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交換機路由器網路結構
擴展閱讀
netsh查看網路信號 2025-07-01 12:02:25
魅族分享網路給電腦 2025-07-01 11:47:35

交換機路由器網路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8-29 05:52:04

路由器+交換機組建區域網怎樣組詳細一下!!!

你是什麼網路情況?ADSL還是直連的寬頻?

如果是ADSL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1、連接網線(都用直連線),進線~貓~路由~兩台電腦。(注意貓~路由接WAN口,路由LAN口~電腦)

2、進你的陸游。(看看說明書,陸游的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是什麼。如果說明書沒了上網查一下。)比如我單位的陸游IP是192.168.0.1 那麼我在IE的地址欄輸入192.168.0.1再回車就會出現登陸對話框,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能進陸遊了。

3、設置你的外網,也就是WAN。(不同的陸游裡面的選項不太一樣,但是基本功能是一樣的,你找找看應該都能找的到。)找這個選項,在POPPE里填寫自己ADSL的帳號和密碼。(這樣就是讓陸游代你撥號了,只要開了陸游並等ADSL貓正常啟動後就可以上網了,斷網只要讓這兩個設備中的一個斷電就行了。)

4、設置你的區域網IP,也就是LAN。還是舉我的例子,既然我陸游的IP是192.168.0.1 那麼為了方便我設置的區域網IP就是192.168.0.1~254 當然,如果不喜歡是可以換別的的,但換了後你要把陸游的IP也換了才行,如我想把區域網IP設置為10.0.0.1~254 那麼就要把陸游的IP改為10.0.0.1

好現在區域網IP已經設置好了,如果自己家上網不想去做什麼管理那麼每台電腦只要讓網卡自動獲得IP就能上網了。如果還想對區域網內的電腦進行一些管理那麼就要給每台電腦設置固定的區域網IP地址。如區域網IP設置為10.0.0.1~254 那麼你的電腦的IP就可以設置為10.0.0.* (*可以是2到254之間的任何數,各台電腦不要相同,1是你的陸游器不要用。)如區域網IP設置為192.168.0.1~254那麼電腦的IP就可以設置為192.168.0.*

如果是直連的寬頻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1、連接網線(都用直連線),進線路由~兩台電腦。(注意進線~路由接WAN口,路由LAN口~電腦)

2、進你的陸游。(看看說明書,陸游的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是什麼。如果說明書沒了上網查一下。)比如我單位的陸游IP是192.168.0.1 那麼我在IE的地址欄輸入192.168.0.1再回車就會出現登陸對話框,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能進陸遊了。

3、設置你的外網,也就是WAN,在裡面填寫你的IP地址。

4、設置你的區域網IP,也就是LAN。還是舉我的例子,既然我陸游的IP是192.168.0.1 那麼為了方便我設置的區域網IP就是192.168.0.1~254 當然,如果不喜歡是可以換別的的,但換了後你要把陸游的IP也換了才行,如我想把區域網IP設置為10.0.0.1~254 那麼就要把陸游的IP改為10.0.0.1

好現在區域網IP已經設置好了,如果自己家上網不想去做什麼管理那麼每台電腦只要讓網卡自動獲得IP就能上網了。如果還想對區域網內的電腦進行一些管理那麼就要給每台電腦設置固定的區域網IP地址。如區域網IP設置為10.0.0.1~254 那麼你的電腦的IP就可以設置為10.0.0.* (*可以是2到254之間的任何數,各台電腦不要相同,1是你的陸游器不要用。)如區域網IP設置為192.168.0.1~254那麼電腦的IP就可以設置為192.168.0.*

上面是我前段時間寫的,希望能幫到你。

⑵ 什麼是交換機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網路七層的定義

【IT168 專稿】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詢問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是什麼,功能如何,有何區別,筆者就這些問題簡單的做些解答。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

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

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屏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打開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台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

