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基本要求的含义
扩展阅读
诊断无线网络出错 2025-07-09 20:32:04

网络安全基本要求的含义

发布时间: 2022-04-23 16:04:43

网络安全什么

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1]

2020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共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概念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网络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网络用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下文中,网络安全既指计算机网络安全,又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3]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3]

相对概念

从用户(个人或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希望:[3]

(1)在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和上网登录口令等)不被他人发现,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3]

(2)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没有被他人篡改,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3]

(3)在网络上发送的信息源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这就是用户对通信各方提出的身份认证的要求。[3]

(4)信息发送者对发送过的信息或完成的某种操作是承认的,这就是用户对信息发送者提出的不可否认的要求。

Ⅱ 网络安全有哪些主要要素,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5方面:

1)机密性
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进程或实体,只供授权者使用。

2)完整性
信息只能被得到允许的人修改,并且能够被判别该信息是否已被篡改过。同时一个系统也应该按其原来规定的功能运行,不被非授权者操纵。

3)可用性
只有授权者才可以在需要时访问该数据,而非授权者应被拒绝访问数据。

4)可鉴别性
网络应对用户、进程、系统和信息等实体进行身份鉴别。

5)不可抵赖性
数据的发送方与接收方都无法对数据传输的事实进行抵赖。

Ⅲ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网络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网络用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下文中,网络安全既指计算机网络安全,又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

(3)网络安全基本要求的含义扩展阅读:

主要问题

1、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Ⅳ 网络安全的五种属性,并解释其含义

1、可用性,指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以使用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和服务。用户对信息和通信需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有的还对实时性有较高的要求。网络必须能够保证所有用户的通信需要,不能拒绝用户要求。攻击者常会采用一些手段来占用或破坏系统的资源,以阻止合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这就是对网络可用性的攻击。对于针对网络可用性的攻击,一方面要采取物理加固技术,保障物理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法访问进入网络。
2、机密性,指网络中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包括国家机密、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和工作秘密,个人秘密(如银行账号)和隐私(如邮件、浏览习惯)等。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对网络机密性的要求提高了。网络机密性主要是密码技术,网络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机制来保障机密性。物理层主要是采取屏蔽技术、干扰及跳频技术防止电磁辐射造成信息外泄:在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主要采用加密、路由控制、访问控制、审计等方法
3、完整性,指网络信息的真实可信性,即网络少的信息不会被偶然或者蓄意地进行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保证授权用户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只有具有修改权限的实体才能修改信息,如果信息被未经授权的实体修改了或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厂错误,信息的使用者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判断出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4、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目前对于网络可靠性的研究主要偏重于硬件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采用硬件冗余、提高研究质量和精确度等方法。实际上软件的可靠性、人员的可靠性和环境的可靠性在保证系统可靠性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5、不可抵赖性,也称为不可否认性;是指通信的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发送或接收的消息不可抵赖:即发送者不能抵赖他发送过消息的事实和消息内容,而接收者也不能抵赖其接收到消息的事实和内容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网络和网络安全所指含义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Ⅵ 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和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

人们在应用网络时很自然地要求网络能提供保密性服务,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

主动防御走向市场:

主动防御的理念已经发展了一些年,但是从理论走向应用一直存在着多种阻碍。主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分析并扫描指定程序或线程的行为,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判定是否属于危险程序或病毒,从而进行防御或者清除操作。

不过,从主动防御理念向产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智能化问题。由于计算机是在一系列的规则下产生的,如何发现、判断、检测威胁并主动防御,成为主动防御理念走向市场的最大阻碍。

由于主动防御可以提升安全策略的执行效率,对企业推进网络安全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尽管其产品还不完善,但是随着未来几年技术的进步,以程序自动监控、程序自动分析、程序自动诊断为主要功能的主动防御型产品将与传统网络安全设备相结合。

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效准确地对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的主动防御产品将逐步发展成熟并推向市场,主动防御技术走向市场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Ⅶ 网络安全的含义

在一网站上找的``不知道对不对:

一、网络安全的含义
1、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2、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运行系统安全是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4、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5、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是指信息传播后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
6、网络上信息内容安全是指狭义的“信息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Ⅷ 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在2020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共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网络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网络用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下文中,网络安全既指计算机网络安全,又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3]
网络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