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网络 » 网络安全法wifi
扩展阅读
手机声音调大软件 2025-05-14 18:00:22
河北手机靓号软件 2025-05-14 17:46:02
cf活动抢领软件青苹果 2025-05-14 17:43:19

网络安全法wifi

发布时间: 2022-05-15 03:45:45

⑴ 大学学校变相强制学生办校园网犯法吗,如不允许使用随身wifi不允许私自拉宽带

如果强制你办校园网是违法,但是不允许使用随身WIFI不允许私拉宽带是合法的,网络安全法赋予学校管理网络的权利。

⑵ WIFI密码会被黑客劫持

劫持不至于把,最多破解,而且现在也有好多APP也有这功能,最多的,大家熟悉的:WIFI万能钥匙

⑶ WiFi万能钥匙如何回应的

4月2日,工信部网安局发布关于“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的通报。通报称,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 进行技术分析,发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

3月29日当天,WiFi万能钥匙针对央视报道发表声明,声明称WiFi万能钥匙对密码采用128位非对称加密,从不明文显示密码。央视报道中提及的密码查看功能,是厦门某企业的产品“WiFi钥匙”提供。“WiFi钥匙”与“WiFi万能钥匙”只是名字相近,与”WiFi万能钥匙”公司无任何关联。节目中出现可明文显示密码的均为山寨WiFi万能钥匙的产品。

⑷ 无线wifi可以窃取手机信息吗

可以!
所以说在外面不要太随意使用一些不要密码的wifi,尤其不要在那些wifi下使用一些账户密码。
有些坏人专门发出免费的wifi信号,然后盗取连接wifi的手机的信息来做非法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对你手机上的安全类软件足够自信的话,也可以放心些。 好比你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自然就不太担心被人传染流感。

⑸ 公共场所wifi怎么备案

现在有网络安全法了,所有公共场所提供的商用wifi必须经过当地公安局的备案和技术检测,否则一律拆除!希望对你有帮助

⑹ 万能的“wifi钥匙”违法吗

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了两款分别叫作“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的免费软件。记者使用上述手机APP,在北京和上海展开了一系列测试,无论是普通居民小区、商业机构,还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都能顺利拿到设置密码,并实现连接,甚至能查阅到后台数据信息,等等。

从商业逻辑看,既然大家都出让了wifi流量,那么通过软件平台享受他人的流量,似乎也没什么错。不过问题是,这个“流量共享”的过程,并不是用户之间的点对点“分享”,还有软件平台居间扮演“中转站”。

事实上,报道中涉及的两款软件,也都不甘单纯“倒手”,有关公司“号称全球用户总量突破9亿”,控制数以亿计的wifi密码,以此轻松获得广告投放的滚滚财源。这就造成了一个隐忧,即随着wifi密码“共享”,隐私和秘密被侵犯的风险也必然增大。在央视的报道中,就演示了wifi机主手机号码如何被轻易获取的一幕。

公民对个人信息具有自主权,相关服务商除非向用户明示并获得同意,否则不能随意使用和获取。诚然,打开“WiFi钥匙”之类应用,我们也能看到所谓的《用户协议》,貌似用户心甘情愿提供wifi密码。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用户点击立即体验时,实际等同默认了这个用户协议——这是现在许多app都会采取的“瞒天过海式”取巧做法,实际是在剥夺法律赋予用户的权利。

退一步说,即便是用户愿意提供wifi密码,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愿意把个人信息拱手相让、软件平台可以任意取用。这点还需明确,否则就是“窃”。《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将wifi密码用于广告商业活动,显然已在约定之外。

没有零代价的违法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技术创新,应当鼓励,不过也要明确的是,商机的把握、技术的运作,并不是“免罪金牌”。对于企业而言,都需谨记,任何营利都要建立在法律基石之上;对于个人,也需审慎而为,莫为一点“小便宜”,付出个人信息泄露的昂贵代价。

违法的。

⑺ 笔记本电脑可以使用WiFi万能钥匙上网吗

笔记本电脑可以使用WiFi万能钥匙上网。

Wifi万能钥匙几乎是现在智能手机的必备app,但也存在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隐私的嫌疑。

WiFi万能钥匙被称为“蹭网神器”,开发者在媒体曝光其安全风险后所做的回应仍在回避“蹭网”和“破解密码”事实,而是将其定义为“通过WiFi热点资源共享的方式,让用户便捷连接,安全上网。”