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何問題。

給你一個參考,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看完以上的解說讀者應該對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還是以交換機、路由器的組合使用為主,具體的組合方式可根據具體的網路情況和需求來確定。
ISO國際標准組織所定義的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的定義和各層功能。它是網路技術入門者的敲門磚,也是分析、評判各種網路技術的依據—從此網路不再神秘,它也是有理可依,有據可循的。
建立七層模型主要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兼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也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塊分擔起不同的職責
網路發展中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ISO(Internet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准組織)對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七層網路模型的定義。它不但成為以前的和後續的各種網路技術評判、分析的依據,也成為網路協議設計和統一的參考模型。
建立七層模型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兼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服務說明某一層為上一層提供一些什麼功能,介面說明上一層如何使用下層的服務,而協議涉及如何實現本層的服務;這樣各層之間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互連網路中各實體採用什麼樣的協議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務並且不改變相鄰層的介面就可以了。網路七層的劃分也是為了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塊(不同層次)分擔起不同的職責,從而帶來如下好處:
減輕問題的復雜程度,一旦網路發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處層次,便於查找和糾錯;
在各層分別定義標准介面,使具備相同對等層的不同網路設備能實現互操作,各層之間則相對獨立,一種高層協議可放在多種低層協議上運行;
能有效刺激網路技術革新,因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圍內進行,不需對整個網路動大手術;
便於研究和教學。
網路分層體現了在許多工程設計中都具有的結構化思想,是一種合理的劃分。
網路七層的功能
網路七層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對象;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是用戶所面向和關心的內容。
那麼,網路七層的具體定義和相應職責各是什麼呢?下圖便是OSI七層模型的協議堆棧示意,它們由下到上分別為:
第一層—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通訊網路之間物理鏈路的電氣或機械特性,以及激活、維護和關閉這條鏈路的各項操作。物理層特徵參數包括:電壓、數據傳輸率、最大傳輸距離、物理連接媒體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實際的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總會出現錯誤,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將數據分成幀,以數據幀為單位進行傳輸)將有差錯的物理鏈路轉化成對上層來說沒有錯誤的數據鏈路。它的特徵參數包括:物理地址、網路拓樸結構、錯誤警告機制、所傳數據幀的排序和流控等。其中物理地址是相對網路層地址而言的,它代表了數據鏈路層的節點標識技術;「拓樸」是網路中經常會碰到的術語,標記著各個設備以何種方式互連起來,如:匯流排型—所有設備都連在一條匯流排上,星型—所有設備都通過一個中央結點互連;錯誤警告是向上層協議報告數據傳遞中錯誤的發生;數據幀排序可將所傳數據重新排列;流控則用於調整數據傳輸速率,使接收端不至於過載。
OSL參考模型(簡單圖一)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路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第三層—網路層:網路層將數據分成一定長度的分組,並在分組頭中標識源和目的節點的邏輯地址,這些地址就象街區、門牌號一樣,成為每個節點的標識;網路層的核心功能便是根據這些地址來獲得從源到目的的路徑,當有多條路徑存在的情況下,還要負責進行路由選擇。
第四層—傳輸層:提供對上層透明(不依賴於具體網路)的可靠的數據傳輸。如果說網路層關心的是「點到點」的逐點轉遞,那麼可以說傳輸層關注的是「端到端」(源端到目的端)的最終效果。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流控、多路技術、虛電路管理和糾錯及恢復等。其中多路技術使多個不同應用的數據可以通過單一的物理鏈路共同實現傳遞;虛電路是數據傳遞的邏輯通道,在傳輸層建立、維護和終止;糾錯功能則可以檢測錯誤的發生,並採取措施(如重傳)解決問題。
第五層—會話層:在網路實體間建立、管理和終止通訊應用服務請求和響應等會話。
第六層—表示層:定義了一系列代碼和代碼轉換功能以保證源端數據在目的端同樣能被識別,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文本數據的ASCII碼,表示圖象的GIF或表示動畫的MPEG等。
第七層——應用層:應用層是面向用戶的最高層,通過軟體應用實現網路與用戶的直接對話,如:找到通訊對方,識別可用資源和同步操作等。
網路七層的底三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它們不為用戶所見,默默地對網路起到支撐作用,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對象;上四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

⑶ 路由器的交換結構

路由器的交換結構是指將路由的輸入埠與輸出埠相連接的體系結構。

輸入埠、輸出埠和交換結構共同實現了轉發功能,並且總是用硬體實現。這些轉發功能有時總稱為路由器轉發平面。

交換結構位於一台路由器的核心部位。交換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如經內存交換、經匯流排交換、經互聯網路交換。

在網路介面中,特定媒質介面完成所有的物理層和介質訪問子層的功能,交換結構介面完成IP交換的前期和後期工作。

在交換一個IP之前,先將IP包分成一些固定長度的信元,附上內部路由標識符或者標記優先順序等;而在交換後,則將接收到的一些具有相同標識符的信元重組為一個IP數據包。

