州时,鼓励美国公民使用高速宽频。副总统拜登15日将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政府将建立网络安全职业培训项目,新筹资金用于网络安全职业培训。美国政府还将对传统上非裔学生居多的美国学校提供教育资金,以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⑺ 美国对我国电信基础设施渗透控制,美此举有何意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话音、数据、消息的电信网络以CT系统为主与绝大多数其他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IT系统为主不同,电信网络要复杂得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加大 全球网络安全局势面临严峻挑战,日益突出的安全威胁向国家重要领域传导渗透。近年来,国内外 针对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攻击手段不断升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受到的 网络威胁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面 临巨大挑战。
⑻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哪一年任命了第一个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官
2009年5月,奥巴马在白宫设立网络安全办公室任命一名网络安全协调主管,负责制定今后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09年12月22日,白宫公布了最终人选,前eBay和微软公司的高管。
⑼ 2015年4月27美国签订什么条约给日本
2015年4月27美国与日本签订“新防卫合作指针”
一、防卫合作指针主要内容
根据新指针,日本在必要情况下不仅可以自卫,而且还可以保护美国那样的盟友。这是18年来两国首次修改防卫合作指针。相关计划包括取消日本军队活动的地理限制。
新指针相关联合文件中明确写道,“规定美军防卫日本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范围包含冲绳县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克里和卡特同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以及防卫大臣中谷元举行了会晤,以便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5年4月28日访问白宫之前确定新防卫指针的确切内容。两国还计划在太空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日岛屿争端的背景下,日本2015年1月已经宣布把军事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水平。
参考
4月28日:美国和日本商定新的防卫合作指针
http://www.cankaoxiaoxi.com/150428-2/
外媒:美国务卿克里扬言帮日本“保卫”钓鱼岛_军事_中华网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50429/19605081.html
⑽ 美国是在哪一年正式公布《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草案的
根据中新浙江网的消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曾公布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详情,预计2031年初将派出一支宇航员队伍乘坐宇宙飞船登陆火星,估计这次载人登陆火星任务耗资将达200亿至450亿美元。据此间媒体报道,NASA计划派出“最低数量”的宇航员,在2031年乘坐重达400吨的“火星船”为期30个月的往返火星之旅。科研人员将利用3枚至4枚新一代重型货物运载火箭“大力神5号”把“火星船”运送到地球低轨道组装。组装完成后,由先进低温燃料推进系统提供动力,“火星船”开始向火星飞行,预计6个月至7个月后抵达火星。届时,宇航员会在火星表面逗留长达550天,进行各项科学研究。“火星船”载人上火星前,NASA分别会在2028年和2029年先行发射火箭将物资和器材送到火星。当宇航员到达后将采用核能供电,宇航员生活将做到自给自足,包括在太空船上种植蔬果作为食物。而太空船亦配备了循环系统,以使空气和饮水可循环利用。到2033年,NASA将派出第二支宇航员队伍出发上火星,他们同年12月到达后,将接替首批宇航员工作,首批宇航员则会重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