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嵌入式网络中控设置

嵌入式网络中控设置

发布时间: 2022-04-11 04:20:38

㈠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纵观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无操作系统阶段

嵌入式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大多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通常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中,一般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只能通过汇编语言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运行结束后再清除内存。这些装置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嵌入式的应用特点,但仅仅只是使用8位的CPU芯片来执行一些单线程的程序,因此严格地说还谈不上"系统"的概念。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由于这种嵌入式系统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因而曾经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却无法满足现今对执行效率、存储容量都有较高要求的信息家电等场合的需要。

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IC制造商开始把嵌入式应用中所需要的微处理器、I/O接口、串行接口以及RAM、ROM等部件统统集成到一片VLSI中,制造出面向I/O设计的微控制器,并一举成为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新秀。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也开始基于一些简单的"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制造、数字化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嵌入式系统进一步飞速发展,而面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则向着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的方向发展。随着硬件实时性要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始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面向Internet阶段

21世纪无疑将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到各种网络环境中去的呼声自然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才是嵌入式技术的真正未来。

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如下新的显着变化:

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嵌入式操作系统自身结构的设计更加便于移植,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持更多的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
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新技术、新观念开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如嵌入式数据库、移动代理、实时CORBA等,嵌入式软件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类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迅速发展,由于具有源代码开放、系统内核小、执行效率高、网络结构完整等特点,很适合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需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能与Windows CE、Palm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有力竞争的局面。
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带宽的提高而日益突出,以往功能单一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网络互联成为必然趋势。
精简系统内核,优化关键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
提供更加友好的多媒体人机交互界面。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在为嵌入式的前景担忧?
如果你是电子或者计算机专业的,学好嵌入式系统,绝对有前途

㈡ 谁能告诉我PC中控主机和嵌入式主机的差别,和中控主机比嵌入式主机的优点。

编辑词条嵌入式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定制,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如掌上 PDA 、移动计算设备、电视机顶盒、手机上网、数字电视、多媒体、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医疗仪器等。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就具备以下4个特点:
1)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3)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展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4)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同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大大增强,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
2.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中对处理器的选择更具有竞争力。
4.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5.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6.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是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的,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

大家一起学习,我也刚接触这个两年左右

1,首先你要大致清楚潜嵌入式是个什么东西。通俗点儿说就是类似手机,PDA,PSP等等一些专用设备。官方定义是软硬件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但是我们平时用的电脑却不包含在该定义内,PC是通用系统,你可以在上面装系统,软件等等,可以做N多事情。虽然现在很多智能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多,但是那也还是一个嵌入式的小型智能系统。

2,现简单给你说一下嵌入式的分类(个人总结,不见得很对啊,哈哈)。虽然嵌入式是一个集成软硬件的整体,但是具体做项目的时候仍然需要分开来做,有负责软件的,有负责硬件的。
嵌入式软件:包括系统,boot,驱动,应用
嵌入式硬件:微处理器,外接存储器等等
但是这里的分工不是清清楚楚的,就是说做软件的需要懂一些硬件只是,而同样,做硬件的需要一定的软件知识。

3,如何学习。我是因为公司有项目,所以接触到这些东西。而开发环境也都是公司提供的。学习嵌入式最好的方法就是有项目,如果没有,那么你可以自己买一块开发板。http://www.study-kit.com/list.asp?ProdId=0138
类似这样的开发板,还有更便宜的。买回来之后按照它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操作流程。
>>>硬件连接
>>>启动
>>>下载测试程序并运行
>>>根据你的爱好或者需要深入学习某一方面,其他方面也要了解一下。比如你是做软件的,那你就要深入了解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方法,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开源的东西移植过来。如果你是做系统的,可以深入了解linux内核,boot等,自己裁减linux。如果你是硬件爱好者,你就深入研究各个处理器的特性。当然硬件不是通用的,但是软件基本通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学习了这个微处理器,但是你的项目不见得用这个,到时候还要重新了解另一款处理器。而软件就只有那么几种,无非是Linux或者wince等。哪里都一样

4,书籍
《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 中国电力出版社(o'reilly的一系列都不错的)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中国电力出版社
多看一些Linux相关书籍

5,如果有什么其他问题,发消息给我。或者给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不上QQ的,很多人跟我要QQ )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呵呵,希望有用o(∩_∩)o...

