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提高網路防禦能力要勇於「動真格」嗎
前不久,美軍邀請「五眼聯盟」的數百名頂級黑客,開展了為期數周的「黑進」美國國防部、空軍和陸軍網路挑戰大賽,以檢驗美軍真實的網路防禦能力。
無獨有偶,為檢驗網路安全能力,首都航空邀請360公司為其做了一次別樣的網路安全大檢查。他們打破常規的安全檢查方式,通過黑客對首都航空的網路系統進行持續攻擊,不僅成功入侵了網路,還接管了空管系統。這次主動設置的黑客攻擊行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網路安全意識,而且有效提升了首都航空的網路安全防禦能力。
如今,網路空間已經深度融入人類活動的各個角落,其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今年勒索病毒來襲時,凡是平時網路安全措施到位的單位,應急反應就迅速,損失就小。而平時不注重網路安全的單位,當病毒大面積來襲之時,甚至不知道該由哪個部門來負責,該怎麼處理。
近年來,我們在進行網路建設時加大了對安全防禦的投入,但落實網路空間安全的措施還存在不到位的情況。網路空間安全,是整體性安全,一個環節被攻破,就可能導致全網的崩潰。我們不能心存任何僥幸,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技術、裝備、人員、管理等各個環節入手,整體性地提升網路安全防禦能力。須知,當我們的網路攻擊團隊能夠攻破自己的信息系統時,敵對的國家或者惡意的黑客組織也一定可以攻破我們的網路系統。因此,必須轉變觀念,在網路空間防禦能力檢驗方面「動真格」,聚合國內的網路安全力量,開展「真刀真槍」的網路安全攻防演練,主動發現漏洞,消除網路安全的潛在威脅。
畢竟,網路系統被自己人攻破頂多是沒「面子」,而被敵人攻破,可能就沒了「里子」。
Ⅱ 網路安全是什麼
1、網路安全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防範對網路的攻擊、侵入、干擾、破壞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網路處於穩定可靠運行的狀態,以及保障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網路安全為何重要?
當今時代,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網路安全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從世界范圍看,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網路安全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復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
3、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正確樹立網路安全觀,認識當今的網路安全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
一是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
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
2
二是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網路變得高度關聯、相互依賴,網路安全的威脅來源和攻擊手段不斷變化,需要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
3
三是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
只有立足開放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互動、博弈,吸收先進技術,網路安全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4
四是網路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沒有絕對安全,要立足基本國情保安全,避免不計成本追求絕對安全。
5
五是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
Ⅲ 在設計網路信息系統時,為什麼應該遵守以下設計原則:整體性原則、動態性原則、等級性原則
原則1:網路信息安全系統的「整體性原則」:安全防護、監測和應急恢復。 沒有百分之百的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因此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事件的情況下,必須盡可能快地恢復網路信息中心的服務,減少損失。所以信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三種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監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安全防護機制是根據具體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非法攻擊的進行;安全監測機制是監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制止對系統進行的各種攻擊;安全恢復機制是在安全防護機制失效的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和盡量、及時地恢復信息,減少攻擊的破壞程度。原則2:信息安全系統的「等級性」原則:安全層次和安全級別 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級別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絕密、機密、秘密、普密);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面向個人及面向群組),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實現結構的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從而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對象,提供全面的、可選的的安全演算法和安全體制,以滿足網路中不同層次的各種實際需求。原則3:信息安全系統的「動態化」原則:整個系統內盡可能引入更多的可變因素,並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如果加密信息在被破譯之前就失去了保密的必要性,即使加密演算法不是牢不可破或難以攻破的,被保護的信息也是安全的。因此,被加密信息的生存期越短、可變因素越多,系統的安全性能就越高,如周期性的更換口令和主密鑰,安全傳輸採用一次性的會話密鑰,動態選擇和使用加密演算法等。另一方面,各種密碼攻擊和破譯手段是在不斷發展的,用於破譯運算的資源和設備性能也在迅速提高,因此,所謂的「安全」,也只是相對的和暫時的;不存在一勞永逸的信息安全系統,應該可以根據攻擊手段的發展進行相應的更新和升級。
Ⅳ 當今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什麼
