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下列屬於網路安全術語的是
擴展閱讀
蘋果電腦玩lol手游 2025-07-10 15:33:28

下列屬於網路安全術語的是

發布時間: 2025-07-10 08:19:34

1. 互聯網安全術語

ssl協議:
什麼是SSl安全協議?
SSL安全協議最初是由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設計開發的,又叫「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s Layer)協議」,主要用於提高應用程序之間數據的安全系數。SSL協議的整個概念可以被總結為:一個保證任何安裝了安全套接字的客戶和伺服器間事務安全的協議,它涉及所有TC/IP應用程序。

SSL安全協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

·用戶和伺服器的合法性認證

認證用戶和伺服器的合法性,使得它們能夠確信數據將被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上。客戶機和伺服器都是有各自的識別號,這些識別號由公開密鑰進行編號,為了驗證用戶是否合法,安全套接層協議要求在握手交換數據時進行數字認證,以此來確保用戶的合法性。

·加密數據以隱藏被傳送的數據

安全套接層協議所採用的加密技術既有對稱密鑰技術,也有公開密鑰技術。在客戶機與伺服器進行數據交換之前,交換SSL初始握手信息,在SSL握手情息中採用了各種加密技術對其加密,以保證其機密性和數據的完整性,並且用數字證書進行鑒別,這樣就可以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破譯。

·保護數據的完整性

安全套接層協議採用Hash函數和機密共享的方法來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服務,建立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的安全通道,使所有經過安全套接層協議處理的業務在傳輸過程中能全部完整准確無誤地到達目的地。

安全套接層協議是一個保證計算機通信安全的協議,對通信對話過程進行安全保護,其實現過程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1)接通階段:客戶機通過網路向伺服器打招呼,伺服器回應;

(2)密碼交換階段: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交換雙方認可的密碼,一般選用RSA密碼演算法,也有的選用Diffie-Hellmanf和Fortezza-KEA密碼演算法;

(3)會談密碼階段:客戶機器與伺服器間產生彼此交談的會談密碼;

(4)檢驗階段:客戶機檢驗伺服器取得的密碼;

(5)客戶認證階段:伺服器驗證客戶機的可信度;

(6)結束階段: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相互交換結束的信息。

當上述動作完成之後,兩者間的資料傳送就會加密,另外一方收到資料後,再將編碼資料還原。即使盜竊者在網路上取得編碼後的資料,如果沒有原先編制的密碼演算法,也不能獲得可讀的有用資料。

發送時信息用對稱密鑰加密,對稱密鑰用非對稱演算法加密,再把兩個包綁在一起傳送過去。

接收的過程與發送正好相反,先打開有對稱密鑰的加密包,再用對稱密鑰解密。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由於有銀行參與,按照SSL協議,客戶的購買信息首先發往商家,商家再將信息轉發銀行,銀行驗證客戶信息的合法性後,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再通知客戶購買成功,並將商品寄送客戶。

ssl代理就是支持這個協議的代理,只有這樣的代理才能訪問ssl的網站,比如hxxps:webmail.yale.e

TLS是傳輸層安全協議。 它實際上是SSL3.1,在1996年提交到IETF標准委員會替換控制的。即將發行。

什麼是PCT?
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專利合作條約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自採用巴黎公約以來,它被認為是該領域進行國際合作最具有意義的進步標志。但是,它主要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及審查以及其中包括的技術信息的傳播的合作性和合理性的一個條約。PCT不對「國際專利授權」:授予專利的任務和責任仍然只能由尋求專利保護的各個國家的專利局或行使其職權的機構掌握(指定局)。PCT並非與巴黎公約競爭,事實上是其補充。的確,它是在巴黎公約下只對巴黎公約成員國開放的一個特殊協議。

2. 常用網路安全詞彙中英文對照(D)

在網路安全領域中,術語的准確理解和應用至關重要。以下是常用的一些詞彙及其英文對照:


損害評估 (Damage Assessment) 用於評估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程度。


