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软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这场交易到底值不值
相信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的动视暴雪,那么大家都认为这场交易其实到底值不值得,其实到底值不值得,这也要看微软公司自己的所需求。 从这些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场交易其实最终被终止了,并且微软多支付了30多亿美元的终止费用。动视暴雪也表示,这场交易如果被终止的话,包括因反垄断担忧而终止,他们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违约协议,而且如果终止的话,微软将会支付。 20多亿的美元进行终止。 的支付费用,那么。 我们知道这次的终止。 其实如果暴雪因为接受其他买家而更高的报价中止交易,那么动视暴雪将会向微软支付22点7亿美元的资金。
不过总体而言,微软向会有更大的收益,这也是微软最大的一次调动。总而言之,对游戏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微软并购雅虎给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多情微软无穷贱!中了暗算的中国有多痛?
1998年,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有人不花钱买软件,喜欢偷(steal),但只要他们想偷,我们希望他们偷我们的。因为他们会上瘾,我们将研究在未来十年如何向他们收钱。”
2003年,微软开始对网吧发难。如镇江市版权部门陆续接到微软对镇江百家网吧安装使用盗版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的投诉,接到微软投诉的地方版权局要求当地网吧必须立即使用正版微软软件,否则面临巨额处罚。2005年,全国仅正规网吧就拥有350万台以上的电脑,家庭用户个人电脑4950万台以上,而根据调查,这些电脑基本上都使用着盗版的Windows-XP软件。
而一套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需要8200元,可涵盖10台电脑,另外90台电脑每台软件授权费用为230元。也就是说,一个有100台电脑规模的网吧,购买正版软件需要28900元。
受到消费者使用习惯以及此类软件兼容性等问题的制约,网吧基本上不可能选择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几乎无法避免。
从2005年2月开始,微软宣布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实施“正版增值计划”,WindowsXP操作系统全面降价,家庭版为786元,专业版为1270元,而此前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为1400元和2200元以上。同时对普通盗版用户实施的技术拦截,捷克、挪威、中国版本的Windows从2月开始不能使用微软的下载网站,盗版用户在对系统进行升级后出现了“只能使用30天”的对话框,限期一过系统将自动锁死。
微软出了一种特别便宜的“简装版”操作系统,微软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有推出,几乎是绕着中国走,但就是没进到中国来。
【竹卿点评】中国电脑盗版是微软故意放纵的!这一点IT界的人在2000年左右已经非常清楚了。IT界多位名人也证实放纵盗版过程根本就是微软蓄意所为---是微软的公司策略,甚至有微软内部的电子邮件作证。而它的故意放纵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8年甚至更早,那时,正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艰难起步的阶段。
转眼就近10年了。谁是盗版Windows-XP软件的最大输家呢?是以微软为代表的美国的高科技软件产业吗?还是中国的高科技民族软件产业?
在过去10年中,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默许甚至鼓励中国人使用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盗版windows在功能上和正版windows基本相同(微软也默许盗版通过网络升级,不要以为那是盗版者能力高强,其实不过是微软故意这样做而已)。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1400元左右的正版,一个是5元钱的盗版。从这个意义上说,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大制造商正是微软自己,而不是别人。
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它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清晰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Windows成熟的生态环境下,在微软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下,通过大量的盗版软件——>冲击中国的软件产业——>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中国国内软件市场(正版+盗版)。Windows就像毒品一样,使大多中国电脑用户除了使用Windows外,不习惯使用其它操作系统。大量盗版和Windows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除了微软下游的厂商没有受到打击)。
在只有5元钱的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价格下,中国还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吗?国内的正版软件要研制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先期投入的研发资金,没有几十亿或者更多的成本投入,没有巨大的投资风险吗?一定能出成果吗?有哪个操作系统能够卖出5元钱的价格?那个中国软件企业有这样的资金与实力敢冒这样的风险?还有哪个傻瓜软件企业敢去研发这样的操作系统?
