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g网络以什么技术为基础
5G 网络以 5G NR (New Radio) 统一空中接口(unified air interface)为基础,为满足未来十年及以后不断扩展的全球连接需求而设计。5G NR 技术旨在支持各种设备类型、服务和部署,并将充分利用各种可用频段和各类频谱。
⑵ 什么是5G,5G网络有什么特点可否详细讲解一下5G与4G的区别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相比于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更快的移动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客户体验的速率可以达到2Gbps,比如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
⑶ 5G可以实现哪些技术
掂脚预想到5G的未来,其中包括了:
第一,自动驾驶
在自动驾驶方面是一个极大的市场,而我们所拥有的4G通信技术,是不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的要求,因为在驾驶过程中会有着许许多多的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而这些特殊情况就需要计算机来作出快速的认识和反应,但就现在的4G通讯技术而言,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网络延迟高,并且不稳定,这是4G通讯技术在这一领域无法派上用场的致命因素,而5G却带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可能,为我们在这个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第二便是vr领域。
就我看来,Vr领域在未来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有谁不幻想象《刀剑神域》的虚拟世界,或者身临其境的虚拟景象呢。但是同样是限于4G通讯网络的高延迟和不稳定性,在4G的条件下做不到更好的体验和画面效果,并且vr图像不能够做到精确度很完美,这也同时局限了VR的运用与发展。而5G技术就带给了我们一种可行的方向,它的速度快、稳定性高,完全弥补了4G这一方面的缺陷,它能够提供我们一个画面效果优良、精确度高的场景,并能制造一个能及时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虚拟世界。试想:以后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阅尽千山万水。在家便可以随意逛虚拟商场,想想就有多激动,多便捷。
其三便是用于智能城市的建设,比如说最近的阿里云的智能城市,其中也可以依赖于5G的速度快的优点而进一步完善,让人们过上更好、更优越、更便捷的生活。
⑷ 最新的5G移动通信采用了哪些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
作者:邱双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2283305/answer/90868788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1. 大规模MIMO
我看现有的答案里对大规模MIMO的认识其实有些不太正确,大规模MIMO技术是2010年由贝尔实验室的教授提出,这里大规模天线的规模一般指上百跟甚至上千根,远远大于4G中的天线数目。虽然大规模MIMO是在4G中MIMO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基站端发射天线数目,而MIMO技术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是当天线数目剧增时,信道的特性如何变化,FDD模式下如何信道估计等问题也应运而生。近几年很多高校和公司都在研究大规模MIMO的测试平台,其中非常着名的是隆德大学的平台,如下图
<img src="https://pic3.mg.com/_b.jpg" data-rawwidth="1139"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9"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jpg">
2.毫米波通信
现在所用的频段资源是非常稀缺的(2.6GHz以下频段),而毫米波频段(30GHz-60GHz)资源却非常丰富,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并且随着基站天线规模增加,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更多天线也要求通信的波长不能太长(天线距离大于1/2波长),从而毫米波也是备选技术之一。此外,毫米波通信已被写进标准用于室内的多媒体高速通信。
3.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
典型的有FBMC/UF-OFDM/GFDM/BFDM等等,这些技术其实都是OFDM的改进技术,OFDM技术虽好,但是也存在频谱旁瓣高,对同步性要求高的缺点,并且随着物联网、机器与机器间通信的普及,通信会对异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上述新型多载波技术的发展也是很必要滴。
4.致密组网和异构网络
增大小区密度,从而增大系统容量、频谱复用率等。
5.D2D(device to device)、车载网络
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6.软件定义网络SDN等
7. 认知无线电网络
8. 可见光通信
9. 绿色通信
资源节约型,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10.终极的结构也许是以用户为中心,弱化小区的概念,采用云技术、分布式计算等,多种技术并存,实现复杂度低、服务多样性、通信时延小、资源利用率高,同时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⑸ 5G无线接入技术,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5G弥补了4G技术的不足,在吞吐率、时延、连接数量、能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它采取数字全IP技术,支持和分组交换,它既不是单一的技术演进,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整合了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WLAN,4G、3G、2G等),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并且,由于融合,5G可以延续使用4G、3G的基础设施资源,并实现与4G、3G、2G的共存。
