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是指保護網路系統中的軟體、硬體及信息資源,防止其遭受偶然或惡意破壞、篡改或泄露,確保網路系統的正常運作和網路服務的持續性。廣義上,網路安全涵蓋了網路硬體和信息資源的安全。硬體資源包括通信線路、通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和主機等,而信息資源則包括維持網路服務運行的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以及網路中傳輸和存儲的用戶信息數據。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實性是網路安全研究的關鍵要素。網路安全的主要特徵包括:
1. 保密性:保密性指的是防止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獲取或利用信息的特性。數據保密性旨在確保授權用戶可以訪問數據,同時限制其他人的訪問。數據保密性分為網路傳輸保密性和數據存儲保密性。
2. 完整性:完整性指的是數據未經授權不得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破壞或丟失的能力。維護數據完整性的目的是確保計算機系統上的數據和信息處於完整無損的狀態,防止數據因有意或無意的事件而遭到改變或丟失。數據完整性的喪失會直接影響數據的可用性。
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授權實體能夠在需要時訪問並使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在需要時能夠被訪問和獲取。
4. 可控性:可控性指的是對信息的傳播和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❷ 網路安全安全領域最容易搞混的四個名詞:Network網路安全、Cyber網路安全、數據安全、信息安全
網路安全領域中,Network網路安全、Cyber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這四個名詞的區別如下:
Network網路安全:
- 關注點:主要關注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包括硬體、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和數據傳輸。
- 目標:防止黑客入侵、病毒傳播等威脅,確保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
- 狹義與廣義:狹義上側重於網路傳輸安全,廣義上涵蓋整個網路系統保護。
Cyber網路安全:
- 范圍:比Network網路安全更為廣泛,擴展到網路空間的各個層面。
- 目標:保護網路系統和設備免受任何未經授權的訪問,通過監控網路流量和實施安全措施確保系統整體安全。
數據安全:
- 重點:保護存儲和處理中的數據,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機密性和可用性。
- 環節:涉及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等各個環節,依賴加密技術和安全體系來保證數據安全。
信息安全:
- 范圍:涵蓋以上所有內容,是對信息和信息系統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
- 目標: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使用和破壞,確保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總結:Network網路安全是Cyber網路安全的一部分,而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則獨立於網路安全之外,但又有交叉。理解這些術語的區別對於深入掌握網路安全領域至關重要。
❸ 廣義的網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安全設定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包括網路實體安全和網路信息安全。
1、機房安全(防火、防水、防雷、防蟲、防盜等等;人員進入控制)
2、網路隔斷(劃分VLAN,埠檢測)
3、口令(各種方式)
4、流量過濾(允許哪些IP、用戶、協議等和不允許哪些IP、用戶和協議等)
基本的產品呢,包括防火牆、防毒牆、IPS、IDS、安全網閘、(UTM)、網路安全管理(上網行為管理)、安全審計、流量控制、網路接入控制和應用加固及防護等等;具體的品牌介紹幾個給你吧,checkpoint 、cisco 、網神、McAfee 、天融信等等。
❹ 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的區別
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在定義、側重點、法規要求、防護視角和項目實施等方面存在區別。
- 定義與側重點:廣義網路安全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信息受到保護,包括系統正常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信息不被破壞等,狹義側重於網路傳輸安全;數據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數據處於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的狀態,以及具備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強調數據處理全過程安全。
- 法規要求:網路安全相關法規強調網路系統運行和信息傳輸安全;《數據安全法》要求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應建立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基礎上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目的是促進數據安全有序流通和發揮業務數據價值。
- 防護視角:從壞人攻擊視角看,黑客攻擊網路安全的目的有使網路癱瘓、竊取數據和勒索;內鬼對數據安全的威脅有泄憤報復和內部數據泄露。
- 項目實施:網路安全項目過去不太關心客戶業務場景,類似黑盒操作;數據安全和客戶業務強耦合,項目建設需要了解業務場景、摸盤數據資產、梳理數據流轉鏈路,實施時要做大量調研評估,還需平衡安全和業務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