㈢ 嵌入式控制器在物联网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形象的描述了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行业应用中的位置与作用。

㈣ 嵌入式设备的远程操控的技术原理

物理上的是网络传输,联络层的是网络协议,最后远程操控的是用户协议,前两个是网络,最后那个协议很简单,比如约定'f'为向前跑,你发出一个'f',嵌入式接受到后,按照约定按向前跑。

㈤ 网络中控的作用

1、集成100M/1000M RJ45 4口交换机。
2、集成60w+60w数字智能功放板。
3、集成4*2VGA/audio同步/异步可切换矩阵(方便预监),一路video输入和输出。
4、一体化模压键盘。
5、外置智能4路电源可编程强电控制器。方便工程安装。
6、一路数字IO控制接口,可连接外接电源箱及IC卡等设备。
7、采用高速400MHZ知名品牌的arm9嵌入式系统。Linux操作系统内核。
8、设备上电后直接在IP网络上可实现教室终端的可视化管理。
9、自定义后台软件自动统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况及状态,如:投影灯泡的使用时间,维修纪录,使用频度等。
10、远程控制及管理教室投影机,展台,电动屏幕等。
11、通过软件可远程安装所有投影机控制码,可详细纪录设备使用日志,资产评估等,可实现教室中控远程软件升级,教室中控的状态控制,键盘锁定等权限操作。并可通过软件升级可依赖本平台实现音视频的广播

㈥ 如何在嵌入式LINUX中增加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

Linux驱动程序的使用可以按照两种方式编译,一种是静态编译进内核,另一种是编译成模块以供动态加载。由于uClinux不支持模块动态加载,而且嵌入式LINUX不能够象桌面LINUX那样灵活的使用insmod/rmmod加载卸载设备驱动程序,因而这里只介绍将设备驱动程序静态编译进uClinux内核的方法。
下面以UCLINUX为例,介绍在一个以模块方式出现的驱动程序test.c基础之上,将其编译进内核的一系列步骤:
(1)
改动test.c源带代码
第一步,将原来的:
#include
#include
char
kernel_version[]=UTS_RELEASE;
改动为:
#ifdef
MODULE
#include
#include
char
kernel_version[]=UTS_RELEASE;
#else
#define
MOD_INC_USE_COUNT
#define
MOD_DEC_USE_COUNT
#endif
第二步,新建函数int
init_test(void)
将设备注册写在此处:
result=register_chrdev(254,"test",&test_fops);
(2)将test.c复制到/uclinux/linux/drivers/char目录下,并且在/uclinux/linux/drivers/char目录下mem.c中,int
chr_dev_init(
)函数中增加如下代码:
#ifdef
CONFIG_TESTDRIVE
init_test();
#endif
(3)在/uclinux/linux/drivers/char目录下Makefile中增加如下代码:
ifeq($(CONFIG_TESTDRIVE),y)
L_OBJS+=test.o
Endif
(4)在/uclinux/linux/arch/m68knommu目录下config.in中字符设备段里增加如下代码:
bool
'support
for
testdrive'
CONFIG_TESTDRIVE
y
(5)
运行make
menuconfig(在menuconfig的字符设备选项里你可以看见我们刚刚添加的'support
for
testdrive'选项,并且已经被选中);make
dep;make
linux;make
linux.text;make
linux.data;cat
linux.text
linux.data
>
linux.bin。
(6)

/uclinux/romdisk/romdisk/dev/目录下创建设备:
mknod
test
c
254
0
并且在/uclinux/appsrc/下运行make,生成新的Romdisk.s19文件。
到这里,在UCLINUX中增加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可以说是完成了,只要将新的linux.bin与Romdisk

㈦ 什么是智能家居的,请各位同胞帮忙解释一下

“智能家居”这个词目前已经被广泛引用,很多的安防厂商、楼宇对讲厂商都声称自己是智能家居厂商。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家居?我认为智能家居就是通过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3C),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讯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家庭住宅。智能家居是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社会背景之层面来看,近年来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通信的自由 化与高层次化,业务量的急速增加与人类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要求的提高,造成家居智能化的需求大为增加,在科学技术方面,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成长,也促成了智能家居的诞生。
在智能家居系统规划中,智能家居系统遵循的总体规划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也可以说是以管理和服务为本,这是贯穿整个系统规划的中心思想。智能家居的集成设计绝不是围绕着各式各样的设备展开,这样会变成“以设备为本”,但人不是设备的奴隶,设备是为人服务的。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设计应该始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智能家居的实际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可分成以下3类:

住户——智能家居中的“上帝”,最终服务对象,他们的服务费用支出是智能家居服务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智能家居系统的直接用户;

社区管理人员——以社区的物业管理者为主,包括保安管理人员和信息服务管理人员,是智能家居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

?社会资源部门——包括社区周边商户、社区网络提供运营商、公安消防和医疗部门以及其他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数字城市网络与智能家居系统相连的部门。该类用户可能牵涉到所有与住户生活相关的部门,在未来数字城市中,他们对智能家居的贡献更大程度上依靠整个社会环境的建设,包括相关的管理服务体系和发达完善的社会网络。

值得强调的是,在智能家居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际规划设计中必须紧扣这三类用户的实际需求去展开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总体规划原则。
1、 小区智能化的核心是家庭智能化

小区的智能化,涉及小区的周边、小区内以及住户家庭的智能化: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周边及内部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并在家庭内设置可视对讲、防盗报警控测器、紧急求助和报警按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等家庭安全防范系统,设置三表(或四表)出户计量系统,家电控制以及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为住户需求的高速通信提供可能。家庭智能化部分与信户生活息息相关,不但满足了住户生活的舒适性、便利性,改善住户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生活水平,改变住户生活方式,是小区智能化的核心。

家庭内大多数的子系统和设备都以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相信不久的将来,甚至日常器具也可以通过增加其内在智能,在网络上发送信息。统一的网络结构和控制平台,灵活的接入方式,高可靠性和兼容性,低成本,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家庭环境,是研究智能家庭网络的目标。

2、智能家居集成平台系统

2.1、家庭智能终端

智能家居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名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与普通的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空话生活空间;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为各种能源支出节约资金。智能家居的基本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者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交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2.1.1 家庭智能终端的主要功能

作为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智能家居平台系统通过其核心设备――家庭智能终端来实现家庭智能化的功能。家庭智能终端是智能家成的心脏,通过它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

家庭智能终端的功能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家庭安防:安全是居民对智能家居的首要要求,家庭安防由此成为智能家居的首要组成部分。家庭安防报警、门窗磁报警、紧急求助报警、燃气泄漏报警、火灾报警等。当家庭智能张端处于布防状态时,红外探头探测到家中有人走动,就会自动报警,通过蜂鸣器和语音实现本地报警;同时,报警信息报到物业管理中心,还可以自动拨号到主人的手机或电话上。

(2) 可视对讲:通过集成与显示技术,家庭智能终端上集成了可视对讲功能,无需另外设置室内分机即可实现可视对讲的功能。

(3) 远程抄表:水、电、气表的远程自动抄收计费是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实现解决了入户抄表的低效率、干扰性和不安全因素。

(4) 家电控制:家电控制是智能家居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支持部分,代表着家庭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联网接口,将家电、灯光与家庭智能终端相连,组成网络家电系统,实现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

(5) 家庭信息服务:物业管理中心与家庭智能终端联网,对住户发布信息,住户可通过家庭智能终端的交互界面选择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

(6) 增值服务:通过家庭智能终端可以实现网上购物,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

2.1.2智能家居平台系统的技术特点

智能家庭网络随着集成技术、通信技术、互操作能力和布线标准的实现而不断改进,它涉及到对家庭网络内所有的智能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管理,以及集成技术的应用。

(1) 通过家庭网关――家庭智能终端及其系统软件建立家居智能平台系统。
家庭网关是智能家庭局域网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家庭内部网络各种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和信息共享,以及同外部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同时网关一般还负责家庭智能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家庭智能终端(家庭网关)将家庭智能化的几乎所有功能集成起来,使智能家居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首先,实现家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其次,还要保证能够识别通过网络传输的指令是合法的指令不是“黑客”的非法入侵。因此,家庭智能终端既是家庭信息的交通枢纽,又是信息化家庭的保护神。

(2) 通过外部扩展模块实现与家电的互联

为实现家用电器的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功能,家庭智能网关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按照特定的通讯协议借助外部扩展模块控制家电或照明设备。

