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后门的隐患;安全漏洞的问题;人为地无意疏忽;人为地恶意攻击。
(仅供参考)
㈡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控制的步骤有哪些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它是回确认安全答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借助于风险评估工具,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依据,是对现有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网络安全领域内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设备选型、网络安全需求分析、网络建设、网络改造、应用系统试运行、内网与外网互联、与第三方业务伙伴进行网上业务数据传输、电子政务等业务之前,进行风险评估会帮助组织在一个安全的框架下进行组织活动。它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风险大小,通过制定信息安全方针,采取适当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被避免、转移或降至一个可被接受的水平。
1、普及障碍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制约了电子政府的推进和普及。首先是区域和时序发展的多层次性。其次是认知的多层次性和需求的多层次性。
2、无序障碍
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影响电子政府的推进。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工程是一项方便快捷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职责明晰、协调有力的组织机构。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表现为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兼容、域名关联度低、信息共享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给政府工作再来新的困难,也损害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3、体制障碍
电子政府的推行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革命,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只要是来自政府本身,政府的人员可能是推动的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审批过多、过滥,政府流程还不够合理。同时,政务公开的程度还不够。政府垄断信息资源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大量本应公开的信息被作为内参或保密文件,工作透明度低、保密文件多,确定为保密信
㈢ 请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的总体策略
加快网络法制建设和增强执法力度:电子政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及国家核心任务,其安全关系到国家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公众利益。
所以电子政务安全实施保障,必须以国家法规形式将其固化,形成全国共同遵守的规约,成为电子政务实施和运行的行为准则,成为电子政务国际交往的重要依据,为司法和执法者提供法律依据,对违法犯罪者形成重大威慑。
依法正确划分保密信息和确定密级:政府的保密信息主要有工作秘密和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是机关、单位内部不能向外公开的事项。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电子政务领域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一旦遭到病毒破坏可以及时恢复主要数据。
合理使用杀毒软件。没有任何一种反病毒软件能够防治现有的和未来产生的所有病毒,因此必须合理使用和部署防病毒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规章,其次是软件漏洞与后门。现在电子政务平台使用的所有软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㈣ 电子政务安全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安全是指保护电子政务网络及其服务不受未经授权的修改、破坏或泄漏,防止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电子政务安全就是电子政务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㈤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和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电子化、
网络化和透
明、高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严重。认
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
把握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
建设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
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
到网络上进行,
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超越时间、
空间和部门分隔
的制约,
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
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
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也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
加突出和严重,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危害,
严重的还将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
从分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成
与特点出发,
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把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
和要求,
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所在,
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㈥ 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智慧政务平台的安全隐患金鹏信息智慧政务专家小组提出建议,一方面要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政府提供了更好更快捷的公众服务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快捷服务必须是基于政府自身的服务平台而不是第三方企业或机构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完全可以借鉴商业领域的服务模式,在中国智慧政务战略框架内建设政府自身的在线服务平台,构建一套以微博、微信为前台,以政务移动应用中心为运行的微政务应用体系。
一 、要将信息公开和政务应用相剥离
可以将微博、微信等平台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宣传和吸引公众流量的平台,而不能作为业务交互办理的平台。通过此类平台将用户吸引回流到政府自身的移动App上。政府要建立自己的移动应用中心,根据业务需求提供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App,确保政务数据能集中收集在政府内部的数据中心。从三个层次上确保政务服务:
1、政府自身建设移动应用中心和App,保障政府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
2、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性;
3、保障政务数据的完整性。
