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小學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教學設計
擴展閱讀
netsh查看網路信號 2025-07-01 12:02:25
魅族分享網路給電腦 2025-07-01 11:47:35

小學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8-24 10:10:19

㈠ 急求山東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四冊下、第六冊下教案

《泰山2012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六冊全)》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HF1Yd8owqwgRL2_tqsGXzg

提取碼:qim1

泰山2012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六冊全)|第一冊|第三冊|第二冊|下冊|上冊|第一單元 描繪美好生活|第三單元 給文章配插圖|第二單元 用電腦寫文章|第9課 試看作品俏模樣|第8課 規範文章看家功|第7課 啰嗦大王改游記|第6課 成語大師寫日記|視頻:文字方向,插入文本框h264_720x576_800k.mp4|視頻:輸入與保存h264_720x576_800k.mp4

㈡ 小學計算機說課稿

大家好!我是銅陵市實驗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很榮幸與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今天我匯報的內容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小學版第4冊第26課《認識計算機》的教學設計。本節課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深入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六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學內容及對象分析:

《認識計算機》是教材第4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介紹計算機硬體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系統組成,計算機主機,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內容。通過學習,教師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硬體設備,深入理解硬體與軟體之間的關系。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分類,及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組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計算機了有一定的了解,他們認識電腦滑鼠、鍵盤等硬體設備,還掌握了常用的應用軟體操作。但孩子們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系統組成認識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課學習孩子們將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以及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經過本課學習之後,對學生進一步了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及了解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有很大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腦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並且對學習電腦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由於以往我們只注重軟體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就成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求讓學生多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多與同學間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二、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制訂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了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2、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3、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硬體知識的興趣。

4、提高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互相合作意識品質。

三、教學環境:區域網環境

本課需要教師通過傳奇或騰圖軟體進行演示操作,在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展示學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區域網環境中進行教學。

四、教法闡述

依據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著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設計――樂學、想學

自己用電腦演示:由於小學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對於簡單只是乾脆就不講,讓學生自己掌握,老師講給予適當點撥。教師將基本的操作規則告訴學生,就讓他們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後在總結時,學生對於剛才自己的勞動一定很在意,無論是發言的同學,還是聽講的同學,都會十分認真,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2、任務設計――使學生會學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在這堂課中,每個小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學生通過對所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師的演示操作過程中,也只是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由學生被動聽,而變為主動完成任務的過程。因為是主動的做,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於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不但使學生情緒飽滿,而且將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操作中,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上網搜索、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任務驅動,激趣導入

(二)初步嘗試,探究新知

(三)教師引導,鞏固新知

(四)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五)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具體闡述如下:

(一)激趣導入 講授新知

首先,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問學生你喜歡電腦嗎?會用電腦干什麼?同學們會這么多呀!現在我可要考考你們了:看,知道這是什麼嗎?(課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簡單的總結: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名為埃尼阿克,它於1946年生於美國,它的主要元件是電子管。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的愛心,樂於助人的精神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全課奠定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復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教師引導,探究新知:

同學們,隨著第一台計算機的產生,計算機就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你們能通過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嗎?

任務一:電腦發展史

如: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時期
組成器件
時間

第一代
電子管計算機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體管計算機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0年~至今)
這一環節我把學生分成4人1小組,分工協作1位組長,2位搜索資料(不僅僅只有網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負責匯報。這個環節我放手讓學生看教材、或上網找資料自己完成任務。孩子們都有很強探索欲和表現欲,教師正是抓住了孩子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親自體驗,在探究中學習到蘊含在其中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可能有人會擔心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我認為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這一環節他沒有完成任務反而會促使他帶著問題更好的學習。

講解完後教師出示幾幅現代微型機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再出示任務二。

任務二:計算機的分類(看書、老師課件)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任務三: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

當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讓學生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你的未來電腦都有些什麼?學生會說有鍵盤、滑鼠等。這時教師引出計算機中能看的見得和摸得著的叫做硬體。如滑鼠、鍵盤、顯示器等。

教師舉例:音樂、畫圖我們能摸得著嗎?那麼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們就把它叫做「軟體」。(板書)

計算機中也是一樣的,你能舉例說明嗎?(畫圖、Word、電子報刊等)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些都是軟體。可是我有個問題了,我想聽音樂,可是連計算機都打不開了,我還能聽嗎?那麼,這些能管理計算機的軟體就是系統軟體。因此,我們又將軟體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板書)

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講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為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使學生很容易就區分出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三)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測試1:繼續收集你們小組探究的問題。

測試2:你能想像出未來計算機會發展成什麼樣嗎?能把它畫出來或描寫出來嗎?

