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点击电脑右下角的安全卫士图标。我们的电脑会有安全软件。我们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图标进入,如图。2.之后我们点击顶部的木马查杀选项,如图。3.之后我们点击中间的速杀,如图。4.之后电脑里的病毒就可以自动检测了。我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来完成检测,如图所示。5.检测完成后,我们可以在电脑中一键启动处理病毒,如图。6.处理后,我们可以点击重启电脑或稍后重启。最后,我们可以重启电脑彻底清理病毒,如图。扩展信息:1。计算机病毒是由编译器插入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和可执行代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复制、相互感染和激活再生的特性。计算机病毒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并且通常难以根除。3.与医学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固有的漏洞而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可以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中,在条件满足时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将其精确拷贝或可能进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3.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复制。当一个正常的程序运行时,它也会自我复制。是否具有复制和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个程序是否是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参考资料:网络-计算机病毒
很多人问我上网或者打电话电脑中了病毒怎么办?其实除了极少数病毒,都是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引导清除的。大多数病毒,甚至坐在你电脑旁边的专家,都要想尽办法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你想通过网络引导清理病毒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建议,防病毒比杀病毒更重要。已经感染病毒的用户应该彻底重做系统。重做前的准备:1。准备系统盘;2.准备司机;(如果驱动程序在另一个磁盘中)3 .准备杀毒程序,有条件的话再准备其对应的病毒定义代码;建议你买个正版的杀毒软件。系统安装:网上有很多文章可以指导你如何安装系统。不用问,搜就行。但是一定要格式化c盘,选择快速格式化即可。但是一定要记住!!!安装时千万不要双击打开其他磁盘,如D: E: F:等。如果需要打开,应该右键打开。尤其是当驱动程序在这些磁盘上时。完成系统后:1。安装驱动程序;2.安装杀毒软件;3.连接网线,升级杀毒软件;4.前往/下载安装360安全卫士,并对360进行必要的设置;5.用反病毒程序彻底扫描你的计算机。6.将我的文档放入D盘;7.安全其他常用软件;7.克隆你的c盘,有条件的把备份文件刻在DVD上。这张光盘可以做成可以启动电脑的光盘。OK预防工作:1。养成每天升级一次病毒定义代码的习惯;2.不要轻易打开别人发给你的东西或网页;3.上网后用360扫描电脑:看看有没有新的更新或木马;4.使用“暴风影音”观看下载的视频;5.360有时候会问你是允许还是屏蔽。一定要完全理解后再允许。6.软件一定要在知名网站。即使你非常需要,也不要随便下载使用。360安全卫士上有推荐下载,可以参考;7.使用u盘或移动硬盘,养成用正确的钥匙打开的习惯。
❷ 计算机病毒都是怎么回事
特指破坏系统文件、软硬件,以及窃取个人信息、文件的统称。
❸ 网络病毒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传播途径
网络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那么你对网络病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网络病毒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病毒的简介
网络病毒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 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 方法 将自己的精确是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网络病毒的特征
自身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特制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很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必然性
病毒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的信息需要存取、复制、传送,病毒作为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随之繁殖、感染、破坏,而当病毒取得控制权之后,他们会主动寻找感染目标,使自身广为流传。
长期性
计算机病毒的长期性:病毒往往会利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 的弱点进行传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系统失去了可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们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网络病毒的产生
产生缘由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无序和混乱的代码,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
发明目的
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产地信息,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统计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处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网络病毒传播主要途径
1、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即利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进行传播。这种计算机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移动存储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如可移动式磁盘包括软盘、CD-ROMs、ZIP和JAZ磁盘,后两者仅仅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的特殊磁盘。其中软盘是使用广泛、移动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也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盗版光盘上的软件和游戏及非法拷贝也是传播计算机病毒主要途径。随着大容量可移动存储设备如Zip盘、可擦写光盘、磁光盘(MO)等的普遍使用,这些存储介质也将成为计算机病毒寄生的场所。
硬盘是数据的主要存储介质,因此也是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重灾区。硬盘传播计算机病毒的途径体现在:硬盘向软盘上复制带毒文件,带毒情况下格式化软盘,向光盘上刻录带毒文件,硬盘之间的数据复制,以及将带毒文件发送至其他地方等。
