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络安全知识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内容如下:
1、避免电脑被安装木马程序
安装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并及时升级;可以考虑使用安全性比较好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工具;不要执行任何来历不明的软件;对陌生邮件要杀毒后,再下载邮件中的附件;经常升级系统和更新病毒库;非必要的网站插件不要安装;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电脑病毒。
2、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在社交网站类软件上发布火车票、飞机票、护照、照片、日程、行踪等;在图书馆、打印店等公共场合,或是使用他人手机登录账号,不要选择自动保存密码,离开时记得退出账号;从常用应用商店下载APP,不从陌生、不知名应用商店、网站页面下载APP;填写调查问卷、扫二维码注册尽可能不使用真实个人信息。
3、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需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个人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4、收快递时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因为个人信息都在快递单上,不管是快递盒直接放入垃圾桶还是把快递单撕下来在放进干垃圾分类中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因此收快递时要撕毁快递箱上的面单。
5、注册时使用个人信息
在注册时,尽可能不使用个人信息(名字、出生年月等)作为电子邮箱地址或是用户名,容易被撞库破解。
6、设置密码预防
连续数字或字母、自己或父母生日都是容易被猜到或获取的信息,因此如果使用生日作为密码风险很大。而如果所有账号都使用一种密码,一旦密码丢失则容易造成更大损失。因此涉及财产、支付类账户的密码应采用高强度密码。
Ⅱ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判断题附答案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判断题附答案 篇1
判断题:
1、漏洞是指任何可以造成破坏系统或信息的弱点。(对)
2、安全审计就是日志的记录。(错)
3、格式化过后的计算机,原来的数据就找不回来了。(错)
4、密码保管不善属于操作失误的安全隐患。(错)
5、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自动产生的。(错)
6、对于一个计算机网络来说,依靠防火墙即可以达到对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防护。(错)
7、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查性。(错)
8、最小特权、纵深防御是网络安全原则之一。(对)
9、安全管理从范畴上讲,涉及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和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
10、用户的密码一般应设置为16位以上。(对)
11、开放性是UNIX系统的一大特点。(对)
12、防止主机丢失属于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范畴。(错)
13、我们通常使用SMTP协议用来接收E—MAIL。(错)
14、在堡垒主机上建立内部DNS服务器以供外界访问,可以增强DNS服务器的安全性。(错)
15、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物理传输。(错)
16、使用最新版本的网页浏览器软件可以防御黑客攻击。(对)
17、通过使用SOCKS5代理服务器可以隐藏QQ的真实IP。(对)
18、一但中了IE窗口炸弹马上按下主机面板上的Reset键,重起计算机。(错)
19、禁止使用活动脚本可以防范IE执行本地任意程序。(对)
20、只要是类型为TXT的文件都没有危险。(错)
21、不要打开附件为SHS格式的文件。(对)
22、发现木马,首先要在计算机的后台关掉其程序的运行。(对)
23、限制网络用户访问和调用cmd的权限可以防范Unicode漏洞。(对)
24、解决共享文件夹的安全隐患应该卸载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对)
25、不要将密码写到纸上。(对)
26、屏幕保护的密码是需要分大小写的。(对)
27、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媒介来分类,可分为单机病毒和网络病毒。(对)
28、木马不是病毒。(对)
29。复合型防火墙防火墙是内部网与外部网的隔离点,起着监视和隔绝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同时也常结合过滤器的功能。(对)
30、非法访问一旦突破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即可对主机上的软件和配置漏洞进行攻击。(错)
31、ATM技术领先于TCP/IP技术,即将取代IP技术,实现语音、视频、数据传输网络的三网合一。(错)
32、Internet设计之初,考虑了核战争的威胁,因此充分考虑到了网络安全问。(错)
33、我的计算机在网络防火墙之内,所以其他用户不可能对我计算机造成威胁。(错)
34、Internet没有一个集中的管理权威。(对)
35、统计表明,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内部网络,而不是Internet。(对)
36、只要设置了足够强壮的口令,黑客不可能侵入到计算机中。(错)
37、路由器在转发IP分组时,一般不检查IP分组的源地址,因此可以伪造IP分组的源地址进行攻击,使得网络管理员无法追踪。(对)
38、发起大规模的DDoS攻击通常要控制大量的中间网络或系统。(对)
39、路由协议如果没有认证功能,就可以伪造路由信息,导致路由表混乱,从而使网络瘫痪。(对)
40、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的阻止黑客的`攻击。(错)
41、TCSEC是美国的计算机安全评估机构和安全标准制定机构。(对)
42、蠕虫、特洛伊木马和病毒其实是一回事。(错)
43、只要选择一种最安全的操作系统,整个系统就可以保障安全。(错)
44、在计算机系统安全中,人的作用相对于软件,硬件和网络而言,不是很重要。(错)
45、在设计系统安全策略时要首先评估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对)
46、安装系统后应当根据厂商或安全咨询机构的建议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对)
47、系统安全的责任在于IT技术人员,最终用户不需要了解安全问题。(错)
48。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同时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问题。(错)
49。具有政治目的的黑客只对政府的网络与信息资源造成危害。(错)
50、病毒攻击是危害最大、影响最广、发展最快的攻击技术。(错)
51、黑色星期四"是因有人通过BELL实验室与Internet连接的有漏洞的机器上放置了一个蠕虫程序而引起网络灾难得名的。(错)