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信息網路無處不在,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關乎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和每一個互聯網用戶權益的重大問題。在信息時代,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都與【網路安全】密切相關。保證網路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超出想像,網路滲透、攻擊威脅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安全防護一旦停滯不前則無異於坐以待斃。安全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過程,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 網路安全是一種適度安全。過去相對獨立分散的網路已經融合為深度關聯、相互依賴的整體,形成了全新的網路空間。各個網路之間高度關聯,相互依賴,網路犯罪分子或敵對勢力可以從互聯網的任何一個節點入侵某個特定的計算機或網路實施破壞活動,輕則損害個人或企業的利益,重則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
更多關於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建議到達內教育了解一下。達內網路運維與安全全新升級OMO教學模式,1v1督學,跟蹤式學習,有疑問隨時溝通。隨時對標企業人才標准制定專業學習計劃囊括主流熱點技術,實戰講師經驗豐富,多種班型任你選擇。
Ⅳ 當今的網路安全,有四個主要特點
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Ⅵ 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 手機網民超過3億,已成為世界上互聯網使用人數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極大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便人們生產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為政府部門實施社會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緣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但又超出了信息技術自身的范疇,它不僅表現為對信息技術發展的強烈依賴,而且從網路信息安全概念提出之日起,就自然地表現為對物理環境、人的行為的強烈依賴。從微觀角度看,國家網路信息安全是一種融合了技術層面、物理環境和人的因素等多方面的綜合安全;從宏觀角度看,國家網路信息安全兼具「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特徵,體現為國家對網路信息技術、信息內容、信息活動和方式以及信息基礎設施的控制力。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種基礎安全。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無論是人們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種活動,還是國家機關、各種企業事業組織履行社會管理、提供社會服務以及自身的正常運轉,都越來越緊密地與計算機、信息網路結合在一起;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國家政治外交、國防軍事等活動,都越來越依賴於龐大而脆弱的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如今,網路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的基礎平台和神經中樞,如果一個國家的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國防軍事等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核心利益的關鍵基礎設施所依賴的網路信息系統遭到破壞,處於無法運轉或失控狀態,將可能導致國家金融體系癱瘓、通訊系統中斷、國防能力嚴重削弱,甚至引起政治動盪、經濟崩潰、社會秩序混亂、國家面臨生存危機等嚴重後果。
2010年,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的網路系統遭到「震網」病毒攻擊,一度無法正常運轉,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針對現實世界中工業基礎設施的病毒攻擊。當「震網」被激活後,工業自動化系統會將生產線的相關數據傳輸到病毒設定的目的地,而核安全對一國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在信息時代中,沒有網路信息安全,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安全都將無從談起,網路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內容和關鍵要素,並日益成為整個社會所有安全的基礎。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種整體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的整體性體現為網路中任何一個點、一個環節的安全都不可或缺。木桶理論是對網路信息安全的最好詮釋: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於木桶中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同理,網路中最薄弱的點、最薄弱環節的安全水平代表了網路信息安全的整體水平。
網路信息安全的整體性還體現為一種「共同責任」。在傳統意義上,「安全」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和公共產品,國傢具有供給責任,是「國家安全」當然的供給主體。但在網路化、全球化時代,網路信息安全已將國家安全責任主體大大延伸和擴展,輻射至包括各種企業事業組織、公民個人在內的信息化鏈條上所有的非國家行為體。這些非國家行為體對網路信息安全供給責任的承擔,不再是宣誓意義上的,而是體現為具體的參與行動。維護網路信息安全,不僅是網路信息安全主管機關、專門機構的責任,而且是網路信息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責任;不僅是國家責任,而且是全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同時,由於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的跨國性,當一國無法「自掃門前雪」時,網路信息安全不僅是單一國家責任,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種戰略安全。網路信息安全問題具有隱蔽性,其引發的後果具有延時性。比如,我國信息技術在核心、關鍵領域的自主控制能力尚不強,在國家關鍵基礎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中仍會一定程度上採用國外軟體、硬體設備,甚至相關配套技術服務也由國外公司承擔,而這些軟、硬體設備中可能留有的技術後門和隱藏指令,雖然不會立即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危害,但長遠來看,難以避免在非常時期
有可能受制於人。