随着用户需求的驱动,对包括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内的5G关键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5G将通过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多的频谱资源以及更密集的小区部署等,共同满足移动业务流量增长的需求。在网络容量方面,5G通信技术将比4G实现单位面积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00倍;在传输速率方面,典型用户数据速率将提升10到100倍,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0Gbps(4G为100Mbps);同时,端到端时延缩短5-10倍,频谱效率提升5-10倍,网络综合能效提升1000倍。
5G通信下手机的无线下载速度最快可达每秒3.6Gbps(千兆,数据传输速度单位,1Gbps = 1024Mbps),较LTE(泛称准4G)的75Mbps(兆)快数百倍。使用该技术下载一部超高清电影文件最多仅需1秒时间,容量较大的3D电影和游戏等亦能实现秒传。
⑹ 5g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5G整个产业链,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方面。
上游主要是基站升级(含基站射频、基带芯片)
中游网络建设(网络规划设计公司、网络优化/维护公司)
下游产品应用及终端产品应用场景构成。(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
上中下游里面又可以包括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线、小微基站、通信、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系统集成与服务商、运营商等各细分产业链。
一、5G架构体系
我们将5G架构体系划分为基站系统、网络结构、应用场景和终端设备四个部分,每部分都对应各自不同的产业链环节。
终端设备:5G 的终端设备将不局限于手机和电脑,还将涵盖家电、汽车、穿戴设备、工业设备等,其核心产业链环节为通信芯片、通信模块、天线和射频等部分。
基站系统:基站是提供无线覆盖和信号收发的核心环节,包括基站主设备和室外天馈系统,其中基站主设备为BBU(基带单元),室外天馈系统包括天线、RRU(远端射频单元)等。由于5G高网络容量和全频谱接入需求,天线射频模块集成、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小微基站和室内分布是基站系统演进的主要方向。
网络架构: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5G网络架构需要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其关键在于利用 SDN (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形成包括基础设施、管道能力、增值服务、数据信息等不同的能力集,实现网络功能虚拟化、资源集中化、服务自动化、管理操作云平台化。5G 网络架构的产业链包括通信网络设备(SDN/NFV 解决方案)、光纤光缆、 光模块、网络规划运维等环节,其中最核心环节为通信网络设备及SDN/NFV 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5G 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的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形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垂直领域的典型应用,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其产业链环节主要为系统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增值服务与行业应用等。
⑺ 5g技术有哪些
5G候选技术有如下6个方面:
1、极致增密
网络增密不是新技术,在3G网络刚一开始遇到拥堵问题时,移动运营商就意识到需要在系统或多个扇区引入新的蜂窝(cell),这带动了small cell等多种类似产品的兴起,这一技术本质上是把接入点移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简单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其他方式来大幅增加整个系统或整个网络的容量。
5G网络很可能是由多层连接组成,也就是说不同大小、类型小区构成的异构网络:对数据连接速率要求低的区域用宏站层覆盖,对传输速率要求高的区域用颗粒层覆盖,中间再穿插其他的网络层。网络部署和协调是主要的挑战,因为运营商需要以指数级增长网络层。
2、多网协同
未来会有多张网络一起为用户终端提供连接:移动蜂窝、WiFi、终端对终端连接等等。5G系统应该能紧密协调这些网络,为用户提供不中断的顺畅体验。目前,协同多张网络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Hotspot 2.0与下一代Hotspot的案例会是蜂窝与WiFi集成的一个参考。5G能否让终端设备在几张网络间顺利切换,还有待观察,如何无缝地从一张网络切到另一张上的确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3、全双工
所有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都依赖双工模式来管理上传和下载,有时分双工,有频分双工,比如说LTE FDD,其上行和下行需要两个单独的信道,而TDD呢,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都采用同一个信道,只是时隙不同。
要想协调好上下行,双工模式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全双工技术现在仍在讨论中。如果采用这个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这就有可能使现有的FDD和TDD系统容量翻番。
当然这项技术也存在巨大的挑战:需要从根本消除自干扰,网络和设备都需要巨大变化。如果克服这些挑战,整个网络容量将实现巨大增幅。
4、毫米波
现在,450MHz–2.6GHz的低频段频谱几乎已全部用于移动通信了,好在仍然有很多高频段频谱可用,这部分频谱有的高达300GHz。自然,相比运营商熟悉的低频段频谱,如何应用好这些高频段频谱,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复杂很多,比如说频段越高,建筑物穿透就越困难,只是一面简单的墙就能成为毫米波信号的穿透障碍。
不过,还有一些高频段的GHz频谱已有占用:短距离、点对点、可视范围连接等等,它们用来为无线连接提供了更高的速率。
毫米波可以用于室内small cell(这也符合以上提到的网络增密),为一些密集区域提供高速连接。毫米波的高频段特性意味着天线会非常的小,它对设备影响的范围也相当小。然而,Ovum认为,毫米波是一项超前的技术,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研发,才能使其具备成本效益能大规模投向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毫米波技术的发展也不是最新的,2009年成立的WiGig联盟旨在建立全球千兆级高速无缝传输的产业链,关注重点是60GHz频段,这个联盟汇聚了无线领域几乎所有的行业巨头;2014年6月,谷歌收购了由两位Clearwire前工程师创办的企业Alpental,这家公司致力于发展自组织、超低功耗、毫米波千兆无线技术,主要是60GHz频段。