在萌芽状态并艰难起步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微软的强大竞争压力和冲击下,早已经是溃不成军,不得不转向受盗版影响较小的专用软件、系统集成或技术服务领域,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不断萎缩,其日渐没落的趋势几乎不可挽回。国内软件企业与1999年相比,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中国软件市场上的通用软件产品除了几个杀毒软件外,几乎难觅踪迹。
国内生产办公软件WPS的金山公司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软件企业中最有实力与微软对抗的企业,然而面对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盗版的强大竞争压力和冲击下,市场缝隙空间越来越小,尽管金山公司采取了降价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最终还是一败如山倒,不得不把未来发展重点转向了网络游戏软件。
微软垄断国内软件市场,早已经预示了金山WPS等民族软件的没落。中国的整个高科技产业和民族软件企业,再也没有能够与微软相抗衡的公司或软件诞生。这对中国,对于我们的民族软件企业,对于我们的高端软件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是有利吗?还是有害的?
微软代表着美国,也代表着美国的国家意志,它本身的发展就是美国全球经济利益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构成了美国核心利益——经济的命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威力最强大的部分。美国清楚知道———保持领先和超越他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才是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根基所在,它更是关系到美国国家生死存亡和未来世纪命运前途的关键因素,因此,它也绝不允许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现摇动其全球经济霸权根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美国为了保护它的核心利益经济命门,一直在全球的范围内实施有针对性的蓄意打击他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那些有实力挑战和动摇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国家,无论这个国家是它的盟友———欧盟、日本,还是它的全球战略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只要有这样的可能性,都会面临美国对其蓄意的打击。而这种蓄意打击的方式,对中国而言,暗算大飞机是一种、风险投机基金是一种、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也是其中的一种。
微软在中国采取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与当年的麦道“帮助”中国的大飞机一样,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成为美国无情的扼杀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又一利器——沉重打击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企图把艰难起步的中国民族软件产业扼杀在萌芽之中,无法与之竞争,目的是从根本上支撑美国的全球经济霸权并维持美国的全球利益,削弱中国的全球经济实力。微软的这种策略,其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政府及民间的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警惕,其结果意味着什么?大飞机的夭折的前车之鉴,我们还不应该为此深思吗?
我们怎样去应对微软故意放纵盗版的策略对中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无情扼杀?我们应该如何阻止和反击美国多年处心积虑对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蓄意打击?
欧盟的反垄断法正在努力禁止微软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控制市场,在2004年底对微软的捆绑式销售处以4.97亿欧元的罚款,并要求其改变操作系统的销售方式,这给微软在欧洲市场的扩张带来巨大羁绊。在其他国家微软也不是一路绿灯,在韩国微软就举步为艰,遭地方软件全面封杀。这是一种有益的可以借鉴的方法, 2007年8月30日中国制定并通过自己的反垄断法,并将在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这对应对当前微软的垄断对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深重打击,带来微妙的转机。
但是,当我们试图用中国的反垄断法去应对微软的垄断和扩张时,却忽然发现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当微软的盗版在中国境内泛滥成灾,由于大量盗版的存在,微软的正版软件销售并不高。表面的充分证据显示,微软竟然还是整件盗版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中国不但不能对微软实施巨额的罚款,反而可能要应对微软“知识产权受中国大量侵害”的申诉和处罚!
微软用心之险恶,后手之狠毒、目光之长远、结局设计之巧妙,对形势发展之精确把握程度、沉重打击对手而能全身而退之策略,环环紧扣而无懈可击,滴水不漏、让我们深受其害无法可施,最终却哑口无言,有苦自知。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可怕吗?难道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吗?