(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以往的家庭智能中断绝大多数是由单片机控制,随着新功能的不断增加和性能
的不断提升,将处理能力大大增强的具有网络功能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单片机的控制软件程序作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有机地结合成完整的嵌入式系统。

2.1.3智能家居平台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1) 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日益增强

早期的智能中控器采用8位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功能比较简单、纯粹。
往往只具备安防、三表采集、简单文字信息发布和简单的家电控制功能。这个时期的产品操作界面比较简陋,家电控制等高级功能还只限于展示概念。比较典型产品是交大的NDT100、NDT200、新加坡宝路的8XE。

近几年很多厂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功能更全面、显示更美观,采用了处理能力更强的单片机或使用多颗单片机协同工作。这个时期的产品操作界面有比较大的改善,往往采用彩色LCD,大多带有触摸功能,集成了楼宇对讲的功能,家电控制功能也相对丰富。

比较典型产品是交大的NDT300、正星特的智能王、科瑞的未来之家。

目前有一些国内外厂家采用32位的处理器结合先进的嵌入式开发平台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产品。基于该技术的产品处理能力显着提升,以往无法处理的多媒体信息和增值服务都可以得以实现,由于采用专门的显示引擎所以界面更加丰富、美观,家电控制功能也趋于完善。比较典型产品是波创的BC2-D50L、三星的8170。
和电脑、手机等绝大多数电子产品一样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将是一个永远的趋势。这一总的趋势也必将不断推动智能家居平台系统产品日益丰富。

(2) 智能家居平台逐步整合安防、对讲等子系统日益成为一个综合平台

最初的智能中控器往往独立于传统的安防和对讲系统,用户的家中需要安装几套彼此独立的子系统,增加了安装和使用的复杂性。行业间的技术整合促使智能家居平台成为包括安防、对讲、信息、家电控制、家庭数字影音为一体的智能化家居平台。

(3) 由模拟向数字化逐步转变

如同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模拟手机象数字手机的逐步转变一样,智能家居平台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模拟到数字的变革。现在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所传输的信息量要大很多,而且不象模拟信号那样因为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或者衰减而导致信号缺失。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广泛的应用到智能家居的系统中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在电路设计上采用越来越多的数字集成电路。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芯片,集成度和可靠性比之从前的模拟电路有了很大提高。

B、 显示数字化大大了提升了显示效果。数字化显示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相对比较高,所以目前除了极少数厂商采用这种显示技术(如三星的8170,波创的BC2-D50L),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采用。

C、 传输方式逐步走向多网合一,安防、对讲、门禁、抄表逐步走向统一的以太网联结。多网合一大大减少了施工和维护的复杂度,而且提高了传输可靠性。

(4) 从有线走向无线

无线传输的盛行是基于人们对于灵活、便携、无所不在的诉求。无线传输特点就是灵活,移动性和可扩展性是有线传输方式所无法具备的,同时无线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多的多。

A、 如何使传输的距离尽可能的远,而又尽可能的避免对人的损害。

B、 如何尽量避免信号受到干扰。

C、 如何提高传输的带宽,以便能够传输更为复杂的数据。

尽管上面的问题需要技术研发人员不断的去钻研创新,相信从有线走向无线的总趋势无法逆转。

2.2智能模块

智能模块是智能家居平台的执行单元和控制末端,它和智能中控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大脑和神经末梢的关系一样,协调动作才能完成整个控制过程。智能中控器象是一个大脑指挥整个家居智能化系统并发出各种指令,但是发出的指令依赖外围的智能模块来执行,缺少了这些模块智能中控器就如同失去了手脚的残疾人而变得寸步难行。

2.2.1智能模块的种类

智能模块按照功能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 红外控制模块:

此类模块主要用于控制电视、空调等具备红外遥控功能的普通家用电器,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具备红外学习功能不需要改造原来的家用电器。

(2) 照明控制模块:

家中的照明是使用比较多的,开关从最初的拉线开关到目前普遍使用的机械开关虽然外观形态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没摆脱手动操作的范畴。在家居智能化中照明的智能化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远程控制模块

远程控制模扩展了智能家居的空间限制,大大丰富了控制载体,借助电话、网络、短信息使您即使和家远隔千里也能够章控自如。
(4) 手持遥控器

遥控器做为便携的遥控设备成为智能中控器的辅助设备。它往往可以脱离中心控制系统独立承担最基本的功能。
本信息来个智能家居网: http://www.e-smarthome.com