5、大规模阵列天线
LTE-Advanced网络已经采用了MIMO技术,相比单一天线,MIMO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大规模阵列天线MIMO技术是MIMO技术的扩展和延伸,其基本特征就是在基站侧配置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从几十至几千),利用空分多址(SDMA)原理,同时服务多个用户。这一技术为网络容量提升带来的益处是非常大的,当然也存在巨大挑战。不过市场普遍对这一技术很感兴趣,一家名为Artemis的初创公司,就在开发基于大规模阵列天线的pCells新型无线技术,非常适合用在高密度的用户地区。
6、虚拟化、软件控制以及云架构
向5G演进的并行趋势还有软件和云,届时网络是由分布式数据中心驱动的,由后者提供敏捷性、集中控制以及软件升级。像SDN、NFV、云以及开放生态系统都有可能是5G的基础技术,当然行业也在继续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和体系架构的优势。尽管这些也不是新技术,但仍有可能在5G时代得到大规模应用,因为在为数十亿上百亿个设备提供连接时,网络需要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性能。
考虑到现有的技术和需求,以上提到的所有技术都有很大的潜力应用在5G网络中。Mavrakis认为,最后选定哪些技术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比较过程,哪些技术能胜出取决于:性能、部署、成本、政策等多项因素。不过做这样一个假设应当是合理的:成本最低的技术有最大的胜算可能,这和LTE-Advanced的发展情况是类似的。
⑻ 5G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
5G 是 4G 的延伸,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征。
在高速率方面,5G 的网络速度是4G 的10倍以上。在5G网络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1G的电影1-3秒就能下完,基本上不会超过10秒。
在低时延方面,人类眨眼的时间为 100 毫秒,而 5G 的时延已达到毫秒级别,仅为4G的十分之一,您在网络购票、抢红包时都能比普通4G客户更快一步,视频通话时也会有更好的交互体验。
在大容量方面,5G 网络连接容量更大,即使50个客户在一个地方同时上网,也能有100Mbps以上的速率体验。
中国移动将为您提供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优质5G网络。5G商用初期,为您提供5G网络下的高分辨率、不卡顿、不拖尾、三维立体声的超高清视频;画质更加清晰的竖屏视频彩铃;母带级的24bit至臻音质内容;多终端、多网络、最多4方接入的家庭高清视频通话;无需下载、即点即玩、多屏合一的云端游戏等体验。
随着应用持续创新,未来中国移动还将陆续推出5G超高清视频会议、5G AR/VR全景直播、5G平安校园、5G远程教学、5G远程医疗、5G自动驾驶、5G无人机巡线、5G质量检测等应用。
⑼ 5g具体应用
1、cloud VR(云化虚拟现实)
5G将开启cloud VR ,把渲染置于云端。让VR摆脱线缆,同时更轻便,容易获取。VR所需的百兆级大宽带和毫秒几短时延可由5G支持,配合运营商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超低延时压缩技术,实现极致体验。
2、车联网
5G能够为车联网提供小于10ms的网络延时,并让连接在高速状态下依然可靠。因此,5G可以作为统一的连接技术。让共享汽车,高速远程驾驶,自动驾驶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运营商可以为车联应用提供云和数据中心,释放汽车行业的潜能。
3、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
5G时代。运营商可以借助5G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为制造行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供涵盖供应链和整个产品生产周期的解决方案。5G能够满足大量机器人控制,云化托管PLC等需求。2022年开始,工业连接数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4%。从软实时到硬实时,最终到同步实时。在无线连接的帮助下,全无线连接工厂将成为现实。
4、馈线自动化
配线自动化系统将新兴能源整合到能源电网,移动运营商可与能源供应商优势互补。用5G为配线自动化提供链接,相比于光纤,5G更易部署、更灵活。5G能为配线自动化提供小于10ms的超低时延网络通信和安全可靠的专用网络切片。在100ms内隔离故障区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电网控制。
⑽ 5G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
1、新型多址。
eMBB场景的多址接入方式应基于正交的多址方式,非正交的多址技术只限于mMTC的上行场景。这就意味着,eMBB的多址技术将更可能采用DFT-S-FDMA和OFDMA.而华为SCMA、中兴MUSA和大唐的PDMA等将在2017年竞争mMTC的上行多址方案。
2、高频段通信:需统一划定。
未来5G系统将面向6GHz以下和6GHz以上全频段布局,以综合满足网络对容量、覆盖、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目前,6GHz以下的低频段拥挤不堪,6GHz以上的高频段研发不足,这是对未来海量的5G频谱需求最大的挑战。
3、新型多载波:三种技术呼声最高。
5G新空口多载波技术将全面满足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业务需求。选择新的波形类型时有许多因素要考虑,包括频谱效率、时延、计算复杂性、能量效率、相邻信道共存性能和实施成本。
4、先进编码调制:Polar码还需锤炼。
Turbo Code 2.0、LDPC、Polar编码方案各有千秋,在编码效率上均可以接近或“达到”香农容量,并且有着低的编码和译码复杂度,对芯片的性能要求和功耗都不高。
5、全双工:模型深入分析验证。
全双工技术可以使通信终端设备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发送和接收信号,理论上,比传统的TDD或FDD模式能提高一倍的频谱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和减小信令开销。全双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强烈的自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