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总工程师郭启全
扩展阅读
通过usb共享网络是灰色 2025-04-30 22:49:22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总工程师郭启全

发布时间: 2023-06-11 10:21:27

Ⅰ 公安部专项整治下架教育APP和网课平台636款,这些平台存在什么问题

自3.15晚会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对于市面上的软件应用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封锁下架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APP。这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通报了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情况。在关注中小学校园问题上,公安部特意进行了专项整治,共计下架教育APP和网课平台636款。这些网课平台和教育类APP中存在着低俗视频链接和各种有害信息,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国家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公安机关做出的相应整治外,我们还应加强我国青少年团体的上网意识,培养他们安全上网思想,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Ⅱ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图书信息

书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培训教程
作者: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编着
ISBN 978-7-121-10885-3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定价:45.00元
开本:16开
页码:292 页 本教程共6章,主要介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信息系统定级与备案工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级测评工作、安全自查和监督检查。
本教程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标准进行解读,对主要工作环节进行解释说明,可供有关部门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中使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是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根本保障。国务院法规和中央文件明确规定,要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当今发达国家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安全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多年来信息安全工作经验的总结。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不仅是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为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公安部根据法律授权,会同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原国务院信息办组织开展了基础调查、等级保护试点、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构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体系,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在国内有关部门、专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安部和标准化工作部门组织制订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需要的一系列标准,形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为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标准保障。
今后一段时期,公安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将组织开展等级保护培训工作。我们结合近些年的工作实践,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指导下,编写了这本教程,对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流程、政策和标准等内容进行解读,对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安全检查等工作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供读者参考、借鉴。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本书由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赵林副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谢。参加编写的有周左鹰、郭启全、朱建平、毕马宁、景乾元、刘伟、张秀东、祝国邦、马力、任卫红、李升、刘静等。
读者可以登录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网,了解最新情况。
作 者
2010年5月 第1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1
1.1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概述 1
1.1.1 加强信息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1.1.2 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2
1.1.3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确立 2
1.1.4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3
1.1.5 保障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 3
1.1.6 北京奥运会网络安全保卫成功经验给信息安全工作带来的启示 4
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含义 5
1.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5
1.2.2 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6
1.2.3 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法律、政策依据 8
1.2.4 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 9
1.2.5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与监管 10
1.3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1.3.1 为什么要强制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11
1.3.2 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能解决什么问题 14
1.3.3 国外实施等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15
1.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17
1.4.1 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17
1.4.2 等级保护工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要求 18
1.5 实施等级保护制度的工作情况 20
1.5.1 基础调查 20
1.5.2 等级保护试点工作 20
1.5.3 部署定级备案工作 20
1.5.4 等级测评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1
1.5.5 等级保护协调(领导)机构和专家组建设 22
第2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 24
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体系 24
2.1.1 总体方面的政策文件 24
2.1.2 具体环节的政策文件 26
2.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 28
2.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类别 28
2.2.2 相关标准与等级保护各工作环节关系 32
2.2.3 在应用有关标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5
2.2.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主要标准简要说明 36
第3章 信息系统定级与备案工作 60
3.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与保护 60
3.1.1 信息系统定级工作原则 60
3.1.2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61
3.1.3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定级要素 61
3.1.4 五级保护和监管 62
3.2 定级工作的主要步骤 62
3.2.1 开展摸底调查 62
3.2.2 确定定级对象 63
3.2.3 初步确定信息系统等级 64
3.2.4 信息系统等级评审 64
3.2.5 信息系统等级的审批 64
3.3 如何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65
3.3.1 如何理解信息系统的五个安全保护等级 65
3.3.2 定级的一般流程 66
3.4 信息系统备案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71
3.4.1 信息系统备案与受理 71
3.4.2 公安机关受理备案要求 72
3.4.3 对定级不准以及不备案情况的处理 73
第4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 74
4.1 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74
4.1.1 工作目标 74
4.1.2 工作范围和工作特点 75
4.1.3 工作内容 76
4.1.4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目标 78
4.1.5 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 81
4.2 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 85
4.2.1 工作方法 85
4.2.2 工作流程 86
4.4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87
4.4.1 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87
4.4.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89
4.4.3 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89
4.4.4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90
4.4.5 安全自查与调整 93
4.5 安全技术措施建设 93
4.5.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93
4.5.2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建设整改方案设计 95
4.5.3 安全建设整改工程实施和管理 99
4.5.4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要素 100
4.6 信息安全产品的选择使用 102
4.6.1 选择获得销售许可证的信息安全产品 102
4.6.2 产品分等级检测和使用 102
4.6.3 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安全产品问题 103
第5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级测评工作 104
5.1 等级测评工作概述 104
5.1.1 等级测评的基本含义 104
5.1.2 等级测评的目的 104
5.1.3 开展等级测评时机 105
5.1.4 错就错等级测评机构的选择 105
5.1.5 等级测评依据的标准 106
5.2 等级测评机构及测评人员的管理与监督 107
5.2.1 为什么要开展等级测评体系建设工作 107
5.2.2 对测评机构和测评人员的管理 108
5.2.3 等级测评机构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08
5.2.4 测评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要求 109
5.2.5 测评机构的的禁止行为 110
5.2.6 测评机构的申请、受理、审核、推荐流程 110
5.2.7 对测评机构的监督管理 113
5.3 等级测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113
5.3.1 基本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113
5.3.2 系统信息收集 115
5.3.3 编制测评方案 118
5.3.4 现场测评 122
5.3.5 测评结果判断 126
5.3.6 测评报告编制 128
5.4 等级测评工作中的风险控制 129
5.4.1 存在的风险 129
5.4.2 风险的规避 129
5.5 等级测评报告的主要内容 131
5.5.1 等级测评报告的构成 131
5.5.2 等级测评报告的主要内容说明 131
第6章 安全自查和监督检查 134
6.1 定期自查与督导检查 134
6.1.1 备案单位的定期自查 134
6.1.2 行业主管部门的督导检查 135
6.2 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135
6.2.1 检查的原则和方法 135
6.2.2 检查的主要内容 135
6.2.3 检查整改要求 136
6.2.4 检查工作要求 136
附录A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138
附录B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48
附录C 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 162
附录D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实施细则(试行) 177
附录E 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187
附录F 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202
附录G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 223
附录H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试行) 228
附录I 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的通知所属 250
附录J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管理规范(试行) 253
附录K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名单 277