政府各个业务数据完整地收集汇总,可以较好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开放和业务协同,也为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决策提供良好基础。
二、要把业务应用和数据标准相剥离
政府可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如在前端的交互设计和应用规范上参考商业标准。但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上一定要坚持已有的安全体系。
三、应制定合理的标准规范,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
中国智慧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权在各级单位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具体的建设和安全保障落在了信息中心或智慧政务处等技术部门。“一把手”精通业务,但对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安全等方面不一定很熟悉,很容易被误导进入“重业务轻安全”的误区。事实上在基层单位的微博、微信热潮中,就出现过领导“强压”的局面。对此,有必要明确信息中心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的“领导”地位,确保相关标准规范的切实应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这为“政务信息和应用开放”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政务数据面临着“社会化”的考验。政府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市场与政府各自归位,避免政府“媒体化”和“被动开放”。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软件
㈦ 试阐述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安全是指保护电子政务网络及其服务不受未经授权的修改、破坏或泄漏,防止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电子政务安全就是电子政务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由于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涉及到国家秘密与核心政务,它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公众利益,所以电子政务安全的实施和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7)电子政务领域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一、安全威胁
1、被动攻击,主要包括被动攻击者监视、接收、记录开放的通信信道上的信息传送。
2、主动攻击,指攻击者主动对信息系统所实施的攻击,包括企图避开安全保护、引入恶意代码,及破坏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如破坏数据的完整性、越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插入和利用恶意代码、拒绝服务攻击等。
3、邻近攻击,指攻击者试图在地理上尽可能接近被攻击的网络、系统和设备,目的是修改、收集信息,或者破坏系统。
4、分发攻击,是指攻击者在电子政务软件和硬件的开发、生产、运输和安装阶段,恶意修改设计、配置的行为。
二、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重要技术。主要由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和客户端安全防护策略三部分组成。
1、入网访问控制。通过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控制用户登录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地点。
2、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
3、客户端安全防护策略。要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尽可能地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㈧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网络安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深信服(300454)、天融信(002212)、奇安信(688561)、启明星辰(002439)、卫士通(002268)、绿盟科技(300369)、安恒信息(6880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
中国政府三大领域网络安全需求特征
网络安全行业政府领域的应用有三大细分,分别为政务、税务和工商领域。具体来看,政务领域近年来勒索病毒横行、黑客干政、DDoS攻击现象屡屡发生,整体需求以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尤其是勒索病毒的防御,2018年2月,襄阳南漳县人民医院系统被植入升级版勒索病毒后瘫痪,因系统瘫痪录入在电脑中的药价等数据消失,存储在电脑中的病例也无影无踪,黑客要求支付比特币才能恢复正常,是一起性质较为恶劣的勒索事件。
另外税务和工商领域的网络安全需求也以抵御漏洞风险、保障数据库安全等为主要需求。
合作新模式:数字政府依托企业建设运营
数字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明显,不论是硬件设备的采购或者软件设施和服务的完善,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贯穿于每个环节。且政府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始终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企业掌握成熟的数字技术、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通过PPP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政府输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技术人才等,协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作为政府重要治理和服务对象,能够通过意见表达、议程参与等方式影响政府治理理念,推动组织流程变革和政社关系重塑。近年来,广东、浙江等省市纷纷成立国资背景的数字政府公司。
近两年我国政府网站安全性增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迅速,针对政府领域的网安需求满足情况良好,数字政府逐渐取得成效,且政府网站的安全性有所加强。2016-2020年,我国政府网站被篡改的数量波动下降,2020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494个,较2019年的515个有所下降。
目前,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推进,政府门户网站所承载业务的数量在逐步增加,网站被入侵或篡改所带来的危害将不仅限于政府形象的损害,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尤其重要,政府领域对网络安全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政府领域对网络安全需求占据了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很大部分。从需求特征来看,在政府领域,网络安全产品是否能满足符合国家政策的合规性功能更加受到关注,如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等强制性要求越来越严,网络安全产品部署从部级、省级向市级、县级延伸等。预计2020年,政府网络安全规模突破400亿元。
未来我国政府领域网安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未来,随着我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是重要抓手。特别是“十八大”将信息化列为“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一,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内,电子政务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网络安全业务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空间广阔。前瞻预测,2026年政府领域网络安全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