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举例论述现代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及发展趋势。
一、重要影响:
第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其友军面对的是,陆军号称是“世界第四”的伊拉克,要与伊拉克面对面的人海作战,始终是不太现实的,始终会有很大的伤亡,所以,“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理论”开始出台,就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迅速打赢局部战争,将己方的伤亡降到最低。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的开端,在这战场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友的整个作战过程分是为四个阶段,
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
3、空袭地面部队。
4、地面进攻作战。
二、发展趋势:
海湾战争后,各国开始大量的装备自己部队,向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我国,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战争的趋势,向着信息化迈进。
(1)现代战争无线电与网络哪个重要扩展阅读
信息战争产生:
在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都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我国军队也在开展一场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这场变革的战略目标便是缔造一支信息化的部队,从而能够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军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军事技术的核心领域,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军事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
❷ 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战或将成为在未来信息作战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呢
因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那么所有的 设备控制和信息传递都是受计算机所控制。所以在未来的信息战争中,计算机的网络战将成为重要的一种形式,谁占有了这个高地,谁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❸ 现代战争通信手段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的中枢神经作用显得格外突出。而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则为现代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更完善的通信手段。毋庸置疑,军事通信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一、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
载波通信就是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的通信。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信端把各路电话信号分别对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将各话路的频谱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频位上。在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解调过程,把位于不同频位的各话路还原为话音频谱,实现载波多路通信。载波通信除了传输电话信号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复用,即利用载波话路来传输电报、传真、数据等等。载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线通信的线路,扩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传输的速度。在军事信息量不断增加、军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况下,载波通信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载波通信技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电子管和滤波器发明以后,为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同时,增音器和同轴电缆的发明又为载波通信的发展插上了翅膀。1918年,在美国的匹茨堡到巴尔的线路上开通了第一个载波电话通信系统,每对线通3路电话。到1938年,经过不断改进,可通12路电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各参战国(除美国外)的长途有线通信发展很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各国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军用长途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容量从最初的每对线几路、十几路,发展到几十路、几百路。20世纪60年代初,载波通信设备进入了半导体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单晶硅制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60年代各种晶体管电子元件相继诞生。半导体晶体管的诞生是电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寿命长、性能可靠、功耗低等电子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载波通信的半导体化进一步促进了军事载波技术的发展。到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同轴电缆材料与性能的提高,10800路载波电话系统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先后投入使用。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作载体,以光纤维做媒介来实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用红宝石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激光技术由此问世。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从外部对某些物质施加能量,使电子急剧增能,在外来光的激发下,以光子形式经过光学谐振腔的特殊装置,等到聚能放大而发射出来。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单色性和方向性,可在大气空间、宇宙空间、光波导、光导纤维以及海水中传输,故能作为信号载波应用于通信。由于激光的光束很细、方向性极好,人眼又看不见,因此用激光进行通信具有极好的保密性。不易被敌人截获和干扰,且不受热核辐射的影响。激光技术的产生,为光纤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195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卡佩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纤维光学技术的基础理论。1970年,廷德尔首次表演了沿电解质管进行光的传输。