㈧ 电脑显示器黑屏,教学用,需要用投影仪,所以将显示器的那个很多针的插头先通过一个叫嵌入式网络中控的箱

直接把投影仪的线接到你的电脑的插显示器的那个接头上就可以了。

㈨ 中控系统的注意事项

是否提供功能强大的编程平台, 并且快速学会,不需专职人员,不需培训,这样大大节约施工成本和时间,维护更容易,提高售后客户响应速度(不需厂家派人支持) 想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时间效率,不受限于厂家。
功能方面要达到无所不控,可操控拼接墙、液晶墙、投影、摄像机、灯光、窗帘、幕布、电视、机顶盒、空调等等。可控一切串口设备、红外遥控设备、开关类设备等。
界面方面要支持3D按钮、图片按钮等,支持自锁、互锁、连续发码、通讯反馈、一键(按钮)执行多动作,控制多个设备。
等级:必须是工业级。工业级的触摸屏,高速数字射频通讯,通电即可使用,不需任何设置,这样方便、直接,而且不受网络或网络病毒影响,即非采用WiFi的消费品平板电脑(民用级);
系统:是否为嵌入式。嵌入式系统,工业级别,稳定可靠性高,而要谨慎选择采用安卓系统的消费类电子设备或windows系统的普通电脑(消费类电子和工业级专业产品在稳定性、客户形象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整体外观:是否超薄、轻便、时尚、科技,方便移动。
底座:是否小巧、简约、潮流、不占空间。
接收器:RF 433MHZ
数据通讯:双向。触摸屏和接收器都在硬件上支持数据双向传输,即当主机接收不到操控指令时,触摸屏会给用户作出提示;
用户界面:提供强大的界面设计软件(编程平台),这点非常重要。
尺寸:5.7或7寸/8寸比较合适,7寸分辨率要达到800*480。
程序下载:专业3.5mm接口。
其它:高速处理器,关闭待机时间大于3个月,可真正完全关机,不是假关机,即关机三个月后,不需重新充电也能开机工作。
1、设计级别:要按照智能会议中控主机要求设计,非电教中控主机改装,不集成信号切换系统(矩阵),以降低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信号系统与控制系统分开;
2、处理器:最好达到32位,能快速处理各种复杂的控制指令;
3、红外口:最好达到8路,红外数据有保存到电脑上成为红外库文件。
4、红外学习器:内置,要大于64位,因为很多空调等设备红外数据是大于64位的。
5、继电器:8路或以上,用于窗帘、电动幕布等控制;
6、RS232串口:8路或16路,可编程。RS-232 串口,和RS-485互不关联,可同时使用
7、RS485/422串口:8路,可编程。RS-485 串口,和RS-232互不关联,可同时使用;
8、摄像跟踪:要支持;
1、通讯方式:RF 433MHZ
2、通讯距离:不小于80M视距
3、支持中继
4,可以多个连接

㈩ 联想服务器SR590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是什么

进入阵列卡配置界面并查看硬盘状态

ThinkSystem系列服务器进入阵列配置界面操作请参考《如何进入ThinkSystem系列服务器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知识库编号:167409)。

System x M4、M5、M6及X6系列服务器进入阵列配置界面操作请参考《如何进入System x系列服务器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知识库编号:167408)。

ThinkServer RD650、RD550、RD450、RD350、TD350系列服务器进入阵列配置界面操作请参考《如何进入ThinkServer RD/TD_50系列服务器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知识库编号:167404)。

ThinkServer RQ940型服务器进入阵列配置界面操作请参考《如何进入ThinkServer RQ940系列服务器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知识库编号:167411)。

联想各系列服务器的UEFI HII 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有所不同,但操作步骤一致。有少数操作方式略有区别,详见以上联想知识库文档中有关硬盘选择操作及确认操作的说明。

本文以ThinkSystem系列服务器文字界面及System x系列服务器UEFI HII阵列配置界面为例。

进入SAS RAID阵列配置界面后,首先是Dashboard界面,其中会显示:

“Status”,即SAS RAID卡状态,正常情况下是”Optimal”;

“BBU”,即备份单元状态,如阵列卡配备有电池(BBU)或者超级电容(CVM)的即会显示”Yes”,否则是”No”;

“Dr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