中国的高端软件产业必须走上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之路,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使中国在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领域中全面超越美国,进而代替美国成为新的全球经济中心。Linux这种免费的能自由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除微软之外的另一种机遇和选择。
Linux承载着中国高端软件产业走向未来的希望,已经成为中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就共同开发应用在Linux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达成了一致协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鼓励更多的本地软件开发者转向Linux,将一定比例的软件进行本地化开发,从长远的趋势预示着Linux前景美好。
中国要成为一个技术强国,成为经济强国与美国抗衡,走产业升级,从低端低值走向高端高值,哪里可能在3~5年内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现在才仅仅开了个头。
Linux虽然一定程度上成熟,但不是window那么“傻瓜方便”,使用Linux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最简单的几乎什么外部设备你都要学会安装:所以目前Linux、Unix基本上占领了服务器市场,但是台式机市场几乎为零。Linux目前基本以上网、文字处理等简单应用为主,大型游戏、专业软件都还无法支持。Linux离桌面电脑普及化,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也需要中国人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
自大航海时代始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止,中国经济从“世界工厂”起步后,正在逐步迈向知识产权高技术产业和国际金融产业,中国的成功虽不见得让所有的国人满意,但是中国的力量在持续提升,中国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中国领导人的治理理念理所当然地最有资格成为带领全人类进步的思想武器,未来世界的规则制定权肯定离不开中国贡献。这个世界需要改变也必须改变。
如果说,“世界工厂”对美国来说只是搔痒而已,美国还乐颠颠的接受,那么高技术产业和国际金融产业,则是将会刺死美帝国的两把利剑---完全动摇美国的全球金融帝国的基础。
这一点,美国资本利益集团清楚得很!中美之间,这场经济战争在所难免,我们并不想致人于死命,我们追求全球和谐共存,但是美国是不甘心其一手禁锢的世界经济脱离其控制的,是不甘心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失的,它们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打断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这场经济战争不是我们发动的,但是我们被迫必须迎战乃至胜利,否则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将被美国打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己准备好迎接这千年的机遇与挑战了吗?温柔的陷井,中美两国谁将是21世纪的大赢家?
PS:网络上有句流言: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DB会害了国产软件。
可是一台电脑硬件才3~4000元,一套操作系统就动辄几K,想不DB也难,
可是一直D真的上瘾了,想想卡巴斯基、或者KV这些一般软件厂就有能力控制DB,
微软可以让DB存在,不是微笑的默许是什么?
我们该深思了。
3. 美国的微软如何发展起来的
微软(Microsoft)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始于197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邻近西雅图)。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Microsoft”一词由“microcomputer”和“software”两部分组成。其中,“micro“的来源是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而“soft”则是software “软件”的缩写。是由比尔·盖茨命名的。
美国的微软公司发展简史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译培基。培基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编程软件。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随着微软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此后,他们曾经(不太成功地)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Tim Patterson(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QDOS的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提供给IBM,并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还有操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1991年,由于利益的冲突,IBM公司、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操作系统其中一种个人电脑上的版本,由微软公司在1979年开始为Intel处理器所发展的,它还能在DEC PDP-11或是Apple Lisa电脑执行。继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备了多人多工的工作环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规格 (SVID)]、操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翻译为“视窗”)是微软公司最着名的产品,它占据了全世界几乎所有个人电脑的桌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软在其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Windows 3.x系统,进行了一次有利的尝试。1995年,微软推出了独立于DOS系统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它迅速占领了全球的个人电脑市场。微软乘胜追击,在98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这是其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在此基础上,微软推出了Windows 98第二版(SE版)以及千年版(Millennium版,即ME版)接着又推出了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以及现在微软推出的最新版本Windows 8都为微软赢得了很大的市场。
在服务器应用领域,微软先是推出了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接着在此基础上推出了Windows 2000系列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系列操作系统和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8系列操作系统。
2001年,微软结合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系列的优点,推出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XP的意思是“体验”。XP系统重点加强了安全性和稳定性,首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集成了微软自己的防火墙产品。它还拓展了多媒体应用方面的功能。XP系统主要有家庭版和专业版两种,其中专业版保留了Windows 2000中的用户管理、组策略等安全特性,并使其更加易用。Windows XP又一次成为软件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2007年,微软正式推出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Vista”有“展望”之意。Vista系统引入了用户账户控制的新安全措施,并且引入了立体桌面、侧边栏等,使界面更加华丽。它还添加了家长控制等实用功能。Vista拥有7个版本。然而,由于Vista 对系统资源的占用过大,它在推出后市场反应不佳,主要用户集中在OEM领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使用经典的XP系统。
为了挽回市场,微软正在酝酿新一代的Windows 7系统,该系统的正式版已经上市,这将是微软的“救命稻草”!