光通信原理的提出和对于光纤维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利用光纤维进行通信的兴趣。但是要使它真正实现还要有赖于激光技术的成熟、光纤维的制备和光电调制技术。1970年,格拉斯研制成20db/km低衰减的纤维,这是光纤通信的一项重大突破。1971年,日本电星公司生产出一种具有分散折射指数的纤维。1976年,在美国芝加哥展示了试验性光波传输系统(利用玻璃光波导传送由超小型固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脉冲信息)。1977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一些电话公司建立了实验性的光导纤维系统。80年代以后,光纤通信以逐渐渗透到陆、海、空乃至空间武器装备系统中,成为现代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军队纷纷以光纤代替原先的金属电缆,美空军后勤司令部已在所有空军基地建立了据称是迄今世界上同类网络中最大的光纤通信网络——“军事基地光纤通信系统”。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在现代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二、散射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
散射通信是利用空中传播煤质的不均匀性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通信。大气层中的对流层、电离层和流星余迹等,都具有对入射的电磁波再向多方向辐射的特性。利用这些煤质将视距传播的电磁波传送到视距以外,即可进行远距离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即用对流层对超短波或微波的反射作用来实施超视距通信。军用对流层散射通信有固定式和移动式。流星余迹通信则是利用流行穿过大气层高速运动造成的短暂电离痕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或散射作用进行远距离瞬间通信。流星余迹通信传输受核爆炸及太阳耀斑的影响较小,电波反射的方向性强,隐蔽性好,信号不易被截获,适用于远距离小容量的军事通信。第一条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于1955年在美国建立,全长2600公里。
❹ 现代战争的军事知识
百姓在海面上被拦停,千万别逞能,现在小口径速射三秒就送千吨渔船去东海龙宫三日游,作死也不是这么个搞法的。海军一般不会俘虏平民,上了救生艇记得怎么求生就好。上舰基本都是兵了,老兵和新兵最大区别就是老兵不晕船、能吃会睡、见过血所以不太慌、知道怎么尽可能活下来。新兵多听多问,尽可能多吃多睡保证体力反应,侥幸落海没死的赶紧找救生艇或是其他军舰求救求俘虏,海里基本20分钟就能冻死人。
❺ 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第一、 广延性--战场范围广大,前后方界限不清,大规模交战波及战争双方的整个领土及外层空间;
第二、 多变性--战场态势错综复杂,情况千变万化,争夺战场主动权的斗争炽烈,对快速反应要求更高;
第三、 交叉性--战场犬牙交错,战线模糊不清,复杂的交战将在多层次展开;
第四,、立体性--战场的立体化突出,空中、海上、海下、地面、外层空间的作战同时或交错进行;
第五,、破坏性--火力强、破坏大、消耗多、各项保障复杂;
第六、 分散性--军队进一步疏散配置,作战行动将表现为大兵团统一控制下的群体分散独立作战;
第七、 机动性--军队的流动性大,遭遇战的可能增多;
第八、连续性--战役战斗的间隙缩短,打破昼夜界限。有的则强调电子战,有的更强调“快节奏”,有的注重政治和技术因素,有的注重经济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5)现代战争无线电与网络哪个重要扩展阅读:
高技术战争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技术密集型。高技术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包含着各种密集型的知识和创新性很强的密集型技术。
二、是结构整体型。主要反映在使用武器手段方面的互相依赖、制约、协同方面,通常是指侦察、通信、指挥、武器、供应系统等若干个互相联结而形成的一个战争整体。
三、是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战争中广泛使用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
四、是天地战、天地高能战。航天武器直接用于战争,参与地面作战,战争在天地一体空间进行,并大量使用高能武器等。高技术战争是由一般战争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战争发展共有的特点,而有其自身的特性。
❻ 谈谈你对近十年来的几次现代战争的认识 2000字左右拜托各位大神
正确认识信息和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不能片面地、表面地、孤立地认识信息化。如果将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网络化,这样的认识就是片面的。要正确地把握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关系,关键是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是手段,离开了机械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军队。信息化只是支持作战条件多种手段中的一种手段,不是现代战争制胜的绝对实质。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在融合、带动机械化上下功夫。信息和网络不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信息只有与火力、机动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 战争实践表明,信息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信息只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的多与少并不能决定战争的优势,要想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是要拥有可靠、及时的信息。 美国国会2004年在关于网络中心战的审查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具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网络化、卫星、无线电通信和其它技术的能力,但是一些观察家对信息本身作为一种有用的军事资源估计过高也表示了疑问,认为信息被过高估价。他们认为,为信息交换而实现网络化,并不能完全替代作战机动,同时信息优势和态势感知也不是战斗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人认为:大量的信息可能被作为实施有效军事行动的资源而被过高估价了。美国着名的学者迈克尔·奥汉隆在《高科技与新军事革命》一书中指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步的步伐无论多么快,我们都不能对其能力估计过高。归根到底,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都只不过是军事行动的中间环节。他们从传感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武器。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发现敌人,也不能消灭敌人。奥汉隆认为,制信息权这一概念虽然风靡一时,却过于离谱。的确,未来战场信息的处理、共享和参照将比现在更迅速。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产生与今所预期的完全不同的战场动态。但是,大量关键性信息仍然难以在原地获得,这一点即使是极为快速的实时信息网也无法弥补。 战争的阻力和迷雾是作战中固有的特性,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减少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但消除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也不能消除战争中的阻力和迷雾。