數據 (Data) 是網路安全中的核心元素,涉及信息的存儲和傳輸。


數據融合 (Data Aggregation) 是將多個數據源信息合並,提升分析的准確性。


數據資產 (Data Asset) 指組織的重要數據資源,需要有效管理和保護。


數據認證 (Data Authentication) 確保數據的來源和完整性,防止假冒。


數據分組 (Data Block) 將數據分割成便於處理的單元。


數據中心恢復 (Data Center Recovery) 在災難後恢復數據中心的正常運行。


數據聚類 (Data Clustering) 是對數據進行分類,以便於分析和管理。


數據復雜度 (Data Complexity) 描述數據結構的復雜程度,影響處理效率。


數據元 (Data Element) 數據的基本組成單元,如位元組或字元。


數據封裝機制 (Data Encapsulation Mechanism) 用於保護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


數據加密演算法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 DEA) 用於加密和解密數據以確保隱私。


數據加密標准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 早期的加密演算法,已被更安全的演算法取代。


數據流控制 (Data Flow Control) 管理數據在系統中的傳輸,防止數據溢出或丟失。


數據完整性 (Data Integrity) 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或破壞。


數據丟失防護 (Data Loss Prevention, DLP) 防止敏感數據的意外泄露或非法獲取。


數據密鑰 (Data Key) 加密和解密數據所使用的專用密鑰。


數據丟失 (Data Loss) 數據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意外的丟失。


數據屏蔽 (Data Masking) 保護敏感信息,僅顯示部分數據以保證隱私。


數據來源認證 (Data Origin Authentication) 確保數據來自可信賴的源頭。


數據殘留 (Data Remanence) 數據在物理媒介上即使刪除後可能仍存在的痕跡。


數據密封 (Data Seal) 對數據進行加密,使其難以被非授權訪問。


數據安全 (Data Security) 保護數據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修改或破壞。


數據傳輸設備 (Data Transfer Device, DTD) 用於數據傳輸的硬體或軟體工具。


Davies Attack (Davies Attack) 一種針對密碼系統的特定攻擊手段。


直流網路 (DC Network) 電力系統中的直流部分,常用於信息安全相關應用。


DCRA (Decisional Composite Resiosity Assumption) 一種密碼學假設,用於某些加密演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動態數據認證 (DDA) 隨機化認證過程,確保數據在實時環境下的安全性。


DDH (Decisional Diffie-Hellman) Assumption 一種密碼學假設,用於密鑰交換協議。


De Bruijn 圖形 (De Bruijn Graph) 一種數學結構,常用於密碼學和數據壓縮。


De Bruijn 序列 (De Bruijn Sequence) 一種特殊的數字序列,具有特定的循環性質。


De Viaris Attack (De Viaris Attack) 另一種密碼攻擊策略,針對特定加密演算法。


此外,還有其他技術如解密、加密演算法、認證方法、安全策略和設備管理等,這些都是網路安全領域不可或缺的概念。

3. 網路安全中英文術語大全

以下是一些網路安全領域的關鍵中英文術語及其解釋:

1. 攻擊相關 高級持久威脅: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警報:關於信息系統網路安全威脅的警告通知 攻擊特徵:有助於識別和關聯攻擊模式的特徵性模式 攻擊者:試圖更改、破壞、竊取或禁用計算機系統上保存信息的惡意角色 蠻力攻擊:使用計算能力自動輸入大量數字組合以發現密碼並獲取訪問許可權的攻擊 字典攻擊:使用已知的詞典單詞、短語或常用密碼嘗試訪問信息系統 下載攻擊:未經授權在設備上安裝惡意軟體或病毒 中間人攻擊:網路罪犯將自己置於受害者和受害者試圖訪問的網站之間,以獲取正在傳輸的信息或對其進行更改 滲透測試:旨在探查和暴露信息系統中的安全性弱點以便對其進行修復的測試

2. 防禦與保護 防毒軟體:用於檢測和清除惡意代碼、惡意軟體等網路安全威脅的軟體 認證方式:驗證用戶、進程或設備身份或其他屬性的過程 行為監控:觀察用戶、信息系統和流程活動,用於根據組織政策、規則、基準、閾值和趨勢進行活動監控 黑名單:阻止、拒絕特權或訪問特定用戶、設備的列表 藍隊:模擬網路安全攻擊中的防禦小組 防火牆功能:網路或設備周圍的虛擬邊界,用於保護網路或設備免受不必要的訪問 入侵檢測系統/入侵檢測與防禦:查找並幫助防止公司網路上惡意活動的硬體或軟體 補丁管理:獲取、測試和安裝網路及其系統中的軟體補丁的活動 打補丁:將更新應用於固件或軟體,以提高安全性或增強性能 代理伺服器:介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間的網路,用於通過阻止攻擊者直接訪問計算機或專用網路來增強網路安全性

