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络五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五层结构是指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
专门针对某些应用提供服务。
2、传输层
网络层只把数据送到主机,但不会送到进程。传输层负责负责进程与主机间的传输,主机到主机的传输交由网络层负责。传输层也称为端到端送。
3、网络层
把包里面的目的地址拿出来,进行路由选择,决定要往哪个方向传输。
负责从源通过路由选择到目的地的过程,达到从源主机传输数据到目标主机的目的。
4、数据链路层
通过物理网络传送包,这里的包是通过网络层交过来的数据报。
只完成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送(单跳)。
5、物理层
通过线路(可以是有形的线也可以是无线链路)传送原始的比特流。
只完成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送(单跳)。
(1)时间计算机网络五层结构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Ⅱ 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五层结构和四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三种主要模型:OSI(七层)、TCP/IP(四层)和五层结构。其中,TCP/IP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而OSI模型则是一个理论上的网络通信模型。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和网络接口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数据传输。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互,表示层处理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会话层管理连接和会话,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网络接口层负责物理层的数据传输。
TCP/IP体系结构则包括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网络接口层。这种结构比五层结构更简洁,且在现代网络中广泛使用。TCP/IP协议数据交换的示意图显示了数据如何在各层之间流动。
总结来说,OSI模型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网络通信框架,但实际应用中,TCP/IP四层模型因其简洁性和高效性成为了主流选择。五层结构在功能上介于两者之间,提供了一种平衡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