測試3:小組間互相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機械練習充滿了生機,學生在亢奮的思維狀態下進一步鞏固新知,也促使學生樂學、善學。

因此,本課中我採用師評、生評、互評、自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教師在學生作業中找出有特點作品,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或讓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這樣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小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本節課收集到的內容回家後製作成電子報刊或小動畫,然後當小老師講解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聽。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慾望,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饋機會。

總體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得更主動、更輕松;力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成教學目標

㈢ 如何設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結構

教學設計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指導思想,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來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系統過程,獲得更有效的教學。

我們在這里所講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課堂為中心,運用系統方法,在全面考察課堂教學傳播系統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制定教學方案、對教學效果作出評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教師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形成具有本學科的教學設計理念,構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的應用模式,對今後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一、任務的設計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到底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們認為不是。而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共同提高。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審美、環境、合作、愛國等等,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1.教學內容的安排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盡管教材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不是隨意進行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方面考慮教學內容的詳略,不能一概擴展內容,也不宜把教學內容完全局限於教材內容範圍內。

農村小學計算機教材第三冊中的第三課,研究的是Windows畫圖軟體中的「粘貼自」和「復制到」兩條命令。教材中的第三課包括兩個知識點:

(1)會利用「粘貼自」的命令插入圖片;

(2)會利用「復制到」的命令保存圖片。

根據我們對學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認為這兩個知識點如果作為命令教學、功能教學,操作難度小於理解難度,讓學生照著學、試著做幾個練習會比較容易,花費的時間也不多,但是,學生在課上恐怕只能學到一兩個好用的方法,而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會很多。信息技術課是在學習技術,但是,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絕不僅僅負有學習技術的責任,而是應該擔負起多重職責。只有設計一個有趣的、有意義的任務,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需要,進而主動探索、獲取知識,並在掌握知識後能應用於實踐,解決問題,同時進一步理解、鞏固了知識,獲得多方面的收獲。這樣,為了讓學生在課上得到更多的時間,去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我們決定將本課教材的教學內容重新進行組織安排,將「粘貼自」命令單提出來,作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應加以拓展。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插入圖片是本課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訴學生一兩個圖片文件的位置,學生就可以試著運用「粘貼自」命令將圖片從文件中調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這樣完成一個任務實在有些無趣。從信息技術學科來看,和其他學科的整合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對於「畫圖」部分的教學,它和美術課的關系絕對是密不可分的。要畫一幅畫,要在圖中插入圖片,就有一個美學問題,如審美能力問題。學生在「畫圖」中完成的作品,是他們運用計算機所提供的特殊工具,發揮其美術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計算機課中,老師同樣應該滲透審美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所以,本課從能力方面,涉及考慮到應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個學科中都是逐步滲透的,在計算機學科中也不例外。根據計算機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逐步加強的、他們的探索精神是不斷培養的,這些教育是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的。再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任務本身也會帶給課堂一些教育點:如愛國主義、環境教育等等。根據本課的任務,也考慮到一些相應的情感教育目標。

根據以上想法,我們認為教學目標應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知識

(1)理解「粘貼自」命令的含義及作用;

(2)學會利用「粘貼自」命令插入圖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創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情感(1)鼓勵學生與人合作、互相啟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強調植物、動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對自然的熱愛;