3. 數據與隱私 數據泄露:未經授權的移動或泄露信息 數據的完整性:保持數據完整、完整性和可信度的質量 資料遺失:不再存在的數據 防止數據丟失:防止敏感數據通過安全邊界的安全策略和相關程序 數據安全:為保護機密數據並防止其被意外或故意泄露、破壞、修改或破壞而採取的措施 個人身份信息:可以識別個人的數據 滲出:未經授權從系統傳輸信息

4. 其他術語 證書:數字形式的數字身份驗證 密碼:加密和解密數據的演算法 計算機事件響應小組:專注於網路安全漏洞的調查人員團隊 計算機網路防禦:為保護信息系統和網路免受網路攻擊和入侵而採取的措施 編碼:使用代碼將純文本轉換為密文 加密:使用密碼來保護信息 解密:將編碼文本轉換為原始形式的過程 道德黑客:出於合法目的使用黑客技術 利用:利用信息系統漏洞的行為 漏洞利用工具:用於發現並利用軟體漏洞的計算機程序 黑客:闖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的人 散列:使用數學演算法偽裝數據 蜜罐:誘騙系統或網路,用於吸引潛在的攻擊者 事件:任何違反系統或服務安全規則的行為 事件響應計劃:在發生網路事件時要採取的預定行動計劃 指示符:表示可能已經發生或正在進行網路事件的信號 工業控制系統:用於控制工業過程或基礎設施資產的信息系統 IP欺騙:攻擊者提供虛假IP地址的策略 :用於加密和解密密文的數值 邏輯炸彈:當滿足一組秘密指令時執行的惡意代碼 宏病毒:使用文檔應用程序的宏編程功能執行不當行為的惡意代碼 惡意代碼:專為邪惡設計的程序代碼 惡意軟體:任何可能對組織或個人造成不利影響的病毒、特洛伊木馬、蠕蟲、代碼或內容 數據包嗅探器:用於監視和記錄網路流量的軟體 被動攻擊:試圖獲取機密信息但不嘗試更改數據的攻擊 密碼嗅探:通過監視或監聽網路流量來檢索密碼數據的技術 有效載荷:惡意軟體元素執行惡意操作的部分 勒索軟體:對PC或移動設備上的所有數據進行加密並阻止數據所有者訪問的惡意軟體 紅隊:模仿潛在對手對企業網路安全狀況的攻擊或利用能力的團體 冗餘:在系統、子系統、資產或過程中發生故障或丟失時,保持一定程度的整體功能的其他或替代系統、子系統 帶上自己的設備:組織允許員工使用個人設備進行工作目的的策略或政策 違反:未經授權訪問數據、計算機系統或網路的行為 網路基礎:英國政府支持的自我評估證書 網路攻擊:故意和惡意嘗試通過網路手段破壞、破壞或訪問計算機系統、網路或設備 網路事件:違反系統或服務的安全策略 網路安全:針對電子和計算機網路、程序和數據的保護 靜止數據:持久存儲中的數據 證書:驗證用戶身份的信息 跨站點腳本:在Web應用程序中發現的軟體漏洞 密碼學:編碼研究,使用代碼/密碼/數學技術保護數據 拒絕服務:通過使服務超載請求來阻止信息系統服務或資源的授權使用或損害訪問的網路攻擊類型 分布式拒絕服務:多個系統執行攻擊,使服務不堪重負的拒絕服務技術 電子戰:利用無線電波或激光等能量破壞或破壞敵人的電子設備 道德黑客:出於合法目的使用黑客技術的專業人員 道德黑客行為:識別和測試網路安全漏洞的合法行為