在专业应用领域,继Windows 2000后,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Server 2003系统和 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诫:“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
更多参见>http://ke..com/view/1094664.htm#2
4. 微软斥资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原公司旗下有哪些知名IP
微软斥资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该公司旗下有着众多的知名IP,比如魔兽世界、守望先锋、暗黑破坏者等。
微软收购暴雪可以说是最近游戏圈最大的新闻了,微软本身就开发游戏,旗下的Xobx Game Pass平台就有大量微软旗下的游戏,比如地平线系列以及光环系列还有大名鼎鼎的帝国时代系列,在微软旗下的XPG平台上,用户只需要缴纳很少的月费就可以免费畅玩这些游戏,而微软收购暴雪后,暴雪旗下的大量游戏将加入到XPG平台,这对游戏玩家来说绝对是最大的福音,而这次收购对暴雪来说也意味着获得了足够的现金流,可以更好的开发旗下的各种游戏IP,在游戏界有一种说法就是“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可见暴雪在游戏界的地位,下面就来说一说暴雪旗下的那些最出名的游戏IP:
一、魔兽世界
相信这个游戏不用过多的去诉说,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鼻祖,创造了网络游戏多人在线的最高记录,他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虽然现在的玩家人数相比巅峰时下降不少,但是依然人气不减,与之相伴随的魔兽争霸系列,甚至曾经搬上过电影屏幕。
你知道暴雪旗下都有哪些知名的IP吗?欢迎留言讨论。
5. 微软宣布收购Bethesda母公司,收购价格为多少
微软宣布收购b社,并且它的收购价格达到了7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可以说是创造了游戏行业有史以来的新纪录,比起微软当年收购我的世界的开发商的25亿美元,足足多了三倍。
还有bethesda接手的辐射系列,也是受到了广大玩家的欢迎,辐射是一款非常经典的rpg游戏,剧情的背景设定于未来和战争后的沸腾末世带领玩家感受非同凡响的末世情结,情故事和内容都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核恐慌的影响。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游戏。
对于微软收购b社这一件事情可以说算是强强联手,希望他们以后可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6. 微软的发展历史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美国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译培基。
培基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的编程软件。
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
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随着微软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
此后,他们曾经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但结果不太成功。
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Tim Paterson(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QDOS的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提供给IBM,并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
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还有操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
1985年开始发行了Microsoft Windows1.0,它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同时也是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
1991年,由于利益的冲突,IBM公司、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操作系统其中一种个人电脑上的版本,由微软公司在1979年开始为Intel处理器所开发的,它还能在DECPDP-11或是Apple Lisa电脑执行。Xenix继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备了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环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规格 (SVID)。
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
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机网络领域。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5年8月24日,微软公司发行了内核版本号为4.0的一个混合了16位/32位的Windows系统——Windows 95,并成为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