52、邮件的附件如果是带有exe、com、pif、pl、src和vbs为后缀的文件,应确定其安全后再打开。(对)
53、在信息战中中立国的体现要比非信息战简单。(错)
54、信息战的军事目标是指一个国家军队的网络系统、信息系统、数据资源。(错)
55、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对)
56、小球病毒属于引导型病毒。(对)
57、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对)
58、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对)
59、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分为三级,其中三级品为最高级。(错)
60,删除不必要的网络共享可以提高防范病毒的能力。(对)
61、外单位人员如可以随意接入奇瑞公司内网。(错)
62、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犯罪对象实施的,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处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
63、计算机数据恢复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百分百恢复。(错)
64、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危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事件,称为计算机案件。(对)
65、网络安全工程实施的关键是质量,而质量的关键是服务的长期保障能力。(对)
66、网络安全服务的开展与网络安全防范是一对矛盾。(对)
67、网络安全边界防范的不完备性仅指防外不防内。(错)
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判断题附答案 篇2
1、信息安全属性中的可审查性也称为不可否认性。(y)
2、当网络中发生了ARP欺骗攻击时,可以利用SinfferPro软件来清除。(n)
3、物理安全即物理隔离。(y)
4、物理安全是绝对安全的一项网络安全技术。(n)
5、使用IP切换软件的“一机一网”方案属于一种准物理隔离方式。(n)
6、木马有时称为木马病毒,但却不具有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性。(n)
7、只要是计算机病毒,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破坏性。(y)
8、包过滤防火墙一般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传输层,主要对IP分组和TCP/UDP端口进行检测和过滤操作。(y)
9、要实现DDos攻击,攻击者必须能够控制大量的计算机为其服务。(n)
10、单钥加密系统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两种类型。(y)
11、序列密码属于对称加密方式。(y)
12、IDS是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的缩写,即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Hacker或Cracker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其作用与部署位置与IPS完全相同(n)
13、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在IP封包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时重写源IP地址或/和目的IP地址的技术。(y)
14、在中国使用的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GSM和CDMA。(y)
15、IPS是IDS的替代产品。(y)
16、在安全威胁中,窃取和窃听是同一种威胁行为的不同说法。(n)
17、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n)
18、物理安全是整个信息安全的基础。(y)
19、物理安全是绝对安全的一项网络安全技术。(n)
20、使用物理隔离卡的物理隔离方案是绝对安全的。(n)
21、间谍软件具有计算机病毒的所有特性。(n)
22、计算机病毒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运算结果。(n)
23、防火墙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代理防火墙。一个代理防火墙通常是一台有能力过滤数据包某些内容的路由器。(y)
24、要实现ARP攻击,攻击者必须能够控制大量的计算机为其服务。(n)
25、双钥加密系统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两种类型。(n)
26、对称加密,或专用密钥(也称做常规加密)由通信双方共享一个秘密密钥。发送方在进行数学运算时使用密钥将明文加密成密文。接受方使用相同的钥将密文还原成明文。(y)
Ⅲ 网络安全单项选择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2.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6.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7.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
C基于PKI认证 ;
D基于数据库认证
8.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 (B)
A、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A、防火墙
B、加密狗
C、认证
D、防病毒
10.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自己做服务器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
D、10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D )
A. 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B. 及时、可靠升级反病毒产品
C.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D. 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 )防火墙的特点。(D)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14.在每天下午5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 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
B、通信线的物理安全
C、偷听数据
D、网络地址欺骗
15.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A)SARS
(B)SQL杀手蠕虫
(C)手机病毒
(D)小球病毒