這些術語涵蓋了網路安全領域的多個方面,包括攻擊與防禦技術、數據保護與隱私、以及其他相關概念。

4. 一些常見網路安全術語

黑帽:非法黑客,為經濟利益而攻擊網路,破壞數據,使其無法供授權用戶使用。

後門:計算機系統中的隱蔽管道,繞過登錄和密碼保護,使數據保護幾乎無效。

蠻力攻擊:黑客密集搜索系統中的每個可能密碼,破壞安全並獲取計算機訪問許可權。

Doxing:通過在線獲取詳細信息,發現並發布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

灰色帽子:執行黑客攻擊,但不是出於個人或經濟目的。例如,作為政治抗議的一部分,黑客使組織的政策或官方觀點顯得尷尬或羞辱。

IP:互聯網協議地址,標識計算機,用於識別使用設備的人、跟蹤活動或顯示位置。

按鍵記錄:跟蹤計算機用戶按鍵,黑客記錄登錄代碼和密碼以系統。

惡意軟體:旨在控制或竊取計算機數據的程序。

網路釣魚:通過發送看似來自真正人或組織的電子郵件,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如密碼、銀行詳細信息和信用卡信息。

欺騙:修改電子郵件,使其看似來自其他地方,提供虛假指令,威脅數據安全。

間諜軟體:編程在計算機上不被察覺,悄悄發送數據給黑客的「惡意軟體」。

捕鯨:針對組織高層管理層的網路釣魚攻擊,追求經濟利益或更多地參與政治活動。用於收集敏感或尷尬信息。

白帽:黑客將技能用於社會福利,或通過揭露IT系統中的漏洞幫助組織。與黑帽相對。

漏洞:信息系統中的軟體、硬體或通信協議存在的缺陷或不適當配置,使攻擊者未授權訪問或破壞系統,導致面臨安全風險。常見漏洞包括SQL注入、弱口令、遠程命令執行等。

惡意程序:旨在控制或竊取數據的程序。

病毒與木馬區別:(未詳細解釋,略過)

蜜罐:通過布置誘餌主機、網路服務或信息,誘導攻擊者實施攻擊,捕獲和分析攻擊行為,了解攻擊工具、方法、意圖和動機。

暗網:深網的一個子集,用於交換信息、輿論等。

免殺:躲避殺毒軟體掃描,使殺毒軟體無效。促進技術進步與思想飛躍。

APT攻擊:高級持續性威脅,利用先進攻擊手段對特定目標進行長期持續性網路攻擊。

Exploit/POC:漏洞利用程序和漏洞證明。

內網滲透:深入內部網路以獲取數據或控制。

社會心理學:通過合法交流影響他人心理,收集信息或入侵計算機系統的行為。

谷歌黑客:使用搜索引擎定位互聯網安全隱患和易攻擊點,收集信息或進行滲透。

脫庫: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網站資料庫、會員信息或所需信息。

提權:從普通用戶提升為管理員許可權。

0(零)day攻擊:計算機領域的攻擊方式,利用未補丁的安全漏洞進行攻擊,威脅網路安全。

旁站/C段:(未詳細解釋,略過)

鏈接:cnblogs.com/tutougold/p...(版權所有聲明,刪除引用)

公號【網路安全資源庫】:網路安全工程師學習平台,提供各種資源。

5. 網路安全安全領域最容易搞混的四個名詞:Network網路安全、Cyber網路安全、數據安全、信息安全

網路安全領域中,Network網路安全、Cyber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這四個名詞的區別如下

  1. Network網路安全

    • 關注點:主要關注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包括硬體、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和數據傳輸。
    • 目標:防止黑客入侵、病毒傳播等威脅,確保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
    • 狹義與廣義:狹義上側重於網路傳輸安全,廣義上涵蓋整個網路系統保護。
  2. Cyber網路安全

    • 范圍:比Network網路安全更為廣泛,擴展到網路空間的各個層面。
    • 目標:保護網路系統和設備免受任何未經授權的訪問,通過監控網路流量和實施安全措施確保系統整體安全。
  3. 數據安全

    • 重點:保護存儲和處理中的數據,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機密性和可用性。
    • 環節:涉及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等各個環節,依賴加密技術和安全體系來保證數據安全。
  4. 信息安全

    • 范圍:涵蓋以上所有內容,是對信息和信息系統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
    • 目標: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使用和破壞,確保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總結:Network網路安全是Cyber網路安全的一部分,而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則獨立於網路安全之外,但又有交叉。理解這些術語的區別對於深入掌握網路安全領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