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擘NBC(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NET Passport,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的平台。MSN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信息客户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enger(AIM)及ICQ的主要竞争对手。已发展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
1995年至1999年是微软在中国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三大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
2009年7月29日,美国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双方已就在互联网搜索和网络广告业务方面进行合作达成协议。这项协议为期10年,雅虎网站将使用微软新推出的“必应”(Bing)搜索引擎,微软将获得雅虎核心搜索技术为期10年的独家使用许可权,而雅虎将负责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两家公司的搜索广告。此外,微软还同意在双方合作的前5年中,雅虎网站营业收入的88%归雅虎所有。
2011年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该交易有助于微软吸引更多互联网用户,并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缩小与谷歌之间的差距。该交易是微软截止2011年为止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单笔并购交易,超过2007年进行的以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交易。
2012年7月31日,微软用拓展版Outlook替代消费者网络版Hotmail,Outlook一般用在企业中。Hotmail于1996年推出,是免费在线邮件服务,它将带广告邮件的概念发扬光大。
2012年8月24日,微软推出了其全新的企业LOGO,这是自1988年以来首次对其企业LOGO标志进行大幅改动。新的标志将包括一个经常出现在微软产品中的彩色符号,而且Microsoft字体也发生改变。微软品牌战略总经理汉森(Jeff Hansen)称:“新的标志代表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未来的期望,可以带来一个新鲜的感受。”
2013年1月9日,微软公司宣布将于3月15日正式关闭即时通讯服务MSN。除中国大陆地区之外的全球用户将被转至微软2011年收购的网络视频及语音通讯服务Skype。MSN用户用原有账户登录Skype,就可以看到MSN联系人信息,并可使用Skype提供的即时通讯、视频通话、手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等服务。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54.4亿欧元(约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其大批专利组合的授权。其中,37.9亿欧元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16.5亿欧元用于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微软同时将向诺基亚提供与位置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
微软未来有权延长这一专利合作,交易完成之后,“诺基亚”品牌仍将得以保留,3.2万名诺基亚员工将加入微软。微软也将获得诺基亚Here平台的授权,并成为诺基亚Here业务最大的客户,基于独立的授权协议付费。
2014年1月28日,微软宣布公司旗下云存储服务SkyDrive更名为OneDrive。
2014年2月4日,微软任命内部高管萨蒂亚·纳德拉为新任CEO。
2014年3月2日,微软中国宣布4月8日后不再继续为Windows XP用户提供安全保护。
2014年4月8日,Windows XP系统正式“退役”。
2014年7月17日,微软公司宣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未来一年微软公司将大幅裁员1.8万名员工,裁员人数占该公司全球12多万名员工总数的14%,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微软收购的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
2014年9月15日,MOJANG开发组以及所发行的游戏Minecraft被微软以20多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
2015年1月21日,举行Windows 10发布会,22日宣布将于今年推出Office 2016。
2015年1月27日,微软证实Surface 2将会停产,意味着该公司将不再生产Windows RT系统的平板电脑,变相宣判了这款系统的“死刑”。
2015年3月7日,微软起诉京瓷手机专利侵权,要求美国法院禁售。
2015年3月14日,公司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进行内部重组,将MSN团队转入Windows集团,让微软在线门户与旗舰操作系统的联系更加紧密。
2015年3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将与360、联想等公司合作,为中国用户免费升级Windows 10操作系统。微软将于2015年夏天在190个国家推出Windows 10操作系统,届时中国用户可以通过360公司提供的分发和升级服务,与全球用户同步体验到免费的Windows 10。联想将成为全球首家在消费产品上全线预装Windows 10系统的电脑厂商,腾讯旗下电脑管家也提供一键升级至Win10的服务。
2015年7月29日,微软发布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10,这次正版Windows7、Windows 8、Windows8.1用户可免费升级Windows 10正式版,Windows XP、Windows Vista等用户则需通过购买获得。
2015年9月,微软2.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安全公司Adallom,微软一直希望能进一步完善旗下云产品选择,公司在收购Adallom的产品后,将会将其融入到现有的安全系统中,以为包括Office 365以及Enterprise Mobility Suite在内的产品提供安全保护。