3、网络,如网络是由相互连接的一组计算机组成的,这是数据共享和相互协作的需要。组成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连接到其他计算机,数据也能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其他计算机上。如果发送的数据感染了计算机病毒,接收方的计算机将自动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感染整个网络中的计算机。
❹ 计算机病毒都是怎么回事
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0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 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计算机病毒只有当它在计算机内得以运行时,才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活性。0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会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0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04、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从一定的程度上讲,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1、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2. 寄生型病毒 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3. 诡秘型病毒 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4.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 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按照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媒体进行分类:(1)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2)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3)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❺ 什么是网络病毒
病毒有这样几个传播渠道:一是打开网页,部分网站和网页本身携带或者存在病毒,你打开后浏览就很容易感染病毒;二是下载,病毒会伪装成文件附着在要下载的东西里,你只要下载东西就很容易连同病毒一起下载到电脑里,三是移动磁盘互相交叉使用,已经感染病毒的移动磁盘会把病毒带到另一台计算机里,四是邮件,发送和接受邮件(包括免费邮箱和OUTLOOK)也能感染病毒;五是通过QQ或者其他即时聊天软件聊天。当然,还有其他的传播方式。
你需要给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并坚持时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同时,建议不要浏览不健康网站,下载文件和程序后先进行病毒查杀,再打开使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愉快!!
❻ 为什么网络有病毒
因为电脑的操作系统是有漏洞的,病毒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就是想通过操作系统的这些漏洞来侵入和攻击电脑操作系统。
大多数病毒是你去开了一些不安全的网站,或下载了一些不安全的东西。病毒就利用网站漏洞进入你电脑,在你电脑上生成一些程序,用来破坏你电脑、控制你电脑或截取
你一些资料。
可以安装杀毒软件
减少中毒几率
比如
经常用360安全卫士给系统打补,安装360杀毒软件杀毒。
杀毒防护二不误
❼ 电脑病毒是怎么产生的
病毒的明确定义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一起来看看电脑病毒是怎么产生的,欢迎查阅!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什么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
1、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 不能启动 ,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 磁盘空间迅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5、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6、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计算机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 死机 系统破坏;因此,病毒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我们称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 操作系统 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s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计算机病毒被公认为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从1987年电脑病毒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电脑病毒。目前,新型病毒正向更具破坏性、更加隐秘、感染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等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深入 学习电脑 病毒的基本常识,加强对电脑病毒的防范。它能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条件满足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 方法 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硬件
按照不同的维度,电脑病毒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病毒的破坏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 其它 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高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 其它操 作系统造成破坏。比方说,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能很好地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高密度软盘上却会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对电脑硬件造成破坏的病毒属于高危险型病毒,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和灾难性的破坏,由这些病毒导致其它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
曾搞得人心惶惶、掀起了不小波澜的CIH病毒就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恶性病毒。它是已被认定的首例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病毒,同时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恶性病毒。