(3)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二、任務教學的設計

為適應本課的教學需要,考慮到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們採用「任務驅動」探索式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是指教學全過程中,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指導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把握知識結構、帶動知識、概念和技能的學習。引導學生注重發現、探索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布置本階段、本課時的學習任務,並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所以設計了如下的任務:如「畫自畫像」、在「畫圖」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圖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學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這樣,不僅學生能夠充分地使用「粘貼自」命令,而且可以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漂亮,同時也符合現代社會講愛護環境、愛護動物植物的思想。

㈣ 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2007)新版 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90/list90_1.html
2008-08-27 16:49:45 小學信息技術一上全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教參第1課認識新朋友一、教學目標1、認識計算機的部分設備名稱:認識顯示器、主機、滑鼠、鍵盤;2、向學生進行計算機機房有關規定的教育,使學生建立愛護機房設備的概念;3、學會啟動和關閉計算機;4、通過對計算機知識的介紹,使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認識計算機的部分設備名稱,進行愛護機房設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43:58 小學信息技術一下全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參第1課拼圖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習掌握拖動、單擊的方法來玩些小游戲。2、掌握用雙擊的方法打開文件過游戲。過程與方法:1、熟練滑鼠操作。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愛好。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鞏固單擊的方法打開文件,並學會用「雙擊」的...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42:22 小學信息技術二上全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教參第一課機器貓推箱子一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勇於接受挑戰,認真進取的精神。2、會打開、關閉游戲,認識游標控制鍵,並能用正確的指法操作游標控制鍵進行游戲。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的操作方法。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認識四個游標控制鍵,並能運用正確的指法控制游標控制鍵進行游戲。課時安排:1課時。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37:57 小學信息技術二下全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二年級下冊教參第一課釣魚游戲一教學目標1、了解滑鼠移動和按住滑鼠左鍵的作用。2、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進行移動滑鼠和按住滑鼠的操作。3、培養學生正確的操作習慣。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打開《釣魚魚》游戲窗口,認識游戲窗口的組成,以滑鼠左右移動控制釣魚者的移動方向,以按住滑鼠左鍵收起魚桿,並且了解不同魚的分值,釣到合適的魚並躲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32:02 小學信息技術三上全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教參第1課 走進信息世界一、教學目標1.了解什麼是信息?信息的傳遞方式。2.培養學生有目的去觀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信息意識。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了解什麼是信息,及信息的傳遞方式;培養學生有目的去觀察、獲取信息,培養信息意識。課時安排:本課建議1課時。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什麼是信息,及信息的傳遞方式。難...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25:40 廣東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下)全冊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全冊教案(廣東版)第五單元學會上網第1課走進Internet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網際網路的組成。2、能啟動、退出網路瀏覽器。3、掌握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1)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2)通過鏈接。4、了解網站的概念。教學重點:進入目的網頁的兩種方法。教學難點:1、網際網路的組成。2、通過輸入網址進入指定網頁。教學過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7 16:19:42 三年級信息技術下冊備課資料[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撫順信息技術市編教材小學三年級下冊全冊第1課 暢游「畫圖」世界一、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運用色彩的能力及對圖形的觀察力。2、認識「畫圖」窗口;掌握打開和關閉「畫圖」窗口的方法;3、掌握選取工具和改變前/背景色的方法。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圍繞學習啟動和退出畫圖軟體,認識「畫圖」窗口,及各工具的選取展開教學,本節可以讓學生一邊看教材一邊上機...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30 09:57:44 冀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第1冊全冊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冀教小學信息技術第1冊全冊教案第一課我的新工具--計算機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機,學會如何開、關機。2、學會打開和關閉畫圖程序。教學重點:學會開、關機。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大家知道什麼是計算機嗎?我們身邊的(手指計算機)叫什麼?二、新授:活動1.認識計算機①師:"請同學們按下方盒子上面像大鈕扣一樣的按鈕,打開電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打開電腦,通過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7:18:15 初中信息基礎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中信息基礎教案目錄第一單元相聚「網上鄰居」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第2課我的老師第3課個人小檔案第4課介紹我自己第5課認識新同學第6課網上交個好朋友第7課我的學習體會第二單元遨遊Internet第8課神奇的網路第9課網上諾貝爾第10課浙江旅遊第11課生物圈二號第12課網上圖書館第13課網路與道德第14課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課江南風情游第三單元構建資源庫第16課准...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7:08:40 小學信息基礎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小學信息基礎教案第1課電腦的本領與家史教學目標:1、了解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及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作用。