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其實跟普通人一樣吧。
比如說泄露隱私呀,網路入侵等等。
預防的話,就是免費的東西不要用。
B. 大學生網路安全重要性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緊迫性
1.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網路安全防範能力不高。大學生社會閱歷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正確樹立,對網路信息、網路詐騙的識別能力不高。通過調查和深入訪談得知,部分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存在網上不文明行為;嚴重者對網上流傳的虛假新聞及宣傳資料、傳播的反動言論,不加辨識,隨意轉發、評論、盲目跟帖站隊。部分大學生長期使用網路,但缺乏基本的隱私防護意識、個人手機、電腦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網路詐騙防護意識不強、網路求職防範意識薄弱,不法分子利用學生的這一弱點,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向大學生發布各類虛假信息、廣告信息、垃圾郵件或者實施網路詐騙、簡訊詐騙、電話詐騙,甚至居心叵測之人通過網路交友對大學生實施詐騙、拐賣、強奸等犯罪活動。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淡薄、網路防範能力低下、網路安全知識儲備不足。
綜上所述,大學生大多具備使用網路的技能,但網路安全防範意識相對淡薄,抵禦網路風險方面的能力不高,對維護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等相關知識儲備不足。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將此項工作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網路法律法規教育、網路行為規范、校紀校規教育、日常管理與服務等重點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做到齊抓共管、統籌推進,形成常態化的教育模式,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網上有害信息,防止個人網路遭受非法侵入,增強抵禦網路詐騙、識騙防騙的能力,切實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
C. 網路對大學生產生哪些消極影響
網路文化的虛擬性容易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網路文化的虛擬世界中,為大學生提供了與外界交流的途徑,這種交流是廣泛、安全和隱匿的,人們可以時刻扮演著自己非現實的理想角色,可以在虛擬的環境中為所欲為而不用受過多的約束。這番虛擬的環境對於好奇心強,喜歡憧憬、刺激,幻想新奇的大學生們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
網路社交雖然可以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同時由於脫離了現實交往,長期處於虛擬狀態,在互聯網上得到情感認同與滿足的同時,很多大學生開始由心理上對網路的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延展到對現實的厭倦與冷漠,在這種消極的不為世情所動的抵觸心理下,自我封閉和網路雙重人格的形成便在所難免。
更使得大學生網民容易游離於集體、群體之外,現實的人際關系淡漠、交往困難,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忽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
網路文化導致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網路文化無形中影響了大學生的各種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尋求新鮮刺激的心理狀態,從網上獲取和傳播各類信息,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和不良信息的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缺乏清醒認識,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道德意識弱化、價值判斷能力弱化,進而產生道德危機。
克服方法
①克服自卑心理,丟掉虛榮心,正確分析、認識和評價自己。尤其要充分發掘自己的優點,為自己的點滴成績感到寬慰;同時,要努力做到與人坦誠合作、熱情交往。
②克服恐慌心理,保持「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積極精神。從工作能力、學識水平或其他技藝方面,去學著做一項比別人更精通的事。
③轉變心情,丟棄沮喪情緒。沒有必要將自己與別人放在同一條跑道上賽跑,應該積極地另闢蹊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
④做好充分的准備,知己知彼,選准契機,自我放鬆。選擇自己熟悉的時間地點和談話內容,精神飽滿,從容不迫。
D. 在校大學生上網時,應注意避免哪些違法違規行為
一、發表不當言論。有些學生,以叛逆為個性,包括研究生和留學生,在微博上發表仇恨國家的言論,或者發表精日、精美的言論,給自己惹來了很大的麻煩。這樣不僅會被法律起訴,而且還會被記錄在信用檔案中。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你說的每一句不當的言論,都會在某些場合被挖出來。所以,千萬不要在自媒體賬號上發表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言論。
二、網路暴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不是你的後花園,不要以為穿上馬甲就可以躲起來胡說八道,攻擊辱罵不喜歡的人或事。言論自由的前提是遵紀守法和遵守道德規范,現實中適用的,互聯網也是如此。
E. 信息時代的網路安全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信息時代的網路安全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現在已經是信息主導的時代。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網路安全問題日趨明顯。近年來,網路發展形勢迅猛,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自由和無限的財富,人們的生活、娛樂、交流方式也越來越網路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網路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的主導地位,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也一樣,校園生活也離不開網路,在網路上搜索學習資料,網路交友,網上交易等等。
信息時代的網路對我們大學生的影響力很大,這影響力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其中積極影響包括:
網上交易(網路營銷產業)。網上交易這種情況在大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在網上購買書籍,買衣服,買零食等,也可以在網上賣東西,自己經營小店做生意。
方便溝通。網路技術的發達,各種聊天軟體的開發,使得我們交流溝通也越來越依靠網路,通過QQ、MSN、facebook等聊天軟體方便了我們的交流及網上交友。
語言的網路化。互聯網對語言也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在網路的「熏陶」下,人們的語言日益網路化,很多語言使用數字或者簡稱來代替,在某些情況下著網路化的語言有好處,人們交流的時候可以更簡潔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網路的娛樂化。在網上我們可以很好的放鬆自己,娛樂生活。網路不僅是重要的新聞媒體和廣告媒體,而且正在成為重要的新聞媒體。
豐富大學生活。大學生活課余的時間比較多,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上網聊天,看電視電影,收看國外的節目,玩游戲等。網路的信息傳播速度很快,我們可以及時的從網路上得到第一手資料。
網路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以前,學生從老師及課本上獲得知識;需要查閱資料的時候只能去圖書館查找文獻資料。隨著學生的擴增,各校圖書館資源都變得十分緊張,壓力很大,並且圖書館到了下班時間,就會閉館,這影響了很多同學及時查找所需資料。網路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網際網路及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大學生不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還可以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件及學校的重大工作安排。
F. 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
負面影響
1 、迷戀網路,導致學業荒廢
學生登陸互聯網本來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這也是必然的選擇。然而,學生在網上用於調查資料和專業學習的時間卻微乎其微。在學生上網比較集中的那些網吧,一眼望去10 個上網的學生有9 個是泡在聊天室或聯眾游戲網等網站上。他們上網不是為了搜集資料,而是把網吧變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網算命。不少學生晚上上網「興致勃勃」,白天上課「無精打采」,學習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萬的大學生「網迷」中,不乏「玩物喪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大學生因故退學者大多與網路有關。很多網吧的老闆為學生提供通宵上網游戲服務,學生經常是一個甚至數個通宵泡在網上!更有甚者,少數學生因濫交網友而喪失了性命,演繹了不少悲劇。顯然,長此以往,這對培養國家建設人才有百害而無一利。
2 、網路的虛擬性造成了人際關系日漸疏遠
虛擬性,是網路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網路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虛擬的,然而正是網路的這一特性,使得我們的網民們具有了虛擬的身份,而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卻變得冷漠起來。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這一身份,在網路中上演著一個個鬧劇和騙局。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思想往往都比較簡單、幼稚,充滿著理想化。網路的虛擬性則對他們的人際關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響。
據統計,互聯網在全球的使用者己將近兩億。其中不少人是為了學習和工作,但大多數卻不是以獲取信息為目的,而是為了結交朋友。今天,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除了男友、女友、筆友稱呼之外,又多了個新名詞-網友。這種交往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技術同時又使他們遠離,就像當初的電話、傳真一樣。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也許正是因為大家不見面的原因吧,有時人反而能把自己的心理話說出來。不過,當每個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網路中去的時候,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完全置身於一個「虛擬的世界」,對周圍的人和事都視而不見,人際關系逐漸疏遠。
網上的「虛擬身份」還常常會演出不少鬧劇和騙局。互聯網給許多人創造了一個情感的封閉空間,使人們從現實中解脫出來。但若將所有的情感寄託在網路中又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有許多大學生抱怨:當自己的真實性別被網友知道後,往往會惹來許多麻煩,所以她們往往以男性身份上網。網路上所導演的鬧劇增加了人們的情感信任危機,這個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3 、網上的不良信息,毒害著廣大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我們知道,互聯網極大地縮短了知識和信息傳播的時間和周期。同時,形式更加生動、方法更加簡潔、范圍更加廣闊、效率更加高速。互聯網己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然而,由於法規的滯後,管理被動等主觀和客觀的種種原因,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從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語再至反動言論,不一而足。
首先,網上「黃」毒泛濫。雖然幾乎每個網吧的入口處都掛有公安部門頒發的「安全證書」和「禁止進入非法網站,謝謝合作」的招牌。但實際上一到後半夜,值班人員便無精打采地守在門口。有人來了,發發上機證;有人走了,收收費;其他時間,就趴在桌上睡覺,把公安局的法規早己忘記到了九霄雲外。
其次,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網路作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工具,在網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言論,與我們進行爭奪陣地、爭奪群眾的激烈斗爭。國內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網路作為與我們黨和國家對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虛假信息,迷惑群眾,混淆視聽。毒害了群眾,也毒害著當代青年大學生。網路上的反動、迷信言論應引起我們的警醒!