技术创新越复杂,战争的阻力就越多,技术仅仅是达成目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信息是战争决策和作战指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的是提升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任务的能力。信息化不是军队建设的目的,而是达成提升我军打赢能力的手段。 战争的本质,从军事的角度看,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战争本质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它是一切战争行动和战争原则的根据,一切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都要体现这个本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通过战争中攻防作战行动和保障措施表现出来的。进攻是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防御直接是为了保存自己,同时也辅助进攻或者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战争要达成政治目的,就必须通过各种军事手段来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我们有的着作和文章提出,信息时代的战争已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转变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意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是工业时代的战争目标,信息时代战争的打击目标应主要选择敌人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敌人官兵民众的士气和意志。并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是这样打的。事实是这样吗? 美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助理教授保罗最近指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新闻媒体在谈及打击目标时,屡屡提到“震慑”论,认为美英联军在战争发起之时对伊拉克领导层和军事指挥体系等效用性目标实施准确、同步的攻击,在敌方内部造成严重的恐慌和混乱,从而迫其投降外无路可走。认为“震慑”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最近在战后的总结中,美军认为“震慑”论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据研究报告透露,在伊拉克战争中,用于攻击伊拉克领导层和军事指挥体系的精确制导弹药不足总量的10%,而大多数精确制导弹药打击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伊拉克野战部队的。战争实践证明,打击伊拉克军队有生力量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主要目标,而不是我们一些文章所说的,主要的精确制导弹药用来打击敌指挥控制和首脑目标。 美军认为战争是暴力的对抗,是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美国希望借助先进的武器装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降低自己士兵的死亡率。任何战争零伤亡都是不可能的。伊拉克战争也证明,战争仍会造成大量的伤亡。据西班牙报纸报道,美军自2003年3月20日发动战争以来,已造成伊拉克近10万人的伤亡,美军士兵阵亡2300多人。
采纳哦
❼ 现代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现代信 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
一、 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
二、 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
三、 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
(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 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 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 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 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 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
(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 弹 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 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 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 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
(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 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
❽ 电子技术在军事上有何重要性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群体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人类世界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变革。电子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已经渗透到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技术。
一、神通广大的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对武器装备和现代战争的影响最大。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高科技的腾飞,对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到医疗器械,再到工作学习中应用的各种工具,几乎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影子。例如一块普通的电子表,里面竟隐含了3000多个微型晶体管。电子技术与机械的结合,产生了各种自动化机器、自动化生产线,甚至自动化工厂。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它的发展正是电子技术最广泛、最基础也是最典型的应用。电子技术的神奇功效,很多都是通过微型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实现的。航天技术使人类迈出了地球,它的发展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支撑,从航天设备到精确控制再到航空通信,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把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生物技术在取样、检测、信息贮存等方面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撑。
总之,当今人类的众多高新技术,要么直接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要么就是在电子技术产品的支撑下得以发展。
