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网络软件支持;
实现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
常见的有adsl信号,光信号,wifi信号,移动电话无线信号,
⑵ 中国电信的网络信号如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啊宽带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啊
您好
中国电信的网络信号是非常不错的,网络更稳定、网速更快,另外中国电信是最早运营宽带的基础运营商,技术更成熟。
⑶ 联通宽带信号怎么样
拿联通宽带跟电信的宽带做对比,你就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两个运营商的宽带差别。单就宽带来看,一般说到宽带网络、网速,我们都是通过两个方面比较,一个是下载速度、一个是玩游戏的体验。从下载速度比较:单纯下载数据,联通的一般下载峰值高于电信的,也就是说联通下载东西的速度总体比电信快,电信在稳定性上要优于联通,虽然在相同带宽的情况下,平均网速低于联通但胜在稳定,波动小;从游戏体验比较:由于电信做宽带要早于联通(网通宽带),各类网络游戏使用电信的服务器要多于使用网通的服务器,所以如果联通的宽带玩电信的服务器,会有延迟,这个可以使用网游加速器提速,但多少还是会有些影响。光纤则是普通宽带的升级,其实就是传输技术的不同,损耗更低、传输速率更快、更稳定、保真度高,理论上两大运营商的光纤都延续了自身宽带业务的特点,但由于光纤的特性,差距会有所缩小,最重要的是光纤可以达到上下行速率对等,不过光纤也更贵就是了。
⑷ TD-LTE下行参考信号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R8/R9版本支持三种下行参考信号:
(1)小区公共参考信号(CRS):所有子帧内发送相同的公共参考信号,用于下行信道估计、下行测量(RSRP和RSRQ等)和TM1/2/3/4/6传输模式下的数据解调。
(2)MBSFN参考信号:只在MBSFN子帧内发送,用于MBSFN子帧的解调。
(3)用户专用参考信号(DRS):仅在使用波束赋形天线模式(TM7/8)用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上发送,用于TM7/8传输模式下的数据解调。
⑸ 5G信号是什么将会怎样改变生活
5G信号是可以检测到的一种网络信号,相对4G网速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提到5G信号,就可以谈谈5G了,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追溯到第一代通讯技术。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看起来好像只是多了一些功能,那么它实实在在的,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那当然最根本的就是网速的提升。3G网络比2G网络快了130倍;到了4G时代,它比3G提升了3.3倍;但是在5G,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比4G快了825倍。可能这样的形容还是很难把握真是的速度,就好比我们下载电影,在原来可能需要几十分钟,在5G时代只需要几秒、几毫秒的速度,这样的速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⑹ 4G网络移动、联通和电信哪个好
4G网络:4rd Generation,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在4G国际技术标准选择上,中国采用了LTE-Advanced,这一标准有TD-LTE和FDD-LTE两种通讯模式。中国联通目前采用的是TD-LTE网络模式。
4G频谱资源: 联通目前TD LTE的频率是2555-2575 MHz,2300-2320 MHz(仅限室内使用)。MHz中文读为:兆赫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分配了TD-LTE频率资源。其中,中国移动获得130MHz,分别为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MHz、2635-2655MHz;中国联通也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
联通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等特点,能够有效的实现移动状态下的高速数据业务。在4G网络覆盖范围内,4G业务速率最高能达到150Mbps(每秒兆比特),具体以当地实际网络覆盖为准。
⑺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网关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
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点
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务
7.4 Inter的结构
7.4.1 Inter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的应用
9.1 Inter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⑻ 网络信号有哪些
无线和有线啊,
⑼ 计算机网络信号分为
计算机网络信号,现有很多种,有有线信号、无线信号,就带宽和信噪比来说必然是有线信号要优于无线信号,有线信号又分为:光纤信号、同轴电缆,光纤的带宽和信噪比是最好的,且其受干扰可能比较小。
网络信号的最新动态是带宽再不断增加,带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光纤的带宽正在研究超越50t。
⑽ 通信网络:网线在什么地方
互联网的信号哪里来的你肯定好奇对吧。
1,WIFI信号来源,是来自路由器发射的,路由器的信号是来自网线的,网线又链接了上网的路由器。换句话说,在路由器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都是有信号的。
2,网线输入给路由器的信号,是来自光纤传输的,当然也有类似有线通这样的有线电视线同时搭载网络信号的情况。
3,4G信号这种,是通过无线发送基站发送的信号过来的。
4,基站和网线的另外一端,就是光纤网络负责传输的了。这样说能明白么。光缆链接了基础网络,基础网络负责网络信号增强和发送到网线上或者直接倒终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