2015年9月24日,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网络与微软正式宣布战略合作,网络将成为中国市场上Windows 10 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和搜索引擎,带给用户更加便捷的搜索服务。同时,网络也将通过“Windows10直通车”提供Windows 10下载升级服务。
2016年1月12日,微软发布 2016年 度的第一波安全补丁,对于 IE8、9、10 这些旧版本的IE浏览器而言,这也将是它们最后一次获得安全更新,之后微软将彻底停止对它们的支持。
从2016年1月12日开始, 微软将不再为Windows 8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几百万的Windows 8用户必须升级到Windows 8.1或Windows 10,否则将不会再收到安全补丁。Windows 8一旦升级到Windows 8.1,将会在2018年1月9日之前一直得到主流支持,而扩展支持将于2023年1月10日结束。这就是说,微软将会在2023年之前一直为Windows 8.1发布安全补丁,但在2018年之后不会为该系统添加新功能。
根据Net Application的最新统计,Windows 8的市场份额为2.8%,而Windows 8.1的市场份额为10.3%。Windows 8系统2.8%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有好几百万台安装该系统的电脑将从今天起不再收到安全补丁,这些电脑将会更加容易遭受恶意软件和黑客的攻击。
7. 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全现金收购动视暴雪,将会对行业内部带来什么影响
引言:最近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条消息,就是微软宣布以687亿美金全现金收购动势暴雪,所以这将对行业内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所以我们会发现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一种特别好的一种缓解的作用,所以人们无论是在兴奋的时候,还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或者是烦恼的时候,都可以去玩这样的数据平台,有着比较关键的作用,而且里面的内容以及投资可能会让游戏时代变得比较好,你让更多的玩家和创作者得到实践,这个时候能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也会发现游戏的安全,它的包容心也是比较开放的,这个时候可以增加一些项目,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项很小的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游戏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比例是比较多的,通过这些你会发现游戏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比较喜欢的。
8. 微软 Build 2019:Windows 10 隐退,IE 重生,Azure 成主角
2019 年 5 月 6 日,一年一度的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正式到来。
作为本次大会最为重磅的 Keynote 环节,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的开场演讲无疑展示了这家巨头对于未来 科技 发展趋势的洞察和判断,并且也能够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微软在 Azure 云计算、AI 、IoT 等领域的未来发展思路。当然,在本次大会中,微软也发布了一系列重磅的产品动态,让人应接不暇(实际上,微软在 Build 大会开幕前的一周已经发布了 Azure 云计算的诸多动态,详见雷锋网此前报道)。
而在西雅图的 Build 2019 现场,雷锋网也受邀全程见证了本次大会的 Keynote 环节,让我们来看看微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当地时间 8 点 50 分,Build 大会的 Keynote 环节正式开场。
在一个失败而不失尴尬的 AR 展示之后,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登场,介绍了他眼中的微软与开发者的未来机会,重申了微软的使命(赋予全球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强大的力量,使其取得更大成就),以及相应的责任(隐私、网络安全和负责任的 AI)。
由此,Satya Nadella 介绍了微软的全新平台架构:以 Azure 为基础,支撑起 Microsoft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 & Power Platform 和 Microsoft Gaming 三大平台。显然,Azure 已经成为微软所有业务的根基和支撑性业务,它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强调。
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表示:
伴随着上述架构,微软在本次大会上重点介绍了以下的技术和产品动态。
Microsoft Graph 发布于 2015 年,是 Microsoft 365 中数据和智能的网关。 Microsoft Graph 提供了统一的可编程性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利用 Office 365、企业移动性 + 安全性和 Windows 10 中的大量数据。
在本次大会上,微软宣布了一项全新的服务——Microsoft Graph Data Connect(中文名为 Microsoft Graph 数据连接服务),它可以允许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构建 Microsoft Graph。