16.SQL 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A)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B)攻击个人PC终端
(C)破坏PC游戏程序
(D)攻击手机网络
17.当今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A)安全风险屏障
(B)安全风险缺口
(C)管理方式的变革
(D)管理方式的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A)10%
(B)160%
(C)60%
(D)30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A)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B)信息化中,信息不足产生的漏洞
(C)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漏洞
(D)计算中心的火灾隐患
20.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个时代(B)
(A)九十年代中叶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D)专网时代
21.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三个时代(A)
(A)主机时代, 专网时代, 多网合一时代
(B)主机时代, PC机时代, 网络时代
(C)PC机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
(D)2001年,2002年,2003年
22.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二个时代(A)
(A)专网时代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23.网络安全在多网合一时代的脆弱性体现在(C)
(A)网络的脆弱性
(B)软件的脆弱性
(C)管理的脆弱性
(D)应用的脆弱性
24.人对网络的依赖性最高的时代(C)
(A)专网时代
(B)PC时代
(C)多网合一时代
(D)主机时代
25.网络攻击与防御处于不对称状态是因为(C)
(A)管理的脆弱性
(B)应用的脆弱性
(C)网络软,硬件的复杂性
(D)软件的脆弱性
26.网络攻击的种类(A)
(A)物理攻击,语法攻击,语义攻击
(B)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C)硬件攻击,软件攻击
(D)物理攻击,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27.语义攻击利用的是(A)
(A)信息内容的含义
(B)病毒对软件攻击
(C)黑客对系统攻击
(D)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28.1995年之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是(A)
(A)风险管理
(B)访问控制
(C)消除风险
(D)回避风险
29.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D)
(A)政策,结构和技术
(B)组织,技术和信息
(C)硬件,软件和人
(D)资产,威胁和脆弱性
30.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A)
(A)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点评估
31.PDR模型与访问控制的主要区别(A)
(A)PDR把安全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PDR作为系统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C)PDR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D)PDR的关键因素是人
32.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关键因素是(A)
(A)人
(B)技术
(C)模型
(D)客体
33.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4.最早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什么?(C)
(A)直接的个人通信;
(B)共享硬盘空间、打印机等设备;
(C)共享计算资源;
D大量的数据交换。
35.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B)
(A)计算机网络带宽和速度大大提高。
(B)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C)计算机网络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
(D)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36.关于80年代Mirros 蠕虫危害的描述,哪句话是错误的?(B)
(A)该蠕虫利用Unix系统上的漏洞传播
(B)窃取用户的机密信息,破坏计算机数据文件
(C)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处理器的时间,导致拒绝服务
(D)大量的流量堵塞了网络,导致网络瘫痪
37.以下关于DOS攻击的描述,哪句话是正确的?(C)
(A)不需要侵入受攻击的系统
(B)以窃取目标系统上的机密信息为目的
(C)导致目标系统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
(D)如果目标系统没有漏洞,远程攻击就不可能成功
38.许多黑客攻击都是利用软件实现中的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C)
(A)安装防火墙
(B)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C)给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
(D)安装防病毒软件
39.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安全功能 (C)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实现主机和外设的并行处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0.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日志记录功能(D)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以合理的方式处理错误事件,而不至于影响其他程序的正常运行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2.Windows NT提供的分布式安全环境又被称为(A)
(A)域(Domain)
(B)工作组
(C)对等网
(D)安全网
43.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身份验证(Authentication)过程(A)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4.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授权(Authorization)(B)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5.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审计(Audit)(D)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6.以网络为本的知识文明人们所关心的主要安全是(C)