2、了解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3、了解電腦的發展史。教學重點:電腦在信息時代的作用。教學難點: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建議:信息(information):教師可以舉例來說明:用文字、語言、聲音、圖像等表示的內容統稱為信息。信息獲取的途徑可由學生來講述,讓他們...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7:06:53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第1節與電腦見面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計算機。2、學會開關計算機。3、知道滑鼠的用法。4、了解什麼是窗口。教學重點:1、知道計算機的組成及其作用。2、學會正確的開機和關機。3、熟練掌握滑鼠的6種操作方法。教學時間:4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組織教學二、學生上課要求:1、遵守學校「計算機文明守則」各項規章制度。2、聽從老師安排,認真上好電腦課。3、來去微機室...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6:06:43 小學一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章認識計算機一、教學對象分析: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家庭和社會的渠道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有關計算機的信息。但是要求一年級小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常識、理解課本中的計算機名詞術語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本章教學內容:第一節和計算機交朋友2課時第二節本領高強的計算機0.5課時第三節信息與信息技術3課...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6:02:39 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全冊教案(河南科技出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河南科技出版)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全冊教案第一課走進多媒體世界課型:新授課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媒體、多媒體的概念。(2)知識多媒體計算機的組成。(3)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2、技能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2)通過生活實際去理解多媒體技術的概念。(3)能夠自主選擇一種或幾種多媒體技術...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5:02:53 廣東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教案 下全套[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廣東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教案第三單元製作簡單動畫第1課交個新朋友——認識Flash動畫製作軟體一、教學內容本課簡單介紹了Flash5、0的窗口結構和工具箱內容,展示使用橢圓工具畫圓和設置圓的屬性的一般方法。二、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了解Flash5、0主界面窗口的結構。2、知道工具箱各工具的名稱。【技能性目標】1、學會使用箭頭工具、橢圓工具和油漆桶工具。...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3:31:09 廣東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教案 上全套[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製作多媒體幻燈片教學目的:1、通過多媒體文件的演示使學生體會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使學生理解一般應用軟體在Windows98平台上如何啟動和退出;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製作一個圖文並荗的演示文稿;4、使學生學會控制演示文稿的播放;5、通過對「深入學習」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對其他軟體觸類旁通的能力;6、通過課程最後...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3:05:51 廣東版小學信息技術全套教案 1-6冊[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冊(上)第一單元: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 1、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什麼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處理的工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哪些是信息、信息處理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觀察老師,說說老師有什麼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發型、衣服的顏色,臉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2:54:25 廣東省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教案(上全冊)[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廣東省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教案全冊第一單元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第1課信息與信息技術(一)教學內容本課主要介紹了什麼是信息、信息在生活中如何存在及其作用、信息處理的過程、信息工具的發展和常見的信息處理工具。通過介紹,要求學生從初步了解信息到逐漸認識信息,最終能正確使用信息。(二)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了解什麼是信息、信息技術和常見的信息處理工具。2、理解什麼是信...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2:37:48 遼師大版三年級信息技術全冊教案(下冊)[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小學三年級(下冊)第1課 暢游「畫圖」世界一、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運用色彩的能力及對圖形的觀察力。2、認識「畫圖」窗口;掌握打開和關閉「畫圖」窗口的方法;3、掌握選取工具和改變前/背景色的方法。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教學內容:圍繞學習啟動和退出畫圖軟體,認識「畫圖」窗口,及各工具的選取展開教學,本節可以讓學生一邊看教材...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1:21:31 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全冊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小學信息技術第六冊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本冊的主要任務是利用Powerpoint進行多媒體電子畢業紀念冊的設計。不同於一般的畢業紀念冊,該紀念冊的設計應體現「多媒體」素材的豐富性及「電子」手冊的超鏈性兩方面的特色。因此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及其網路等途徑進行素材的收集,以此使學生認識各種多媒體素材的格式,進一步熟悉文件夾的使用,體會文件...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1:13:32 五年級信息技術全冊教案[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製作多媒體幻燈片教學目的:1、通過多媒體文件的演示使學生體會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使學生理解一般應用軟體在Windows98平台上如何啟動和退出;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製作一個圖文並荗的演示文稿;4、使學生學會控制演示文稿的播放;5、通過對「深入學習」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對其他軟體觸類旁通的能力;6、通過課程最後...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㈤ 網路技術的教案

