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岛天泰体育场简介
青岛天泰体育场,原名为青岛第一体育场,经过改造后,更名为天泰体育场。作为中超联赛青岛中能队的主场,这座体育场占地面积10382平方米,设计使用寿命为一个世纪,确保全年全天候使用,可承办多种赛事,如足球、田径、橄榄球、曲棍球等。体育场的外观采用城墙式设计,保留了原体育场的独特风貌。看台安装了20525个玻璃钢材料的靠背式座椅,比之前增加了5000多个。其中,主席台座位450个,根据不同的区域选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看台共分为20排,分为11个区域,设有22个观众通道。
天泰体育场始建于1932年冬天,1933年7月建成。设计由青岛工务局体育场建筑委员会设计组完成,参考了山东大学体育教授宋君复提供的美国洛杉矶体育场图纸。工程由青岛华丰恒营造厂完成大门工程,青岛天泰兴营造厂完成自来水管道和下水道工程,上海馥记营造厂完成运动场主体工程。体育场内部安排了105米长、70米宽的足球场,以及各项田赛场地,配备标准400米兰曲式跑道,与美国洛杉矶世界运动场相同。跑道外是草地和看台。看台外圈长590米,内圈长540米,配置了东西向对称的观众坐席15级,每级高0.42米、深0.75米,可容纳1.5万人以上。体育场的设施设备和施工质量在30年代中国处于一流水平。
天泰体育场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最初是为筹建华北运动会而由原国民党政府投资建设。解放后,它成为青岛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场所,并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而享有盛誉。历史上,它成功承办和承接了多项重要赛事,如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全国第一届少年体育大会、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国际曲棍球赛、亚洲青年足球赛等。1990年,天泰体育场因其使用率超过300天以上,被列为新华社十大体育新闻之一。
天泰体育场隶属于市体育局,是一个正县(处)级全民事业单位,设有办公室、开发科、场地科、总务科和训练科。办公室负责全面工作、执行上级安排、协调内外关系、组织学习和财务管理。开发科负责经营创收,围绕体育产业开发相关项目。场地科负责场地出租、接待服务和体育场地管理。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和物品供应。训练科负责全民健身活动组织、青少年网球训练和体育局布置的其他训练任务。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天泰体育场实施了改建工程。改建总投资7000万元,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成,计划于2003年7月对外开放。新天泰体育场可容纳2万余人,配备现代化灯光、音响设备、彩色大屏幕、进口草种和一流塑胶跑道。设有新闻发布、贵宾观众席、有线、无线直播、计算机网络系统,除了运动会的组织,还可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文化娱乐演出,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运动医疗、健身等设施。新体育场旨在满足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创建体育行业品牌,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专业健身场馆,为青岛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天泰体育场不仅作为运动赛事的举办地,还承担着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任务,以及青岛市青少年网球队的训练任务。目前,体育场拥有六片标准塑胶网球场地,常年进行青少年网球培训和短期培训班。在教练员和队员的努力下,培养了15名网球运动员输送至山东省队、八一队等专业队。在2002年山东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上,天泰体育场代表队夺得了10枚金牌,金牌总数位居全省首位,并在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中取得了男、女前三名的好成绩。
天泰体育场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前往。乘坐26路、31路、202路、219路、223路、228路、231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321路、370路、501路、604路、605路、都市观光1线至中山公园站下,或乘坐6路、15路、206路、214路、302路、306路、317路、隧道2路、隧道6路至天泰体育场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