(A)人身安全
(B)社会安全
(C)信息安全
47.第一次出现"HACKER"这个词是在(B)
(A)BELL实验室
(B)麻省理工AI实验室
(C)AT&T实验室
48.可能给系统造成影响或者破坏的人包括(A)
(A)所有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者
(B)只有黑客
(C)只有跨客
49.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段包括(A)
(A)社会工程攻击、蛮力攻击和技术攻击
(B)人类工程攻击、武力攻击及技术攻击
(C)社会工程攻击、系统攻击及技术攻击
50.从统计的情况看,造成危害最大的黑客攻击是(C)
(A)漏洞攻击
(B)蠕虫攻击
(C)病毒攻击
51.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在(B)
(A)40年代
(B)70 年代
(C)90年代
52.口令攻击的主要目的是(B)
(A)获取口令破坏系统
(B)获取口令进入系统
(C)仅获取口令没有用途
53.通过口令使用习惯调查发现有大约___%的人使用的口令长度低于5个字符的(B)
(A)50.5
(B)51. 5
(C)52.5
54.通常一个三个字符的口令破解需要(B)
(A)18毫秒
(B)18 秒
(C)18分
55.黑色星期四是指(A)
(A)1998年11月3日星期四
(B)1999年6月24日星期四
(C)2000年4月13日星期四
56.大家所认为的对Internet安全技术进行研究是从_______时候开始的 (C)
(A)Internet 诞生
(B)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
( C)黑色星期四
57.计算机紧急应急小组的简称是(A)
(A)CERT
(B)FIRST
(C)SANA
58.邮件炸弹攻击主要是(B)
(A)破坏被攻击者邮件服务器
(B)添满被攻击者邮箱
(C)破坏被攻击者邮件客户端
59.逻辑炸弹通常是通过(B)
(A)必须远程控制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B)指定条件或外来触发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C)通过管理员控制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60.1996年上海某寻呼台发生的逻辑炸弹事件,造事者被判"情节轻微,无罪释放"是因为(C)
(A)证据不足
(B)没有造成破坏
(C)法律不健全
61.扫描工具(C)
(A)只能作为攻击工具
(B)只能作为防范工具
(C)既可作为攻击工具也可以作为防范工具
62.DDOS攻击是利用_____进行攻击(C)
(A)其他网络
(B)通讯握手过程问题
(C)中间代理
63.全国首例计算机入侵银行系统是通过(A)
(A)安装无限MODEM进行攻击
(B)通过内部系统进行攻击
(C)通过搭线进行攻击
64.黑客造成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A)
(A)破坏系统、窃取信息及伪造信息
(B)攻击系统、获取信息及假冒信息
(C)进入系统、损毁信息及谣传信息
65.从统计的资料看,内部攻击是网络攻击的(B)
(A)次要攻击
(B)最主要攻击
(C)不是攻击源
66.信息战的主要形式是(A)
(A)电子战和计算机网络战
(B)信息攻击和网络攻击
(C)系统破坏和信息破坏
67.广义地说,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为达成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夺取______在等各个领域的信息优势,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而展开的信息斗争(B)
(A)政治、经济、国防、领土、文化、外交
(B)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
(C)网络、经济、信息、科技、文化、外交
68.狭义地说,信息战是指军事领域里的信息斗争。它是敌对双方为争夺信息的______,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而采取的作战形式 (C)
(A)占有权、控制权和制造权
(B)保存权、制造权和使用权
(C)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
69.信息战的战争危害较常规战争的危害(C)
(A)轻
B)重
(C)不一定
70.信息战的军人身份确认较常规战争的军人身份确认(A)
(A)难
(B)易
(C)难说
71.互联网用户应在其网络正式联通之日起_____内,到公安机关办理国际联网备案手续(A)
(A)三十日
(B)二十日
(C)十五日
(D)四十日
72.一般性的计算机安全事故和计算机违法案件可由_____受理(C)
(A)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B)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C)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D)案发地当地公安派出所
73.计算机刑事案件可由_____受理(A)
(A)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B)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C)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D)案发地当地公安派出所
74.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和案件,应当______在内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D)
(A)8小时
(B)48小时
(C)36小时
(D)24小时
75.对计算机安全事故的原因的认定或确定由_____作出(C)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发案单位
(D)以上都可以
76.对发生计算机安全事故和案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存在安全隐患的,______应当要求限期整改(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发案单位的主管部门
(D)以上都可以
77.传入我国的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__(B)
(A)大*病毒
(B)小球病毒
(C)1575病毒
(D)米开朗基罗病毒
78.我国是在__年出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C)
(A)1980
(B)1983
(C)1988
(D)1977
79.计算机病毒是_____(A)
(A)计算机程序
(B)数据
(C)临时文件
(D)应用软件
80.计算机病毒能够_____(ABC)
(A)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
(B)影响计算机使用
(C)能够自我复制