Microsoft Graph Data Connect 是一项服务,可帮助组织使用 Azure Data Factory 将来自Microsoft Graph 的生产力数据与他们自己的业务数据安全地、按比例地结合在一起。这就平衡了客户对一类新的具有洞察力的应用程序的需求(这些应用程序由大规模数据集驱动),同时 IT 管理员需要考虑移动和管理大量组织数据所固有的挑战。
雷锋网了解到,虽然 Microsoft Graph 是一个帮助个人和机构了解他们日常是如何工作的绝佳资源,但是如果没有背景信息和工作业绩相关的数据——例如销售额或业务线的绩效——这将是不完整的。通过让机构保持对自己数据的控制力同时以安全且兼容的方式整合数据,数据连接服务能够让机构获取有关高效工作模式的深入洞察,并在整个机构内推广这些模式。
Microsoft Graph Data Connect 目前通常作为 Workplace Analytics 中的一项功能提供,并且作为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的独立 SKU 提供。
目前,该服务已经全面上市。
为了帮助团队更好地协同创造,微软在本次大会上推出了Fluid Framework(Fluid 框架)。这是一个基于网页的新型平台,提供了组件化的文档模型以共享的互动体验。
Fluid 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协作模式。其功能主要包括:
微软方面表示,Fluid 有望在 2019 年下半年以软件开发包的形式面向开发者推出,同时下半年,有望带来第一批由 Fluid 驱动的 Microsoft 365 体验。
2018 年 12 月,微软宣布 Edge 浏览器将基于 Chromium 打造,并且已经推出了相关版本;本次大会上,微软宣布了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的一系列新功能,具体来说:
微软表示,以上功能及其他更多未被提到的功能将随着下一版本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而陆续推出。
在今天的 Build 大会上,微软还展示了一种新的虚拟代理方案,它将超越独立命令的限制而转变为真正的对话式体验。传统的虚拟代理方案依靠一套人工策划好的技能或意图,以反应出一个人针对后台系统中恰当的行为会说什么内容。因此,目前的虚拟代理并不能整合技能或把一个互动场景带入到下一个互动当中。
雷锋网了解到,微软去年收购了 Semantic Machines 公司,并吸收了该公司一众对话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通过与微软研究人员的合作,微软已经开发出了突破性的全新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将驱动新型的多轮、多领域和多代理的体验。该技术在每一轮的对话中都可以积累记忆,帮助用户完成更多工作。它跨越了技能边界,把后台服务连接起来,包括微软和外部的服务。
微软表示,未来的目标是每个机构有自己的代理,这些代理拥有它们自己独特的背景信息,就像目前拥有自己的网站和应用软件一样,并且这些代理可以无缝地互联互通。
这个全新的对话式引擎将集成到 Cortana 中并通过 Bot Framework 以及其它 Azure 各种服务提供给开发者,以在微软客户生态系统上驱动对话式体验。
2018 年 9 月,微软宣布了 Microsoft Search 的推出。
Microsoft Search 是一个跨应用的搜索工具,它旨在将传统搜索结果与命令,应用程序功能和个性化结果相结合;实际上,它贯穿于Microsoft 365 的各项应用和服务中。具体来说,在 Office、SharePoint、OneDrive、Outlook、Windows 和 Bing 等各项 Microsoft 365 应用体验中,用户会在相同的显着位置看到一个搜索框,通过深度连接至 Microsoft Graph,Microsoft Search 将帮助用户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发现 Microsoft 365 上相关的人、内容、命令和活动——从办公室中的台式机到移动设备。
在本次大会上,微软宣布将全面向客户推出 Microsoft Search。
Azure Kubernetes 服务(AKS)是目前成长最快速的一项 Azure 服务,包括 ASOS 这样的全球企业都在利用 AKS 管理大规模的云应用容器基础设施,并且受益于其更佳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 Build 大会上,微软又推出了一些新功能和特性,为 Kubernetes 任务提供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保障:
对于量子计算,微软已经投入了很长时间,如今终于有了最新的动态。
雷锋网了解到,面向开发者,微软专门为量子编程设计了 Q# 语言,提供了一种可触及的高等级的编程语言,并对量子比特、算子和其他抽象概念提供了原生系统。
在 Build 大会上,微软宣布将 Q# 编译器和模拟器开源,以促进 Q# 开发者社区的成长,并为合作伙伴、初创公司利用它加速自身业务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
作为微软收购 GitHub 后的第一次的 Build 大会,GitHub 自然不会缺席。
为了帮助开发者简化工作流程,微软宣布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企业级身份认证系统——Azure Active Directory(Azure AD)引入GitHub。这将为 GitHub 企业用户带来 Azure AD(Azure Active Directory )在身份管理和安全保护上的诸多优势,还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账户同步管理。
开发者现在可以使用已有的 GitHub 账号,包括 Azure Portal 及 Azure DevOps 账号登录到 Azure。换句话说,GitHub 开发者只要使用一个账号就可以访问代码库和开发环境。
如何支持和管理以指数速度增长的应用数据、为人工智能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今天开发任何现代云应用都必须首先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次 Build 大会上,微软宣布了一个全新的大规模数据管理工具 Hyperscale (Citus) option in Azure Database for PostgreSQL。