电子技术是当今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雷达、计算机、通信设备、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军用设备上。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电子技术正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众多笨重的铁疙瘩式的武器装备正变得小巧、灵活、精确。电子技术使武器装备系统具备了“智能”,能够自动处理情况、自动寻找目标、自动控制等。电子技术就像魔术师一样,经它“点石成金”后,为武器装备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从而加快了军用电子装备的数字化、多能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步伐。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武器装备的主导技术。
二、未来战争的魔术师
现代战争根本上是电子技术的较量。战争的方方面面,一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就像魔术般插上了翅膀,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力量。
1.电子技术是未来战场侦察的支撑技术
未来的战场侦察,是地面、海上和空中的立体侦察,部署在多维空间中的传感器、雷达、电子侦察飞机和侦察卫星组成的庞大的侦察体系,未来的战场侦察能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战场侦察。能够把战场的部队作战部属、军事活动等情况,探测得一清二楚,为战略和战役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侦察卫星就像安装在太空上的望远镜,能够看到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面景象。侦察卫星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侦察,不受白天黑夜、阴天晴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定期或者连续监视某一地区,并能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反复侦察,在一天里收集到的战场情报信息,比谍报部门数十年里收集的情报还多。电子侦察飞机能够对战场进行大范围详细侦察,在各种雷达和传感器的配合下,战场的一举一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侦察体系的密切监视之下。
这些侦察装备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它们安装了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如美国的K-12“锁眼”式照相侦察卫星,安装了红外传感器、全景扫描仪、微波成像侧视雷达,可以在300公里的高度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照相侦察。侦察卫星由于电子装备的支持,可以随时改变轨道飞行高度和轨道平面,能尽快飞经需要侦察地区的上空执行侦察任务。
2.电子技术是电子战的“核心”
现代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电子设备成了战争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电子系统就像战争机器的灵魂,一旦遭到破坏,战争就立刻处于瘫痪状态。电子战是敌我双方在电磁领域进行的对抗活动,其作战目标直指敌对双方的电子设备。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电子战的范畴不断扩大,作战对象也从过去的雷达和通讯设备扩大到了各种电子系统,作战任务从破坏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等,扩大到了信息收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电子战一般在火力攻击之前展开,并且悄悄进行,贯穿战争始终。电子战关乎整个战争的胜负。一旦己方取得了制电磁权,敌方就会雷达失效、通信中断、武器失控,敌方的整个作战体系就陷入瘫痪状态。
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系统,是保证电子战得以实施的关键。如美国的EF-111A电子干扰飞机,装备着多用途的电子干扰系统,用来为机群编队提供集体防护。还装备着本机自卫系统、红外诱饵投放没备、威胁警报系统、红外侦察系统等。光是多用途电子干扰系统,就有11部干扰发射机,采用数字式雷达警戒接接收机,由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可干扰探测到的全部雷达系统。它产生的1兆瓦辐射波,可使230公里范围内的雷达受到干扰。只是这么一项装备,就包含了如此复杂的电子设备。可以说现代战争打得的就是电子技术战。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
3.电子产品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根基”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信息化战争不可缺少的指挥手段。指挥自动化系统能够把战场上纷繁复杂的战场情报自动分类处理,并及时准确掌握战场情报分发,从而使指挥员准确掌握战场情况。指挥自动化系统还能把战场上不同的武器平台,甚至单个士兵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能够自动交战,不需要人工的操作。
未来的战争将是“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作战,实现各个军兵种间、不同作战部队间的密切协调。不同作战单位通过通信终端和接口设备,在战场的任一时间、地点,都能接入到指挥自动化网络中。上至司令员,下至前线战士,在关键时刻都可以直接与总指挥部通话,不需要逐级反映,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这样复杂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是通过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把数以百万计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联结起来组成的。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产品。
4.电子技术是武器装备的“倍增器”
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装备,无不依赖高技术来提高其作战效能。这些高技术兵器,没有一件不需要电子技术。作为武器装备的核心,电子技术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研制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世界第一架飞机安装的各种设备中,电子技术的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2%,目前电子技术成本则占飞机总成本的90%以上。威震海湾战争的“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够拦截摧毁“飞毛腿”导弹,关键是电子元件和电子计算机系统在起作用。“爱国者”导弹系统采用了100万次的高速微型计算机系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和跟踪制导系统等,在巾心计算机的控制下,可以同时监视、跟踪100多个目标,坯能够对目标进行分类和真假判断。爱国者导弹在发射前不需要精确瞄准,可以实现按目标飞行轨道的逆轨道拦截。可见,现代战争以及未来战争,主要是在打电子技术,只有配备了高级电子设备的作战一方,才有可能取胜。
❾ 现代战争还用电报通讯吗
电报也是无线电通讯技术,只是比较原始,现在不用了,目前战场还是以无线电通讯技术为主,但是大多是通过卫星进行通讯,因此几乎没有限制,不像电报那样限制因素很多,例如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