(D)保护版权
81.199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规是_____(D)
(A)国际互联网管理备案规定
(B)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C)网吧管理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82.网页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C)
(A)1>邮件
(B)文件交换
(C)网络浏览
(D)光盘
8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将受到____处罚(A)
(A)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拘留
(C)罚款
(D)警告
84.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根据____标准进行检验(A)
(A)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测
(B)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C)基于DOS系统的安全评级准则
(D)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标准
85.《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C)
(A)1994
(B)1997
(C)2000
(D)1998
86.边界防范的根本作用是(C)
(A)对系统工作情况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B)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C)对访问合法性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87.路由设置是边界防范的(A)
(A)基本手段之一
(B)根本手段
(C)无效手段
88.网络物理隔离是指(C)
(A)两个网络间链路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
(B)两个网络间网络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
(C)两个网络间链路层、网络层在任何时刻都不能直接通讯
Ⅳ 网络安全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 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 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是三本关于计算机基础的书籍,强烈推荐给你,看完之后可以对计算机的东西有个初步的了解
Ⅳ 常见网络安全攻击有哪些
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也就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虚拟生活,那么,常见网络攻击方式有哪些?应该怎么防范?我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
在了解安全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网络上存在的一些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安全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迄今为止,网络上存在上无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对于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 方法 。我们可以按照攻击的性质、手段、结果等暂且将其分为机密攻击、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社交工程、计算机病毒、不良信息资源和信息战几类。
窃取机密攻击:
所谓窃取机密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攻击者(黑客)非法访问网络、窃取信息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在不安全的传输通道上截取正在传输的信息或利用协议或网络的弱点来实现的。常见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 网络踩点(Footprinting)
攻击者事先汇集目标的信息,通常采用whois、Finger等工具和DNS、LDAP等协议获取目标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用户信息等,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2) 扫描攻击
扫描攻击包括地址扫描和端口扫描等,通常采用ping命令和各种端口扫描工具,可以获得目标计算机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机器上打开了哪些端口,这样就知道开设了哪些服务,从而为进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础。
3) 协议指纹
黑客对目标主机发出探测包,由于不同 操作系统 厂商的IP协议栈实现之间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别(也就是说各个厂家在编写自己的TCP/IP协议栈时,通常对特定的RFC指南做出不同的解释),因此各个操作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响应方法,黑客经常能确定出目标主机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常常被利用的一些协议栈指纹包括:TTL值、TCP窗口大小、DF标志、TOS、IP碎片处理、ICMP处理、TCP选项处理等。
4) 信息流监视
这是一个在共享型局域网环境中最常采用的方法。由于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上数据包会经过每个网络节点,网卡在一般情况下只会接受发往本机地址或本机所在广播(或多播)地址的数据包,但如果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Promiscuous),网卡就会接受所有经过的数据包。基于这样的原理,黑客使用一个叫sniffer的嗅探器装置,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就可以对网络的信息流进行监视,从而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口令以及其他秘密的信息。
5) 会话劫持(session hijacking)
利用TCP协议本身的不足,在合法的通信连接建立后攻击者可以通过阻塞或摧毁通信的一方来接管已经过认证建立起来的连接,从而假冒被接管方与对方通信。
非法访问
1) 口令解除
可以采用字典解除和暴力解除来获得口令。
2) IP欺骗
攻击者可以通过伪装成被信任的IP地址等方式来获取目标的信任。这主要是针对防火墙的IP包过滤以及LINUX/UNIX下建立的IP地址信任关系的主机实施欺骗。
3) DNS欺骗
由于DNS服务器相互交换信息的时候并不建立身份验证,这就使得黑客可以使用错误的信息将用户引向错误主机。