雷锋网了解到,Hyperscale (Citus) option in Azure Database for PostgreSQL 与 Azure SQL Database Hyperscale 一起,能够帮助开发者利用现有技术能力构建起高扩展、低延迟的应用。
Azure Database Hyperscale 能够根据需要迅速扩展计算、存储和内存资源,让开发者集中精力打造应用体验,而无需为性能或者缩放规模的限制担忧。由此,Azure 也成为唯一允许开发者在多引擎间进行缩放的云服务,既支持 SQL 数据库,也支持 PostgreSQL 这样的开源数据库。
为了即将到来的美国选举,微软也推出了两项新工具 ElectionGuard 和 Microsoft 365 for Campaigns。
Electronguard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开发工具包,由微软与 Galois 合作开发,它可以为选举提供安全性和公共可验证性,以及建立更易访问的投票系统的指导和工具。微软要求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在现有和新的投票系统上建立和集成 ElectrongGuard。ElectrongGuard SDK 将于今年夏天在 Github 上推出,微软已经与几家领先的选举技术提供商合作,为未来的选举做准备。
微软还宣布推出 Microsoft 365 For Campaigns。这项新服务也将于今年 6 月推出,它将为政党和竞选活动提供我们的 Microsoft 365 Business 产品的高端安全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最初是为美国联邦办公室提供的。
微软表示,该服务将以精简的方式、低价格、预先配置以针对活动所面临的独特操作环境进行优化,包括其快速的速度和高安全风险状况。Microsoft 365 for Campaigns 建立在微软于 2018 年宣布的 AccountGuard 威胁检测和国家攻击通知服务的基础上,并通过提供专门的向导简化了政治组织的安全性,这些向导可使 Campaigns 从一开始就轻松有效地强化其安全态势。
对于微软来说,合作伙伴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合作伙伴的发展,微软此前推出了 Co-Sell (联合销售计划)合作伙伴优选计划,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介绍 Azure 上的 ISV 合作伙伴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雷锋网了解到,该联合销售计划在 2018 财年共注册了 11000 份联合销售交易和 100000 份联合交易。在 2019 财年上半年,它已经赢得了9000 个联合销售交易和 78000 个联合交易。而根据微软方面的介绍,自该计划推出以来,Azure 上的将近 3000 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已经在过去 12 个月中,获得了超过 50 亿美元的收入。
在本次大会上,微软宣布对这一计划进行两项拓展:
微软方面表示,通过开放 AppSource 和 Azure Marketplace 以坐席为单位进行 SaaS 交易,微软将帮助来自 141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更快捷地利用微软云市场和全球销售渠道,得到来自微软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
对于微软来说,Build 大会越来越变成了一个面向开发者的会议;而普通消费者用户更为关心的 Windows 10 不仅不再出现在 Keynote 中,甚至也只是成为 Microsoft 365 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具体功能的更新上,属于 Windows 10 自身的功能越来越少,它更像是一个躯壳,或者是一个容器,承载着微软在 AI 和云计算方面的用户端口。
同时,正如 Satya Nadella 所言,在 Intelligent cloud & Intelligent edge 的时代,微软越来越依赖众多开发者的参与,从而在开源上着力甚多;而从产品上来说,以 Azure 和 Microsoft 365 等为载体,微软将众多前沿技术融入其中,从而来赋能开发者。
而从参加本次 Keynote 的亲身体验中,雷锋网感受到,微软越来越强调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介绍它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项目,比如说星巴克;相反,微软在对自家产品动态和技术更新的介绍和强调上,倒显得并不是非常着力了。
总体来看,微软越来越深入地走向它正在践行的新任务,即帮助各种各样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微软也在深刻地推动着自己的转型——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微软的 Hit Refresh。
9.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这件事对玩家有何影响
暴雪公司的游戏会登陆微软平台吗?
当微软公司正式收购动视暴雪之后,暴雪旗下的游戏很有可能会登陆微软旗下的游戏平台。
美国着名的科技巨头,微软公司以6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动视暴雪。都是暴雪是一家以制作游戏而闻名的公司,旗下有非常知名的暗黑破坏神,魔兽争霸等等一系列超级精美的网游作品。这一收购也给微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光是第2天的股价导致日本索尼就遭遇到了大跌。反观动视暴雪不跌,反而还迎来了增长。
至于普通的用户们,我们只需要慢慢等待,相信在这两家公司完成一系列的对接工作之后,可能会拿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打造一款全新的精美游戏,毕竟只有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游戏公司,才能够值得被大家所记住,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期待微软公司会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