WiFi万能钥匙的问题在于:首先,获取信息合法,并不等于共享的信息得到安全保护乃至不会被非法利用。这并非苛责!如果明知道共享出去的信息会被泄露,存在安全隐患,共享的必要性就应该重新审视。

(7)网络安全法wifi扩展阅读:

工信部日前在官网发布关于“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的通报,通报称,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上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技术分析,发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将在核查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提醒:WiFi网络提供者应谨慎共享自己的WiFi网络,并定期更换WiFi网络密码;WiFi网络使用者应增强安全上网意识,谨慎使用WiFi“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

参考资料:工信部对WiFi万能钥匙等app发起调查结果-中关村

⑻ 酒店黑WiFi小概率大危害,如何避免中招

作为走到哪就WiFi到哪的WiFi星人,小编表示有点慌。不过也还好,拿我卡里的钱买个烧饼,还得黑客自己补两毛。

全文1673字,阅读约需3.5分钟

在五星级酒店,连上假WiFi,银行卡、网络账号密码等各类个人信息可能全被盗走。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存在的,有人将测试拍成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受到较多关注。

此前央视315晚会也曾对类似情况予以曝光。当时,央视与某互联网安全公司工程师现场曝光某些钓鱼WiFi的“猫腻”,被测试者的移动设备只需与钓鱼WiFi相连,手机中的照片、银行卡密码、社交软件密码和邮箱密码等隐私数据即可被黑客获取。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钓鱼WiFi涉嫌经济犯罪的情况已经有所下降,但是风险犹在。据《2017年中国公共WiFi安全报告》显示,在风险WiFi中,绝大多数为对用户不造成明显危害的低危风险热点,用户在连接公共WiFi时遭遇中危、高危风险热点的比例仅为0.0019%、0.0091%。

然而,如此小概率事件的危害并不小。一位不愿俱名的网络安全专家介绍,高危热点很多时候会将用户引向钓鱼网站,或者进行SSL篡改,借机窥伺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数据,目前,钓鱼WiFi造成经济损失不好量化预期。有数据显示,2015年损失在50亿元左右。

被“钓鱼”后不易察觉,且追责有难度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很多由于钓鱼WiFi导致的经济损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后知后觉,大多数网友是在收到短信提醒或者看到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账户在异地或者别的设备上登录才发觉。

对此,网络安全法专家崔俊琪解释称,这反映了钓鱼WiFi的隐蔽性,对用户资料的分析行为均通过远程操控来完,一旦中招造成经济损失的几率很高,而且,由于搜集证据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追究起法律责任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报警求助公安网警等相关部门。此外,在责任界定上,如果是在酒店、机场和景区等公共WiFi环境下,厘定场所提供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时也存在相关规定的盲区。

防“黑”攻略来一波

其实,虽然钓鱼WiFi在侵害个人利益后危害较大,但是在连接前还是可防可控的:

1、警惕同一地区多个相同相似WiFi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黑客搭建钓鱼WiFi,以官方WiFi的名称命名,诱骗用户点击,最终截获手机中的密码等高敏感信息。

2、购物支付尽量在手机客户端上用4G网操作

在机场、酒店、购物中心等公共WiFi下最好不要使用涉及支付、财产等相关账户密码,建议切换成4G流量网络。手机网购、银行客户端等多采用如客户端绑定、SSL加密技术、超时退出等多重加密手段,防止被他人截获,确保交易安全。相比登录网页操作的安全性更高。

3、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热点,关闭WiFi开关

官方机构提供的且有验证机制的WiFi,可以找酒店工作人员确认后连接使用。

4、密码要定期更改

账号密码、网银密码都要定期修改,防止因其他网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账户的资金损失,尽量复杂化密码。

5、关闭WiFi开关

手机会把使用过的WiFi热点都记录下来,一旦遇到同名的热点就会自动链接。在公共区域不使用WiFi时尽量不要打开WiFi功能,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链接上恶意WiFi。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第一时间联系银行等机构冻结账户,最大限度减小损失。

文/王庆滨

值班编辑:一鸣张一对儿

推荐阅读:

⑼ 在美国盗取别人Wifi密码触犯法律吗.

一般人都不会去讨这个麻烦的,出庭也是需要的吧,退一步来说,就算police来了,最多也就是个调节,大老远的带你回所里,了解下情况,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现在的那些wifi软件大都是Made In USA的吧, 如果不涉及窃取personal infermation等进一步危害行为!所以盗用wifi密码,取证,不论国籍,一般人发现后改一下密码就OK了,立案。
看样子LZ挺着急,他还嫌累呢,罚款,我想打官司再方便这个现象在任何country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造成带宽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