計算機網路簡介》教案

所用教材:《信息技術》,陳純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所教章節:第四章《計算機網路基礎》第一節《計算機網路簡介》
一、教材分析:
第四章《計算機網路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內容,而網路的簡介又是學生進入網路世界的門檻,學好這一節內容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有整體性的認識,在前兩節上網操作的實踐經驗上進行理論小結,由對網路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其「知所以然」,在以後更深入地實踐操作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本節主要從計算機網路的含義、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等三個方面對計算機網路進行簡介,其間安排了兩個有關伺服器與工作站、傳輸速率的「小知識」以進一步擴寬學生的視野。其重點在於網路的作用與分類,難點在於通信協議、伺服器、工作站專業術語的理解等。另外,由於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材上的個別表述已經欠妥,有待商榷。如講通信設備時提到 「常見的網路設備有網卡、網橋、網關、路由器等」,其中的網橋與網關功能已經逐步被交換機、路由器所取代;又如講廣域網時提到「廣域網的速度要比區域網低得多」,但隨著千兆位乙太網、ATM以及10G乙太網的出現,廣域網的速度已經可以超過區域網。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網路的定義、作用和分類
能力目標:能夠區分不同的網路類型、估算100Base-T的實際傳輸速度
情感目標:從網路的發展感受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使用網路的熱情
三、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以理論性為主,其中又不乏實踐成份,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除結合校園網路實例講解基礎概念外,還可以利用Internet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用任務驅動方式,讓學生自行查找有關交換機、路由器的資料,培養他們利用網路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中的有關以前成立但現在已經不合時宜的表述,讓學生充分感受網路的發展速度,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
本節課以學校的網路機房就地取材,結合平時的上網實踐和常見的計算機設備逐步引入構成網路的三個要素:通信主體、通信設備、通信協議,引導學生歸納出計算風網路的一般定義。在其間補充有關交換機跟路由器的簡單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推薦www.google.com)查找有關設備的圖片信息,並協助對所查出的圖片進行辨別。在介紹網路的作用和分類時,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熟悉的一些應用,如我校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我校校園網結構等,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後通過對「傳輸速率」小知識的擴展,以我校校園網為例,設計一材料解答題,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時間分配如下:

3分鍾 5分鍾 10分鍾 12分鍾 12分鍾 3分鍾
四、教學准備:
1、硬體:賽揚466/32M/10G學生機器,一人一機,優派液晶投影機(1700流明),以100M交換機構建區域網,通過共享ISDN方式訪問Internet。
2、軟體:Win98、IE5、Office2000、Acdsee4.0,另外利用PowerPoint製作教學幻燈片代替板書,加強視覺效果。
3、資源:高中信息技術課本、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學生在本課時之前已經能夠使用IE訪問Internet,並能夠保存網頁和圖片,會使用搜索引擎。
五、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通過我們前幾次課的上網實踐,我們已經初上領略了網際網路的魅力以及網路給我們所帶來的便利,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它又有哪些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計算機網路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
1、 計算機網路的含義
1 通信主體 ——計算機
2 通信設備3 ——網卡、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以及雙絞線、同4 軸電纜、光纖等
(任務一:通過Internet搜集有關交換機、路由器的圖片,並對搜索結果進行辨別。)
5 通信協議——TCP/IP協議簇6
定義: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系統,遵照一定的協議,通過通信介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資源共享的系統。
2、 網路的作用
1 資源共享
2 集中管理和分布處理
3 遠程通信
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根據通訊范圍和距離)
1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2 LAN)
特點:范圍小、速度快,如一所學校,一座工廠等
3 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4 MAN)
特點:一個城市聯網
③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
特點:一個省、國家、國際聯網,速度快
4、材料:傳輸速率
又稱帶寬,是衡量網路性能優劣的重要指標,它是指網路傳輸信號的速度,其單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網路每秒能傳輸大小為1024個二進制位的信息。根據傳輸速率的不同,同一類型的網路又可以分為10M、100M、1000M網路等。在通常的快速乙太網(即100M乙太網),由於各種原因,其有效傳輸效率約為20-30%。
(任務二:根據以上材料,請通過計算回答下題)
我校採用的是快速乙太網,請問在通常情況下,通過網路在兩台機器之傳輸大小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時間與下列選項中的哪項最接近?(D)
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
解題思路:
第一步:快速乙太網每秒能傳輸100M二進制位信息;
第二步:其有效傳輸效率為20-30%即20-30M二進制位信息;
第三步:一個位元組有8個二進制位,則20-30M二進制位可摺合成2.5-3.75M位元組,即每秒傳輸約3Mp位元組;
第四步:100M位元組需30幾秒;D選項最為接近。
第五步:驗正。製作一個123M的大文件(WINZIP格式),通過區域網的兩台機器進行實時拷貝,利用計算機自帶的時鍾進行計時,所花時間是45秒。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網路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網路的一般作用以及常見分類方法,最後通過計算了解了有關傳輸速率的問題。課後大家要做好復習,注意區分幾個概念的區別。
(任務三——課外完成)
利用Internet,搜索有關資料,整理一篇有關計算機網路發展歷程的小論文。

討論計算機網路的構成要素

利用Internet獨立或分小組完成任務一

歸納出網路的一般定義

結合校園網的應用實際,討論網路的作用與好處

討論幾種網路的不同特點,辨別不同類型的網路

根據幻燈片上的材料,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回答問題,並由一個學生通過實際傳輸大文件進行驗證。

㈥ 小學信息技術優秀教案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給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它的發展沖擊著傳統的「以教室為環境、以教師為中心、以紙介教材為工具」的封閉式、單向傳輸的課程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與各學科的教學過程密切結合時,可為新型的教學結構創建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近年來,自己將信息技術運用於數學教學過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新穎、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台。那麼,如何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整合,下面談一些我的嘗試與探索。

一、 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形象思維。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生活問題又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生活的經驗,他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所以在數學探究學習之始,我們應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潛力。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數學教師一個大忙,它寓教育教學於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和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交替進行,從而在大腦皮層產生較強的反射,留下較深的印象。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可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們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媒體信息。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些演示實驗學生難以看清,或只能看到某一側面,因而達不到應有的演示效果,影響了教學效果。CAI課件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通過這些載體,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多媒體以及網路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同時新《標准》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學習「時、分的認識」,用課件把每天清晨起床,到學校上課,中午吃飯,下午放學,晚上看電視,上床睡覺等等的情景與鍾表的時刻,再現生活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入手,讓學生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進而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知識的傳遞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灌輸,而教學內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補充說明的圖片、圖表,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至終處於被動狀態,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以知識為關鍵要素的信息時代,傳統教學模式里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的介入,為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帶來了活力。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原理公式,微觀的數學思想具體化,並宏觀地展現出來,使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如:《射線與直線》,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以其奇特的視角、逼真的效果既強化了學生的感知,極好地渲染了教學情境,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優化了教學過程,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我們只是才剛剛開始,就已經顯示出了它的極大的與從不同的優越性,隨著它的深入和加強,它的更大更優越的作用必將得到更淋漓盡致的開發,這對於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及教師負擔過重問題的解決,誰說不是一項有著重要意義的大事呢?