目前,網路信息安全觀念已從傳統的技術安全延伸至信息內容、信息活動和方式的安全,從被動的「消除威脅」發展到國家對相關方面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在國家戰略層面,將信息網路作為推廣其價值觀、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爭奪的重要戰場和平台。比如,美國一直高度重視推行「E外交」,特別是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平台傳遞外交政策信息。具有濃厚官方背景的蘭德公司,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被稱為「蜂擁」的非傳統政權更迭技術,即針對年輕人對互聯網、手機等新通訊工具的偏好,通過簡訊、論壇、博客和大量社交網路使易受影響的年輕人聯系、聚集在一起,聽從更迭政權的命令。從國內外媒體報道看,近期在突尼西亞、埃及等中東、北非國家發生的動盪和騷亂中,Facebook、Twitter等新興網路媒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種積極安全。首先,網路信息技術總是不斷發展的,其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任何安全都只是相對的。因此,國家網路信息安全只能是一種積極安全,只有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才能佔領信息技術的制高點,任何消極應對的網路信息安全觀,帶來的「暫時安全」只能是未來的「不安全」。其次,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的非對稱性,使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可以通過網路與國家對抗。網路犯罪行為的成本低,方式手段簡單靈活,不受地域和國界限制,甚至一個人就可以製造一場影響廣泛的網路信息安全事件。這種非對稱性,使國家網路信息安全必須始終處於積極防禦的態勢,具有及時預警、快速反應和恢復的能力。再次,網路信息安全在一定意義上體現為網路話語權和信息制控權,其已顛覆了傳統安全觀中的國土安全概念,甚至延伸至國家主權管轄范圍之外,既在被動意義上包含對各種破壞和侵擾行為的抵禦,又在主動意義上涵蓋了一國自身的信息傳播力和影響力。
Ⅶ 網路安全應遵循什麼原則
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為員工提供完成其本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訪問許可權、避免未經授權的人改變公司的關鍵文檔、平衡訪問速度與安全控制三方面分別有以下三大原則:
原則一:最小許可權原則。
最小許可權原則要求是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為員工僅僅提供完成其本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訪問許可權,而不提供其他額外的許可權。如企業現在有一個文件伺服器系統,為了安全的考慮,比如財務部門的文件會做一些特殊的許可權控制。財務部門會設置兩個文件夾,其中一個文件夾用來放置一些可以公開的文件,如空白的報銷憑證等等,方便其他員工填寫費用報銷憑證。還有一個文件放置一些機密文件,只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才能查看,如企業的現金流量表等等。此時在設置許可權的時候,就要根據最小許可權的原則,對於普通員工與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發開設置,若是普通員工的話,則其職能對其可以訪問的文件夾進行查詢,對於其沒有訪問許可權的文件夾,則伺服器要拒絕其訪問。最小許可權原則除了在這個訪問許可權上反映外,最常見的還有讀寫上面的控制。所以,要保證企業網路應用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堅持「最小許可權」的原則,而不能因為管理上的便利,而採取了「最大許可權」的原則。
原則二:完整性原則。
完整性原則指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要確保未經授權的個人不能改變或者刪除信息,尤其要避免未經授權的人改變公司的關鍵文檔,如企業的財務信息、客戶聯系方式等等。完整性原則在企業網路安全應用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未經授權的人,不得更改信息記錄。如在企業的ERP系統中,財務部門雖然有對客戶信息的訪問權利,但是,其沒有修改權利。其所需要對某些信息進行更改,如客戶的開票地址等等,一般情況下,其必須要通知具體的銷售人員,讓其進行修改。這主要是為了保證相關信息的修改,必須讓這個信息的創始人知道。否則的話,若在記錄的創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員工私自把信息修改了,那麼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所以,一般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如ERP管理系統中,默認都會有一個許可權控制「不允許他人修改、刪除記錄」。這個許可權也就意味著只有記錄的本人可以修改相關的信息,其他員工最多隻有訪問的權利,而沒有修改的權利。
二、指若有人修改時,必須要保存修改的歷史記錄,以便後續查詢。在某些情況下,若不允許其他人修改創始人的信息,也有些死板。如采購經理有權對采購員下的采購訂單進行修改、作廢等操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在ERP系統中,可以通過采購變更單處理。也就是說,其他人不能夠直接在原始單據上進行內容的修改,其要對采購單進行價格、數量等修改的話,無論是其他人又或者是采購訂單的主人,都必須通過采購變更單來解決。這主要是為了記錄的修改保留原始記錄及變更的過程。當以後發現問題時,可以稽核。若在修改時,不保存原始記錄的話,那出現問題時,就沒有記錄可查。所以,完整性原則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在變更的時候,需要保留必要的變更日誌,以方便後續的追蹤。總之,完整性原則要求在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要保證未經授權的人對信息的非法修改,及信息的內容修改最好要保留歷史記錄,比如網路管理員可以使用日事清的日誌管理功能,詳細的記錄每日信息內容的修改情況,可以給日後的回顧和檢查做好參考。
原則三:速度與控制之間平衡的原則。
在對信息作了種種限制的時候,必然會對信息的訪問速度產生影響。如當采購訂單需要變更時,員工不能在原有的單據上直接進行修改,而需要通過采購變更單進行修改等等。這會對工作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對訪問速度與安全控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說是兩者之間進行妥協。
Ⅷ 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保密工作具有什麼特點
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是新形勢下保密工作的一個新課題,只有認清特點,把握規律,才能抓住關鍵,有的放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這項工作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整體性。網路安全保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局部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都會危及整個系統的安全,必須整體設防。二是對抗性。網路安全保密與網路攻擊竊密始終處於激烈的對抗之中,安全保密的標准不會一成不變,防護工作不能一勞永逸,必須密切跟蹤網路竊密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