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晶闸管阻容保护图及说明怎么接线法
一、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闸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选择
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的晶闸管(可控硅)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0=1.25-2.5mF
选用2.5mF,1kv 的电容器
电阻的选择:
R=((2-4) ×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回路在实际应用中,RC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负载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欧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负载通常取10毫秒,R=10欧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选取:小功率选金属膜或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大功率选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
C的选取:CBB系列相应耐压的无极性电容器。
看保护对象来区分:接触器线圈的阻尼吸收和小于10A电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范畴;接触器触点和大于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畴。
②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简单讲是因为你用的反馈器件并非理想器件,所以你认为加的是负反馈,可能在某些频率下,由于放大器延时和器件移相导致了你加的信号并非是反相信号。这是个不稳定的负反馈状态。一旦相移瞬间超过特定度数,比如说来个干扰脉冲,吧反馈信号顶偏了一点,就成正反馈了。电路就会从不稳定状态进入到振荡状态。
那为什么说旁路电容加的越多越可能出这问题呢?因为你不在发射级电阻上加那个旁路电容时,那个电阻不仅对直流有负反馈,对交流也有负反馈,所以电路放大倍数虽然低,但是它工作稳定。如果你接了个质量不好的电容,导致它在特定频率改变抗性,导致这个地方就会出现周期性的信号畸变,就会增加电路都不稳定性。现实中旁路电容通常是用电解,也有用涤纶的,金属化纸的,这些器件都是铝箔或银箔卷成的器件,它本身是有感性的,这种事情就格外容易出。
正确做法是三条,一,减小交流阻抗,即用足够容量的和优质的电容做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和滤波电容,高增益、宽带、高可靠性的等特殊应用场合还要用无感电容来确保稳定性。通过减小交流通路的阻抗,让器件即便在特定频率上发生抗性变化了,也由于器件本身的交流抗性小而掀不起大浪。二,减少相移量,即尽量不使用级间耦合,减少反馈电路涉及到的器件。三,就是降低放大器的放大量,以期减小放大器对偶发噪声的敏感性。
实际我体会着哈,现实中最容易引起自激的,不是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因为电解电容往往是在大功率场合下容易坏,不坏的时候他频响特性至少在低频段还是平坦和可靠的,反而是滤波电容那个地方容易出现电解电容干涸失效的情况,再就是有大环反馈(即级间反馈)设计的电路,这种电路也容易出现自激。我设计的电路里,极少用大环反馈,而且我在滤波电容上,要至少使用两种电容器并联,比如一个100uf电解并上一个0.01uf瓷片,靠两者不同的频响特性来拉平总的滤波电容的频响特性。
③ 整流晶闸管阻容电路如何选择
追加的分数是不是太少。算了,还是港告诉你吧!
电阻:10欧姆,电容0.5微法
电阻功率:P=F*C*Um*10^(-6)
为什么要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网络
一、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闸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选择
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的晶闸管(可控硅)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0=1.25-2.5mF
选用2.5mF,1kv 的电容器
电阻的选择:
R=((2-4) ×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回路在实际应用中,RC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负载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欧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负载通常取10毫秒,R=10欧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选取:小功率选金属膜或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大功率选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
C的选取:CBB系列相应耐压的无极性电容器。
看保护对象来区分:接触器线圈的阻尼吸收和小于10A电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范畴;接触器触点和大于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畴。
④ 为什么二端网络一定是一端口网络,而四端网络不一定是二端口网络
首先要明白端与端口的区别,端是可以进也可以出,但端口一定是有进有出,也就是一个端口有两个端,所以,两个端组成一个端口,但四个端,如果其中一个端接地,那么就是三端共地,形成三个端口,而不是两端口网络了。
分类
二端网络中如含有电源,称有源二端网络,否则称无源二端网络。
如果网络是由纯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称为纯电抗二端网络。
若含有电阻元件或考虑电感、电容元件的损耗在内的,则称为有耗二端网络。
(4)已知阻容四端网络的信号扩展阅读:
四端网络的输入阻抗
四端网络输出端接上任意负载阻抗时,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称为四端网络的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值可以用测试的方法来确定,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如果测得输入端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那么就可以求输入阻抗;如果网络结构和负载值都给定时,也可用阻抗串、并联的方法求输入阻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端网络
⑤ 1、一个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前级和后级的静态工作点均偏低,当前级输入信号幅度足够大时...