信息技術能向學習者提供在當時當地無法看見和看清的事物,現象和過程或者無法聽到和聽清的各種音響效果,使學生直接從感官上認識,體會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強化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現代教學媒體面前,學生不僅可以從容不迫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學習,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學習模式轉變成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多種學習模式。

二、 信息技術加強課堂練習,及時反饋並糾正錯誤。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

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1、學生互相挑錯,解決計算中的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中,計算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老師強調多次,學生還在出錯。在教學解方程中,我把學生自己在解題中出現的錯誤,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學生進行判斷並改正。通過演示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挑錯,達到全體學生友引以為戒的目的。

別看學生在檢查自己錯誤的時候查不出來,但檢查別人錯誤時眼睛確是雪亮的,如(1)沒有寫「解」(2)等號上下沒有對齊(3)等號沒用尺子(4)計算錯誤(5)沒有正確判斷加減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出??……等等問題找的極准確。出錯的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印象很深,再做題時就不容易出錯了。批改學生的作業本時,我發現解方程這部分學生出錯較少,尤其是原來在教學中令人頭疼的不寫「解」和「=」 上下對不齊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2、增強練習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練習課上操作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 「年、月、日」中,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創設協作和自主性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進行隨機觀察年歷。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觀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學生還可以打開資料庫進行知識查詢,自己去自主探索,發現規律。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計算機進行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從而可以探索出閏年和平年的概念。學生還可以嘗試探索閏年的計算公式,還可以根據隨機題來驗證自己總結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學生可根據需要在「知識擴展中了解到我國農歷知識和世界上關於年、月、日劃分的一些知識」。這樣,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構建過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確能給人一種鮮明奪目的視覺效果,尤其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現教學難點,傳統手段達不到或解決得不好等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習題處理更是靈活自如,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尤其是各種教學軟體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圓柱、球》一課後,讓學生打開金山畫筆王的素材庫,從中挑出圓、球圖形,又要求學生把這些圖形組合成一幅美好的圖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網上學習,鞏固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又調動了學生數學實踐和探索的積極性。

我們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隨時從網上截取有用的信息,開拓視野。

上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著名的研究報告《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對現代勞動者的素質描述為: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許多發達國家也在人才素質結構內涵的總結中提出,要培養人的繼續發展能力、學習能力、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迅速反應能力、新知識的及時吸取能力、以及知識的更新和創造能力。根據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認識到:要把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藉助各種類型的媒體教材,把獲得自主學習、自我提高之能力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

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Internet上發布的信息包羅萬象、充滿時代氣息,幾乎囊括各領域、各學科的最新內容和成果。在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秀教案等內容,它們都是由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和計算機人員共同開發的。學生在網上學習可以得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任何一門學科和領域的知識信息,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位專家學者的指導,使之不受學校水平、教材和教師能力的限制。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進入網路的學生數量激增,他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國內、國際新聞;查看國內外文學名著;利用「搜索」功能,到網上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或用E-mail和老師、同學討論、交流學習上的問題;網際網路也給學生提供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的機會,他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討論各種主題和收集資料,還可以通過經濟和文化的全球交流來學習讀、寫、算等技能。從Internet上,學生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經驗和教訓。每一位學習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的難度和學習的科目。通過網上的學習,學生還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觀測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及時地調整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由過去的被迫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實現了學習的徹底革命,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 發揮遠程教育網的優勢,實現教育資源優勢互補。

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現代信息科學與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新學科、新專業、新領域的不斷涌現,迫使人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終身學習,而快節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們將遠程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第一選擇。近年來我校遠程教育進行著「跨越式」的發展,現在的遠程教育課程是多種多樣的,學習者在技術的支持下,豐富和擴充了他們參與遠程教育的經驗。

在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中又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培養呢?著名國際遠程教育學者德斯蒙德?基更認為,面向21世紀終身教育的遠程教育有兩種模式:即以群體為基礎的遠程教育模式和以個別為基礎的遠程教育模式。

在多媒體計算機所提供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使學生有了主動參與學習的可能。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的主體作用。

我校網校設置的同步教學課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各科均由學科帶頭人負責組織編寫教材,學生可以利用同步教學課程預習、學習和復習所學的知識;並且學生對哪一學科感興趣,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超前學習,在網上在線答疑時與老師對話,提出問題。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課程教學製作成課件,通過網路技術進行傳輸或鏡像在各教學中心伺服器,將多媒體信息表現和處理技術運用於課程教學和知識點闡述的各個環節,較傳統教學具有信息量大、教學內容更豐富和生動活潑、易於理解的特點,尤其是在講授抽象和用語言不易描述的理論和現象時更具優勢,使學習不再枯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