Ⅲ 守护网络安全,360一直在行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购物、社交、通讯、支付、资讯浏览等等只需一个手机都能轻松搞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用户的个人隐私暴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个人信息安全将更容易遭受威胁。网络诈骗、黑客或不法分子入侵事件层出不穷,大数据已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个人信息的泄露也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以盗取那些用户数据来进行诈骗活动。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如今的诈骗团伙也已升级换代,与过去截然不同,他们甚至会非法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批量筛选目标信息以及匹配程度,有目的性的发送相应诈骗短信。

据厦门网报道,仅上周,厦门市就有7名群众报警称遭遇到诈骗,涉案金额高达8.6万余元。 诈骗者是通过伪装银行给用户发送短信,称因信用卡逾期未还,要被拉入征信黑名单,想要恢复正常必须进行验证。当受害者报出验证码后,就已经被骗子“套牢”了。

厦门报道的诈骗事件不是个例,当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数亿人,大数据的汇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 这个庞大的网络群体每天在网上买卖商品、缴费、发邮件、聊天、存取资料等等,这些私密信息一旦被采集,甚至关联分析和挖掘出公民个人身份、账户、位置、轨迹等敏感或隐私信息,就对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严重者可能会殃及生命。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总工程师郭启全表示, 现阶段大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与公民个人关系最为紧密的。其不仅会影响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还会影响企业商业利益、公民的生命安全。

在保护网络安全尤其是大数据安全方面,360一直在行动。

早在2013年,360就成立了用户隐私审核部门,用户信息保护策略渗透到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前中后的整个生命周期。 另外,即使在360公司内部也设有安全审计部门,对于用户数据,先是通过软硬件设置隔离,然后内外部再次进行隔离处理,即便公司同一个团队,也设有数据隔离限制。

此外,360的产品和服务在设计之初也一直坚持“四不、三必须原则”,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守护网络安全归根结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专业人员。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 360发挥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成立360网络安全学院,并由360技术总裁、首席安全官谭晓生担任360网络安全学院院长。

360网络安全学院已经打造出一套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共计9个大类58门专业化课程打造的专业精品课程体系,讲师团队由360多个部门安全领域大咖领衔组成,通过4个月集中学习,使人才能力水平得到高效提升与进阶。

继360网络安全学院七月就业培训班爆满开班后,八月就业培训班现已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开始招生,共计两个课程方向:

1、 安全评估与审计: 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深度全面完整的评估。主要培养防御型安全评估人才。

2、 安全运维与响应: 运维安全是企业安全保障的基础,并为企业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主要培养防御型安全运维人才。

除此之外,360网络安全学院还联合众多顶级网络安全专家组成认证委员会, 推出极具权威性的360网络安全认证,在全方面考核学员技术水平及能力水平时,将其打造成国家网络安全人才的评定标准, 也致力于使360网络安全认证成为信息安全市场采信的权威认证。

未来,360网络安全学院将继续着力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网络安全人才,打造网络安全人才的“黄埔军校”,为推动国内网络安全人才培训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Ⅳ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历任局长名单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郭启全[4]。

Ⅳ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级别:

① 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③ 第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④ 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⑤ 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证书案例

Ⅵ 什么是等保2.0

等保2.0全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国策、基本制度。

等级保护标准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相关延伸:

2019年04月,“2019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场上,有关网络安全的一系列讨论已在进行中。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总工程师郭启全在大会现场透露,《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有望4月底出台。

《等保条例》在国家支持、定级备案、密码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完善,适应了现阶段网络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要求,标志着等级保护正式迈入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