1、一个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前级和后级的静态工作点均偏低,当前级输入信号幅度足够大
时,后级输出电压波形将被限幅,呈削波现像。
2、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三极管应工作在乙类状态,而要避免
交越失真,则应工作在甲类状态。
3、交越失真是推挽放大器特有的一种非线性失真。
4、偏置在放大区的PNP管三个电极电压VC、VB、VE的关系为VC〈 VB〈 VE。
⑥ 阻容网络是什么
阻容网络就是阻容振荡电路,由于这里要求的电容比较精密,一但有偏差振荡频率就可能会偏离,电路就有可能不工作,
瓷片电容性能不稳定,质量比较差,不能用于这种精密电路中。最好用涤纶电容、云母电容或钽电容,效果就会比较好。
⑦ 求教网线的电阻与信号强度的问题
不建议,本来非标的四芯网线远距离传输都不稳定,你再并线的话,只会加重数据线之间的串扰,影响网络质量,网络信号不同于电流信号,并不是说线径越粗信号越好的,网络信号注重信号防干扰与传输线采用的材质的内阻,一般来说,单个材质的内阻越小,传输的信号更稳定,最理想的是光纤,除了两头局端设备外,传输线本身对干扰可以说是免疫的,除非你在同一条光纤里投放另外不同的光源,现在的网线材质有铁线《铝线《铜线,而铜线又分纯度,好吧,这是我个人知识层面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⑧ 什么是无源性四端网络
4端网络:在网络分析中,当只需要研究一个网络的输入输出特性时,可将该网络用一个方框和一组对应于网络的输入和输出的端钮来表示.在许多情况下,网络的这些端钮是成对出现的,每一对端钮形成一个端口,N个端口的网络称为N端口网络
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主要由网络侧中心机房(Central Office)局端系统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馈线光纤、无源光分路器(Passive Optical Splitter---POS)、用户线光纤、用户侧终端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组成。其中由馈线光纤、无源光分路器(POS)和用户线光纤组成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对于下行传输,采用基于时分复用的广播方式,由无源光分离器把由馈线光纤输入的光信号按功率平均分配到若干输出用户线光纤上,一般有1分16、1分32或1分64三种分配方案。对于上行传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方式,由无源光分路器把由用户线光纤上传光信号耦合到馈线光纤并传输至光线路终端。整个系统可以同时传送话音/电话、数据和视频信号。
在局端系统的OLT中用两级波分复用WDM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广播信号(1550nm)、下行数据信号(1490nm)和上行数据/话音信号(1310nm)的复用和解复用。同样在用户端系统的ONU中,也用两级波分复用WDM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广播信号(1550nm)、下行数据信号(1490nm)和上行数据/话音信号(1310nm)的复用和解复用。
无源性四端网络 就是上2种结合起来。。
⑨ 阻容降压的原理是什么,怎么计算输出电压的谢谢
阻容降压的原理很简单,以单相整流桥为例,可以理解为RC和一个等效负载相连,所以按照串联电流计算就可以了。等效负载可以用输出额定电压和输出额定电流相除可以近似获得
⑩ 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耦合电容能防止偏置电流被信号源旁路是什么意思,工作原理是什么
拿C1来说吧,如果没有C1,在直流通路中,Ui视为短路,三极管基极就接地了,没有基极电流,处于截止状态。"耦合电容能防止偏置电流被信号源旁路"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书上不一定这样说,但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