其次,在網上虛擬的校園,與分布在全國各地許多素未謀面的同學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或實時全交互的遠程教育方式交流,需要耐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協作精神和交際能力,在網上虛擬的校園,與分布在全國各地許多素未謀面的同學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或實時全交互的遠程教育方式交流,需要耐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再者,我校國際互聯網的開通,極大地將思維引入了一個更廣泛的領域,將現代教學技術的概念進一步擴大至整個互聯網這一龐大載體,使得我們能夠做到隨時從網上截取及時有用的信息用於教學和研究,從而更大范圍地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通過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信息技術教育並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它滲透在其它學科之中,沒有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種工具能像信息技術這樣和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把現代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教學服務,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不同於傳統課堂教育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其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必然會與自身產生的必要性相關聯。

在新時代,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他社會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現。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當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時,不僅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容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正在使教育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它將改變教學資源的形式和內容,擴展教學的空間,更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管理的現代化,完全改變了單純依靠教材、黑板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將書本知識與社會信息相結合,教師傳授與自我探索相結合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這就是「課程整合」――技術手段永遠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科教學內在的需求而存在的。我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驗的深入進行,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將改變,必將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進程。

21世紀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整合,還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

㈦ 小學計算機教學計劃

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㈧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方案使用哪些技術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深化教育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也開始探索如何藉助計算機來優化自己的教學。在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活力。由於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效果。信息技術集圖、文、聲、色、像於一體,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過聲情並茂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如:《發新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練習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去數學宮。在此故事中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去數學宮的路上,聽音樂出發了,途中三顆生病的星星擋住去路。為順利到達數學宮,要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充滿了迎接挑戰的激情,他們以「醫生」的角色義不容辭的「為星星治病」,每個人爭先恐後地出謀劃策,給算式找錯,並修改,小組交流再匯報。第二個環節是進入數學宮的智慧門,電腦播放可愛的兔媽媽、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對話。根據聽到對話中的問題列式計算。第三個環節是購物,小熊的商店裡有很多的體育用品,請小朋友們想,要買哪兩樣,一共花多少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本環節利用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使學生進入故事中,積極展示他們的智慧,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二、運用信息技術能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信息技術,把有關教學內容在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整體與部分之間進行相互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事實的聯系,教學規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細致地進行觀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時,認識時分的進率1時=60分這一知識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1時=60分是這節課的難點。我不想直接出示給學生,而是將通過學生非常熟悉的「龜兔賽跑」這個老故事,把兩個小動物請到鍾面上,課件先演示烏龜和兔子在鍾面上賽跑,讓學生觀察它們分別跑了多遠?(烏龜跑了一個大格,兔子跑了一圈)然後演示烏龜和兔子變成了時針和分針,再演示時針和分針的比賽,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學生輕而易舉地就發現了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了1圈。它們是同時開始跑的,同時停下來的,從而得1時=60分的結論。通過課件的生動演示,賦予了1時=60分的新內涵,使教學重難點在學生的觀察和思考中迎刃而解。
三、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應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通過教師講解來教授給學生變為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而獲得新知。
例如:在教學《認識方向——東南西北》一課時,學生在認識了地圖東、南、西、北的方向後,教師讓學生動物園的平面圖上地圖上找一找自己要走的路線,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小組交流,進一步認識了地圖上方向。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又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比多少》時,課件演示一籃蘋果和一籃桔子,蘋果對桔子說:「我比你多。」桔子說:「不對,我比你多。怎樣知道是蘋果多還是桔子多呢?這就引發了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後,發現了兩種方法。1、數數的方法,先數出蘋果和桔子的個數,然後再比出誰多誰少。2、一一對應的方法,讓蘋果和桔子分別按順序擺放好,然後一個對一個,就把多少比出來了。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出了比多少的兩種方法,同時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它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恰當地選准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