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綜述最新版本圖書
擴展閱讀
精英特速讀軟體手機版 2025-07-24 04:36:12
防護網路安全教程 2025-07-24 04:12:35

網路安全綜述最新版本圖書

發布時間: 2025-07-23 22:07:17

『壹』 企業網路安全體系的建立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 周學廣等.信息安全學.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2 (美)Mandy Andress著.楊濤等譯.計算機安全原理.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

3 曹天傑等編著.計算機系統安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 劉衍衍等編著.計算機安全技術.吉林:吉林科技技術出版社.1997.8

5(美)Bruce Schneier 著,吳世忠等譯.應用密碼學-協議、演算法與C語言源程序.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

6 賴溪松等著.計算機密碼學及其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7

7 陳魯生.現代密碼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

8 王衍波等.應用密碼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8

9 (加)Douglas R.Stinson著,馮登國譯.密碼學原理與實現.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2

10 王炳錫等. 數字水印技術.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11

11 步山嶽.NTRU公開密鑰體制分析與實現.上海:計算機工程,2002.6

12 柴曉光等. 民用指紋識別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5

13 馮元等.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

14 高永強等.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3

15 張千里,陳光英 .網路安全新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1

16 董玉格等.網路攻擊與防護-網路安全與實用防護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8

17 顧巧論等編著.計算機網路安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

18 張友生,米安然編著.計算機病毒與木馬程序剖析. 北京: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2003.3

19 (美)Heith E. Strassberg等著.李昂等譯.防火牆技術大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20 潘志祥,岑進鋒編著.黑客攻防編程解析.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6

21 (美)Jerry Lee Ford Z著.個人防火牆.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8

22 楚狂等編著.網路安全與防火牆技術.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4

23 朱雁輝編著. Windows 防火牆與網路封包截獲技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7

24.石志國等編著.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2

25 周海剛,肖軍模. 一種基於移動代理的入侵檢測系統框架,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第32卷 第6期 2003年12月

26 劉洪斐, 王灝, 王換招. 一個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模型的設計, 微機發展. 第13卷, 第1期, 2003年1月.

27 張然等.入侵檢測技術研究綜述.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第24卷 第7期 2003年7月

28 呂志軍,黃皓. 高速網路下的分布式實時入侵檢測系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第41卷 第4期 2004年 4月

29 熊焰, 苗付友, 張澤明. 一個基於移動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第25卷 第2期 2004年2月

30 韓海東,王超,李群. 入侵檢測系統實例剖析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31 熊華, 郭世澤. 網路安全——取證與蜜罐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年7月

32 趙小敏,陳慶章.打擊計算機犯罪新課題——計算機取證技術. 網路信息安全.2002.9

33 熊華,郭世澤.網路安全——取證與蜜罐.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7

34 賀也平. 惡意代碼在計算機取證中的應用. 首屆全國計算機取證技術研討會[R]. 北京,2004-11

35 戴士劍等 .數據恢復技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8

36 段鋼.加密與解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6

37 郭棟等.加密與解密實戰攻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

38 張曜. 加密解密與網路安全技術.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2.7

39 徐茂智.信息安全概論.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2007.8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系列規劃教材

39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Workshop. 「A Road Map for 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2001.

40 Jun-Sun Kim, Minsoo Kim and Bong-Nam Noth .A Fuzzy Expert System for Network Forensics.

41 Srinivas Mukkamala and Andrew H.Sung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Features for Network Forensic Analysi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iq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vidence. Winter 2003,Volume 1,Issue 4

42 Vicka Corey et..Network Forensics Analysi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November. December 200

『貳』 從國家文化安全形度須取締華德福-綜述

綜述

華德福教育,自2004年三位留學歸國的發起人在中國大陸創辦成都華德福學校以來,已迅速發展並形成了穩定的華德福生態系統。最初,創辦人張俐、黃曉星和李澤武的初衷或許良好,但他們並未對引入的華德福理論創辦者魯道夫·斯坦納的哲學和教育學理論中的唯心主義成分進行批判和清算。隨著時間推移,從業人員在實踐中逐漸喪失作為中國人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的理想信念和常識,最終走上違反國家法律的道路。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華德福教育系統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毒瘤,嚴重侵犯公民權益並日益危害國家安全。每當網路上出現不同的聲音,張黃李等人就會安排不法人員進行屏蔽、干擾和阻撓。隨著系統的復雜化,其已不限於張黃李,而是呈現出系統性的群體犯罪特點。本文將分析以核心人員為代表的華德福系統的危害。