(3)交換機路由器網路結構擴展閱讀:

與路由器交換結構有關的丟包原因:

1、假設輸入和輸出線路的速率都是 R,有 N 個輸入埠和 N 個輸出埠,交換結構的速率足夠快。每個線路上的分組都有相同的固定長度,分組以同步的方式到達輸入埠,且每個分組都被轉發到同一個輸出埠。

2、如果交換結構不能快到使所有到達的分組無時延地通過它傳送,則在輸入埠也將出現分組排隊。因為到達的分組必須加入輸入埠隊列中,以等待通過交換結構傳送到輸出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由交換設備

⑷ 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分別處於什麼層

  1. 七層模型:從底層到上層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2. 二層也叫數據鏈路層:主要用戶為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校驗等功能,並將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三層也叫網路層,主要作用是為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網路中的兩個主機系統之間提供連接和路徑選擇。

  3. 我們常說的交換機包括二層交換機和三層交換機,集線器是典型的二層交換機,路由器是典型的三層交換機。

  4. 判斷二層交換機和三層交換機最簡單按的辦法就是:通過這個交換機只能訪問同一網段的其它設備,這個交換機就是二層交換機;可以訪問不通網段的其它設備,這個交換機就是三層交換機。

⑸ OSI七層結構以及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各工作在哪一層

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OSI七層結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拓展資料


OSI模型的設計目的是成為一個所有銷售商都能實現的開放網路模型,來克服使用眾多私有網路模型所帶來的困難和低效性。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模型的設計目的是成為一個所有銷售商都能實現的開放網路模型,來克服使用眾多私有網路模型所帶來的困難和低效性。OSI是在一個備受尊敬的國際標准團體的參與下完成的,這個組織就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

⑹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是什麼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也就是網路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源於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這個數據包中所含的目地址,決定轉發到的下一個目的地址。路由器中時刻維持著一張路由表,所有的數據包的發送和轉發都通過查找路由表來實現的。這個路由表可以靜態配置,也可以通過動態路由協議產生。

交換機

4、對於廣播幀和組播幀向所有埠進行轉發。

5、更新。MAC地址表會每300s更新一次。

⑺ 主機、交換機和路由器位於體系結構的最高層分別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往往有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網路互聯連接而成。集線器處於物理層,交換機處於數據鏈路層,三層和多層交換機可以處於網路層及以上,路由器處於網路層及以上。

⑻ 路由器由哪幾部分組成,簡要說明一下各部分的作用

路由器的組成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內部構件和外部構件

內部構件:

1、RAM(隨機存儲器)

功能:存放路由表;存放ARP告訴緩存;存放快速交換緩存;存放分組交換緩沖;存放解壓後的IOS;路由器加電後,存放running配置文件;

2、NVRAM(非易失性RAM)

功能:存儲路由器的startup配置文件;存儲路由器的備份。

3、FLASH(快速快閃記憶體)

功能:存放IOS和微代碼。

4、ROM(只讀存儲器)

功能:存放POST診斷所需的指令;存放mini-ios;存放ROM監控模式的代碼。

5、CPU(中央處理器)

衡量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標,負責路由計算,路由選擇等。

6、背板:

背板能力是一個重要參數,尤其在交換機中。

外部構件就是各種接線的介面。

(8)交換機路由器網路結構擴展閱讀:

路由器作用及功能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數據鏈路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有的路由器僅支持單一協議,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的傳輸。

⑼ 路由器和交換機分別工作在哪一層

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層-數據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層-網路層。

交換機內部的CPU會在每個埠成功連接時,通過將MAC地址和埠對應,形成一張MAC表。在今後的通訊中,發往該MAC地址的數據包將僅送往其對應的埠,而不是所有的埠。因此,交換機可用於劃分數據鏈路層廣播,所以是在數據鏈路層工作。

(9)交換機路由器網路結構擴展閱讀:

光交換是人們正在研製的下一代交換技術。所有的交換技術都是基於電信號的,即使是光纖交換機也是先將光信號轉為電信號,經過交換處理後,再轉回光信號發到另一根光纖。

由於光電轉換速率較低,同時電路的處理速度存在物理學上的瓶頸,因此人們希望設計出一種無需經過光電轉換的「光交換機」,其內部不是電路而是光路,邏輯原件不是開關電路而是開關光路。這樣將大大提高交換機的處理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