CIH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Internet和电子邮件,使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首次摆脱了传统存储介质的束缚,让Internet和光盘成为加速计算机病毒传播最有效的催化剂。CIH病毒发作时,一方面全面破坏计算机系统硬盘上的数据,另一方面对某些计算机主板的 BIOS 进行改写。BIOS被改写后,系统无法启动,只有将计算机送回厂家 修理 ,更换BIOS芯片。由于CIH病毒对数据和硬件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CIH病毒爆发,用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价值不菲的计算机和积累多年的重要数据毁于一旦。
其实,病毒破坏硬件的“手段”,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了解了这些“手段”,有助于我们及时找到预防方法和应对策略。
1、破坏主板、显卡的Flash BIOS
CIH病毒就是以该方式破坏主板的。病毒用乱码“冲掉”了BIOS中的内容,使机器不能启动。不过现在很多主板都带有Flash BIOS写保护跳线,可以有效防止CIH病毒破坏主板。
2、破坏硬盘
一般情况下,分区、高级格式化对硬盘都没有什么损伤,惟独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出现一种病毒,不停地对硬盘的0磁道做低格式化,硬盘容量就会慢慢被蚕食,而且0、1、2……磁道坏了,若想再使用该硬盘,需要在BIOS中重新设定起始磁道,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较为繁琐。
3、破坏光驱
光驱中的光头读取不到信号时就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长期如此将会影响光驱的使用寿命。病毒可以让光头走到盘片边缘无信号区域不停地读盘,光头在无法读取信号的情况下,加大发射功率努力读盘,持续不了几天,光驱就要“No Disc”了。所以要经常注意光驱灯的闪亮情况,判断光驱是否在正常工作。
4、超外频、加电压破坏CPU、显卡、内存等
病毒通过改BIOS参数,加高CPU电压使其过热而烧坏,或提高CPU的外频,使CPU和显卡、内存等外设超负荷工作而过热烧坏。这类事件的前兆就是死机。可喜的是,目前很多主板都有CPU温度监测功能,超温后立即降频报警,基本可以杜绝烧坏硬件的情况发生。
5、超“显频”破坏显卡
目前很多中高档显卡等都可以手动改变其芯片的频率,并且方法更简单,直接在Windows 注册表里修改即可。如果病毒改动了“显频”,显卡就容易超负荷工作而烧坏。这种情况的前兆是死机,因此,当电脑频频死机时,请不要忽视对“显频”的检查。
6、破坏 显示器
众所周知,每台显示器都有自己的带宽和最高分辨率、场频,彼此之间有固定的配合。若其中有一项超过,就会出现花屏,严重了还会烧坏显示器。病毒可以通过篡改显示参数来破坏显示器(如把分辨率、场院频改到显卡能支持的最高档等)。虽然新型显示器有DDC标准化与系统联络,但是若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出现了花屏,建议还是立即关掉显示器的电源,重新启动后进入安全模式再找排查原因。
从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来看,病毒的出现与消匿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一种新病毒出现后在一段时间内会迅速传播、发展变种,然而反病毒技术也随之产生,抑制其扩散、作恶。随着操作系统升级,更多新的病毒会出现,反病毒技术再结合病毒特点研究解决之法。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在相互牵制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反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可怕的十大电脑病毒
1、梅丽莎病毒
1998年春天,大卫?L?史密斯(David L. Smith)运用Word软件里的宏运算编写了一个电脑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史密斯把它命名为梅丽莎(Melissa),佛罗里达州的一位舞女的名字[资料来源:CNN]。
梅丽莎病毒一般通过邮件传播,邮件的标题通常为“这是给你的资料,不要让任何人看见”。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就会自动向用户通讯录的前50位好友复制发送同样的邮件。
梅丽莎的制造者,大卫?L?史密斯在法庭受审时的照片
2、CIH病毒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破坏强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
3 .我爱你(I LOVE YOU)
又称 情书 或爱虫,是一个VB脚本,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4.红色代码(Code Red)
“红色代码”是一种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最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5 .SQL Slammer
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Slammer病毒对韩国影响很大,
使很多网吧和提供上网服务的咖啡店人流骤减。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软件的计算机,它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发射病毒。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着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6.冲击波(Blaster)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网络连接和网络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7 .霸王虫(Sobig.F)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最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8.Bagle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9.MyDoom
诺维格病毒促使美国议员查克?舒默成立了国家病毒应急中心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网络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10.震荡波(Sasser)
Sven Jaschan,震荡波和网络天空的制造者,从法庭离开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电脑病毒是怎么产生的相关 文章 :
★ 计算机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 电脑病毒知识了解和科普有哪些
★ 电脑病毒发展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 电脑病毒知识拓展了解和防范有哪些
★ 计算机病毒学习心得
★ 制造电脑病的是什么人
★ 计算机病毒程序由什么样组成
★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
★ 生活科普小常识
❽ 请问网络为什么会出现病毒
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的原因。电脑病毒的制造却来自于一次偶然的事件,那时的研究人员为了计算出当时互联网的在线人数,然而它却自己“繁殖”了起来导致了整个服务器的崩溃和堵塞,有时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产地信息,从大量的统计分析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