4) 重放攻击
攻击者利用身份认证机制中的漏洞先把别人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发送出去。
5) 非法使用
系统资源被某个非法用户以未授权的方式使用
6) 特洛伊木马
把一个能帮助黑客完成某个特定动作的程序依附在某一合法用户的正常程序中,这时合法用户的程序代码已经被改变,而一旦用户触发该程序,那么依附在内的黑客指令代码同时被激活,这些代码往往能完成黑客早已指定的任务。
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在当今最为特出的就是拒绝服务攻击DoS(Denial of Server)了。拒绝服务攻击通过使计算机功能或性能崩溃来组织提供服务,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有如下2种形式:资源耗尽和资源过载。当一个对资源的合理请求大大超过资源的支付能力时,就会造成拒绝服务攻击。常见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Ping of death、泪滴(Teardrop)、UDP flood、SYN flood、Land 攻击、Smurf攻击、Fraggle 攻击、电子邮件炸弹、畸形信息攻击等
1) Ping of death
在早期版本中,许多操作系统对网络数据包的最大尺寸有限制,对TCP/IP栈的实现在ICMP包上规定为64KB。在读取包的报头后,要根据该报头中包含的信息来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当PING请求的数据包声称自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过64KB时,就会使PING请求接受方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TCP/IP堆栈崩溃,致使接受方 死机 。
2) 泪滴
泪滴攻击利用了某些TCP/IP协议栈实现中对IP分段重组时的错误
3) UDP flood
利用简单的TCP/IP服务建立大流量数据流,如chargen 和Echo来传送无用的满带宽的数据。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chargen服务之间的一次UDP连接,回复地址指向提供ECHO服务的一台主机,这样就生成了在2台主机之间的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过多的数据流会导致带宽耗尽。
4) SYN flood
一些TCP/IP协议栈的实现只能等待从有限数量的计算机发来的ACK消息,因为他们只有有限的内存空间用于创建连接,如果这一缓冲区充满了虚假连接的初始信息,该服务器就会对接下来的连接停止响应,直到缓冲区的连接企图超时。在一些创建连接不收限制的系统实现里,SYN洪流具有类似的影响!
5) Land攻击
在Land攻击中,将一个SYN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均设成同一个服务器地址,导致接受服务器向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消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消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每一个这样的连接都将保持直到超时。对LAND攻击反应不同,许多UNIX实现将崩溃,NT则变得极其缓慢。
6) Smurf攻击
简单的Smurf攻击发送ICMP应答请求包,目的地址设为受害网络的广播地址,最终导致该网络的所有主机都对此ICMP应答请求做出答复,导致网络阻塞。如果将源地址改为第三方的受害者,最终将导致第三方崩溃。
7) fraggle攻击
该攻击对Smurf攻击做了简单修改,使用的是UDP应答消息而非ICMP。
8) 电子邮件炸弹
这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耗尽接受者的邮箱
9) 畸形信息攻击
各类操作系统的许多服务均存在这类问题,由于这些服务在处理消息之前没有进行适当正确的错误校验,受到畸形信息可能会崩溃。
10) DdoS攻击
DdoS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er,分布式拒绝服务)是一种基于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主要瞄准比较大的站点,像商业公司、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的站点。他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机器向一台目标机器发起攻击,这样来势迅猛的攻击令人难以防备,因此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除了以上的这些拒绝服务攻击外,一些常见的恶意攻击还包括缓冲区溢出攻击、硬件设备破坏性攻击以及网页篡改等。
11) 缓冲区溢出攻击(buffer overflow)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过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缓冲区溢出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存在,根据统计:通过缓冲区溢出进行的攻击占所有系统攻击总数的80%以上。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死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严重的是,可以利用他执行非授权的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由于他历史悠久、危害巨大,被称为数十年来攻击和防卫的弱点。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采用说服或欺骗的手段,让网络内部的人来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获得对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对软件、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所谓病毒,是指一段可执行的程序代码,通过对其他程序进行修改,可以感染这些程序,使他们成为含有该病毒程序的一个拷贝。
不良信息资源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上面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
信息战
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我们处与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目前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美国着名未来学家托尔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说:“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靠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沙尔文上将更是一语道破:“信息时代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进行方式”