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北京物业网络安全管理
扩展阅读
用电脑连接电视会黑屏 2025-07-01 09:05:02
扣字机软件手机版 2025-07-01 08:43:33
共享网络玩家租赁 2025-07-01 08:43:28

北京物业网络安全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3-16 13:50:44

‘壹’ 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营。
本规定所称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是指由本市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的政务、交通、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第三条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公安、国家安全和质量技术监督等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四条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明确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主管负责人和主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工作人员;
(二)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三)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资金投入;
(四)定期进行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和培训。第五条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建设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灾难备份和应急处理等安全基础设施。第六条本市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为五级:
(一)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由运营单位进行自主保护;
(二)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由运营单位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保护;
(三)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由运营单位在备案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保护;
(四)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由运营单位在备案监督部门的强制下进行保护;
(五)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由运营单位在备案监督部门的专控下进行保护。第七条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根据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确定为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的,运营单位应当将安全等级确定情况报送备案。其中,涉及电子政务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单位,应当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的运营单位应当报市公安部门备案。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公安部门应当在30日内对备案单位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确定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审查意见。第八条运营单位选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安全产品或者选择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等服务时,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技术规范。
使用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网络与信息系统选用安全产品和服务时,应当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第九条运营单位应当依据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进行备份。第十条运营单位应当制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关行业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落实工作。第十一条发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后,运营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害程度,防止事件扩大,保存相关记录,并按规定要求及时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二条本市组建信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为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提供救援服务。信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组织应当公布救援电话,在接到救援请求时,及时提供救援服务。第十三条运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视情节轻重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未按要求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未按要求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进行备份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要求制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情况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行政机关违反前款规定的,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贰’ 物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物业服务公司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本规定为依据,严格进行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管学结合的方针,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网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
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验收手续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管服务企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叁’ 小区物业网络化管理

(一)网络化管理,将社区中人的需求与系列基础设施的功能统一起来
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对集成的智能.化设备、系统、网络飞数据库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例如一旦出现事故报警,不仅控制中心、保安部门可以立即进行处理,同时相关部门、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住户均可同时了解到事故的处理过程,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
(二)小区物业管理的网络化,促进社区管理规范、高效运营
在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大量日常工作是围绕居住保障进行的。它包括上水、下水、煤气、交通、通讯线路的畅通,供电的稳定,冬季的用暖供给,土建结构的安全保障,外墙装饰的破损补救,以及对突发事故的急修、抢修等。这一系列对物业各类硬件的日常维护、修缮、更新、改造等,相当复杂繁重。网络化管理,将其纳入程序化管理,则能够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使社区的服务管理规范有序,同时为企业持续发展和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奠定基础。

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公司,其下属的管理处可能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她怎样对分散的下属物业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怎样保证每个管理处都有一流的服务水准?怎样在上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面对网络化潮流,物业管理公司如何管理信息化社区?

网络化物业管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物业管理行业的大势所趋。

首先,信息时代物业管理只有实现网络化才具有竞争优势 日前,深圳一家甲级物业管理公司到内地接一个楼盘,发现在深圳准备好的投标书与当地市场情况有很大差距,在当地重新准备投标书时,手头又没有公司一贯经营理念的资料,于时又是传真,又是邮寄,又是电话请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想,如果这家公司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只需要一部手提电脑,一条电话线,所有的信息传递将变得非常简单且迅速有效。

目前,深圳物业管理公司纷纷进军内地市场,内地物业管理观念与深圳有很大差距,及时掌握内地市场信息,将深圳先进物业管理理念贯穿到当地物业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去,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无疑能使物业管理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其次,物业管理专业化趋势带动物业管理网络化

根据国外物业管理发展历程,物业管理行业将走向专业化道路,即物业管理公司仅仅是一个管理机构,其他如清洁、绿化、设备维护等均由专业化公司去实施,中国物业管理也正向这一趋势发展。对各项设施、服务项目的监管,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信誉度的监控变得非常重要,精干的管理机构不可能依靠人工去进行监控,必须通过与供应商合作的开放式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各项信息的准确录入和监控。

第三,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要求实现网络化管理

1、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也越来越需要实现网络化,主要表现在: 1、物业管理公司要实现对分散的下属物业管理处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标准化,保证公司信息的上传下达快速准确,不会失真;

2、总部领导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下属单位实时的营运情况;

3、统一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保证每个管理处都有一流的服务水准;

4、网络化管理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简化文件传递等中间环节,实现管理“扁平化”、无纸化,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5、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集中采购、统一库存、集中培训等,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6、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缩短领导与员工距离,实现公司内部的交互式管理,营造宽松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可以实现物业公司与住户间的“零距离沟通”,为物业公司实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

第四、先进的IT技术为物业管理实现网络化提供了保障

B/S模式物业管理软件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物业管理的模式。B/S是BROWSER/SERVER的简写,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它是在WEB平台上构建的物业管理系统;目前由深圳市名坤电脑网络有限公司推出的《名坤物业管理系统》即是采用B/S模式的新一代物业管理软件,它与传统的C/S模式的物业管理系统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1、它可以与Internet实现无缝连接,从而真正彻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用它就和在家上网一样轻松愉快,而免除了学习许多令人生畏的电脑知识;

2、用户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系统集中安装在服务器上,用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运行(因浏览器是Windows 98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是不需安装任何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C/S模式的物业管理软件,每台用户端都必须安装程序,一旦需要更新或升级系统,必须在每台用户端上进行,如果用户分散在全国各地,不仅维护成本非常高昂,而且有时很难实现。

3、真正实现了统一的、集中的管理,管理者看到的信息永远是最新的,实时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使企业的管理真正能发挥出效益。

4、使用者不需经过专门培训,只要会上网,就会使用。

5、实现了与信息化社区的完美结合,它既可作为信息化社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又可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办公软件来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