根據國家安全法,華德福系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及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具體包括:

1. 捏造、歪曲事實,發表、散布危害國家安全的文字或信息,或製作、傳播、出版危害國家安全的音像製品或其他出版物。

2. 利用設立社會組織或企業事業組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3. 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本文概述了基本概念和違反規定的行為,並提供了補充說明的證據。

國家安全與國家文化安全概論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以及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的相對安全狀態,以及維護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當代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極地安全、深海安全等多個方面。

國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效消除和化解潛在的文化風險,抵抗外來文化沖擊,確保國家文化主權不受威脅的狀態。

國家文化安全包括語言文字安全、風俗習慣安全、價值觀念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等多個方面。風俗習慣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特穩定的風尚、禮節、信仰和做法,體現在廣泛的行為模式中,如衣食住行、宗教活動等。

價值觀念是支撐言行模式的精神支柱,是更內在和深刻的文化本質。在哲學理論層次上,價值觀念即價值觀,涉及對價值本質、類型、表現以及社會價值取向的認識和觀點。

華德福系統對國家安全的危害

華德福系統違反國家安全法,具體體現在:

1. 系統性迴避、歪曲斯坦納的唯心主義和種族主義立場,製造華德福無關意識形態的假象。

2. 散布大量繁體字書籍,違背國家文化安全的文字安全。

3. 日常教學中保持頌詞和房間物品布置等宗教儀式,違背國家文化安全的風俗習慣安全。

4. 宣傳神秘主義和唯心主義,違背國家文化安全的價值觀念安全,有意識地向主流社會滲透。

華德福系統違反國家安全法的另一條內容是利用設立社會組織或企業事業組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通過創辦成都華德福學校、培訓中心、基金會和論壇,以及建立研究院和召開會議,系統擴大了影響,並滲透至社會。

華德福系統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作為一種宗教,它在日常教學中灌輸西方中心論思想。

本文通過引用相關法律法規和分析華德福系統的行為,揭示了其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

『叄』 計算機網路安全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怎麼

文獻綜述
一 緒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逐漸成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問題。網路安全性是一個涉及面很廣泛的問題,其中也會涉及到是否構成犯罪行為的問題。在其最簡單的形式中,它主要關心的是確保無關人員不能讀取,更不能修改傳送給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時,它關心的對象是那些無權使用,但卻試圖獲得遠程服務的人。安全性也處理合法消息被截獲和重播的問題,以及發送者是否曾發送過該條消息的問題。故此,在網路廣泛使用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了解網路安全,做好防範措施,做好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 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闡釋互聯網的基本信息及其維護,參考文獻對本文起了巨大作用,網路安全問題無處不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表現的格外突出,陝西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李安國教授的報導,分析了計算機網路的重要性,並指出了一些常用的解決方法,解釋了網路安全的定義,防護層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張濤,吳沖闡釋信息安全系統的漏洞的研究,網路攻擊檢測與防範技術的定義,形式。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網路攻擊的防護與檢測技術,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漏洞與計算機病毒的解釋,講解維護與防範技巧。
三 總結
整篇文章感觸良多,並非所有的參考文獻中的都是完美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我們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這個可研究的趨勢。吸取前人的優點,一步步完善自己。
四 參考文獻
[1] 高吉祥. 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M ].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2.
[2] 吳沖. 計算機網路[M].清華大學出版2005.
[3] 謝希仁.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李安國. 陝西大學自然科學自然報[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張濤. 信息系統安全與漏洞[M]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6] 康華光. 電子技術基礎[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吳微,文軍. 單片機原理及製作[M ].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2.
[8] 趙保經. 中國集成電路大全[M ].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5.
[9] 何國偉 軟體可靠性[M].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給個例子你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