G. 大學生維護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網路安全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互聯網路、手機和多媒體軟體
的發展也出現了變動,學生在感受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如何做好網路安全教育工作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從
實際情況入手,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一、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網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網路也成為學生之間進行知識獲取以及交流和溝通的重要載體,
但是在消極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很多網路漏洞對學生造成影響。
第一點,大學生對網路信息的盲從性高大學生是網路最廣泛的使
用者。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學生對網路信息存在盲從性的特點,部分
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自身辨別意識比較差,直接對學生的核心價值體系造
成影響。
第二點,大學生對網路發展存在誤區網路的不斷發展雖然強化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很多大學生對於網路時代的國家安全認識存在
誤差,停留在原有的文化安全和社會安全教育中,導致自身認知存在片
面化的現象。
第三點,大學生自身法律意識差很多學生都熱衷於上網,當前隨
著網路信息的不斷發展和更新,各種客戶端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
影響。
二、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工作
針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路安全的現狀,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
從實際情況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首先,高校的相關網路教育理念也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其次豐富
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網路素養教育對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有重要的影
響,教師需要對已有教育形式進行創新處理,開展有效的教學途徑。
教師必須對當前網路信息的傳播手段和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進行
了解,對學生的網路信息掌握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將積極因素和消極
因素納入到統一的規劃范疇里,教育和引導當代大學生承擔應盡的社會
責任,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自覺維護網路公共秩序。
在新媒體時代發展布局下,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
H. 網路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1、人際關系淡化,心理問題突顯
網路文化把世界聯結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整體。我們只要進入網路,就會進入相對封閉的「人-機-人」的虛擬空間,這使得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和社會接觸的機會。如果長期沉迷於網路世界,沉迷於虛擬空間,與親人、朋友、同學之間的情感接觸就會被沖淡,與現實生活也產生了距離感。
在網路文化建設領域目前,我國仍在建立和完善機制的過程中,面對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思想活躍,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沒有足夠強的心理障礙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行為很容易受到影響。
I. 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可分為哪些板塊
首先,自身應加強對網路安全法制方面的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網路安全講座,了解網路詐騙的手段,做到防患於未然,同時,可通過書籍等其他方面了解到網路法治知識,維護自身的權利,學校也需要開展相關的知識活動,讓大學生認識並了解到網路安全相關知識,增強對學生的保護。
其次,防止信息泄露,網路安全方面的問題,很多事由於自身信息的泄露,犯罪分子可能會利用你的信息來詐騙你的家人,所以,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保護好自己的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像快遞信息,都要及時的處理掉,不登錄不知名網站等等。
最後,理智消費,不進行網路貸款,當前許多大學生會進行超前消費,但自己的生活費不能夠滿足自身的需要,就開始進行網路貸款,記住,千萬不要進行網貸,網貸是有很多風險的,有多少學生落入了犯罪分子的圈套,我們應該有清楚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